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和unix从零四年至今的发展史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的名字也是“Linux”
Linux操作系统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
简单地说,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
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
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Linux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
他的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Minix(是由一位名叫Andrew Tannebaum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因而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
绝大多数基于Linux内核的的操作系统使用了大量的GNU软件,包括了shell程序、工具、程序库、编译器及工具,还有许多其他程序,例如Emacs
正因为如此,GNU计划的开创者理查德·马修·斯托曼博士提议将Linux操作系统改名为GNU/Linux
但有些人只把操作系统叫做Linux
Linux的基本思想有两点: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的用途,同时它们都尽可能被编写得更好
其中第一条详细来讲就是系统中的所有都归结为一个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进程等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
至于说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Linux 的历史是和GNU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83年,理察·马修·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创立了GLinux[3] NU计划(GNU Project)
这个计划有一个目标是为了发展一个完全免费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
自1990年代发起这个计划以来,GNU 开始大量的产生或收集各种系统所必备的元件,像是——函式库(libraries)、编译器(compilers)、侦错工具(debuggers)、文字编辑器(text editors)、网页服务器(web server),以及一个Unix的使用者接口(Unix shell)——除了执行核心(kernel)仍然付阙外
1990年,GNU计划开始在马赫微核(Mach microkernel)的架构之上开发系统核心,也就是所谓的GNU Hurd,但是这个基于Mach的设计异常复杂,发展进度则相对缓慢
最初的设想中,Linux 是一种类似Minix这样的一种操作系统
1991年4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不满意Minix这个教学用的操作系统
出于爱好,他根据可在低档机上使用的MINIX设计了一个系统核心Linux 0
01,但没有使用任何MINIX或UNIX的源代码
他通过USENET(就是新闻组)宣布这是一个免费的系统,主要在x86电脑上使用,希望大家一起来将它完善,并将源代码放到了芬兰的FTP站点上代人免费下载
本来他想把这个系统称为freax,意思是自由( free) 和奇异(freak) 的结合字,并且附上了X这个常用的字母,以配合所谓的Unix-like的系统
可是FTP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Linus的MINIX,嫌原来的命名“Freax”的名称不好听,就用Linux这个子目录来存放,于是它就成了“Linux”
这时的Linux只有核心程序,仅有10000行代码,仍必须执行于Minix操作系统之上,并且必须使用硬盘开机,还不能称做是完整的系统;随后在10月份第二个版本(0
02版)就发布了,同时这位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学生在comp
os
minix上发布一则信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I&39;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39;t be big and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由于许多专业用户(主要是程序员)自愿地开发它的应用程序,并借助Internet拿出来让大家一起修改,所以它的周边的程序越来越多,Linux本身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从1983年开始的GNU计划致力于开发一个自由并且完整的类Unix操作系统,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序
到1991年 Linux 内核发布的时候,GNU已经几乎完成了除了系统内核之外的各种必备软件的开发
在Linus Torvalds和其他开发人员的努力下,GNU组件可以运行于Linux内核之上
整个内核是基于GNU通用公共许可,也就是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但是Linux内核并不是GNU 计划的一部分
1994年3月,Linux1
0版正式发布,Marc Ewing成立了 Red Hat 软件公司,成为最著名的Linux分销商之一
Unix与Linux的历史源流 早期Linux的开机管理程序(boot loader)是使用LILO(Linux Loader),存在着一些难以容忍的缺陷,例如无法识别8G以外的硬盘,后来新增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克服了这些缺点,具有‘动态搜寻核心档案’的功能,可以让您在开机的时候,可以自行编辑您的开机设定系统档案,透过 ext2 或 ext3 档案系统中载入Linux Kernel
Linux 的标志和吉祥物是一只名字叫做Tux的企鹅,标志的由来是因为Linus在澳洲时曾被一只动物园里的企鹅咬了一口,便选择了企鹅作为Linux的标志
Linux的注册商标是Linus Torvalds所有的
这是由于在1996年,一个名字叫做William R
Della Croce的律师开始向各个Linux 发布商发信,声明他拥有Linux商标的所有权,并且要求各个发布商支付版税,这些发行商集体进行上诉,要求将该注册商标重新分配给Linus Torvalds
Linus Torvalds 一再声明Linux 是免费的,他本人可以卖掉,但Linux绝不能卖
Linux发行版的某些版本是不需要安装,只需通过CD或者可启动的USB存储设备就能使用的版本,他们称为LiveCD
linux桌面过去,Linux主要被用作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但因它的廉价、灵活性及Unix背景使得它很合适作更广泛的应用
传统上有以Linux为基础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erl/PHP/Python的组合)”经典技术组合,提供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站服务器、动态网页的一整套网站架设支持
