《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阶段的作品。
在艺术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是现存最流行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最初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制成青铜的。原件已丢失,现在是副本。
雕像在选择的过程中运动员投掷事件即时行动,这是铁饼暂时处于恒定状态的变化比以前一系列的时刻,右手铁饼运动员在最高点,全身的焦点落在右脚,左脚趾,膝盖弯曲成钝角,整个身体已经产生了一种张力的爆炸性的力量和弹性。造型紧张,但在整体结构上,以及头部的表现上,给人沉稳沉稳的感觉,这正是古典风格所追求的。
扩展资料:
《掷铁饼者》是雕刻家米隆的杰作,米隆大约活跃于公元前470—455年之间,是古典初期版和盛期间的过渡人物。权他谙熟人体结构,善于表现运动着的人体,这件雕刻抓住掷铁饼动作的最有代表性的瞬间,贯注了运动员集聚起来的全身力量,但面容却仍然是平静而呆板的。原作为铜制,已经失去,现存的大理石摹品出自不同仿制者之手,优劣不一。
海洋中有众多的食藻动物,以食藻为生。而海藻为了生存,某些藻种往往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藻类毒素性食物中毒,系指某些含有毒素的藻类(主要是单细胞微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人类因摄食被毒化的鱼、贝而发生的食源性中毒。此类食物中毒在国外已成为严重的卫生学问题,因此被列为最重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此类中毒在我国虽然报导不多,但随着我国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及沿海滩涂养殖面积的扩大,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必然有所改变,与此有关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十几年来,国外对海洋藻类毒素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拟就此类中毒的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麻痹性贝毒中毒(PSP)
该中毒是因人食用含毒贝类后出现神经麻痹症状而得名。此类中毒在欧美早有记载,历史悠久。日本截止1989年查明的此类中毒发生了7起,146人中毒,4人死亡。东南亚及中美洲地区80年代也曾连续发生过几起食用文蛤等双壳贝而使数百人中毒的事件。我国浙江沿海1967—1979年间曾连续发生40起织纹螺(Nassarius SP)引起的中毒,中毒人数423人,23人死亡,其症状与PSP类似。
PSP主要是神经系统受累,发病急骤,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开始唇舌和指尖麻木,继而腿臂和颈部麻木,然后出现运动失调。病人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多数患者意识清楚,随病程的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者常在2~24 h内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引起PSP和毒素是近年来才为人们所知,这群毒素是最先从巨石房蛤中提纯的石房蛤毒素 (Saxitoxin。STX)的同系物,大多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1975年以来,新石房蛤毒素(neo STX)、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等同类化合物相继被发现,至今已被确认了19种成分。
该群毒素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通常的烹调不能使其破坏。STX的毒理作用与河豚毒素(TTX)基本相同,都是小分子非蛋白质水溶性化合物,LD50为9μg/kg BW(小鼠ip)。此种毒素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Na+通过膜进入细胞内,使膜失去极化状态,从而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虽然作用与TTX有重叠性,但化学结构不同,可能不是作用于同一受体。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引起PSP的主要贝类包括:紫贻贝(Mytilus edulis)、加州贻贝(Mcalifornianus)、巨石房蛤(Saxidomus gigantenus)、扇贝(Chlamysnipponnensis akazara)、巨蛎(Crassostrea gigas)等瓣鳃纲的贝类,从腹足纲的波纹蛾螺(Buccinum undatum)、夜光蝾螺(Turbo marmorata)、塔形马蹄螺(Testus pyramis)中也曾检出过麻痹性贝类。除贝类之外,1969年日本曾发生食用奄美、冲绳地方产的铜铸熟若蟹(Zozymus aeneus),花纹爱洁蟹(Atergatis floridus)和颗粒扁足蟹(Platypodia glanulosa)等甲壳类动物引起的PSP。野口玉雄报道,东南亚国家由毒蟹引起的中毒事件已发生数十起,且导致多人死亡。现已查明,毒蟹的毒素是以STX群高毒性成分为主。
许多研究结果发现,以上原属无毒的贝类只在不同的季节和海域被毒化,且大多数与“赤潮”有关,后来在某些形成赤潮的单细胞微藻中检出了麻痹性贝毒,并且相应海域的食藻型贝类大多数被毒化。现已基本搞清,导致贝类被麻痹性贝毒毒化的藻种主要有:热带海域的涡鞭毛藻(Pyrodinium bahamense varcompressa )、北太平的链状膝沟藻(Protgonyaulax catenella)、北大西洋的塔玛尔膝沟藻(Ptamarensis)等。
2 腹泻性贝毒中毒(DSP)
腹泻性贝毒是比麻痹性贝毒发现更晚的一类新毒素。1976年夏,日本宫城县发生一起食用贻贝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研究者从该贝类的中肠腺分离出一种能杀死小鼠的脂溶性贝毒,后命名为“腹泻性贝毒”。到1983年,日本发生了多起由该毒素引起的中毒,中毒人数达1300多人。在此期间,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也相继报道,如1981年西班牙的加利西亚沿岸发生约5000人中毒,1983年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南岸有3394人中毒,1984年挪威斯卡格克海峡沿岸有数百人中毒,此外,荷兰、瑞典和南美洲的智利也曾发生过此类中毒。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一般病情较轻,尚未报道有死亡。
