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服务器R320RAID怎么设置,第1张

DELL服务器R320RAID设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1、首先,启动服务器进行自检,并在出现提示时按“ctrl  + R”进入RAID BIOS界面,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2、其次,完成上述步骤后,按向上和向下键停留在“PERC  H310”上。 按F2打开操作菜单。 选择“Create New VD”选项进入raid创建界面,见下图,然后进入下一步。

3、接着,完成上述步骤后,根据下图选择RAID5,使用TAB键向下移动到硬盘并按空格键打X。必须选择所有的三个盘,然后移动到Initialize来打X,选择“OK”选项以完成操作,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4、最后,完成上述步骤后,DELL服务器R320RAID就设置好了,如下图所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 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 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 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有一块 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 Disk): 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 物理磁盘

HS:Hot Spare 热备

Mgmt:管理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就是将多个硬盘通过Raid控制器整合成虚拟的单个大容量的硬盘。Raid是服务器数据容错模式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通常都是通过外加Raid卡的方式来实现。Raid的级别有很多种,而各种级别所涉及的原理也不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惠普642 raid卡为例,详细介绍阵列卡的配置过程。

1开机自检,可以读到Raid卡的相关信息:Smart Array 642 Controller,缓存为64MB。

2按 F8 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程序。可以看到机器阵列卡的配置程序有4个初始选项:

       Create Logical Drive 创建阵列

  View Logical Driver 查看阵列

  Delete Logical Driver 删除阵列

  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 将阵列卡设置为机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

3 选择"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若选择此选项,服务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就会变为阵列卡(SmartArray 642),按"F8"进行确认。

4 按完"F8",确认之后,提示:必须重新启动服务器,才会生效。

5 按"ESC"之后,返回到主界面,只有三个选项。

6 进入"Create Logical Drive"的界面,可以看到4部分的信息。

  Available Physical Drives  列出来连接在此阵列卡上的硬盘。图示的硬盘在SCSI PORT 2, ID为0,硬盘的容量为 364 GB。

  Raid Configurations 有3种选择 RAID 5,RAID 1 (1+0),RAID 0。图示的机器只有一个硬盘,默认为RAID 0。

  Spare 把所选择的硬盘作为热备的硬盘

  Maximum Boot partition 最大引导分区的设置,可以有两个选项,Disable (4G maximum) 默认和 Enable (8G maxiumu)。

7 按回车进行确认,提示已经创建一个RAID 0的阵列,逻辑盘的大小为339GB,按 F8 进行保存即可。

8进入"View Logical Drive" 界面,可以看到刚才配置的阵列,状态是"OK",RAID 的级别是 RAID 0 ,大小为 339 GB。

9选择第三个选项"Delete Logical Drive",进入删除阵列的界面。

10 按"F8",把刚才设置的阵列删除掉。出现红色警告提示信息,提示: 删除该阵列,将把阵列上的所有数据都删掉。

11 按"F3",进行确认即可,提示保存配置。

12 再次进入"View Logical Drive" ,提示没有可用的逻辑盘,这样就设置完成了。

什么是RAID?

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丢失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几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多倍,内存的存取速度也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等级。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而每一等级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最经常应用的RAID等级是RAID 0~RAID 5。这个等级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RAID 5并不高于RAID 3。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等级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及应用而定,与等级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RAID级别的划分?

目前业界最经常应用的RAID等级是RAID 0~RAID 5。下面将简单描述一些常用的RAID等级,澄清一些应用的问题:

RAID 0(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

RAID 0是把所有的硬盘并联起来成为一个大的硬盘组。其容量为所有属于这个组的硬盘的总和。所有数据的存取均以并行分割方式进行。由于所有存取的数据均以平衡方式存取到整组硬盘里,存取的速度非常快。越是多硬盘数量的RAID 0阵列其存取的速度就越快。容量效率方面也是所有RAID格式中最高的,达到100%。但RAID 0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跟普通硬盘一样没有一点的冗余能力。一旦有一个硬盘失效时,所有的数据将尽失。没法重组回来!一般来讲,RAID 0只用于一些已有原数据载体的多媒体文件的高速读取环境。如视频点播系统的数据共享部分等。RAID 0只需要两个或以上的硬盘便能组成。如下图所示:

RAID 1(Mirroring)

