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维和网络安全有什么区别?

网络运维和网络安全有什么区别?,第1张

运维,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维护,建设公司业务基础架构的职业,包含服务器,中间价,数据库,各类集群建设,架构优化等工作,当然也需要一些基础网络知识和安全架构知识融合在工作里。

网络安全,包含网络通信安全和应用安全,主要是根据业务需求或基础架构设计或者加固安全防范措施及方案。

网络安全和运维理论上是两个不同工种,但是实际工作是中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现在跨境电商属于一个朝阳行业,前景非常乐观,客户群体一般都是欧美较多,选择touxiang的美国加州服务器是很好的体验,速度更快,带宽更加充足,自带100M带宽,动辄起步1000M超大带宽,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使用。

采用网络负载平衡群集

俩台服务器在同一域内,一台为DC,一台为成员每台服务器要有俩块网卡

像你这个可以是一台为101011,一台为101012,群集采用101010,主机名可以是wwwxxxcom

要先做以下准备:

1在DNS服务器上创建wwwxxxcom主机记录,IP地址101010,也可以在每台计服务器上编写HOST文件,添加101010 wwwxxxcom记录

2在这俩台服务器的第一块网卡上添加网络负载平衡服务,但不勾选

3第二块网卡用来管理,俩台服务器的第二块网卡的IP地址设置为同一网段

做好准备就开始配置网络负载平衡群集

1起用群集

a在第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中输入 nlbmgr 打开网络负载平衡,右键点击网络负载平衡群集,新建群集

b输入群集IP地址以及INTERNET地址,wwwxxxcom

c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如果有什么问题再问我,应该没什么问题,优先级设置为1

2连接到现存的群集

a在第二台服务器上同样打开NBL管理器,右击网络负载平衡群集,点击连接到现存的群集

b输入第一台服务器的IP地址,是第一台服务器第二块网卡的IP地址,就是用来管理的IP,选择连接

3添加主机到群集

这的优先级设置为2

你可以研究一下

再补充一下,如果你想要故障切换功能,就做个双机热备,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负载平衡主要解决网络流量负载的

RAID 012345 到底哪一种适合你,不只是成本问题,容错功能和传输性能的考虑以及未来之可扩充性都应该符合应用的需求。

RAID 在市场上的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儿了,很多人都大略了解RAID的基本观念,以及各个不同RAID LEVEL 的区分。但是在实际应用面,我们发现,有很多使用者对于选择一个合适的RAID LEVEL,仍然无法很确切的掌握,尤其是对于RAID 0+1 (10),RAID 3,RAID 5之间的选择取舍,更是举棋不定。

本文将针对RAID 0+1/10、RAID 3以及RAID 5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作一些分析和比较,以列出这些不同RAID阶层所适合的应用,希望对各位能有原则性的帮助。

RAID条切“striped”的存取模式

在使用数据条切[Data Stripping] 的RAID 系统之中,对成员磁盘驱动器的存取方式,可分为两种:

并行存取[Paralleled Access]

独立存取[Independent Access]

RAID 2和RAID 3 是采取并行存取模式。

RAID 0、RAID 4、RAID 5及RAID 6则是采用独立存取模式。

平行存取模式

并行存取模式支持里,是把所有磁盘驱动器的主轴马达作精密的控制,使每个磁盘的位置都彼此同步,然后对每一个磁盘驱动器作一个很短的I/O数据传送,如此一来,从主机来的每一个I/O 指令,都平均分布到每一个磁盘驱动器。

为了达到并行存取的功能,RAID 中的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必须具备几乎完全相同的规格:转速必须一样;磁头搜寻速度[Access Time]必须相同;Buffer 或Cache的容量和存取速度要一致;CPU处理指令的速度要相同;I/O Channel 的速度也要一样。总而言之,要利用并行存取模式,RAID 中所有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应该使用同一厂牌,相同型号的磁盘驱动器。

并行存取的基本工作原理

假设RAID中共有四部相同规格的磁盘驱动器,分别为磁盘驱动器A、B、C和D,我们在把时间轴略分为T0、T1、T2、T3和T4:

T0: RAID控制器将第一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磁盘驱动器B、C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1: RAID控制器将第二笔数据传送到B的Buffer,A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磁盘驱动器C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2: RAID控制器将第三笔数据传送到C的Buffer,B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A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D和A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3: RAID控制器将第四笔数据传送到D的Buffer,C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B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A和B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4: RAID控制器将第五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D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C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B和C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如此一直循环,一直到把从主机来的这个I/O 指令处理完毕,RAID控制器才会受处理下一个I/O 指令。重点是在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准备好把数据写入扇区时,该目的扇区必须刚刚好转到磁头下。同时RAID控制器每依次传给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数据长度,也必须刚刚好,配合磁盘驱动器的转速,否则一旦发生miss,RAID 性能就大打折扣。

并行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并行存取RAID之架构,以其精细的马达控制和分布之数据传输,将数组中每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发挥到最大,同时充分利用Storage Bus的频宽,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大型、数据连续的档案存取应用,例如:

影像、视讯档案服务器

数据仓储系统

多媒体数据库

电子图书馆

印前或底片输出档案服务器

其它大型且连续性档案服务器

由于并行存取RAID架构之特性,RAID 控制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I/O要求,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非常不适合应用在I/O次数频繁、数据随机存取、每笔数据传输量小的环境。同时,因为并行存取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没有办法"隐藏"磁盘驱动器搜寻[seek]的时间,而且在每一个I/O的第一笔数据传输,都要等待第一个磁盘驱动器旋转延迟[rotational latency],平均为旋转半圈的时间,如果使用一万转的磁盘驱动器,平均就需要等待50 usec。所以机械延迟时间,是并行存取架构的最大问题。

独立存取模式

相对于并行存取模式,独立存取模式并不对成员磁盘驱动器作同步转动控制,其对每个磁盘驱动器的存取,都是独立且没有顺序和时间间格的限制,同时每笔传输的数据量都比较大。因此,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尽量地利用overlapping 多任务、Tagged Command Queuing等等高阶功能,来"隐藏"上述磁盘驱动器的机械时间延迟[Seek 和Rotational Latency]。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做overlapping 多任务,而且可以同时处理来自多个主机不同的I/O Requests,在多主机环境[如Clustering],更可发挥最大的性能。

独立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同时接受多个I/O Requests,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数据存取频繁、每笔数据量较小的系统。例如:

在线交易系统或电子商务应用

多使用者数据库

ERM及MRP 系统

小文件之文件服务器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10]。我们先把这些RAID级别的优、缺点做个比较:

RAID级别 相对优点 相对缺点

RAID 0 存取速度最快 没有容错

RAID 1 完全容错 成本高

RAID 3 写入性能最好 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RAID 10 速度快、完全容错 成本高

接下来,我们分别针对RAID 3、RAID 5以及RAID 0+1/RAID 10作深入的讨论。

RAID 3特点与应用

RAID 3 是将数据先做XOR 运算,产生Parity Data后,在将数据和Parity Data以并行存取模式写入成员磁盘驱动器中,因此具备并行存取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来说,RAID 3每一笔数据传输,都更新整个Stripe[即每一个成员磁盘驱动器相对位置的数据都一起更新],因此不会发生需要把部分磁盘驱动器现有的数据读出来,与新数据作XOR运算,再写入的情况发生[这个情况在RAID 4和RAID 5会发生,一般称之为Read、Modify、Write Process,我们姑且译为为读、改、写过程]。因此,在所有RAID级别中,RAID 3的写入性能是最好的。

RAID 3的 Parity Data 一般都是存放在一个专属的Parity Disk,但是由于每笔数据都更新整个Stripe,因此,RAID 3的 Parity Disk 并不会如RAID 4的 Parity Disk,会造成存取的瓶颈。

RAID 3的并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别功能的支持,才能达到磁盘驱动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写入性能的优点,以目前的Caching 技术,都可以将之取代,因此一般认为RAID 3的应用,将逐渐淡出市场。

RAID 3 以其优越的写入性能,特别适合用在大型、连续性档案写入为主的应用,例如绘图、影像、视讯编辑、多媒体、数据仓储、高速数据撷取等等。

RAID 4特点与应用

RAID 4 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同时以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RAID 4的每一笔传输[Strip]资料较长,而且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读取的性能很好。

但是由于使用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因此在写入时,就会造成很大的瓶颈。因此,RAID 4并没有被广泛地应用。

