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都搞云服务器?

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都搞云服务器?,第1张

云服务的优势之一就是规模经济。利用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基础设施,同在单一的企业内开发相比,开发者能够提供更好,更便宜和更可靠的应用。如果需要,应用能够利用云的全部资源而无须要求公司投资类似的物理资源。

说到成本,由于云服务遵循一对多的模型,与单独的桌面程序部署相比,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云应用通常是"租用的",以每用户为基础计价,而不是购买或许可软件程序(每个桌面一个)的物理拷贝。它更像是订阅模型而不是资产购买(和随之而来的贬值)模型,这意味着更少的前期投资和一个更可预知的月度业务费用流。

部门喜欢云应用是因为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经由一个中央位置而不是从单独的站点或工作站来管理。这使得员工能够通过Web来远程访问应用。其他的好处包括用需要的软件快速装备用户(称为"快速供应"),当更多的用户导致系统重负时添加更多计算资源(自动扩展)。当你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或带宽时,公司只需要从云中添加另外一个虚拟服务器。这比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购买、安装和配置一个新的服务器容易得多。

对开发者而言,升级一个云应用比传统的桌面软件更容易。只需要升级集中的应用程序,应用特征就能快速顺利地得到更新,而不必手工升级组织内每台台式机上的单独应用。有了云服务,一个改变就能影响运行应用的每一个用户,这大大降低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轻量应用服务器到期后,会将服务器关机,7 天内数据保留,用户可以续费。超过 7 天后未续费,服务器将会被释放。

云服务器技术原理:分布式存储用于将大量服务器整合为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允许访问共同存储资源,实现应用数据文件的IO共享。

通过API接口对云主机资源进行调配,实现对KVM的一键式系统安装、备份、远程重启、状态监控等功能。

百度开放云平台平台的每个集群节点被部署在互联网的骨干机房,可独立提供 计算、存储、在线备份、托管、带宽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扩展资料

云计算服务器具有以下特点,即高密度(High-density)、低能耗(Energy-saving),易管理(Reorganization )、系统优化(Optimization)。

1、高密度(High-density):未来的云计算中心将越来越大,而土地则寸土寸金,机房空间捉襟见肘,如何在有限空间容纳更多的计算节点和资源是发展关键。

2、低能耗(Energy-saving):云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中电力设备和空调系统投资比重达到65%,而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75%将是能源成本。可见,能耗的降低对数据中心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云计算服务器则是能耗的核心。

3、易管理(Reorganization ):数量庞大的服务器管理起来是个很大问题,通过云平台管理系统、服务器管理接口实现轻松部署和管理则是云计算中心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

4、系统优化(Optimization):在云计算中心中,不同的服务器承担着不同的应用。例如有些是虚拟化应用、有些是大数据应用,不同的应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应用进行优化,形成针对性的硬件支撑环境,将能充分发挥云计算中心的优势。

阿里云帮助中心—轻量应用服务器到期释放时间和数据保留时间分别是多长?

—云服务器

1查找处于闲置状态的设备,将其关闭或者重新分配工作任务。目前所有服务器中大约有15%到20%是从未使用过的。闲置的服务器所消耗的能源约为100%利用率的服务器能耗的四分之三。不过多数数据中心没有工具来查找未经使用的设备。有效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帮助你查找所有闲置或者未经使用的服务器,并利用资产成本分析来进行判断。

  

  2虚拟化。一项最新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在那些宣称完成了虚拟化流程部署的数据中心里,仅有35%的服务器实施了虚拟化。换句话说,这份调研报告揭示出,寻找适合虚拟化的服务器仍然是个繁复的过程。一项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要让数据中心高管明晰每项资产的成本和数据中心的利用率。然后虚拟化能在计划范围内针对低利用率或者高能耗对症下药。

  

  3存储整合。就服务器而言,某些存储单元从未使用过。要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你应该甄别重复数据,老旧数据,未经使用的数据以及低效的排列战略。对存储设备的成本和能耗熟练掌握后,你就可以对存储整合做出明智的决策。

  

