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磁盘整列有没有高温保护,就是温度过高会自动关机
硬盘高温保护
有这个功能的软件没听说过
既然你的是服务器关机是不行的让磁盘自然冷却要1个小时左右
还是在机箱上面加散热风扇吧,要不就换机箱带散热风扇的不过电源要另外配了
机箱散热风扇转速很高一次装四个风扇有噪音你要忍受一下
为保证数据中心里设备的良好运行,数据中心内全年保持恒温恒湿,温度维持在20℃~24℃。国际标准要求平均温度是,冬季在18℃~22℃,夏季在21℃~25℃,温度的变化率下于5℃/h温度对于数据中心非常重要,按照通用的评估方法,温度每提高10℃,可靠性要下降25%数据中心这样常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虽然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无局部热点,但是却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现在的数据中心设备都会做高低温实验,工作温度上限可达45℃,所以适当地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温度,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并不会给增加设备的故障率。目前,在数据中心行业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温度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有些数据中心专门采购耐温的设备,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综合来看,适当提升数据中心运行温度不用多花一分钱,而且利大于弊。
评估数据中心设备运行情况
数据中心里的设备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有老旧设备,过老的服务器其工作效率只有新服务器的1/3,但是能耗却能达到新服务器的3倍,所以要及时淘汰掉这些老旧设备,将业务搬移到其它服务器上,虽然增加了其它服务器的一些负担,但整体能耗却降低了。还有不少的数据中心,存在有大量的闲置服务器,可能周期性的运行一些应用,但长时间处于闲置,这就要将其关闭或者重新分配工作任务,要周期性的对数据中心设备的运行负载情况进行评估,有不合理的、偷闲的设备就要及时调整。评估的标准是这些设备的CPU是否运行在正常的水平,有的设备长期CPU利用率只有20%,利用率过低,应该及时调整,一般服务器的CPU维持在50%左右就可以,可以保证正常业务的运行。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在数据中心通过部署虚拟化可以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一般一个服务器只能跑一个业务或者几个业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虚拟成多台设备,这些设备都独立运行,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率,这样就可以减少数据中心同时运行的服务器数量,当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时再开启一些服务器。一般的服务器运行功率都在400瓦左右,这样的服务器连续运行一天就会用掉十几度的电,虚拟化能在计划范围内针对低利用率或者高能耗对症下药。
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备
大多数的数据中心都是通过远程进行管理,进入到数据中心设备区的情况比较少,而我们进入数据中心机房时经常会发现,灯火通明,而这些机房几天也可能不会进来一个人。大量的照明灯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机房的温度。
服务器放在家里散热采用风冷式降温方法。目前,机房内的服务器散热方式通常采用风冷式降温方法。但是,在大型的数据中心,仅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高热流密度服务器的散热要求。传统的风冷模式均采用间接接触冷却的方式进行,其具有传热过程复杂。
存在接触热阻及对流换热热阻,热阻总和大,换热效率较低,换热过程高低温热源间温差较大,需要较低的室外低温热源引导换热过程进行等多种弊端。
服务器简介
在技术意义上,服务器是计算机程序或设备的实例本质可以说是一种计算机,用于处理请求并通过Internet或本地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服务器是用于管理网络资源。例如,用户可以设置服务器以控制对网络的访问,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管理打印作业或托管网站。
他们也擅长执行激烈的计算。某些服务器还致力于特定任务,通常称为专用任务。但是,如今的许多服务器都是共享服务器,在Web服务器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承担电子邮件,DNS,FTP甚至多个网站的责任。
一般说来,数据中心设备运行时的最佳温度为22度,上下浮动不能超过2度;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5%—65%。如果超过正常温度和湿度,设备运行时发生障碍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在潮热、高温的条件下,设备的性能和运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据统计,在基准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计算机的可靠性就下降25%。西信中心的IDC专家认为在持续高热的状况下,数据中心有可能因为如下几个原因导致问题的出现:
1设计之初设计的制冷量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负载不断增加,而制冷量却没有变,因此机房内温度偏高,环境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机房内设备将突破承受的极限,于是热点不断出现,最终导致宕机。
2制冷设备可能会因为环境高温的原因,导致自身系统发热量过大,出现超负荷运转,进而导致故障的发生,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的瘫痪。
3高热的天气给市电供电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出现突发性断电的情况。同时,UPS配置的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在高温情况下寿命也会急剧下降。若是数据中心未能及时加以妥善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能够在高温环境正常运行,降低额外的维护和基础设施成本,同时降低总体能耗,使用先进的制冷设备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目前西部信息中心也是国内采用先进的2种不同空调制冷方式的少数专用IDC机房之一,其分别规划了三套独立空调系统:
1VRV空调系统:用于管理用房和10KV高配室,总制冷量约388KW。
2冷冻水空调系统:用于IDC机房及电力电池区制冷,配置了3台1250冷吨的中央空调冷水机组、10台大功率水泵、2台板式换热水,按双管水路冗余配置总制冷量约13185KW。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机组品牌:特灵,水泵品牌:格兰富)屋顶配置闭式冷却塔集中制备冷却水;冷却水进入楼层空调机房,与专用空调配套的水冷冷凝器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冷媒;被冷却后的冷媒进入IDC机房内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再冷却机房内的空气温度
3闭式冷却塔水冷空调系统(风冷空调系统):仅用于IDC机房制冷,配置了8台300冷吨的闭式冷却塔,总制冷量约12000KW。闭式冷却塔水冷空调系统(机组品牌:荏原;板式交换器品牌:APV) IDC机房采用恒温恒湿专用空调机组,气流组织形式为下送风、上回风。
借助该系统组合不仅具备高散热能力和可靠性等优势,还使得方案中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允许用户在更高温度条件下安全、稳定的运行,避免因高温宕机“罢工”。
一、腾讯把服务器装进山洞
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两座山的山体上,是要存放30万台服务器的灾备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隧洞的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能塞下4个标准足球场还有富余。
腾讯方面透露,利用山洞建数据中心,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山洞结构可以散热。山洞特殊的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空调。山洞外的冷空气从主洞口进入,经过制冷模块与IT设备热回风进行间接换热后,从竖井排出。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气对设备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安全。腾讯称,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是参照我国高等级人防标准建设,具备突发防护能力,可防相应级别常规打击和核打击。发生突发事件时,它将自动切换到防护模式不间断运行。(来~UPS了解一下)
而且利用最新AI技术,该数据中心还能实现网络、主机、业务3级云安全布防,人脸识别、安防机器人等均被应用其中,此外腾讯还在计划部署无人机入侵防控系统。
二、微软把数据中心建到海底的项目
在人们对网络和计算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已有的数据中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软在2014年开启了代号为“Natick”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旨在满足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微软宣布,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一片海域,一个集装箱大小的海底数据中心已经开始运转。
在云计算中,数据中心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为了降低运营数据中心带来的大量能耗,微软于2014年开启了Natick项目, 探索 在深海底部建立数据中心的可能。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微软尝试运用潜艇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新型海底数据中心,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度、低能耗的云服务。
海底数据中心的想法最初是在2013年的微软的年度创新活动“ThinkWeek”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却服务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这个项目还具有多重优势,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约193公里以内的区域,将数据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据与用户的距离,使得网速提升,沿海居民打 游戏 、看视频的流畅度相应提升。
最重要的是,还能加快AI任务,使AI驱动技术能够为人们营造更加流畅、真实的用户体验,满足人口密集区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经过了105天在海底的平稳运行,原型机在可行性上验证了海底数据中心的设想。Natick项目团队深受鼓舞,开始了项目的下一阶段,尝试在苏格兰附近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一个完整的、五年免维护的数据中心。
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借助大洋深处提供的不间断免费冷却系统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还可以促进海上风力发电场、潮汐涡轮机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共同发展。
三、阿里巴巴把服务器泡进“水里”
阿里的工程师研发出了液冷服务器技术。
他们把服务器“泡在水里”——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散热方式:浸没式液冷。服务器被浸泡在特殊冷却液里,产生热量可被冷却液直接带走进入外循环,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整体节能70%。
这个问题,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服务器里放的是什么?是数据,数据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那么那么多大批量的服务器运行,会有什么效果?服务器是全天 24 小时不停的在运行,会释放大量的热,上万台服务器在一起,得释放多少热量,是不是很费电?
