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国产操作系统到底有多难?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境内用户现已无法正常下载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统安装程序。同时,俄用户也无法下载用于安装操作系统的Media Creation Tool应用程序。这给外界敲响了警钟,关键技术国产化、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愈发凸显。
当前,“缺芯少魂(“芯”是指芯片,“魂”是指操作系统)”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那么,做一个国产操作系统的难点在哪里呢?对此,民生证券指出,对国产软硬件的推广来说,一次性地投入资金购买并非难事,建立国产软硬件的应用生态才是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
“打造生态的难点在于,怎么样让更多相关的伙伴共同去做一个事情,这块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标,同时,和本身商业上以及从他们的产品方向上有一致性,并激发相关开发者的兴趣,保证大家的意愿和投入。”OpenCloudOS社区TOC(技术监督委员会)主席、腾讯云副总裁郭振宇日前在线上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说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谭玉涵 摄(资料图)
打造一款操作系统难在哪里
就市场格局而言,国内桌面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macOS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虽然近5年在国内市占率逐步下滑,不过仍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而国产操作系统在Linux分类,占比不足5%,市占率有待提升。
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国产操作系统达10种以上,其中主流的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但它们大多是以Linux为基础的二次开发。
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四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云、嵌入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等)。
如今大家对Windows、安卓、iOS等操作系统都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的工作量非常大。
举例来说,Windows XP有代码4000万行,Windows 7有代码5000万行,36版本的Linux 内核代码就有1590万行,而Linux的发行版Debian系统代码行数达6500万行,而且这些代码还都是经过软件厂商反复精简的结果。如果对几千万代码行数的工作量没有概念,可以参照一个案例:“WPS代码大约在百万行这个级别,而雷军执掌的金山软件重写WPS用了3年时间。”
庞大的工作量和漫长的开发周期导致操作系统研发成本高昂。以操作系统Windows为例,自1985年推出Windows10以来,Windows系统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革。从最初运行在DOS下的Windows30,到后来风靡全球的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等历代演进迭代、才于2021年推出Windows11。
在资金投入上,微软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而Linux仅内核,如果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据测算也耗资数十亿美元。这种规模的资金和人力是国内操作系统厂商目前难以企及的。相比之下,国内做操作系统的公司的开发人员,大一些的有几百人,小的甚至不足百人。
另外,操作系统的成功同样离不开硬件,尤其是芯片的支持。早在IBM于1981年推出业界第一台个人电脑前,微软和英特尔就开始了合作。两家公司强强联合,软硬件之间良好的协同发展使得WinTel联盟迅速崛起,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民生证券表示:“基础软硬件产业链非常庞大,除本身参与的厂商外,运维和服务人员、二次开发、开源社区、基于生态的软件应用都是实现国产软件自立的重要参与方。”
虽然很难,但好消息是,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在几个细分赛道或者客户群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政企用户市场,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已“破冰”
桌面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基础软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分为闭源和开源两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大多是以开源项目Linux内核为基础,由中国本土软件公司自主对内核代码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加入GUI(图形界面)、应用等部分,形成了相应的应用于桌面端的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
全球市场,桌面操作系统中Windows占比高达755%,尽管Windows一家独大,但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正不断下降,2012年其全球市场份额为900%,2022年4月仅为755%,而苹果OS X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从2012年的75%上升到2022年4月的155%。
中国市场,桌面操作系统中Windows占比达856%,苹果OS X从2012年的11%上升到2022年4月的59%,Linux从2012年的019%上升到2022年4月的071%。凭借较高的占比,业内也流行着“微软之下,寸草不生”这一软件业的“诅咒”,中国自主软件产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也曾被微软轻易地扼杀在了摇篮。
不过,在党政市场,近几年,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方面已经涌现出统信软件(诚迈科技持股3231%)、麒麟软件(中国软件持股3493%)等厂商,给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市场表现和竞争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统信软件由诚迈科技(SZ300598,股价4045元,市值6474亿元)与武汉深之度联合成立,其操作系统品牌为UOS,UOS产品基础为武汉深之度的操作系统Deepin。目前,以统信软件等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已趋于成熟。今年5月,诚迈科技董事长王继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据统信软件内部统计,统信软件桌面操作系统去年底在党政市场市占率约为65%,在行业市场约为80%。和2020年差不多。”
此外,6月24日,麒麟软件还宣布,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openKylin正式发布上线。所谓根社区,是指基于Linux内核和其他开源组件而构建,不依赖上游发行版的社区。而该社区的组建也能更好地加速我国自主化操作系统的进程,提升我国的信息安全性。
受政策利好影响,桌面国产操作系统似乎“迎来了春天”,但真实情况也不容客观。近年来,统信软件总体规模和营业收入虽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公司净利润却大多为亏损状态。2019年~2021年,统信软件的净利润分别为-3644万元、203591万元和-2384380万元。2022年一季度,统信软件实现营业收入351745万元,净亏损184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591%。
对于亏损额增加的原因,公司解释称,统信UOS操作系统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产品研发、生态适配、市场推广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同时,整体员工数量较成立之初也已大幅增加。另外,当前统信软件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党政信创市场,客户类型较为单一,并且不同地区政府采购信创产品(包括国产操作系统)的节奏不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不及营业成本的短期快速增长。
服务器操作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效
手机操作系统方面,主要分为安卓和iOS系统,壁垒较高。不过,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我国已有厂商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操作系统企业正从开源的使用者向贡献者,甚至是技术的引领者转变。”6月22日,在2022 OpenCloudOS社区开放日上,国产开源操作系统OpenCloudOS发布了首个源社区(L1)项目及首个全量软件包(L3)版本,并首度披露其技术研发路线图。这意味着,OpenCloudOS将成为中国首个具备全链路国产化能力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自主可控的上游版本,和满足企业级稳定性需求的软件供应版本。
2020年12月,美国RedHat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停止维护CentOS 8服务器操作系统,并将于2024年6月30日停止维护CentOS 7。停服后,CentOS无法获得官方升级和补丁,用户将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此事曾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不过,OpenCloudOS社区理事、中兴操作系统产品总工、操作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徐立锋表示,“今年1月,OpenCloudOS的首个版本初步满足了业界对CentOS替代的需求”。据介绍,目前,OpenCloudOS源社区已完成数百个软件包的构建工作。后续,OpenCloudOS还将发布首个源社区正式版本(OpenCloudOS Stream 2212)及第二个社区大版本,满足企业自主可控的需求。
此外,在OpenCloudOS社区之前,OpenHarmony、OpenEuler、龙蜥等开源社区相继成立。
6月15日,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线上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截至目前,欧拉商业装机量累计超过170万套,新增市场份额达到19%,预计到今年底将达25%,明年的目标是做到中国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他进一步称,欧拉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操作系统的生态构建非常(有)挑战(性),欧拉在2020年初开源,如果年底做到25%,可以说处于第一梯队,三年时间生态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是第一次,这意味着欧拉在服务器和云的操作系统上走出一条路。未来,我们希望把欧拉的经验都分享出来,产业链能够共建一个生态扩大市场份额。
OpenEuler的定位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应用场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和OpenCloudOS的定位有所重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双方会不会展开合作?