而面向更大规模级别的领域中,如数据库中的Oracle、DB2、PostgreSQL,以及用于Apache的Tomcat JSP等都已经在Linux上有了很好的应用样本
除了已在开发者群体中广泛流行,它亦是现时提供网站务供应商最常使用的平台
基于其低廉成本与高度可设定性,Linux常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例如机顶盒、移动电话及行动装置等
在移动电话上,Linux已经成为与Symbian OS、Windows Mobile系统并列的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一;而在移动装置上,则成为Windows CE与Palm OS外之另一个选择
目前流行的TiVo数位摄影机使用了经过客制化后的Linux
此外,有不少硬件式的网络防火墙及路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产品,其内部都是使用Linux来驱动、并采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防火墙及路由功能
采用Linux的超级电脑亦愈来愈多,根据2005年11月号的TOP500超级电脑列表,现时世上最快速的两组超级电脑都是使用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
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统里,采用Linux为操作系统的,占了371组(即74
2%),其中的前十位者,有7组是使用Linux的
除了一部分专家之外,大多数人都不自己选择每一样组件或自行设置,而是直接使用Linux套件
2006年开始发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使用Linux的操作系统
之前,Sony亦曾为他们的PlayStation 2推出过一套名为PS2 Linux的DIY组件
至于游戏开发商雅达利及id Software,都有为其旗下的游戏推出过Linux桌面版本
此外,Linux Game Publishing亦有专门为Linux平台撰写游戏,并致力于把其他在Windows平台编撰的游戏程序码转携至Linux平台,及为转携游戏提供使用授权
而一个打算对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孩子提供手提电脑的名为“每孩子皆有一部手提电脑(OLPC)”的项目,正是使用Linux作为缺省的操作系统
我们不必探讨LINUX源代码的开放给我们带来多大诱惑,我们只研究LINUX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帮助
我们在平时只要掌握LINUX最基础的应用,以及安装及使用就可以了
对LINUX的操作现在发展到了在命令行下操作以及像WINDOWS的桌面系统般的应用
对LINUX不是很了解的用户可以选择桌面型LINUX安装
这里把对LINUX的一些疑问解答从网上整理一下,贴出来,希望对那些想要了解LINUX的朋友有所帮助
---------------------------------------------------------------------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
它能够在PC计算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
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
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
Linux之所以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属于自由软件,用户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获得它和它的源代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无偿对它使用,无约束地继续传播
另一个原因是,它具有Unix的全部功能,任何使用Unix操作系统或想要学习Unix操作系统的人都可以从Linux中获益
运行Linux需要的配置并不高,支持众多的PC周边设备,并且这样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完全免费,其源代码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都能拿来使用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怀疑这免费后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作者会心甘情愿的把它拿出来而分文不取吗?其实,它代表着软件开发的另一种概念:那就是基于GNU的版权制度
版权是为了保护作者应有利益而设立的制度,但时至今日它却对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例如现在病毒的肆虐,就是因为微软不肯将Windows的源代码公开
杀毒软件的厂商只好自己去钻研OLE结构
还有,Intel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个不许其它厂商使用的硬件规范,造成众多开发者并不是为了提升技术而是为了兼容性而耗费资金和时间,这样就造成了科研发展的混乱和垄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Richard M
Stallman在1984年创立了以生产免费软件为目的的组织--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软件基金会,简称FSF)
他认为:各个软件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公开源代码会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真正好的软件是为了替人解决问题,应该散发给需要的人
他开发了一个叫做GNU的计划,第一套软件就是GNU Emacs(UNIX平台下强大的编辑器)
任何人都能免费拿到这个软件和它的源代码,于是许多人自发的修改这套软件,为它增加功能
为了明确GNU的规范,Stallman发表了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和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授权声明,根据这些声明,所有的GNU软件都可以被任何人下载、出售、复制和修改,但必须提供程序源代码或者让使用者知道从哪里获得源代码!但不论免费或者收费,任何得到这些软件的使用者都有和提供者同样的权利,可以将它们赠送或出售
由于这个授权,GNU软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
当然,这样做也有不良的效果,如果开发商的利润减少了那么就没有人愿意真正开发软件了,毕竟人还是要吃饭的呀
不过随着Internet的盛行,大众越来越容易得到各种各样的软件,而且大多只为一时之需,用完之后根本不会再用,一个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电子出版行业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Linux核心程序的著作权归Linus本人所有,其它应用程序归各自的作者所有,但按照GNU授权,任何人都可以采取收费或免费方式来发行Linux,并在符合该授权的规范下做修改
这样就有了一大批的免费程序移植到了Linux上,包括GNU Emacs、XFree86、Mozilla等经典软件,并且在不断壮大中
由于源代码是公开的,任何一个使用Linux的人在添置了新硬件后都能自己编写驱动程序,所以Linux对新硬件的支持已经超过了许多专业UNIX系统
