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拟化的含义,具体一点
这边要提出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概念,就是在安全和效能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将每一个花钱的软件或硬件都能发挥到100%的效率,才能达到虚拟化预期的结果以服务器来说,如何评估CPU/RAM的使用效率是最重要的。CPU的使用效率越高,能省下来的初期成本当然也越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之后的电费、冷却费用等。这也是企业虚拟化时的重要考虑。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来决定不同的虚拟化压缩比(即一台实体服务器上能执行的虚拟机数量),是初期建置成本是否能降低的最重要因素。
业虚拟化的主要目的
个人使用的虚拟机产品和企业级的有很大的差别。个人计算机并没有太多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个人计算机上的虚拟化主要还是以测试、隔离环境、应用方便为主。但企业级的虚拟化产品,最大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包括了初期建置成本、营运成本、管理成本减少灾难损失,以及人员成本等等。
jjieyu
企业级虚拟化的评估有许多工具使用例如 营运成本 管理成本 灾难损失 人员成本 ,但还是必须针对不同的行业别和规模来进行。目前节能减排是全世界的趋势,使用了虚拟化技术后,可以用更少的电力来完成一样的工作,不但能省电,更能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心力,还没有进行虚拟化的企业,是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最新技术的时机了。
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翻译员”。
调制解调器的英文是MODEM,它的作用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翻译员”。电子信号分两种,一种是"模拟信号",一种是"数字信号"。人们使用的电话线路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PC机之间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所以当想通过电话线把自己的电脑连入Internet时,就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来"翻译"两种不同的信号。连入Internet后,当PC机向Internet发送信息时,由于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必须要用调制解调器来把数字信号"翻译"成模拟信号,才能传送到Internet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当PC机从Internet获取信息时,由于通过电话线从Internet传来的信息都是模拟信号,所以PC机想要看懂它们,还必须借助调制解调器这个“翻译”,这个过程叫作解调。总的来说就称为“调制解调”。
扩展资料:
调制解调器的发展:
早期的低速Modem采用调频技术。后来的Modem采用四进制调相技术,也有的Modem采用差分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PSK)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更高速的Modem。
这些高速Modem采用的调制技术叫格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使得在公共交换电话网上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4400b/s或19200b/s,在高质量的租用线路上甚至能达到24400b/s的数据速率。
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还可以在其他技术方面寻求解决办法,例如,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有一种V.29Modem,虽然工作在9600b/s,但是由于使用的数据压缩算法可达至112:l的压缩比,所以数据发送速率理论上可达到19200b/s。
另外一种高速Modem采用了高速微处理器和大约70000行指令,由于采用多个音频组成的载波群对数据进行分组传输,因而叫做分组集群式Modem。
这种Modem工作时首先发送512个音频载波信号,然后对所有载波信号进行评价,决定哪些频率可以使用,根据侦察到的线路情况确定最适合的调制方式,可能是2bit、4bit或6bit的QAM调制。例如,若400个音频载波可用,调制方案为6 bit QAM,则400×6=2400,即可同时传送2400bit。
如果每种载波都是一秒钟变化4次,则可得到约10000b/s的数据速率。分组集群式Modem对数据先进行分组,并自动产生16位的CRC校验码,因而接收端可进行检错处理,如发现错误,可要求重发出错分组。
另外,这种Modem有一个优点,就是它能自动调整可用的频率,而且可对回降速率进行微小的调整,因而增加了有效带宽。
1996年出现了56kb/s的Modem,并于1998年形成了ITu的V.90建议。这种Modem采用非对称的工作方式,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称为上行信道,其数据速率为28.8kb/s或33.6kb/s,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称为下行信道,其数据速率可以达至lJ56kb/s。
