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华为的S7700核心交换机,在同一VLAN中为什么不能相互通信,连ping都ping不通.
A和B是通过以太口直连的么?既然直连,就有直连路由存在,为什么要手动添加路由?
是否检查过访问列表以及类似的配置?
“A端的都能访问B端的服务器“,这句话里面,客户端和服务器是否在同一个网段?如果在同一网段,是否可以把交换机一台口的IP地址删除?如果不在同一网段,是否添加了路由以及网关?
1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飞速发展的阿里云已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更是一骑绝尘,其市场份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九名的总和。
转型2B的关键
数据显示,阿里云在近2年保持营收高速增长,2018年4个季度的营收分别达到4385亿、4698亿、5667亿和6611亿元,全年总营收2136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增长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与阿里云技术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这一次调整释放阿里巴巴继续强化2B业务的信号。
事实上,阿里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
但就现阶段而言,阿里云是阿里的王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 科技 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数字经济正在阿里云上得到快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将颠覆原有IT产业格局。
目前来看,阿里在B端优势明显,业内流行一种观点,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是由C端转向B端。
根据这种观点,阿里显然已经领跑互联网下半场。
国际化的排头兵
马云曾经说过,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但属于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国际战略是阿里发展的重心。
而阿里云是阿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与 娱乐 ,创业业务及其他。
电商是阿里发家的核心业务,在国内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的扩张并不理想。
欧美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日本则有乐天,阿里只能在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寻求机会,然而这些市场体量较小,不足以支撑阿里全球扩张的野心。
阿里的移动支付同样难以在国际上扩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信用卡体系,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支付宝的成功借鉴了PayPal的经验。
而云计算则不同,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呈现出“3A竞争格局”,即以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为首的第一集团垄断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在云服务方面和亚马逊以及微软在同一水平上,强如谷歌和IBM都稍逊阿里一筹。
云计算为阿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打败当地巨头,并非不可能。
题主提到的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都是当下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云,如果非要说谁最厉害,我觉得应该是阿里云。
首先,从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来看,阿里云稳居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并且增长速度最快,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国内,根据IDC的数据,阿里云也占据了476%的市场份额,这体量其他云也望尘莫及。
其次,前阵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阿里云作为中国唯一厂商进入远见者象限,在严苛的评选条件下,我国 科技 企业强势多次进入该榜单,阿里云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其他云,除了在实力上与阿里云相差甚远,一直默默无闻之外还各有“硬伤”。
几家云厂商相比之下,还是阿里云更厉害。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占据行业第一、独立统治第一阵营,紧随其后的是腾讯云、金山云、电信云占据行业第二阵营,再往后份额就是百度云、华为云、以及七牛云、网易云、Ucloud等等这些组成的行业第三阵营。
那么阿里云到底是有哪些优势呢?大家都知道,做云计算最早的是亚马逊,早在2006年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云计算了,而紧随其后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坚博士带领下就开始了云计算业务。
用阿里云副总裁的话说,中国的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云,一种是自主可控飞天云。
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需要底气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飞天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能够将全球数百万台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为这个 社会 提供强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飞天20,具有秒级启动ECI到云端超算集群的全覆盖,对计算和AI能力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全球可达到网络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随时随地实现连接,兼容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飞天20支撑起了阿里云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础设施,针对于亿万个端进行适配,其中阿里云飞天的设计理念是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而计算是心脏,总体来说就是万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是有先天优势的,电子商务公司本来就是云计算的最好试验田。
天猫双十一,阿里云最好的试验田,要知道且不说别的,就只说天猫双十一的峰值,今年就达到了451万笔/秒,这个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个很高的成就。经过十年的双十一历练,阿里云已经获得了最好的锻炼,可以说是一步步实战中积累起来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云顺利走向市场以后,国内基本上除了巨头企业,大部分都是阿里云的客户,这些客户里面包括了饿了么、菜鸟网络、优酷等众多企业,而且现在这些企业还融入到阿里的生态中,可以说战绩辉煌。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目前阿里云在国内依然拥有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不过目前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在后面追赶也很快,份额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只能说目前阿里云依然是国内云计算龙头老大。
这几家云厂商比较来看,阿里云应当是最厉害的,那么我就从这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先来说阿里云吧,阿里云的实践场景是非常丰富的。最初,阿里云的技术应用在了蚂蚁小贷中,后来,阿里云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实践。
有人认为,阿里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是因为其电商的溢出效应。
毕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宝和支付宝所需的大规模调度、消息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撑。尤其是每年双11、双12不断突破记录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云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除了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场景,阿里云还有大量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比如国税总局、海关总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春节期间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云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个社交媒体云混合架构,结合实时数据对预估峰值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减少了1400台服务器的购买,还支撑了用户182亿次阅读量和8亿次红包领取。
反观其它云, 华为作为一家老牌通信企业,主要经营的是通讯设备,最了解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运营商的需求,对于企业的互联网技术需求了解并不多;腾讯则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软件开发的,都没云计算的技术和实践提供更多助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几家云都缺少应对互联网场景技术的经验。
