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南:如何搭建文件服务器?

技术指南:如何搭建文件服务器?,第1张

文件服务器不能执行计算任务。也就是说他们不能运行客户端程序。另外,文件服务器不能像网络服务器那样提供动态内容。而且文件服务器也不能像数据库服务器那样,即前者无法提供对共享数据库的访问,而后者可以。文件服务器能通过Windows或者UNIX操作系统协议由本地内部互联网或者通过文件传输或超文本传输协议(FTP和HTTP)由企业内部互联网提供对静态文件的访问。  文件服务器最初的功能就是存储。对于家庭用户而言,一个中央存储位置可以提高整体计算效率和降低整体计算成本。通过将所有的重要文件放在一个单独的位置上,你就无需再担心你所使用文件的不同版本,也不用再担心由于大量非关键文件副本分散在不同系统中而浪费了硬盘空间,可以在正确计算机的备份存储媒介上备份正确的文件,以确保家中的每台个人计算机都可以访问适当的文件。  从系统制造商的角度来说,一台文件服务器还能从各个硬盘中释放各种工作站计算机,减少整体的硬盘支出。随着固态硬盘(以每GB高昂的成本提供强大的性能)的兴起,文件服务器能将工作站从普通硬盘的性能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于上网本和超便携笔记本来说特别有用,因为这些移动计算机通常只能容纳一个硬盘,所以固态硬盘的小身材通常是移动设备的理想选择。  一台专用文件服务器能允许家庭中的每个用户(无论他们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来访问需要的每一个文件,不管他们在特定的时间下使用那款特殊的设备。专用文件服务器能允许用户与朋友和合作者共享文件,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URL,一个域名和密码以及指定他们所访问的内容即可。举例来说,或许你希望与亲家共享孩子在学校的照片,但是你的云存储能力无法满足所有这些照片的展示以及其他你存储在云硬盘上的文件。或许你希望与同事共享不想被上传到亚马逊或者其他第三方所属的服务器的敏感信息,但是文件太大又无法发电子邮件。或许你只想访问200GB的MP3音乐库,但是你所居住的旅馆只能满足600GB的固态硬盘的上网本。这些例子仅仅是例证文件服务器有用性的冰山一角而已。  也就是说文件服务器是满足所有这些需求的一个选择。你可以将你所有的照片集中在闪存上,下次在见到亲家的时候把闪存交给他-但是这意味着每次你希望和亲家共享更多照片的时候每次都必须这么做-谁知道你是否能拿回你的闪存呢?你也可以将刻好的DVD-R交给你的同事,--但是或许一个4GB容量的DVD-R是根本不够的,电子邮件需要像蜗牛一样花费数天。如果你在旅途当中,你可以携带便携式外置硬盘,又占空间,又可能被盗或者丢失。文件服务器是一种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家用文件服务器不需要企业级硬件,价格是家庭用户可以承受的。而且文件服务器还是由节能组件制造的,不会导致高额的电费账单。  你希望如何轻松的管理你的文件?很不幸许多越来越强大的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对于非IT的人员来说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市场上有可以轻松驾驭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一旦发生灾难该如何恢复你的文件?将你的文件放在一台计算机上等同于将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风险很大的。该如何保障安全呢?任何类型的网络上的任何资源都存在被入侵的风险。这份指南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它主要是针对家庭用户,因此有必要在存储空间,管理能力,恢复能力和安全简化上作出一些牺牲,因为家庭用户通常无法负担高额的成本,也不需要专业级别的文件服务器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一台网络关联存储设备是一台计算机应用工具,它是专门为提供网络访问存储而设计的。网络关联存储设备与文件服务器相比,通常能提供更加简单的管理职能(比如轻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插入和播放功能),但是经常会收到所有权软件的限制,存储空间有限且无法像专用文件服务器那样实现扩展。另外,能容纳像本指南中所描述的大量硬盘的高端网络关联存储设备比文件服务器要贵的多。最后,由于他们的设计通常只是针对一种用途,他们就不像文件服务器那样灵活,在多系统家庭中必须指定基本的工作站。也就是说,尽管网络关联存储设备超出了本指南讨论的范围,但是如果你对其不够熟悉的话也值得去关注一下。  本指南与作者之前的那些指南是有诸多不同的,它不是纠结于能执行特定工作任务的指定价格范围内的指定系统,而是探讨操作系统和组件类型的选择,以及这些不同的选择如何与解决不同的需求完美匹配。也就是说,或许你需要大量存储空间,但是你不是特别关心备份。或者你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存储空间,但是希望使用非常直观的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

DLNA服务就是推送,可以将手机上的多媒体推送到大屏幕(电视机或者投影仪)上进行播放。

DLNA的全称是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其宗旨是Enjoy your music, photos and videos, anywhere anytime, 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成立、旨在解决个人电脑,消费电器,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目前成员公司已达280多家。

扩展资料

DLN服务使用条件:

1、wifi,家里必须有无线网络覆盖

2、可以无线上网的电脑

3、电脑的系统最好为win7

DLNA 成立于2003 年6 月24 日, 其前身是DHWG (Digital Home Working Group 数字家庭工作组),由Sony、Intel、Microsoft等发起成立、旨在解决个人PC ,消费电器,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DLNA的口号是Enjoy your music, photos and videos, anywhere anytime。

—DLNA

产品定位不同,提供的服务和解决的问题就不同。微信和QQ都是即时通讯工具,其自带的视频通话功能解决的是点对点的可视化聊天需求,适合于相对轻松的熟人社交场景。

云视频会议系统是专业的远程协作沟通解决方案,解决的是企业、集团、政府单位等工作场景中的协作沟通问题,适合相对严肃、大规模的会议场景。

在开会这件事情上,云视频会议系统相对即时通讯工具的视频聊天功能有几个优势:

