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的厂商,第1张

随着虚拟化应用变得越来越热门热门,简单分析几大虚拟化厂商之间的优缺点

Citrix公司:Citrix公司是近两年增长非常快的一家公司,他得益于云计算的兴起,Citrix公司主要有三大产品,服务器虚拟化XenServer,优点是便宜,管理一般;应用虚拟化XenAPP,桌面虚拟化Xendesktop。后两者是目前为止最成熟的桌面虚拟化与应用虚拟化厂家。企业级VDI解决方案中不少都是使用Citrix公司的Xendesktop与Xenapp的结合使用。

IBM:在2007年11月的IBM虚拟科技大会上,IBM就提出了“新一代虚拟化”的概念。只是时之今日,成功的案例全并不多见,像陕西榆林地区的中国神华分公司的失败案例到是不少。不过笔者认为IBM虚拟化还是具备以下两点优势:第一,IBM丰富的产品线;对自有品牌良好的兼容性,第二,强大的研发实力,可以提供较全面的咨询方案,只是成本过高,不是每一个客户都这么富有的。加上其对第三方支持兼容较差,运维操作也比较复杂,对于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并且IBM所谓的虚拟化只是服务器虚拟化,而非真正的虚拟化。

VMware:做为业内虚拟化领先的厂商VMware公司,一直以其易用性和管理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只是受其架构的影响限制,VMware还主要是在X86平台服务器上有较大优势,而非真正的IT信息虚拟化。加上,其本身只是软件方案解决商,而非像IBM与微软这样拥用各自己阵地用户基础的厂商。所以当前,对于VMware公司来说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其中包括微软、XenSource(被Citrix购得)以及Parallels、IBM公司。所以,未来对于VMware公司来说这条道虚拟化之道能否继续顺风顺水下去还真不好说。

微软:2008年,随着微软Virtualization的正式推出,微软已经拥有了从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到应用虚拟化、展现层虚拟化的完备的产品线。至此,其全面出击的虚拟化战略已经完全浮出水面。因为,在微软眼中虚拟化绝非简单的加固服务器和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他还意味着帮助更多的IT部门最大化ROI,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降低成本,同时强化业务持续性。这也是微软为什么研发了一系列的产品,用以支持整个物理和虚拟基础架构。

并且,近两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走出了局域网,从而延伸到了整个广域网。几大厂商的代理商业越来越重视客户对虚拟化解决方案需求的分析,因此也不局限于仅与一家厂商代理虚拟化产品。

OpenStack峰会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各界共商云软件的未来。OpenStack会执行总监Jonathan Bryce提到“被动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由软件定义的存储、网络及数据中心”。这一简短有力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Jonathan Bryce的主题发言的指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了按需分配资源的云系统。软件带来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不再是掌握所有权的大型机构的专利了,而真正的创新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数百家公司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合作的成果。

Openstack提供开源软件的框架,简化了基于云系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无论是从齐聚巴黎分享优秀实践的峰会创下与会人数的历史记录——4,600开发者及用户,还是将首个Superuser大奖授予了CERN——World Wide Web的创始者,用3000个服务器7万核组成了全球最大的OpenStack集群,这些无一不证明了OpenStack的成功。显然,企业用户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利用OpenStack来实现企业规则的改革。

基于OpenStack的FusionSphere

华为是应用OpenStack架构的公司之一,而且OpenStack已经被深度融合进华为的一系列IT产品。 OpenStack满足了云时代这类公司针对日益灵活的IT系统的管理需求。在步入云计算领域时面对系统日益灵活的管理需求。

华为云计算产品线营销总监张建华提到“随着计算能力、存储及网络对硬件的依赖性下降,我们正在创建我们自己的软件来满足基于软件定义资源的需求。”

他指出,Openstack虽然可以像胶水一样将整个系统粘合在一起,但它只是个基础。华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产品在OpenStack框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同的安全级别,并且使用户能充分利用OpenStack提供的互通特性最新的FusionSphere 50还允许私有云用户连接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共云。