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给大家看段视频,长长见识。
山洞是阴凉的,一般数据中心都建在贵州的大山洞里,因为贵州的温度也比较低,又加上山洞阴凉,有利于服务器的散热,贵州的电费也低,省钱。放到山洞或者水里,本身就有利于降温,本身就容易散热,这样对于一些通风散热设备来讲,可以使用的少一些,这样就少运行一些散热设备,也省电,省钱,省成本。
其实放到山洞里,也有利于安全性,山洞本身都是比较坚固的,安全性比较容易保障,其实放到水里在降温层面来讲肯定是比放到山洞里更好,但是放到水里那就要求密封性比较好,在安全性的考虑上就不如放到山洞里。放到水里在降温省电方面,能够节省成本,但是在安全保障方面,可能要特殊处理,成本就会上去。
总之,是各有特色。
最后解释一下服务器,其实放数据的地方,运行的服务器说白了就是电脑的主机。大家在软件上的数据,互联网上的数据都存放在了服务器里,也就是电脑主机里,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组合在一起,运行着大家的数据。另外,数据都是有备份的,分布式存的,比如:在上海存放的数据,可能在贵州有备份,一旦上海的服务器有问题,被炸毁了,那么就会启用贵州备份的数据。所以,一般服务器的数据都是有保障的,不会丢失。
随着云概念的兴起服务器在现在 科技 领域占比已经越来越重要的了,虽然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是看不见服务器存在的,但是组为运营者却需要考虑实际服务器的如何存放以及如何才能节省的成本的运行,由于服务器本身的属性功率高而且发热量也大,所以能够存储服务器要求必须是低温的地方,未来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服务器的存在,于是国家响应 科技 发展的大趋势就找到一块非常适合存放服务器的地方,就是贵州省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在贵州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像腾讯华为,都给自己在贵州找到了存放服务器的地盘,贵州是天然的存放服务器最佳的地点,首先贵州的气温整体偏低非常适合存放服务器,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倾向在贵州的电费也是非常低。
正是由于拥有如此多的优势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跑向贵州给自己的服务器找个窝,对于集群的服务器来讲最重要的散热能力,撒热不好消费的电费也高对于机器的寿命也是一种考验。所以为了解决服务器散热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公司做过试验,国内放在贵州的服务器地点基本上是选择在山洞里面,这样的能够达到极好的散热效果,有能力的企业基本上买下几座山然后把山内部挖空然后在里面放置服务器,如果是散热好的服务器只是在电费这一块就把修建的费用非节省出来了,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电费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在贵州设置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尝试别的方案,像微软的服务器放置在海底,由于海底的温度更低所以也是放置服务器的绝好位置,但是放在海底需要保证服务器的密封性,总之在效果上要优于山洞中但是在安全性能的保障上可能要比在山上花费的成本要高一些,当然放置在海底还有几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海浪来发电,这样还能节省电力的成本,另外微软放置在海底的服务器可不仅仅只是在一个地方,因为美国很多发达的区域都靠海,所以靠近用户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不过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倾向于在山洞中放置服务器。
未来服务器的重要性还会继续加强,所以特别 云计算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已经不是自己在设置自己的服务器了直接在大公司的云计算体系里面租借一个服务器维护自己的云计算功能,省钱还能省心毕竟服务器的安全维护都是交给大企业去做了,国内从事云计算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最强还是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属于自主研发的在全球已经能够排到前四的位置,并且和谷歌的云计算市场占比差距很小,人工智能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背后的数据计算依然会放在服务器去完成。
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存储服务器的方式进化出来,但是存放服务器的首要条件是散热能力,要不然几万个服务器同时堆积在一起热量将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电费的费用也会非常大,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相信会有更加 科技 化的存储方式产生,但无论怎么折腾首先要考虑的都是散热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个是散热问题,电子元器件在电流通过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尤其是CPU,大量的服务器聚集在一起长期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致使服务器温度升高,服务器过热就要降温,这就跟平时我们玩电脑一样,有的公司把服务器放在了南极,有的花费了巨额的代价来买空调,但是这些成本太大,实在有些浪费了,服务器选择放在海底,可以利用冰冷的海水来为服务器散热,而同时又能利用海浪来发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电量,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放在山洞同样是为了利用山洞的低温环境来给服务器降温,降低维护成本。