画面效果

小鱼易连凭借SVC柔性编解码技术,保证了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1080P高清视频画面传输。搭配多流智能路由机制,系统会根据网络环境自动分配资源,做到画面不卡顿、不延迟。微信、QQ视频聊天功能在网络环境差或多方参与时,会出现画面卡顿、花屏、听不清等问题,体验不好。 

功能丰富

云视频会议系统融合了丰富的功能,满足全场景会议需求。除了电子白板,内容多方同步批注,文件共享和高清投屏等基本会议功能外,还有丰富的会议管理能力。融合AI技术后,小鱼易连云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人脸识别、身份识别、自动签到、行为识别等功能。AI+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了双语翻译、会后自动生成文字版会议纪要等功能。这些功能微信、QQ都不支持。 

安全性更高

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针对性部署。采用全球分布式云端端部,保证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稳定、不丢失。反向代理服务器方案避免主服务器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超金融级的512位AES数据传输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配合自主研发的硬件终端,真正做到了全球范围内端到端的安全加密。微信、QQ等不需要解决企业级客户的视频通话需求,所以对加密可能要求不高。

扩展能力

清晰的视频画面和可分辨的声音是远程视频沟通最基本的2点要求,特别是多人参与的会议,微信、QQ等软件都很难满足,必须通过拓展外接音视频设备实现,小鱼易连独创的“多媒体总线”保证了云视频会议系统超强的拓展能力,任意多外接设备都可以轻松接入系统,满足全场景的会议需求。 

总结:

微信、QQ等软件的视频通话功能更适合家人、朋友间的聊天;

云视频会议系统则适合办公场景的协作沟通;

1、什么是p2p

P2P是一种技术,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

(1)p2p的概念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当然但是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远离了P2P,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节点也不能和其他节点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唤醒了深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对等联网。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局域网中共享目录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们认识到把这种“对等联网”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范围的可能性。当然,在许多人的眼中,Napster并不是纯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个处于中心协调机制。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 是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可以归入P2P是拍卖网站譬如eBay,人们在总结eBay的模式的时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点类似?eBay就是一个将人们联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区,用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户叫卖的商品。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服务,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的。如果将“交易”的概念推广,C2C就是P2P的一个特例,这里人们互相交换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细深究的话,Napster和即时讯息在赋予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户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时,却破坏了服务器端的那种自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对等联网思想,因为它们都需要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对等联网的许多服务器。这也正是诸如Gnutella和Freenet不断的宣称它们创造了“纯粹”的P2P,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P2P服务。

(2)p2p的思想溯源:回到互联网的本质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在WWW出现伊始P2P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人们各自建立网页、互相做链接,人们上网是沿着链接冲浪。那时的web是真正的“网”(web)。但是当Yahoo!和Lycos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门户站点后,人们上网的方式被改变了,人们从此到一个地方去获取所有的信息。记得_blank">新浪曾经有一段时间说它们是“目标站点”模式,但是如果多问一句,现在人们一条一条地阅读_blank">新浪的新闻,在头脑中还有一个“网”的概念吗?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站点控制了信息的流动、充斥了过时的信息、阻碍了真正的交流,或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另外还有太多的广告。 P2P就是把控制权重新还到用户手中去。人们通过P2P可以共享硬盘上的文件、目录甚至整个硬盘。这种能量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那些费心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的东西肯定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所有人都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将使互联网上信息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是不是有一种和WWW刚刚出现的时候同样的激动呢?有一点。

因为每个Peer都代表了其后的人,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社区也正在显现。与门户站点从上而下建立社区的方式不同,人们将以自发的方式形成社区。

当人们加入P2P网络的时候,所有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所有人都拥有了极容易地在网络上创造“内容”的机会。当然,真正在网络上创造或提供内容的人还是少数的,据统计Gnutella的用户中仅仅有2%向其他用户提供了内容,即使在比较活跃的Usenet张贴文章的用户也仅占所有用户的7%。但是,P2P第一次使得所有上网的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互联网的发展于近现代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即都是先在军事工业形成,再转到民用领域。互联网发源于至今看来也十分新颖的战略思想:为了避免敌人的毁灭性武器命中全国的军事指挥控制中心,应该怎么办?传统的方法是一方面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不让敌人知道中心的确切位置,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抵御打击的能力。

但在当今的核武器年代,对方有着连一个星球都可以炸毁的核弹,再固若金汤的防御措施一旦受到攻击肯定马上化为乌有。而只要有机密存在,总有打探出机密的方法,所以靠保密中心所在位置的方法也不是长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人员充分发挥逆向思维,想到既然不可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中心免受攻击,那么还不如根本不设中心!

让每一个基地乃至每一台电脑都能独立运作,这么一来等于有了无数中心,敌人除非真的将这个星球炸了,否则其中一个基地或电脑受损,也不影响其他基地或电脑继续发挥作用。正是这种“非中心化”的思想成为形成互联网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许多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并不会完全按照原先的设计发展,服务器/客户机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浏览变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联网的普通用户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电视观众一样被动地浏览着大网站们创造的内容。

人们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访问了在这么门户站点上,读新闻、参与讨论组、聊天。但是这使得设计的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消失了——如果Yahoo因故中断服务如出现什么情况?这种假设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年初的黑客攻击各大网站造成的混乱似乎可以给我们一点联想的线索。

上面提到像Napster和即时讯息还是需要位于中心的服务器,那么Gnutella网站上的一句话可能表达了它们所推广的“纯粹”的P2P所包含的“非中心化”的理念:设计Gnutella是为了在核战中生存(Gnutella Is Designed to Survive Nuclear War)。

它的网站上这样描述,纽约的用户受到攻击至多只会影响那个地区的部分用户,而其他地方的Gnutella用户还能正常的使用,这不正是互联网最初的理想吗?