通过使用OpenStack,华为FusionSphere能够管理来自不同厂家的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以及虚拟安全与负载均衡等设备。FusionSphere可以兼容作为云计算基础的异构虚拟化层,且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使FusionSphere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的需求完成不同的任务。如hypervisor,一个虚拟化多个物理系统的虚拟化层软件,可以由不同供应商提供,使FusionSphere能够很好地与已有设备或软件配合完成相应任务。

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

和传统的基于硬件的系统相比,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有很多优势。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可以分解为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例如,软件定义网络将网络的管理和只能路由功能抽取到软件实体中,并且提供API供用户按照应用的需要对网络进行编程,从而实现业务驱动网络;而实际数据交换功能则交付给专用的数据交换硬件设备,交换设备只专注于数据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备很强的系统自愈能力。

那些对上述云计算的保障机制需求强烈的企业,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张建华还提到了电信运营商,“通常,这些公司很依赖硬线技术,但是目前的大量流量都不是通过传统的电信网络传输。运营商需要改变来提供更多的IP服务”。Openstack与FusionSphere提供了像互联网一样的架构,从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补充到“运营商需要一个既懂得传统架构又懂得新模式的合作伙伴才能迈进新纪元。他们还需要开放架构的解决方案,以避免受限于某一单一模式。”

OpenStack实现电信NFV变革

Telefonica意识到华为正是这样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个原因,电信巨头Telefonica决定采用华为FusionSphere集中管理其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中心。鉴于FusionSphere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优势,Telefonica在英国的运营商O2,在部署FusionSphere后的TCO大幅降低了约30%。FusionSphere通过三个方面实现客户价值:运营维护(O&M)、业务管理、以及业务控制。另外,FusionSphere架构也将支持Telefonica的后续升级。

另外一个电信巨头,沃达丰,也部署了FusionSphere来管理其基于PLEX系统的数据中心,以便管理不同厂商的资源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降低操作维护费用。公有云和私有云都在以这种模式进行管理,资源按需求动态分配,必要时业务也可以跨云迁移。

除了电信领域外,OpenStack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好处。汇港资讯有限公司采用华为OpenStack连通了香港经纪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也通过部署华为云产品,体验到了这种IT架构的优势,华为的云产品可以为其消减成本、提高效率。

在OpenStack 峰会最后,华为的云计算产品线首席技术官,王海鹰,上台分享了华为成为OpenStack会金牌会员的前景。他讲到“从长远看,华为将会继续促进OpenStack与NFV的融合。我们也希望与所有领域伙伴合作构建一个健康的OpenStack系统”。我们正在进步。OpenStack已经有17,141个个人会员,432个支撑公司,以及两千万行代码,这也证明了企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更敏捷的IT方案。这个方案将不仅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且能够灵活地控制未来的方案。华为FusionSphere,FusionCube(软硬件云管理一体机)以及其他的云产品正是这样一套既适应今天又能管理未来的强大的工具。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OpenStack开发云计算

OpenStack目标:解决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OpenStack Neutron:云服务中的开放网络

Salesforce或“登陆”OpenStack

Gartner分析师再次抨击OpenStack“太嫩”

红帽:Havana增强OpenStack的开发动力

云计算疆场烽烟:OpenStack叫板Amazon

OpenStack你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吗?

企业对OpenStack Havana热情高涨 期待Icehouse

OpenStack是否已为IPv6做好准备?

OpenStack Havana新增云网络功能

企业部署OpenStack: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DIY云计算:OpenStack当积木

OpenStack私有云满足高IO需求

OpenStack互操作驾到:开源云平台选择更自由

失败案例!OpenStack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SUSE OpenStack Cloud 5简化私有云管理

如何构建OpenStack存储云

企业用户为何选择OpenStack

使用OpenStack能开发企业私有云吗?

OpenStack在混合云战略中位置在哪?

OpenStack云功能激发厂商支持

云计算开源运动:厂商争先公开源代码

OpenStack私有云DR的益处比其TCO更显而易见

OpenStack企业~~进程举步维艰

EMC收购Cloudscaling对OpenStack应用意义何在?

