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为的认识和了解
华为全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通信领域及相关产业能够影响或者改变行业格局的全球性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有电信设备,终端比如手机等。
华为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华为是一家在通信领域及相关产业能够影响或者改变行业格局的全球性科技公司,于1987由任正非创立,主要业务有电信设备,终端比如手机等。愿景: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品牌理念:华为非极致而不为。
拓展内容:按华为自己的说法,它是一家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实,按行业内的传统说法,华为是一家通讯设备制造商,也就是我们通信行业通常所说的“设备商”。
每每提及华为,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也就是华为手机等产品。实际上,只论消费者业务的话,华为还不足以“让世界看见”。
先来说说华为的四大业务——运营商、企业、消费者和无线业务:
(1)运营商业务,也是华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是那些保证固话和手机能正常通信的发射器、基站和路由器等,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数一数二;
(2)企业业务,主要是做防火墙交换机等产品,属于近几年新投入的部门,正在抢夺市场份额;
(3)无线业务,主要是4G、5G业务研发,目前在5G市场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
(4)消费者业务,就是大家熟知的手机等产品。
所以华为的主要业务部门并不是消费者业务部、企业业务部与无线业务部,而是运营商业务部,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下华为强大在哪些地方。
强大的人才
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是否对人才足够重视,决定着一个公司未来。毫无疑问,华为是一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公司,每年从各大顶尖高校招聘的人才将近三千多人。员工进入华为后,根据能力和贡献晋升,优秀的员工在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华为轮值CEO胡厚在2018新年献词中讲到:2017年华为完成了对4500名员工的破格提拔,2018年将继续对6000名员工破格提拔。
强大的研发
华为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都在上百亿,研发人员约八万多人,占华为全部员工一半,研发基地和实验室遍布全球,是典型的全球研发公司。
华为是国内手机厂商当中唯一一个商用的自己研发的手机芯片:麒麟芯片,尤其是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获得了世界关注。
在目前较火热的5G市场上,华为也取得了领先地位。总之,华为正在用硬件以及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强大的技术
华为拥有的技术非常多,非常强,在ICT领域是世界级技术公司,具体有:强大的路由器、交换机技术,强大的光网络技术,强大的服务器技术,强大的储存技术,强大的芯片技术,强大的云计算基础技术,强大的AI技术,强大的5G技术,强大的光伏能源技术等等。
强大的文化
很多人都说华为的文化是狼性文化——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对工作、对事业带有“贪性”,永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也有人说是工程师文化。实际上,华为文化可简单概括为:富有创新,拥有远见,保持专注,追求价值,勇于拼搏,甘于吃苦。这些文化,让千千万万华为人凝聚在一起。
其实华为的强大不止于此,还有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今天花部长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最后说一句,Welcome to Huawei!
国际服务器厂商惠普、戴尔、IBM继续把持中国市场,电信设备商华为、中兴也强势介入这一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域。内忧外患之下,国产服务器厂商谋求自救。 据1月份Gartner的统计报告显示, 2007年全球服务器总收入超过54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38%。整体来看,2007年服务器出货量超过880万台,比2006的820万台增长了74%。排名前5位的厂商分别是IBM、惠普、戴尔、Sun、Fujitsu/FSC,而国产品牌则无缘全球前十。
2007年中国的服务器市场并不平静。一种表现就是,销量增长较上年有所放缓,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随着国际巨头各种中低端产品的推出和扩大渠道办法的出台,使得原本份额就少得可怜的国内厂商变得束手无策; 而国内通信厂商华为、中兴强势介入服务器行业,更让他们感到惊慌。
但机会仍然存在。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互联网增值业务不断兴起,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网上银行及证券交易、农村信息化、城市应急系统等应用,正在为服务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命悬一线的国产服务器厂商,能否临渊而立?