迄今发现,与DSP有关的毒素有:鳍藻毒素(别名:翅甲藻毒素)—1,3(Dinophysistoxin,DTX—1,3)、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扇贝毒素(Pectenotoxin,PTX)及具有相同毒性作用的Yessotoxin(YTX)。目前,腹泻性贝毒存在10种以上的聚醚化合物已被确认,其中9种成分的结构已被阐明。此群毒素为脂溶性,不溶于水,对热稳定,通常的加热处理不易破坏。由于毒素仅局限于贝类的中肠腺,因此对大型贝类而言,如除去该部位可避免中毒。DTX1的LD50为160μg/kg BW(小鼠ip), PTX1—3的LD50为250—350μg/kg BW, PTX4的LD50为770μg/kg BW,而PTX5和YTX的确切毒性尚未得出。
研究发现,被腹泻性贝毒毒化的贝类仅限双壳贝,尤以扇贝、紫贻贝引起的中毒较多,其次是杂色蛤、文蛤、黑线蛤和贻贝等。在日本周围海域,贝类被毒化的时间是初夏至秋季,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开始发生毒化,6~7月达到高峰,9~10月消失。虽然贝类毒化期间未必出现赤潮,但贝类毒化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提示贝类染毒系由浮游生物(藻类)所致。目前已确认,在日本、美国主要与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有关,渐尖鳍藻(D.acuminata)和尾状鳍藻(D cauda)可疑。在欧洲,后二者是毒化贝类的主要藻种。
3 西加中毒
西加中毒(又名雪卡中毒)是热带和亚热带珊瑚礁发达海域有毒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初因人食用加勒比海一带名为“Cigug”的—种海生软体物动引起中毒而得名,现在此类中毒泛指西加毒素(Ciguatoxin,CTX)、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MTX)和鹦咀鱼毒素(Scaritoxin,STX)引起的中毒。
西加中毒多发生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珊瑚礁鱼为通常食用鱼的地区尤为多见。加勒比海周围,佛罗里达、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夏威夷、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日本冲绳等地经常发生,印度洋地区也有报道。全世界每年此类中毒者估计达数万人。
美国1977~1981年共发生西加中毒事件70起,中毒人数367人。日本自1965~1986年的22年间共发生28起,300人中毒。据HabermehI等报道,1993年11月在马达加斯加岛,因食用一种真鲨科鲨鱼导致500人中毒,98人死亡,这是迄今报导的最严重的一起西加中毒。
此类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麻木,温度感觉逆转,肌肉及关节痛、呕吐、腹泻,常伴有脉博变慢,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和呼吸肌麻痹。神经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不经治疗者其自然死亡率为17%一20%,经积极抢救死亡者不足1%,死因多为呼吸肌麻痹所致。有人观察,凡发病后24 h仍存活者预后较好。
迄今,已测定出西加毒素和刺尾鱼毒素的化学结构。CTX为脂溶性毒素,LD50为045μg/kg BW(小鼠ip)毒性比TTX强20倍。其主要毒理作用是在神经和肌肉细胞膜上选择性地增加钠离子的通透性,促使Na+大量流入细胞内,该作用恰与TTX相反,并对其有拮抗作用。MTX为水溶性毒素,LD50为017μg/kg BW(小鼠,ip),毒性比TTX强50倍,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该毒素能选择性地活化钙离子通道,促使Ca2+流入细胞内,并因此引起细胞膜去极化。药理学试验证明,MTX可引起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的持续性收缩。
导致西加中毒的鱼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些鱼类在甲地是无毒的,在乙地则成为有毒的;有的仅在生殖期毒性增强;有的幼体无毒,大型个体却有毒。对其毒性的形成,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与鱼类摄食有关。通过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甘比尔群岛鱼的食饵及肠内容物分析发现,剧毒甘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是导致西加中毒的起因生物。据记载,甘比尔群岛常常发生大量西加中毒的病例。Randall和Dickey等从多方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此种毒藻在适宜的气候及理化条件下,可以形成“水华”(bloom),通过食物链而使鱼类被毒化。迄今已发现,有400多种鱼类可被此毒藻所毒化,其中多数为底栖鱼类及珊瑚礁鱼类。经常引起中毒的食用鱼有:双棘石斑鱼(Grouper)、鲷(Red snapper)等。被毒化的鱼肝脏、卵巢及性腺的毒性大于肌肉,Yasumoto报道,鱼肝的毒性为肌肉的50~100倍。
4 记忆丧失性贝中毒(ASP)
1987年11 ~12月间,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爱德华王子岛发生一起因食用养殖紫贻贝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156人,死亡3人。中毒者症状奇特,多数在食后3~6 h发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混乱、平衡失调、不能辩认家人及亲朋好友等严重精神症状。严重者陷于昏睡状态,重症者多为老人,并伴有肾脏损害,其中12人病愈后记忆丧失长达18个月之久。由于其它贝类中毒未见类似症状,因此将这种中毒暂定为“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后经加拿大国立大西洋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确定,中毒物质为软骨藻酸(Domoic acid),并肯定该物质来源于经常在加拿大东海岸形成赤潮的一种硅藻(Nitzchlia pungens forma multiseries)。
软骨藻酸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具有驱虫作用。该物质最初由竹本常松教授从红藻类—树枝软骨藻(Chondria armata)中分离出来,并确定其结构。其LD50 约10mg/kg BW(小鼠,ip)。从中毒死亡者的病理解剖可见脑的海马回、丘脑和杏仁核都有损伤,这与用软骨藻酸进行动物试验的病理结果相同。