对此,郭振宇在线上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大目标,相信所有中国操作系统开源社区是一致的,共建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大家在源头上,基于Linux内核和一些开源软件的生态也是一致的。这奠定了我们可以和更多其他国产开源社区进行进一步合作的基础,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一起推动操作系统相关标准的统一。在标准统一下,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在不同产品之间切换,甚至共同研发。”
他认为:“不同操作系统社区只要大的方向和标准是统一的,通过不同社区、不同方向的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国产操作系统社区的活跃度,同时也能迸发出更多的创新。”随着产业生态的迅速发展,操作系统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
第一部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这是由于早期个人电脑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机械计算机)与效能不足以执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以及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发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电脑不再是机械设备,而是电子产品。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现了,且成为操作系统的基础。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电脑制造商制造了批次处理系统,此系统可将工作的建置、调度以及执行序列化。此时,厂商为每一台不同型号的电脑创造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为某电脑而写的程序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执行,即使是同型号的电脑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与价位都不同的大型电脑IBM System/360,大型主机的经典之作。而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操作系统)。让单一操作系统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且实际上IBM大型系统便是此系统的后裔;为System/360所写的应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现代的IBM机器上执行!
OS/360也包含另一个优点:永久贮存设备—硬盘驱动器的面世(IBM称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个关键是分时概念的建立:将大型电脑珍贵的时间资源适当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时也让使用者有独占整部机器的感觉;而Multics的分时系统是此时众多新操作系统中实践此观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异公司与贝尔实验室合作以PL/I语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发1970年代众多操作系统建立的灵感来源,尤其是由AT&T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里奇与肯·汤普逊所建立的Unix系统,为了实践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统在1969年由C语言重写;另一个广为市场采用的小型电脑操作系统是VMS。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并不像大型电脑或小型电脑,没有装设操作系统的需求或能力;它们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统,通常这种操作系统都是从ROM读取的,此种程序被称为监视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电脑开始普及。通常此时的电脑拥有8-bit处理器加上64KB内存、屏幕、键盘以及低音质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装电脑为使用微处理器6510(6502芯片特别版)的Commodore C64。此电脑没有操作系统,而是以8KB只读内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键盘以及软驱和打印机。它可用8KB只读内存BASIC语言来直接操作BIOS,并依此撰写程序,大部分是游戏。此BASIC语言的解释器勉强可算是此电脑的操作系统。
早期最著名的磁盘启动型操作系统是CP/M,它支持许多早期的微电脑,且其功能被MS-DOS大量抄袭。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构类似C64。当然它们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与抽象化硬件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个BASIC解释器!但是它的BASIC优于其他公司产品的原因在于他有可携性,并且兼容于任何符合IBM PC架构的机器上。这样的PC可利用Intel-8088处理器(16-bit寄存器)寻址,并最多可有1MB的内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软式磁盘机取代了过去的磁带机,成为新一代的储存设备,并可在他512KB的空间上读写。为了支持更进一步的文件读写概念,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诞生。此操作系统可以合并任意数量的磁区,因此可以在一张磁盘片上放置任意数量与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间以档名区别。IBM并没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购买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统。
1980年微软公司取得了与IBM的合约,并且收购了一家公司出产的操作系统,在将之修改后以MS-DOS的名义出品,此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让程序操作BIOS与文件系统。到了Intel-80286处理器的时代,才开始实作基本的储存设备保护措施。MS-DOS的架构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需求,因为它同时只能执行最多一个程序(如果想要同时执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来跳过OS而由程序自行处理多任务的部份),且没有任何内存保护措施。对驱动程序的支持也不够完整,因此导致诸如音效设备必须由程序自行设置的状况,造成不兼容的情况所在多有。许多应用程序因此跳过MS-DOS的服务程序,而直接存取硬件设备以取得较好的效能。虽然如此,但MS-DOS还是变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统(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称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软成为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个崛起的操作系统异数是Mac OS,此操作系统紧紧与麦金塔电脑捆绑在一起。此时一位施乐帕罗奥托研究中心员工Dominik Hagen访问了苹果电脑的史蒂夫·乔布斯,并且向他展示了此时施乐发展的图形化使用者界面。苹果电脑惊为天人,并打算向施乐购买此技术,但因帕罗奥托研究中心并非商业单位而是研究单位,因此施乐回绝了这项买卖。在此之后苹果一致认为个人电脑的未来必定属于图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现今许多我们认为是基本要件的图形化接口技术与规则,都是由苹果电脑打下的基础(例如下拉式菜单、桌面图标、拖曳式操作与双点击等)。但正确来说,图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确是施乐创始的。 Apple 电脑,苹果电脑的第一代产品。延续80年代的竞争,1990年代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来个人电脑市场深厚的操作系统。由于图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趋繁复,操作系统的能力也越来越复杂与巨大,因此强韧且具有弹性的操作系统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许多套装类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互相竞争的时代。
