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微软公司的海底机房?

如何评价微软公司的海底机房?,第1张

在我们的印象中,数据中心应该是一排排的机柜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个很大的场地中。

但在服务器背后的过道里,可以看到服务器闪烁的蓝色和绿色LED指示灯将整个过道都照亮了,里面有数不清的风扇将热空气从服务器机架送到冷却设备中。

即使数据中心不断增加空调散热系统,也很难缓解数据中心内部存在的局部热岛问题,冷空气与热空气直接混合,冷量浪费很大,机柜上部的设备得不到需求的冷量。

于是冷通道遏制系统流行起来,将数据中心冷通道密封处理后,95%左右的冷风可以直接送到冷通道内而进入服务器机柜,所有机柜排出的热风被空调机组吸走。

光从这些点可能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数据中心庞大的散热系统。将一辆普通的自行车放到Google数据中心的各种颜色的水管中,简直可以震撼到我们。每根管道都被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样可以方便的区分出每个管道的用途。比如粉色管道可能是从冷水机抽来的冷水,而绿色管道可能是送往室外冷却塔的热水。

由此可见,传统的数据中心需要很大面积的占地空间,需要耗费巨量的电费同时维持机架上的服务器运行、空调降温系统的运行。所以像Google、微软、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在不断的尝试:因地制宜的采用外界自然资源来帮助数据中心省电、节能、减碳。微软水下数据中心进程2015年,微软Natick水下数据中心项目团队在太平洋海底部署第一个数据中心,并在海底停留了105天。这个阶段主要是了解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海底数据中心的利弊,以确定由离岸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的海底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而不必付产地使用费,不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数据中心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

2018年Natick项目在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海底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这艘长12米的密封舱,里面有12个机架,864台服务器。为了减少氧化,密封舱内吸走了水份和氧气,取而代之的是氮气。

今年7月份,这台水下数据中心打捞了起来,864台服务器只有8台发生了故障。水下数据中心采用的是流动的海水自然冷却散热,可靠性却是其他同类产品的8倍。

微软水下数据中心意义重大对于在商言商的企业来说:利用风能/潮汐发电的电费便宜、水下数据中心不用产地使用费、不用降温/散热系统、又减少了维护成本,省下来的庞大开支就是利润。

一个传统典型的数据中心产地费用占15%,电力能耗占据所有成本支出的20%。其中能源消耗大约只有47%的部分进入了服务器,41%的部分散热消耗掉了。据统计,全球的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量占全球总电量的2%左右,可以想象微软海底数据中心对于节能减碳的意义。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科技发展与环境污染恶化似乎是一对双生子,只不过它们是立于光与暗的两端,是绝对对立的,于是我们会发现科学发展的越好,地球的环境就恶化得越严重,然而科技发展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于是很多人甚至开始了绝望,对地球的未来丝毫不看好,在这些人看来,地球末日指日可待。

真的没有办法调和这对光与暗的双生子吗?

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地方在于需要能源,没有能源,所有的科技发展与社会运转全部都会陷入停滞,然而这些能源有90%以上的能源都来自于石油、煤炭之流,它们的生产运作过程却是很多地球环境问题的元凶,比如温室效应等等。

有很多人提出过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寻找环保新能源,兼顾科技发展的同时照顾地球环境,也有人认为我们要不计后果的大力发展科学,等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再来反哺环境问题,因为届时的科技水平可以轻易地照顾好环境。

可惜不论是哪种方法,都不是现如今可行的方案,并且没有足够的实用性,

微软的环保之路,这台沉海两年的服务器重见天日

微软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这家公司跟大多数公司不同,因为它的知名度极高,这个知名度不仅存在行业内也存在于行业外,毕竟大家用的电脑系统基本上都是windows,当然对微软很熟络,而近日,微软在苏格兰的海底打捞起了一台服务器设备,它一共由864个服务器组成。

这台服务器已经在苏格兰海底沉睡了整整两年,工作人员把它打捞上来的时候,萦绕在设备身上的都是厚重的海藻与海洋微生物,这样一个画面很是稀奇,也透露着古怪,但其实它是一个微软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主题是如何节能共生。

大自然与科学的共生

在大自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生物的生活方式都不同,而不论是每种生存方式都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其中有一种叫做共生的生存方式,更是引人深思,共生个体不同部分都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且跟另一部分取长补短和谐生存,这种结合不是一体而胜似一体。

而科学诞生与人类之手,看似与大自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过似乎也有办法让它们温馨的成为一家人,比如微软的海底服务器。

服务器在陆地上需要占据原本就比较珍贵的土地资源,并且运作过程要产生很大的热量,以至于服务器要消耗非常庞大的电量,至少有四成能源产生的电量是用来散热而不是运算工作,所以这是极大的浪费与污染。

海底实验的出路

微软通过这一次实验发现,服务器在海底的运行速率会更高,并且由于没有任何人会干扰,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海底服务器的故障率还只有陆地服务器的1/8。最奇妙的是在节能方面,海水自带的涌动与潮汐让服务器的降温很是完美,大自然的降温手段似乎比通过大量能源制造的空调设备要更可靠。

这个海底实验只是一部分,它其实是一个思路,它的出路是提供了更多人与自然,科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案例。

也许在未来,科技与自然不再是光与暗的两端,而是可以与之共生。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耗大户”。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近亿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量为160889亿度电,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度)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

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2%的电力,华为负责研究可持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安德斯·安德雷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会消耗全球8%电力。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一次搜索,就会消耗一盏8瓦灯泡一个小时的电量。

所以低能耗数据中心呼之欲出,这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续发展,也决定了算力的成本和服务的竞争力。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到了北极、微软则选择了“海底捞”、阿里巴巴将数据中心建到了千岛湖坝上,而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数据中心建在了山洞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据IDC统计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平均的使用年限为9年,超过7年的设施都趋于陈旧。假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其中电力能耗占据所有成本的20%、场地费占15%、冷却设备费用占6%,这三项合起来的超过了40%。

能源只有47%的部分进入了服务器,而41%的部分变成热量消耗掉了。机架风扇、空调、泵机和散热塔消耗的能源占据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

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以下几点好处: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而不必付产地使用费,不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数据中心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

今年7月份,微软位于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数据中心(2018年放置)打捞起来了,864台服务器只有8台发生了故障。数据中心采用海底流动的海水自然冷却,可靠性是其他同类产品的8倍。

如此这样,省下了场地费、电费、冷却设备费用、一定量的维护费用,省下的这些费用就变成了巨大的收益,买肉吃不香吗?何必白白地浪费掉。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成为了这个时代迫切的需求建数据中心已经优先地考虑全年低温时间较长的地区、河边或者海边等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赖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行业推动者和践行者,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如何评价微软公司的海底机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