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与ACCESS数据库如何实现数据交互?

网页与ACCESS数据库如何实现数据交互?,第1张

1打开access,单机菜单栏创建,选择表,单击列,选择下拉菜单中的字段类型,单机列名更改字段名称。

2添加完成后单击保存成testaccdb,

新建c#窗体程序。

3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DataOleDb;//access数据库相关

using SystemIO;//输入输出相关

public Form1()

        {

            try

            {

                InitializeComponent();

                string[] sip = FileReadAllLines("D:\\database\\iptxt", EncodingDefault); //获得整个文本,每一行作为一个string,放到数组。

                con = new OleDbConnection(@"Provider=MicrosoftACEOLEDB120;Data Source=\\" + sip[0] + "\\database\\testaccdb;");

                conOpen();

MessageBoxShow("连接成功!");

            }

            catch (Exception exception)

            {

                MessageBoxShow(exceptionMessage);

            }

}

4在D:\\database\\目录下新建iptxt,输入要连接的主机ip地址,若为本地则只需输入127001,路径可以自定义,和代码里对应即可

5若连接别的主机,需要将前面创建的testaccdb拷贝到该主机d盘下的database文件夹并共享改文件夹。若本地也一样。

6执行c#工程,若弹出“连接成功!”提示框则连接access数据库成功,否则弹出相应的错误信息。

过程:电脑将数据封装上一定的头部,转换成0,1等二进制信号在线路上传播给路由器,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直达目的主机,再拆去头部信息,将纯的数据交给应用程序。

c/s(客户机/服务器)有三个主要部件: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器负责有效地管理系统的资源,其任务集中于:

1数据库安全性的要求

2数据库访问并发性的控制

3数据库前端的客户应用程序的全局数据完整性规则

4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的主要任务是:

1提供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界面

2向数据库服务器提交用户请求并接收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

3利用客户应用程序对存在于客户端的数据执行应用逻辑要求

4网络通信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

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

在三层C/S中, 表示层 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图形用户接口 (GUI),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功能层 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地编入程序中。表示层和功能层之间的数据交往要尽可能简洁。

数据层 就是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DBMS必须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现在的主流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因此一般从功能层传送到数据层的要求大都使用SQL语言。

在三层或N层C/S结构中,中间件 (Middleware) 是最重要的部件。所谓中间件是一个用API定义的软件层,是具有强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它的功能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或者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实现客户机群和服务器群之间的通信。其工作流程是:在客户机里的应用程序需要驻留网络上某个服务器的数据或服务时,搜索此数据的C/S应用程序需访问中间件系统。该系统将查找数据源或服务,并在发送应用程序请求后重新打包响应,将其传送回应用程序。随着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中间件日益成为软件领域的新的热点。中间件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中起数据总线的作用,各种异构系统通过中间件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每个C/S环境,从最小的LAN环境到超级网络环境,都使用某种形式的中间件。无论客户机何时给服务器发送请求,也无论它何时应用存取数据库文件,都有某种形式的中间件传递C/S链路,用以消除通信协议、数据库查询语言、应用逻辑与操作系统之间潜在的不兼容问题。

三层C/S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单一的访问点,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站点的数据库;

2对于各种信息源,不论是文本还是图形都采用相同的界面;

3所有的信息,不论其基于的平台,都可以用相同的界面访问;

4可跨平台操作;

5减少整个系统的成本;

6维护升级十分方便;

7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8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

9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10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

我这里有简单搭建思路给你参考。

1、在Ubuntu上我选择MySQL数据库。

2、后台语言选择我用nodejs你也可以选择java或者Python什么的(这主要用于把数据存入数据库用)

3、单片机与Ubuntu数据传输方式,我选择网络通讯。

这样连接思路就是,单片机通过串口把数据发到网络模块,网络模块与Ubuntu服务器用无线网络连接。

重点来了。Ubuntu系统的后台程序 使用WEBsocket监听一个端口,等待单片机的网络模块发来的数据。 这样完成数据传输链。

C/S模式和B/S各有其有点也各有其缺点,B/S模式在开发中需要考虑数据如何从客户端提交到服务器端,数据又如何返回到客户端,这些是B/S模式所特有的,在去年之前,开发B/S模式的程序,我都是利用form来交互数据,当我看到XML之后,发现XML是个好冬冬,有很多优点,有好的东西当然不能独享啦,想当年为了实现XML交互数据,几乎把网络翻了个遍。咚,一块砖头上来了。呵呵,废话少说,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