从引起中毒的紫贻贝中检出的软骨藻酸含量高达03—09 mg/g。1991年日本从由美国进口的一种大型蟹(Cancer magister)的内脏中检出软骨藻酸,这说明硅藻不仅可以毒化双壳贝,还可毒化其它甲壳类动物。毒化贝类的硅藻在加拿大、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曾引起过赤潮。除硅藻外,东南亚悔域不同季节产的树枝软骨藻该物质含量均高达1000μg/kg,从该海域采集的其它红藻类Jania capillacea Coelothrixirregularis等也含有大量的软骨藻酸。在日本奄美等地,民间经常用树枝软骨藻来驱虫,但对其毒害作用并不了解,日本鹿儿岛县屋久岛曾有2人因食用这种海藻中毒死亡。
根据谷歌编程语言趋势的统计,当下2022年4月,PHP仍然占据的榜单第八的位置,其趋势也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仍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PHP有丰富的框架,模板,现成的可直接部署的应用。比如很多博客网站,问答网站,论坛等,可以使用现成的产品直接部署,然后修改下配置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了,一句代码也不用写,比如现成的WordPress,Question2Answer,Discusz等等。
虽然PHP性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上手快,开发成本低,节省开发时间等,对于普通的网站已经足够了。Facebook,百度等一些大型网站仍还是比较重度的使用PHP的。
编程语言只是一款工具,根据自己的情形选择合适的工具就好。
Aquatics 水上运动
Swimming 游泳
freestyle 自由泳
backstroke 仰泳
breaststroke 蛙泳
butterfly 蝶泳
individual medley 个人混合泳
freestyle relay 自由泳接力
medley relay 混合泳接力
Water polo 水球
Diving 跳水
10m platform event 十米跳台
3m springboard event 三米跳板
synchronised diving from 10 m platform 双人十米跳台
synchronised diving from 3 m springboard 双人三米跳板
Synchronised swimming 花样游泳
Archery 射箭
Individual events 个人赛
Team events 团体赛
Athletics田径
Track 径赛
100 m, 200 m, 400 m 100米,200米,400米
800 m, 1,500 m, 5,000 m, 10,000 m 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
110 m hurdles, 400 m hurdles 110米栏,400米栏
3,000 m steeplechase 3000米障碍赛
4 x 100 m relay, 4 x 400 m relay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Jumping 跳跃
high jump 跳高
pole vault 撑杆跳高
long jump 跳远
triple jump 三级跳远
Throwing 投掷
shot put 推铅球
discus 掷铁饼
hammer 掷链球
javelin 标枪
Decathlon 男子十项全能
Heptathlon 女子七项全能
Road events 公路赛
marathon 马拉松
walk 竞走
Cross-country running 越野跑
Ball Games 球类运动
Badminton 羽毛球
men\’s singles 男子单打
women\’s singles 女子单打
men\’s doubles 男子双打
women\’s doubles 女子双打
mixed doubles 混合双打
Baseball 棒球
Basketball 篮球
Football 足球
Handball 手球
Hockey / Field Hockey 曲棍球
Softball 垒球
Table Tennis 乒乓球
Tennis 网球
Volleyball 排球
Beach Volleyball 沙滩排球
Cycling自行车
Road cycling 公路自行车赛
Track cycling 场地自行车赛
sprint 追逐赛
time trial 计时赛
points race 计分赛
pursuit 争先赛
Mountain bike 山地自行车赛
Jumping 障碍赛
Riding 马术
Dressage 盛装舞步
Eventing 三日赛
Fencing 击剑
Foil 花剑
Epee 重剑
Sabre 佩剑
Gymnastics 体操
Artistic Gymnastics 竞技体操
Floor Exercises 自由体操
Pommel Horse 鞍马
Rings 吊环
Vault 跳马
Parallel Bars 双杠
Horizontal Bar 单杠
Uneven Bars 高低杠
Balance Beam 平衡木
Rhythmic Gymnastics 艺术体操
Gymnastics Trampoline 蹦床
Sailing 帆船
Windsurfer men / women - Mistral one design 男子/女子帆板米氏级
Single-handed Dinghy Women - Europe 女子帆船欧洲级
Single-handed Dinghy men - Finn 男子帆船芬兰人级
Single-handed Dinghy open - Laser 激光级
Double-handed Dinghy men / women - 470 男子/女子帆船470级预赛
Double-handed Dinghy open - 49er 49人级
Multihull open - Tornado 龙卷风级
Keelboat men - Star 男子星光级
Keelboat women - Yngling 女子索林级
Shooting 射击
10 m air rifle 10米气步枪
10 m air pistol 10米气手枪
Men\’s 10 m running target 男子10米移动靶
Men\’s 50 m rifle prone position 男子50米步枪卧射
50 m rifle three positions 50米步枪3种姿势
Men\’s 50 m pistol 男子50米手枪
Women\’s 25 m pistol 女子25米手枪
Men\’s 25 m rapid fire pistol 男子25米手枪速射
Trap 多向飞碟
Double trap 双多向飞碟
Skeet 双向飞碟
Triathlon 铁人三项
Swimming 游泳
Cycling 自行车
Running 跑步
Weightlifting 举重
Snatch 抓举
Clean and jerk 挺举
Wrestling 摔跤
greco-roman 古典式摔跤
free style 自由式摔跤
Rowing 赛艇
Boxing 拳击
Canoeing 皮划艇
Judo 柔道
Taekwondo 跆拳道
Modern Pentathlon 现代五项
Fencing 击剑
做网站的大概过程:
1、确定网站主题(即你想做哪方面的网站以及它的内容)
2、选择好域名空间
3、掌握一个建网的工具
4、确定好网站界面(包括栏目与板块编排,目录链接结构、形象美工高计)
5、确定网站风格
6、有创意的内容选择
如果你还不太懂这些的话,建议可以选择一款合适的建站程序,博客类的网站可以考虑用wordpress和zblog,门户类的网站可以用dedecms,论坛类的可以用discus和phpwind。然后再选择一个网站上传工具,比如SSH,FIP等