Linux的成功如果没有Internet是不可能的,因为Linux实际上是世界各地众多程序员共同开发的结果
现在的Linux经过数次改版(包括核心的升级和周边程序的完善),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遵循POSIX标准的纯32位多工操作系统,64位版本也在开发之中
Linux可以兼容大部分的UNIX系统,很多UNIX的程序不需要改动,或者很少的改变就可以运行于Linux环境;内置TCP/IP协议,可以直接连入Internet,作为服务器或者终端使用;内置JAVA解释器,可直接运行JAVA源代码;具备程序语言开发、文字编辑和排版、数据库处理等能力;提供X Window的图形界面;主要用于x86系列的个人电脑,也有其它不同硬件平台的版本,支持现在流行的所有硬件设备
就性能上来说,它并不弱于Windows甚至UNIX,而且靠仿真程序还可以运行Windows应用程序
它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应用软件,并不输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数量,其中也有商业公司开发的赢利性的软件
最可贵的是:它是一个真正的UNIX系统,可以供专业用户和想学UNIX的人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使用
Linux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系统,相对于Windows而言也是一个比较难用的系统,就如同大多数用户用不惯MacOS的单键鼠标一样
想要对Linux轻车熟路,你必须懂得一些相关知识,软、硬件的配置,最好还懂点程序,因为没有人有义务为您提供技术支援,除了和其它用户交流之外 ,您必须要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您只是作为日常应用,就不需要那么复杂啦,Linux一样会为您提供完美的操作环境,你所要做的就是改变使用习惯和成见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没有图形界面的,自从Apple于1984年推出System 1
0开始,个人电脑才实现了真正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从此电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也更加易于使用
Windows的图形化开始于Windows 3
1/3
2,直到Windows 95的出现才标志着多媒体时间的到来,从此计算机变得能说会唱起来
Linux始于UNIX,却青出于蓝胜于蓝,同样拥有着不俗的图形用户界面,性能更稳定,也更漂亮,可以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美丽的操作系统媲美!不同于现在的XP,Linux的图形界面是基于Console之上的,类似于Windows 95架于DOS之上,Linux下实现图形界面的是X Window系统(区别于MS的Windows)
X Window是一套用于UNIX的具有极大可携性、对彩色掌握的多样性和网络之间的操作透明性的健在式处理窗口系统
它和微软的Windows的工作原理并不相同,不过两者都使用图形界面和窗口技术,从外表看来有那么一点点相似,但又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实际上X Window的界面更加多样化,也更漂亮,且高效快捷
就Windows对于DOS的地位一样,X Window一改UNIX/Linux单调的文本界面,提供了一个友善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198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电脑科学研究室工作的Bob Scheifler正在发展分布式系统,DEC公司的Jim Gettys也在MIT进行A-thena计划的一部分
两者都需要一套在UNIX系统上使用的图形界面,因此两者开始合作研制X Window
1987年,MIT发布了第11个版本的X Window,并成立了非赢利性组织“X协会”来发展及控制X Window标准
所以现在的X Window并不完全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协定,定义了一个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任何系统能满足这个协定及符合X协会其它的规范,便可称为X Window,它的源代码公开
因为X Window具有强大的与设备无关结构性,它提供了一组网络通信协议,任何硬件只要提供X协定,便可以执行应用程序显示一群包含图文的窗口,不需要重新编译,这种与设备无关的特性只要是根据X Window标准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均可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这就大大减少了跨越不同平台之间的编译工作,应用程序更加具有可移植性
Linux上最常用的X Window是Xfree86,它是MIT的X11R5的移植版,使用Openlook窗口管理系统,所以Xfree86是免费的
Xfree86支持现行所有的PC显示卡,但不一定支持它们的Windows加速特性,比如DirectX 9
到目前为止,可以支持中文的Linux己不再是凤毛麟角,而且中文应用软件正不断丰富着
但一些商业软件并未完成移植,其中有诸多原因,在此不详述
GNU/Linux社群设计的立体图,并使用GPL授权传统的Linux用户一般都安装并设置自己的操作系统,他们往往比其他操作系统,例如微软Windows和Mac OS的用户更有经验
这些用户有时被称作“黑客”或是“极客”(geek)
然而随着Linux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原厂委托制造商(OEM)开始在其销售的电脑上预装上Linux,Linux的用户中也有了普通电脑用户,Linux系统也开始慢慢抢占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
同时Linux也是最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
Linux也在嵌入式电脑市场上拥有优势,低成本的特性使Linux深受用户欢迎
使用Linux主要的成本为移植、培训和学习的费用,早期由于会使用Linux的人较少,这方面费用较高,但这方面的费用已经随着Linux的日益普及和Linux上的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而降低
KDE和GNOME等桌面系统使Linux更像是一个Mac或Windows之类的操作系统,提供完善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不同于其他使用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的类Unix系统
发展历史
(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4)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net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
(6)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1993年,Bob Young 成立了ACC公司,这是一家邮购公司,主要业务是出售Linux和Unix的软件附件。1994年,Marc Ewing 创建了自己的Linux发行版;
