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服务器的架构
我是想的比较简单:具体的操作还是比较多的。
1、用直连网线1根,连接墙上网络接口和无线路由器。在无线路由器中设置上联出口地址19216820154及你们学校的子网掩码,网管,DNS(如果是家用的那种的话就设置相当简单了,连接WAN口,设置WAN口为静态地址,把相关参数签入。设置无线局域网也比较简单)。设置无线局域网的SSID,地址,DNS等。确保每个笔记本可以上internet。当然如果只是6台,在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中可以不用起DHCP。直接手动分配,这样好管理点。
2、在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的机子上,可以开启IIS,可以设置每个人的一个站点(每个站点一个IP地址,不用和每个PC机子的IP一样,具体设置可以参考IIS的设置。)。我记得Server版的可以建立邮件服务器的。集体设置应该不难。当然这些邮箱可能只能在宿舍建立的无线局域网中使用。如果Server版的不可以建立,可以到网上下载邮件内的软件。
3、不知道无线路由的功能是哪些,像家用的是单向访问的,即:你可以访问Internet,但其他访问你建的内网的机子是放问不了的。当然功能强大的路由器可以自行设置双向访问。
4、如果只是练习,对安全要求不高的话,应该这些还是好实现的。
以上只是我的建议。但操作应该也就是这样。你可以参考一下局域网的建设案例。原理是相同的。无线和有线也是相通,有线考虑布线,无线考虑信号的衰减。希望对你有帮助。
1背景
MySQL的cluster方案有很多官方和第三方的选择,选择多就是一种烦恼,因此,我们考虑MySQL数据库满足下三点需求,考察市面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可用性:主服务器故障后可自动切换到后备服务器可伸缩性:可方便通过脚本增加DB服务器负载均衡:支持手动把某公司的数据请求切换到另外的服务器,可配置哪些公司的数据服务访问哪个服务器
需要选用一种方案满足以上需求。在MySQL官方网站上参考了几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考虑,决定采用MySQL Fabric和MySQL Cluster方案,以及另外一种较成熟的集群方案Galera Cluster进行预研。
2MySQLCluster
简介:
MySQL Cluster 是MySQL 官方集群部署方案,它的历史较久。支持通过自动分片支持读写扩展,通过实时备份冗余数据,是可用性最高的方案,声称可做到99999%的可用性。
架构及实现原理:
MySQL cluster主要由三种类型的服务组成:
NDB Management Server:管理服务器主要用于管理cluster中的其他类型节点(Data Node和SQL Node),通过它可以配置Node信息,启动和停止Node。 SQL Node:在MySQL Cluster中,一个SQL Node就是一个使用NDB引擎的mysql server进程,用于供外部应用提供集群数据的访问入口。Data Node:用于存储集群数据;系统会尽量将数据放在内存中。
缺点及限制:
对需要进行分片的表需要修改引擎Innodb为NDB,不需要分片的可以不修改。NDB的事务隔离级别只支持Read Committed,即一个事务在提交前,查询不到在事务内所做的修改;而Innodb支持所有的事务隔离级别,默认使用Repeatable Read,不存在这个问题。外键支持:虽然最新的Cluster版本已经支持外键,但性能有问题(因为外键所关联的记录可能在别的分片节点中),所以建议去掉所有外键。Data Node节点数据会被尽量放在内存中,对内存要求大。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
ASerializable(串行化):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其他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事务执行的时候不允许别的事务并发执行。事务串行化执行,事务只能一个接着一个地执行,而不能并发执行。)。
B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新插入的记录,但是不能看到其他其他事务对已有记录的更新。
CRead Commited(读已提交数据):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新插入的记录,而且能看到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对已有记录的更新。
D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数据):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事务没有提交的新插入的记录,而且能看到其他事务没有提交的对已有记录的更新。
3MySQL Fabric
简介:
为了实现和方便管理MySQL 分片以及实现高可用部署,Oracle在2014年5月推出了一套为各方寄予厚望的MySQL产品 -- MySQL Fabric, 用来管理MySQL 服务,提供扩展性和容易使用的系统,Fabric当前实现了两个特性:高可用和使用数据分片实现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这两个特性能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MySQL Fabric 使用了一系列的python脚本实现。
