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神童吴翰清:15岁考入西交大,被称为阿里守护神,现状如何?
1985年,吴翰清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名医生,母亲是名大学老师,吴翰清是家中的独生子。
身为知识分子,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儿子的启蒙教育,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教授吴翰清识字。
吴翰清也没辜负父母的期望, 年纪小小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无论是超强的记忆力,还是异于同龄孩子的学习力。
一个字,父母念三遍,他就能写出来,一道数学题,他总会举一反三,很快解出来。父母自然注意到了吴翰清的天资聪颖,所以为他找来小学课本。
此后,在同龄孩子玩耍的年纪,吴翰清已经踏上学业的道路。
1997年,吴翰清考入湖南大学附属中学, 进入初中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因此成绩优名列前茅。不过,相比其他的学霸,吴翰清的身上有一种“叛逆性”,那就是喜欢挑战,喜欢一切未知的东西。
2000年,15岁的吴翰清升入该校高中,也是在这年,他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少年班,最终吴翰清通过层层选拔,在众多才子中,脱颖而出,最终,顺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这年,湖南省只有2名考生进入西交大的少年班。此时,吴翰清有了 “神童” 的称号。
进入少年班,吴翰清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既新颖又具挑战性,很值得学习。正好这年,计算机出现了“千年虫危机”。
怀着好奇和兴趣,吴翰清开始学习计算机,没想到,这一学,却是找到真正的兴趣,那就是黑客技术,为此,他日夜钻研。即使父母时常批评吴翰清,他也乐此不疲。
从小到大,吴翰清的自学能力都是极强的,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实际历练,所以黑客技术的学习也是如此。
说到黑客技术,就不得不提它的分类。简单来说,黑客分为三类:一类是黑帽子,这类黑客的行为是恶意的,是有害的;一类是白帽子,他们是有益的;还有一类是灰帽子,这类黑客往往是有争议性的,他们用的是黑帽子的技能,但他们的目的和意图却是善意的。
在这三类中,吴翰清选择了第二类——白帽黑客。此后,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熟练掌握这门技术,不仅如此, 他还创立了一个名叫“幻影旅团”的信息安全组织。这年,吴翰清只有16岁。
虽然,吴翰清年纪小,但他的技术却不弱,因此,他创建的“幻影旅团”集结了各地的计算机大神。当然,大家学习黑客技术目的是善意的,都想着守护中国互联网安全。
在目标的驱使下,大家热血沸腾。为了将“幻影旅团”办好,他们还凑钱租用网站服务器,他们也没想着回报,只想着用技术守护国家。
在大家的努力下,“幻影旅团”也是越办越好 。一度成为当时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安全组织之一。可是,“幻影旅团”的路并没有走多久。
2003年,迎接“幻影旅团”的是接连不断的DDoS攻击 ,可此时的吴翰清等人却是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没有资金租用资源抵抗攻击。最终导致网站无法访问。
在攻击者的多次挑衅下,吴翰清只能亲手关闭了它。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是气愤的,也是无奈的。
十几年后,再提起这段岁月,吴翰清少了气愤,却多了几分遗憾。他说 :“大家的技术都那么厉害,要是幻影旅团继续走下去,说不定会成为网络安全界的CSDN”。
虽然吴翰清的设想没成真,但幻影旅团的成员却都有了好归属。他们都用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方式,在守护网络的和平与安全。
2005年, 20岁的吴翰清顺利毕业。 此时,他看中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所以,带着几分热忱,去了阿里。
吴翰清的面试简历自然是优秀的,不说他的少年班经历,就是他小小年纪,创建了“幻影旅团”,也是让人钦佩的。
再加上面试现场,吴翰清的出色表现,也让在场的几位面试官竖起来了大拇指,他们由内而外地对这位年轻人多了几分尊重。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吴翰清担任公司的高级安全专家。而这份工作邀约在面试现场就被发放了。
此后,实习了6个月,吴翰清就正式成为阿里的一员了,他的工作内容是负责建设和维护阿里的安全系统,防止厉害的黑客攻击公司网络。
也是在这年,阿里建立了“神盾局”,身为“网络特工队”,它每天服务数以万计的消费者。职责也是多样的:保护交易安全性;保护隐私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等。
在其位谋其职,成为“神盾局”反黑客团队的一员,吴翰清尽职尽责,不放过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吴翰清见证了,阿里网络安全部门的新开始。
2008年,吴翰清成为安全技术团队的带头人。近几年,随着阿里的发展,他面临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大,为了从万亿条数据中,找到入侵行径,以及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后续处理工作,吴翰清和他的团队还打造了世界级的反入侵体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吴瀚清的网络安全部门在阿里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部门的带头人,吴翰清本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名声也很大。
此时,他有了各种各样的称呼,“阿里的守护神”、“道哥”、“刺”、“小黑”以及“让马云安睡的男人”
对于大家的夸赞,吴翰清总是一笑而过,他说 :“阿里的网络安全,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2008年底,当时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王坚,受到马云的邀请,前往阿里做云计算。
王坚进入阿里后,看中了吴翰清。所以在王坚的盛情邀请下, 吴翰清参与“飞天系统”的安全设计。 能得到伯乐的赏识,吴翰清这匹“千里马”自然是欣喜的,他也以为自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万万没想到这条路并不好走。