国际巨头的打压
据记者了解,在2007年全球服务器厂商营收方面,IBM以311%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导地位。后四位分别为惠普283%,戴尔114%,Sun 108%,以及Fujitsu/FSC 45% 。Fujitsu是前5大厂商当中惟一一家营收下降的。而最具增长力的戴尔,营收增加了132%。
而在出货量上,惠普却占据了29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其次是戴尔,占214%; IBM 145%; Sun 38%;Fujitsu/FSC 33%。其中,IBM和Sun出货量有所下滑。
对于出货量下滑的原因,部分分析机构认为,这与目前大型服务器更新换代放缓以及企业的IT开支削减有关。然而,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尽管在出货量或是营收额上前5位厂商有些许变化,但是其霸主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相反,曾经好不容易跻身全球前十位的国内服务器厂商联想、浪潮,这次又被挤了出来。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服务器行业特别是低端服务器市场利润下滑明显,而国产服务器厂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因此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 IBM、惠普和戴尔分别推出了价格低廉的低端服务器,以此来全线抢夺低端服务器市场,而国产服务器的价格战更加剧了利润的下滑。
面对国际巨头的打压,国产服务器厂商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某国内服务器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台整机的价格很多情况下要受到别人核心产品成本的制约,利润本身就不大。”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尽管2007年由曙光、联想、浪潮、宝德等组成的国产服务器阵线大多在销售额上同比有一定的增长,但在整体市场份额上,却有较大幅的下降,业务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
来自电信业的变数
然而,对于传统国产服务器厂商来说,穷途末路的噩梦并没有止于国际巨头的不断挤压。
悄无声息地,原本平淡的PC服务器市场又闯进了2名新成员: 中兴和华为。如今,带有中兴标志的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和带有华为标志的刀片服务器已运行在电信运营商乃至网络游戏公司的机房。
据IDC统计,每年国内电信行业x86服务器的出货量接近6万台,其中通过中兴、华为的出货量就占到了40%左右(包括自有品牌和对各大服务器品牌的采购在内)。另外,据IBM一名销售人员透露,每年华为购买IBM服务器的金额就达数亿元人民币。
另一位电信业人士对中兴、华为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他认为,由于运营商在网络游戏、SP增值服务等领域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将来很有可能左右这些行业的采购行为。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则华为、中兴在电信领域的天然优势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熟悉电信市场的烽火网络渠道市场总监钟瑾也表示,电信运营商挑选供应商“有很大的惯性”,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和自己合作、具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所以,华为、中兴等非常有竞争优势。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断言,电信行业原本是国际服务器巨头的强项,此次中兴、华为的介入将给他们带来冲击; 而从长期来看这无疑也将成为国内传统服务器厂商的内忧。
不言放弃
内忧外患之下,国产服务器厂商开始图谋自救。去年以来,国产服务器厂商们也都纷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转变。
曙光先是建立了天津产业基地,增加了数十倍产能,然后是巩固自己的服务策略,首次推出了5年免费维修计划,又建立了处理能力在十万亿次以上的用户体验中心。而去年年底,曙光开始在企业管理机构上做了很大的变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传统的中小渠道在发展上已经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我们不马上改变,很可能就会被产业大潮遗弃。”曙光公司销售总监王成江说。所以从去年开始,曙光提出了“大渠道”和“宏计划”。“大渠道”就是曙光未来将更多的与大型的综合产品线的渠道合作,以期通过相关产品带动服务器的销售; 而“宏计划”则主要为曙光的核心业务高性能计算而生,该计划主要是在中国大城市中(集中在电子政务方面)推广高性能计算。
联想、浪潮则把注意力转向了高端服务器市场。在2007财年策略发布会上,联想服务器业务部总经理牛红也表示,2007年联想服务器的市场策略均围绕重点行业的高端市场而布局。
之所以聚焦高端市场,是因为“一直以来中低端是联想的优势所在”,这一策略则被联想称为“补短板”。牛红认为,中国的高性能市场很大,比如军工、海洋、气象等国家高端项目,都对高性能有突出需求,而这种形势对联想服务器的发展很有利。
从2007年以来,联想的“体育营销”已经初现成效。先是赞助了都灵冬季奥运会,又成为国际威廉姆斯F1车队的赞助商。今年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为联想服务器带来更大的收获。
从整个服务器市场的布局来看,国产服务器厂商必须转变才能“逆市而上”。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从行业市场看,虽然传统行业仍是服务器市场需求的主力军,但是细分行业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CDN、视频、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应用的迅速兴起,带动互联网与电信增值业务蓬勃发展,“如果国内服务器厂商能够开辟更多地类似新兴市场,从边缘的、非主流市场慢慢渗入也许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大数据推动市场发展 “创新者”逆市成长
Gartner近期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的IT支出规模较2014年将减少55%。然而,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常常会成为IT市场中“创新者”们飞速发展的机会。因为,企业在这种时候往往更有欲望借助IT创新寻求降低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的方法。如今,2015年已行程过半,IT市场中的“创新者”们又会交上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
半年来,传统IT市场果然像预期一样,出现了增长放缓、减速,甚至下滑的迹象。只有x86服务器市场,在上半年一季度交出了同比增长23%的成绩单。而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恰恰是企业向云迁移的强烈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扩容效应的进一步放大。
有趣的是,这一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人得利的局面。从2014年开始,市场的分化已然出现,国内市场业绩最好的厂商变为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厂商。随着年初联想宣布即将完成对IBMx86服务器业务的并购,以及年内华为等维持多年以来的高增长势头,以IBM、惠普和戴尔三家为主的服务器市场榜单也变成了历史,国外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和绝大多数渠道伙伴资源的情况得到了全面的扭转。