(3)Napster带来的革命

Napster是去年当时由只有18岁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开发的,它提供服务允许音乐迷们交流MP3文件。它与先前也被推上被告席的提供免费音乐下载MP3com的不同就是在Napster服务器没有一首歌曲,Napster提供了一个新的软件供音乐迷在自己的硬盘上共享歌曲文件,搜索其他用户共享的歌曲文件,并到其他也使用Napster服务的用户硬盘上去下载歌曲。Napster在短时间里吸引了5000万用户,最终,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权推上被告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象唱片业这样,生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胁。对于Napster引起的版权问题有过很多的讨论,但是多花一些时间讨论还是值得的,因为这个案件决定了也决定了P2P文件共享这一分支的前途,也决定了未来如何处理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

10月31日原告之一BMG公司和Napster达成和解协议。舆论认为这表明唱片业意识到通过数字方式发布音乐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消灭Napster也无法阻止其他模仿Napster的服务商出现。因此还不如与之合作改变Napster,将之变成在线音乐销售的渠道。现在的唱片工业面临的可能不是如何“像压碎一个鸡蛋”那样压碎,而是与之合作,将Napster的5000万用户变成自己的客户。也就是将Napster的模式变成“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唱片工业的困境是如何防止那些Napster的模仿者继续免费提供歌曲。

2000年2月12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乐网站Napster版权纠纷案作出裁决,认为它侵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权。但是三名法官并没有应唱片公司的要求,决定立即关闭网站,而是把最初的判决送回给低一级的地方法院。法官们说,这项裁决内容过于复杂,需作进一步澄清。但错综复杂的法律过程和长达58页的判决书反映了现在既缺乏与互联网相关的版权法,也缺乏相应的司法实践。

但是,不管Napster案的结果如何都不能改变Napster后面的技术和思想给互联网带来的影响。“魔鬼”已经钻出了魔瓶,而魔瓶也已经被打破了。对于唱片界来说,至少它们销售唱片的方式被彻底改变了。下一个可能是好莱坞的**工业,压缩技术和宽带网络将使得人们会在网络上轻易地传输整部**。

事实上合法化的网络上已经出现了许多试图推出“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的公司,譬如由Napster的创办人之一创办的lightsharecom和Flycodecom。P2P对于唱片商来说的确有吸引力,如果它们能够从用户身上收费的话。对于利用诸如一个集中的站点提供收费的mp3音乐下载,用户每次从网站下载的时候,网站都必须向电信交流量费,而使用P2P则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再存在了。因此唱片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用户也应该可以得到更便宜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软件也好像预测到了大规模盗版和文件共享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主要归功于开放源码软件给软件业带来的“头脑风暴”。在亚洲和东欧,软件业已经在反对盗版上打了败仗。这也正是微软极力推广一种“软件注册模式”,把软件作为按月付费的服务出售,而不再是向过去那样出售容易复制和盗版的硬拷贝。

当然,对所谓“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还是有很多质疑。P2P的这种文件共享功能似乎没有带来什么附加值,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有趣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项技术可能被用来推动人们重新参与互联网、创造他们自己的内容,这也许是价值所在。所有的社区网站都有一个“梦想”,让用户互动来产生内容,但是由于由上而下创建的社区的最根本上的问题,这种梦想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P2P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点。

Napster创造的奇迹同时也是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也具有改变整个世界的能力。当肖恩·范宁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校园开发Napster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想和他在维吉尼亚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现在这个小软件改变了整个世界。

(4)p2p改变了什么?内容转移到“边缘”

在回顾了Napster了问题和困境之后,下面将看看P2P的更多激动人心的东西和消除围绕这个新词的种种误解,以及看看P2P的机会主要在哪儿。

P2P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内容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将主要不是存在几个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

Napster的成功使我们不得不去质疑流传已久的两个断言,“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未来趋势”和“个人电脑死了”。ASP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购买和维护高性能的服务器的成本太高了,但是P2P使得每个人办公桌上的电脑都可以成为“服务器”。用户原来是用台式电脑准备好数据之后再把数据上载到服务器上去,而使用P2P将不再需要这个过程。“个人电脑死了”这个断言就是个人电脑将主要用来浏览互联网、字处理等,因此最简单的瘦客户机就可以满足需求。P2P使得个人电脑再一次成为“中心”。P2P使得个人电脑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特征的设备,个人电脑将重新成为互联网的中心。

互联网的存储模式将由现在的“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转变为“内容位于边缘”模式。从这个角度看P2P带来了几个改变:

首先,客户不再需要将文件上载到服务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将共享信息提供出去;

其次运行P2P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联网连接,这使得那些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以享受P2P带来的变革,这部分用户在所有用户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最后,P2P完全改变过去控制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消除客户机和服务器二者之间的差别。

上文对Napster所遭遇的法律问题有很多讨论,但是换个角度来阐述,盗版问题往往也正显示存在大量未能满足的需求。Napster的惊人成功(这里指吸引大量用户而不是获得利润)是一种难得的对P2P的概念上可行性的证明,揭示了P2P改变互联网的潜力。直通桌面的宽带网络逐渐成为现实、个人电脑越来越强大足以胜任“服务器”功能也从另外的方面确保P2P发挥其能量。