并将其命名为红帽Linux(Ewing在就读卡内基·梅隆大学期间曾经戴着一顶红色的康奈尔大学长曲棍球帽子,这是他的祖父赠送给他的)。Ewing于十月份发布了该软件,其被称为万圣节版本。
Young在1995年收购了Ewing的企业,两者合并成为红帽软件公司,由Young担任首席执行官 (CEO)。1999年8月11日,红帽公司上市,实现了华尔街历史上的第八大首日涨幅。Matthew Szulik 在当年12月接替Bob Young出任CEO。
1999年11月15日,红帽公司收购了CygnusSolutions公司。Cygnu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MichaelTiemann成为红帽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并于2008年出任开源事务副总裁。
后来,红帽公司又收购了WireSpeed公司、C2Net公司以及Hell'sKitchen Systems公司。
2000年2月,InfoWorld 连续第四年将其年度操作系统产品奖”授予红帽Linux 61。2001年,红帽公司收购了PlanningTechnologies公司,并于2004年收购了AOL的 iPlanet目录和证书服务器软件。
2002年2月,红帽公司将其总部从Durham迁移至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Centennial校区。次月,红帽公司推出了红帽 Linux高级服务器,后来改名为红帽企业版Linux (RHEL)。Dell、IBM、HP以及 Oracle 公司均宣布支持该平台。
2005年12月,《CIO Insight》(CIO洞察)杂志举办了其年度“厂商价值调查。”在该调查中,红帽公司连续第二年位居第一。2005年12月19日,红帽公司的股票进入NASDAQ-100成分股。
2006年6月5日,红帽公司收购了开源中间件供应商JBoss公司,后者成为红帽公司的一个部门。2006年9月18日,红帽公司发布了红帽应用栈(Red Hat Application Stack),其集成了JBoss技术,并通过了其他知名软件厂商的认证 。
2006年12月12日,红帽公司的股票交易从NASDAQ (RHAT) 转移至纽约证券交易所(RHT)。2007年,红帽公司收购了MetaMatrix,并与Exadel达成协议分发其软件。
2007年3月15日,红帽公司发布了红帽企业Linux5,并在六月份收购了Mobicents。2008年3月13日,红帽公司收购了Amentra,这是一家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导向型架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开发以及企业数据服务。Amentra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开展运作。
2009年7月27日,红帽公司取代CIT集团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该指数是反映美国经济状况的500家领先企业的多元化指数。
2009年12月15日,有报道称红帽公司将支付880万美元和解与其2004年7月以来财务业绩重述相关的一桩集体诉讼案。该诉讼已经在等候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地方法院的判决。红帽公司达成了建议的和解协议,并在11月30日结束的季度中入账一次性费用880万美元。
2011年1月10日,红帽公司宣布将分两个阶段扩大其总部,为罗利市的运营部门增加540名员工,并投资超过109亿美元。北卡罗莱纳州将提供高达1500万美元的激励。第二个阶段涉及到“进军新的技术领域,例如软件可视化以及技术云计算产品。”
2011年8月25日,红帽公司宣布将其约600名员工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Centennial校区迁移至市中心的Two Progress Plaza(两个进度广场)。2013年6月24日,在重新挂牌的红帽公司总部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
在2012年,红帽成为首家收入达到十亿美元的开源公司,该年的年收入达到113亿美元。2012年6月27日,红帽公司宣布从应用软件厂商Progress Software那里收购FuseSource。红帽公司此次收购FuseSource是为了“加快向企业用户提供应用集成产品服务的步伐”。
2014年1月7日,红帽公司收购CentOSProject。
2014年4月30日,红帽公司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将Ceph的企业级产品提供商Inktank收入囊中,已将Inktank的存储产品整合在其基于GlusterFS(红帽在2011年10月份斥资136亿美元收购Gluster)的存储产品中。
此次收购后,红帽或将成为最大的开源存储产品提供商,包括对象存储、块存储和文件存储。
2014年6月18日,红帽公司收购开源云计算服务提供商eNovance。eNovance的优势在于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人才,加上红帽在OpenStack领域的投入,两者的联合将满足企业对OpenStack咨询、设计及部署的更多需求。
2014年9月18日,红帽公司收购领先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提供商FeedHenry。FeedHenry将进一步扩展红帽的应用开发与集成、以及PaaS解决方案产品系列,帮助红帽推进公有和私有环境中的移动应用开发。2018年10月29日早晨,IBM宣布以3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Red Hat。
扩展资料:
红帽JBoss中间件通过提供快速构建将人员、流程和信息连接在一起的系统所需的工具,来帮助组织发展其中间件基础架构。红帽JBoss中间件主要产品有红帽JBoss企业应用平台、JBoss Web服务器、JBoss 数据网格、JBoss 开发人员工作室、
JBoss门户、JBoss运营网络,JBoss Fuse (企业服务总线-ESB),JBoss A-MQ(消息中间件)、JBoss数据虚拟化、JBoss Fuse Service Works、JBoss BRMS,JBoss BPM套件等。
—Red Hat
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作为电脑之芯的全攻略,我们也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如果要刨根问底的,那么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
1971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82年,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看完这里,相信大家会对CPU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这段时其他公司:譬如AMD,CYRIX等等推出的CPU,由于名字和INTEL的都是一个样,也就不再重复叙述了。
今日CPU的发展状况从Pentium(奔腾),俗称的586开始,一直说到才数天前发布的最新K7吧。这段时间简直就是CPU发展的战国时期,市场上面群雄奋起,风云突变,竞争异常的激烈,新技术出现的速度相当快,我们通过介绍 INTEL产品,让朋友了解多一些,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INTEL: 说到CPU,当然不能不提到这位一直领导CPU制造新潮流的老大哥。正是因为有了INTEL,电脑才脱下了高贵的外衣,走到了我们的身边,成为真正的个人电脑,今天,当我们用电脑玩游戏、看**,听CD,甚至上网的时候你可千万得记住INTEL的功劳啊!