在全球服务器市场,销量排行榜前五个席位的分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以“创新者”姿态进入IT市场的华为,在x86服务器市场已经获得了不易动摇的市场地位。Gartner报告显示,2015年Q1华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华为服务器出货量已连续七个季度稳居全球第四。2014年Q4华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然超越了思科,而华为模块化服务器的出货量更是进入了全球前三。在八路关键业务服务器领域,也只有华为实现了业绩的正向增长。
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这两年华为已经在行业市场获得了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华为服务器在全球金融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其高密度服务器X6800被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意大利央行采用,高端服务器被俄罗斯央行、中国工商银行采用,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在西班牙BME证券交易所、香港汇港资讯等金融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华为均实现了市场突破。
混合云商机乍现,游戏规则被“创新者”改变
ID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欧洲、中东、非洲在公有云、私有云等相关IT基础设施投入上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2015年第一季度所涉金额更达到了101亿美元。与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器、存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投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两个百分点,并占到第一季度IT总投入的19%。在中国,发展平均增速高达37%的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去年就超过了1000亿元。今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实,随着国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需要必然会推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市场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与云计算相关的巨大IT投入都是今年IT市场的主要商机。但是,最先抢食这块巨大蛋糕的,却很可能不再是传统的IT巨头了。
云计算市场的机会被划分为三个领域: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几年来,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经为混合云市场的起步打下了基础。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5年将有70%的企业计划应用混合云,将其定义为一个基于策略的服务提供平台,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预测确实相对准确地体现了当前市场的用户需求: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企业目前都不是在盲目追求云计算,CIO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混合云。因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混合云是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式,完全的私有云或公有云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两者只有在互补不足后,才可能让云计算在可扩展性、安全性、性能、可靠性、成本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混合云今天的市场热度,就像三年前的私有云市场一样。
混合云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的结合,但在应用过程中,更多的企业发现混合云又不是两者的简单整合。而目前,市场中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也出现了偏科问题。例如WindowsAzure、AWS、阿里云、腾讯云之类的公有云服务商在私有云市场几乎没有机会,而在私有云领域表现优异的惠普、戴尔等厂商,在公有云市场同样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IBM虽然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领域均有相应的支撑能力,但因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之路的艰难,也影响了其在混合云市场的表现。所以在这个市场,今年上半年看到的依旧是传统IT巨头的集体失声。
反倒是进入IT领域才四年多的华为,凭借其在今年3月面向全球运营商发布FusionCloudOmni混合云解决方案,给市场带来了不少惊喜。和目前市场中其他厂商推出的混合云方案的最大不同是,FusionCloudOmni解决方案不但实现了不同公有云和私有云厂商产品在混合云中的互联互通,还能让用户的业务应用在不同厂商的云平台中自由部署与迁移。关键是,华为的这种创新突破了混合云市场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传统IT厂商为了“圈地”,推出的混合云多是封闭的同构方案,用户依旧处于被“绑定”的被动状态,在使用云计算系统常常不得不做选择;二是混合云中的公有云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网络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导致了用户对云的望而却步。
在云计算市场,华为在提供了一个新选择的同时,也让游戏规则出现了改变的可能。事实上,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作为市场的“后来者”,华为在挑战传统IT巨头时能获得成功也绝非一日之功。华为在云计算市场不仅有精巧的布局,其投入力度也超过了所有IT厂商,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在服务器、存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等领域均积累了大量行业用户。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华为目前在全球建设了66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有255个是云数据中心。作为一个传统的硬件厂商,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来自其自主研发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特别是在FusionSphere进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推动市场发展 “创新者”逆市成长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微软和华为都是世界顶级的 科技 公司。
微软是老牌PC软件提供商,近几年大刀阔斧业务整改,重点向云服务方向发展。
华为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做到了世界通信领域的No1。近几年消费者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如果没有美帝制裁,也许去年就已经把三星打趴在地。虽然受到了美帝的各种制裁,仍屹立不倒。