上一年代于市场崛起的苹果电脑,由于旧系统的设计不良,使得其后继发展不力,苹果电脑决定重新设计操作系统。经过许多失败的项目后,苹果于1997年释出新操作系统——MacOS的测试版,而后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原先失意离开苹果的Steve Jobs风光再现。
除了商业主流的操作系统外,从1980年代起在开放原码的世界中,BSD系统也发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时间,但在1990年代由于与AT&T的法律争端,使得远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另一股开源操作系统——Linux兴起。Linux内核是一个标准POSIX内核,其血缘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与BSD家族都搭配GNU计划所发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使用的许可证以及历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开源操作系统市占率,而BSD则小得多。
相较于MS-DOS的架构,Linux除了拥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较于Linux,MS-DOS只能运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个分时多进程内核,以及良好的内存空间管理(普通的进程不能存取内核区域的内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内存空间的进程只能通过系统调用来达成。一般进程是处于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被切换成内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内核模式执行,此措施让内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并且拒绝无权限的进程提出的请求。因此理论上任何应用程序执行时的错误,都不可能让系统崩溃(Crash)。
另一方面,微软对于更强力的操作系统呼声的回应便是Windows NT于1993年的面世。
1983年开始微软就想要为MS-DOS建构一个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称为Windows(有人说这是比尔·盖茨被苹果的Lisa电脑上市所刺激)。
一开始Windows并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应用程序,其背景还是纯MS-DOS系统,这是因为当时的BIOS设计以及MS-DOS的架构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软与IBM的合作破裂,微软从OS/2(早期为命令行模式,后来成为一个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图形化操作系统)项目中抽身,并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NT 31,一个以OS/2为基础的图形化操作系统。
并在1995年8月15日推出Windows 95。
直到这时,Windows系统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础上,因此消费者莫不期待微软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为它才算是第一个脱离MS-DOS基础的图形化操作系统。
Windows NT系统的架构为:在硬件阶层之上,有一个由微内核直接接触的硬件抽象层(HAL),而不同的驱动程序以模块的形式挂载在内核上执行。因此微内核可以使用诸如输入输出、文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与虚拟内存等功能。而系统服务层提供所有统一规格的函数调用库,可以统一所有副系统的实作方法。例如尽管POSIX与OS/2对于同一件服务的名称与调用方法差异甚大,它们一样可以无碍地实作于系统服务层上。在系统服务层之上的副系统,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序执行非法行动。
DOS副系统将每个DOS程序当成一进程执行,并以个别独立的MS-DOS虚拟机器承载其运行环境。另外一个是Windows 31 NT 模拟系统,实际上是在Win32副系统下执行Win16程序。因此达到了安全掌控为MS-DOS与早期Windows系统所撰写之旧版程序的能力。然而此架构只在Intel 80386处理器及后继机型上实作。且某些会直接读取硬件的程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戏,就无法套用这套系统,因此很多早期游戏便无法在Windows NT上执行。
Windows NT有31.35.351与40版。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进系列(事实上是Windows NT 50)、Windows XP(Windows NT 51)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 52)、Windows Vista(Windows NT 60)、Windows 7(Windows NT 61)也都是立基于Windows NT的架构上。
而本年代渐渐增长并越趋复杂的嵌入式设备市场也促使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成长。
大型机与嵌入式系统使用很多样化的操作系统。大型主机有许多开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资源。嵌入式系统百家争鸣,从给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都有一个使用的绘图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并附加如鼠标或触控面版等有别于键盘的输入设备。旧的OS或性能导向的服务器通常不会有如此亲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键盘为输入设备。以上两种界面其实都是所谓的壳,其功能为接受并处理用户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钮,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键入指令)。
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通常与其硬件架构有很大关系,只有Linux与BSD几乎可在所有硬件架构上运行,而Windows NT仅移植到了DEC Alpha与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个人计算机的选择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类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为最主要的另类选择,直至今日。
大型机与嵌入式系统使用很多样化的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超级计算机方面,Linux取代Unix成为了第一大操作系统,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基于Linux的超级计算机占据了462个席位,比率高达92%。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Android和iOS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的两大手机操作系统。