Pentium: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翻了几倍资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Pentium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的厂家代号是P54C,PENTIUM的内部含有的晶体管数量高达310万个,时钟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单单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处理器,它的运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 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则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从PENTIUM开始,我们大家有了超频这样一个用尽量少的钱换取尽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586级处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个令人超频的最多的处理器,由于Pentium的制造工艺优良,所以整个系列的CPU的浮点性能也是各种各样性能是CPU中最强的,可超频性能最大,因此赢得了586级CPU的大部分市场。
Pentimu Pro: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 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号,上市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Pentimu Pro。Pentimu Pro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mu Pro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mu 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Pentium Pro200MHZ 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Pentium 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PENTIUM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的缓存分别是256KB,512KB,1MB。如此强大的性能,难怪许多服务器系统都采用了Pentimu Pro甚至是双Pentimu Pro系统呢!
Pentium MMX: 也许是INTEL认为Pentium 系列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1996年底又推出了Pentium 系列的改进版本,厂家代号P55C,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Pentium MMX(多能奔腾)。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可以翻译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因此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Pentium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数据)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目前的什么KNI,3D NOW!也是从MMX发展演变过来的。Pentium MMX可以说是直到99年在电脑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CPU产品,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使用MMX的CPU。Pentium MMX系列的频率主要有三种:166/200/233,一级缓存都是32KB,核心电压28v,倍频分别为25,3,35。
Pentium Ⅱ: 1997年五月,INTEL又推出了和Pentium Pro同一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CPU Pentium Ⅱ。有人这样评价Pentium Ⅱ,说它是为了弥补Pentium Pro里面的缺陷,然后再加上MMX指令而生产开发出来的产品,他们这样说有他们的道理,我以下就替大家剖析一下Pentium Ⅱ: PentiumⅡCPU有众多的分支和系列产品,其中第一代的产品就是PentiumⅡKlamath芯片。作为Pentium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266、300、333四种。PentiumII采用了与Pentium Pro相同的核心结构,从而继承了原有Pentium Pro处理器优秀的32位性能。PentiumⅡ虽采用了与Pentium Pro相同的核心结构,但它加快了段寄存器写操作的速度,并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操作系统的执行速度。由于配备了可重命名的段寄存器,因此PentiumⅡ可以猜测地执行写操作,并允许使用旧段值的指令与使用新段值的指令同时存在。在PentiumⅡ里面,Intel一改过去BiCMOS制造工艺的笨拙且耗电量大的双极硬件,将750万个晶体管压缩到一个203平方毫米的印模上。