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

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第1张

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为国内大型企业所重视。商业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服务机构,对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该类企业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跟随金融行业国际化进程。本文以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为切入点,对这一模式实施中的风险识别点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财务共享;财务共享服务;商业银行;风险及对策;

 随着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传统财务管理在信息传递、保真、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明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步为国内的金融业所接受并得到推广。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是一项长期、复杂、涉及面非常广的工程。在这期间,可能遇到各方面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给财务共享的实施带来更大难度和阻力,降低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是商业银行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共享服务及其优势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及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整合财务资源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财务流程再造,并达到精益化和标准化。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财务价值创造是财务共享服务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功能实现机构,对企业中的不同业务和流程涉及到的财务人员和财务流程进行调整,达成财务基础活动的集中、标准和统一处理,是财务共享服务要实现的功能。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本身具有集中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特点,且能够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改进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目的。

 (二)财务共享服务内容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风险与变革管理等六个方面。战略定位是整个框架的纲领,决定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导向,保证整个框架中的所有环节保持与战略的一致性;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则是整个框架的主体部分,是财务共享服务功能实现的基石;风险与变革管理跟随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过程,能够使得实施过程中的冲击、风险降低,达成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的优势。

 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于银行企业的整体管理提升和其自身价值的体现,都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具有四个较为明显的优势:第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让财务人员在共享条件下能够实现不同业务领域任务的同步处理,减少了大批量的重复性工作,组织内岗位精简、人员缩减,报酬成本随之降低。同时,统一化的处理流程也可以减少其分支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二,提升内控水平,加强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服务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及业务流程的规范,能够在岗位设置、操作标准化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强化了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将数据和业务衔接的更紧密,让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对操作风险的防控更加有效。第三,信息传递实时、透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统一化上面依赖于人员素质,传递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保障性方面较差,加上组织结构问题,信息传递多次之后,难免失真。财务共享服务的集中核算和管理层级减少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减少失真问题的出现,降低会计信息传递中的错误,更加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四,聚焦核心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传统财务管理过程通常重核算、轻战略,在财务决策、财务分析、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财务共享服务本身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加上人力资源整合,完全可以实现以财务数据及分析辅助核心业务决策,从财务管理方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的风险识别点

 (一)战略规划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通常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战略规划。这个过程需要确立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目标和方向、运作的模式和方法、涵盖的业务环节和范围、所需的资金投入和成本、银行高层的态度和认识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管理层和普通职员的风险认识观念不足,主动防控意识缺乏;实施之前的计划准备不够充分;选择共享服务运作的模式和设定目标不当;对业务环节和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失误;实施成本和资金投入太大等。

 (二)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之前,银行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的职能及权限都需要重新设置与分配。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动,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财务集权化倾向明显,尤其是分支机构的财务权限集中上移,管理自主权限较少,容易产生管理抵触,带来管理上的风险;银行内部财务职能的转变和权限的重新分配,在磨合期会带来一定的冲突和适应难题,形成一定的管理风险;制度的变革必然影响组织内的利益关系,来自内部的阻力也会带来一定的责任和操作风险。

 (三)人员管理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本的高重复性劳动被数据共享、预测分析和管理报告取代。这种职能转型,会在人员管理方面产生两个方面的'风险:工作职责和内容的大面积变动,不但会使职员产生一定抵触,还涉及到岗位重新分配的沟通等,容易产生组织人员稳定性方面的风险;共享服务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需要财务人员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部分人员会因这方面能力不足,面临业务操作失误风险。

 (四)流程再造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是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颠覆。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财务工作流程面临重新构建,容易出现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业务环节和流程设计与整合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较易出现设计不合理、规划不周密的地方,带来流程上的漏洞,增加操作的风险;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提高,其在特殊业务和环境变化时容易出现无法适应银行业务需求的情况,引起流程僵化的风险;流程设计完成后,后续优化延宕,无法在执行问题出现时再次快速优化,导致执行方面的风险。

 (五)系统建设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依赖各种系统开展工作。系统的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包括以下方面:系统前期需要进行整合,因整合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不周引起系统设计不合理的风险;因系统设计后,其支撑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带来的风险;大范围的财务数据存在共享方面的风险。