RAID 5特点与应用

RAID 5也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但是其Parity Data 则是分散写入到各个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除了具备Overlapped I/O 多任务性能之外,同时也脱离如RAID 4单一专属Parity Disk的写入瓶颈。但是,RAID 5在座资料写入时,仍然稍微受到"读、改、写过程"的拖累。

由于RAID 5 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 多任务,因此当RAID 5的成员磁盘驱动器数目越多,其性能也就越高,因为一个磁盘驱动器再一个时间只能执行一个 Thread,所以磁盘驱动器越多,可以Overlapped 的Thread 就越多,当然性能就越高。但是反过来说,磁盘驱动器越多,数组中可能有磁盘驱动器故障的机率就越高,整个数组的可靠度,或MTDL (Mean Time to Data Loss) 就会降低。

由于RAID 5将Parity Data 分散存在各个磁盘驱动器,因此很符合XOR技术的特性。例如,当同时有好几个写入要求发生时,这些要写入的数据以及Parity Data 可能都分散在不同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RAID 控制器可以充分利用Overlapped I/O,同时让好几个磁盘驱动器分别作存取工作,如此,数组的整体性能就会提高很多。

基本上来说,多人多任务的环境,存取频繁,数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都适合选用RAID 5 架构,例如企业档案服务器、WEB 服务器、在线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等应用,都是数据量小,存取频繁的应用。

RAID 0+1[RAID 10]

RAID 0+1/RAID 10,综合了RAID 0 和 RAID 1的优点,适合用在速度需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经费也很多的应用。RAID 0和RAID 1的原理很简单,合起来之后还是很简单,我们不打算详细介绍,倒是要谈谈,RAID 0+1到底应该是RAID 0 over RAID 1,还是RAID 1 over RAID 0,也就是说,是把多个RAID 1 做成RAID 0,还是把多个RAID 0 做成RAID 1?

RAID 0 over RAID 1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1,再把两个RAID 1做成RAID 0,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1) A = Drive A1 + Drive A2 (Mirrored)

(RAID 1) B = Drive B1 + Drive B2 (Mirrored)

RAID 0 = (RAID 1) A + (RAID 1) B (Striped)

RAID 1 over RAID 0

假设我们有六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0,再把两个RAID 0做成RAID 1,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0) A = Drive A1 + Drive A2 (Striped)

(RAID 0) B = Drive B1 + Drive B2 (Striped)

RAID 1 = (RAID 1) A + (RAID 1) B (Mirrored)

在这种架构之下,如果 (RAID 0) A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A就算毁了,当然RAID 1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这时 (RAID 0) B也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B也就算毁了,此时RAID 1的两磁盘驱动器都算故障,整个RAID 1资料就毁了。

因此,RAID 0 OVER RAID 1应该比RAID 1 OVER RAID 0具备比较高的可靠度。所以我们建议,当采用RAID 0+1/RAID 10架构时,要先作RAID 1,再把数个RAID 1做成RAID 0。

可以的4块网卡跑4种应用分别设置IP 就可以了。

其次:如果你的应该没有这么多比如只做一个WEB 那么其他3张网卡就会闲置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做多网卡捆绑!方法是:如WINDOWS在操作系统任务栏右下角有个绿色小图标 点击可以把4个网卡捆绑成一块逻辑网卡。41000MB的速度!

软件评测师下午考试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测试基础概念:

1、单元测试的测试内容:

模块接口测试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路径测试 

错误处理测试 

边界测试 

2、集成测试的测试内容:

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 

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 

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 

单个模块的误差累积起来,是否会放大,以至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3、系统测试的测试内容:

在真实或模拟系统运行的环境下,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网络和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求

4、验收测试的测试内容:

按照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的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二、性能测试基础

CPU问题

1、使用更高级的CPU代替;

2、对于多CPU,考虑CPU之间的负载分配;

3、考虑在其他体系上设计系统,增加前置机、设置并行服务器等;

4、增加CPU个数;

5、提高CPU主频;

6、将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

7、调整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带宽问题

1、增加带宽;2、压缩传输数据; 

内存和高速缓存 

1、内存优化(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内存优化);

2、过多的分页与交换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

3、内存分配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

4、保证保留列表具有较大的邻接内存块;

5、调整数据库缓冲区大小是一个重要内容;