再来看服务的客户,我从华为云的官网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维信息、郑大信息几个案例;腾讯云的客户大多集中在 游戏 和社交产品;金山云的客户数量不够多,也缺乏说服力。
这样比较下来,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所以我说阿里云最厉害。
个人排序:华为云 -->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
从技术积累、市场份额、营收等因素来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属于第一梯队,金山云在第二梯队,阿里云在四者中领先优势明显!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云厂商排名来看,AWS、微软、谷歌、阿里云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亚太地区,前五名分别是AWS、阿里巴巴、微软、谷歌和腾讯。
阿里云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联手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人工智能ET帮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阿里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一。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日晚间,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财报,阿里云连续第 11 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 104% 达到 3599 亿元。2017全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是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
腾讯云2010 年02 月,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包括CDN 等)。
腾讯云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和弹性web引擎等基础云服务;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腾讯整体大数据能力;以及 QQ互联、QQ空间、微云、微社区等云端链接社交体系。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腾讯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腾讯架构调整中,全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这意味着腾讯将全面发力B端市场。
2018年11月14日晚间,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80595亿元(1171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4%。期内盈利为人民币23405亿元(34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报告称,腾讯云财务数据首次被公开,前三季云服务的收入近60亿人民币,第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
华为云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贯彻华为公司“云、管、端”的战略方针,依托于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面向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广大企事业用户提供包括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等基础云服务、超算、内容分发与加速、视频托管与发布、企业IT、云电脑、云会议、 游戏 托管、应用托管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2017年3月起,华为专门成立了Cloud BU,全力构建并提供可信、开放、全球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公有云。
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
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
作为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华为云增长势头迅猛;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称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整体业务的底座与基础,;华为还宣布将于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线提供云服务,这也是全球首个在非洲用本地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金山云创立于2012年的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是金山集团旗下云计算企业,于2017年跻身于中国公有云市场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金山云位列中国云计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云已完成D系列7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373亿美元。
四云对比1从市场份额的角度(2017):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
预计2018年,华为云有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2从估值角度:阿里云〉 腾讯云 〉金山云。
(华为不上市,华为云也难以评估)
3论综合技术实力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金山云。(仅个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云
现在是阿里,腾讯,华为
三年后阿里,华为,腾讯
五年后华为,阿里,腾讯
我有使用过腾讯云和阿里云,对于华为云和金山云来说,我并没有使用过,所以我没有办法评判他们谁更加的厉害一些。
目前来说我的主力服务器全部放在阿里云上,腾讯的云服务我现在曾经使用过,但是我后来放弃了。
相对来说,阿里云的服务的话,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种工具也相当的多,在进行服务器维护的各个功能上都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个人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
腾讯云相比阿里云的话会有一些缺失,并且在价格上还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腾讯云的服务器之后,我就放弃使用腾讯云的服务器了。
目前我个人有十几台服务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从稳定性到数据备份以及各个方面来说都让我相当的满意。
所以我个人会推荐大家使用阿里云的云服务。
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说,阿里云是从技术、规模等方面最强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国,阿里云占公有云市场43%的份额,而保包括腾讯云在内的其他公司占比之和加起来才相当于阿里云的份额。在世界,近5年来,阿里云增速高达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亚马逊AWS。
过去10年,阿里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开创中国云时代;二、研发了中国的云操作系统和城市AI平台(飞天:中国电子学会 科技 进步奖,城市大脑: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三、云普惠各行各业数百万客户。
阿里云有以下五大优势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世界新的基础设施。飞天希望解决人类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问题。飞天的革命性在于将云计算的三个方向整合起来: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计算能力。
飞天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图 飞天系统的服务能力飞天20可满足百亿级设备的计算需求,覆盖从物联网场景随时启动的轻计算到超级计算能力。飞天20相比上一代操作系统的升级包括秒级启动ECI、云上超算集群的全场景覆盖、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个方面。
飞天20支撑了阿里云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针对亿万个端进行广泛适配,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计算。计算是心脏,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这是我们对万物智能时代的构想,也是飞天20的设计理念。
飞天20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连接能力显著升级,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联网通信方案。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基于飞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脑升级到20,覆盖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个信号灯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处理数以百亿计信息的实时分析。
阿里云业务目前已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创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财报显示,公司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4698亿元,同比猛增93%。