  4资产重新配置。由于对能耗的关注是最近才盛行起来的,多数IT设备在配置时仍然没有能效的概念。举例来说,Sentilla将文件服务器重新配置为在夜间和周末的低能耗模式,从而节约了大概33%的能源,通过改变服务器能源管理设置来匹配工作负载又节约了不少能源。

  

  5最后,数据中心高管可以推迟资本支出。许多数据中心高管担心他们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和备份发电机设置的容量。这些供电设备在安装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资源配合(可能还会中断IT服务)。能源管理工具能直接跟踪不间断电源的电力需求和容量。好的工具还能持续监控不间断电源的容量,将所有的信息反馈给数据中心高管,让他们来回收那些已被分配但是没有使用的能源。

我是从IT号外知道的。

这才是微软真正的变化之处。如果你是Unix和Linux管理员,可能会对在受保护环境中扮演DHCP和DNS服务器角色的低能耗、虚拟化、无图形界、只需一个终端管理的服务器系统非常熟悉,但Windows也可以这么做了。

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一直以来颇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是“Windows”,因为管理员根本不需要安装图形驱动、DirectX、ADO、OLE等东西,毕竟他们不需要运行用户程序;而且,图形界面一直是影响Windows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从 Windows Server 2008 开始,这些东西都将成为安装时的可选项。正式版的Windows server 2008 可以处理16个角色,比如文件服务器、域控制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等,其定位也非常清楚:安全稳定的小型专用服务器。

另外,如果配置合理,管理员也可以远程管理无图形界面的Server Core安装,只需开启TCP3389端口即可。新的Server Core安装选项,通过降低了服务器的能力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

PowerShell也可以在ServerCore上运行,但很显然,图形界面程序都不行,NETFramework也不会被支持,游戏自然就不用提了。

行业内主要企业:易华录(300212)、美亚柏科(300188)、海量数据(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视(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创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蓝色光标(30005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中国大数据产业下游分布

我国大数据产业开始已进入深化阶段

中国大数据产业从萌芽到如今渐成体系,已走过将近10个年头。“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数据产业也进入了集成创新、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大数据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加快创新突破,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大数据底层技术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识别、语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性能计算等加快突破,大数据技术领域逐渐补齐短板,并进一步强化长板。

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赛迪CCID统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1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0%,大数据市场规模包含了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收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伴随国家快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发展建设,未来大数据行业对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创新驱动、融合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数据市场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金融行业是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最大的下游行业

大数据分析行业是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应用等,实现大数据价值,并以产品或服务等形式,赋能客户数字化运营的大数据细分行业。近年来,伴随下游行业对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运营需求的持续广泛和深入,大数据分析市场取得了良好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根据赛迪的数据,2021年我国大数据分析市场下游行业中,金融、政府、电信和互联网位居应用领域前四名,市场占比分别为191%、165%、152%和139%,合计超过60%。

大数据软件与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开始不断提升,大数据硬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结构中,大数据硬件、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05%、257%和338%,市场规模分别为3495亿元、2218亿元和2917亿元。近几年大数据硬件的占比在逐渐下降,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相比硬件市场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不同类型大数据企业竞争程度差异极大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惠普推动绿色刀片策略造绿色数据中心

随着国家政策对节能降耗要求的提高,节能降耗正成为国家、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IT能耗在所有的电力使用当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上升,已经使其成为社会提倡节能降耗主要领域之一。做为全球领先的IT公司和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惠普公司积极倡导“绿色IT”的理念,并加大研发,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绿色IT的创新技术和产品。10月26日,惠普公司在香山饭店举办了“绿色刀片”的研讨会,介绍了惠普公司新一代数据中心以及新一代刀片系统BladeSystem c-Class在供电散热等方面的绿色创新技术以及环保节能优势,并推出了针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完整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更强大的数据中心处理能力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在能源开销与日俱增的今天,处理能力发展的另一面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而且随着服务器密度的不断增大,供电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并由此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在过去的十年中,服务器供电密度平均增长了十倍。据IDC预测,到2008年IT采购成本将与能源成本持平。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能耗中,冷却又占了能耗的60%到70%。因此,随着能源价格的节节攀升,数据中心的供电和冷却问题,已经成为所有的数据中心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惠普公司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并致力于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数据中心层面环境级的节能技术;二是针对服务器、存储等IT产品在系统层面的绿色设计;三是对关键节能部件的研发,如供电、制冷、风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目前,来自惠普实验室的这些创新技术正在引领业界的绿色趋势。针对数据中心环境层面,惠普推出了全新的动态智能冷却系统帮助客户构建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或对原有数据中心进行改造;在设备层面,惠普的新一代绿色刀片服务器系统以能量智控(Thermal Logic)技术以及PARSEC体系架构等方面的创新成为未来数据中心节能的最关键基础设施;同时这些创新技术体现在一些关键节能部件上,如Active Cool(主动散热)风扇、动态功率调整技术(DPS, Dynamic Power Saver)等。惠普公司的绿色创新将帮助客户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