无论是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还是华为挖空大山置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都包含运维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且这两个项目性质其实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看下这两个项目。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实验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的项目叫纳蒂克(Natick) ,取自美国一座小城市的名字。
该项目试验最早始于2015年,最开始在加州数据中心进行灌水试验,以验证项目在水下的可行性。
后来于2018年,在苏格兰正式将一整个数据中心沉入35米深的海底,包含了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直到今年9月14日,微软宣告了其最新实验的成功,表明未来水下数据中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微软的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
服务器维护的电力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服务器的冷确过程所消耗。 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冰冷的海水天然地为服务器冷却提供了帮助,与陆地相比会节约一大笔能源开销。 微软与Naval Group合作,该公司是一家有400年 历史 的法国公司,在制造和维护军用船舶和潜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为该项目应用了潜艇的热交换技术。
同时 微软还期望能与海洋中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海上风能结合,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运营。
还有一点, 在海底连租金都省了。
2位置优势、快速部署
微软海底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概念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以内,所以将数据中心分块放置在沿海城市的海域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 大大降低数据传输上的时延,让用户上网体验更好。
同时 快速部署,一个数据中心模块从规划到落地部署只需要90天 ,以目前技术来说比在陆地上建立数据中心要快很多。
3低故障,免运维,可回收
因为在海底环境封闭,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封闭容器中也会被填充惰性气体,让服务器可以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不过一旦出现了问题,水下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微软期望一个数据中心模块,可以在水下持续运行5年免维。当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
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接下来看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该项目是华为在贵州正在进行的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
1政府优惠政策
之所以选择在贵州,离不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
贵阳市是中国首个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的城市。华为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腾讯、阿里、苹果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在贵州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是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最大一笔开销。 贵州有丰富电能,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优惠政策 ,最低电价035元/度,让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 政府还提供了大面积低价地皮,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又降低了一成。
2稳定的地质带,适宜环境
贵州所处位置为稳定的地质带,不会发生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时贵州气候适宜,常年温度比较平均,不会过高过低,适宜服务器运维。
华为采用挖山放置服务器方法,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体结构充当建筑,又利用了山体稳定和恒温的特性,一举两得。
谁更胜一筹?了解了上面两个项目,再回头看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个项目并不是同等属性和具可比性的。
微软的纳蒂克目前还是一项应用研究项目,还没有完全转成商用,而且其数据模块的部署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和云服务体验。
而华为选择在贵州挖山,建立数据中心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项目。并且华为建设的是IDC数据中心,我猜与之前苹果的类似,是用来做为华为云存储中心来用的,如我们华为手机中云空间的存储数据,是一个冷数据存储中心。
总结如果非要评判,我觉得微软的海底模块化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环保并有创意性的项目。并从消费者体验角度出发,未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云服务中,也许项目不一定能落地,至少也为大家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华为挖山建数据中心,脚踏实地跟随时代的节奏,符合华为一贯作风,看准某一领域,勇敢的向前冲锋,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近日华为车BU与消费者业务CBG进行整合,由余承东来带队,期待未来会为华为打开另一片天,也为中国企业塑造一个榜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同时也祝愿从华为卖出的荣耀,虽然不再属于华为,但仍能继承来自华为的优良传统,延续华为手机上的“荣耀”!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 ,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 -25 。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 左右。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 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
2、从建设角度来看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 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 ,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
3、从使用维护角度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所以, 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
总结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