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相对稳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一直被几个手机制造商巨头所控制,而安卓的垄断地位主要得益于三星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场份额高达748%,2011年则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达到75%。虽然 Android 占据领先,但是苹果 iOS 用户在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则比 Android 的长。虽然在这方面 Android 的数字一度接近苹果,但是像 iPad 3 这样的设备发布之后,苹果的数字还是会进一步增长。Windows Phone 系统在 81 版发布后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应用生态正在改善,众多必需应用不断更新,但是速度还略嫌迟缓。微软收购了诺基亚,发展了许多OEM厂商,并不断发布新机型试图扭转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实际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智能手机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Symbian OS、Smartphone、Palm OS和新兴的Linux。其中Palm OS由于其开发商实力的局限和缺乏硬件厂商的有力支持,在这场争夺中基本上已经提前出局了。而Symbian OS、Smartphone和Linux三者为争夺市场先机的竞争也将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壮大而日趋白热化。
Symbian:“独”就一个字
Symbian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手机制造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专门从事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的合资公司。全球四大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合资公司、西门子既是Symbian公司的客户,又是该公司的股东。
与Symbian阵营中诸多的国际一流手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Symbian低调的作风并没有让太多的手机使用者熟悉这个名字。不过,Symbian依靠诸多国际一流手机制造商的支持,在全球高端手机出货量中的应用份额占到了70%,可谓是一家独大,接近了事实上的垄断。
Symbian阵营虽然是由多家手机制造商参与组成的,不过Symbian OS实际上掌握在诺基亚手中。这让习惯于事事亲历亲为,占据市场主动的其他手机制造商难免“见异思迁”。像摩托罗拉对Linux情有独钟,早早提出了“Linux+Java”的发展思路;稍后加入Symbian阵营的三星则实行区域性的区隔策略:在北美地区主推微软的Samrtphone,在亚洲地区钟情于Linux,仅仅在欧洲地区表现出了对Symbian阵营的“支持”。只有占据主导的诺基亚执行从始至终的终端Symbian战略。
Symbian的成功被其CEO大卫·列文归结于传统手机制造商大力支持。诺基亚也一再强调,在面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时,Symbian阵营“主要的战略还是依靠厂商之间的攻守同盟,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但在诺基亚一家独大的局面下,这个“同盟”能否长期维持下去依旧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除非诺基亚能够在手机领域保持一家独大的局面,否则Symbian OS不可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面对微软和英特尔在手机制造方面的野心和实力,诺基亚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而且,Symbian操作系统本身也未必是当前最完美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最初出发点是一个手机的操作系统,以完成通话的基本功能为主,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加入更多类似PC的功能。即使是2002年2月发布的Symbian OS 70,虽然提供了对GSM、WCDMA以及cdma20001X等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但是与微软的Smartphone2002相比,Symbian除了有支持Java的优势外,在与PDA、PC、互联网互通和扩展性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一些专业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已经给一家独大的Symbian阵营敲响了警钟。据部分媒体预测,到2009年Symbian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中的份额甚至可能会下降到50%以下。诺基亚一家独大的Symbian的前景不容乐观。
Smartphone:PC的延续
微软Smartphone的前身是于2000年推出的Stinger。2002年,微软将Stinger操作系统更名为Smartphone 2002,并且于同年10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采用微软Smartphone的彩屏手机Orange SPV。2004年微软推出WindowsMobile2003Second Edition,进一步壮大了Smartphone的阵营。
与从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Symbian系统相比,Smartphone更类似于PC在手机上的延续。业界人士也习惯于把Symbian和Smartphone之间的竞争看作是“手机电脑化”与“电脑手机化”之争。相比Symbian系统本身的功能依旧被部分专业人士所质疑,微软的Smartphone在功能上的强劲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微软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背后是整个微软帝国的实力后盾。它和Windows CE一脉相承,与PC保持了良好的互通性。也许你会疑问Windows不开放源代码的政策,会让一些小的独立开发商难以开发。不过考虑到Windows在PC市场上的垄断地位,Smartphone平台的用户未来肯定不用担心第三方软件的缺乏。
Smartphone的优秀是毫无疑问的,而它对市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对微软来说,在其NET战略中,手机的地位举足轻重,微软不可能放弃;而对Symbian阵营来说,手机操作系统本来就是自己的后花园,容不得别人涉足。因此,两种操作系统在厂商、用户等多个方面的激烈争夺无可避免。Smartphone虽然在性能上占有优势,但是它也有固有的缺陷。Smartphone平台对硬件和整个系统要求比Symbian更高,这为它进入目前的主流市场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但是,微软目前在手机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传统手机制造厂商的有力支持。这也是Smartphone在手机市场迟迟没有建树的根本原因。不过在2004年下半年微软在向手机制造领域的渗透初现成效,整个形势已经出现了改观。在国内市场,包括多普达、熊猫、联想等国内品牌的超过20款采用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的新品已经打入市场。
而近期更是传出了微软可能通过免费提供WindowsMobile授权来进行推广的传闻。如果传闻属实,那么Smartphone将会成为一个廉价的手机操作系统解决方案,而赢得大量传统手机制造商的支持。再加上Intel向来的配合和传统IT企业转向手机制造后对微软习惯性的依赖,Smartphone在手机上大放异彩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不过,Smartphone要想在手机领域上延续Windows在PC领域的辉煌,难度依旧不小。
Linux:渐露锋芒
“Linux”似乎从诞生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事物。而在近期,Linux也把它的触角伸向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摩托罗拉为扭转在Symbian阵营中的不利位置,抢占智能手机市场,早已在倡导“Linux+Java”的发展思路。目前,摩托罗拉在Linux上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有报道称,摩托罗拉研制基于Linux的自主操作系统用了三年的时间,投入的研发经费高达15亿美元。