HP DSC精确制冷 实现绿色数据中心

传统数据中心机房采用的是平均制冷设计模式,但目前随着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刀片服务器的出现和普及,数据中心出现了高密度服务器与低密度混合的模式,由于服务器的密度不均衡,因而产生的热量也不均衡,传统数据中心的平均制冷方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造成目前数据中心的两个现状:一是目前85%以上的机房存在过度制冷问题;二在数据中心的供电中,只有1/3用在IT设备上,而制冷费用占到总供电的2/3 。因此降低制冷能耗是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所在。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机房的平均制冷弊端,惠普推出了基于动态智能制冷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惠普动态智能冷却系统”(DSC, Dynamic Smart Cooling)。动态智能冷却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精确制冷,提高制冷效率。DSC可根据服务器运行负荷动态调控冷却系统来降低能耗,根据数据中心的大小不同,节能可达到20 %至45%。

DSC结合了惠普在电源与冷却方面的现有创新技术,如惠普刀片服务器系统 c-Class架构的重要组件HP Thermal Logic等技术,通过在服务器机架上安装了很多与数据中心相连的热能探测器,可以随时把服务器的温度变化信息传递到中央监控系统。当探测器传递一个服务器温度升高的信息时,中央监控系统就会发出指令给最近的几台冷却设备,加大功率制冷来降低那台服务器的温度。当服务器的温度下降后,中央监控系统会根据探测器传递过来的新信息,发出指令给附近的冷却设备减小功率。惠普的实验数据显示,在惠普实验室的同一数据中心不采用DSC技术,冷却需要117千瓦,而采用DSC系统只需要72千瓦。

惠普刀片系统:绿色数据中心的关键生产线

如果把数据中心看作是一个“IT工厂”,那么“IT工厂”节能降耗不仅要通过DSC等技术实现“工厂级”环境方面的节能,最重要的是其中每一条“生产线”的节能降耗,而数据中心的生产线就是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目前刀片系统以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满足了新一代数据中心对服务器的新要求,正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重要“生产线”。因此刀片系统本身的节能环保技术是未来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

惠普公司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HP BladeSystem c-Class基于工业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它不仅仅集成了刀片服务器和刀片存储,还集成了数据中心的众多要素如网络、电源/冷却和管理等,即把计算、存储、网络、电源/冷却和管理都整合到一起。同时在创新的BladeSystem c-Class刀片系统中,还充分考虑了现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对电源、冷却、连接、冗余、安全、计算以及存储等方面的需求。

在标准化的硬件平台基础上,惠普刀片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更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首先是惠普洞察管理技术——它通过单一的控制台实现了物理和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电源以及冷却系统的统一和自动化管理,使管理效率提升了10倍,管理员设备配比达到了1:200。第二是能量智控技术——通过有效调节电力和冷却减少能量消耗,超强冷却风扇相对传统风扇降低了服务器空气流40%,能量消耗减少50%。最后是虚拟连接架构——大大减少了线缆数量,无需额外的交换接口管理。允许服务器额外增加、可替代、可移动,并无需管理员参与SAN和LAN的更改。