个人电脑取代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成为内容的主要存储地将对互联网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改变Windows和Linux几年的“战争”的局面,当“桌面”和服务器逐渐融合,微软可能会极力推广其基于Windows2000的Web服务和“内容处于边缘”(内容处于桌面)模式,从而可能破坏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存在的基础。

提供免费个人主页服务的公司存在的一个理由就是目前互联网使得普通用户很难拥有自己的服务器放置自己的内容。可以预言类似Napster的服务将会出现供人们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发布主页和内容。

WAP等移动服务协议目前还主要关注让人们去使用处于中心的商业服务如新闻、股票信息等。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信息是那些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上的信息,P2P使这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过无线联网P2P访问他们的个人电脑,这也就是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个人化P2P(Personal P2P)的“无线版本”。

当然,这也不是说使用P2P的个人电脑可以取代服务器,那些安全的备份和需要专家来不断更新的数据还将存在于位于中心的服务器上。 可以这样看待P2P带来的转变,“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较好的适应了互联网初期的情况,个人电脑性能太差因而需要有专门的服务器、带宽太窄使得个人电脑不得不退化到被动浏览。宽带互联网、更稳定的更高性能的个人电脑使得我们有理由预言下一个5年将是由“内容位于边缘”模式主导。

(5)重新解读P2P

每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出现的时候它往往可能被人们误读。P2P这次也不例外,Napster让人们开始关注P2P,但也使得许多人认为P2P就是歌曲交换、文件交换,甚至认为P2P和盗版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人们对P2P的理解是被误导的和不完全的。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出现之初也面临着误读的困境,人们开始的时候将Free理解为免费的,从而认为自由软件是不可靠的、认为自由软件运动是激进的“反文化的”。事实上Free更多的应该指自由地探索想法、在软件中表达出来和共享软件。这一点对自由软件的鼓吹者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是需要有人去告诉商界、媒体和公众自由软件在经济上和逻辑上是可行的。当时著名出版人O’reilly组织了一次自由软件峰会重新定义自由软件,将自由软件改名为开放源码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这一重新定义使得人们开始拨开误解的乌云,了解Free的本质。开放源码将人们从有缺陷的软件、锁定效应和传统的软件分发渠道中解脱出来。自由表示合作将可以跨越公司的边界、共享基础性的开发,使人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附加值的服务上去。 今年8月,O’Reilly又组织另一次峰会来帮助人们认识P2P的潜力和消除Napster、Gnutella造成的P2P是盗版技术的负面影响。另外,他认为目前P2P的状态类似于“盲人摸象”,P2P技术的领导者们每个人都看到了P2P这头“巨象”的一些特征。,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交流思想,P2P将会更快地发展。这次P2P峰会主要有三个目的:定义P2P,我们要从中的到什么以及为什么;描述P2P的机会,P2P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形成一个提供给大众的关于P2P的信息,消除那些负面影响。

参与P2P峰会的有媒体不断报道的那些提供文件交换服务如Napster、Gnutella、Freenet的开发者,也有那些试图挖掘P2P分布计算能力的公司和组织如Popular Power、SETI@home、distributednet等的开发者。后面的三家公司希望使用P2P技术集中那些联接在网络上的电脑的空闲的CPU时间片断、内存空间、硬盘空间来替代“超级计算机”。其它正在进行的P2P应用还有,IBM、微软、Ariba也在合作开展一个名为UDDI的项目以将B2B电子商务标准化;Eazel正在建立下一代的Linux桌面;Jabber已经开发了一种基于XML、开放的即时讯息标准,Jabber被认为是建立了未来使用P2P数据交换的标准;由Lotus Notes的开发者创建的Groove试图“帮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沟通”;英特尔也在推广它的P2P技术以帮助更有效地使用芯片的计算能力。

列这样一个名单有一点枯燥,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于具体细节没有太多兴趣的读者,但这又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

(6)尚未被了解的P2P

Napster是与设备相关的,用户连接到到由它创建的P2P网络上是为了获取Mp3歌曲文件。但是对于即时讯息这一类P2P应用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别人连接的目的是和另一个Peer交流,而不必管他使用的是电脑、手持电脑或者手机。P2P提供了在网络上与设备无关的实时交流的能力。

这种将把用户实时的连接起来的能力是P2P最令人感到激动的特性。事实上我们可以从AOL的AIM、国内Oicq受欢迎的程度认识到这个事实。

能够实时地寻找和联络需要的人是商业应用的基本要求,电话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网络上最常用的E-mail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即时讯息将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服务,更多的它将是下一个最基本的互联网商业工具。即时讯息现在看起来可能成为诸如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商业应用的平台。开发了一个开放源码的基于XML和Java即时讯息服务的Jabber似乎正是创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Jabber的开发者似乎刻意集中了互联网现有的所有激动人心的东西:P2P、Java、XML和开放源码。它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呢?我们最好拭目以待,但Jabber的模式至少要比Napster要清晰得多。

Negroponte在其《数字化生存》中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述,“网络上的东西将比人要多”。P2P将使得这些“东西”之间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是“活跃”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部分是非常活跃,而有的则被动的,有时候直接交流的那些设备可能都是某一个用户自己的,譬如说掌上电脑和台式电脑的数据同步是最好的例子。如果用户的掌上电脑上有些数据和内容是台式电脑上没有的,台式电脑也应该能够向掌上电脑要求获取那些信息,这应该跟我们通过Napster到其他用户那儿去搜索和下载mp3歌曲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网络上的节点数目而是这些节点如何参与网络决定网络是否强大、是否有价值。怎样使得网络上几亿的人和更多的设备都活跃地参与呢?P2P正是一系列架构、技术、策略的开端,它使得互联网的这一理想开始变为现实。现在人们看到的和预言的都只是冰山露出的一个小角,更多的还在水下。

(7)P2P中的P是人(People)!