三星在2003年9月份推出了首款基于Linux系统平台的CDMA智能手机SCH-i519,据称是用PC级别的处理能力来挖掘CDMA1X网络的无线应用功能,包含了手写输入、上网、收发邮件、照相连拍等多种功能。NEC也一再强调其3G手机高端产品几乎100%会采用Linux。NEC还透露自己正在开发的手机Linux内核采用的是MontaVista 的MontaVista Linux Consumer Electronics Edition,并将在此基础上增加GUI系统X Window System、GTK+和glibc等软件,并计划把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和通话技术的中间件应用到Linux中去,以打造一个丰富的Linux手机软件平台。
那么,Linux又是因为什么而让众多公司纷纷侧目的呢?联想到Linux在PC市场的传奇,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Linux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根本上开放源代码,允许手机制造商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自己手机的Linux操作系统。这样既能让自己的产品有特色,又能避免受制于人,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应用。
Linux源代码的开放性也让其成本比其它专有操作系统更低。NEC曾经就表示,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理由之一是降低智能手机的生产成本。同样由于Linux系统的开放性,在这一平台上进行JAVA技术的应用开发,也将更为容易。对于摩托罗拉这样在Symbian阵营上失意的国际手机巨头而言,Linux有助于其掌握手机平台方面的控制权,占据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有力位置。此外,Linux平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也会很方便地转移到手机平台上。
中国厂商期待突围
再让我们把视线从国际巨头的身上转回到国内。就在国产手机厂商一片萧条之际,本土的Linux手机大部队却在衔枚疾进,大有与微软Windows Mobile、Symbine操作系统分庭抗礼之意。中科红旗公司参与了三星Linux手机SCH-i519的开发与市场推广。除了被PalmSource收购的南京移软之外,北京凯思昊鹏和上海毅仁两家公司也拥有Linux手机操作系统。而且,它们都借着Linux的东风,市场行情一路看涨。毅仁相关人士透露,他们已经接到了数家手机厂商伸出的橄榄枝。而凯思昊鹏的合作伙伴名单中也已经拥有了熊猫、联想、CECT紫光、NEC等多个业界响亮的名字。
以Palmsource公司为代表的国际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本土化,也让中国本土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实力更上一层楼。Palmsource公司总裁就表示,与移软科技的强强联手,可以进一步推动鼓楼区甚至南京市软件研发水平的提升,成为帮助南京鼓楼区实现“5年后软件营业额突破100亿元”目标的一份力量。
在2005年国产手机遭遇寒流之际,向产业链更高端挺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移,成为了大多数渴望有所作为的国内手机厂商的选择。TCL选择了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明基选择收购西门子,增强研发实力。而更多的手机企业呢?选择了引入与自身利益共进退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付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大厂。国内手机厂商和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结合也就这样水到渠成了。PalmSource与海尔的合作,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一个产物。
谁能一统乱世?
IT产业发展的历史一再地告诉我们,硬件厂商的支持往往是软件发展壮大的关键。以Linux在服务器市场的发展为例。在Linux诞生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Linux都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直到获得IBM、惠普等厂商大力扶持后,它才迅速成长为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到目前为止,Linux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所占的份额约为26%,Windows为44%。但Linux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4%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与PC不同,只要有足够的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本身不会影响用户的选择。事实上,绝大多数手机用户都只知道手机的品牌,而不会去关心它采用的是何种操作系统。。也正基于这一规律,摩托罗拉创造性地提出“操作系统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的论断。所以,笔者认为谁能够抓住手机制造厂商的心,谁就是最终的胜出者。
就三者近期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谁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承担起普及智能手机的重任谁就能占有先机。就目前而言,多数人选择的是像彩屏、拍照等较简单的“增强型”手机,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智能手机。Symbian过于关注高端市场,对主流市场的诉求显然关心不够;Smartphone由于其自身对于硬件的高要求,要想让其迅速切入销量巨大的低端市场实在是勉为其难;相对而言,已经获得三星、摩托罗拉等部分手机制造商支持的Linux如果能够把握好市场的需求,那么在短期内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一个新的程度也并非不可能。
就目前的舆论主流而言,普遍认为微软的Smartphone和新兴的Linux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较大。RidgeRun公司的全球营销副总裁希格就大胆地预测,将来能在竞争中获胜的只有微软的产品和Linux。然而考虑到无线领域的细分远比PC领域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未来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国产操作系统最难的那一步,已经迈出。
6月下旬,两大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分别开启了新动作。先是6月23日,统信UOS家庭版体验器开启全民公测,用官方虚拟机的形式推广国产操作系统,降低新用户尝试成本;随后,6月30日,国内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正式发布,将通过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式,让更多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开发。
两家厂商的动作,一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一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都是为了跨过国产操作系统成功最难的一步——生态化。因为只有更多的用户,才能有更多的开发者;也只有更多的开发者适配常用软件,持续开发更多新的应用,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形成操作系统发展的完美闭环。
对个人用户来说,一台电脑一般不过安装几十个软件。如果将用户的各种个性化软件需求叠加,系统层面的软件数量往往将达到百万级别,甚至更多。对于一个要从Windows和MacOS手中抢占市场的小众操作系统而言,没有百万量级的应用适配,生态就无从谈起。
先让大家用起来,从“可用”逐渐走向“好用”。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产操作系统走过多年应用推广之路,也经历无数曲折。过去经历过的失败,对今天有着怎样的借鉴价值?国产操作系统借助中国本土市场优势,真的能“好用”吗?