目前,惠普拥有完整的刀片服务器战略和产品线,既有支持2路或4路的ProLiant刀片服务器,也有采用安腾芯片的Integrity刀片系统,同时还有存储刀片、备份刀片等。同时,惠普BladeSystem c-Class刀片服务器系统已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根据IDC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惠普在刀片服务器的工厂营业额和出货量方面都占据了全球第一的位置。2007年第二季度,惠普刀片市场份额472%,领先竞争对手达15%,而且差距将会继续扩大。作为刀片市场的领导者,惠普BladeSystem c-Class刀片系统将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

PARSEC体系架构和能量智控:绿色生产线的两大核心战略

作为数据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绿色是刀片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所在。HP BladeSystem c-Class刀片系统的创新设计中,绿色就是其关键创新技术之一,其独特的PARSEC体系架构和能量智控技术就是这条绿色生产线的两大关键技术。

HP PARSEC体系结构是惠普刀片系统针对绿色策略的另一创新。目前机架服务器都采用内部几个小型局部风扇布局,这样会造成成本较高、功率较大、散热能力差、消费功率和空间。HP PARSEC(Parallel Redundant Scalable Enterprise Cooling)体系结构是一种结合了局部与中心冷却特点的混合模式。机箱被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装有风扇,为该区域的刀片服务器提供直接的冷却服务,并为所有其它部件提供冷却服务。由于服务器刀片与存储刀片冷却标准不同,而冷却标准与机箱内部的基础元件相适应,甚至有时在多重冷却区内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刀片。配合惠普创新的 Active Cool风扇,用户就可以轻松获得不同的冷却配置。惠普风扇设计支持热插拔,可通过添加或移除来调节气流,使之有效地通过整个系统,让冷却变得更加行之有效。

惠普的能量智控技术(Thermal Logic)是一种结合了惠普在供电、散热等方面的创新技术的系统级节能方法,该技术提供了嵌入式温度测量与控制能力,通过即时热量监控,可追踪每个机架中机箱的散热量、内外温度以及服务器耗电情况,这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并匹配系统运行需求,与此同时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设定温度阈值。或者自动开启冷却或调整冷却水平以应对并解决产生的热量,由此实现最为精确的供电及冷却控制能力。通过能量智控管理,客户可以动态地应用散热控制来优化性能、功耗和散热性能,以充分利用电源预算,确保灵活性。采用能量智控技术,同样电力可以供应的服务器数量增加一倍,与传统的机架堆叠式设备相比,效率提升30%。在每个机架插入更多服务器的同时,所耗费的供电及冷却量却保持不变或是减小,整体设计所需部件也将减少。

Active Cool风扇、DPS、电源调整仪:生产线的每个部件都要节能

惠普BladeSystem c-Class刀片系统作为一个“绿色生产线”,通过能量智控技术和PARSEC体系架构实现了“生产线”级的节能降耗,而这条生产线上各组成部件的技术创新则是绿色生产线的关键技术保障。例如,深具革新意义的Active Cool风扇,实现智能电源管理的ProLiant 电源调整仪以及动态功率调整等技术。

风扇是散热的关键部件。风扇设计是否越大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市场上有的刀片服务器产品采用了较大型的集中散热风扇,不仅占用空间大、噪音大,冗余性较差、有漏气通道,而且存在过渡供应、需要较高的供电负荷。

惠普刀片服务器中采用了创新的Active Cool(主动散热)风扇。Active Cool风扇的设计理念源于飞行器技术,体积小巧,扇叶转速达136英里/小时,在产生强劲气流的同时比传统型风扇设计耗电量更低。同时具有高风量(CFM)、高风压、最佳噪音效果、最佳功耗等特点,仅使用100瓦电力便能够冷却16台刀片服务器。这项深具革新意义的风扇当前正在申请20项专利。Active Cool风扇配合PARSEC散热技术,可根据服务器的负载自动调节风扇的工作状态,并让最节能的气流和最有效的散热通道来冷却需要的部件,有效减少了冷却能量消耗,与传统散热风扇相比,功耗降低66%,数据中心能量消耗减少50%。

在供电方面,同传统的机架服务器独立供电的方式相比,惠普的刀片系统采用集中供电,通过创新的ProLiant 电源调整仪以及动态功率调整等技术实现了智能电源管理,根据电源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大大节省了电能消耗。