Dave Winner的论断P2P中的P是人(people)!这可能是我读到的关于P2P最深刻的解读之一。

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是P2P的环境,人们可以和其他人直接地的交流。信息技术将我们带到了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我们仍然希望还能够按照原来的P2P方式交流沟通。尽管互联网本质上是支持对等交流模式,但是网络的发展给对等交流增加了许多障碍。

正如许多技术专家所指出的,动态IP地址、_blank">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从技术上使得对等连接变得很困难。更不用说目前的网络主导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人们在网络上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些大公司诸如Yahoo!、ABCnewscom等提供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空间、社会等级等也束缚了人们的对等交流。但是如果网络能够使我们看到对等交流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去追求?)

可以这样类比,互联网的出现和电话的发明是具有同样的意义的,但是互联网最开始的主要特征是非实时的,更类似于传真,而没有提供像电话那样实时交流,现在P2P的即时讯息可能使得互联网上的实时交流变得和Web页面、E-mail那样普遍和不可或缺。

对于所有的P2P应用来说,最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互联网曾经失去的对等联网能力。这也正是Napster从概念上最大的缺陷。(email是具有P2P交流的特征的,但email缺乏实时交流的能力,它类似与传真,但我们还需要“电话”的。)

从“人”的角度上将,P2P发展的要点并不是P2P网络架构是如何,而是P2P将人们在网络上连接起来了,人们可以在网络这个更迅疾的媒介上处理那些需要沟通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尽管到今天还有人在怀疑互联网作为零售商业和B2B媒介的有效性,但是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讨论的。过分的谈了“纯粹的”的、完全消除控制的P2P是毫无意义的。中心化或者非中心化都只是工具,都是为了创造出使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沟通的工具。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至今仍只有极少的部分被应用到网络上,如新闻、B2C、B2B。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P2P被移植到了网络空间。P2P可能改变一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习惯了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创造更多。

究竟会出现些什么?预言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去创造。

首先我是一个程序员,我对于360有很深的认识,因为我也是深受其害,自己编写的小软件只要一压缩或者一加密,360立马报毒,害的我要根据它的潜规则来编写加密代码,以防被潜规则掉。所以我对于360有很大的发言权。

360开发初期只有十几人的小规模团队,而且在技术上只针对当时的恶意软件,那时根本就没有核心技术,该团队当时使用的也是大多数所谓高手使用文件名排查法、一次特征排查法来清除恶意插件,而且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智能的查杀方式,和大多数手工清除的手法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电脑加速优化选项和安全优化选项等,其实这些清除插件与优化电脑当时很多软件都能够实现,而这些软件都是一个人或多个人制作,个人无法全面的收集感染体所以在之后的木马风暴中大批实用软件被淘汰,而360团队利用最原始的清除木马方式成功的引得了大家的信赖,在加上宣传得当,在各大论坛都有360的身影,所以在短短的两年内发展了近一亿用户,而这些用户有30%是通过网上宣传而实用360的,有60%是电脑公司的技术员为了省事而给用户都装了360,因为免费的原因,用户也非常愿意装,再加上刚使用电脑的用户根本就没有任何是非判断能力,所以360报什么是病毒,那么用户就认为什么是病毒。2006-2008年经常出现的就是360已病毒文件名误杀程序问题,我多次在一些论坛提出过质疑,用记事本保存一个空白文件,将文件名设为servicesexe或者其他文件名,360就会报毒,被我披露出来以后,360进行“改进”,在系统目录下servicesexe空白或者是字节不相符的情况下360才会报毒。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电脑工程师、程序员等,我们都不认为360是杀毒软件,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杀毒软件的资格,因为它的特征查杀并没有达到三遍以上要求!复合文件特征码、复合内存特征码更加提取不到位,特征查杀还经常以病毒文件名来进行判读,行为预判误判率之高令人咋舌!杀毒引擎在判别文件是否合法时居然将反编译或者解压缩过的程序判定为病毒!病毒特征码取样不仔细,行为查杀更可笑!行为查杀是通过判断程序的动作来进行定义,如果程序对某个地方进行动作就会被认为是病毒了,而360对不少正常小软件只要接触到系统指令或者底层模块就被判断为病毒或木马,可笑的判断法也能成立?杀毒引擎也是大量抄袭,而且漏洞百出,在07年我就提出桥接法完全可以绕过360,08年提出的伪特征欺骗法完全可以360变成僵尸。说真的360在进行编写病毒库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误杀呢?一个程序员报误杀那情有可原,而我所认识的程序员全部都报360误杀严重那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认为360是无辜的,它是免费的,它对用户好,其实有这样的认识的人就错咯!360一直打的是免费的旗号,其创始人也宣称360永久免费。免费这当然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用户纳闷的是360一直免费他到底靠什么挣钱?难道360开发团队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活雷锋?也许有人会说360有风投,烧就是了,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风投会投给360,如果没有盈利模式风投不会是慈善基金,让你挥霍的。但是如果用户一直关注360的变化就会知道(原先的“流行软件”进化成为“软件宝库”,而宝库中软件的数量也达到360个左右的级别),或许你能看到360盈利模式的冰山一角。为何有那么多的软件被360推荐?想想华军软件园、天空下载、霏凡、甚至新浪的下载频道,它们为什么能够生存?不仅仅是我提到的这些,网上有多少家就靠软件下载而建立的门户呢?它们怎么能生存得下来的呢?而且这一行业的竞争为什么激烈,为什么连立足于安全的360也要插入这样一块领地呢?