可以先完成域名和空间的绑定,再用FIP工具把解压的wordpress压缩包文件夹里面的文件上传到空间,登陆网址,根据安装 向导完成wordpress安装
之后再登陆网站控制中心,优化细节丰富内容,并且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模板,进行一系列个性设置
dis c uz 论坛用的几个模板文件有
1、 heade r htm ----
-------﹣页面头部
2、 discus htm --------
论坛首页
3、 footer htm ----
﹣一一一一
页面底部
4、 viewthrea d -----
查看帖子内容 discuz ,论坛的页面通常是几个模板文件共同作用下达到的效果。
扩展资料
dis cu z 论坛搭建及模板修改过程﹣﹣仅限给新手
此文谨献给新手,请高手飘过 d is c u z 论坛搭建及模板修改过程
看此文前提要懂点 html 跟 css 。不然看了估计也不会太懂。建站就要有源程序,有了源程序要让别人看到,怎样才能看到呢?买域名空间。买了域名空间别人还是看不到、要怎么做,上传源程序,安装、调试,工作正常就是一站了。、此处是废话、看下边。
第一步。域名空间就不说了。最好备案哈。貌似论坛也得备案。弄源程序传到空间内,确定是 gbk 还是还是utf8的。下面有用、前提域名解析好,
第二步。输入域名类似、 install /转到 install 目录下,按提示安装、要是不会配置就到官网看下、其实很明白的,只是本文的重点不在这里。
第三步,安装成功后会有提示。下面就是模板了,这个是本文的重点、以下不再分步骤了、别用鸡蛋砸我、从小作文不好。语句不连贯。
一般安装好后都是那个蓝色的模板。我看起来感觉不是太好看、相信大多人也有想换皮肤的感觉。好。我们这就找皮肤去一般来说我们会在 c hina z 上找或者到 dz 上找、 dz 上好的大多收费、所以我们 go o gle 下 dz 论坛风格,应该还能搜出来不少的,呵呵,看你喜欢哪一种,下载前看好版本号。本
文以dz7为例,版本号不对是不成的、需要修改好多地方。所以还是先看好版本号再下、另外看是 gbk 还是utf8的,这个影响也比较大,都会出现乱码。让你找不到北。所以还是谨慎点。,模板覆盖前做好备份、省的出现问题了不好补救、。我的论坛是utf8的、风格还真不好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最后自己在别的基础上修改了一个、哎。想来想,还是劝大家直接装 gbk 的吧,不然后期麻烦多多。
说说几个重要的文件、
header htm 这个文件跟名字一样包含了头部的信息, meta 标签信息,及 js 代码包含还有个人信息导航、可根据需要修改。这个一般不需修改。 meta 额外标签可以在后台直接添加, js 这个可以根据需要在模板里添加。
css _ common htm 这个文件是整体的
样式表,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可以
根据需要自己修改、如果想给 body 的
scrollba r 加点颜色,在指定 html 的
doctype 的情况下是没有作用的。
1 西藏聂拉木县拉弄拉剖面生物地层学
插图 1 西藏聂拉木县拉弄拉剖面交通位置图
西藏聂拉木县拉弄拉剖面 ( 插图 1) 位于中尼公路的 5264 km 里程碑处路东侧大萨久沟内,东行约 1 5 km 处,可见含有铁质砂岩组形成的红色小山包上的 “铁帽”,地形上颇为醒目 ( 插图 2) 。本文沿用徐钰林等人 ( 1990) 对该剖面的命名,即拉弄拉剖面,该剖面经作者 1999 年测量,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菊石层序,并命名铁质鲕粒砂岩组 ( Yin et al ,2000) 。拉弄拉剖面自下而上分别为拉弄拉组 ( 中侏罗世早巴柔期) 、铁质鲕粒岩组 ( 晚巴通期)和门卡敦组 ( 早卡洛夫期至提塘期) 。拉弄拉组和上巴通阶铁质鲕粒砂岩组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跨度约为 8 Ma 的沉积缺失 ( Yin et al ,2000) 。而上巴通阶铁质鲕粒砂岩组与上覆门卡敦组底部为整合接触。由于沉积构造仅见于铁质鲕粒砂岩组,兹将该组岩性,化石和层序描述如下。
插图 2 拉弄拉剖面中侏罗统铁质叠层石砂岩景观
上覆地层 门卡敦组的黑色泥页岩,黑色泥岩夹有再沉积的土**厚层状铁质鲕粒砂岩团块;
含菊石: Macrocephalites gucuoi ( Westermann et Wang) ,Homoeoplanulites balinensis ( Neumayr) ,Macrocephalites cf jaquoti ( Douvillé) ,Macrocephalites bifurcates ( Westermann et Callomon) ,Jean-neticeras cf anomalum Elmi, Khaiceras cf devauxi ( Gross ) 和 Bomburites cf microstoma( d'Orbigny) 等
——整合——
铁质鲕粒砂岩组 由新到老依次为:
7 土**厚层铁质鲕粒砂岩或泥质砂岩,富含 菊石,如 Phylloceras sp ,Oxycerites cf orbis ( Giebel) ,Cadomites sp ,Procerites sp ,Macrocephalites cf jaquoti ( Douvillé) ,Choffatia ( Grossouvria) cf bathonica ( Mangold) 约 1 3 m
6 紫红色含钙质薄层状铁质叠层石砂岩: 下部为波状黑红色铁质层和土**砂质层互层; 上部可见为成管柱状的叠层石砂岩个体,不含其它化石 约 0 5 ~0 8 m
5 薄层灰岩层,向上过渡到薄层铁质砂岩,偶含菊石化石 ( macrocephalit-id) ,缺少其它底栖类生物化石 约0 3 m
4 薄层灰岩透镜体,在剖面上向东延伸约 20 米逐渐尖灭,未见化石 0 5 m
3 灰绿色粉砂岩透镜体,在剖面上向东延伸约 20 米逐渐尖灭,未见化石 0 2 m
2 厚层状砂质灰岩,富含箭石化石 Belemnopsis 约 0 45 m
1 灰绿色薄层粉砂岩,未见化石 约 0 15 m
- - - - 沉积缺失 ( 假整合) - - - -
下伏地层 聂聂雄拉组生物碎屑灰岩; 含有晚巴柔期菊石 Chondroceras evolves-cense ( Waagen) ,Chondroceras cf crassicostatum ( Westermann) ,Dorsetensia cf ed-ouardiana ( d'Orbigny) ,Dorsetensia cf liostraca ( Buckman) ,和 Stephanoceras sp ,以及腕足类和双壳类 >60 m
2 拉弄拉剖面铁质砂岩沉积组合时代和成因分析
