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调度指挥平台有哪些
船舶调度指挥平台有:统一调度指挥平台、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指挥系统通信平台。
1、统一调度指挥平台
统一调度指挥平台提供以IP通信为基础,采用数字化软交换服务器作为核心,集多媒体交换、语音调度、视频联动、电台通信等融合一体提供船舶动态、区域警戒、引航护航、智能辅助决策等核心功能,为监管指挥提供强力支撑。
基于海图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提供了强大的展现设计工具;智能联动统一指挥系统,实现高效通信调度指挥平台。
2、语音指挥调度系统
语音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指挥调度人员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终端进行单制式分散调度的问题,实现语音的融合通信和统一指挥调度,实现指挥中心及驾驶室对相关多种语音终端的点对点指挥、各类语音终端的跨平台点对点通信、语音会商指挥。
实现对海上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决策信息的快速传达。实现对本船综合内通(含广播、IP电话)、卫星电话、VHF电话、单边带电台、航空电台、渔业电台、终端电脑或会议语音外设等多种语音系统和设备终端的接入、融合及语音指挥调度。
3、指挥系统通信平台
指挥通信平台采用VSAT(C波段)卫星系统、VSAT(Ku波段)卫星系统、海事卫星通信系统、3G/4G公网无线船站系统、船船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以及船机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互为补充的实时远程数据宽带通信。
采用统一数据传输平台系统实现外部通信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船机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各类通信传输链路的集中接入和管理。
综合管理系统
1、船舶设备技术状态监视系统
船舶设备技术状态监视系统用于在驾驶室及调度指挥中心通过船舶动态监控平台进行本船技术状态信息的可视化综合监视。实现全船及系统、设备的状态信息,以及任务相关执法工具及采集设备状态信息的综合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机舱重要设备,航行通导设备,以及其他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控。
2、船务管理系统
船务管理系统由海事门户软件和船务管理软件组成,海事门户软件是承担本船统一信息门户、它是本船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在表现层为船务管理及办公提供统一的、便捷的信息统一入口,为业务子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访问岸端海事业务应用系统。
船务管理系统实现全船船务管理的无纸化工作管理,实现全船船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实现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维护保养、修船管理、岸基协同管理、备件管理、材料物料管理、报表、报警及办公助理、船岸数据同步管理、航行管理等功能;岸基端软件实现船务申报流程在线审批功能。
linux内核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一般由5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虚拟文件系统和网络接口。
1、内存管理内存管理主要完成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整个系统的物理内存,同时快速响应内核各个子系统对内存分配的请求。
Linux内存管理支持虚拟内存,而多余出的这部分内存就是通过磁盘申请得到的,平时系统只把当前运行的程序块保留在内存中,其他程序块则保留在磁盘中。在内存紧缺时,内存管理负责在磁盘和内存间交换程序块。
2、进程管理进程管理主要控制系统进程对CPU的访问。当需要某个进程运行时,由进程调度器根据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启动新的进程。:Linux支持多任务运行,那么如何在一个单CPU上支持多任务呢?这个工作就是由进程调度管理来实现的。
在系统运行时,每个进程都会分得一定的时间片,然后进程调度器根据时间片的不同,选择每个进程依次运行,例如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用完后,调度器会选择一个新的进程继续运行。
由于切换的时间和频率都非常的快,由此用户感觉是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而实际上,CPU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进程在运行,这一切都是进程调度管理的结果。
3、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主要用于控制不同进程之间在用户空间的同步、数据共享和交换。由于不用的用户进程拥有不同的进程空间,因此进程间的通信要借助于内核的中转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进程等待硬件操作完成时,会被挂起。当硬件操作完成,进程被恢复执行,而协调这个过程的就是进程间的通信机制。
4、虚拟文件系统Linux内核中的虚拟文件系统用一个通用的文件模型表示了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这个文件模型屏蔽了很多具体文件系统的差异,使Linux内核支持很多不同的文件系统。
这个文件系统可以分为逻辑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逻辑文件系统指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例如ext2、ext3和fat等;设备驱动程序指为每一种硬件控制器所编写的设备驱动程序模块。
5、网络接口网络接口提供了对各种网络标准的实现和各种网络硬件的支持。网络接口一般分为网络协议和网络驱动程序。网络协议部分负责实现每一种可能的网络传输协议。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则主要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每一种可能的网络硬件设备都有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扩展资料: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统、GNU计划、POSIX标准和Internet网络。
1981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计算机IBMPC。
1991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最受期盼的GNUC编译器已经出现,GNU的操作系统核心HURD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任何可用性,实质上也没能开发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统,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户基础和开发环境。
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1991年4月,林纳斯·托瓦兹开始酝酿并着手编制自己的操作系统。
1991年4月13日在composminix上发布说自己已经成功地将bash移植到了minix上,而且已经爱不释手、不能离开这个shell软件了。
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由5人组成,此时Linux099的代码大约有十万行,用户大约有10万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发布,代码量17万行,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GPL协议。
1995年1月,Bob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G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式上是一种创举。
2001年1月,Linux24发布,它进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它也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桌面系统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26版内核发布,相对于24版内核26在对系统的支持都有很大的变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继续顶着骂名四处强行“化缘”,Asianux,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赢利。3月,SGI宣布成功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支持256个Itanium2处理器。
linux内核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作用?