其所以采用非对称的工作方式是因为客户端发送数据时要采用模数转换,会出现量化噪声,使得Modem的数据速率受到限制。
而IsP一端的服务器采用数字干线连接,无需模数转换,不会出现量化噪声,因而可以用f1]PCM编码调制的最高数据速率56kb/s。56K技术的出现适应了通过电话线准高速连接Internet的需求,成为当时互联网用户首选的联网技术。
-调制解调器
那要看你网络摄像机的分辨率了。
一般CIF在500Kbps左右;D1在15Mbps左右 100W占用3Mbps左右;200W占用5Mbps左右。(注意是Mbps不是MBps),图像流畅,动态画面基本不会出现马赛克现象。
影响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码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压缩方式、分辨率、帧率、画质、画面复杂性、画面变化程度等。
内部因素:
1、压缩方式:与硬盘录像机一样,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压缩方式主要有M-JPEG 、MPEG-4、H264这三种,M-JPEG 现已基本淘汰,只有业余级产品才使用,MPEG-4目前是运用得较多的,因为价格比H264的便宜一些,而H264在同样的画质情况下,码率约为MPEG-4的70%,当然压缩芯片成本要高一些。
2、分辨率:码率与分辨率成正比关系。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的主流分辨率有D1(704×576)与CIF (352×288)。D1与CIF 分别相当于DVD 与VCD 的清晰度,D1的码率是CIF 的四倍,所以通常还是CIF 分辨率运用得广泛。
3、帧率:帧率即画面的流畅性,码率与帧率成正比关系。完全流畅的画面为25帧/秒。网络产品的帧率都是可调的,我们可以通过调低帧率来降低码率,一般调到10~15帧可兼顾码率与流畅性,在不要求观看连续画面的情况下,可将码率调得更低。
4、画质(压缩比):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画质(压缩比)都是可调的,画质越好码率就越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调整。由于各厂家对画质(压缩比)的参数并没有使用统一的单位,所以这里不便向大家提供参考值。
外部因素:
1、画面复杂性:码率与画面复杂性成正比关系,比如镜头对着一面白墙,码率就很低,而对着一片花丛,码率就会马上变高,相差往往有几倍。
2、画面动态变化程度:码率与画面变化程度成正比关系,比如镜头对着静止的物体,码率就很低,而对着一片活动的人群,码率就会马上变高,最多相差可达十倍。
兄弟 硬盘是200G,问题是这个硬盘下的分区你没说,不可能1个盘就1个区吧~ 你看看分区情况!!
tar 是打包 不是压缩,如果要压缩 你还得加上参数 -jcv -f
例: tar -jcv -f /目录/文件tarbz2 /目录/文件
bz2文件比 楼上的 gz 压缩比更高!
Gzip是一种内容压缩格式,现在大部份浏览器都可以浏览经过Gzip压缩过的内容
服务器将要输出的内容使用Gzip压缩后传给浏览器,这样可以达到提高网页的浏览速度和减少服务器网络带宽的使用,但同时多增加了在服务器端Gzip压缩内容的操作,所以会给服务器带来一定的负担
GZIP最早由Jean-loup Gailly和Mark Adler创建,用于UNIX系统的文件压缩。我们在Linux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gz的文件,它们就是GZIP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Internet 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HTTP协议上的GZIP编码是一种用来改进WEB应用程序性能的技术。大流量的WEB站点常常使用GZIP压缩技术来让用户感受更快的速度。
gzip 命令
减少文件大小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存储空间,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文件时,可以减少传输的时间。gzip 是在 Linux 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命令,既方便又好用。
语法:gzip [选项] 压缩(解压缩)的文件名
该命令的各选项含义如下:
-c 将输出写到标准输出上,并保留原有文件。
-d 将压缩文件解压。
-l 对每个压缩文件,显示下列字段:
压缩文件的大小;未压缩文件的大小;压缩比;未压缩文件的名字
-r 递归式地查找指定目录并压缩其中的所有文件或者是解压缩。
-t 测试,检查压缩文件是否完整。
-v 对每一个压缩和解压的文件,显示文件名和压缩比。
-num 用指定的数字 num 调整压缩的速度,-1 或 --fast 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
-9 或--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值为 6。
指令实例:
gzip
% 把当前目录下的每个文件压缩成 gz 文件。
gzip -dv
% 把当前目录下每个压缩的文件解压,并列出详细的信息。
gzip -l
% 详细显示例1中每个压缩的文件的信息,并不解压。
gzip usrtar
% 压缩 tar 备份文件 usrtar,此时压缩文件的扩展名为targz。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