PentiumⅡ只比Pentium Pro大6平方毫米,但它却比Pentium Pro多容纳了200万个晶体管。由于使用只有028微米的扇出门尺寸,因此加快了这些晶体管的速度,从而达到了X86前所未有的时钟速度。 在总线方面,PentiumⅡ处理器采用了双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联接二级高速缓存,另一条负责主要内存。然而PentiumⅡ的二级高速缓存实际上还是比Pentium Pro的二级缓存慢一些。这是因为由于PentiumPro使用了一个双容量的陶瓷封装,Intel在Pentium Pro中配置了板上的L2高速缓存,可以与CPU运行在对等的时钟速度下。诚然,这种方案的效率相当高,可是在制造的成本方面却非常昂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PentiumⅡ使用了一种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缓存,可以运行在相当于CPU自身时钟速度一半的速度下。所以尽管PentiumⅡ的高速缓存仍然要比Pentium的高速缓存快得多,但比起200MHz的Pentium Pro里面的高速缓存就要逊色一些了。作为一种补偿,Intel将PentiumⅡ上的L1高速缓存从16K加倍到32K,从而减少了对L2高速缓存的调用频率。由于这一措施,再加上更高的时钟速度,PentiumⅡ(配有512K的L2高速缓存)在WindowsNT下性能比Pentium Pro(配有256K的L2高速缓存)超出大约25%。 在接口技术方面,为了击跨INTEL的竞争对手,以及获得更加大的内部总线带宽,PentiumⅡ首次采用了最新的solt1接口标准,它不再用陶瓷封装,而是采用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不但集成了处理器部件,而且还包括32KB的一级缓存。
Pentium Celeron: 在Pentium Ⅱ又再次获得成功之际,INTEL的头脑开始有点发热,飘飘然了起来,将全部力量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上,从而给AMD,CYRIX等等公司造成了不少 乘虚而入的机会,眼看着性能价格比不如对手的产品,而且低端市场一再被蚕食,INTEL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发家之地就这样落入他人手中,又与1998年全新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场,性能价格比相当厉害的CPU,也就是本文的重要介绍产品Celeron,赛扬处理器。 Pentium Celeron可以说是Intel为抢占低端市场而专门推出的。1000美元以下PC的热销,另AMD与Cyrix在与Intel的抗争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令Intel如芒刺在背。于是,Intel把Pentium II的二级缓存和相关电路抽离出来,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再改一个名字,这就是Pentium Celeron。中文名称为奔腾赛扬处理器。 Celeron采用035微米工艺制造,外频为66MHz,最初推出的有266与300两款。接着又出现了333,直到刚刚新鲜出炉不久的赛扬500。从赛扬333开始,就已经采取了025微米的制造工艺。开始阶段,Celeron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其抽掉了芯片上的L2 Cache,这使人不禁想起当年的486SX。我们知道,在486时代,CPU就已经内置了8K缓存,而在主板上还另有插槽可供大家再加上二级缓存(高档一点的是板上自带的),到了奔腾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板上的二级缓存由256K到现在最大的2MB(MVP3芯片组支持)PII的更厉害,把二级缓存也放到CPU板上,CPU与内存和二级缓存有两条总线,这就是Intel引以为豪的DIB双重总线技术,这样装置的二级缓存能比Soecket7上的提供更高的性能,因为它是运行在CPU一半时钟频率上的,当CPU为PII333时,二级Cache就运行在167MHz,这远比现在100MHZ外频的Soecket7上的Cache速度要高的多,也就是说,在PII上,二级缓存的重要性比在Soecket7上的要高。大家也知道了二级缓存的作用,相信就已经知道赛扬其实是一只掉了牙的老虎(再也凶不起来了),在实际应用中,Celeron266装在技嘉BX主板上,性能比PII266下降超过25%!而相差最大的就是经常须要用到二级缓存的项目。不过什么马配什么鞍,Intel专门为赛扬配备了EX芯片组。Intel的440EX芯片组为Celeron做了优化,因此C266+EX与PII266+BX的性能只相差了10%。 400,366,333和300AMHz英特尔赛扬处理器包括集成128KL2缓存 所有的英特尔赛扬处理器使用英特尔P6微架构的多事项系统总线。400,366,333和300AMHz处理器使用增加了L2缓存界面的英特尔P6微架构多事项系统总线。L2缓存总线和处理器到主储存器系统总线的结合增加了在单总线处理器上的带宽和性能。 英特尔440EXAGPset以基本PC机价格点优化整个以英特尔赛扬处理器基础的系统性能,在考虑基本PC机价格因素同时为终端用户提供AGPset的改进。 赛扬CPU还有一个变形的兄弟Socket 370架构的处理器,它可以说是由INTEL推出的一个使用PII为核心、Socket架构为主板的杂交品种。Socket 370 CPU插槽外观上和Socket 7差不多,只不过Socket 7有321个Pin脚,而Socket 370有370个Pin脚;另外Socket 7只有一个斜脚,而Socket 370有两个斜脚,因此Intel发布的Socket 370 Celeron处理器不适用于目前既有的Socket 7主板,这对热衷于升级的用户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对于Slot 1主板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转换卡来实现升级哦!