 (六)税收法律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需要进行共享中心构建,自然涉及到涉税工作转移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带来税收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涉税转移和组织机构变革带来税务稽核工作难度加大;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对税务政策的反应及时性欠佳;涉税转移时对于税收政策的选择失当;财务共享服务与法律法规之间的适应性风险等。

 三、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风险管控对策

 (一)重视战略规划的实施节奏和评估。

 商业银行应对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战略规划方面的风险,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问题,不但要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本身的优势与未来作用,更要认识到其中隐含的各种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充分的认识,以便按部就班地实施,控制实施节奏,使组织充分做好内外部准备工作,促进财务共享在平稳、渐进中实现;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战略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并做好实施效果的充分评估,控制好各类风险因素,降低战略规划的风险。

 (二)合理进行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调整。

 对于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重视组织架构的变革,合理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划分好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前端的会计监督,充分将业务环节与流程和财务共享服务融合,使部门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在职能、权限划分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部门利益的平衡,使组织内部成员达成一致的认知,同时强调财务工作的中立性,以缓解组织架构变革带来的冲突和适应难点。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能认知和业务专精。

 针对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管控对策:一是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变中抵触心理的缓解,需要在确认职能转变具体路径的基础上,充分给财务人员提供应有的帮助,使其尽快找到合适的业务岗位,适应职能转变后的角色,减少其抵触心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针对职能转变后的新业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在自身业务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四)统一再造流程及后续的管理与优化。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风险。为了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需要财务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流程再造或改造应当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商业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对会计政策、会计科目、数据填报规范等进行统一化的设计,并在统一设计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认真梳理,进行多项审批流程的管控,降低业务流程方面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再造后的流程执行中出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并重视流程的管理改进和优化,并对统一业务流程中无法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或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

 (五)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平台。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需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这个过程中风险的防控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财务共享实施的战略目标进行主要信息系统的搭建,安排正确的建设时机,为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技术上的基础;二是要根据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与整合,促进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搭建全面、有效的系统集成管理平台。

 (六)建立柔性的税务和法律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带来的涉税风险,一方面需要银行加强涉税团队的建设工作,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研究力度,谨防触碰法律底线,建立起严谨、柔性的税务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法务部门重视法律法规的政策解读,运用法律武器帮助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还能提升内控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同时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管控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财务体系发展中的大势所趋。但是,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人员管理、流程再造、系统建设和税收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问题。针对这些风险问题,商业银行需要从战略规划的实施、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调整、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变和业务专精、再造流程的管理与优化、信息化管理集成平台的搭建、柔性税务和法律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各个方面进行管控,以达到防控风险、实现财务共享的整体目标。

 四、参考文献

 [1]王怡A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8

 [2]刘喜文,谢杨,邹颖,等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J]农银学刊,2019(04)

 [3]景峰财务共享模式在商业银行中应用是大势所趋[J]首席财务官,2018

 [4]陈卫兵运用金融科技构建商业银行新型财务共享模式[J]财会学习,2019(07)

 [5]刘宇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商讯,2019(35)

 [6]李国全,杨勇财务共享模式下中小商业银行财务转型初探[J]中国银行业,2019(06)

;

流程: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1、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等重要部门公共信息网络和互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2、监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和国际互联网的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及有关用户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和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安全组织和安全员的工作。

4、监督、检查、指导要害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

5、依据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的标准和规定,对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在计算机机房附近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6、依据国家有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场所)防雷防静电的标准和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场所)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测工作实行备案登记和安全审核制度。

7、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进行监督检查。

8、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的防治研究工作进行管理。

9、查处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出入口信道、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管理规定的行为。

10、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网吧'、'网络咖啡屋'、'酒店电子商务中心'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备案登记和安全审核制度。

11、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的备案情况,建立备案档案,进行备案统计,并按国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12、对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传播有害信息的情况给予查处,对上述地址、目录、服务器,应通知有关单位关闭或删除。

13、负责接受有关单位和用户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报告,查处公共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和非法侵入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传播计算机破坏性程序等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利用计算机实施的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机密等违法犯罪案件。