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一般由5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虚拟文件系统和网络接口。
1、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主要完成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整个系统的物理内存,同时快速响应内核各个子系统对内存分配的请求。
Linux内存管理支持虚拟内存,而多余出的这部分内存就是通过磁盘申请得到的,平时系统只把当前运行的程序块保留在内存中,其他程序块则保留在磁盘中。在内存紧缺时,内存管理负责在磁盘和内存间交换程序块。
2、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主要控制系统进程对CPU的访问。当需要某个进程运行时,由进程调度器根据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启动新的进程。:Linux支持多任务运行,那么如何在一个单CPU上支持多任务呢?这个工作就是由进程调度管理来实现的。
3、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通信主要用于控制不同进程之间在用户空间的同步、数据共享和交换。由于不用的用户进程拥有不同的进程空间,因此进程间的通信要借助于内核的中转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进程等待硬件操作完成时,会被挂起。当硬件操作完成,进程被恢复执行,而协调这个过程的就是进程间的通信机制。
4、虚拟文件系统
Linux内核中的虚拟文件系统用一个通用的文件模型表示了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这个文件模型屏蔽了很多具体文件系统的差异,使Linux内核支持很多不同的文件系统。
5、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提供了对各种网络标准的实现和各种网络硬件的支持。网络接口一般分为网络协议和网络驱动程序。网络协议部分负责实现每一种可能的网络传输协议。
ucos与linux的区别?
区别:ucos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linux有稳定性、强大网络功能和出色的文件系统等优点。
联系:是两种性能优良源码公开且被广泛应用的的免费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作为研究实时操作系统和非实时操作系统的典范。
μC/OSII(Micro-ControllerOperatingSystemTwo)是一个可以基于ROM运行的、可裁剪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内核,具有高度可移植性,特别适合于微处理器和控制器,适合很多商业操作系统性能相当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
μC/OSII可以简单的视为一个多任务调度器,在这个任务调度器之上完善并添加了和多任务操作系统相关的系统服务,如信号量、邮箱等。其主要特点有公开源代码,代码结构清晰、明了,注释详尽,组织有条理,可移植性好,可裁剪,可固化。
内核属于抢占式,最多可以管理60个任务。从1992年开始,由于高度可靠性、鲁棒性和安全性,μC/OSII已经广泛使用在从照相机到航空电子产品的各种应用中。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年10月5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时间)。Linux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
lvs工作模式特点?
LVS-NAT模式总结:集群节点处于同一个网络环境中;真实服务器必须将网关指向负载调度器;RIP通常是私有IP,仅用于各个集群节点通信;负载调度器必须位于RS与DS之间,充当网关;支持端口映射;负载调度器必须是Linux操作系统,真实服务器随意;进程数据报文都要经过负载均衡调度器机器,压力比较大。
既然说了大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高用户并发的情况。这就需要结合你实际用户端应用场景,视频都双向传输和简单的低通量的文本交互一定不是一个概念。做大型的系统,还要考虑平时的情况和突发的高占用率情况。
首先我们先对应用做一个分类:
1高带宽消耗累应用
这个方面的代表就是直播相关或网络教学领域。直播系统的大体原理,主播手机采集音视频、编码,然后推送一个视频流给服务器(实际上是一个做了负载均衡的视频服务器矩阵组)。然后负责实时流媒体数据流接收的服务器,会将流媒体数据流推送给分发服务器(现在有现成的CDN,这样开发难度就小了很多。)然后观众申请观看的时候,分发服务器就会将所申请的时时流媒体推荐给客户。
这么粗糙的应用就可能包换用户端权限管理服务器组,业务调度服务器组,不同区域IDC建立的接入服务器组,不同区域IDC建立的分发服务器组,分等级的数据存储服务器组,ai内容审核服务器组(基于分流实时分析,预设内容审核规则),归档视频存储服务器组,短视频评级推荐服务器组,应用兴趣行为分析服务器组。客户在请求交互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缓冲的队列呀,nosql之类的(redis,memcache)。各组服务器的规格和数量都是根据同时并发的情况定的,在程序开发好的时间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模拟高并发,再通过查看分析瓶颈,而对前期的规划做出合适的调整。
有些时间还要实现不经过分发,交互直通以降低延时。pk的连线的时候,太高延时是接受不了的。这个就不继续展开了。
还有网盘类应用也也很多类似,只是延时要求没那么高。传统的视频网站也是基本相同原理。
传统的微博也是类似的分发机制。
2低延时需求型
这方面一般是以网络游戏为主。对于一些点电子竞技类的应用,做到80ms以下的低延时是必须。服务器的核心响应速度和带宽的低延时是重点。这种服务器最好可以独享一条专线,或者在虚拟网络系统中设置一个更高的优先级,数据线优先同行也会尽可能的降低延时。至于服务器组之间的vpc也应该有一个更高的通过优先级,以保证服务器之间的访问延时极地。这种应用服务器,最好要支持核心运算,不过这个要开发的架构支持。
再就是后期用户量大的时候,做更新包下载的时候会采用分发服务器(CDN)。
3高突发的缓冲