红帽175亿美元收购Inktank

红帽 9,500万美元收购eNovance

思科收购Metacloud

惠普1亿美元收购Eucalytpus

EMC 5,000万美元收购Cloudscaling

2014 OpenStack收购案盘点

华为持续重磅投入OpenStack 巴黎峰会全面展示开放云

谁还敢于挑战OpenStack的权威?出列!

预测到2018年OpenStack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

网易OpenStack部署运维实战

红帽公司发布 OpenStack Platform 5

开源云平台:顶级OpenStack厂商一览

OpenStack为技术宅提供了“拯救世界”的平台

OpenStack之小企业使用技巧

OpenStack现状:四年后仍“不温不火”

小型企业如何成功牵手OpenStack?

OpenStack:叫好不叫座

IBM Cloud Manager将OpenStack与服务器关联

OpenStack现在可配置NoSQL

云计算战争OpenStack vs VMware:设计与功能

云操作系统OpenStack:优势与问题并存

Riverbed加入OpenStack社区:协作开发基于开源标准云解决方案的优化先锋

Rackspace将拆分开源云计算软件OpenStack

如何使用Puppet安装OpenStack Nova云?

Cloudcom将要合并OpenStack代码库

如何建立高可用OpenStack云?

OpenStack里的三种存储

OpenStack Grizzly发布 推进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OpenStack最新版本Grizzly新增部分功能一览

面对云锁定的抉择:OpenStack还是专有云平台

四种方案将OpenStack部署到Hadoop

如何成功实施OpenStack和CloudStack项目

Mark Collier:OpenStack API兼容AWS

三载风雨铸就Openstack今日辉煌

目前业内主流的虚拟化方案主要有两个阵营的,第一个是第三方软件的,例如VMWare、思捷的,另一种是操作系统厂商提供的,例如Windows、redhat Liunx的,IBM很早以前在其小型机以上的服务器上就可以实现虚拟化功能了。至于国内的,目前我了解的,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大部分都是OEM VMWare的产品,只有一款叫做维纳斯的桌面虚拟化软件。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我建议考虑国外的虚拟化软件。同时虚拟化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它涉及到硬件(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和软件还有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不单单是一套软件就能完成的。在做虚拟化工程的时候,首先要分析用户的业务需求,就是为什么要部署虚拟化,部署虚拟化能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问题,用户实际需要的是服务器虚拟化还是桌面终端虚拟化,或者仅仅是一个虚拟桌面或者无盘站,这些搞清楚了以后,还要深入了解用户想花多少钱,做多少事,没钱,什么也做不成的!这些都确定以后,可以考虑硬件支撑和信息安全支撑方面的内容了。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限,无法准确界定边界范围的时候,可以求助厂商,在国内来讲,浪潮、曙光、联想都在说自己能够承载虚拟化技术,在选择厂商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了解厂商在用户当地的技术支持人员的技术实力,很多情况下,硬件服务器厂商确实是能够实现虚拟化支撑的,但是具体到技术上,理解较深或者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都不在本地,无论是规划还是实施、维护,对于没有工程师的地方,都是灾难性的。

  判断是否需要虚拟化,如何实施虚拟化,面对虚拟化如何灾备,是部署虚拟化技术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 虚拟化热炒很长时间了,但相关调查显示,虚拟化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成功的案例也非常少,同时,用户在虚拟化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如是否需要虚拟化、如何用量化的指标来指导虚拟化技术的部署、如何完成应用系统和平台在虚拟和物理设备之间的互相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等,不少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并不清楚。PlateSpin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Greg Cullen认为,要建立完整的虚拟应用可以分三步进行。

步骤一:

了解各应用系统的负载

在虚拟化应用的早期,作为用户应该首先明白如何去分配应用的负载。而要做到这点,用户需做好几项准备工作,即了解并掌握自己的物理资源,了解各个应用的负载。这里提到的负载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及数据。了解这些负载后,再针对这些负载进行分类,明确哪些负载需要从物理层面迁移到虚拟化设备,然后决定如何分配这些负载。