RAID 1是硬盘镜像备份操作。由两个硬盘所组成。其中一个是主硬盘而另外一个是镜像硬盘。主硬盘的 数据会不停的被镜像到另外一个镜像硬盘上。由于所有主硬盘的数据会不停地镜像到另外一个硬盘上, 故RAID 1具有很高的冗余能力。达到最高的100%。可是正由于这个镜像做法不是以算法操作,故它的容量效率非常的低,只有50%。RAID 1只支持两个硬盘操作。容量非常有限,故一般只用于操作系统中。如下图所示:

RAID 0+1(Mirroring and Striping)

RAID 0+1即由两组RAID 0的硬盘作RAID 1的镜像容错。虽然RAID 0+1具备有RAID 1的容错能力和RAID 0的容量性能。但RAID 0+1的容量效率还是与RAID 1一样只有50%,故同样地没有被普及使用。如下图所示:

RAID 3(Striping with dedicated parity)

RAID 3在安全方面以奇偶校验(parity check)做错误校正及检测,只需要一个额外的校检磁盘(parity disk)。奇偶校验值的计算是以各个磁盘的相对应位作XOR的逻辑运算,然后将结果写入奇偶校验磁盘, 任何数据的修改都要做奇偶校验计算。如某一磁盘故障,换上新的磁盘后,整个磁盘阵列(包括奇偶校验 磁盘)需重新计算一次,将故障磁盘的数据恢复并写入新磁盘中,如奇偶校验磁盘故障,则重新计算奇偶 校验值,以达容错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RAID 5(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

RAID 5也是一种具容错能力的RAID 操作方式,但与RAID 3不一样的是RAID 5的容错方式不应用专用容错硬盘,容错信息是平均的分布到所有硬盘上。当阵列中有一个硬盘失效,磁盘阵列可以从其他的几个硬盘的对应数据中算出已掉失的数据。由于我们需要保证失去的信息可以从另外的几个硬盘中算出来,我们就需要在一定容量的基础上多用一个硬盘以保证其他的成员硬盘可以无误地重组失去的数据。其总容量为(N-1)x最低容量硬盘的容量。从容量效率来讲,RAID 5同样地消耗了一个硬盘的容量,当有一个硬盘失效时,失效硬盘的数据可以从其他硬盘的容错信息中重建出来,但如果有两个硬盘同时失效的话,所有数据将尽失。如下图所示:

RAID级别的对比

NAS的概念

网络存储服务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一个专用为提供高性能、低拥有成本和高可靠性的数据保存和传送产品。NAS设备是为提供一套安全,稳固的文件和数据保存,容易使用和管理而设计,其定义为特殊的独立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嵌系统软件,可以提供 NFS、SMB/CIFS 文件共享。NAS是基于IP协议的文件级数据存储,支持现有的网络技术,比如以太网、FDDI等。NAS设备完全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有效释放带宽,大大提高了网络整体性 能,也可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用户投资。把文件存放在同一个服务器里让不同的电脑用户共享和集合网络里不同种类的电脑正是NAS网络存储的主要功能。正因为NAS网络存储系统应用开放的,工业标准的协议,不同类型的电脑用户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同一个文件的访问。所以已经不再在意到底是Windows 用户或UNIX用户。他们同样可以安全地和可靠地使用NAS网络存储系统中的数据。

NAS的特点

NAS以其流畅的机构设计,具有突出的性能:

·移除服务器 I/O 瓶颈:

NAS是专门针对文件级数据存储应用而设计的,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完全分离,从而将服务器端数据 I/O瓶颈彻底消除。服务器不用再承担向用户传送数据的任务,更专注于网络中的其它应用,也提高了 网络的整体性能。

·简便实现 NT与UNIX下的文件共享:

NAS支持标准的网络文件协议,可以提供完全跨平台文件混合存储功能。不同操作系统下的用户均可将数据存储一台NAS设备中,从而大大节省存储空间,减少资源浪费。

·简便的设备安装、管理与维护:

NAS设备提供了最简便快捷的安装过程,经过简单的调试就可以流畅应用。一般基于图形界面的管理系 统可方便进行设备的掌控。同样,网络管理员不用分别对设备进行管理,集中化的数据存储与管理,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按需增容,方便容量规划:

NAS设备可以提供在线扩容能力,大大方便了网络管理员的容量设计。即使应付无法预见的未来存储容 量增长,也显得异常轻松自如。而且,这种数据容量扩充的时候,不用停顿整个网络的服务,这将极大的减少因为停机造成的成本浪费。