总结目前阿里云已经在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 汽车 、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 业AI”方案和相关人工智能产品,例如基于CPU、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面向开 发者的机器学习PAI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觉识别等130多款细分产品。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足可以看出阿里云无论从技术、服务能力、规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我看来,国内云服务竞争力来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亚马逊和微软。今天刚好有一篇关于云服务的内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我看来,云服务的核心是在于物联网。
以下是《万物互联将至!BAT激战云端,以此抢夺物联网赛道》部分内容:
互联网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所带来的信息 科技 席卷全球,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承载了世界梦想,被视作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但要发展物联网,贯穿所有智能设备所需要各平台成为产业发展基础,才能使的物联网得以实现。
云计算作为物联网重要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石,在这条赛道上聚集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BAT与华为等重量级玩家,但对于云服务商来说,丰富的云应用是深入市场核心,因这些一线巨头的入场,2019年物联网将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头争夺云服务市场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发展得益于Sigfox、LoRa和NB-IoT为LPWAN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发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间,LPWAN连接复合年增长率为109%,到2023年,仅连接方面支出将会超过45亿美元。
图表来自IoT Analytics
物联网连接规模日益扩大,在这个大连接时代,势必产生海量数据,继而需要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有望创造更多的全新的商业机遇。至此,基于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提供软件和平台相结合的厂商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云平台运营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
在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看来,云服务打通云端边并结合AI能力,助推物联网应用至各行业,同时,各巨头相继进入,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加残酷,在平台层最终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等丰富应用的云平台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亚马逊
作为全球云服务市场领头羊的亚马逊,亚马逊和微软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最具规模的云服务商,丰富的应用促使基于他们的云平台构建的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在医疗方向,借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来促进患者护理的改善。
微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部署物联网,微软以云服务+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服务、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BAT抢夺物联网赛道腾讯云今年战略重大尤为坚定,积极推进云服务战略,不过在这一市场,阿里云深耕行业多年,百度云快速发展,腾讯云在这一场争夺战中还面临诸多考验。
百度
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将在物联网时代再次激战,百度云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应用落地,早在2016年,百度云就提出ABC三位一体战略,现在则正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
百度云ABC+IoT解决方案走在了行业趋势前端,经过多年积极 探索 和发展,百度云ABC已升级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无处不在,数据真正发挥其价值。百度云作为百度AI能力、百度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的对外服务输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业合作伙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级。
在产业应用落地方面,百度云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更易用的解决方案,在15个细分行业的全面布局,生态版图已经覆盖金融、钢铁、家居、 汽车 等领域,大力推进百度云ABC能力在各产业落地。
阿里
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企业,阿里云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9财年上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在全球市场与亚马逊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如今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再次提升,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将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几年在实施的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结合,向全 社会 开放。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依托云+AI+IoT能力先后众多大企业提供服务,希望在5年内要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至此看到了阿里云在各行业应用案例落地,通过云+AI+IoT三驾马车能力赋能全行业变革。
腾讯
就在今年9月30日,腾讯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调整,积极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提升云服务战略,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核心产品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业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4年,腾讯就在积极 探索 并推进万物互联发展,以连接一切搭建生态助力物联网发展,微信向万物互联延伸,凭借庞大用户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属性,伴随平台属性越来越强,承载了腾讯对物联网的憧憬。
与此同时,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这是腾讯云副总裁王龙在首届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态的快速发展,另外,腾讯云将依托腾讯20年丰富的技术和生态资源,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和连接战略,聚焦新趋势、新技术和新应用,全方位助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最后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云计算作为基础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提供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在边缘智能和AI技术加持下,物联网将会以更加快的速度应用至各个垂直行业,赋能产业快速提升应用与服务的技术水平,而巨头们以云平台搭建庞大物联网生态也加速全 社会 数字转型。
C端即为客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除了一些只在本地运行的应用程序之外,一般安装在普通的客户机上,需要与服务端互相配合运行。
C端是“Customer”的首字母。在公司的业务开发中,C端指的就是用户界面。即应用app的界面,是普通用户所接触最为广泛的界面。而B端(“Business”的首字母),即企业端,是商家页面。B端相对于C端更注重于对业务的梳理,如对实体关系模型图,抽象理解线下业务流程以及把业务实体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等情况。C端更注重个人用户体验。其业务场景和运算逻辑简单,流程也相对来说较为标准化,在业务要求上会较为简单固定。
因特网发展以后,较常用的用户端包括了如万维网使用的网页浏览器,收寄电子邮件时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以及即时通讯的客户端软件等。对于这一类应用程序,需要网络中有相应的服务器和服务程序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端,需要建立特定的通信连接,来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姜饼人王国阿里云服务器好。根据查阅相关资料,阿里云在经过多年的浮浮沉沉之后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阿里集团本来就是主要做B端市场,在姜饼人王国游戏中游戏体验更高,所以阿里云服务器好。姜饼人王国国服版,是一款策略养成为的游戏。玩家将要布置不同的姜饼人,不断地扩建王国规模,加强自己的防御兵力,抵御别国的入侵。同时也要不断地发展民生,打造全新的王国。
产业供应链在国民经济中有多重要?