要真正监控和了解这些负载,还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只有借助工具获得监控数据之后,用户才能够知道哪种方案对自已来说是最佳的。而且,只有明确了负载才能更好地分配资源,比如可以在制冷方面做得更好。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虚拟化应用的初始阶段,也可以说是第一阶段,但这是用户需要多加考虑的,也是推动用户寻求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根本动力。

对于选择的这种工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负载的分配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必须能够持续地监控负载的情况,以使用户的整合达到更高效。Greg Cullen介绍说,持续性动态监控不仅要能了解今天的负载情况,也能够分析整个数据中心未来的负载变化,这一过程称之为统一的负载生命周期管理。如PlateSpin公司的Power Recon产品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很好的建议,帮助用户把物理的负载分配或迁移到虚拟化环境中,还可以提供一个节省成本的报告,告知用户做了这些虚拟化之后,能够从哪些方面节省多少成本。

步骤二:

将应用向虚拟化机器上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同样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一个是迁移是否能够双向,也就是除了由物理设备向虚拟机迁移,是否也可以从虚拟机向物理设备迁移。由于应用是动态变化的,有的应用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扩展,在虚拟机上需要调整资源或者从虚拟机向物理的设备迁移; 有的应用对资源的需求变少,这时可能会从物理设备向虚拟化设备迁移。

其实虚拟机上双向迁移的应用不仅仅是分配负载。比如,服务器如果发生故障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有效的维护,一般源于IT人员的疏忽; 其次是由于时间紧迫,UAT(User Acceptance Test)测试和系统应用测试不充分。有了虚拟化的这种双向迁移功能,我们就能够很从容地在虚拟机上完成用户测试,可以让用户全部参与进来,测试完成再迁移到物理机上,同时完成同步。

步骤三:

规划应用的备份与恢复

最后,就是各类应用都需要完成的灾备和恢复。因为有了虚拟化的应用,备份或者灾备变得不一样了。Greg Cullen说,当前已经有办法能够把物理的和虚拟的灾难恢复管理整合到一个虚拟的灾难管理当中去。在备份时针对物理的和虚拟的负载,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Block(块)和文件的形式进行备份,把数据和应用传递到虚拟的环境当中; 而在灾备恢复的时候,既能够进行从物理到虚拟的灾难恢复,也能够进行从虚拟到物理的灾难恢复。对于灾备,Greg Cullen介绍说,像PlateSpin公司的Power Convert产品就是独立于应用环境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应用,它都能够帮助用户完成灾备和恢复。而且,该产品对于上述的三个步骤都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帮助用户应用虚拟化技术。

区别在于虚拟化是一种把硬件资源虚拟化的具体技术,而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类似服务器集群。虚拟化和云计算听起来可能类似,但每个都有更广泛的定义,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系统。

云计算和虚拟化本质上是不同的。虚拟化是在单台服务器上创建多个虚拟环境的过程。它通过使用虚拟化软件来实现此目的,这使得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一、超融合是什么?

1、超融合是后虚拟化时代的一种产品形态

2000~2010年属于“前虚拟化时代” ,核心特点是:以x86服务器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服务器虚拟化为主线。业务层面云计算概念从提出、发展到逐渐落地,数据中心的底层IT架构也在不断升级。其中随着计算资源的密集整合,存储子系统的瓶颈越来越明显,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架构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所以出现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随后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技术逐渐出现。

2010年左右进入“后虚拟化时代” ,底层IT架构从从服务器虚拟化向存储、网络虚拟化全面迈进。Pure Storage和Nutanix等云计算新锐公司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存储虚拟化入手提出超融合解决方案。

2、超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储虚拟化)和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

       超融合第一个突破是实现了存储虚拟化。Google采用GFS建立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场景下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在企业端也存在IT扩容升级的需求,其中存储的扩展不像计算那么容易,原有SAN和NAS对架构设计和后期运维的要求较高。超融合是简便的存储虚拟化方案,可扩展性强。

