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台电脑的网吧,都需要什么材料?交换几台,服务器几台,网络如何布线?请高手指教

100台电脑的网吧,都需要什么材料?交换几台,服务器几台,网络如何布线?请高手指教,第1张

一百台电脑的网吧,需要一台路由器,五台24口千M交换机,服务器一台。

路由器的作用是把光纤的信号转化为一定网段的网络,五台24口千M交换机用于连接各电脑,每台交换机上插20台电脑,留下的几个口作互联用。交换机用千M是因为现在很多网吧又重新用回无盘系统,无盘对网络环境要求很高。如果不是用无盘,那么现在的游戏更新很频繁,都是需要从服务器上读取数据的,千M网线会加快读取速度。服务器应该只需要一台游戏更新服务器就行了。如果是无盘,那无盘和游戏更新服务器用在一台上就行。

1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的具体区别 (二层表示链路层就是线连通就可以用了,不能有其他设置,最多配置个VLAN;三层路由层,就是他每个端口都能配置IP让下面的其他交换机根据不同的网段和不同的端口进行数据转发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要想知道的更细致请在网上找网络的七层协议分别有什么用,三层交换机的功能和二层交换机的功能)

2机房布线应该注意事项 (美观,实用,不能与强电线路一起走线,如果与强电线路有交叉需要套管屏蔽,相距至少三十公分以上)

3光纤布线需要哪些相关设备和耗材 (多模光缆或单模光缆,如果以后接设备上你也要负责的话还需要光纤熔纤,当然这设备贵了,请人来熔吧,总比买台设备便宜)

4宽带接入方式有那几种?请详细介绍它们的特点 (现在电信等几家运营商提供的接入方式好像有PPPOE拨号家庭用的,还有企业用的LAN接入,就是直接光纤进户给你公网IP地址,价格好贵的!)

5如果你为学校的机房配置电脑,要求必须价格控制

在2500元以下,请写出具体攒机配置。 (2500能配置的比较OK了,单核的我上次的配置单在2000左右,也有160G硬盘1G内存了,19的液晶了)

6列举当前主流无线上网的方式及特点。 (3G,只要手机能用的地方都能上网,方便啊,其他的无线上网有地点限制)

7直连网线和交叉网线在制作上有什么区别?哪些情况用直连网线,哪些情况用交叉网线? 网线里面有八芯铜线,其中按顺序一头12345678别一头也是12345678那这是直连网线,交叉线的顺序是一头12345678另一头36145278,以前的设备有些需要用交叉线才能用,现在都是自适应了,直连和交叉都无所谓了)

8简述直连网线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天啊做根网线没啥工艺好讲,做的好看点,能通就行了)

9简述配线架打线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配线架打线是一个很烦但要细心的事情,所以注意事项是一定要仔细不能烦躁)

10作为企业网络中重要设备之一的服务器,跟普通PC机有什么区别,

请谈谈市场上主流服务器的分类,并列举四款不同品牌服务器的详细配置。(普通PC不为其他PC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器就是你可以让很多满足条件的PC来访问你的服务器上开的服务,如网站,FTP,邮件服务等等;个人比较推荐DELL,当然像IBM什么的都是名牌,详细配置自己网上找吧)

11比较思科、华为、神州数码、锐捷等品牌网络设备的特点以及区别。(设备的特点都是差不多的,主要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品牌的售后服务和技术力量)

12、双绞线布线需要哪些相关设备和耗材 (双绞线,管子,数据或语音模块,打线工具,水晶头,配线架,机柜或墙柜等,需要看工程上的需求)

13现今市场上的无线网卡从带宽上分主要有哪几种?从接口方式上分又主要有哪几种? (有USB接口的有卡槽式的,带宽么好像一般都是54M的,这不是上网的带宽,上网的带宽就那么点最多两三M的样子了)

14常用线槽的种类及特点(我好累,不知道你满意了吗,我QQ55779344)

101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104 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 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105 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generic cabling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212 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水平子系统。

213 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干线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垂直子系统。

214 工作区 work area

工作区为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 管理 administration

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216 设备间 equipment room

设备间是安装各种设备的房间,对综合布线而言,主要是安装配线设备。

217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

218 交接间

安装楼层配线设备的房间。

219 安装通道

布放综合布线缆线的各种管网、电缆桥架、线槽等布线空间的统称。

2110 安装空间

安装各种设备所需的房间或场地的统称。

22 符号

3 系统设计

301 综合布线系统(GCS)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302 综合布线系统宜按下列六个部分进行设计:

1 工作区;

2 配线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设备间;

5 管理;

6 建筑群子系统。

303 建筑与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置的综合布线系统。当网络使用要求尚未明确时,宜按下列规定配置:

1 最低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每个工作区由1个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2 基本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每个工作区由2个或2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3 综合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

1)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为基础配置;

2)垂直干线的配置:每48个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对绞电缆,按信息插座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

3)当楼层信息插座较少时,在规定长度的范围内,可几层合用HUB,并合并计算光纤芯数,每一楼层计算所得的光纤芯数还应按光缆的标称容量和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4)如有用户需要光纤到桌面(FTTD),光缆可经或不经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上述光纤芯数不包括FTTD的应用在内;

5) 楼层之间原则上不敷垂直干线电缆,但在每层的FD可适当预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时可临时布放合适的缆线

4 配线设备交接硬件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电话的配线设备,宜选用IDC卡接式模块;

2)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配线设,备宜选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块

304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分级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连接硬件设备。

305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305所列的规定;

表305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注:①100m的注的信道长度中包括10m软电缆长度;分配给接插软线或跳线、工作区和设备连接用软电缆,其中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的总电气长度不超过75m(指电气长度75m,相当于物理长度5m)。

②3000m是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介质极限。

③信道长度超过100m时,应核对具体的应用标准

306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网和各段缆线的长度限值应符合图306所示的规定:

3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81-4标准的各项规定。

308 综合布线系统宜设置中文显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录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当的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硬件编号,色标,链路的功能和各项主要特征参数,链路的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内容。还应登录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309 在系统设计时,所选的配线电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类别必须相一致。如采用屏蔽系统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3010 系统设计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宜符合下规定:

1 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际需要确定,其中办公用房部分按普通办公楼的要求布置,机房部分按近、远期分别处理,近期机房按实际需要布置,远期机房的水平电缆可暂不布线,将需要的容量预留在FD内,待确定使用对象后进行二次装修时再行布线。

2 对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办公楼,信息插座的配置宜按本规范第303条和第501条的规定办理。

3 对于房地产部门开发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由于其出售或租赁对象的不确定和流动等因素,宜采用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结构,并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表3010 各段缆线长度限值

注;各段缆线长度也可按下式计算:

C=(102-H)/12

W=C-7≤20

式中 C=W+D—工作区电缆交接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总和;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

H—水平布线电缆的长度。

2)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宜安装在离FD不小于15m的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集合点是水平电缆的转接点,不设跳线,也不接有源设备;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或同时存在转接点(TP);从集合点引出的水平电缆必须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

3)在上述两种方案都难以实施,且房屋有计划推迟由用户入住前进行二次装修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也可与之同步实施。

4 对于具有电磁干扰环境的场合,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

3011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符合相应的接入网标准。

4 系统指标

401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在内,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

注:1 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

2 测量衰减时,如包括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在内,应扣除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的衰减。

402 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以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设备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限值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10dB。

2 在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和来衡量。

3 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提高一个数值△

△=6dB+10lg(n+1)dB

式中 n—— 电缆中相邻的对称电缆单元数。

403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

404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表404的规定(对于A、B、C级链路,其ACR值可由本规范表402和表401给出的值相减得出)。

表404 最小ACR限值

注:ACR(dB)=aN(dB)-a(dB)

式中aN— 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a— 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405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本规范305条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05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

406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时延限值,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表406 最大传播时延限值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的最大传播时延不得超过1μs

407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407的规定

表407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

注:1 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μm或50/125μm;并应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12357规定的A1b或A1a光纤;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20℃ );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20℃ );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20℃ );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20℃ );

2 单模光纤:芯线应符合《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9771标准的B11类光纤;

1300nm和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1310nm时色散应时色散应≤6PS/km•nm;15550时色散应≤20PS/km•nm

3 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05dB;最小回波损耗:多模20dB,单模26dB

408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本规范407条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 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

注: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本规范407条规定的光缆和光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衰减。

409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409的规定。

表409 多模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4010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4010的规定