当时,阿里云的云计算迟迟没有新进展,公司内部也对王坚颇有微词,声称他就是个骗子,大家对阿里云充满了质疑,觉得阿里云只见投资,不见回报。
这样的压力也给到了王坚下面的其他员工,当时,一位员工这样说 “这个阶段的我,就像站在淤泥里,想要使劲,却发现头顶还有一辆车,实在是让人无力”。
有这样感受的,还包括吴瀚清。所以,此时的他,决定离开这里,寻找新的出路。
2012年,在阿里任职了七年的吴翰清不顾王坚的极力挽留,辞职了。 这年,他27岁。之后,吴翰清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名为“安全宝”。他是公司的副总裁。
此时的他,为了将自己的安全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人,写了一本名叫 《白帽子讲Web安全》 的书籍,令吴翰清惊喜的是,他的书籍一经发表,就迎来了无数看客。
与惊喜相伴而来的便是,创业的艰巨性。就这样苦苦坚持了两年,“安全宝”不但没有走上正轨,反而愈加败落。
恰巧这个时候,王坚开始邀请吴翰清再次加入阿里。此时,他心动了,结合阿里云的发展现状,他已经看到了广阔的前景。就这样,他将公司的业务分别卖给了百度和阿里。然后,带着公司的几个骨干,再次去了阿里。
2014年9月,吴清翰回归阿里,成为“ 云盾”的负责人。“ 盾”顾名思义,便是盾牌,起到网络防护作用,主要维护云平台,云网络环境等云上安全。
当时 “ 云盾”仅有20人,比例占不到阿里云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即使如此,吴清翰也信心满满,他坚信自己会带领团队越走越走。
事实情况,的确如他设想的那般,在此后大大小小的网络危机中,吴清翰和他的团队永远走在最前列。此后,他和他的团队帮助全国将近一半的网站,每天抵挡16亿次的恶意攻击,帮助用户修补数百万个漏洞。
2015 年 9 月,阿里云发生了自建立以来,最大的DDoS 攻击,被称为901 事件。身为“云盾”的负责人,30岁的吴翰清亲自带领团队抵御了这场风波,峰值达 4538Gbps,攻击高达5亿次。
此后,吴翰清算是真正的一站成名。有人称他 是“中国最强大的黑客”, 还有人说: “阿里能走到现在,靠阿里云做技术支撑,阿里云能这么厉害,靠的是无数个吴翰清”。
这话一出,大家也是非常的赞同。他们都觉得,吴翰清为阿里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2017 年 8 月,32 岁的吴翰清以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的身份,入选“TR35”,也就是“全球未满35岁的 科技 创新35人”。 与他入选的还有阿里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王刚。之后,吴翰清的传说越发离奇,关于他的软文也是一篇又一篇。
随后,这条微博被阿里的风险委员会主席邵晓锋转发,他说,对于黑阿里网站的人,他们不但不会聘请,还会报警。
说到这件事,就要提一下,大家传播的面试版本: 面试途中,面试官问吴翰清:“你如何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吴翰清微微一笑,然后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可以借用贵公司的一台电脑”。
接着电脑就拿过来了,然后,吴翰清在三分钟的时间里,运用自己的黑客技术,在远程操作的情况下,将阿里内网的一台路由设备关了,导致公司网络瘫痪。
所以,这个版本仅仅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按照吴翰清本人的说法,这并不是真实的。总之,本人亲自下场澄清谣言,大家也是相信居多。
2021年6月4日,身为“杰出校友”的吴翰清受到邀请,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和20级少年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互动交流。
在现场,吴翰清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且从四个方面“宽容、坚持、感恩、敬畏”以己推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成为一个对别人宽容、做事坚持不懈、常怀感恩之心,敬畏理想以及未来的优秀人才。
并且,吴翰清还告诉大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国家和 社会 做贡献。一番交流,同学们掌声不断、异常激动。交流会的最后,同学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版画《E=mc2》送给了吴翰清。
如今,吴翰清37岁了,他还是阿里集团的一员,不过他已经活跃在人工智能领域了。 对于吴翰清而言,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可是,他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所以,此时的他依然保持着刚入行的热情和活力。
虽然吴翰清已经不在网络安全领域了,但他曾经的网络守护却是值得阿里和人们铭记的,阿里之所以走到现在,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个“吴翰清”在默默守护。
云服务器比较好的牌子:
1、阿里云
阿里云-阿里巴巴集团是世界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安全、云企业应用等云计算服务,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准确定制基于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专业快速备案,7x24小时售后支持,帮助企业无忧云。
2、腾讯云
腾讯云是腾讯打造的云计算品牌,以卓越的技术能力帮助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和定制行业解决方案。腾讯云提供可靠的企业云服务,支持5天无理由退款,免费快速备案,7×24小时专业服务。
3、华为云
华为云是华为打造的云战略品牌,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公共云服务,包括弹性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软件开发服务、企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以及场景解决方案。免费备案,7x24售后,100倍故障赔偿。
4、天翼云
天翼云是中国电信直属的专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云计算服务。天翼云为用户提供云主机、对象存储、数据库、云计算机、云桌面、混合云、CDN、大数据等全线产品,为政府、教育、金融等行业创建定制的云解决方案。