·高可靠性: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因为移除服务器端I/O瓶颈而大大提高数据可用性外,NAS设备还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比如RAID技术的采用、冗余部件(电源、风扇等)的采用以及容错系统的设计等,当然对于不同的设备,可能也会采用其他更高性能的方式或解决方案。

·降低总拥有成本:

NAS有一个最吸引用户的地方,就是具有极低的总拥有成本

SAN的概念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被定义为一个共用的高速专用存储网络,存储设备集中在服务器的后端,因此SAN是专用的高速光纤网络。架构一个真正的SAN,需要接专用的光纤交换机和集线器。存储区域网络是网络体系结构中一种相对新的概念,也是链接服务器和独立于工作网络的在线存储设备的网络。虽然,网络依然在发展过程中,但最重要的 SAN 技术似乎是用于 SCSI 总线连接的光纤通道改进功能。

SAN的优势

SAN的优势可以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高数据传输速度:

以光纤为接口的存储网络SAN提供了一个高扩展性、高性能的网络存储机构。光纤交换机、光纤存储阵列 同时提供高性能和更大的服务器扩展空间,这是以SCSI为基础的系统所缺乏的。同样,为企业今后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超强的可扩展性。

·加强存储管理:

SAN 存储网络各组成部分的数据不再在以太网络上流通从而大大提高以太网络的性能。正由于存储设备与 服务器完全分离,用户获得一个与服务器分开的存储管理理念。复制、备份、恢复数据趋向和安全的管理 可以中央的控制和管理手段进行。加上把不同的存储池 (Storage Pools)以网络方式连接,企业可以以任 何他们需要的方式访问他们的数据,并获得更高的数据完整性。

·加强备份/还原能力的可用性:

SAN的高可用性是基于它对灾难恢复,在线备份能力和对冗余存储系统和数据的时效切换能力而来。

·同种服务器的整合:

在一个SAN系统中,服务器全连接到一个数据网络。全面增加对一个企业共有存储阵列的连接,高效率和 经济的存储分配可以通过聚合的和高磁盘使用率中获得。

综合SAN的优势,它在高性能数据备份/恢复、集中化管理数据及远程数据保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SAN与NAS的比较

SAN和NAS是目前最受人瞩目的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对两种数据方式的争论也在一直进行着,即使继续发展其他的数据存储方式,也或多或少的和这两种方式存在联系。NAS和SAN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与集中管理,但相对于一个存储池来讲,SAN和NAS还是有很大差别的。NAS是独立的文件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不停留在通用服务器端,因此可以实现同一存储池中数据的独享与共享,而SAN中的数据是基于块级的传输,文件系统仍在相应的服务器上,因此对于一个混合的存储池来讲,数据仍是独立存在的,或者说是服务器在独享存储池中的一部分空间。这两个存储方案的最大分别是在于他们的访问方法。SAN存储网络系统是以块(Block)级的方式操作而NAS网络存储系统是以文件(File)级的方式表达。这意味着NAS系统对于文件级的服务有着更高效和快速的性能,而应用数据块(Block)的数据库应用和大数据块(Block)的I/O操作则以SAN为优先。基于SAN和NAS的很大不同,很多人将NAS和SAN绝对的对立起来,就目前的发展观点来看,这一绝对的对立是不能被市场接受的,相反更多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趋向于将NAS和SAN进行融合,这是因为:

·一些分散式的应用和用户要求访问相同的数据

·对提供更高的性能,高可靠性和更低的拥有成本的专有功能系统的高增长要求

·以成熟和习惯的网络标准包括TCP/IP, NFS和CIFS为基础的操作

·一个获得以应用为基础而更具商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欲望

·一个全面降低管理成本和复杂性的需求

·一个不需要增加任何人员的高扩展存储系统

·一套可以通过重构划的系统以维持目前拥有的硬件和管理人员的价值

由于在一个位置融合了所有存储系统,用户可以从管理效率、使用率和可靠性的全面提高中获得更大的好处。SAN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存储集中方案,因为光纤通道能提供非常庞大的设备连接数量,连接容易和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长距离连接能力。同样地,这些优点在NAS系统中也能体验出来。一套会聚SAN和NAS的解决方案全面获得应用光纤通道的能力,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大的扩展性,远程存储和高性能等优点。同样这种存储解决方案全面提供一套在以块(Block)和文件(File)I/O为基础的高效率平衡功能从而全面增强数据的可用性。应用光纤通道的SAN和NAS,整个存储方案提供对主机的多层面的存储连接、高性能、高价值、高可用和容易维护等优点,全由一个网络结构提供。