微软是美国互联网的巨头,服务器的研究方面也是全球最先进的,所以他们设计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是经过相关的科学原理。而中国的华为却把服务器安排在大山置放,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两国 科技 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散热的问题一直是服务器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华为和微软这两家大公司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服务器主要由硬盘、内存、CPU等系统组成,是一种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物件。由于服务器的负载比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如果一旦散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服务器的运转功能。
美国互联网巨头微软公司采用了海水散热法。海水散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服务器放在海水的下面, 海水的质量密度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强,一旦服务器沉入到海水下面,海里的水通过不断地流动可以降低服务器产生热量的温度,达到降温散热的效果 。但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电器都是怕水的,一旦服务器遇到大量的水侵入就会产生短路的现象,严重的话可造成电器报废的结果。所以微软公司刻意重金聘请了某国著名的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专业团队利用了潜艇的密闭性和防水性的功能原理设计了一个水下服务器中心,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终于成功了。
华为公司利用了地理散热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南北方气候相异巨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贵州,一直以来是一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方,地势特点都是西高东低,地貌都是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四种为主。光照条件比较差,降雨的天数也比较多,相对湿度比较大。 所以华为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利用贵州独特的凉爽气候把散热问题解决掉。
但是令华为科学家头痛的问题是贵州都是大山,所以服务器的安装连接比较麻烦。 华为公司把服务器置放在贵州大溶洞里,大大降低仓库的成本。贵州的溶洞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只要采用扩充连接网络体系,就可以解决服务器连接的问题。再加上贵州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减少了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的问题 。电器的核心就是电,那么在大山里高耗电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电量运输的问题? 贵州这地方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华为科学家根据因地制宜很好的降低了华为公司服务器的供电问题。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往往发展的代价都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那么服务器放在海底或者放在大山里究竟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呢?两国的 科技 巨头如何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呢?
人造珊瑚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在贵州大山里的服务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呢?在贵州的贵安新区,国家大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都纷纷落户在这里,让宁静的贵州大山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据存放中心之一。 所以当地都会建立许多环境监测站,命名为环保云(线下监测站线上APP),环保云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以往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状态。对全省的水文环境,空气环境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很好的把控了贵州整体环境的监督。这个环保云APP功能中也有群众投诉的功能,如果公众一旦发现贵州深山里有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留下证据通过APP进行环境信访投诉,相关的部门会根据群众的投诉来展开调查 。所以贵州大山里的华为服务器都是经过防污染环境设备把污染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结相对散热的处理方法,两国的 科技 巨头公司都不相上下。
相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处理方式,两家 科技 巨头公司的设计研究都十分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相对服务器供电处理方式,我比较认可华为公司的因地制宜降低电费成本和解决供电的方法,这一方面华为公司更胜一筹。
我在想,微软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经常手机发热时用冰箱来来降温、头脑发热时用冰块来抚,然后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解决服务器发热的问题,将自家的服务器深入海底冷藏保存。
不过,微软不是先例,早在1850年的时候,在英吉利海峡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讯电缆,百来年后微软也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据了解,微软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3米的铁桶沉入了苏格兰水域内,这个铁桶内一共装有864台服务器,而这个铁桶将为苏格兰群岛周围海域提供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链接。
根据微软公司的解释,将这巨大的服务器沉入水中也是为了成本考虑,如果放在陆地上,将面临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等,十分让人头疼,而放在海里就十分的简单了,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样。
这里我得说一下,微软为何会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节约成本那么简单。微软作为一个老牌且知名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它的产品服务全世界,而且质量还很不错,就说我们国内吧,几乎我们每天都和微软打交道,打开电脑你用到的就是微软的系统,使用的办公软件也基本来自微软的,可以说在国内微软有很大的影响力。
服务器作为电脑数据的心脏,发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将数据沉入海底既能解决发热的问题,也能使服务器所在海域周边的居民能够及时体验到互联网。另外,除了解决发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环保。
那么,既然微软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这么高的成效,华为为何不学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而是在深山老林里放置呢?