6、将最频繁使用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区中;

磁盘I/O资源问题

1、磁盘读写进度对数据库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对象在物理设备上的合理分布能改善性能;

2、磁盘镜像会减慢磁盘写的速度;

3、通过把日志和数据库对象分布在独立的设备上,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4、把不同的数据库放置不同的硬盘上,可以提高读写速度;

5、把表放置一块硬盘上,把非簇的索引放置在另一块硬盘上,保证物理读写更快;

配置参数

1、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配置;

2、并行操作资源限制的参数(并发用户的数目、会话数);

3、影响资源开销的参数;

4、与I/O有关的参数;

应用系统网络设置

1、可以通过数组接口来减少网络呼叫;

2、调整会话数据单元的缓冲区大小;

3、共享服务进程比专用服务进程提供更好的性能;

三、计算

通信吞吐量:P=N(并发用户的数量)T(每单位时间的在线事务数量)D(事务服务器每次处理的数据负载)

函数扇出(入)数:模块所属的直接下(上)级模块个数

注释率:注释行数/代码总行数

深度:控制的层数

宽度:层次上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作用域: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控制域:直接或间接调用的模块集合(作用域应在控制域内)

缺陷探测率(DDP)=技术发现/技术+用户发现

四、安全测试

安全测试方法

功能验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安全中心提供的密钥管理、加密解密服务、认证服务、授权服务进行功能测试,验证所提供的相应功能是否有效

漏洞扫描:借助漏洞扫描工具,自动检测远程、网络、相应功能模块、本地主机安全性漏洞,以便于及时修补漏洞 

模拟攻击试验:特殊的黑盒测试案例,通过模拟典型的安全攻击来验证安全中心的安全防护能力

侦听测试:通过典型的网络数据包获取技术,在系统数据通信或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截取分析,从而发现系统在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方面的安全防护能力。

密钥管理功能基本测试点之功能测试

1、系统是否具备密钥生成、密钥发送、密钥存储、密钥查询、密钥撤销、密钥恢复等基本功能;

2、密钥库管理功能是否完善;

3、密钥管理中心的系统、设备、数据、人员等安全管理是否严密;

4、密钥管理中心的审计、认证、恢复、统计等系统管理是否具备;

5、密钥管理系统与证书认证系统之间是否采用基于身份认证的安全通信协议。

密钥管理功能基本测试点之性能测试

1、检查证书服务器的处理性能是否具备可伸缩配置及扩展能力,利用并发压力测试工具测试受理点连接数、签发在用证书数目、密钥发放并发请求数舒服满足业务需求;

2、测试是否具备系统所需最大量的密钥生成、存储、传送、发布、归档等密钥管理功能;

3、是否支持密钥用户要求年限的保存期;

4、是否具备异地容灾备份;

5、是否具备可伸缩配置及扩展能力;

6、关键部分是否采用双机热备和磁盘镜像。

加解密服务功能基本测试点之功能测试

1、系统是否具备基础加解密功能;

2、能否为应用提供相对稳定的统一安全服务接口;

3、能否提供对多密码算法的支持;

4、随着业务量的逐渐增加,是否可以灵活增加密码服务模块,实现性能平滑扩展。

加解密服务功能基本测试点之性能测试

1、各加密算法使用的密钥长度是否达到业内安全的密钥长度;

2、RSA、ECC等公钥算法的签名和验证速度以及AES等对称密钥算法的加解密速度是否满足业务要求;

3、处理性能如公钥密码算法签名等是否具备可扩展能力。

解决DHCP在哪里可以更改设置的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浏览器,输入登陆地址,登陆路由器管理界面。接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

2点击”DHCP服务器“选项,然后勾选”启用 DHCP服务器“。接着输入”地址池开始地址“和”地址池结束地址“。 (这两部分的设置要确保与路由器处于同一网段)

3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然后重启一下路由器即可生效。

4打开”控制面板“,依次点击”网络和共享中心“→”适配器设置“按钮。

5接着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 在打开的窗口中,找到并双击IPV4协议。

6同时勾选“自动获取IP地址”和“自动获取DNS服务器”上即可。 至此,DHCP服务器配置完成。这样就解决了DHCP在哪里可以更改设置的问题了。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网络运维和网络安全有什么区别?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