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分区最常见的是分哪些区?如果是服务器的话最好怎么分区!
/tmp
/usr
/home,其中/var和/tem分区是数据变化频繁的,前者有许多系统日志,还有一些版本的LINUX把WEB目录放在了这里这些都要注意,后者对一些大站来说有大量的临时文件和碎片,一些大型站点和多硬盘服务器给这二位配上单独的硬盘也是可以的,/home目录更不必说,现在大部分的发行版本都要求这个尽可能的大,/usr的目录下安装了大部分的软件,所以要考虑软件安装的大小进行分区。以下只是一个建议。
/
2G
LINUX的服务器,尽量不要安装桌面环境,会影响运行速率的。
/boot
(200MB)
swap
一般是内存的2倍
/tmp
(20G)
/var
(200G)
如果WEB目录在这儿的,可以考虑再增大。
/usr
(20G)
建议不要把所有软件都安装到/usr目录中,因为这是系统的专用分区,太多的小文件,会把服务器的速度拖慢,可以自己再建一个/opt分区,应用程序自己编译安装到这儿。如果软件不多,直接安装在这儿也是可以的,大小自己考虑。
/home
(剩下的所有空间)
OEM分区 里有厂商预装的一键还原程序 恢复分区 装有厂商系统还原的镜像文件
OEM分区和恢复分区 主要是用于一键还原 可以将电脑系统恢复到和新买的一样
这几个分区中若有一个损坏或丢失 就无法还原系统
EFI系统分区 含有引导文件 删了就无法启动和修复系统 绝对不能删除
在UEFI主板+GPT硬盘上装Win7以上系统 就一定会自动生成 EFI系统分区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划分办法:1点“我的电脑”右健-管理-->2选择磁盘管理-->3点下一步-->4一直执行“下一步”-->5选择“未指派磁盘”点右键,新建卷-->6执行下一步,空间容量自己划定分区的大小,如果不改,默认只分一个区-->7执行下一步,指派驱动器号-->8卷区格式化,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9完成。希望八度网络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分区根据用途而定。
linux分区一般没有定数,只要空间够用怎么分都行。
一般三个分区
1跟目录/, 引导分区/boot,交换分区swap。一般/boot分区100M就够了,swap没有定数,说是15到2倍内存大小,不过一般和内存一样大就行了。
2剩下的都给/分区。如果是多个用户的话,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给/home单独一个分区。
10G应该就够了。
单用户做桌面版,
分区最简单,一个swap分区,一个/就够了,最多加一个/boot
这样好处就是不用考虑具体分区的分配空间,所有东西都弄一起。
服务器
/boot分区100M,其他分区大小不好给出来。总之/usr,/var,/opt这三个分区最占空间,给这三个分区尽量分配更大的空间。其他的分区自己斟酌。
以ext4文件系统为例,设计的时候分为4个部分
由于 ls -l 获取的是i节点记录的数据使用的数据块个数,而 du 则是通过i节点获取实际大小, 所以 ls -l 和 du 显示的数据大小不同。
RAID全称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也就是磁盘阵列,通过整合多块硬盘从而提升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数据处理时的I/O性能。
RAID目前常用的是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一块硬盘用于奇偶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其余硬盘同时读写,提高性能。此外,你还需要知道最原始的是RAID0,同时将数据读写到所有硬盘里,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N倍。RAID1至少需要两块盘,其中一块硬盘是另外硬盘的镜像。它不提高读写效率,只提高了数据安全性。RAID10是RAID0和RAID1的组合。
目前的服务器都配备了硬件RAID卡,因此在为服务器增加或更换硬盘时,需要 格外注意 ,
fdisk只能对不多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
假如你的硬盘大于2TB,那么会输出如下信息
提示信息中的警告中,就建议"Use parted(1) and GUID 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
因此,对于大于2TB的硬盘就需要用 parted 进行分区
输出信息如下
创建新的GPT标签,例如
设置单位
创建分区, 比如我将原来的10T分成2TB和8TB
查看分区表
输出如下
退出
此时会提示"Information: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etc/fstab 用于设置开机硬盘自动挂载。如果硬盘被拔走了,而 /etc/fstab 没有修改,那么会就提示进行修复模式。
在挂载硬盘之前,需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用的命令为 mkfs , 使用 -t 指定文件系统,或者用 mkfsxxx ,其中xxx就是对应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如下几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ext4和xfs,足够稳定。其中xfs是CentOS7之后的默认文件系统。
之后用 mount 进行硬盘挂载,分别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新建一个文件路径,进行挂载。