“败北”的操作系统
目前国外操作系统品牌几乎垄断了巨大的中国市场,据《2021年操作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报告》,国外操作系统在中国桌面端、移动端的市占率分别超过9475%、9886%。
这样的格局并非一蹴而就。长久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厂商为争夺操作系统这块大“蛋糕”轮番上场,即使大部分厂商湮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为今天活跃在市场中的操作系统,贡献了不少经验和技术积累。
尽管如今微软Windows系统几乎垄断中国市场,但透过长生命线来看,从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到现在的Windows11,Windows系统经历了长期的持续迭代,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事实上,国产操作系统向Windows系统发起过冲锋。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并在战争中成功击溃了南联盟军队的防空系统,让国人第一次体验到信息战的威力,同时也对微软垄断局面感到担忧。这一年,国内操作系统真正发起反攻。
时任国家 科技 部部长徐冠华一针见血指出我国正处于“缺芯少魂”(芯是芯片,魂即是操作系统)的环境中,如若二者不自主,一旦断“水”断“电”, 历史 难免重演,重蹈南联盟覆辙。
因此,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Linux之父”孙玉芳的主导下,2000年,中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共同出资成立了中科红旗公司,公司的发展目标很明确,——“挑战微软,做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在廉价的盗版Windows和昂贵的国产操作系统中间,许多电脑经销商更愿意选择前者。
此外,很多用户习惯使用微软Office办公软件,而红旗系统无法兼容微软Office,这造成了红旗系统的使用效率底下。
2005年,北京平谷区也曾试点全面采用国产Linux,为了督促各单位使用国产操作系统,还成立了33个自查小组对全区百余家单位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彼时的国产操作系统,在易用性、兼容性上与Windows差距甚远,很多单位仍首选微软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对Windows系统的第一轮冲锋,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国产操作系统进化史
“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那就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1995年,比尔·盖茨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组织的一场对话中,发表如上言论。
然而,这看似“狂妄”的发言,却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在27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确实很难再离开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也随着很多品牌电脑成为出厂自带的标配。
对于Windows等国外系统依赖程度之深,也引发了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公开表示:“航空飞机被波音、空客所垄断,总数量可能是数十万级别。但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
同时,作为软硬件纽带,操作系统在安全领域扮演着核心地位,主导权被外国企业牢牢掌控是极具风险的。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2010年Stuxnet震网病毒事件、2013年棱镜门以及2017年Intel芯片Minix 泄漏风险事件,都显示出微软的Windows系统并非牢固可靠,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后果便不堪设想。
因此,发展本土化操作系统,是国家防范网络攻击与威胁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实,中国对于操作系统的 探索 非常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操作系统的研发,南京大学教授孙钟秀、北京大学杨芙清院士等都是我国操作系统的拓荒者。不过彼时,操作系统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工业,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150机”,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数据计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而从1999年中科红旗公司研发的“红旗Linux”之后,蓝点Linux 、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阿里云OS等一系列国产操作系统也相继出现。
但是微软Windows的人才、产业虹吸效应太强,也导致国产系统很难获取到足够发展的产业链资源。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第一轮反攻失败之后,企业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
2014年2月10日,中科红旗贴出清算公告,宣布公司正式解散,甚至拖欠员工的工资都无法发放。而蓝点Linux也在2000年上市后遇到互联网泡沫,到2002年该公司股价已经低至008美分,在资本市场仅仅风云两年,就系统停更,从美国市场黯然退出。
“仅开发Linux平台是不行的,它必须能在硬件体系结构中进行预装、与外部驱动设备进行配套、众多应用软件要移植到Linux平台上来,从而建立起Linux的生态群。”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曾表示,“如果没有行业巨头和广大企业的支持,没有开源社区的支持,中国Linux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然而,就在国产操作系统相继“陨落”、即将淡出大众视野之时,华为鸿蒙系统终于在2019年破茧而出,守住了国产操作系统这片不可丢弃的高地。
与操作系统的先驱者不同,鸿蒙系统在采用Linux开源内核的基础上,尽量兼容安卓软件,延续了此前定制版安卓系统EMUI的一些操作特点,并吸引开发者为鸿蒙生态打造应用。
基于鸿蒙系统较强替代性,2022年,该系统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3亿,其中包括22亿多的手机用户,还有1亿多的物联网设备。不仅如此,鸿蒙系统的连接设备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或许在未来,真的能够成为肩并Windows、IOS、安卓的一线操作系统。
哪怕是作为“备胎”,也需要做好生态
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四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云、嵌入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华为的鸿蒙系统定位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但人们接触更多的还是作为移动操作系统的鸿蒙。
但移动终端和移动操作系统不适合办公,个人办公更依赖桌面操作系统。
没有生态支持,系统再优秀也无法成功。全球主流的商业、工业、美术设计、影视剪辑等各类软件,都以Windows和MacOS为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尽管也能获得WPS等国产办公软件的支持,也能够适配火狐、Chrome等主流浏览器,但办公并不只是浏览器加WPS。
千万个行业,就会有千万种细分软件。离开这些软件,相关行业人员就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正因为人们离不开各类适配软件,Windows、MacOS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目前,Windows与MacOS合计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操作系统占比不足5%。
这不到5%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由十几种国产操作系统共同组成。据统计,主流国产桌面操作系统超过15种,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
对于这么多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发行版,如何实现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资源分散,也是需要考虑的。但国产操作系统的集中、归并,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选择。毕竟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只有用户体验使用最好的系统,才能最终胜出。
2021年初,“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科红旗、普华基础软件、中兴新支点”等六家厂商从众多选手中入围国采中心Linux桌面操作系统协议供货采购。政府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也是一场筛选。在这种筛选下,国产操作系统正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特别是位于桌面操作系统头部的麒麟与统信。
然而,对比国外操作系统巨头,国产操作系统和主流处理器厂商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达到“结盟”的程度。
操作系统的生态不仅是软件应用上的,还包括软硬件协同上的。比如微软和英特尔结成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构)联盟,以及英伟达GPU与 游戏 开发厂商。
微软和英特尔结成软硬件联盟,还不是为了生态上更强大?有趣的是,我们对英特尔高性能处理器不可或缺,却似乎并不惧怕微软断供Windows。为什么?