因为产业供应链完善,2月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有效解决防疫燃眉之急。
因为供应基础薄弱,3月印度药企面临停产,原因在于原料药70%进口自中国,但受疫情影响供应中断。
一、 产业链的数字化变局
在传统的企业采购链路中,整个流程为:采购需求—>定制采购计划/下单—>询价/处理报价—>物流—>检验入库—>财务付款,外部环节涉及寻找供应商、比价沟通和货品跟踪等过程。
然而,这种采购供应链也常常呈现“牛鞭效应”,需求者要吃猪肉,最终采购了一头猪。这类情况的背后,就在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扭曲放大了终端的消费需求。这种上下游的粗放式发展,不仅造成了资源错配,也没有满足需求,其根源在于缺乏高效协同。
这种落后的产业供应链本身需要就面临淘汰,而需求侧改革和疫情黑天鹅影响,更是提高了大中小企业提升协同效率的紧迫性。
需求侧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供给端成本,更好地刺激消费。这两股宏观导向,进一步加速了产业供应链贯通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实现全链路的精准协同,转型成为必然。同时, 疫情黑天鹅影响,加快国内产业供应链数字化,企业厂商纷纷以企业采购数字化为起点实现保供给,促生产。
以传统采购为主的供应链模式,不仅存在信息孤岛、模式单一等问题,疫情一下人员限流、运输限制等带来采购成本上升、甚至断供,危及企业生存。
因此,在政策导向、市场趋势、企业发展等多股趋势下,企业采购数字化不可逆转。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B2B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94万亿元,预计2020年交易规模达3119万亿元,年增长率超20%。
非但如此,在5G、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新技术推动下,企业采购正处于从电商化迈向智能化的阶段。
企业采购环节连接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供应体系,重点是做到透明、多源。通过电商化的信息公开展示,企业可以提升寻源效率和寻源范围,但与外部协同上仍然割裂、采购的灰色地带没有解决。而智能化则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内外部采购全链路协同,并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提升采购效率,也日益成为企业采购转型的选择。
最近,阿里巴巴1688数字化采购平台宣布再次升级,用一站式工具直联数亿商品货源与千亿采购需求,并宣布与阿里云重点展开合作,助力传统企业的采购数字化升级。
二、企业采购刮起闭环风
企业采购上的高效协同要求,也带了一场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的闭环趋势。综合近年的趋势来看,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标准化将是企业采购服务平台的及格线。
而1688企业采购综合阿里生态优势,打造“工具+市场+数据服务”的创新综合解决方案,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解决企业的采购痛点。
在上文,我们提到的传统企业采购模式,整个链路长、协调环节多,而且采购、供应商管理与财务部门的分离,十分容易出现信息不透明、资金压力、物流协调等多个痛点,亟待需要优化。另外在这种模式下,需求方很难及时高效地找到优质适合的供应商,而供应商也因为展示窗口有限而常常出现“产品堆在仓库吃灰”。
对此,1688企业采购依托1688积累20年的工厂和货品资源,协同阿里生态和最新的技术能力,借助独有的竞争优势,以一体化的企业采购模式解决行业痛点。
企业采购数字化首先在于工具的数字化。考虑企业采购日益品牌化的趋势,1688企业采购基于阿里云、达摩院、钉钉、阿里妈妈等业务,帮助供应商建立品牌门户,针对采购方则推出覆盖了需求、找货、询价、下单、物流、结算等一站式数字化工具,有效提升了采购体验。
如果没有多元对口的供应货源,再好的数字化工具也只能当花瓶。对此,1688背后的百万家工厂发挥了作用,企业采购平台上整合了海量供应商、货源和产业集群,还根据长期对B端服务的理解,搭建了针对不同买家群体的采购场景,既有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快速进货或自用需求的海量工业品大市场,也有知名品牌正品专区的工业品牌站,还有专门面对大型企业买家的企业采购公开寻源市场,这种采销一体的方式,能拓展供应商的渠道,降低获客成本,也能让采购方短时间货比三家,保证了价格透明的优质供给。