细看一下软件下载,其实含金量不小,否则如何能够养活对服务器和带宽需求特别巨大的下载软件网站,如果你涉足这一行业就会知道,目前免费软件下载价格在每下载一次软件开发者付给下载网站01元至05元左右,收费软件给下载网站的提成甚至高达数十元,大型商业软件的提成更是上不封顶。据悉,一个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年收入甚至可达千万元。这样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很多网站和风险投资所看在眼里的,所以360才会积极的进入这一领域,就连迅雷等下载软件也涉及到这一领域,而腾讯也是,360先下手的腾讯就是因为腾讯站的用户数是最多的,基本上人手一号,甚至多号,所以360首先开刀的当然是腾讯!迅雷等也是360要下手的目标。

互联网成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像微软、Google、百度、SUN等公司一样靠自己的技术获得市场认可,到达称霸一方的局面;另外一种如同腾讯、myspaces、youtube一样依靠免费和优秀的推广模式集聚了大批的用户,而且其产品充分利用了用户的黏性,让用户的生活娱乐离不开他们。

360前期的免费推广就属于后者,拼命的改进功能这就是为了吸引用户使用,登上用户桌面。这个发展模式我们是否觉得眼熟?对,就是QQ。360既然不能像微软、Google、百度、SUN等公司一样依靠技术称霸市场,那么它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笼络用户的道路,学习腾讯的发展模式,前期拼命烧钱获得用户,当有了一定的用户资源后再开放其他的获利途径也就事半功倍了。说简单点如果现在360有QQ那么多用户和那么强的用户黏性的话,要发行360币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为什么我讲360没有靠自己的技术来获得市场,因为360的杀毒引擎和病毒特征有多少是它们自己的?还有防火墙等诸多模块你可以看到辅助软件和杀毒软件、防火墙这些你总能在一些其他软件里找到它们的影子!360靠的就是报疑似病毒、疑似木马等来忽悠用户,让那些没有经验的用户彷徨,从而再由360去引导这些迷失的羔羊。360就是圈养这些羔羊,让羔羊认为360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让后来人都认为360就是他们的上帝,就是他们的保护神,但它没有真正的技术,所以只能走第二种模式。360不安心于自己只是个免费提供者的角色,首要任务是将这一角色彻底去掉,仅靠杀毒的噱头显然不行。毕竟,对于任何一款软件来说,找到一个上亿级别的平台来推广自己不容易,而360这个转身正给了众多应用软件一个机会,也为360开始正名,一个杀木马或杀毒的专用软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不仅加大了自身盈利模式的探索,更可能对现有软件下载市场格局造成深远影响。

在此引用360大当家周鸿祎所说的“只要有了能满足网民的某种需要,并且有巨大的用户基础这两点,以后肯定可以找到商业模式,我当时就想让它成为富媒体分发平台。”不难看出,只要他的潜意词就是:只要满足网民所认为的安全需要,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那么我肯定能够利用他们的信任来推广我认为赚钱的产品或者他人的产品。而且通过网民的盲目信任,我可以排挤一切有可能的潜在威胁,我可以告诉网民这软件有问题,内含疑似木马或者病毒请使用某某某公司提供的某某某产品,那么我的羔羊就会按照我的引导去安装这些。

**用户资料360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过比较隐秘,现在都加密了,很难分析,不过云查杀上传的信息中会大量透露与用户相关的信息,不仅是个人信息,可能就连你正在编辑的文档信息也会上传上去,前提是被感染。360的用户一但选择云查杀,将不经过用户同意自动上传一些资料,而且是间隔性的连续上传!并且上传的文件360官方不经过任何技术分析,只要有疑似即被添加进病毒库。大量正常程序被误杀。大多加密、压缩过的程序都会被360批判为疑似木马和病毒,因为360不与加密软件开发商合作,只要非其旗下、非与其合作的软件一旦做加密防护后必定被查杀。所以很多个人自编小软件经过如北斗等压缩软件压缩后即被判断为木马!还有360对修改过CRC的软件几乎一网打尽都认为感染病毒了,对加过病毒免疫头的软件也是认为病毒,对于加过自我修复功能的软件也是认为病毒。我们做带自我修复功能的软件就是怕别人修改或病毒入侵,一旦遇到有任何修改就会释放原始程序替代被修改的程序,为何360会认为是病毒呢?它从何根据?而且360有很强的欺骗性,它能将不是病毒的软件给忽悠成病毒,很多用户和朋友都找我来问怎么我电脑玩个游戏都感染病毒,我就去新浪看个新闻都感染病毒,去看后发现游戏制造厂商太不应该了,一个动态链接库(DLL)的文件名居然和某个病毒文件名一样。后一个居然是网页中要下载一个模块来实现输入密码,解开一看也是一个动态链接库。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运行游戏都能报毒甚至禁止进入,有时候连一些正规软件都告诉用户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建议删除,用户相信360,那么就会删除这些软件,用户相信360,那么用户就不敢上被报毒的网站,用户相信360,那么用户就会安装360建议安装的软件,甚至它们本身技术不成熟,有恶意插件也没有关系,就算它们给用户安装用户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关系,因为用户相信360!360就利用用户的相信而将它们所推广的产品推广了出去,而且可以刻意的打压其他竞争对手!利用免费的旗帜实现它们敛财的目的和险恶的用心,甚至煽动无知的网民讨伐正规的软件公司,甚至怀疑软件公司提供的软件里含有木马或病毒!安装360的用户真的就那么安全吗?它难道没有误报吗?我想说安装360才真的是最不安全的!