首先,华为的数据中心与微软的数据中心不一样,微软能用一个几米宽十二米长的箱子装下服务器沉入海底,但是华为不行,华为的数据中心很大,如果沉入海底工程量和成本费用就会很高,越大的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越不安全。
华为选择在贵州大山里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再者就是环境和就业问题。
贵州地势相对偏高,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又有国家政府对贵州地区的扶持,贵州也在大面积推广和招商引资,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另外贵州这个地区高原山地多,个别地带气温相对较低,环境上比较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华为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海底,其实华为并不少只在考虑自己,也在为国家考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就业。
大型 科技 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存放这些数据成为了难题,不少公司选择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位置特别重要,需要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防震、安全、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运营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尤其是数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整个机房产生的电量堪称恐怖。而CPU等零部件运行时,服务器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需要设专门的散热系统。
所以不同厂商对于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方案。微软与华为选择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微软选择将部分服务器放到海底,而华为却选择将服务器放到贵州的大山里面。后者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很多 科技 公司通用的做法。
那么两种方案谁更胜一筹呢?
经济成本华为一次性将山洞掏空,需要付出巨大的建设成本,但是除了拿地与建设成本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费用。而微软只需要选择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海底就行。
当然,微软的服务器需要用钢制密封舱包裹起来。华为的建设成本要更高一些。不过华为存放的服务器数量要更多,目前华为在七星湖数据中心存储了60万台服务器,而苹果存放到海底的服务器数量有限,目前只有数百台试验性质的服务器存放在海底。
维护成本贵州的电力资源丰富,电费价格相对便宜,而存放在山洞的服务器可以随时进行人工维修,反而微软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会相当麻烦,不仅需要用吊船将服务器打捞出来,也需要将服务器从密封舱中取出来,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光缆也有可能被海洋动物破坏 。所以微软的维修成本比较高。
安全性贵州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泥石流与地震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华为的服务器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海洋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洋流、海啸、地震频发,哪怕选择的位置特别好,也不能够保证无忧。当然,密封舱外壳也许不怕海洋生物 ,但是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总之,海底存放服务器安全性不如陆上。
散热效果贵州海拔高,气候条件好,而贵州的山洞里面气温恒定,通风条件好,堪称天然的空调,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空调费用,而海底的温度同样比较稳定,海洋温度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海底的温度更低一些,同时海水流动会带走热量。从散热效果来看,两者基本上半斤八两。
那么谁更胜一筹呢?我个人觉得建在山洞里面比较好。 微软将服务器投放到海底,只是做了个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而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大型 科技 公司将数据中心建设到贵州,贵州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服务器建设到地面,也能够被当地带来岗位与税收,本身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肯定挖山的优势大!降温只是一方面,挖山加固就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出现战争是,数据中心被毁的后果,大家想想都明白
几大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从安全考虑,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沿海,战略位置偏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2、气候偏低,有利于设备散热,
3、存储设备巨耗电,贵州电力充裕,电价有优势,
4、远离重工业基地,电磁环境好,
5、数据中心集中建设,便于大数据相互交换,
6、地方政府支持,税收优惠幅度大。
显然挖空大山,可能更靠谱一些。
现在为了给服务器降温,节省电费,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转,可以说各个公司都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在贵州挖空了大山,这两个方法都相当好,但是相对来说,华为公司挖空大山可能更胜一筹。
1、挖空大山更好一些华为为了节省能源,节省费用,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大量服务器,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贵州挖空大山。在贵州,常年温度可能也就是12-19度左右,而在大山的山洞里面,可能温度就稳定一些了,可能温度会维持在十二三度甚至更低的样子。这样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发热就会更低一些,而且散热损耗等能源也会更少一些。
而且在山洞里面,如果发生一些情况,能够随时进行解决,而且在山洞里面,地质结构也更稳定,可能长期来看,成本会更低一些。
因此,感觉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更胜一筹。
