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工作模式有哪两种?
对等网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作为客户机又可作为服务器来工作,每个用户都管理自己机器上的资源。
对等网适合家庭,校园或比较小型的办公网络,连接的电脑数最好不超过10台。如果连接到对等网的电脑超过10台,这个网络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请改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Win NT网络或Novell网络。
服务器-客户机,即Client-Server(C/S)结构。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扩展资料
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将数据提交给客户机,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服务器还要提供完善安全保护及对数据完整性的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机同时访问服务器,这就对服务器的硬件处理数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C/S结构中,应用程序分为两部分:服务器部分和客户机部分。服务器部分是多个用户共享的信息与功能,执行后台服务,如控制共享数据库的操作等;客户机部分为用户所专有,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
C/S结构在技术上很成熟,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但是C/S结构缺少通用性,系统维护、升级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进一步的数据拓展困难较多,所以C/S结构只限于小型的局域网。
-服务器-客户机
-对等网
此处应该填写对等。
即原话为计算机网络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它们是对等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
对等模式(P2P,peer-to-peer)是一种通信模式,其中每一方都拥有相同的功能,任何一方都可以启动通信会话。
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_servermodel)简称C/S结构,是一种网络架构,它把客户端 (Client)与服务器(Server)区分开来。每一个客户端软件的实例都可以向一个服务器或应用程序服务器发出请求。
拓展:
两者特点:
对等网络:简单方便,但是难于管理,且安全性能比较差。
客户/服务器:更安全,更稳定,但相对也更复杂。
参考资料:
对等网络
客户/服务器方式
1、RedHat Linux下查看apache版本号
在Apache安装目录bin下,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即可。
使用命令:/httpd -v
示例:
2、查看Apache当前工作模式
Apache有prefork和worker工作模式
使用命令:/apachectl –l
示例:
从以上结果可知,当时httpd工作在prefork模式下。
在configure时,可以通过指定参数,将工作模式设置为worker模式或prefork模式。
使用命令:/configure --with-mpm=worker
示例:设置为worker模式
Apache服务的两种工作模式详解:
prefork的工作原理及配置
如果不用“--with-mpm”显式指定某种MPM,prefork就是Unix平台上缺省的MPM。它所采用的预派生子进程方式也是Apache 13中采用的模式。prefork本身并没有使用到线程,20版使用它是为了与13版保持兼容性;另一方面,prefork用单独的子进程来处理不同的请求,进程之间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使其成为最稳定的MPM之一。
若使用prefork,在make编译和make install安装后,使用“httpd -l”来确定当前使用的MPM,应该会看到preforkc(如果看到workerc说明使用的是worker MPM,依此类推)。再查看缺省生成的httpdconf配置文件,里面包含如下配置段:
<IfModule preforkc>
StartServers 5
MinSpareServers 5
MaxSpareServers 10
MaxClients 150
MaxRequestsPerChild 0
</IfModule>
prefork的工作原理是,控制进程在最初建立“StartServers”个子进程后,为了满足MinSpareServers设置的需要创建一个进程,等待一秒钟,继续创建两个,再等待一秒钟,继续创建四个……如此按指数级增加创建的进程数,最多达到每秒32个,直到满足MinSpareServers设置的值为止。这就是预派生(prefork)的由来。这种模式可以不必在请求到来时再产生新的进程,从而减小了系统开销以增加性能。
MaxSpareServers设置了最大的空闲进程数,如果空闲进程数大于这个值,Apache会自动kill掉一些多余进程。这个值不要设得过大,但如果设的值比MinSpareServers小,Apache会自动把其调整为MinSpareServers+1。如果站点负载较大,可考虑同时加大MinSpareServers和MaxSpareServers。
MaxRequestsPerChild设置的是每个子进程可处理的请求数。每个子进程在处理了“MaxRequestsPerChild”个请求后将自动销毁。0意味着无限,即子进程永不销毁。虽然缺省设为0可以使每个子进程处理更多的请求,但如果设成非零值也有两点重要的好处:
◆ 可防止意外的内存泄漏;
◆ 在服务器负载下降的时侯会自动减少子进程数。
因此,可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来调整这个值。个人认为10000左右比较合适。
MaxClients是这些指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设定的是Apache可以同时处理的请求,是对Apache性能影响最大的参数。其缺省值150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请求总数已达到这个值(可通过ps -ef|grep http|wc -l来确认),那么后面的请求就要排队,直到某个已处理请求完毕。这就是系统资源还剩下很多而HTTP访问却很慢的主要原因。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硬件配置和负载情况来动态调整这个值。虽然理论上这个值越大,可以处理的请求就越多,但Apache默认的限制不能大于256。如果把这个值设为大于256,那么Apache将无法起动。事实上,256对于负载稍重的站点也是不够的。在Apache 13中,这是个硬限制。如果要加大这个值,必须在“configure”前手工修改的源代码树下的src/include/httpdh中查找256,就会发现“#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256”这行。把256改为要增大的值(如4000),然后重新编译Apache即可。在Apache 20中新加入了ServerLimit指令,使得无须重编译Apache就可以加大MaxClients。下面是prefork配置段:
<IfModule preforkc>
StartServers 10
MinSpareServers 10
MaxSpareServers 15
ServerLimit 2000
MaxClients 1000
MaxRequestsPerChild 10000
</IfModule>
上述配置中,ServerLimit的最大值是2000,对于大多数站点已经足够。如果一定要再加大这个数值,对位于源代码树下server/mpm/prefork/preforkc中以下两行做相应修改即可:
#define DEFAULT_SERVER_LIMIT 256
#define MAX_SERVER_LIMIT 2000
worker的工作原理及配置
相对于prefork,worker是20 版中全新的支持多线程和多进程混合模型的MPM。由于使用线程来处理,所以可以处理相对海量的请求,而系统资源的开销要小于基于进程的服务器。但是,worker也使用了多进程,每个进程又生成多个线程,以获得基于进程服务器的稳定性。这种MPM的工作方式将是Apache 20的发展趋势。
在configure -with-mpm=worker后,进行make编译、make install安装。在缺省生成的httpdconf中有以下配置段:
<IfModule workerc>
StartServers 2
MaxClients 150
MinSpareThreads 25
MaxSpareThreads 75
ThreadsPerChild 25
MaxRequestsPerChild 0
</IfModule>