除了更深层次匹配供需双方,1688企业采购还结合阿里云、菜鸟、网商银行、阿里安全等,以生态化的服务,覆盖采购信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控等,扫清信息真实度、采购信任、资金短缺等堵点,兼顾效率与风险,最终促成采购交易。
在标准的解决方案基础上,1688企业采购针对不同企业还会灵活配置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覆盖各类企业采购数字化需求。
中联水泥作为国内水泥行业龙头,企业遍及多个省市,也带来了管控和采购分散的问题。其需要采购大宗物资、生产设备、仓储/包装材料等多种品类,对时间、本地服务、采购频率上要求各不相同,都让中联水泥出现验收不便、结算混乱,采购效率低,投入成本高。
而通过1688企业采购的定制化方案,中联水泥能线上采购全品类合规物资,可以跨区比对供应商、实时供需匹配、支付结算方式更灵活,而且通过阿里云服务器,这些采购数据和其内部商城模块、招标模块的数据能够统一管理,智能分析旗下百余家企业的 历史 成交价格、同一物资的不同采购情况,辅助一把手找出规律,进一步缩减采购成本。而这些都能复合国资委对央企的采购要求。
运用1688企业采购后,中联水泥寻源采购成本平均降低10%-15%,比传统招标采购节省了40%-60%的时间成本,通过平台厂商直接供货单品最大节省了18%的成本,成效显著。
三、数字化的全产业链扩散
采购的基础价值在于保证采购原料交付、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周期内降低成本。因此, 企业采购数字化,不仅仅企业内部的提升,更是采购链路参与各方的全体效率变革。
1688企业采购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两端一链”的基础平台,不仅让采购方降低了内部管理成本,而且平台直连超300家知名企业集团客户,也能给20万余供应商专属私域报价渠道,让工厂独享线上2000亿大企业采购商机,在更短的时间提升交易达成率。而每家企业的降本提效,最终也推动整个行业的效率变革。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上大企业平均节资率约为8~10%,采购执行效率提升超过60%。
随着企业采购的数字化,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将切入设计、制造层面,推动新制造的发展,更好地助力经济内循环。
优化产业供应链,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布局。1688企业采购平台连接供需两端,能够积累海量的供需数据、采购数据,平台的交易晴雨将成为数字时代的PMI指数,能够前瞻产业结构发展和经济运行方向,及时反应市场供需平衡状况,防止供给盲目扩充产能。
从更高维度上看,平台还能推动新制造趋势,驱动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度重构,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结合实际来看,就是整合整个阿里数据,洞察前端、优化产业供应链采购,更好地跑通小单起订、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及时反应需求,更大程度挖掘内需, 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面的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钱皓、陈国国
每到年底翻笔记的时候,我都会试着给云游戏挑出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过去的三百来天。
比如2019,是“风”。是大厂战略、名词和报告,把十年前就有的东西又托到风口上。
2020,是“抱团”和“丛生”。那一年,光C端云游戏平台我就下载了20来个,在之后的B端企业走访里,做解决方案的、做工具的、做板的,各环节的创业者们抱在一起,做标准,写工具书。
2021,变成了“洗牌”。C端逐渐变成巨人战场,B端创业者开始论证各自的特殊。
现在,2022年结束,云游戏这个词好像已经不再热门,企业们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格局和惨淡的融资环境里主要做着两件事,既收紧,也扩张。
整体:增速放缓,融资减少
关于云游戏行业的整体情况,今年有几个数字可看。
1从545%到324%,行业增速放缓
据艾瑞咨询等第三方数据,2022年国内云游戏收入规模约是45亿元,同比增长约324%,去年的年增长率是545%。
云游戏还处在发展期,但由于游戏业萎靡、多数云游戏公司本身难以盈利之类的原因, 行业增速有明显的放缓。
2从8到2,资本冷静,投融资减少
2021年国内至少有7家云游戏公司拿到投资,分别为快盘科技、念力科技、世纪珑腾、优必达、菜鸡、海马云、蔚领时代。2022年,只有两家,是成蹊网络和蔚领时代。