ProLiant 电源调整仪(ProLiant Power Regulator)可实现服务器级、基于策略的电源管理。电源调整议可以根据CPU的应用情况为其提供电源,必要时,为CPU应用提供全功率,当不需要时则可使CPU处于节电模式,这使得服务器可以实现基于策略的电源管理。事实上可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来控制CPU的电源状态,即电源调整议即可以设置成连续低功耗的静态工作模式,也可以设置成根据CPU使用情况自动调整电源供应的动态模式。目前电源调整议可适用于AMD或英特尔的芯片,为方便使用,惠普可通过iLO高级接口显示处理器的使用数据并通过该窗口进行配置操作。电源调整议使服务器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节省了功率和散热成本。

惠普创新的动态功率调整技术(DPS, Dynamic Power Saver)可以实时监测机箱内的电源消耗,并根据需求自动调节电源的供应。由于电源在高负荷下运转才能发挥最大效力,通过提供与用户整体基础设施要求相匹的配电量, DPS进一步改进了耗电状况。例如,当服务器对电源的需求较少时,可以只启动一对供电模块,而使其它供电模块处于stand by状态,而不是开启所有的供电单元,但每个供电单元都以较低的效率运行。当对电源需求增加时,可及时启动STAND BY的供电模块,使之满足供电需求。这样确保了供电系统总是保持最高效的工作状态,同时确保充足的电力供应,但通过较低的供电负荷实现电力的节约。通过动态功率调整技术,每年20个功率为0075/千瓦时的机箱约节省5545美元。

结束语

传统数据中心与日俱增的能源开销备受关注,在过去十年中服务器供电费用翻番的同时,冷却系统也为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为了解决节节攀升的热量与能源消耗的难题,惠普公司创新性地推出了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BladeSystem c-Class和基于动态智能制冷技术DSC的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惠普创新的PARSEC体系架构、能量智控技术(Thermal Logic)以及Active Cool风扇等在供电及散热等部件方面的创新技术来降低能耗,根据数据中心的大小不同,这些技术可为数据中心节能达到20 %至45%。

一、腾讯把服务器装进山洞

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两座山的山体上,是要存放30万台服务器的灾备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隧洞的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能塞下4个标准足球场还有富余。

腾讯方面透露,利用山洞建数据中心,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山洞结构可以散热。山洞特殊的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空调。山洞外的冷空气从主洞口进入,经过制冷模块与IT设备热回风进行间接换热后,从竖井排出。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气对设备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安全。腾讯称,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是参照我国高等级人防标准建设,具备突发防护能力,可防相应级别常规打击和核打击。发生突发事件时,它将自动切换到防护模式不间断运行。(来~UPS了解一下)

而且利用最新AI技术,该数据中心还能实现网络、主机、业务3级云安全布防,人脸识别、安防机器人等均被应用其中,此外腾讯还在计划部署无人机入侵防控系统。

二、微软把数据中心建到海底的项目

在人们对网络和计算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已有的数据中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软在2014年开启了代号为“Natick”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旨在满足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微软宣布,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一片海域,一个集装箱大小的海底数据中心已经开始运转。

在云计算中,数据中心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为了降低运营数据中心带来的大量能耗,微软于2014年开启了Natick项目, 探索 在深海底部建立数据中心的可能。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微软尝试运用潜艇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新型海底数据中心,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度、低能耗的云服务。

海底数据中心的想法最初是在2013年的微软的年度创新活动“ThinkWeek”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却服务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这个项目还具有多重优势,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约193公里以内的区域,将数据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据与用户的距离,使得网速提升,沿海居民打 游戏 、看视频的流畅度相应提升。

最重要的是,还能加快AI任务,使AI驱动技术能够为人们营造更加流畅、真实的用户体验,满足人口密集区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经过了105天在海底的平稳运行,原型机在可行性上验证了海底数据中心的设想。Natick项目团队深受鼓舞,开始了项目的下一阶段,尝试在苏格兰附近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一个完整的、五年免维护的数据中心。