       超融合第二个突破是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 超融合适用于虚拟化场景,VMware等实现对计算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实现存储虚拟化、甚至可以通过NFV实现对网络的虚拟化,虚拟化之后可以通过控制面平台对资源进行灵活调配。超融合厂商不仅实现对硬件集成和虚拟化,同时提供直观、简易的配置管理工具。

3、超融合提供面向业务的一体化IT基础架构方案

数据中心IT部署的技术演进: 传统信息化架构(计算、存储、网络分立)->超大规模Scale-out架构(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设计部署维护较负责)->超融合?(目前有一些尝试)

企业数通IT部署的技术演进: 传统信息化架构->集成一体机(仍旧是传统分立架构,但是厂商把服务器、存储、交换机集成到一个机柜中)->超融合(以业务为中心,灵活扩展、方便维护)

4、超融合的应用场景

超融合四类典型应用:(1)VDI (2)大数据平台 (3)ROBO(4)容灾备份

桌面云/VDI :某机构一期采用7个节点,用于支撑400个VDI桌面的迁移部署;二期新增加14个XC节点,其中部分用于VDI扩容,部分用于应用服务器虚拟化,包括手机证券、网上交易及其他。

大数据平台 :国内很多把hadoop作为大数据存储(本来hadoop是做大数据计算的),超融合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存储解决方案。某机构采用8个全闪节点,其中一个核心模块量化分析。

ROBO :远程/分支机构的统一部署,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机房的全局管理,采用Prism产品作为管理界面和接口。某机构部署了120个节点。

容灾备份 :

二、超融合主要参与者及差异化?

1、DELL EMC :2015年nutanix和vmware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到2015年之后vmare推出vsan超融合软件,nutanix也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化软件AHV(使用nutanix客户中33%使用AHV)。2018年开始双方的合作基本结束了。从DELL EMC本身看,对超融合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未来可能更加注重大客户的拓展。

2、深信服: 深信服有自己的虚拟化产品和分布式存储系统,应该是基于开源的软件来开发的。深信服负责超融合的技术负责人是原来vmware的。深信服在产品上的主要优势,主要是包括网络虚拟化、网络安全以及管理界面比较友好。相比海外厂商,集成了网络功能尤其是安全功能是核心差异。

3、新华三: 整合了网络虚拟化的功能,新华三软件授权成本控制非常灵活,主要是通过硬件销售获利。

4、华为: 华为比较有意思,向用户首推存储系列产品,如果用户有超融合需求再推广超融合。目前华为的fusioncube还没有整合网络功能,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很快地整合。

5、浪潮: 跟vmware谈了一个合作,另外浪潮也在跟nutanix在讨论合作。比如银行有个项目,浪潮已经入围了,加上nutanix的软件可以当作浪潮的一个特殊型号。

6、联想: 软件实力较弱主要是OEM,跟nutanix有合作。

三、超融合未来趋势?

1、Nutanix的未来规划

nutanix规划的三个阶段:

(1)基础设施的超融合;

(2)超融合的20阶段,除了超融合之外提供管理界面,连接其他基础设施(超融合、公有云、私有云);

(3)企业云,除了做底层资源,可以做应用交付,目前也收购了一些做企业应用的项目。

2、与公有云、私有云的关系

超融合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公有云。 但是公有云存储一般是跑非结构性数据的(比如图像、视频),超融合主要面向结构化数据。另外面向C端的服务大都使用公有云,但是内部管理及部分生产系统倾向使用超融合/私有云。

超融合可以看做是私有云的一种形态。 客户如果有虚拟化的需求,一般会采用超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在整个企业的云市场,超融合架构可能占比超过一半。就银行客户来讲,不太愿意采用阿里、腾讯的基础设施,一般会用Paas层的服务(比如百信银行,腾讯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但是IT基础设施自己建设。

3、Nutanix为什么不做网络虚拟化?

网络开源软件是openswitch,后来openswitch被vmware收购了,市场上新进入者找不到合适的网络开源技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虚拟化的厂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