芯片毕竟还是比操作系统更难。华为的案例也恰好可以说明,断供安卓,华为马上就能拿出鸿蒙“备胎”;但断供5G芯片以及处理器制造商的先进制程代工,华为就难以再拿出“备胎”。
这其实恰好说明,操作系统技术上的门槛,远低于生态上的门槛。
微软也并非每代操作系统都能够成功。微软的操作系统被很多用户吐槽为,总是成功一代之后就会失败一代,比如Windows XP之后的Vista,Win7之后的Win8,在系统好评度和装机率上,均不如上一代。目前的Win11虽然要比之前那两代失败的系统开局好一些,但也依然面临很多批评,很多用户依然在用Win10,不愿意更新升级到Win11。
本来,在微软推出不受欢迎的一代系统之时,国产操作系统其实是有了更多机会在用户群中获得更多安装尝试。但哪怕在微软失败的时候,国产操作系统也难以找到进攻的软肋。
如2014年4月,微软停止了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支持,不仅广大用户不满意,采购了大量Windows XP的中国政府也意识到,操作系统受控于人的风险。
八年过去了,国产操作系统在经过一系列淘汰与整合之后,市场份额还是在5%左右,没有飞跃式的提升。但好在,国产操作系统的实力相比八年前更强,对于不同的处理器硬件也有了更好的兼容性。
如统信 UOS在硬件上同源异构支持 4 种架构(AMD64、AMR64、MIPS64、SW64),支持龙芯、鲲鹏、飞腾、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国产芯片,兼容性和开放性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同源支持四种技术路线的六大国产CPU平台,包括飞腾、鲲鹏、兆芯、海光、龙芯、申威;图形化界面兼顾用户既有的Windows系统操作习惯,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分布都比较接近Windows操作系统,还拥有高兼容性的安卓运行环境,原生支持安卓应用。
在生态上,据报道,2020年,银河麒麟V10软硬件兼容适配总量还仅有3万余个,但发展迅速;2021年,达到了29万余个;2022年5月,已经超过42万个。
而2018年微软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仅Windows10就有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超过175亿的软件版本,还支持1600万的硬件/驱动组合。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也超过百万。
麒麟与微软应用数量差距甚大,但距离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并不遥远。
“我们的目标是在2到3年内,让适配的软硬件总量达到百万级,也就是如今苹果系统的规模。”麒麟软件副总经理魏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了麒麟的对标苹果百万数量级应用的目标。
其实,麒麟、统信本身也支持通过Kydroid、deepin-wine等技术安装安卓应用,Windows应用也可以通过虚拟机安装,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补足系统应用数量上的不足。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而言,国内政府采购维持企业的生存不是问题,要想有更好发展,就需要迈入更广阔的商用、个人使用领域。这不仅需要生态上逐渐增加应用数量,更需要中美在操作系统上发生一场“一刀两断”式的分手。
但显然,除非中美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美国 科技 企业是不可能主动愿意与中国“分手”的。没有极端环境下的“逼上梁山”,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用户为主的桌面端(即使政府国企采购,桌面操作系统也是个人使用),最多也只能作为一种替代和预防,并不能取代Windows。
写在最后
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好不好用,不能仅看厂商的宣传,还要看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为了体验国产操作系统的真实效果,我们在虚拟机上分别安装了统信和麒麟的桌面操作系统,并测试了简单的网页浏览和WPS办公。虽然系统底层与Windows完全不同,但在轻办公环境中,上述两款系统的操作体验和Windows差别其实不大。
但这仅仅是几款软件,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办公需求,往往在常用软件之外还会安装少数几款小众软件。Windows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仍然是一个短期甚至长期难以企及的目标。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微软的成功,也要看到微软的失败。为了推动Windows系统在PC端与移动端的通用性,加强微软对应用的控制,微软在2016年推出了UWP应用商店。UWP应用的所有权限都能够被系统掌控,数据也只会存放到系统规定的一些目录里。只是,目前几万款UWP应用并不能满足一个完整生态的建设需求。尽管微软还没有像放弃Windows Phone那样放弃UWP,但UWP可以肯定,将成为微软又一个失败的项目。
失败,并不可怕。微软会失败,国产操作系统暂时取代不了微软,更不可怕。至少,我们有了“备胎”,有了转正的可能。
中国正在培养中的软件工程师数量是远超美国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2935万人,2019年招生人数达3246万人,2020、2021年每年均有近3万人的增量,2022年预计招生规模会达到40万人左右。如果考虑到2022年即将进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新生,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在校人数将超过140万。
借助中国全球最大Linux市场的份额,依托中国计算机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众多软件工程师,在小范围内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其实已经在发生。
本文源自亿欧网
windows 7 发布于200910
windows vista 面向个人用户。从2007年以来销售的大多数pc都安装了vista。
windows xp 是vista前身,目前仍很流行·。
windows server 2008 面向企业和服务器应用,其前身是windows server 2003server 2008 经常利用多核技术,带有多个独立处理器。64位应用很普遍。
windows 2000 仍就还在使用中,虽然microsoft 于2010年停止了对它的支持
windows ce 面向更小的计算机(比如手机、掌上型计算机和嵌入式处理器)的专用windows版本,它是windows功能的大子集
windows nt 31、35、351和40可追溯到1993年。nt 最初面向服务器和专业用户,而windows 9x则面向个人和办公用户。windows 2000是其后继。就算“windows nt”这一术语已经过时,但nt内核仍是当前windows内核的基础。
windows95、98、me(总称为windows 9x)主要是面向桌面和笔记本操作系统,不具备nt的安全特性。xp替代了这些windows 版本。
更早以前是16位的windows31,直到推出windows95 。31 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是现代windows gui 的祖先。但其api不支持许多操作系统的关键特性,比如真正的多任务、对大的平面地址空间的内存管理以及安全性。
再往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可以认为dos是原来的“ibm pc”操作系统。dos仅具备简单的命令行界面,不过windows 的shell 仍旧支持dos命令。
windows2000 、xp和server 2003 使用的是windows nt 内核第5版,只不过小版本号(5x中的“x”)不一样。比如windows xp 使用版本为nt 512600(“2600”是生成号)的内核。由于api(应用程序界面)功能与内核版本有关,所以用“nt 5” 来代表这三个windows版本较方便,虽然microsoft已不再使用“windows nt”这一术语。nt 6 内核是windows 7(61)、vista(60)、server2008(r2 是61,其他是60)的基础,术语nt 6指的就是这三个版本。
2017年主流系统是什么
2017年主流操作系统指的是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以下是2017年主流操作系统的详细介绍:
Windows10
Windows10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款操作系统,于2015年正式推出。在2017年,Windows10仍然是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它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和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支持多任务处理和虚拟桌面功能。
macOS
macOS是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主要运行于苹果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在2017年,macOS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macO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和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同时具有强大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Android
Android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上。在2017年,Android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之一,它的特点是支持众多的应用程序,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iOS