第二个是房租问题,数据中心往往占地面积比较大,比如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两座山的山体上,存放30万台服务器的灾备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隧洞的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能塞下4个标准足球场还有富余。这么大的面积在城市房租也是很贵的。
放在水里是因为省钱+降温。
服务器/电脑发热是很严重的问题,长时间高温高负荷运作会影响服务器寿命,因此需要降温。而一般的风冷降温用风扇噪音大且耗电。大的服务器群用在降温上的电费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厂商会把服务器建到水厂电厂旁边,原因就是电费便宜。
如果服务器放到水里就省去了散热电费成本。
我猜想放山洞是因为山洞基础温度低,散热所要降的温度差小,这样用一些节能的散热方案也是可以行的。
[灵光一闪]
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节约成本便于散热,所以会考虑讲服务器放下水下或者山洞里。
例如前段时间,微软公司就成功地苏格兰奥克群岛的海岸附近,安装了一个水下数据中心的原型。实际上,数据中心里的耗电量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散热的,而用于服务器计算的能耗只占约15%,所以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都想尽办法降低数据中心的散热降温成本。
将数据中心搬到海里是目前成本较低又有效的方法,微软水下数据中心Project Natick的方向是用冰冷的海水来为服务器散热,而同时又能利用海浪来发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电量。
阿里云服务器放在千岛湖湖底,腾讯将服务器搬到贵州山洞里,都是为了降低散热成本。
服务区属于24小时全年运行配备,电器设备运行都有自发热,放在深山,水中能降低设备发热,发烫,从而提高设备运行,
水里和山洞里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散热,服务器平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散热还不能用空调,空调有冷凝,会伤害电子元器件,普通的服务器机房只能风冷,噪音大,维护麻烦
谁说的服务器放水里?那还不短路了?阿里是把它们放在一种特制溶液里,那可不是水啊。
不管放在哪,目的是找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省空调电呀。
主要是降温,安全,节约能源。
常温容器的温度范围为多少介绍如下:
常温容器的温度范围是-20℃≤t≤450℃。
什么是容器
容器是指用以容纳物料并以壳体为主的基本装置。
常用作储存设备或其他化工设备的外壳。主要由壳体、封头、接管、法兰和支座组成。对容器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工艺需要;保证操作安全,包括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密封性;耐腐蚀,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便于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成本低,材料节省,尤其要节约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等贵重材料。
容器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按压力分有真空、常压、外压的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又可分低压、中压、高压及超高压容器;按温度分有常温、低温及高温容器;按筒体结构分有单层容器和多层容器;按工艺用途分有储存、分离、反应及换热容器;按厚度分有薄壁和厚壁容器。
计算机类WEB:
容器是应用服务器中位于组件和平台之间的接口集合。
容器是伴随着瘦客户端系统的发展而诞生的。在开发瘦客户端系统时,开发人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线程安全、事务、网络、资源等等细节,从而降低了开发效率。
由于这些对这些细节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固定不变,或者只有参数改变的,所以从代码重用和设计模式的角度出发,开发人员将这些底层细节提取出来,做成平台,并提供一定的接口。这样,业务开发人员就不需要在关注与这些底层细节的实现,而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容器一般位于应用服务器之内,由应用服务器负责加载和维护。一个容器只能存在于一个应用服务器之内,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建立和维护多个容器。
容器一般遵守可配置的原则,即容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对容器参数的配置,来达到自己的使用需求,而不需要修改容器的代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