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什么出兵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什么出兵欧洲?,第1张

1915年5月7日,一个对于美国来说很平常的星期五,这一天,纽约港还是像以往一样喧嚣。肯纳德海运公司引以为豪的“卢西塔尼亚”号即将从纽约起航回物浦港。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一场悲剧性的航行。

1915年5月12日下午2点10分,当“卢西塔尼亚”号航行到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此时距离爱尔兰爱尔兰镇只有10英里,一艘德国潜艇突然向它发射了2枚鱼雷,一枚击中了“卢西塔尼亚”号的首部,另一枚击中尾部。这艘巨大的船在20分钟后就消失在海面上,沉没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转移到救生艇上,结果共有1201人死亡,其中128人是美国公民。发射鱼雷的U20于5月13日回到威廉港的基地。

“卢西塔尼亚”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914年8月)正式交给英国海军,然后再驶向利物浦港的加拿大码头,在这里又给这艘船装配了12门6英寸大炮,当时这所船实际上是被作为后备巡洋舰的。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参观利物浦时顺便视察了“卢西塔尼亚”号,就是在这时,他说了一句几乎是预言的话:“对于我来说,它只不过是又一个45000吨重的活诱饵而已。”

德国无论如何都不想招惹美国,它在发动攻击前就在报刊上刊登过广告,以告诫中立国公民不要乘坐参战国船只,广告在“卢西塔尼亚”号从英国出发前就已经刊登出来了。

尽管128名美国公民的死尽管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愤怒,但这种愤怒远远没有到支持政府参加世界大战的程度。他们也许会支持政府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或者提供其他一些援助,但很不愿意把自己的亲人送到远离美国的欧洲战场。而且,威尔逊总统要为第二次竞选做准备,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因为孤立主义的势力在当时的美国十分强大。因此,美国政府还要再找一个参战的理由——就是曾有人发帖介绍过的“墨西哥密电事件”。

“墨西哥密电事件”的过程充满了偶然,使我对此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一战期间,墨西哥的军事、经济实力都远不如美国,没有能力收复亚利桑那、得克萨斯等被美国占领的地方,德国人绝对不会傻到联合墨西哥对抗美国,而此时的德国已经陷入欧洲战场的泥潭之中,俄军1916年夏季的进攻使德军被迫两线作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使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主动权,损失大量的兵力,更没有能力支援遥远的墨西哥。想必威尔逊总统也并非如此简单地相信这就是德国人的真实意图,而是顺水推舟,让美国参战。

当时,英德都对美国展开宣传。一战期间,英国拥有海洋优势,于是英国可以控制穿过大西洋连通欧洲和美国的海底电缆。可以想象,一战期间,英国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电台、影片、广告等媒体把美国公众心中德国的形象变得如恶魔一般。虽然美国政府没有禁止公众从德国方面获取战争的消息,但英国还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英国人有组织的把让他们的宣传活动遍布美国,小到民间小团体,大到参议院,并把惨烈的战争场面印刷在报纸上,一切都是为了丑化德国,如德国潜艇击沉商船后的浮尸遍海、死于战争的无辜的人被说成是德国人干的、拍摄德军虐杀战俘的场面等。而一战期间,德国只有2家电台在美国营业,宣传力量显得十分可怜。当德国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宣传方面与英国抗衡时,就企图减少英美间的运输,这又成了英国的口实“中欧列强依靠阴谋和破坏行为以阻止美国向协约国供应军需品。”

由于英美之间战时贸易频繁(1917年至1919年,美国对协约国出口了近3100吨粮食。一战期间,美国强行没收了包括97艘德国船在内的总吨位超过100万吨的外国商船,还征收了私营公司的431艘船只,建立了庞大的运输船队)。英国在北海布雷,而且迫使驶往德国的船只驶向英国,使德国得不到来自美国的物资。因此,战争逐渐向协约国一方倾斜,尤其是马恩河会战,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基本泡汤。

结果双方在战壕里进行里漫长的对峙,一直持续到1918年。这样的对峙显然对同盟国不利,因为协约国可以利用海上优势,从美国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军需品,并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而德国得不到美国的支援,物资越来越匮乏。于是,德国统帅部同意恢复无限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在短时间内投降或主动求和。重新开启无限制潜艇战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在恢复无限制潜艇战3个月后,英国海上运输被击沉的总吨位就相当于1916年全年损失的总吨位。