应用案例:由于该方案在去年才推出,目前在网上暂时没搜索到有大公司的应用案例。
架构及实现原理:
Fabric支持实现高可用性的架构图如下:
Fabric使用HA组实现高可用性,其中一台是主服务器,其他是备份服务器, 备份服务器通过同步复制实现数据冗余。应用程序使用特定的驱动,连接到Fabric 的Connector组件,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后,Connector自动升级其中一个备份服务器为主服务器,应用程序无需修改。
Fabric支持可扩展性及负载均衡的架构如下:
使用多个HA 组实现分片,每个组之间分担不同的分片数据(组内的数据是冗余的,这个在高可用性中已经提到)
应用程序只需向connector发送query和insert等语句,Connector通过MasterGroup自动分配这些数据到各个组,或从各个组中组合符合条件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
缺点及限制:
影响比较大的两个限制是:
自增长键不能作为分片的键;事务及查询只支持在同一个分片内,事务中更新的数据不能跨分片,查询语句返回的数据也不能跨分片。
测试高可用性
服务器架构:
功能
IP
Port
Backing store(保存各服务器配置信息)
20020016824
3306
Fabric 管理进程(Connector)
20020016824
32274
HA Group 1 -- Master
20020016823
3306
HA Group 1 -- Slave
20020016825
3306
安装过程省略,下面讲述如何设置高可用组、添加备份服务器等过程
首先,创建高可用组,例如组名group_id-1,命令:
mysqlfabric group create group_id-1
往组内group_id-1添加机器20020016825和20020016823:
mysqlfabric group add group_id-1 20020016825:3306
mysqlfabric group add group_id-1 20020016823:3306
然后查看组内机器状态:
由于未设置主服务器,两个服务的状态都是SECONDARY
提升其中一个为主服务器:
mysqlfabric group promote group_id-1 --slave_id 00f9831f-d602-11e3-b65e-0800271119cb
然后再查看状态:
设置成主服务器的服务已经变成Primary。
另外,mode属性表示该服务器是可读写(READ_WRITE),或只读(READ_ONLY),只读表示可以分摊查询数据的压力;只有主服务器能设置成可读写(READ_WRITE)。
这时检查25服务器的slave状态:
可以看到它的主服务器已经指向23
然后激活故障自动切换功能:
mysqlfabric group activate group_id-1
激活后即可测试服务的高可以性
首先,进行状态测试:
停止主服务器23
然后查看状态:
可以看到,这时将25自动提升为主服务器。
但如果将23恢复起来后,需要手动重新设置23为主服务器。
实时性测试:
目的:测试在主服务更新数据后,备份服务器多久才显示这些数据
测试案例:使用java代码建连接,往某张表插入100条记录,看备份服务器多久才能同步这100条数据
测试结果:
表中原来有101条数据,运行程序后,查看主服务器的数据条数:
可见主服务器当然立即得到更新。
查看备份服务器的数据条数:
但备份服务器等待了1-2分钟才同步完成(可以看到fabric使用的是异步复制,这是默认方式,性能较好,主服务器不用等待备份服务器返回,但同步速度较慢)
对于从服务器同步数据稳定性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
使用半同步加强数据一致性:异步复制能提供较好的性能,但主库只是把binlog日志发送给从库,动作就结束了,不会验证从库是否接收完毕,风险较高。半同步复制会在发送给从库后,等待从库发送确认信息后才返回。可以设置从库中同步日志的更新方式,从而减少从库同步的延迟,加快同步速度。 安装半同步复制:
在mysql中运行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master soname 'semisync_masterso';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slave soname 'semisync_slaveso';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ON;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ON;
修改mycnf :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1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1
sync_relay_log=1
sync_relay_log_info=1
sync_master_info=1
稳定性测试:
测试案例:使用java代码建连接,往某张表插入1w条记录,插入过程中将其中的master服务器停了,看备份服务器是否有这1w笔记录