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借助大洋深处提供的不间断免费冷却系统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还可以促进海上风力发电场、潮汐涡轮机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共同发展。

三、阿里巴巴把服务器泡进“水里”

阿里的工程师研发出了液冷服务器技术。

他们把服务器“泡在水里”——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散热方式:浸没式液冷。服务器被浸泡在特殊冷却液里,产生热量可被冷却液直接带走进入外循环,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整体节能70%。

这个问题,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服务器里放的是什么?是数据,数据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那么那么多大批量的服务器运行,会有什么效果?服务器是全天 24 小时不停的在运行,会释放大量的热,上万台服务器在一起,得释放多少热量,是不是很费电?

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给大家看段视频,长长见识。

山洞是阴凉的,一般数据中心都建在贵州的大山洞里,因为贵州的温度也比较低,又加上山洞阴凉,有利于服务器的散热,贵州的电费也低,省钱。放到山洞或者水里,本身就有利于降温,本身就容易散热,这样对于一些通风散热设备来讲,可以使用的少一些,这样就少运行一些散热设备,也省电,省钱,省成本。

其实放到山洞里,也有利于安全性,山洞本身都是比较坚固的,安全性比较容易保障,其实放到水里在降温层面来讲肯定是比放到山洞里更好,但是放到水里那就要求密封性比较好,在安全性的考虑上就不如放到山洞里。放到水里在降温省电方面,能够节省成本,但是在安全保障方面,可能要特殊处理,成本就会上去。

总之,是各有特色。

最后解释一下服务器,其实放数据的地方,运行的服务器说白了就是电脑的主机。大家在软件上的数据,互联网上的数据都存放在了服务器里,也就是电脑主机里,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组合在一起,运行着大家的数据。另外,数据都是有备份的,分布式存的,比如:在上海存放的数据,可能在贵州有备份,一旦上海的服务器有问题,被炸毁了,那么就会启用贵州备份的数据。所以,一般服务器的数据都是有保障的,不会丢失。

随着云概念的兴起服务器在现在 科技 领域占比已经越来越重要的了,虽然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是看不见服务器存在的,但是组为运营者却需要考虑实际服务器的如何存放以及如何才能节省的成本的运行,由于服务器本身的属性功率高而且发热量也大,所以能够存储服务器要求必须是低温的地方,未来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服务器的存在,于是国家响应 科技 发展的大趋势就找到一块非常适合存放服务器的地方,就是贵州省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在贵州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像腾讯华为,都给自己在贵州找到了存放服务器的地盘,贵州是天然的存放服务器最佳的地点,首先贵州的气温整体偏低非常适合存放服务器,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倾向在贵州的电费也是非常低。

正是由于拥有如此多的优势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跑向贵州给自己的服务器找个窝,对于集群的服务器来讲最重要的散热能力,撒热不好消费的电费也高对于机器的寿命也是一种考验。所以为了解决服务器散热的问题,已经有很多公司做过试验,国内放在贵州的服务器地点基本上是选择在山洞里面,这样的能够达到极好的散热效果,有能力的企业基本上买下几座山然后把山内部挖空然后在里面放置服务器,如果是散热好的服务器只是在电费这一块就把修建的费用非节省出来了,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电费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在贵州设置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尝试别的方案,像微软的服务器放置在海底,由于海底的温度更低所以也是放置服务器的绝好位置,但是放在海底需要保证服务器的密封性,总之在效果上要优于山洞中但是在安全性能的保障上可能要比在山上花费的成本要高一些,当然放置在海底还有几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海浪来发电,这样还能节省电力的成本,另外微软放置在海底的服务器可不仅仅只是在一个地方,因为美国很多发达的区域都靠海,所以靠近用户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不过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倾向于在山洞中放置服务器。

未来服务器的重要性还会继续加强,所以特别 云计算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已经不是自己在设置自己的服务器了直接在大公司的云计算体系里面租借一个服务器维护自己的云计算功能,省钱还能省心毕竟服务器的安全维护都是交给大企业去做了,国内从事云计算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最强还是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属于自主研发的在全球已经能够排到前四的位置,并且和谷歌的云计算市场占比差距很小,人工智能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背后的数据计算依然会放在服务器去完成。