拉弄拉剖面拉弄拉组生物碎屑灰岩产出菊石 Chondroceras evolvescense ( Waagen) ,Chon-droceras cf crassicostatum Westermann,Dorsetensia cf edouardiana,以及 Stephanoceras sp 指示其时代为下巴柔阶 Humphriesianum 菊石带。铁质鲕粒砂岩组上部的铁质鲕粒砂岩层中含有丰富的菊石,其中有 Phylloceras sp ,Oxycerites cf orbis ( Giebel) ,Cadomites sp ,Proceritessp ,Macrocephalites gucuoi ( Westermann and Wang) ,Macrocephalites cf jaquoti ( Douvillé) ,Choffatia ( Grossouvria) cf bathonica ( Mangold) 。其中,Oxycerites orbis ( Giebel) 是西北欧上巴通阶 Orbis 菊石带的带化石。这层铁质鲕粒砂岩层向上逐渐过渡到黑色泥岩,后者含有菊石 Macrocephalites cf jacquoti ( Douvillé) ,Homoeoplanulites cf evolutum Sandoval et Gabaron 和Homoeoplanulites balinensis ( Neumayr) 指示西北欧上巴通阶 Discus 菊石带。这层含菊石的黑色泥岩向上过渡到灰黑色含泥质结核页岩层,后者含有丰富的早卡洛夫期的菊石化石,例如Macrocephalites bifurcatus; M guocuoi Jeanneticeras cf anomalum,Khaiceras cf devauxi,Bom-burites cf microstoma 和 Neuqueniceras ( Frickites) tibeticum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剖面迄今尚未发现晚卡洛夫期的菊石代表,晚卡洛夫期很有可能是缺失的 ( 插图3,插图4) 。
插图 3 拉弄拉剖面中侏罗统铁质叠层石砂岩近观
插图 4 拉弄拉剖面中侏罗统铁质叠层石砂岩剖面地层和菊石带
Rioult 等 ( 1991) 将铁质砂岩按照铁质沉积物的大小,区分为平行成层的 ( stromato-lite pavement) ,厘米级的圆形的铁质鲕球 ( oncoids) ,以及分选很好的铁质鲕粒 ( ooids) 。早期对于英格兰南部早侏罗世的铁质沉积岩被解释为是由于生物 ( 藻类) 和非生物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而近年来,Palmer 等则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这种铁质结核的形成与非光合作用的铁质氧化细菌的作用有关。特别是 Préat 等人 ( 1998,1999,2000) 通过对于欧洲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含铁沉积岩的研究揭示了铁质结核 ( 鲕粒) 沉积组合的成因,他们认为大部分铁质都是来源于细菌活动。这是一种与 Beggiatoaceae ( 贝氏硫化细菌超科) 有关的丝状细菌类 ( filamentous bacteria) ,它们通常在水深超过 50m 至上百米水深的海相静水环境中繁衍,即最有可能在透光带以下的深度生存,在这种通常为缺氧和低氧状态的环境下,铁质成分的可溶性呈相对较低的状态。在西藏拉弄拉地区的铁质鲕粒砂岩组的沉积构造包括平行成层的铁质叠层石结构砂岩 ( stromatolitic pavement) ( 图版 1,图 8) ,或是由数厘米大小圆形的铁质鲕球 ( oncoids) ( 图版 1,图 2,3) ,以及分选很好的铁质鲕粒砂岩层 ( oolids) 组成,它们构成一套和 Rioult 等 ( 1991) 描述所相同的铁质砂岩沉积序列。从宏观上看,拉弄拉剖面的铁质鲕粒砂岩组中的化石缺少底栖类型很有可能和沉积基底介于缺氧或无氧状态有关。因为拉弄拉剖面的铁质鲕粒砂岩组中的箭石类和菊石类均属于积极的游泳类型动物,其生存水体的深度估计大于 100 m ( 阴家润、万晓樵,1996) 。从总体上来看,拉弄拉地区的铁质鲕粒砂岩组与其上覆的门布组是一套在晚巴通期开始的海侵背景下的沉积序列,对于拉弄拉剖面含藻灰质砂岩的铁质砂岩组合、化石古生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这套沉积序列的水体逐渐加深,是一个连续的环境变化过程 ( 插图5) 。
插图 5 拉弄拉剖面中侏罗统铁质叠层石砂岩沉积环境图解
拉弄拉地区早巴柔期以前的沉积环境为浅海碳酸盐台地,生物碎屑灰岩和泥灰岩的总体厚度超过 100 m,但由于区域性构造运动,自早巴柔期晚期直至中巴通期,本区上升成为剥蚀区。随着全球性晚巴通期海平面迅速升高,原本经历长期剥蚀的拉弄拉地区由于海侵形成新的沉积区,整个铁质叠层石砂岩组合的沉积过程可以识别出以下三个阶段:
( 1) 海侵初期,由于海平面的迅速上升,成为可以容纳狭盐度的箭石动物 Belemnop-sis 生存的正常盐度海相环境。根据对箭石类动物的气壳裂限深度的计算,侏罗纪箭石Belemnopsis 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的水深多在 100 m 左右 ( Westermann,1973; 1990) 。尽管地层记录中的箭石也通常发现于浅水区沉积相 ( 20 ~50m) ,但是如果生物组合中缺乏其他底栖生物,完全是由箭石动物组成的,则更有可能表明其生态环境水深接近 100 m 左右。一般而言,水深接近100 m 的海底属于低能环境。但是保存箭石化石的地层底面凹凸不平,显示为高能水流侵蚀的冲刷面,箭石壳体在此冲刷面以上颇为稠密,表现为经过高能水流改造而再沉积的壳体密度较大的箭石壳层。在箭石壳层上覆的岩层中,箭石壳体数量骤然减少,零星分布在围岩中,显示出水流改造的能力明显降低。所以这套含箭石化石的沉积序列和受风暴控制的介壳沉积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比较。这一阶段的沉积以钙质成分为主,兼有粉砂质沉积,但是并没有铁质成分,证明早期风化剥蚀的沉积基底和陆源碎屑物供给区并没有能够成为铁质成分沉积的来源。换言之,传统的铁质沉积来源于风化剥蚀的解释不适用于本区。
( 2) 海平面持续上升,导致沉积环境水体深度加大,良好发育的铁质砂岩的成层构造需要在水动力很小的静水环境和缺乏底栖生物的破坏作用下方能形成。铁质砂岩的沉积构造组合主要由厚数毫米的褐红色薄层富含铁质砂岩和灰**薄层砂岩交替组成,其组合层序和 Préat 等描述的法国诺曼底地区巴柔期的铁质砂岩组合几乎一致: 底部由大体和沉积基底接近平行的层理过渡到中部为鼓包状的丘状层理 ( 即所谓的 stromatolitic pave-ment) ,上部多直径为 5 ~ 6 cm 的球状层理 ( 即所谓的 oncoid) 和圆柱状叠层石砂岩沉积构造,最上部是铁质鲕粒砂岩 ( 即所谓分选良好的 oolids) 。考虑到本区在铁质砂岩沉积之前的含箭石钙质砂岩沉积的水深已在透光带之下,铁质鲕粒砂岩中所含的菊石也指示着深水沉积环境,诸如菊石个体较大,以叶菊石科和大头菊石科分子为主体。叶菊石科多在外陆坡深水环境生存,大头菊石科多在外陆棚和近陆坡的相对的深水环境繁衍 ( 阴家润,等 1996) 。所以,这些不同形态的铁质成层构造成因很有可能来源于较深水环境的细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随着海平面进一步上升,铁质叠层石砂岩势必在更深的水体沉积。显然,那些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是不可能在这样的深度生存的,只有那些依靠非光合作用的细菌和藻类的生物化学沉淀作用形成铁质叠层石砂岩,这一类异养性质的细菌和藻类捕获铁质的机理应该如同 Préat 等 ( 1998,1999,2000) 所描述的那样,铁质层和砂岩层的交替可能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沉淀作用和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