表4010 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

40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应符合100Ω标准,

在频率大于1MHz时偏差值应为± 15Ω。

5 工作区

501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 估算,或按不同的应用场合调整面积的大小。

每个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数量应按本规范303条规定配置。

502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应加装适配器;

2 当开通ISDN业务时,应采用网络终端或终端适配器;

3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4 对于不同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

5 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信息插座之外,工作区的适当位置。

6 配线子系统

601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602 配线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2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

3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预测情况;

4 一次性建设或分期建设的方案。

603 配线子系统应采用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或光缆长度不应超过90m。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光缆距离可适当加长。

604 配线电缆可选用普通的综合布线铜芯对绞电缆,在必要时应选用阻燃、低烟、低毒等电缆。

605 信息插座应采用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或光缆插座。

606 配电设备交叉连接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在电话应用时也可选用双芯跳线。

607 1条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信息插座上。

7 干线子系统

701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电缆组成。

702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芯数,其容量可按本规范303条的要求确定。对数据应用应采用光缆或5类对绞电缆,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超过90m,对电话应用可采用3类对绞电缆。

703 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且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

704 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

705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和交换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将话音电缆连至交换机房,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话音和数据的需要。当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706 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707 设备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应符合本规范606条的规定。

8 设备间

801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引入设备可合装在一起。

802 设备间内的所有总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803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804 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

9 管理

901 管理应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宜按图纸资料进行管理,并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2 综合布线的每条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均应给定唯一的标志。标志中可包括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他组合;

3 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硬件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识,并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和图纸资料;

4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编号;

5 设备间、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902 配线机架应留出适当的空间,供未来扩充之用。

10 建筑群子系统

1001 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缆线、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跳线等组成。

1002 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的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1003 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包括天线馈线)进入建筑物时,都应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为室内电缆、光缆。引入设备还包括必要的保护装置。引入设备宜单独设置房间,如条件合适也可与BD或CD合设。引入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当规范的规定。

1004 建筑群和建筑物的干线电缆、主干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层配线架(FD)到建筑群配线架(CD)之间只应通过一个建筑物配线架(BD)。

11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1101 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大于3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102 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1102-1的规定。

表1102-1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注:1 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2 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3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1102-2的规定。

表1102-2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注:如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

S≥005L

式中S— 交叉净距(mm)

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1103 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干扰低于上述规定时,宜采用非屏蔽缆线和非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

2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干扰高于上述规定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也可采用光缆系统。

3 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

1104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

2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

3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必须良好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连接至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1105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铜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也可采用竖井内集中用铜排或粗铜线引到接地体,导线或铜导体的截面应符合标准,接地导线应接成树状结构的接地网,避免构成直流环路。

1106 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 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1107 干线电缆的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

1108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光缆的金属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1109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措施,并符合相当规定。

11010 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与配线设备的机架应绝缘,并用单独导线引至接地汇流排、与配线设备、电缆屏蔽层等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11011 根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综合布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在大型公共场所宜采用阻燃、低烟、低毒的电缆或光缆;相邻的设备间或交接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

12 安装工艺要求

121 一般规定

1211 本章适用于新建、扩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安装工艺要求,对改建工程可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22 设备间

1211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

2 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3 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接地;

4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30℃ 之间,相以湿度应保持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5 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m2 。

1222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 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1222的规定。

表1222 尘埃限值

注: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1223 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并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98的相应规定。

1224 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

2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3 在设备间安装其他设备时,设备周围的净空要求,按该设备的相关规范执行。

1225 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1226 设备间的安装工艺要求除上述规定外,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中有关配线设备的规定,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应用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123 交换间

1231 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楼层范围来考虑。如果配线电缆长度都在90m范围以内时,宜设置一个交接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可设两个或多个交接间,并相应地在交接间内或紧邻处设置干线通道

1232 交接间的面积不应小5m2 ,于如覆盖的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应适当增加面积

1233 交接间的设备安装和电源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24和1225的相关规定

1234 交接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安装有源设备时,室温宜保持在10-30℃ ,相以湿度宜保持在20%-80%

124 电缆

1241 配线子系统电缆宜穿管或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当电缆在地板下布放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线槽布线、网络地板布线、高架(活动)地板布线、地板下管道布线等安装方式。

1242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源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预埋暗管或电缆桥架方式。