2、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稍微差一些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水底,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转。在大洋底部区域,很多地方常年的温度也不高,在1000米深度的海洋底部,大概水温在四五度的样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微软可能沉入水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米左右的深度,可能温度也在十四五度的样子,因为再深的话,可能服务器壳体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而且相对来说,把服务器沉入水底的成本可能会更大一些,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海浪,侵蚀等影响,而且以后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感觉上就稍微差一些了,可能成本更高,而且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3、结论综上所述,感觉上华为挖空大山更胜一筹,运行维护方便,而且长期成本可能更低。
绝对是在大山里更方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单说降温的效率,肯定是沉入海底见效更快。华为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山里,虽然环境温度也低,毕竟没有海水的低温和全包裹覆盖。
但是,服务器不是永动机,用到一定的年限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系统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在大山里,可以人进去,或者取出来。
在大海里,维护服务器还需要专门打捞,也不太可能让工程师潜入海底,还涉及到安全问题,万一进水也是大麻烦。
综上所述,从后续维护成本来看,还是放在大山里比较好。
问题一:有没有人用过华为云服务器,怎么样? 还可以吧。国内的还算不错,国外的,亚马逊云,微软云,这二家是做得比较好的,在选择配置方面,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配置的云服务器。
问题二:华为云服务器怎么样?如何购买? 华为云有着深厚的基础架构,并且有着多年对海量互联网服务的经验,不管是软件、通讯还是其他领域,都有多年的成熟产品来提 品服务。华为云在云端完成重要部署,为开发者及企业提供云服务、云数据、云安全、云运营等整体一站式服务方案。华为云服务器安全可靠,高性能,多种配置供选择。hwclouds/product/ecs
问题三:云服务器与VPS的区别 华为云服务器怎么样 云服务器,又叫“云主机”跟VPS有比较大的差别。
云服务器是集群物理服务器共同提供资源的,这个集群中的其他云服务器出现问题,是不会相互影响的,问题只会到物理机上,同时,不会影响到云服务器的正常使用,换系统和升级配置直接自己简单操作,几秒钟就可以了,无需断网。
VPS是一台服务器上面分割出来的一个部分,有自己的独立IP和系统,但是如果这台服务器上面的其他VPS出问题的话,那么同一台物理机上面的VPS都会同时用不了的。如果要更换系统或者升级配置的话,是必须要更换机器和IP的。
华为云服务器在整个行业中是起步比较早的,也是国内老牌的云服务器运营商。
问题四:华为企业云服务器有什么优势? 华为企业云最基础的云服务器对于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应该大家都不那么陌生了,基本的功能与用途都是差不多的。虽然他只是华为企业云的产品之一,在安全性与稳定性方面也是独一无二的,再就是华为一直保持拥有高质量的研发和创作基因,这也占有了比较明显的优势。
问题五:腾讯云的云服务器和华为云哪个好啊 腾讯和华为相比的话,建议腾讯云。腾讯云和阿里云相比,推荐阿里云。如果考虑性价比的话,可用一些工具进行横向对比,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云管理平台会提供这种比价器。例如:行云
问题六:华为云服务器租用费用贵吗? 华为云服务器配置较低的有100多一个月的,一般配置的价格是在200-400之间,500-1000应该是高配置的价格。跟整个云服务器市场上其他品牌相比,价格是比较偏低的。如果通过活动参与购买的话,价格就更低了。hwclouds/product/ecs
问题七:华为云服务器怎么样 第一、稳定性尚可
第二、区域连通性不是特别好
第三、作为一直靠硬件吃饭的服务商,还是比较信赖的。
问题八:华为企业云服务器收费标准怎样 是否按需收费的,其实费用都不大的,
支持各云计算服务设备可弹性伸缩,满足企业的不同的需求,
华为企业弹性云服务器ECS、云硬盘EVS、关系型数据库RDS,
对象存储服务OBS、软件开发云DevCloud、虚拟私有云VPC,
购买续费都有参加优惠活动,便宜很多,本身费用也挺低的。
问题九:华为云主机使用怎么样 对于国内云主机来说,华为企业云是属于起步比较早的供应商了,并且拥有自己的研发产品,在云计算的进一步冲击中,也是快速发展起来的,慢慢占有的国内比较大的市场。我们公司在13年使用了华为云主机,现在还在使用。详情hwclouds/product/ecs
问题十:华为云服务器是什么? 华为云计算服务器(又称云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虚拟主机产品,该产品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中的云主机具有三个方面的弹性能力:主机服务配置与业务规模可灵活的进行调整;主机集群内弹性可伸缩;计费方式灵活。hwclouds/product/ecs
问题一:华为公司属于哪个行业 华为 选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
生产空调的公司 选 家电业
问题二:华为所在的行业是什么 通信
问题三:华为是什么行业 华为在数通和手持终端都有市场
问题四:华为是什么行业 房地产,山寨为主
问题五:华为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证券报 2004-6-21
寻踪华为公司国际化的轨迹,它是从一家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发展成今天国内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国际化虽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华为在国内开拓市场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策略川它的国际化路径基本上延续了这种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毗邻深圳的香港。
试水香江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香港是全球电信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球著名的电信公司都看好这一市场,纷纷将最先进的交换机销往这里。
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华为除价格优势外,还可以比较灵活地提供新的电信业务生成环境,帮助和记电讯在与香港电信的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使华为大型交换机进军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之后,华为进入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在华人聚集的泰国市场,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