这立刻让英国倍感紧张,英国国内已经出现了物资供应恐慌——草坪被种上马铃薯、花园被改成菜地、网球场都种上了庄稼。德国人或许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产生积极作用前,他们就能获胜。英国的情况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威尔逊对此感到恼火,他对豪斯顾问说道:“德国是个疯子,必须遏止它。”

美国统治集团意识到,如果协约国就此战败,美国在协约国方面投下的大量贷款将化为泡影,从保护债务国的角度出发,美国也必须参战。1917年2月3日,又有一艘美国船——“豪萨顿尼克”号被德国潜艇击沉,这一天,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4年大战爆发时,美国当天就宣布中立,但美国一直在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尽管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美国对德出口额也有2000万美元。美国同样不愿意放弃来自德国的金钱,只是驶往德国的船都被英国海军拦下了,去了英国。于是,美国在协约国方面的赌注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入协约国,就是放弃巨额贷款。因此,不难看出当时美国中立的目的:当战争双方打的筋疲力尽时,再出兵,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与英法相当的战胜国身份(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甚至可以参与制定新的世界秩序。

打个比方,美国好比一个商人,他先保持中立,但向双方都提供贷款,其中一方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英法)获得了比另一方多得多的贷款,最后,他亲自上战场,收回了本金和利润。至于给同盟国的贷款,对于丰厚的利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参战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原来是英、法、荷的殖民地,美国人口大多是英国、法国、荷兰的移民及其后裔,因此在思想、文化、宗教、经济方面有着与协约国难以分割的联系。这不是几个电台能够改变的。美国的文化主要来自英国(17、18世纪的殖民统治),美国的经济体制也继承并改进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和美国都是19世纪晚期崛起的国家。

德国工业产值在1870年至1913年增长了46倍,在1913年全面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则依靠自由市场经济,在建国118年后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一战爆发前,美国还创建了美联储这个行使中央银行权力的金融机构,把全美国的金融资本连在了一起。这样,美国就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大规模的对一个或多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贷款。既然都是19世纪下半叶崛起的国家,德国和美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和矛盾。

在萨摩亚群岛问题上、在菲律宾和其他西班牙殖民遗产上,美德都曾有过摩擦。在一战爆发前,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美国占17%,而且德国开始与美国争夺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拉丁美洲市场,在1913年的拉丁美周对外贸易总额中,美国占28%,德国占142%。而且在战前,德国企图在靠近巴拿马运河的西印度群岛建立海军基地。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美国海军的最重要的交通线,德国在靠近巴拿马运河的地区建立海军基地,会严重威胁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一旦与美国开战,就能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绕过合恩角才能到达大西洋。只是在一战爆发前,德美矛盾还不是非常明显,被更为尖锐的英德矛盾掩盖了。

欧洲大战的结果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利益集团获得胜利,而是参与战争的国家都筋疲力尽。一战期间,德国本土并没有遭受过重的打击,但1918年,德国国内物价飞涨,进口物资减少99%,有经济崩溃的危险,而且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这种情绪在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起义中宣泄了。英国一战期间的战争支出占同期国家收入的44%,贸易逆差又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1918年的784亿英镑。

法国的货币流通量从1914年的7325亿法郎增加到1918年的27536亿法郎,工人的购买力为战前的1/3。1919年,法国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57%。这时候,美国就可以决定战争的形势了: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获胜。而且,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1870年至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8倍。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位局世界第一)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美联储)也足以支撑一场世界大战。

所以,美国可以按自己的计划决定如何去做,唯一的障碍就是:孤立主义。因此,美国就要寻找让孤立主义闭嘴的借口,就是上文提到的“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和“墨西哥密电事件”。

美国从一战中得到的利益是所有参战国中最多的。第一,美国在1914至1917年间是战争双方的军需品供应商,贸易额快速上升,美国贸易顺差达到116亿美元,工业发展迅速,释放了美国的工业潜能。1914年至191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150%,从249亿美元骤升至639亿美元,钢产量增长891%,加工工业产值增长32%;第二,1914至1917年间与战争双方的贸易使美国从债务国变身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

战后,美国是20多个国家的债主,仅协约国就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由于战争对金融业的冲击,英法等国不得不用黄金储备购买美国物资。战争结束后,美联储的地下金库中储藏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第三,欧洲的混战使欧洲列强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殖民地和中国、拉美这些海外市场。美国趁机抢占了原本属于欧洲国家的市场份额。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对拉美的出口总值从798亿美元增长到3393亿美元,并且控制了拉美工业原料的进出口,还贷款给中国1300万美元,谋取了在中国修建1500公里铁路的权利,还把加勒比海沿岸的波多黎各变成了殖民地。