我们知道,现代海洋中以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水体深度多在0 ~15 m 之间。但是从拉弄拉剖面的古生态学研究中已经知道当时的古环境水深远远大于 15m。此外,对于生物沉淀和砂岩层的交替,曹瑞骥等 ( 2001) 从元古宙似锥藻灰质砂岩的层理的形成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矿物的沉积速率之间达到一种振动–平衡状态下形成的。
( 3) 早卡洛夫期初期海平面持续上升。晚巴通期的铁质鲕粒砂岩层过渡为早卡洛夫期初期富含泥质结核的黑色泥岩和黑灰色页岩。页岩中产出的菊石动物群生物分异度较高。以大头菊石科为代表的菊石动物群,其生存水体深度介于 150 ~300 m 之间,为陆坡环境。大量泥质结核的产生与底流水的强烈扰动有关,因此有可能作为不利于铁质细菌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页岩中的富有机质成分可能代表强还原环境,是导致铁质成分消失的另一个原因。
3 讨论
奥陶纪和侏罗纪是全球范围内铁质鲕粒砂岩沉积的两个主要时期。侏罗纪时的铁质鲕粒砂岩沉积主要发育在早—中侏罗世。在中生代泛大陆裂解以前,早侏罗世的铁质鲕粒岩沉积集中在西北欧地区; 中侏罗世铁质鲕粒岩沉积在欧洲地区的分布相对于早侏罗世大大减少,但是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大陆分布较广。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侏罗统铁质鲕粒砂岩的沉积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于西特提斯和东特提斯南缘,自西北欧的英国,经德国、法国、阿拉伯半岛、至巴基斯坦 Zanskar 和 Sipiti 地区、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尼泊尔的塔克霍拉地区和中国西藏聂拉木县的拉弄拉地区; 但是在各处其时代并不完全相同,介于巴柔期、巴通期和早卡洛夫期之间变化 ( Jansa,1991) 。中侏罗世的铁质鲕粒砂岩之所以能够从西欧向东沿着特提斯海南缘呈长达数万千米的条带状分布,可能和当时古海岸位置的变化和偏移有密切的联系。在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如巴基斯坦的 Zanskar,印巴交界处的 Sipiti 地区,中侏罗统的铁质鲕粒砂岩沉积的上覆地层通常是含丰富泥质结核和大头菊石科分子,因此其时代被认为是早卡洛夫期。尼泊尔中部的塔克霍拉地区的铁质鲕粒砂岩层有晚巴通期菊石 ( Cariou et al ,1994) 。西藏聂拉木县拉弄拉侏罗纪地层剖面曾先后经有多人研究,由于缺乏系统的化石采集和菊石层序的资料,无论是对该剖面的铁质鲕粒砂岩沉积层的上覆及下伏地层,还是对铁质砂岩沉积本身的时代的确定都存在着谬误,铁质鲕粒砂岩沉积成因也缺乏确切的解释。Westermann 等 ( 1988) 根据铁质砂岩沉积层上覆灰黑色页岩中的大头菊石科化石,将铁质砂岩作为该区 “斯匹提页岩”的底部而将其纳入下卡洛夫阶。徐钰林等则根据黄亚平 ( 1982) 未发表硕士论文的化石鉴定结果将其定为卡洛夫阶。聂拉木县拉弄拉剖面的出现的两层铁质砂岩是由于构造作用错断而形成的,菊石层序也充分证明了地层重复 ( Yin et al ,2000) 。但是在近年的西藏喜马拉雅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拉弄拉剖面原本为同一层的铁质鲕粒砂岩却被作为时代不同的两段沉积,并被解释为两套古风化壳,成为卡洛夫期 “超级层序”上、下层序界面 ( Shi et al ,1996; Shi 2000) 。Houten ( 1985) 认为,中侏罗世的铁质鲕粒岩沉积和冈瓦纳大陆主裂解期相关联,它也是海平面上升和海侵的标志 ( Houten,1985; Hallam,1992,2001) 。以西藏聂拉木的拉弄拉剖面为例,晚巴通期的铁质鲕粒砂岩沉积虽然发生在海侵早期,但是它们是在沉积环境的水深达到相当深度以后才得以形成的。目前我们所看到的 “铁帽”地貌是在现代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在喜马拉雅特提斯地区,晚巴通期至早卡洛夫期的铁质鲕粒砂岩沉积代表了显著的海平面上升期 ( Jansa,1991; Garzanti E 1999) ,而不是海退期以后遭受剥蚀的 “古风化壳”。显而易见,将同一层铁质鲕粒岩划分为时代不同的两段沉积,并进而将其解释为卡洛夫期的 “超级层序”上、下层序界面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对于鲕粒沉积岩相的解释,国内以往都倾向于浅水成因,例如最近完成的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报告 ( 朱同兴,2004 ) ,也是将这套铁质鲕粒砂岩视为潮坪和内陆棚浅水环境下的沉积。近年来,国际上对于铁质砂岩层中的 “叠层石砂岩状”沉积构造和铁质鲕粒的沉积成因的解释更加趋向于细菌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 Palmer and Wilson,1990; Préatet al ,1998; 1999,2000) 。与对于叠层石砂岩成因的传统解释所不同的是,铁质砂岩的叠层石结构是在水动力强度不大,非透光带的深水环境下形成的。如前所述,西藏聂拉木地区侏罗系的这套铁质叠层石结构砂岩沉积组合,其时代和成因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释。在特提斯喜马拉雅范围内,中侏罗世铁质叠层石结构砂岩层层虽然厚度一般仅为 3 ~ 5 m,但是分布广泛,其上覆地层是富含有机质的黑色 “斯匹提页岩相”沉积。通过对西藏聂拉木地区拉弄拉剖面的铁质砂岩沉积组合宏观的相分析和古生态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①西藏聂拉木地区拉弄拉剖面的铁质砂岩沉积是在海平面迅速上升的地质背景形成的。这是一套全球性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高海平面下的海侵期的沉积记录; 而不是所谓的早卡洛夫期和晚卡洛夫期的古风化壳层。②这套铁质沉积主要发生在近陆坡的较深水环境,处于非透光带,因此,细菌或藻类产生的铁质沉淀和光合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③这套铁质砂岩沉积组合中的铁质成分不是来源于陆源碎屑供给区的早期风化剥蚀,而最有可能与持续上升的海平面所造成的深水环境下细菌或藻类产生的生物化学沉淀作用有关。
参 考 文 献
曹瑞骥,袁训来,肖书海 2001 论锥藻灰质砂岩群 ( Conophyton) 的形态发生 古生物学报,40 ( 3) : 318 ~329