测试结果,停止主服务器后,java程序抛出异常:
但这时再次发送sql命令,可以成功返回。证明只是当时的事务失败了。连接切换到了备份服务器,仍然可用。
翻阅了mysql文档,有章节说明了这个问题:
里面提到:当主服务器当机时,我们的应用程序虽然是不需做任何修改的,但在主服务器被备份服务器替换前,某些事务会丢失,这些可以作为正常的mysql错误来处理。
数据完整性校验:
测试主服务器停止后,备份服务器是否能够同步所有数据。
重启了刚才停止主服务器后,查看记录数
可以看到在插入1059条记录后被停止了。
现在看看备份服务器的记录数是多少,看看在主服务器当机后是否所有数据都能同步过来
大约经过了几十秒,才同步完,数据虽然不是立即同步过来,但没有丢失。
12、分片:如何支持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
fabric分片简介:当一台机器或一个组承受不了服务压力后,可以添加服务器分摊读写压力,通过Fabirc的分片功能可以将某些表中数据分散存储到不同服务器。我们可以设定分配数据存储的规则,通过在表中设置分片key设置分配的规则。另外,有些表的数据可能并不需要分片存储,需要将整张表存储在同一个服务器中,可以将设置一个全局组(Global Group)用于存储这些数据,存储到全局组的数据会自动拷贝到其他所有的分片组中。
4Galera Cluster
简介:
Galera Cluster号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开源数据库集群方案
主要优点及特性:
真正的多主服务模式:多个服务能同时被读写,不像Fabric那样某些服务只能作备份用同步复制:无延迟复制,不会产生数据丢失热备用:当某台服务器当机后,备用服务器会自动接管,不会产生任何当机时间自动扩展节点:新增服务器时,不需手工复制数据库到新的节点支持InnoDB引擎对应用程序透明:应用程序不需作修改
架构及实现原理:
首先,我们看看传统的基于mysql Replication(复制)的架构图:
Replication方式是通过启动复制线程从主服务器上拷贝更新日志,让后传送到备份服务器上执行,这种方式存在事务丢失及同步不及时的风险。Fabric以及传统的主从复制都是使用这种实现方式。
而Galera则采用以下架构保证事务在所有机器的一致性:
客户端通过Galera Load Balancer访问数据库,提交的每个事务都会通过wsrep API 在所有服务器中执行,要不所有服务器都执行成功,要不就所有都回滚,保证所有服务的数据一致性,而且所有服务器同步实时更新。
缺点及限制:
由于同一个事务需要在集群的多台机器上执行,因此网络传输及并发执行会导致性能上有一定的消耗。所有机器上都存储着相同的数据,全冗余。若一台机器既作为主服务器,又作为备份服务器,出现乐观锁导致rollback的概率会增大,编写程序时要小心。不支持的SQL:LOCK / UNLOCK TABLES / GET_LOCK(), RELEASE_LOCK()…不支持XA Transaction
目前基于Galera Cluster的实现方案有三种:Galera Cluster for MySQL、Percona XtraDB Cluster、MariaDB Galera Cluster。
我们采用较成熟、应用案例较多的Percona XtraDB Cluster。
应用案例:
超过2000多家外国企业使用:
包括:
集群部署架构:
功能
IP
Port
Backing store(保存各服务器配置信息)
20020016824
3306
Fabric 管理进程(Connector)
20020016824
32274
HA Master 1
20020016824
3306
HA Master 2
20020016825
3306
HA Master 3
20020016823
3306
41、测试数据同步
在机器24上创建一个表:
立即在25 中查看,可见已被同步创建
使用Java代码在24服务器上插入100条记录
立即在25服务器上查看记录数
可见数据同步是立即生效的。
42、测试添加集群节点
添加一个集群节点的步骤很简单,只要在新加入的机器上部署好Percona XtraDB Cluster,然后启动,系统将自动将现存集群中的数据同步到新的机器上。
现在为了测试,先将其中一个节点服务停止:
然后使用java代码在集群上插入100W数据
查看100w数据的数据库大小:
这时启动另外一个节点,启动时即会自动同步集群的数据:
启动只需20秒左右,查看数据大小一致,查看表记录数,也已经同步过来
5对比总结
MySQL Fabric
Galera Cluster
使用案例
2014年5月才推出,目前在网上暂时没搜索到有大公司的应用案例
方案较成熟,外国多家互联网公司使用
数据备份的实时性
由于使用异步复制,一般延时几十秒,但数据不会丢失。
实时同步,数据不会丢失
数据冗余
使用分片,通过设置分片key规则可以将同一张表的不同数据分散在多台机器中
每个节点全冗余,没有分片
高可用性
通过Fabric Connector实现主服务器当机后的自动切换,但由于备份延迟,切换后可能不能立即查询数据
使用HAProxy实现。由于实时同步,切换的可用性更高。
可伸缩性
添加节点后,需要先手工复制集群数据
扩展节点十分方便,启动节点时自动同步集群数据,100w数据(100M)只需20秒左右
负载均衡
通过HASharding实现
使用HAProxy实现负载均衡
程序修改
需要切换成jdbc:mysql:fabric的jdbc类和url
程序无需修改
性能对比
使用java直接用jdbc插入100条记录,大概2000+ms
跟直接操作mysql一样,直接用jdbc插入100条记录,大概600ms
6实践应用