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存储服务器的方式进化出来,但是存放服务器的首要条件是散热能力,要不然几万个服务器同时堆积在一起热量将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电费的费用也会非常大,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相信会有更加 科技 化的存储方式产生,但无论怎么折腾首先要考虑的都是散热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个是散热问题,电子元器件在电流通过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尤其是CPU,大量的服务器聚集在一起长期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致使服务器温度升高,服务器过热就要降温,这就跟平时我们玩电脑一样,有的公司把服务器放在了南极,有的花费了巨额的代价来买空调,但是这些成本太大,实在有些浪费了,服务器选择放在海底,可以利用冰冷的海水来为服务器散热,而同时又能利用海浪来发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电量,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放在山洞同样是为了利用山洞的低温环境来给服务器降温,降低维护成本。

第二个是房租问题,数据中心往往占地面积比较大,比如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两座山的山体上,存放30万台服务器的灾备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隧洞的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能塞下4个标准足球场还有富余。这么大的面积在城市房租也是很贵的。

放在水里是因为省钱+降温。

服务器/电脑发热是很严重的问题,长时间高温高负荷运作会影响服务器寿命,因此需要降温。而一般的风冷降温用风扇噪音大且耗电。大的服务器群用在降温上的电费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厂商会把服务器建到水厂电厂旁边,原因就是电费便宜。

如果服务器放到水里就省去了散热电费成本。

我猜想放山洞是因为山洞基础温度低,散热所要降的温度差小,这样用一些节能的散热方案也是可以行的。

[灵光一闪]

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节约成本便于散热,所以会考虑讲服务器放下水下或者山洞里。

例如前段时间,微软公司就成功地苏格兰奥克群岛的海岸附近,安装了一个水下数据中心的原型。实际上,数据中心里的耗电量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散热的,而用于服务器计算的能耗只占约15%,所以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都想尽办法降低数据中心的散热降温成本。

将数据中心搬到海里是目前成本较低又有效的方法,微软水下数据中心Project Natick的方向是用冰冷的海水来为服务器散热,而同时又能利用海浪来发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电量。

阿里云服务器放在千岛湖湖底,腾讯将服务器搬到贵州山洞里,都是为了降低散热成本。

服务区属于24小时全年运行配备,电器设备运行都有自发热,放在深山,水中能降低设备发热,发烫,从而提高设备运行,

水里和山洞里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散热,服务器平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散热还不能用空调,空调有冷凝,会伤害电子元器件,普通的服务器机房只能风冷,噪音大,维护麻烦

谁说的服务器放水里?那还不短路了?阿里是把它们放在一种特制溶液里,那可不是水啊。

不管放在哪,目的是找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省空调电呀。

主要是降温,安全,节约能源。

  作为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公司对中国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有着更直观的感受。预计至2010年,腾讯公司的服务器数量会超过10万台,而且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届时,腾讯的IM(即时通信)同时在线用户数也将接近1亿,游戏平台在线用户数会达到千万级。

随着业务量的加速增长、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的持续扩大,巨额的运维费用相伴而生。在全球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同时,绿色节能理念在IT业界初露锋芒。腾讯公司管理工程部总经理别洪涛负责数据中心、网络与系统基础架构的设计、建设与运维管理,他对加强绿色节能意识、推动互联网产业实现绿色节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踏上“绿色”之路

“当服务器保有量超过一定规模后,一个大型数据中心要承载大量的服务器,存储数据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节能、敏捷、自动化管理就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用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进行全新的规划和设计。”别洪涛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就是在规划阶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腾讯意识到绿色节能将成为业界未来关注的一个重点。

据腾讯年报显示,至2006年年底,腾讯QQ用户数就已经达到5805亿人,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IM工具。而就是这一年,绿色节能话题在腾讯内部浮出水面。

据别洪涛介绍,腾讯随后便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方面成立了专业团队,持续跟踪和研究业界相关技术的进展。同时,腾讯的相关实验室相继建起,对数据中心气流与散热、服务器能耗等众多项目进行实验和研究,并将研究心得同运营合作商进行沟通,逐渐提升了整体数据中心的使用效率,绿色节能初露端倪。