worker的工作原理是,由主控制进程生成“StartServers”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中包含固定的ThreadsPerChild线程数,各个线程独立地处理请求。同样,为了不在请求到来时再生成线程,MinSpareThreads和MaxSpareThreads设置了最少和最多的空闲线程数;而MaxClients设置了所有子进程中的线程总数。如果现有子进程中的线程总数不能满足负载,控制进程将派生新的子进程。
MinSpareThreads和MaxSpareThreads的最大缺省值分别是75和250。这两个参数对Apache的性能影响并不大,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相应调节。
ThreadsPerChild是worker MPM中与性能相关最密切的指令。ThreadsPerChild的最大缺省值是64,如果负载较大,64也是不够的。这时要显式使用ThreadLimit指令,它的最大缺省值是20000。上述两个值位于源码树server/mpm/worker/workerc中的以下两行:
#define DEFAULT_THREAD_LIMIT 64
#define MAX_THREAD_LIMIT 20000
这两行对应着ThreadsPerChild和ThreadLimit的限制数。最好在configure之前就把64改成所希望的值。注意,不要把这两个值设得太高,超过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因Apache不起动使系统很不稳定。
Worker模式下所能同时处理的请求总数是由子进程总数乘以ThreadsPerChild值决定的,应该大于等于MaxClients。如果负载很大,现有的子进程数不能满足时,控制进程会派生新的子进程。默认最大的子进程总数是16,加大时也需要显式声明ServerLimit(最大值是20000)。这两个值位于源码树server/mpm/worker/workerc中的以下两行:
#define DEFAULT_SERVER_LIMIT 16
#define MAX_SERVER_LIMIT 20000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显式声明了ServerLimit,那么它乘以ThreadsPerChild的值必须大于等于MaxClients,而且MaxClients必须是ThreadsPerChild的整数倍,否则Apache将会自动调节到一个相应值(可能是个非期望值)。下面是worker配置段:
<IfModule workerc>
StartServers 3
MaxClients 2000
ServerLimit 25
MinSpareThreads 50
MaxSpareThreads 200
ThreadLimit 200
ThreadsPerChild 100
MaxRequestsPerChild 0
</IfModule>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了解到Apache 20中prefork和worker这两个重要MPM的工作原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配置Apache相关的核心参数,以获得最大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种网络工作模式有:对等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以及专用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对等模式(P2P,peer-to-peer)是一种通信模式,其中每一方都拥有相同的功能,任何一方都可以启动通信会话。在某些情况下,对等模式通信是通过给每个节点服务器和客户端功能来进行的。
2、客户/服务器模式即Client-Server(C/S)结构。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3、专用服务器模式特点和基于服务器模式功能差不多,只不过服务器在分工上更加明确。在大型网络中服务器可能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功能。使用一台服务器可能承受不了这么大压力,所以,就需要有多台服务器为其用户提供服务,并且每台服务器提供专一的网络服务。
4、B/S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架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扩展资料: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将数据提交给客户机,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服务器还要提供完善安全保护及对数据完整性的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机同时访问服务器,这就对服务器的硬件处理数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Client/Server结构(C/S结构)是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
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Client/Server的优点:
1、client/server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客户操作界面设计个性化,具有直观、简单、方便的特点,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操作要求。
2、同时由于开发是针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
Client/Server的缺点:
1、由于是针对性开发,因此缺少通用性的特点,业务变更或改变不够灵活,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进一步的业务拓展困难较多。
2、需要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布功能弱,不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兼容性差,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相互之间很难兼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写程序。 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员才能完成。
-Client/Server
internet的web服务采用BS(浏览器和服务器)工作模式。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服务器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扩展资料:
在 B/S 模式中,用户是通过浏览器针对许多分布于网络上的服务器进行请求访问的,浏览器的请求通过服务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及相应的信息返回给浏览器,其他的数据加工、请求全部都是由Web Server完成的。
最大的优点是总体拥有成本低、维护方便、 分布性强、开发简单,可以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就能 实现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WWW服务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客户机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即Web服务器,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面)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通常称为Web站点),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页面之间通过超链接连接起来。
客户机是指,数据和程序由服务器来控制,客户端实际上用的不是电脑,只是一个连接到服务的终端,这种设备也叫瘦客户机,本身没有CPU,有的高端一点的会带一些底功率CPU,主要实现本机的一些简单操作,但操作什么是邮服务器来控制。
工作站模式是指,服务器上跑的某总程序,客户端为独立的电脑,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访问他,或是保存一些文件在工作站上,或是工作站对整个网络的控制,但他们的客户端有自己 的处理能力离开了工作站也能处理数据。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