最可笑的是360提出360云查杀是真正意义上的云查杀,360木马特征库全部在360端5000台服务器上随时更新,我们下载的客户端现在已经不需要升级木马特征库了。也就是说节约了我们的硬盘、内存,当然电脑运行速度更快。由于360端5000台服务器上木马特征库随时更新,所以能更快更及时发现、查杀木马。我很质疑,360的特征库是从哪来的?怎样获取的?关键就是云查杀!云查杀360的技术根本就是抄袭的,我们且不论抄袭与否,光说特征怎么被收集来的,为何有那么多?云查杀在用户电脑上上传了多少资料,多少含毒文件,这些资料和文件或者程序难道就没有一点需要保密的地方吗?360的特征库大其实不外乎两点,云查杀的启用更加正大光明的在用户电脑里收集病毒特征了,而且上传上去以后基本就不经过专业分析直接提取加入到病毒库中!云查杀是需要通过互联网的,如果360需要5000台服务器来保存木马特征库的话,那么用户端的特征库用来做什么的?而且如果都依赖服务器,那么有没有考虑到网速问题?有没有考虑到服务器溢出问题?有没有考虑到用户量问题?有没有考虑到延时问题?有没有考虑到5000台服务器特征重复性问题?其实还有更多的问题不用我说大家也能举一反三的提出来,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360提出着重优化了第一次扫描之后的速度,无论是快速扫描,还是全盘扫描,第一次之后的扫描所需时间都成倍的减少。试问,之后的扫描速度为何加快了?为什么不着重优化第一次扫描扫描速度,使其时间成倍减少呢?

只要使用了360云查杀后,用户就不在是用户,而是360的羔羊,它不仅可以查杀病毒和木马,它也能屏蔽广告软件、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的安装进程,我经过模拟后,发现完全可以实现!看不到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360会故意引导用户认为某些软件不安全或者有隐患,金山、搜狗、傲游、可牛、百度还有广大的自编软件作者,有多少人不被360故意引导成疑似木马、病毒文件呢?其实就连我自己都遇到过360居然将不少笔记本的QuickOn Button键盘驱动给体检出来成为恶意软件,一旦一键修复,那么你的键盘就会在Windows下失效!它还会将一切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块给引导成疑似木马建议修复,它还会悄悄的放行与它合作的一些广告厂商和流氓软件制作商。360诱使用户强行卸载的软件还少吗?360误报还少吗?请大家认清!360要的就是软件推广和广告与浏览器等一些盈利项目的分成,它每次打官事,闹矛盾,那次不是为了钱呀?2007年8月10日,360与阿里巴巴的“流氓软件”官司,貌似360赔了钱,其实目的就是要让阿里巴巴关掉上网助手和网络实名业务!2010年3月初,360将百度开发的百度工具栏和百度地址栏两款软件定义为“恶评插件”,目的就是要每个月从百度分得上百万元的收入!2010年5月21日,金山提出360诱使用户强行卸载金山网盾,就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2010年5月,360以“不安全”为名,恐吓用户,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的正常的默认设置,也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2010年5月25日,可牛免费杀毒第一个版本刚诞生5分钟,就遭到360安全卫士的恶意拦截。也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还有很多多不盛举,其实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抓住用户、煽动用户,让更多的人使用360,然后以人的势来压迫各大与之有利益冲突的厂商!360只要抓住了用户,那么就抓住了未来,利用用户所谓的安全心里来诱导用户抵制与之相冲突的厂商,以人民的力量来打垮竞争对手!很多用户经过360的诱导以后只会认为360是他们的守护神,一切针对守护神的人就是敌人,没有一点疑心,没有一点质疑,只有乖乖的被当成羔羊圈养!

朋友们要醒悟!世界上没有一款绝对安全的杀毒软件,也没有一款绝对能够防御所有木马、病毒的软件。也不要相信广告宣传和所谓的专家评论,它们存在都是靠钱堆出来的!不要盲目相信推广、建议,它们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要看到提示是病毒就认为自己的机器不安全,不要看到建议就去点击,欺骗从这里开始!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分析,相信实际操作!只要有任何盈利那么不管什么软件都不在纯洁,给你免费使用的软件它靠什么来维持?现今的社会有多少无私贡献?过去的程序员精神到哪去啦?过去的完全免费,没有一点目的的,无私的奉献给广大用户的软件,现在还存在多少?可能有很多人认识我,也用过我的软件,我最多也就打个公司名而已,其他的有目的性吗?360无数次的追杀我的软件和我的程序,到底要干什么?我自己写的软件98%被360误杀,它还有理呀?