这种都是电商网站,平时就是讲全段应用服务器做彼此依赖,后端选择一个大吞吐,大并发的后端框架(京东使用的go语言对高并发和数据挖掘就有很多优势,我也刚开始学习)。这种系统网元架构就简单很多,传统的负载均衡后挂着不同模块的应用服务器组,然后经过缓冲服务器组,之后到达数据服务器组和APIGateway。
日常的应用都是没啥问题,都是因为一些节日或促销,或爆款等发生临时性数据操作的拥堵。解决这种缓冲都方式有很多,比如临时快速读写缓存,消息队列等。甚至开发总线通信队列等待机制,很多解决方案。
现在系统本身的规划和后期都优化都有许多解决方案,现在的瓶颈往往是系统间的交互通信。
服务器种类各云服务商都称呼也不一致,总体说分为轻量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超算服务器(CPU和GPU两个方向,后者也常常被成为图形处理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常见的版本都有),文件服务器(nas和oss),分发服务器,缓冲服务器,数据分析服务器。我项目中使用大大类就这些了,也许有些我没用过和不知道的,希望大家在讨论区补充纠正。
希望对你认知有所拓展。
AGV调度系统服务器不可以装在云。
AGV调度系统是AGV的中央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等比例显示仓库地图,AGV运行线路,运行速度,电量监控,AGV状态异常,任务执行统计,异常记录, 远程分析。
调度系统具有先进的线路规划算法,AGV运行的场合中能做到路径规划的最优性,系统会选择高效捷径的线路规划和降低交通冲突风险调度系统会自动平衡,采用时间差分法和空间最优法生成最为合理的路径,并在系统中实时显示出规划的路径。
一般是两者结合,DNS做省市级别和跨运营商的调度, 302做基于内容和精确IP的精确调度
DNS的优点:
DNS系统是天然的分布式结构
客户端本机,LDNS都可以实现cache,架构本身就能实现高的伸缩性和性能
---------------------------------------------------------
DNS的缺点:
DNS并不是为GSLB设计的
GSLB 基于 local DNS的地址判断,粒度较粗。而且LDNS可能和end user网络距离很远。
用户可能会设置错误的Local DNS,该服务器和用户实际距离较远,比如8888等(edns-client-subnet可以部分解决该问题)
DNS请求里面不会带有内容信息,GSLB只能拥有LDNS ip信息,无法针对内容作出更加灵活的判断
因为DNS reply TTL,所以某个用户一段时间内的请求都会导向同一个site (解决:趋向于较短的TTL)
因为local dns缓存和TTL的存在,你很难判断某次的返回会对负载有多大影响
某些Local DNS会忽略DNS TTL信息,而采用固定的TTL时间,对此我们无能为力
电信系统倾向于直接使用ip地址访问,不使用域名
---------------------------------------------------------
302的优点:
可以直接得到end user ip和内容的地址,可以做出精确的redirect
每个请求都需要访问GSLB,可以做出单独的处理
可以在一个点方便的作出统计和认证
---------------------------------------------------------
302的缺点:
需要应用层协议支持(http / rtsp)
一般有重定向次数限制
GSLB需要处理较多的请求,却没有LDNS作为cache
GSLB暴露给end user , 容易遭受攻击
用户访问GSLB本身就会带来时延,可能深圳的用户需要访问北京的GSLB
单点故障(可以通过GSLB服务群集解决)
某些应用对URL变化敏感,比如WEB
某些客户端支持不好(中文字符集等问题)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要求有:准备工作、选择适合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之前,需要做好备份重要数据: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务必备份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再根据操作系统的安装方式,需要准备相应的安装介质,如光盘、USB驱动器或网络镜像。在开始安装之前,熟悉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以便于顺利完成安装。
2、选择适合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常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Server、Linux等。选择哪种操作系统取决于您的需求和偏好。例如,Windows Server适用于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员,而Linux适用于需要高度自定义和安全性的服务器环境。最后,按照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
通常,这包括选择安装方式(如光盘安装、USB驱动器安装或网络安装)、选择磁盘分区、设置网络配置、创建用户账户等步骤。在安装过程中,遵循操作指南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以确保顺利完成安装。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需要满足一定的硬件要求和准备工作。熟悉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并按照指南进行操作,有助于顺利完成安装并确保服务器的高效运行。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网络环境的核心,它管理和调度网络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在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前,有一些关键的准备工作和要求需要满足。
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应满足操作系统的最低要求。不同的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处理器架构、内存大小、存储空间等。确保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符合操作系统的要求,可以避免因硬件不兼容导致的问题。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