价钱可是非常便宜的。按Intel的计划,Socket 370全部支持带二级缓存的300MHz以上的Celeron(PPGA)处理器。而将来所有的Celeron处理器都会转向Socket 370的架构,这也更加符合Intel推出Socket 370和Celeron的本意。 Socket370架构CPU的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Celeron 300A是相同核心,而接口部分由Solt1改为Socket形式。从外观上看,特别象Socket7的Pentium MMX,只是中央的Die封装部分要比MMX要大些,CPU的底部比较明显,Socket370 CPU底部中央的封装部分呈长方形,明显与MMX不同,标记着Intel Celeron表明它的正式名称仍然会是Celeron,通过一个和Pentium Ⅱ上类似的序号(譬如:FV524RX366128)我们可以辨认出其频率是366Mhz并带128K缓存;虽同为Socket,Socket370是370针,比Socket7 CPU的321针多出49针,不仅针脚多出一圈,脚的位置也不同,注定两种Socket是无法兼容了。Intel使用了440ZX 芯片组来搭配Socket 370,将支持100 MHz 外频。经过我们的特别测试,发现socket370 的Celeron 366几乎每项测试中均超过了PII,可见其性能之好。 赛扬由于没有了二级缓存的限制,而且是用025技术制造的,因此超频能力特强,那么在超频的过程中有什么东西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首先就是CPU本身,不过作为超频先锋,几乎所有的赛扬CPU都能超频二级以上,有写特别的序列号的赛扬CPU甚至还能够超上三、四级。 其次就是好的主板和内存了,现在的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主板是为了超频而设,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必须要自己看清楚。如今大家都知道内存是CPU提速的瓶颈之一,因此常常有人提问某种型号的内存芯片性能如何或是干脆直接问它们耐不耐超频。其实内存芯片的性能固然重要,但在实际挑选内存的同时,除芯片的型号外,同时还应该注意内存条本身设计是否成熟、做工是否精。要知道即使采用的是高性能的内存芯片,如果设计不当,那么作为内存条而言仍然是不耐超频的失败品。那么,什么样的内存条才算是合格的呢?(这里的合格,当然指耐超频喽)做工精细与否可以由目视判断,而设计成熟与否主要看线路板上的通透孔(Through Hole)数目的多少,一般通透孔的数目越少越耐超频。何谓通透孔呢?就是线路板上的那些看似线路终端的小洞。电脑里使用的线路板是由很多层构成的,我们平时能看见的只是最表层的线路。在最表层之下,还存在有许多层,每层的线路都是互相独立的。要使最外层的线路与里层线路导通,就必须利用通透孔。有些设计不成熟的内存条,就连同在表层的线路之间的导通,都要先从通透孔进入里层,绕上一圈后再从另一个通透孔穿出。这样一来,导致了线路总长度的增加。而在高达100MHz的工作频率下,无谓地加长线路极易产生杂波干扰。这就很可能导致超频失败。顺便提一下,内存芯片与CPU一样,也存在批号不同导致性能不同的现象:即使批号相同,生产日期也会影响芯片的性能。因此想掌握确切的资料,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不懈地从网上搜寻最新情报。我个人觉得HYUNDAI、NEC和TOSHIBA的芯片性能不错。下面再来看看CL(CAS Latency)值对超频的影响。CAS Latency指的是CPU在接到读取某列内存地址上数据的指令后到实际开始读出数据所需的等待时间,CL=2指等待时间为2个CPU时钟周期,而CL=3的则为3个CPU时钟周期。对今天的高速CPU而言,1个时钟周期的长度微乎其微。因此不论CL2还是CL3的内存,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是感觉不到性能差距的。而厂家在制造内存条时,不论CL2还是CL3,用的都是同样的原料和设备。只是在生产完成后检测时,挑出精度高的当CL2的卖,精度相对低一些的则当CL3的卖。实际上有不少被当作CL3卖的内存条可以在CL=2的设定下工作。因此CL2的内存条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更精密一些,换而言之就是为超频所留的余地更大一些、超频后工作会更稳定一些。我试过的几种名牌的128MB/CL2的内存都可以在外频133MHz的环境下稳定地工作,而散装的CL3的内存则大多无法在112MHz以上的外频下持续稳定地工作。在将外频超到100时,也不必使用符合PC100规格的内存,尽管一般不推荐在外频100MHz的系统中使用非PC100的内存条,但实际上甚至有非PC100的内存条在外频133MHz下稳定工作的记录。据说这是因为早期的内存条不带SPD(一块记录有该内存条性能特征的EPPROM,是符合PC100规范所必须的),用户可以自由设定有关内存的各项参数,易于进行优化。当然,如果您的Money很多,那么自然不必犹豫,挑贵的买准没错。又或是您正准备购买新的内存,那么我奉劝您,从长远看还是购买符合PC100规范的吧!就笔者个人而言,赛扬超频之后的稳定性是相对下降了不少,这是因为发热量太大的问题,如果超频后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经常报出错,一般将内核电压加上01V到02V即可缓解。不过为防万一,用于处理重要数据的电脑,最好不要超频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PⅡ系列CPU设置了倍频锁,你不能通过加高倍频来超频,不过,最近情况有所改观,已经有一些新型号的主板(例如中国台湾A-Trend和日本Free Way共同开发的FW-6400GX/ATC-6400系列)能够破解倍频锁,允许用户自由设定CPU的倍频。