1243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125 工作区

1251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

2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3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户信息插座模块,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1252 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

2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网络工程实施方案关键:系统设计方案一综合布线设计方案: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RJ-11及单、双、多口等结构。2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通常处于同一楼层之上,可以采用3类、5类或超五类4对屏蔽/非屏蔽双绞线;3类、5类及超五类双绞线都是由4对24-AWG的对绞铜线组成;3类线在10MBPS应用时无误码传输距离为100米、16MBPS时为50米;5类线在155MBPS时可传输80米、在100MBPS时为100米;超五类在155Mhz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米,速率更高时可采用光纤。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选用普天超5类四对UTP双绞线, 由于所用的数据线均采用了超5类UTP双绞线,因此对学院校园网而言,超5类UTP双绞线布线时的带宽和传输速率能满足武威职业学院校园网楼宇内信息点要求的100M接入, 超5类布线与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网络的扩展及升级,成本底维护费用少。3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ONE SUBSYSTEM):指各搂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间的干缆:可以为大对数双绞线、光缆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主配线架系统和各楼层配线架连接起来。4布线柜子系统(RACK SUBSYSTEM):由楼层配线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子系统相连接,布线系统的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布线柜子系统上,只要简单的跳一下线就可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以对任何一个智能系统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线路重新布局和网络终端的重新调整;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配线箱,箱内有多个ST或SC连接器安装口;其线路弯曲设计符合625/125μM多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采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光纤藕合器可做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接线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配线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子系统,并对它们通过跳线进行管理。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和各公共设备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PABX、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雷电保护装置。6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使用说明等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交由用户保存以备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对于学院校园网而言在设计方案中,将各个楼层的信息点通过PVC管槽走墙边通向各个楼层的配线机柜,机柜里放置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对各个信息点的接头进行跳线配置,再通过配线架与交换机相连。采用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由安装板和超5类RJ45插座模块组合而成),可安装在19"标准机架上,只占用1U空间,占用地方小,搬运迁移方便。插座正面是标准的RJ45插座,端口性能达到超五类性能的要求,屏蔽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数据主干光缆的端接采用普天抽屉式12端口光纤分线盒。超5类系列跳线在设备间用于连接配线架到网络设备端口,在终端用于连接墙面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网络接口。7建筑群布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在学院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各楼间的距离都超过了100米,而当计算机数据传输距离超过100米时,用光纤作为数据主干将是最佳选择,并具有大对数电缆无法比拟的高带宽和高保密性、抗干扰性。因此各楼间的连接采用普天6芯多模室内光缆,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在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将使用光纤把各新综合教学楼、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餐厅、学生宿舍楼互联。并集中于校园网网络中心。其敷设方式室内采用金属桥架,室外采用暗埋深沟填铺的方式进行。在设计中进入主设备间的所有光纤、大对数电缆、电信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钢管进行硬件保护,同时采用IDC线对保护器对铜缆予以电气保护,避免人员和设备免遭外部电压和电流的伤害。二网络设计方案网络结构为分层星型结构,网络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网络中心,为中心节点。网络中心选址在学校地域的中心建筑(实验大楼),布置了校园网的核心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拨号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并预留了将来与本部以外的几个园区的通信接口。  第二级是建筑群的主干结点,为二级节点。校园网按地域设置了几条干线光缆,从网络中心辐射到几个主要建筑群,并在二级主干节点处端接。在主干网节点上安装的交换机位于网络的第二层,它向上与网络中心的主干交换机相连,向下与各楼层的集线器相连。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全部为100Mbps,并考虑到向ATM或千兆以太网的升级。  第三级是建筑物楼内的HUB,为三级节点。三级节点主要是指直接与服务器和工作站连接的局域网设备,即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集线器(3COM堆叠式集线器3COM SUPERSTACK)。设计楼内的综合布线时根据需要可进行了一定取舍:如取消干线子系统;合并管理子系统与设备间子系统;将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直接引入到设备间的主配线架上等等。以交换式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按10M/100M交换式子网方式接入(如图)。校园网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多级物理星型结构、点到点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网络采用分散式三层交换体系,二级交换机具有第三级交换能力,主干线路压力小,而且全部实现百兆交换入室。