可能是游戏文件缺失 游戏裤 游戏上右键 属性 验证游戏缓存完整性或者是你开了mod与服务器不兼容 (启动器界面可见)

德国海军把全部潜艇兵力(约142艘,其中105艘属于战斗序列)用于袭击商船。

英国亦针锋相对,在加强护航的同时,严密封锁德国海岸,德英潜艇战渐趋激烈。

在实行“全面无限制潜艇战”后的两个月里,仅在北海和大西洋,就有总吨位为145万吨的844艘商船被击沉。但随着美国海军参加护航和英反潜体制日益完善,德国1917年投入的107艘潜艇有72艘被击沉。

两年前,“露西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时,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豪斯就认为,仅凭德国没有道歉,也无任何歉意的表示,美国就应立刻向德国宣战。美国保持了两年的中立后,终于1917年向德国宣战。

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看过不少历史资料你就会发现。盟军压根就不想登陆西欧。实际上如果不是苏联节节胜利的话。他们是乐于看到德军和苏联打的鱼死网破的。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确实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并没有覆盖整个西欧。而西欧面向大西洋和北海有很多港口。你看看谷歌地图。不莱梅附近的大型港口确实适合登陆。而且德军当时的主力集群都在东线。西欧的部署基本以大西洋堡垒为为中心。德军在西欧仅有的2个军在法国。盟军从不莱梅方向发动攻击虽然有可能陷入两路德军的包围。但是却十分有希望拿下柏林。不莱梅离柏林非常之近。只有100多公里而已!而且盟军还可以从不莱梅南下入侵鲁尔工业区。这种攻击行动一旦发生即便盟军入侵失败。德国在本土核心地区作战,战争机器也会遭到完全破坏。

1德国是一战中的战败国,不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他的压制与宰割,有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而美国是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不想破坏现存秩序。

2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

3德国受经济打击更严重,经济上必须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才能复苏。美国经济实力较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计划得以实行。

4危机导致德国阶级斗争空前尖锐,革命迫在眉睫。同时,德国纳粹党已羽翼丰满,正好充当垄断资本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美国虽存在阶级矛盾,但左右两方面的力量却不足以造成政治危机。

5罗斯福和希特勒两个历史人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下边还有学我的啊对美国经济力挽狂澜的不是威尔逊,而是富兰克林 罗斯福

泡沫少爷是我弟:做人不能这么无聊,你几乎一字不差的学完我,最后一条想和我有点不同,自己瞎改还改错了,别以为最后加个望采纳别人就会采纳你,纵容你这种剽窃他人的行为

在19世纪末期的帝国主义竞赛中,1871年才完成统一的德国只能算“迟到者”,但德国像当时西欧列强一样,希望拥有一个大殖民帝国的荣誉和安全,并通过殖民扩张增强实力与财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纵观全球,最后瞄准了当时经济实力全球第一,但军力却弱得出奇的美国。他尤其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和南美洲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感到不满,决心要通过军事入侵行动让德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兴霸主。

威廉二世认为,在古巴或波多黎各等加勒比海地区拥有一座大型海军基地将是德国跨洋干涉的第一步。埃伯哈德·冯·曼蒂被指派制订突袭美国任务,这份秘密计划得到新上任的帝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指导和批准,后者还特意去了一趟美国考察。在德皇的支持下,提尔皮茨开始打造一支能够跨越远洋征服美国的海军,德国海军就像“下饺子”般地扩大,许多强大的新型战列舰陆续下水。

根据德国的首份对美作战计划,大规模的德国海军舰队将横渡大西洋,在一场决定性海战中击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之后德国海军将用舰炮摧毁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中心以及弗吉尼亚州汉普顿锚地其他所有海军设施。德国人设想,一旦美国最重要的海军造船厂被摧毁,德国海军特遣部队将对美国大陆实施封锁战,并对美国首都华盛顿形成攻击态势。随后德国再派出一个谈判小组前去同美国政府谈判,迫使美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时局变化之快出乎德皇意料。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展开军事行动。游弋于菲律宾马尼拉湾的一支德国海军小型舰队曾对美国海军进行警告射击,但美国海军保持了克制。当时德国期望美军在菲律宾被游击战击败,所以放弃了直接卷入同美国的敌对行动。但到1899年4月,美国已控制太平洋上的菲律宾、关岛、萨摩亚群岛和夏威夷以及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不久将要独立的古巴也处于美国影响之下。面对这种情况,德国的首份对美作战计划只得废弃。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什么出兵欧洲?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