5、百度智能云
百度智能云于2015年推出,国内知名云计算品牌,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先行者,以云智一体为核心,致力于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包括稳定的云服务器、云主机、云存储、CDN、域名注册、物联网等云服务。
6、移动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旗下自主研发的公有云平台,主要面向事业单位、开发者等客户。移动云拥有较强的运营和运维支持团队,旗下业务产品丰富,并具有部署周期短、业务上线快等优势,可搭建一站式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香港服务器没有固定哪个速度快的,速度快与否这个要看很多方面,比如预算、访客所在地区、机房等等,也没有这方面的排名,具体得自己尝试下。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
1、万网:老牌的域名、虚拟主机服务商,进入行业时间早,主要做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租用,速度和稳定性可以,主要是国内主机,而香港服务器和海外服务器方面的资源较少。
2、硅云:优势在于新架构,虚机采用云架构+容器化,虚拟主机故障率更低,主机速度较快,主要优势就是香港云服务器等海外服务器方面的资源较为充足。
3、新网:也是老牌的域名、虚机服务商,进入行业时间很早,主要做域名注册和vps服务器,速度和稳定性也还可以,主要是国内主机,在香港服务器和海外服务器方面产品资源较少。
除了以上三家外,还有西部数码、美橙互联、商务中国等也都较为知名,可参考他们官网的介绍。
一条小建议:购买产品尽可能不要选套餐,比如买主机服务器送什么手机建站模板小程序、域名什么的,一般都得不偿失。
喜欢哪家感觉哪家合适就用哪家的产品,后期不好用更换即可。
云端 云端有多种解释,有词语云端,意为云上,云中。有网云端,青年文学团体 2002年由高好云创办文学网站定名云端。在WEB30里有云端的概念,而云端软件平台,采用应用虚拟化技术,集软件搜索、下载、使用、管理、备份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为网民搭建软件资源、软件应用和软件服务平台,改善目前软件获取和使用的方式,带给你简单流畅、方便快捷的全新体验。更有人名云端,也有王菲同名歌曲等。 云下载 “云下载”是云计算的一种,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架构,它的特点是利用网络使多台计算机共享信息以处理相同或相似的任务,使得计算变得方便快捷。可是,云计算在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也算是故弄玄虚。云下载给你举个例子吧:迅雷。 云计算时代,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1) 超大规模。“云 ”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8) 潜在的危险性: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象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这就象常人不能监听别人的电话,但是在电讯公司内部,他们可以随时监听任何电话。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云计算 百科名片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云计算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长定义和短定义 刘鹏教授对云计算做了长短两种定义。 长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云计算架构 短定义是:“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对云计算的理解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1]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数据安全可靠 首先,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你的电脑的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此前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据报道不也是因为电脑送修而造成个人数据外泄的吗? 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 Google Docs 的网络服务上,当你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类似 Google Picasa Web的网络相册里,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你放心地与你指定的人共享数据。这样,你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务,甚至比在银行里存钱还方便。 客户端需求低 其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大家都有过维护个人电脑上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的经历。为了使用某个最新的操作系统,或使用某个软件的最新版本,我们必须不断升级自己的电脑硬件。为了打开朋友发来的某种格式的文档,我们不得不疯狂寻找并下载某个应用软件。 为了防止在下载时引入病毒,我们不得不反复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所有这些麻烦事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刚刚接触网络的新手来说不啻一场噩梦!如果你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电脑使用体验,云计算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 URL ,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你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为软件或文档染上病毒而发愁。