三级交换机可以堆叠,能将一个主干和桌面交换机组成一个整体,提供足够的交换口,可扩展性好。 1、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其第三层以太网路由器交换机大都满足IEEE8023Z标准,技术成熟,具有流量优先机制能有效保证多媒体传输时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千兆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ATM技术成熟时,可平滑集成到ATM网络中,作为ATM网的边缘子网。 工作组子网可选用100M交换模式。使用户终端独占100M带宽的数据交换。在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采用100Mbps传输带宽,当使用全双工时,传输带宽为200Mbps。技术特点: 采用模块化星型拓扑结构,主干段相互独立,便于网络维护和扩充 。光纤主干采用单模光缆,有利于千兆网及今后更高速率的网络应用。而且通过跳线的不同跳接,组网方式也十分灵活。可以实现:(1)点对点: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起高速通道。传输速率为几十个Mbps至几百个Mbps,距离可达2km(多模)至5km(单模)。(2)逻辑星型网络:通过光纤网络设备,建立起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以太网或ATM网。(3)环形网络:用信号再生器连接光纤,形成环路,组成FDDI主干网。  楼内线缆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性价比高,施工方便,且可以达到10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155/622Mbps ATM。  (4)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真正支持即插即用工作,无需人工干预。三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设计的目标:满足日常工作的处理电子化、日常办公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实现业务系统处理、日常办公、领导决策计算机化、信息交流国际化的先进系统。即:以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为手段建立内部网络,纵向向上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向下与各管理子网点相连接,横向与其它单位相连接的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2系统需求:1建立一个基于校园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网络系统,并提供相应的各种服务。2共享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3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4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与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相连、与国内外著名站点相连……)。5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6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3系统应用平台没有应用系统的网络只能是一个各类设备的集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这不是用户所需要的。所以,在用户没有特别指定应用系统的情况下,我们的设计应该把传统的网络应用考虑在内。1网上校务管理1)学校基本文书管理: 来往公函 会议通知,会议纪录 教学热点情况(教育手段现代化等)2)学校制度管理: 重要文件的文件头,提要(要点,主题) 学校管理制度,历年的决定 学校规划,设想3)学校重要事件管理: 校史纪录、校友纪录:面向全国,全市的重要事件。 大事纪录: 校内各项重大活动的安排和纪录。 外事接待:对国内、国外参观人员的接待,安排及相关事宜的纪录和管理。2网上学生管理1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修改(主要依据学籍卡和各种符合市里标准的表格) 学生入学时的基本情况:包括入学时政治面貌、入学类型、入学成绩、健康状况等。 学生在校时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家庭住址及照片等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 学生离校时的基本情况:包括离校时政治面貌、离校去向、健康状况等。 学生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政治面貌、工作单位等。学生学籍变更管理:由于转班、跳级、休学、退学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学籍变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变更原因都可纪录以备以后查用。对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可以将许多查询条件任意组合的功能比较强大的查询。2学生成绩管理: 可设置各年级班级的考试课程、时间。 可以按学年、学期输入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 可以选择输入方式(按原始分或按等级分输入)。 可以管理必修课、选修课、中考的成绩。3学生成绩的统计:对输入的成绩进行各种统计,统计方法采用规范标准。4学生成绩报表打印:可以打印各种类型的成绩报表,如:学生期中成绩单、期末成绩品德评语单、各班级的成绩统计信息、总分的年级排名单等报表以供各种场合使用。5对学生评语的输入,修改,打印: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评语、操行等第、奖惩纪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并可打印成报表。3课务管理:主要完成对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的自动编排和学生Web选课管理。1对所有课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自动排课:要求有对场地、教师、时间等复杂条件的处理。2在预排的基础上,可以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手工调整,软件自动处理各种限制条件。4输出报表:各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等。 5选课控制管理:1是否允许学生选课,对各选修课的情况进行管理。2学生Web选课:学生通过浏览器在校内或在家中进行选课。3考务管理:主要完成对考场及监考教师的安排。4可要求对考试科目的前后顺序进行安排。5可要求对考试科目的特定时间进行安排。6监考教师的时间、次数限制。7场地的限制。6教师信息管理:对全校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7Web通用查询系统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通过Web浏览器根据不同的授权对全校的管理信息(校务信息、教务信息等)进行查询,包括:1) 学校基本文书信息查询2) 学校制度信息查询3) 学校重要事件信息查询4) 学生学籍信息查询5) 学生成绩信息查询6) 课程信息查询7) 考试信息查询8) 教师信息查询8信息服务1构建全校Intranet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校园信息的网上发布、全校的电子邮件系统、网上资源的信息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多媒体阅览室2可将大量学习资料、教学参考以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享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阅览室功能,将大大节省广大师生的时间,使得师生在家里也能阅览到光盘中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9图书馆管理1资料输入。2图书借阅。3查询、检索。4图书馆工作内部管理。