网民朋友们平时上网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些盗账号电脑中毒的情况,经常是无从下手这些还只是互联网隐藏的黑手展现的冰山一角。而对于更多的站长而言,他们最害怕面对的恐怕就是网站服务器被攻击,那么如果很不幸,网站服务器被黑客攻击了作为站长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首先遇到这样服务器被黑的情况不要着急,按下面步骤淡定处理:  1、发现服务器被入侵,应立即关闭所有网站服务,暂停至少3小时。 这时候很多站长朋友可能会想,不行呀,网站关闭几个小时,那该损失多大啊,可是你想想,是一个可能被黑客修改的钓鱼网站对客户的损失大,还是一个关闭的网 站呢你可以先把网站暂时跳转到一个单页面,写一些网站维护的的公告。  2、下载服务器日志,并且对服务器进行全盘杀毒扫描。 这将花费你将近1-2小时的时间,但是这是必须得做的事情,你必须确认黑客没在服务器上安装后门木马程序,同时分析系统日志,看黑客是通过哪个网站,哪个 漏洞入侵到服务器来的。找到并确认攻击源,并将黑客挂马的网址和被篡改的黑页面截图保存下来,还有黑客可能留下的个人IP或者代理IP地址。  3、Windows系统打上最新的补丁,然后就是mysql或者sql数据库补丁,还有php以及IIS,serv-u就更不用说了,经常出漏洞的东西,还有就是有些IDC们使用的虚拟主机管理软件,如N点虚拟主机管理软件、易方管理软件、华众管理软件等等。  4、关闭删除所有可疑的系统帐号,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权限的系统账户!重新为所有网站目录配置权限,关闭可执行的目录权限,对和非脚本目录做无权限处理。  5、完成以上步骤后,你需要把管理员账户密码,以及数据库管理密码,特别是sql的sa密码,还有mysql的root密码,要知道,这些账户都是具有特殊权限的,黑客可以通过他们得到系统权限!  6、Web服务器一般都是通过网站漏洞入侵的,你需要对网站程序进行检查(配合上面的日志分析),对所有网站可以进行上传、写入shell的地方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处理。

网站服务器被攻击是可以避免的,选择一个靠谱的服务器商可以将服务器被黑的几率大大降低例如HostEase主机,采用一流的团队和机房配置,服务器架 设于世界先进的SoftLayer、Krypt等数据中心,保证了主机的稳定性和速度。

一个好的网站不仅仅体现在漂亮的前台新颖的创意,面对网站灾难问题也能妥善从容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选择一个好的主机往往就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天眼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以往,如果民警在案发后调取视频,查看通过某一区域的车辆,可能需要将视频从头到尾看一遍,费时费力,而“天眼”监控体系具有视频检索功能,在视频中任意划出一条“红线”,系统将自动将一段视频中所有通过这条红线内的车辆进行记录,方便民警直接查找。一段时长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检索。

“此外,‘天眼’监控体系还能全面记录通行车辆、人员信息,实现违法能查出、犯罪能取证、轨迹能描绘的功能,为各类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自2016年以来,汝阳县公安局破案率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9%。”

扩展资料:

中国天眼已发现240余颗脉冲星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

截至目前,FAST累计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FAST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

  大多数人接触和了解P2P(Peer-to-Peer,对等计算)还是从Napster开始的。Napster是一家通过P2P技术免费共享和交换音乐文件的网站,曾经风靡一时,尽管后来遭遇版权问题而改为付费使用,但Napster给后来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更多采用P2P技术的程序和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应用种类也不断增多。Napster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免费服务的特性,更重要的是P2P技术大大增强了人们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便利性。

事实上,Napster仅仅是冰山之一角。P2P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计算和存储共享、搜索、即时通信、网络电视等很多领域。但同时,随着其应用的深入,也面临着标准和安全等问题的困扰。本期专题我们约请了中科院计算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为您介绍P2P的技术特点、拓扑结构、安全和激励机制、搜索算法及其发展趋势等。

技术定义

最近几年,Peer-to-Peer (以下简称P2P) 迅速成为计算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财富杂志更是将其列为影响Internet未来的4项科技之一。

“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和“伙伴”的意义。因此,从字面上讲,P2P可以理解为对等互联网。国内的媒体一般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计算。P2P可以定义为: 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他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获取者(Client)。

客观地说,这种计算模式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网络产生以来就存在了,只不过当时的网络带宽和传播速度限制了这种计算模式的发展。90年代末,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个人计算机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P2P技术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许多基于P2P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从计算模式上来说,P2P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 (C/S)模式,在网络中每个结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结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结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他结点提供的服务。P2P与C/S模式的对比如图1所示。

技术特点

P2P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非中心化: 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结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结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 可扩展性: 在P2P网络中,随着用户的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始终能比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例如: 传统通过FTP协议下载文件,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然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 健壮性: P2P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由于服务是分散在各个结点之间进行的,部分结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很小。

P2P网络一般在部分结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保持其他结点的连通性。P2P网络通常都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允许结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

● 高性价比: 性能优势是P2P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结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结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目前,P2P在这方面的应用多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在工业领域推广,则可以为许多企业节省购买大型服务器的成本。

● 隐私保护: 在P2P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缩小。此外,目前解决Internet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技术方法,从而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在传统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一机制依赖于某些中继服务器节点。而在P2P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 负载均衡: P2P 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更好地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相比,P2P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P2P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Internet上各种P2P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大量P2P软件的用户使用数量从几十万、几百万到上千万急剧增加,给Internet带宽带来巨大冲击。如图2所示,在全球最大的开源网站Sourceforge的下载排名中,前十名中有七个项目是基于P2P技术。其中eMule的下载量超过2亿次,Azureus的下载量超过1亿次。这个网站上的工程项目下载量,往往反映当今软件技术的前沿热点。令人瞩目的是,微软公司在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中也加入了P2P技术以加强协作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目前,P2P计算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军事、商业、政府、通信等领域。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把P2P大致分为以下这些类型:

● 文件内容共享和下载,例如Napster、Gnutella、eDonkey、eMule、Maze、BT等;

● 计算能力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等;

● 基于P2P技术的协同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Magi、Groove等;

● 即时通信工具,包括ICQ、Q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等;

● P2P通信与信息共享,例如Skype、Crowds、Onion Routing等;

● 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 沸点、PPStream、 PPLive、 QQLive、 SopCast等。

图2 Sourceforge的工程下载排名(数据截止到2006年8月23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技术指南:如何搭建文件服务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