史晓颖 2000 藏南中—新生代层序地层学和海平面变化 王鸿祯主编 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 297 ~316 页,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Shi X 2000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 level changes in southern Xizang ( Tibet) Inwang et al ( eds ) ,Research 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China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press of Guangdong,Guangzhou,p 297 ~ 316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徐钰林,万晓樵,苟宗海,张启华 1990 西藏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级生物地层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44 页 Xu Y Wan X Gou Z Zhang Q 1990 Biostratigraphy of Xizang ( Tibet) in the Jurassic,Cretaceous and Tertiary peri-od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Wuhan,144pp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阴家润,史晓颖,苟金,雷振宇 1992 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壳层的事件沉积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现代地质,6 ( 3) : 254 ~266。Yin J Sh X Gou J Lei Z 1992 Middle Jurassic oyster - shell beds ( Liostrea burmanica Reed) fromTanggula Maintains,and thei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Geosciences,63: 254 ~ 266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阴家润,万晓樵 1996 侏罗纪菊石形态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海水深标志 古生物学报,35 ( 1) : 72 ~ 79 Yin JWan X 1996 Jurassic ammonite morphotypes as water - depth indicator og Tethyan Himalayan sea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35 ( 1) : 72 ~ 79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朱同兴,周铭魁,邹光富,李建忠,冯心涛,庄忠海,贾保江 2004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地质通报,23 ( 5/6) : 433 ~437。Zhu T Zhou M Zou G Li J Feng X Zhuang Z Jia B 2004 New results and main progress in geo-logical survey of Nyalam County Sheet Geological Bullentin of China,23 ( 5 /6) : 433 ~ 437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ai R Yuan X Xiao S 2001 On morphogenesis of Conophyton Stromatolites – Analyses of a Conophyton – like specimen from Neoproterozoic Jiudingshan Formation in N Jiangsu province,China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40 ( 3) : 318 ~ 329 ( in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ariou,E Enay,R & Bassollet,J - P Colchen,M 1994 Biochronologie du Jurassique moyen de la Thakkhola ( Nepal central) et biogeographie du domaine himalayen C R Acad Sci Paris,t 318,ser II,93 ~ 99
Garzanti,E 1999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history of the Nepal Tethys Himalaya passive margin Journal of Asian EarthSciences 17 ( 1999) : 805 ~ 827
Gatrall,M Jenkyns,H C & Parsons,C F 1972 Limonitic concretions from the European Jurassic,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 Snuff - Boxes”of southern England Sedimentology 18: 79 ~ 103
Hallam,A 1992 Phaneroic sea - level chang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Hallam,A 2001 A review of the broad patterns of Jurassic sea level changes and their possible causes in the light of currentknowledge 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167 ( 2001) ,23 ~ 37
Houten Van F B 1985 Oolitic ironstones and contrasting Ordovician and Jurassic Paleogeography Geology 13: 722 ~ 724
Jansa,L F 1991 Processes affecting paleogeography,with examples from the Tethys Paleogeography,Paleoclimatology,Paleoecology,87 ( 1991) : 345 ~ 371
Palmer T J Wilson M 1990 Growth of ferruginous oncoliths in the Bajocian ( Middle Jurassic) of Europe Terra Nova 2,142~ 147
Préat,A Mamet B & Devleeschouwer X 1998 Sedimentologie du stratotype de la limite Frasnien - Famennien ( Coumiac,Montagne Noire,France) Bull Soc Geol France 169 ( 3) : 331 ~ 342