数据中心布线的三种基本方法:1点对点。点对点布线是数据中心采用多年的布线方法,结果如我们先前所见--一团糟。点对点意味着在地板下、空中(无论是否有线槽)或穿过服务器机网络机柜,只要有需要,就牵拉网线。线缆通常是当场制作或直接使用已有链路。旧缆线通常不会移除或标记,这使得追踪与寻找更加困难,导致数据中心人员需要在“鼠窝” 一般的环境中进行维护。服务器与跳线会使线缆分布混乱,当高密度网络交换机安装至机网络机柜或其他地方时,形式会更加严峻。简而言之,点对点模式已无法很好服务于数据中心。2网络机柜顶汇聚。网络机柜顶汇聚是最新的布线方式,但可以被看成是行尾汇聚的一种变体。网络机柜顶汇聚依赖于服务器配置密度,我们将讨论该如何为数据中心布线架构选择对应的配线方案。如果一个机网络机柜装满服务器,那么首选方案是在每个机网络机柜上安装接入层交换机,如果服务器有双网卡,也有容错需求,可以考虑多安装一个交换机。通常情况下,还会再安装一个低级别的交换机,专门用于系统管理。所有的交换机都通过光纤跳线连接至核心网络,这与行尾聚合类似。所以网络机柜顶汇聚的效果与行尾汇聚相同,但更利于扩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每个机网络机柜上安装廉价的交换机,还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完成迁移。单独的交换机故障所产生影响远比位于行尾的大型交换机故障小得多。当遇到需要使用特定型号交换机的刀片服务器时,网络机柜顶汇聚是你不二的选择。在此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仅是将光纤连接至核心网络。所以每个机网络机柜只要有同样的光纤设备,就可以实现网络汇聚。有时甚至还会遇到“混合”安装的情形,但总体结构不受影响,所以你只要将不同刀片机连接至不同交换机上即可。通常情况下,普通光纤设备即可满足高性能应用。如何选择行尾或网络机柜顶汇聚,取决于设备密度,应用吞吐量要求与硬件连接细节。在大型数据中心中,两种设计方式可以在应用的不同区域,发挥各自长处。简而言之,答案不是唯一的,总体趋势将偏向于光纤应用,而且布线架构的选择都因基于“按需定制”,这才是一切业务的关键。3行尾汇聚。行尾汇聚,也称为“区域汇聚”,是近年来数据中心常用的布线方式。在行尾布线架构中,有专门用于放置配线架与汇聚交换机的地方,通常是位于同一行的末尾机网络机柜--有时候也可能在中间--便于连接整组服务器机网络机柜。配线架安装在每个插槽中,永久线缆则通过这些线架连接至对应汇聚机网络机柜。其他的线缆通常采用光纤,用于连接汇聚层设备至核心网络、aka主分布式框架或区域。可以认为其是数据中心内标准“星型拓扑”的压缩版。服务器机网络机柜就像办公室,而汇聚机网络机柜是中间配线架(IDF)或通信机房(TR)。行尾汇聚简化了添加硬件的难度,只需将服务器与所需连接的配线架连接,再将配线架连接至对应的汇聚层交换机即可。每个连接进需要两条短跳线,这同样利于今后安装与维护。类似的,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至核心网络,所以整个安装过程仅涉及到简单跳线。“行尾”聚合最小化了所需跳线的长度,因为所有的配线架都有标签,便于跟踪,记录相关信息的文档也会更便于阅读。不仅如此,因为不再需要更长的线缆,所以没有理由保留那些老旧、冗长而又性能低下的线缆。这可以避免出现因跳线兼容性问题而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

电话线-ADSL(HG526)---台单网卡的服务器()

|----TP-LINK WR340+路由------4台电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100台电脑的网吧,都需要什么材料?交换几台,服务器几台,网络如何布线?请高手指教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