iOS是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运行于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上。在2017年,iOS在移动设备领域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iO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图形用户界面,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Linux
Linux是一款免费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在2017年,Linux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和科学计算等领域。Linux也是广大开发者进行编程和开发的首选操作系统之一。
以上是2017年主流操作系统的详细介绍。
微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中的可重用工程,并且试图将其产品进一步组合,以提供用户一贯的开发环境。
微软也试图将Windows这个著名品牌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用于PDA的Windows CE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产品。
公众看法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被广泛认可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软件以取代原先价格高昂的主流UNIX产品。微软也因赚入大笔钞票而受到钦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软被指责故意将其MS-DOS与竞争对手生产的Lotus 1-2-3数据表无法兼容。到90年代,微软是“坏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们利用在桌上电脑市场上的优势不公平地剥削用户。
最近几年,有人指责微软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怀疑的商业行为
垄断问题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无论微软是否是垄断企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数微型电脑软件市场,微软是主导企业。这种主导引发很多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只存在于竞争对手中间。
微软垄断地位的滥用有人批评认为微软试图利用其在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例如网页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份额。正是部分由于这种行为,微软被美国联邦法庭裁定滥用其在美国的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优势。(详情参见微软反垄断案)。
在所有这些指控中,微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批评微软的“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2002年,微软的多项网络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在多次出现安全漏洞后被广受讨论。一些恶意的程序员不断利用微软软件的安全漏洞搞破坏,例如通过互联网创造及发布能够消耗系统资源或破坏数据的蠕虫、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马。这些破坏行为一般的目标是微软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电邮客户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网页服务器,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微软辩解说由于其在互联网软件市场上的领导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软的产品会遭到更多的攻击,因为这些微软产品被广泛使用。而有人则反驳说这些攻击也对准那些微软并不占优势的产品,显示微软的产品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筹。
在一些案例中,微软的产品为了让新手更容易使用、设置往往导致了这些蠕虫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1995年起就自动隐藏文件后缀名(档案副档名),这样那些恶意攻击者往往就能够让email收信人打开一些看起来普通却十分危险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险的文件类型,这样用户便无法打开)。批评指出微软是在用软件的易用性交换安全性。
盖茨在2002年1月启动了可信赖计算计划(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将其形容为一个长期的、全公司性的计划,以寻找并修正微软产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隐私方面的漏洞。在该计划下,公司会重新评估和设计原先的一些规范及过程,也延迟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时间。对可信赖计算计划的反应各不相同,有观察家表扬微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但也提醒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软的政治影响力微软对这些法律威胁以及公众看法的反应就是紧凑的政治游说活动以及撒入上百万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据政治反应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opensecretsorg)网站的数据,微软在上一次的美国联邦选举的政治捐款中,43%给了民主党,57%给了共和党。
微软产品的优点微软产品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普遍性,让用户从所谓的网络效应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广泛使用使得微软Office文件成为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这样几乎所有的商业用户都离不开Microsoft Office。
微软的软件也被设计成容易设置,允许企业雇佣低廉、水准并不太高的系统管理员。微软的支持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下降了的“拥有总成本”。
微软的软件对IT经理们在采购软件系统时也代表了“安全”的选择,因为微软软件的普遍性让他们能够说他们跟随的是被广泛接受的选择。这对那些专业知识不足的IT经理来说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好处。
微软产品的缺点微软的产品十分倚赖软件的重用。虽然这样做对快速软件开发是十分有效的,它却导致了不同软件包之间的复杂倚赖关系。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举个例子,当微软的浏览器程序崩溃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GUI同样崩溃。
同样的倚赖关系也意味着大多数微软软件的资源能够在其他微软的产品上使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程序可以运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应当发生类似情况时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电子邮件的文档和HTML中的宏可以运行程序,允许攻击者控制用户的电脑。微软在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许”(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这些问题从专门攻击微软程序的蠕虫以及病毒的泛滥中就可见一
Linux培训的费用在一万五千元到两万元之间,费用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建议在选择的时候要综合考量,不要只关注费用的问题,性价比高才最好,如需学习Linux,推荐选择达内教育。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日益增强,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整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已经形成了大规模市场应用的局面。并且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率。尤其在政府、金融、农业、交通、电信等国家关键领域。此外,考虑到Linux的快速成长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Linux服务器产品一定能够冲击更大的服务器市场。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学习一下
想了解更多有关Linux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达内教育。该机构是引领行业的职业教育公司,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培养人才,达内大型T专场招聘会每年定期举行,为学员搭建快捷高效的双选绿色通道,在提升学员的面试能力、积累面试经验同时也帮助不同技术方向的达内学员快速就业。达内IT培训机构,试听名额限时抢购。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