-----------------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

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 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 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 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第一个方法

1先做好RAID0

2。把软驱接上,把阵列卡驱动拷入软盘。

3。用光驱安装系统,安装的时候会屏幕下面会提示按F6,这项是让你插入软盘安装阵列驱动。

3。把软盘放进去后就OK了,系统按照正常的方式安装就行了。

第二个方法

1。同上

2。用另外一个硬盘不开阵列,当做普通SATA硬盘,把系统装好,

3。进系统把阵列卡的驱动装好。

4。然后用GOST整盘克隆,把系统拷入做好阵列的硬盘。

只有以上两个方法可行,

阵列里安装系统主要在于阵列卡的驱动是否安装进去

Raid定义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以下特点:

(1)、RAID 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保存另一组磁盘上,由于海明码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但海明码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5、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 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当一个完好的RAID 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但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加系统开销。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对于经常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会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RAID 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RAID 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 5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 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 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 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有一块 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Part 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PERC2,PERC2/SI,PERC3/SI,PERC3/DI

创建一个容器步骤(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在具有四通道的PERC2卡进行配置,因此可能您的阵列卡因为通道不同的原因,与之略有差异)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一下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键:

2) 进入了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

3) 进入 "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此时,你将要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4) 窗口便出现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您可以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请注意窗口下面的帮助提示。

5) 当您选择完成并按"Enter"键之后,系统键出现一下警告。如果您确认,选择"Y"即可。

6) 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去说明怎样创建它。在主菜单中(Main Menu)选中"Create container"并回车。

7) 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按下"Enter"。

在弹出来的下窗口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选择"Done"即可。

9) 这是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即当这个"Container"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之前,这个"Container"是没有"冗余"功能。

10)此时,您可以通过"Managecontainers"选项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Container"的"Status"为"Scrub"。当它变为"Ok"。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如果这个Container是支持冗余的 Scrub 将是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在Scrub的过程,您可以退出该管理界面, 重新启动或安装操作系统 在这段时间内Container还不在冗余的状态下)

11) Containers创建完成。使用"ESC"键推出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Part 2: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PERC4 DI/DC (略有不同,请仔细阅读下列文档)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在自检过程中,当提示按< Control>< M> 键,按下并进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服务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将会显示"按任意键继续"。

3) 选中 Configure,并按回车。

4) 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个RAID,请选中 New Configuration, 并按回车。

 如果已经存在一个可以使用的逻辑磁盘,请选中 View/Add Configuration,并按回车。

 本文,我们将会选择 "New Configuration"为例(注意: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将删去原有磁盘阵列上的配置信息)

5)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6) 按空格键选中准备要创建逻辑磁盘的硬盘,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的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 如果只创建一个逻辑磁盘,则进入步骤8;

 7-1) 按空格键选中第二个逻辑磁盘里的硬盘。

 7-2) 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3) 当需要配置更多的逻辑磁盘,重复71和72步骤直到所有逻辑磁盘被创建。

按F10进行逻辑磁盘的配置。

 当您的阵列卡的类型是PERC4 DI/DC,将显示下列信息,否则请直接到步骤11。

9) 按空格键选择阵列。

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 可以创建多个阵列,然后选择将其跨接。

10) 按F10配置逻辑磁盘。

11) 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其余接受默认值。

注:Dell 推荐把所有的阵列空间分配给一个逻辑盘。

选中 Accept ,并按回车。

12) 重复操作每个逻辑磁盘,选中Accept ,并按回车。

13) 按ESC键退回,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4) 按任意键继续。

15) 初始话逻辑磁盘(Logical driver)(刚创建的逻辑磁盘需要经过初始话,才能使用)

 按ESC 键退回主菜单,选中 Initialize ,并按回车。

16) 选中需要初始化的逻辑磁盘,并按空格键接受。

17)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 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RAID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称磁盘阵列)。简单地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所谓数据冗余是指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利用冗余信息可以使受损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就目前而言,PATA、SATA以及SCSI接口的硬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RAID控制芯片来组建RAID系统。在家用电脑上,我们一般只用到RAID 0、RAID 1这两种磁盘阵列方式。

一、什么是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Byte)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数据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数据被写到磁盘2中,依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数据写完为止。