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 IT 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轻松共享数据 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联系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个最常见的情形是,你的手机里存储了几百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你的个人电脑sssd或笔记本电脑里则存储了几百个电子邮件地址。为了方便在出差时发邮件,你不得不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定期同步联系人信息。买了新的手机后,你不得不在旧手机和新手机之间同步电话号码。 对了,还有你的 PDA 以及你办公室里的电脑。考虑到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需要用云计算来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仍然以联系人信息的管理为例,当你使用网络服务来管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也可以把某个联系人的电子名片快速分享给好几个朋友。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只有对数据拥有访问权限的人,才可以使用或与他人分享这份数据。 可能无限多 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空间,也为我们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想像一下,当你驾车出游的时候,只要用手机连入网络,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卫星地图和实时的交通状况,可以快速查询自己预设的行车路线,可以请网络上的好友推荐附近最好的景区和餐馆,可以快速预订目的地的宾馆,还可以把自己刚刚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剪辑分享给远方的亲友…… 离开了云计算,单单使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的客户端应用,我们是无法享受这些便捷的。个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不可能提供无限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但在“云”的另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的集群却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个人和单个设备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云计算的潜力却几乎是无限的。当你把最常用的数据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云”上时,我们相信,你对电脑、应用软件乃至网络的认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普通网络用户,还是企业员工,无论是IT管理者,还是软件开发人员,他们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改变。 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完美系统。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覆盖能力,以及“云”之间的逻辑计算能力,从而达到系统营销的结果,他可以减少用户的经济负担,最终使用户简化到只要在家里,一台终端,都可以得到近乎无限数量的优质客户,享受“营销云”带来的强大经济利益。 狭义云营销:帮客户销售产品,快速建立全国营销渠道,获取经济利益。 广义云营销: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获取更大社会资源等 公众认可的云计算的三个服务模式——IaaS、PaaS、SaaS 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目前,国内的世纪互联集团旗下的云快线公司号称要开拓新的IT基础设施业务(不过听说好像是出售了),还有北京的亿腾环球也做了个公有云。 2、PaaS(Platform-as-a- Service)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但是纵观国内市场,只有八百客一个孤独的舞者(就说这块市场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PaaS平台技术。可见,PaaS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国内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此技术实力。 3、SaaS(Software-as-a- Service)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软件,SaaS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前期成本,便于维护,快速展开使用等。比如红麦软件的舆情监测系统。 [2]厂商的炒作,加上IT人的自欺,很快就会让人们对某种技术感到失望。如果你正在考虑云计算战略的话,请千万别被这些虚伪的承诺所迷惑。 如今,无论你去哪里,都会有人对你说,或者向你兜售和云计算有关的什么东东。而你只有剥去其谎言的外衣,还其本来面目,你才能够了解云计算是否真的适合于你的企业。下面就是我们列出的关于云计算的9大必须剥去的谎言。 谎言1: 只有一种“云”。至少有三种格式的“云”,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和风险。它们是1)“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虚拟服务器,例如Amazon的EC2);2)Web服务或称“平台作为服务”(PaaS),提供API或开发平台供客户在云中创建自己的应用;3)软件作为服务(SaaS),例如Salesforce com的CRM软件。 你正在运行哪类应用,生成何种数据,都会对你是否以及怎样采用云计算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谎言2: 你需要的只是一张信用卡。如果你是位孤独的开发者,有的是时间,那么从命令行上对虚拟服务器进行配置是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掌管着一家企业,那么如何安装配置操作系统、多种应用、数据库连接才能产生回报?都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的企业规模够大,那就还得制定安全、数据格式或数据质量等诸多的标准。 