B/S模式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向应用服务提出请求,应用服务从数据库服务中获得数据,应用服务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结果呈现给用户。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数据从客户到服务器,经过服务器的处理再返回到客户端,由客户端软件(如IE)显示结果。

(以ASP教本语言为例,其它的语言一样哈。)

1.Form方式

Form方式是最基本的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方式。

testasp文件代码:

<%@ Language=VBScript %>

<%

ResponseExpires=-1

ResponseCharSet="UTF-8"

SessionCodePage="65001"

%>

<form name="frmTest" id="frmTest" action="testasp" method="POST">

<input name="name" id=" name" type="text" value="">

<input type="hidden" name="number" id="number" value="10">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name="B1">

</form>

<%

dim intnumber

dim strname

if IsEmpty(Request("name")) then

strname =""

else

strname =Request("name")

end if

if IsEmpty(Request("number")) then

intnumber =0

else

intnumber =Request("number")

end if

非常麻烦,这是一些分布编程的问题。涉及到域,认证等等问题。

如果做商用程序,就用vc+ICE,或者所谓的webservice也是可以的,vc+isapi也行。

如果做一些民用程序,可以做一个数据网关,带消息服务就可以,然后靠消息协议来组织输入、输出。

在B上启动网关。

网关侦听端口

A上启用程序

连接上B的网关

A把数据通过socks发送到B上的网关。

B分析数据,然后调用本地EXE

(如果是别人的EXE,则有两种方法,如果是命令行的,就调用程序,然后重定向输出到磁盘文件,然后解析文件,发送结果回去,如果是普通带窗口的windows程序,需要操控这个exe的界面来实现了)

然后将结果发送给A。

OK!

首先不要管安卓端还是苹果端,现在一般都是响应式的app,你放到安卓或者苹果或者pc或者平板都是没有问题的。一般采用的是http接口通讯,或者socket连接。具体你要去查资料找Demo了。而且现在主流是采用html5开发或者混合开发了。所以最好是服务器提供appAPI接口,通过http访问服务器,获取数据,数据一般是json,或者xml,拿到后解析数据就可以了,然后再用UI框架或者其他框架或者自定义的UI封装下格式很漂亮了,至于cookie和session等,看你的习惯,网络验证和签名那些也自己看习惯,如果涉及到大数据,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框架的,直接引入就可以了,不过推荐自己写,防止侵权。都是很通用的。

数据交换(Data Switching)是指在多个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为任意两个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临时互连通路的过程。数据交换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电路交换原理与电话交换原理基本相同。电路交换的缺点是电路的利用率低,双方在通信过程中的空闲时间,电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报文交换的原理是当发送方的信息到达报文交换用的计算机时,先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待中央处理机分析报头,确定转发路由,并选到与此路由相应的输出电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一旦电路空闲,立即将报文从外存储器[1]  取出后发出,这就提高了这条电路的利用率。报文交换虽然提高了电路的利用率,但报文经存储转发后会产生较大的时延。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与报文交换不同,它是把报文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这就不但具备了报文交换方式提高电路利用率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时延大的缺点。

与电文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优点是:

①在电文交换中,总的传输时延是每个节点上接收与转发整个电文时延的总和,而在分组交换中,某个分组发送给一个结点后,就可以接着发送下一个分组,这样总的时延就减小;

②每个节点所需要的缓存器容量减小,这有利于提高节点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③传输有差错时,只要重发一个或若干个分组,不必重发整个电文,这样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分组交换的缺点是每个分组要附加一些控制信息,这会使传输效率降低,尤以长电文为甚。一般分组交换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基本业务。[2] 

混合交换

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同时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称为混合交换。混合的方法是将传送信道分为不同的带宽,将一部分带宽分配给电路交换使用,而将另一部分带宽分配给分组交换使用。这里所谓的带宽就是指在一条传输信道上允许传输信息的频带宽度,即能从信道上通过信号的最高频率。

最简单的模式就是,

客户端接收键盘,鼠标等的消息,然后发送个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这些消息后,发送给其他(指定或者所有的)客户端

就像你在WEB聊天室聊天一样。首先键盘输入了一大堆文字。然后按下“递交”按钮,于是客户端收集你填写的那些文字内容,然后发送给服务器。(也许里面有些色情暴力的字眼)

服务器在接收的这些消息后,发送给其他用户。(服务器可能和谐掉那些色情暴力的字眼,变成了XXOO)

网络游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也是一样的道理

客户端纪录所有的消息指令,一般来说,如果该消息指令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或者需要被其他人看到,这个消息就会需要被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处理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发送给其他相关的客户端。

直白点来说,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分别处理哪些事情?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网页与ACCESS数据库如何实现数据交互?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