RAID 0方式的优点是采用数据分块、并行传送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读写速度,理论上数据写入速度可以达到单块硬盘速度的双倍,而数据读取的时间则是单块硬盘所用的一半。但是,RAID 0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部丢失。RAID 0非常适合于视频、图像的制作和编辑处理工作。

二、什么是RAID 1

RAID 1也被称为镜像,它把磁盘阵列中的硬盘分成相同的两组,互为镜像。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个磁盘上的同时,也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因此,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上的备份数据可以挽回损失。另外,RAID 1还可以实现双工——可以复制整个控制器,这样在磁盘故障或控制器故障发生时,用户的数据能够得到保护。镜像和双工的缺点是需要花费两倍数量的驱动器来复制数据,但系统的读写性能并不会由此而提高。

如何组建RAID系统

如果你有两块硬盘,并且主板的南桥芯片支持RAID功能,或者主板集成了第三方的RAID控制芯片,那么就可以组建RAID系统了。

一、支持RAID功能的芯片

目前支持RAID功能的南桥芯片主要有Intel的ICH5R(常见于一些高端的i865PE、i875P主板上)、ICH6R和ICH6RW(用于i915和i925系列主板),以及VIA的VT8237。这些芯片均支持SATA RAID功能,即利用两块SATA硬盘来组建RAID 0或RAID 1系统,而且它们的设置方法也大致相同。

注意:在构建RAID系统时,最好购买同容量、同品牌的同型号硬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下面,我们就以Intel的ICH5R芯片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两块硬盘来组建RAID 0或RAID 1系统。

二、在BIOS中打开RAID功能

安装好SATA硬盘之后,就要进入BIOS中打开南桥芯片的RAID功能。具体方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OnChip IDE Device”窗口,找到一个名为“SATA Mode”的选项,将它设置为“RAID”,然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

三、组建RAID系统

在BIOS中启动了RAID功能后,ICH5R南桥芯片内置的“Intel RAID Option ROM”便开始启动,该软件是Intel RAID应用程序,提供BIOS和DOS服务。在系统启动POST(加电自检)时,屏幕上会有一些提示信息,按“Ctrl+I”键便可进入Intel RAID Configuration Utility窗口

在该窗口中,窗口上半部分是主菜单,下半部分显示的是已经安装好的两个硬盘的信息,例如硬盘型号、容量、是否已经组建RAID系统等。将光标移动到主菜单的“1Create RAID Volume”上,然后按回车键,此时便进入创建RAID系统的主界面。

首先将光标移动到“Name”选项上,在此输入一个RAID卷的名称,一般用默认的名称即可;按“TAB”键,将光标停留在“RAID Level”选项上,在此按向上或向下的箭头按键,可以选择RAID的类型——RAID 0或者RAID 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RAID类型后,按“TAB”键将光标移动到“Strip Size”选项上,选择串列值,一般选择“128KB”。完成上述设置后,按“TAB”键,使光标停留在“Create Volume”上。

按下回车键,此时会出现一条提示信息,询问是否确认创建RAID系统。

小提示:

注意,如果是创建RAID 0这种类型的RAID系统,必须在创建前备份硬盘上的数据,否则一旦创建RAID 0系统,则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及分区都会被删除。

按“Y”键确认创建RAID,此时会回到主界面,在窗口的下方会发现硬盘的信息已经发生改变,显示已经创建了一个RAID卷。

按“Esc”键,此时会出现确认是否退出的提示信息,按“Y”键退出RAID配置程序,此时系统重新启动。

四、硬盘分区及安装系统

如果创建的RAID系统是RAID 1,那么系统会自动将主盘上的数据备份到从盘上,此时如果主盘上已经安装了操作系统,则可以直接进入Windows,只要在进入Windows后安装Intel的ICH5R RAID驱动程序即可。

如果创建的是RAID 0,那么两块硬盘上的数据会全部被删除,此时要在DOS下对硬盘重新进行分区。分区的方法与常规的硬盘分区没有什么区别。分区完成后,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如果是安装Windows 2000/XP等NT核心的系统,则必须在出现“Press F6 if you need to install a third party SCSI or RAID driver……”这样一段提示语的时候按“F6”键,然后插入ICH5R的RAID驱动程序软盘,按“S”键装载该驱动。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其他SATA控制芯片在安装Windows2000/XP时加载SATA控制器驱动时一样。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DELL服务器R320RAID怎么设置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