千万别信一些厂商所说的,“只要去厂商那里买一台开发服务器,过去IT部门需要3、4天才能配置好的工作如今15分钟就能搞掂。”西门子IT解决方案与服务北美公司首席架构师Michael Kollar说,他的公司约有2500台服务器需要虚拟化,向企业内外部的使用者提供云服务,然而,云服务既不安全,也不适合公司的各种标准,无法集成到范围更广的IT环境中去。 很多IaaS厂商甚至无法适应企业的应用需求。Sitemasher的创始人兼CTO Phil Calvin尝试着想找一家云服务商,去管理他现在自己管理的服务器。结果呢?“我们找不到一家能够按需扩展我们的标准服务器的厂商”,他说。既没有厂商能够提供他需要的低延迟性能,也没有厂商能提供跨数据中心的全球负载均衡。 谎言3: 云计算可以减少工作量。长期来看可能如此,但是开始的时候,你必须首先考虑哪种模式的云计算适合于你;哪些应用或服务适合于这种云;如何保障适当的安全、法规遵从和正常运行。还要记住,监控任何一家厂商的服务性能也需要额外的时间。 “当你在运行生产性应用时,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考虑,比如冗余、可靠性、性能和延迟等,”RightScale的CTO兼创始人Thorsten von Eicken说。在把应用向云中迁移之前,客户必须确保上述需求都能满足。 另外,并非所有应用都能适合云计算。例如依靠服务器集群的应用就不太适合与他人分享计算资源的云环境,因为它们需要每一台服务器的配置不能随意变更,并且需要有专门的带宽等等。 谎言4: 可以将私有云和公用云无缝集成。一些云服务的服务商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两个美好的世界:你既能拥有由内部数据中心提供的控制权,又能享受到由外部云所提供的低成本与灵活性,而各类应用、存储和服务器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随意地拖放使用。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相当困难。就目前来看,需要大量的跑腿工作,大量的手动重配置和大量的工程设计努力,才能将应用同时迁移到公用云和私有云中。只有当客户在公用和私有云中运行相同的平台时,无缝集成才会比较容易实现。 西门子的Kollar说,关键是需要有一种安全基础架构,可以跨两种环境;需要有既安全又节约的方法可以跨两种云复制数据或访问数据。 谎言5: 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无缝集成公用云和私有云。这同样是不对的。其实已经有一些厂商正在提供无缝集成。例如Kollar就预计将在12到18个月内,向其客户提供两种云的无缝集成。RightScale的von Eiken推荐了同时适用于公用和私有云的一些标准化配置、数据模型和自动部署策略。当技术、标准和处理流程都比较完善之时,构建一个可共享公用和私有资源的基础应该是可能的。 谎言6: 云计算怎么都能节约成本。而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引起诸多争议的白皮书宣称,只有在云中运行某些特殊平台,例如Linux时,才有可能节省成本。 Google对此表示了异议。Google Apps的高级产品经理Rajen Sheth认为,麦肯锡的报告只考虑了高度冗余架构中低成本服务器带来的成本节约,这是不全面的。他认为客户利用“相同的可扩展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而不必再购买、安装、维护、扩展自己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同样能节约成本。对此,麦肯锡未给出回应。 也有用户指出,在现有的许可证和技术支持模式下,客户们在云中部署软件可能要比在企业内部部署软件,需要向软件厂商支付更高的费用。 谎言7: 云厂商能够确保云安全。即便云厂商拥有多项安全认证证书,也不能保证你的特定服务器、应用和网络是安全的。 以西门子为例,为了确保西门子的云环境是安全的,则需要“从外部”仔细考察IT系统,保证每一条可以想到的用户能够访问关键信息的路径都是安全的才行,Kollar说。保障每一个平台都是安全的,虽然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挑战,但是要保障所有需要安全的技术能在一起协同工作,这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谎言8: 只要运行虚拟机,就是在做云计算。虚拟化是在多个物理设备之间创建逻辑服务器或逻辑存储,它只是云计算所需要的一部分要素而已。但是,即便有了虚拟机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云计算。要想充分获得虚拟化的好处,IT部门或云厂商还必须提供按需伸缩容量的能力,按需付费的定价机制,让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根据其需要配置新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允许用户定购虚拟服务器(尤其是为某些特殊任务重新配置的服务器)来做某些工作,是云客户的一个关键性的省钱目标。但要说只是因为你运行了例如VMware的Infrastructure 3,自我服务就会自动发生那却未必。Kollar说,西门子就投入了“一大笔钱”用于研发虚拟服务器和相关服务的标准服务菜单,用户可以按需从其私有云中定购这些服务。 谎言9: 云计算只和技术有关。的确,是技术让云计算成为可能,但是实现成本节约与灵活性还需要有正确的处理流程。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而当客户要在各种物理设备之间迁移数据和应用时,前者是非常动态、高度变化的。 作为公众,需要鉴别哪些是真云,哪些是假云。为此,刘鹏教授提出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3]: 资源来自网络 这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 伸缩能力 如果资源节点服务能力不够,但是网络流量上来,这时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钟几分钟之内,自动地动态增加服务节点的数量,从100个节点扩展到150个节点。能够称之为云计算,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现了“贾君鹏”这样的热点。过了一阵子,流量下来了,服务节点的数量在随着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现在有的传统IDC自称也能提供伸缩能力,但需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提供给用户。问题是网络流量是不可预期的,不可能等那么久。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