14、掌握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展动态,研究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防范和打击公共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对策。

15、研究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的取证、破译、解密等侦破技术,并负责对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中的电子数据证据进行取证和技术鉴定。

16、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辐射、泄露等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安全评估。

17、对有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

18、组织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

19、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对国际互联网络实施监控。

  一、相关概念及分类

  (一)财务监督的概念

  企业财务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中介机构、企业内部机构及其人员,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的规定,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检查、控制、督促和处理处罚等活动的总称。

  1财务监督的主体

  财务监督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实行财务监督。

  (1)外部监督主体

  (2)内部监督主体

  2财务监督的内容

  (1)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2)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3)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4)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3财务监督的对象

  企业财务监督的对象是各单位(或称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明确财务监督的目的。

  4财务监督权利的功能

  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利用财务监督权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减少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必要的阻力,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财务监督权利,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

  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经营效益。

  (二)企业财务监督的分类

  (1)按监督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按监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

  (3)根据实施主体不同,企业财务监督可以分为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

  二、条款解读

  (一)建立全方位、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

  1外部财务监督

  (1)财政机关的监督

  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

  《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2)审计机关的监督

  即政府审计监督,是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3)税务机关的监督

  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各单位的纳税情况所实行的监督。

  (4)人民银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5)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6)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章的规定,商业保险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订。

  2内部财务监督

  内部财务监督实质上是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表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财务事务,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和正确使用,遵守国家统一制度,保证工作质量。

  (1)相关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当有明确的程序,而这个程序应当是贯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原则的,以避免决策的混乱和失误,加强财务监督和参与决策的作用。

  (3)对财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企业内部主要有以下监督主体:

  ①股东(大)会;②投资者个人(即股东);③董事会、执行董事、独立董事;④监事会或者监事。

  除了上述内部财务监督主体外,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补充。

  (二)财务管理处罚

  《企业财务通则》作为我国财务制度体系的基石,其内容能否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新《通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措施,有关企业和个人需要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新旧《通则》变化

  1强化了外部监督的责任

  2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3明确了企业财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4确定了依法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引言

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地位,在市场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银行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合理的监管和控制。银行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基石,是银行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分析银行监管的三种主要手段,旨在提高公众对银行监管的认识和理解。

一、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是指对银行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银行在财务活动中涉及存款、贷款、理财等业务,这些业务都需要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监管主要包括征信机构的评估和监察,强制性准备金率等方面。这些手段能够制衡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并避免银行风险的发生。

二、制度监管

制度监管是指对银行制度的监管和控制。主要包括管制性标准,合规性保证和透明度保证。银行制度监管需要银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架构和风险控制机制。这些制度的执行可以促进银行业务透明度和规范性,保护银行客户的利益,防范金融风险。

三、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对银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市场监管主要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行为。市场监管主要包括依法依规进行监管和监察,打击银行欺诈和形式主义,严格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些手段能够塑造银行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促进银行业良性的发展和壮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银行监管的三种主要手段为财务监管、制度监管和市场监管。银行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基石,也是银行业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银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入理解银行监管的工作意义,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使得银行业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企业的无线网络搭建,需要考虑无线信号的覆盖,以及适当的管控手段,尤其还需要注意网络安全。

1 首先,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合理的AP布局,保证无线信号强度、并且避免无线信号的互相干扰。一个AP的带机量在30-50以内比较合适。

2 需要合理的VLAN划分。由于无线设备的广播包比较多,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一个VLAN容纳的无线设备最好控制在200以内。一旦发现网络中时不时出现ping值很高的情况,就需要考虑存在网络风暴。

3 规划好网络安全需要,企业的业务主机、核心数据单独一个VLAN,且只有授权的无线设备才可以访问到业务数据

4 还需要有性能强劲的主路由网关,主路由不要用无线,需要有上网行为管理或者流控功能。配置上网行为管理策略、流控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网络性能。

以WSG网关作为主路由为例,一般推荐这样的配置:

按部门的带宽分配:

在高峰时段禁止视频、下载等高耗带宽的行为

定时运行网络健康度检测来检测网络运行状况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