近三年能够连续融资的只剩蔚领时代一家。
3从22到4,C端格局确定
2020年时开启付费的C端云游戏平台至少有22个,2022年,还在稳定运营且有一定固定用户规模的,只剩咪咕快游、沃畅游、天翼云游戏,腾讯先锋、START、网易云游戏数家。
也就是,电信运营商和游戏大厂彻底成了这个市场的主力。
天图资本和腾讯先锋云游戏从业者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在行业内有长期发展的云游戏企业至少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大环境决定,所有企业都要降本增效。
其次是持续论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C端平台要继续框定平台内容引进的差异化,B端要在某个产业链环节内形成能力壁垒。
最后,要论证更多价值,讲更大的故事,争取更多、合作更深度的客户和新的融资。这时候,C端平台要论证传统发行渠道之外的,对产品获量、运营的更多价值,B端企业也不能只“给游戏上云”,要提供更多功能,创造更多场景。
收紧:集中资源,关注收益
聊回2022的第一个关键词,收紧。这个词说的其实是两个现象,就是降本和增效。
其中,降本主要体现在优化团队、控制成本方面。 在B端,没有拿到新融资的创业公司们都对人力成本做着更严谨的把控。
据快盘科技创始人兼CEO桂晶晶称,公司虽然在2021年拿到了一轮总额数千万元的大额投资,但还是在2022年内做了一次团队优化,主要动作为减少如市场、行政类公共职能的岗位,维持核心技术团队,目前团队总人数约20人。
另外两家较为知名的海马云和蔚领时代对团队规模也保持着克制态度,其中蔚领时代已经在过去3年里完成了5轮近7亿元融资,2022年内刚融了总额为4000万美元的B+轮,但其团队规模也无大幅扩张,云游戏业务始终维持在数十人水平。年中的那场百来人到场的《春草传》发布会还是由两个市场部门员工+其他项目组人员合力组织的。
据相关从业者观点,这种在人力成本上的“吝啬”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公认的,经济环境、游戏业环境较差,云游戏本身商业模式还不成熟, 创业公司必须省钱 。
其次,在桂晶晶看来,技术服务型企业并不需要靠销售规模去扩大市场, 创业团队贵在精而不是多 。
最后,在蔚领时代CFO田林看来,想保持公司稳健发展,对团队规模的扩张就 必须克制 。同时,在同样的成本规模下,公司可以给更少的精英们以更高待遇,提高效率,降低管理难度。
在C端,除了团队方面的优化、雇佣转外包,降本还体现在对部分业务的精简。
在2022年初,已经有不止一家背后有大资本、大平台公司的云游戏平台从业者和我聊过今年的“省钱计划”,其中两家游戏大厂的云游戏平台都做了超过20%的人员优化,以及部分公共职能人员、底层技术人员的雇佣转外包。
第三方平台,除了直接停业或转业的格来、菜鸡等,某电信运营商的云游戏业务也因为“看不到前景”直接被砍了大半,其移动端云游戏平台产品数量从2022年初的上百款多品类手游变成了6款粗劣的页游,PC和TV端产品数量和社区活动更新频率都有大幅减少。
第二点,是增效 ,主要体现在形成差异化的能力,追求收益,创造案例。
这块儿,C端平台的主要动作是开始更细地去找场景和产品,同时在赚吆喝之外关注留存甚至收益。
其中场景,主要说的是云游戏平台所在的终端。在2022年之前,无论游戏大厂还是电信运营商想做的都是PC、移动、TV全平台,到2022年中,有些公司就对部分平台做了明显的资源倾斜。
比如腾讯以先锋、START等分别去做PC端、TV端,电信的天翼炫游从全平台转而主攻TV端和单主机游戏。
至于对产品的选择,已经从什么都能云,变成选择适合云游戏形式、不同终端用户的游戏去云化。这块儿,我曾在2022年中时做过一轮榜单分析和从业者、玩家问卷采访,得出的结论大致如下表。
在确定主攻产品和场景之后,前两年几乎不计成本的布局、防守也发生了变化,在2022年内,已经有多家头部平台从业者透露公司高层对平台长期烧钱、迟迟不见收益的不满。更多样的收费方式、社区活动,以及对热门产品合作的争夺都变得更频繁。
B端,主要体现在主攻业务更细化,技术进步等方面,年内已经有不少案例。
比如在传统的“云化”这事上,蔚领和米哈游合作的《云·原神》在1月上架了AppStore,算是云游戏市场里的唯一爆款。
前几年理论上的云游戏直播方面,众邀互动已经在互动云游戏之后做出了一整套云游戏直播解决方案,上游有内容,中间连接各直播平台和工会,继续提高游戏直播的互动性和付费。
快盘2022年的主要工作是做开放平台,其中iPaaS平台面向有技术开发能力的SaaS厂商输出OpenAPI、SDK、PaaS调度能力;aPaaS则支持低代码或无代码交付,比如元宇宙类客户,可以在5分钟之内获得云渲染链接或者微端,去办一场元宇宙活动。
相似的,如海马云等有全栈能力的服务商也在推行开放的,自助服务平台。这里面的逻辑都是用即时化、自动化去替代人力,提高效率。
那,在这个不太好的环境里,云游戏公司们的出路只能是省钱和找条小路走到黑吗?