综合考虑上面方案的优缺点,我们比较偏向选择Galera 如果只有两台数据库服务器,考虑采用以下数据库架构实现高可用性、负载均衡和动态扩展:
如果三台机器可以考虑:
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把服务器分为CISC架构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三种。 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所以,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Cyrix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如果企业的应用都是基于NT平台的应用,那么服务器的选择基本上就定位于IA架构(CISC架构)的服务器。如果企业的应用主要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那么服务器的选择也是基于IA结构的服务器。如果应用必须是基于Solaris的,那么服务器只能选择SUN服务器。如果应用基于AIX(IBM的Unix操作系统)的,那么只能选择IBM Unix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也称为“塔式服务器”。有的台式服务器采用大小与普通立式计算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个硕大的柜子。低档服务器由于功能较弱,整个服务器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机箱不大,都采用台式机箱结构。这里所介绍的台式不是平时普通计算机中的台式,立式机箱也属于台式机范围,这类服务器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优点:塔式服务器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
缺点: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这种结构的多为功能型服务器。
优点: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就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缺点: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 在一些高档企业服务器中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内部设备较多,有的还具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单元或几个服务器都放在一个机柜中,这种服务器就是机柜式服务器。
对于证券、银行、邮电等重要企业,则应采用具有完备的故障自修复能力的系统,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措施,对于关键业务使用的服务器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高可用系统或者是高性能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刀片式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母板,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当前市场上的刀片式服务器有两大类:一类主要为电信行业设计,接口标准和尺寸规格符合PICMG(PCI Indu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来还将推出符合PICMG 3x 的产品,采用相同标准的不同厂商的刀片和机柜在理论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类为通用计算设计,接口上可能采用了上述标准或厂商标准,但 尺寸规格是厂商自定,注重性能价格比,属于这一类的产品居多。刀片式服务器目前最适合群集计算和IxP提供互联网服务。
优点:刀片服务器适用于数码媒体、医学、航天、军事、通讯等多种领域。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
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集群服务器。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题主是否想询问“sap安装无法连接架构目录服务器,请验证站点用户密码怎么办”?处理方法如下:
1、确认站点用户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不确定密码是否正确,请联系系统管理员或技术支持团队以获取帮助。
2、检查计算机与架构目录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网络连接或尝试连接其他服务器来测试网络连接。
3、确认计算机和服务器上的所有服务都在运行。可以尝试重新启动计算机和服务器,以确保所有服务都在运行。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