Préat A Mamet B Bernard A Gillan D 1999 Bacterial mediation, red matrices diagenesis, Devonian, Montagne Noire( southern France) Sedimentary Geology,126 ( 1 /4) : 223 ~ 243
Préat A Mamet B D Ridder C Boulvain F Gillan D 2000 Iron bacterial and fungal mats,Bajocian stratotype ( Mid - Juras-sic,northern Normandy,France) ,Sedimentary Geology,137 ( 3) : 107 ~ 126
Rioult M Dugue O Jan du Chene R Ponsot C,Fily G Noron J M Vail R 1991 Outcrop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Anglo -Paris Basin,Middle to Upper Jurassic ( Normandy,Maine,Dorset) Bull Centres Rech Explor – Prod Elf Aquitaine 15 /1:101 ~ 194
Shi X Yin J Jia C 1996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 - level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Himalayas,Southern Tibet,China Newsl Stratigr 33: 15 ~ 61
Westermann G E G 1973 Strength of concave septa and depth limits of fossil cephalopods Lethaia 6: 383 ~ 403
Westermann G E G Wang Y 1988 Middle Jurassic ammonites of Tibet and the age of the Lower Spiti Shales Paleontology,31: 295 ~ 339
Westermann G E G 1990 New developments in ecology of Jurassic - Cretaceous ammonoids In: Pallini G Cecca F Cresta SSantantonio M ( eds ) ,Atti del secondo convegno internazionale,fossili,evoluzione,ambiente,Pergola,25 ~ 30 Ottobre1987,Tectnostampa,Osta Vetere,Italy pp 459 ~ 478
Yin J 1996 Neuqueniceras ( Frickites ) tibeticum: an Andean ammonite in the Middle Jurassic of South Tibet NeusJb Geol Palaont 1996,H9,517 ~ 526
Yin J Callomon J H Enay R 2000 A hiatus of 8 My duration in the Middle Jurassic with ammonite succession in the TethyanHimalayas ( South Tibet) Geobios 33 ( 2) : 210 ~ 210
Age and Sedimentation History of the LateBathonian ( Middle Jurassic) FerruginousStromatolite-bearing Sandstone Beds from the Nyalam Area,Southern Tibet
Abstract The late Bathonian Ferruginous Stromatolite Sandstone Formation unconformably overlies the Early Ba-jocian Nieniexiongla Formation This has been recently documented by the ammonite succession in the Nyalamarea,South Tibet The base and the lower beds of the formation are less ferruginous,indicating that iron-precipita- tion in the formation likel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any previous erosion process Ammonites and belemnites,as well as the facies succession suggest sub- or aphotic environments with waterdepths fluctuating between 100-300 m as result of a rapid sea-level rise The ferruginous stromatolites are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 of biochemical sedi-mentation by bacteria and fungi,and a response of the global sea-level rise that took place during late Bathonian to early Callovian times
Keywords Tibet,Middle Jurassic,ammonites,Ferruginous Stromatolite Sandstone Formation
1—拉弄拉剖面铁质叠层石砂岩沉积组合露头景观,其中含有 5 ~ 8 cm 大小的球状构造; 2—铁质叠层石砂岩层的球状构造 ( 直径 6 ~9 cm) ; 3—箭石层,图中约 1 cm 大小的白色圆点为箭石壳横断面,示成层的箭石壳体; 4—铁质叠层石砂岩层的圆柱状构造的横切面所显示的同心圆状层理 ( 手标本光面,直径5 cm) ; 5—拉弄拉剖面铁质砂岩沉积组合的非铁质沉积层: a 下伏巴柔期生物碎屑灰岩; b 薄层粉砂岩; c,d 箭石灰岩,箭石灰岩之间夹有) 薄层粉砂岩; e 铁质叠层石砂岩; 6—铁质叠层石砂岩露头景观,铁质砂岩层和下伏灰岩层为正地形,铁质砂岩层的上覆黑色页岩往往形成负地形 ( 图右侧深色部位) ; 7—箭石灰岩层中的箭石不定向排列; 8—铁质叠层石砂岩层的平行层理 ( stromatolitic pavement,手标本光面,宽 6 cm) ; 9—拉弄拉剖面铁质叠层石砂岩沉积 ( 图上部深色为铁质砂岩层) 和下伏的早巴柔期生物碎屑灰岩与泥灰岩互层; 10—铁质叠层石砂岩层的圆柱状构造纵向 ( 生长方向) 层理( 手标本光面,高 7 cm) ; 11—拉弄拉剖面层露头景观; 12—铁质叠层石砂岩层 ( 地质锤所指处)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