为了超频成功,你除了加CPU的内核电压外,还可以加高外CPU的外部电压,这样可以使内存等外部设备工作更加稳定,对提高超频的成功率和超频后的稳定性都有帮助,但是能加高外部电压的主板实在不多。有些主板(例如华硕的P2B系列),在出厂时设定的外部电压就高于额定的33V,而有35V左右。而另一些主板(例如上面提到的ATC-6400系列)则允许用户在BIOS中自由设定CPU的内、外电压值。 另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找那些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值的电源。据我所知,中国台湾Seven Team产的ST-301HR(ATX版本201的300W电源)就带有调节外部电压的旋钮。不过,这种办法有一定风险,大家最好别贸然尝试。
Pentium ⅡXeon : 在98与99年间,INTEL公司还最新推出了新一款比Pentium Ⅱ还要更加强大的CPU--Pentium ⅡXeon (至 强 处 理 器)。Pentium II Xeon CPU的目标就是挑战高端的、基于RISC的工作站和服务器。Xeon系列处理器具有在x86时代从未见过的强大功能。此系列处理器幕后的真正变化并不在于时钟速率(从400MHz起),而是该种CPU那些足以成为头条新闻的新型插槽、L2高速缓存、新的芯片组和扩展系统内存支持。这些变化足以证明:x86架构现在已经长大了,正在接近中级和高端Unix服务器的功能。Pentium ⅡXeon处理器把英特尔结构的性能/价格比优势扩展到技术计算及企业计算的新高度。它专门为在中、高级服务器及工作站上运行的应用软件设计了其所需要的存储器设置。 至于Pentium ⅡXeon 的内部结构包括了:兼容前几代英特尔微处理器结构;奔腾II处理器具有的P6微结构中的双独立总线结构和动态指令执行技术;同时,还有其它一些特性。它的一系列先进的特性加强了服务器平台对其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能力。这些特性能帮助顾客建立一个健壮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增加系统正常运转时间,并保证服务器获得优化的设置及运行。 而且还具有先进的管理特性,譬如:热敏传感器、检错纠错(ECC)、功能冗余检查、系统管理总线等等。Pentium ⅡXeon 处理器的功能还得到加强,能在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结构中为执行大量计算任务提供更高的性能。为此加入了512K或1M字节的二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其运行速度与处理器内核相同(450兆赫兹)。这使得向处理器内核传送的数据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通过高容量的100兆赫兹的多事务处理系统总线,实现了与系统其它部分的数据共享;而多任务处理系统总线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使系统的其余部分也有可能实现较高的处理速度。可供寻址和高速缓存用的内存容量高达64G字节,从而提高对绝大多数高级应用软件的处理性能和数据吞吐量。系统总线支持同时处理多项未完成事务,从而使可用带宽增加。支持多达8个处理器的多处理系统,而且各个处理器都能充分发挥效率。这样的系统总线实现了低成本的4通道、8通道对称多处理,并使得针对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线程应用软件的性能得到大幅度加强。 完全支持英特尔扩展服务器结构--加强的36位处理器支持(新的PSE-36模式)结合了36位缓冲存储器和超过4G字节的芯片组,从而允许企业级应用程序使用超过4G的内存,实现更好的系统性能。 至于Pentium ⅡXeon 的其他特性还有:由英特尔开发的单边接触盒(SEC)封装能充分发挥运算能力、改善了处理保护能力并实现了未来奔腾II至强处理器的通用形式。 群集支持,或者称为对数个4通道服务器系统的群集能力。这使得顾客的基于奔腾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实现了可扩展性从而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Pentium ⅡXeon 是首例采用了系统管理总线接口的英特尔微处理器,为英特尔产品系列增加了一些可维护性的特征。在盒中,有两个新的部件(除热敏传感器之外)使用这个接口与其它系统管理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Pentium ⅡXeon 还可以支持全面的功能冗余检查(FRC)以提高重要应用软件的完整性。功能冗余检查对多处理器的输出进行对比,以检查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功能冗余度检查中,一个处理器充当主处理器,另一个则充当检查器。检查器负责向系统报告是否发现两个处理器的输出有差异。纠错码功能可以帮助保护对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容出错的数据。奔腾II至强处理器支持对所有二级高速缓存总线和系统总线事务中的数据信号的检错纠错功能,能够自动纠正单字节错误,并向系统提示所有双字节错误。所有的错误都被定位后,系统可以进行误码率追踪以确定出故障的系统部件。 在Pentium ⅡXeon 里,INTEL更加用上了最新的插口技术枣Slot 2。Pentium ⅡXeon 是放置在金属封装壳中的,然后通过边缘连接触点插在主板上,其连接插座更像是常见的PCI或ISA扩展卡的插槽(因此也就有了术语SECC即单边接触插盒)。Slot 2将这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