在IT业界,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整个数据中心能效的一个指标,它是整个数据中心设施耗电量除以IT设备耗电量,得出的一个系数,代表了数据中心节能的效率。据别洪涛介绍,在当前国内大多数数据中心,服务器每耗一度电,就有一度多的电消耗在空调制冷、照明及一些辅助设施用电上,而真正用于IT设备上的电力效率则较低。

“根据早期数据中心的设计,PUE参数通常会超过20,好一些的可以达到18左右,目前国际领先的数据中心的PUE可以达到12左右。如果对数据中心的布局设计做一些考虑,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效比就会降低很多。据我们内部测算,PUE每下降10%,大型数据中心节省的电费和耗电量将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对于下一代数据中心,我们的目标是让PUE从20以上下降到15以下。”别洪涛如是说。

“绿色路”如何走

降低PUE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至关重要。别洪涛向记者介绍,下一代数据中心会更加注重前期选址和设计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冷却的方式来降低能耗,例如选择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建设数据中心,通过合理的内部布局和气流设计,来提升散热效率等。腾讯公司未来还希望与运营合作商共同探讨,如何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进行循环利用,构造真正绿色、节能、环保的数据中心。

绿色节能技术的进步令人欣喜,然而别洪涛也坦言,当前的业务架构和应用仍有上升空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通过业务应用架构和软件方面的优化、提升,来最大化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别洪涛认为,立体节能将成为未来的趋势。“除了在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上加强与运营商合作、降低PUE外,公司在服务器软、硬件优化方面也进展较快。腾讯公司有专门的团队进行服务器研究分析测试,并与英特尔等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探索服务器节能的极限。这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在能耗上节省50%。”而这其中重要的方向就是服务器“定制化”,即在服务器中去掉所有非必要的部件、选用低能耗部件,同时通过控制部件能耗等方式来综合降低服务器自身的能源消耗。

另外,互联网服务应用策略也是服务器节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别洪涛介绍说,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其使用频度、峰值等在一天中都会不断变化,互联网存储数据的活跃度有其特点。根据这些特性来调整服务策略与应用架构,在某项服务或数据处于非活跃期间时,使服务器处于节能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节能的策略。

艰巨的“绿色”任务

下一代数据中心理念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但在国内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别洪涛表示:“绿色节能新理念需要对数据中心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一来,对用地、用电和运营商资源的需求较大,对投资要求比较高,而当前产业环境在各个方面的配套支撑还不足够。” 在别洪涛看来,绿色数据中心是一个立体化、系统性的东西,如果产业环境能够在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设备提供等方面相应地做一些改变,整个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上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突破253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这固然令人欣喜,但别洪涛也表示了担忧: “美国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电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当今中国能源紧缺、IDC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于用户服务需求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支撑海量服务。”

别洪涛表示,就当前整个中国用于互联网服务的IDC而言,其设计理念和方法都不是从支撑海量服务角度来设计的,因此就需要下一代数据中心理念的贯彻和执行,来推动支撑海量服务的能力。而这方面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层面单独的事,还包括应用、系统、服务器、网络等诸多因素,需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实现绿色节能。

纵观中国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目前仍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 小公司较多,其数据中心规模较小,能效比较低,由于散布在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别洪涛认为,与另一个互联网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方面相对落后,数据中心设计理念比较老旧,很多数据中心是由工业楼宇改造而来,自身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就需要一些更专业的团队,在未来能够和IT企业一起推动产业环境的绿色节能。当然,产业环境也比较重要,因为绿色节能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数据中心,还需要电力、土地、网络等资源的配合。”别洪涛说。

对于IT企业来说,实施绿色节能措施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显示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别洪涛说: “企业社会责任是腾讯企业文化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个IT企业,我们没有直接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但我们也意识到庞大的耗电量会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通过减少电能的消耗,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改善整个自然环境尽一份力量。”另外,在中国资源紧缺的情况下,IT企业必须要借助绿色节能措施,才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都搞云服务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