另一种是挂载一个已有目录,比如说临时文件目录 /tmp 挂载到新的设备中。
第一步: 新建一个挂载点,将原有数据移动到该目录下
第二步: 删除原来的 /tmp 下内容
第三步: 重新挂载
和mount相关的文件如下
此外mount在挂载的时候还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参数,例如是否支持磁盘配额,对应 -o 参数
第零步: 检查服务器是否具备RAID阵列卡,如果有,则需要先为硬盘做RAID。
第一步: 使用 fdisk -l 检查硬盘是否能被系统检测到
第二步(可选): 假如需要 硬盘分区 ,则用 fdisk/gdisk/parted 对硬盘划分磁盘
第三步: 使用mkfs进行磁盘 格式化 ,有如下几种可选,
第四步: 用mkdir新建一个目录,然后用mount将格式化的硬盘挂载到指定目录下。卸载硬盘,则是 umout
第五步: 修改 /etc/fstab 将硬盘在重启的时候自动挂载。 注意 : 如果硬盘不在了,则需要将对应行注释掉,否则会进入到emergency模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如今,大多数的人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电脑,电脑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服务器硬盘是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会保存在硬盘中。在使用电脑和构建网站的时候,选择一款合适的服务器相当重要,当服务器搭建好了,就要对服务器的硬盘进行分区,这样才会避免浪费空间的情况。今天,就让学习啦小编教你如何进行服务区硬盘的分区吧!
服务器硬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如果说服务器是网络数据的核心,那么服务器硬盘就是这个核心的数据仓库,所有的软件和用户数据都存储在这里。用户用久了服务器硬盘就可能会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分区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空间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多用户服务器分区方案
在这种服务器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通过telnet, ssh, rlogin或其方式在远程访问系统。系统中有三个35G的硬盘驱动器,总共有105G的磁盘空间 。系统中用到了RAID 5技术做数据冗余。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磁盘空间。对RedHat 62及更早的版本,分区如下:
Disk 1:
/boot 20M
/ 4G
/var 3GB
/home 2798G
Disk 2: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Disk 3: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对服务器硬盘进行分区的很重要,那么你是不是已经学会小兔教给你的方法了呢根据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文内容,计划出一份合适自己的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防范于未然,让你的服务器硬盘空间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利
做服务器,双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以服务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组建Raid0或Raid1,前者可以提高硬盘的速度,容量等于两块硬盘的容量和;后者可以实现数据的镜像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但速度不会提升,容量也只是一块硬盘的容量。组建磁盘阵列之前,一定要确保两块硬盘上没有有用的数据,不然,所有的数据在组建的时候全部都会化为灰烬的,呵呵。至于分几个区,本人觉得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分区。
body{
line-height:200%;
}
经常关注景安的想必都知道,不久前,景安推出快云VPS第五次免费升级活动,所有型号的快云VPS均在CPU、内存、硬盘及带宽方面做出配置翻翻,而且价格不变的举动。这可真是中小企业的福音。
今天小编不和大家聊升级的话题,而是和大家聊一聊,一个景安用户提到的一个问题,快云VPS升级后,硬盘怎么合并到D盘(以前的数据盘)。
快云vps升级后,cpu、内存、带宽可以自动扩容,而硬盘方面为了保证网站数据的安全,而是新增一块数据硬盘,这时就可能需要对数据硬盘重新分区。
解决方法如下:
1、在自助管理平台里面点击磁盘管理打开磁盘管理页面。
2、删除当前数据盘后才可以对其重新划分。(注,此操作会引起数据丢失,需要备份完毕后谨慎操作)删除会提示收入安全码。
3、删除后提示你的“未分配硬盘总容量:60GB”这里点击添加硬盘,在新硬盘容量里面,填写需要分配的容量点击确认,并确认添加硬盘。
4、提示添加成功,同理添加另外一块这里就把之前的60G硬盘分别划分为30G+30G了
注:喜欢对自己的数据盘进行重新划分的话可以使用该功能,默认不能对系统盘进行操作。该操作会引起数据丢失,请在操作前备份好自己机器里面的所有数据。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