当然不是,相反的,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头部的企业们正在尝试着讲更多、更大的故事。
扩张:进入新场景,自创案例
先说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百度指数显示,从2019到2022,关键词“云游戏”的搜索指数呈递增趋势,2022年的平均值约4100,是前三年平均值的2倍,几乎是2019年的5倍。
相反的,这个关键词的资讯指数呈递减趋势,2022年平均值约1800,不足前三年的七分之一。
是的,更多普通人在搜这个词,但从业者们好像不爱说这个词了。
那他们爱说什么呢?
信通院今年说 “实时互动” ,其定义是在远程条件下沟通、协作的多方能够随时地接入、实时传递虚实融合的多维信息,并体验身临其境的交互活动。
有点绕嘴,核心意思是不再只说云游戏,而是说这种技术、这种形式,云游戏只是其中一种应用场景,相同的,还有企业协作、教育、文旅、医疗等等。
各公司呢?
在B端,蔚领时代现在的定位是 “实时云渲染解决方案提供商” ,海马云是 “实时互动内容云计算服务商” ,快盘科技是 “全球化的实时互动解决方案商” 。
C端,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咪咕快游是“ 面向5G服务场景 ,围绕互联网游戏用户推出的一款云游戏互动平台”,电信的天翼云游戏现在叫天翼炫游,是一款 “5G应用” 。
到这儿,我们能看出这些公司做扩张的一个基本逻辑:不只说云游戏,而是去讲更大的故事。
要讲成这些故事,至少要做三件事: 给云游戏技术找更多使用场景、论证多方面的价值、创造一批新的案例。
在B端,技术服务型企业们不再只是给游戏上云,而是给技术拓展出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
游戏业之内的,从上云作为传统发行的补充之外,他们介入了更多产业链环节,比如买量和游戏内容开发。
案例方面,比较知名的有俩。
第一个,是 快盘科技在年初给盛趣《庆余年》手游做的云微端买量方案 ,把云微端放在广告页面,用户可以直接在广告素材中免下载进入游戏。据盛趣方面反馈,这种方案使整体买量成本降低了近30%,同素材投放的转化效果是传统买量方式的数倍。当然,从媒体视角看,这里面也有同期无同类产品竞争买量的原因。
第二个,是年底世界杯期间, 咪咕给《最佳球会》《未来足球》做的云发行 。两款游戏均可以在咪咕世界杯观赛、活动以页面直接启动,其中《最佳球会》在发行、宣传之外做了一个赛场复刻项目,通过云游戏技术,咪咕可以在数小时内复刻当日精彩进球,生成游戏关卡供玩家挑战。
这是在发行、获量之外给了游戏在内容研发、运营上的支持。除了这个,咪咕还围绕赛事做了复刻VR观赛、元宇宙大厅式观赛之类的尝试。
游戏业之外的,主要是针对元宇宙各环节的技术支持,这块儿的案例更多。
比如咪咕,除了云游戏发行、引擎、车载等,也做互联网、交通、农商、教育等行业应用场景。
蔚领时代做了业务拓展,主要是四块儿。
主体,是云游戏技术服务。不只是上云,也有包括硬件、运营、运维、营销等服务。
外延的,有方舟工作室、成都硅基大陆和数字人三项。其中,方舟工作室,主要研究适用于新一代游戏的云上协作和开发架构、流程,在8月份发布了原生云游戏项目《春草传》。成都硅基大陆,主要是设计和生产专用于数字世界的高密服务器,同时做一个和芯片商深度合作的平台,一起给开发者做服务、研究怎么降低成本。
数字人方面则主要研究AI驱动的实时渲染数字人的制作和运营。和海西传媒合作做了《春草传》里的主人公“春草”,年末又和蔚海灿娱合作做了龚俊数字人“霁风”。
相似的,主攻技术栈的快盘和海马云也在越做越广。
其中海马云前几年主打全栈技术服务但主要针对云游戏市场,在2022,他们的产品线被拓展到云游戏、数字人、云手机、云电脑、影视渲染等云应用五个板块。
快盘科技目前则主要提供云微端、云游戏、云直播、元宇宙云渲染四个类技术服务方案,据桂晶晶介绍,公司2022和2023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全球化布局,完善海外云游戏,全球云直播等客户场景,边缘计算从美国、新加坡等节点延展,实现大洲级的节点覆盖。
二,在客户交付上,继续做iPaaS集成交付和技术能力,并通过aPaaS开放平台,更即时化、自动化地输送给各领域的内容生产、发行厂商。除了游戏,直播、线上办公、数字人、AR\VR设备等都是其技术能力的应用场景,相关企业也都是客户。
在年底的系列聊天、采访里,几乎所有的投资人和从业者都提到了两个观点:
一个似乎是负面的,云游戏正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阶段,因为游戏业的不温不火,云游戏本身商业模式也不成熟,这种情况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个,是积极的。不管元宇宙能不能成,云游戏内容和相关实时互动技术都是未来生活方式、新生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能在资本和用户都不太热情的时候挺过来,盈利、讲成更大的故事其实也都是时间问题。
所以,保持期待吧。
毕竟在这个写满“寡头”“固化”的时代,云游戏的可算是最容易上演新兴和挑战戏码的舞台之一了。
对等连接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连接。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简单地说,以前人们下载文件是从服务器上,而P2P则是多个终端用户各下载一部分,然后互相下载,这样大量用户同时下载不但不会造成堵塞,反而速度加快。而这种方法正被认为是最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P2P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Napster为代表的、还用中央服务器管理的P2P,这一代的P2P生命力十分脆弱只要关闭服务器,网络就死了;第二代分布式P2P没有中央服务器,但是速度太慢;而第三代为混合型,采用分布服务器。目前我国流行的BT变态下载和电驴就是属于这类。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当然但是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远离了P2P,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节点也不能和其他节点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唤醒了深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对等联网。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局域网中共享目录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们认识到把这种“对等联网”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范围的可能性。当然,在许多人的眼中,Napster并不是纯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个处于中心协调机制。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是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分布式计算是继“服务器/客户端”结构后新兴的网络应用模式。在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器有明确的分界,常常发生客户端能力过剩,服务器能力不足或网路堵塞的现象。P2P系统中的使用者能同时扮演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多重角色,使两个使用者之间能不通过服务器而直接进行信息分享和文件交换,以构建具有自主、开放、异质、延展等特性的分布式网际网络应用系统。 在因特网上,对等连接(P2P)是一个用相同的连网程序允许一群计算机使用者和彼此直接地连接、存取来自彼此硬式磁盘机的文件,形成暂时的互联网的一种型态。Napster和Gnutella是这种点到点软件的例子。主要的内容制造者,包括唱片公司等生产者,已经控告一些P2P使用者,显示他们对他们的版权内容被违法共享的关心。同时,公司正在寻求以P2P作为一个方法让职员共享文件,而不用花费金钱和时间去维护一个集中的服务器,并且在商业上作为彼此之间直接交换信息的手段。 因特网P2P如何工作? 使用者第一一定要下载而且运行一个点到点连网程序。(因为Gnutellanet允许使用者交换所有类型的文件,所以它现在是这些P2P程序中最常用的之一)。在开始程序之后,使用者进入属于网络的另外一部计算机的IP位址。(典型地,使用者下载的网页将会把一些IP位址列为开始位置)一经计算机寻找的另外的一个网络成员在线,它将会连接到那个使用者。使用者能选择一次连接多少成员,而且决定他们愿意共享哪一个文件,还可以用密码保护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