俄罗斯之旅
1996年,华为开始进入大独联体市场。1997年4月,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的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华为把合资企业作为平台,以本地化模式来开拓当地市场。
微弱的性价比是华为进入俄罗斯的优势,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凭借着周到诚信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俄罗斯客商的“芳心”。华为从俄罗斯国家电信局获得第一张订单仅有12美元。但华为坚持不懈地拜访运营商管理层,经过七年艰辛的“冰雪之旅”,终于与客户建立了互信,形成了主要的客户群。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已经签署了上千万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去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名列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茅。
征战亚非拉
1997年,华为进入非洲市场时,非洲许多国家承担着高额的债务,西方电信设备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价格奇高。而中国 对这些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了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削减了西方产品的价格,促进当地电信产业的进步。这是华为能够打进非洲大门的前提。
2003年12月底,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ETC)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对ETC现有的整网交换网络进行改造和网络优化。当时有九家供应商参与了投标,华为提供了最完善的解决方案,不仅优化客户网络、解决网络现存的问题,而且考虑客户未来网络升级和发展的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华为赢得了长期合作的机会。
切入欧洲腹地
华为一边在发展中国家“蚕食”,一边在发达国家逐渐扩大“战果”。对于通信领域领先的欧洲市场,华为进入的策略是首先与欧洲本土著名的一流代理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藉此来进入本地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在欧洲市场,华为在某些特色领域的丰富应用经验和特色解决方案赢得了欧洲客商的一致推崇。2003年10月,华为获得了来自欧洲运营商INQUAM公司CDMA450的“巨单”。这将是CDMA450系统在西欧的首次商用。这是华为把CDMA触角伸向发达的、而且是GSM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欧国家,可谓其国际化战略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华为已成为CDMA450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供应商。
进军美国市场
进入对手最多和最强的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进入了国际市场。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攻伐的最后“城头堡”就是美国市场。1999年,华为在美国的通讯>>
问题六:华为与iPhone属于什么行业 电子科技与通信吧
问题七:华为目前在中国的地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1988年正式营业。2008年年营业额233亿美元,员工数超过80000(2008年)。 公司当时注册资金2万元,经营范围是小型程控交换机,火灾警报器、气浮仪开发生产及有关的工程承包咨询。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价格差获利。 华为技术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3000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底,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8617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2008年,华为公司成为世界专利申请数量年度最多的公司,共提交了1737件国际申请,结束了飞利浦垄断长达十年之久的“霸主”地位,滑至第三位,而日本松下公司去年专利申请数量则位居第二。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2007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3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2008年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36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1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经过21年的发展,当年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对此,华为***任正非的评价是:“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问题八:华为的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公司主页: huawei//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 华为的经营领域 、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 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122%。 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 第三大设备商。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华为2009年的销售额达21821亿美元(14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2672亿美元(183亿元人民币),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 世界500强 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排名 第397位 。中新社纽约12月22日电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The World′s 500 Most Influential Brands)排行榜22日在纽约揭晓,华为集团再次入选。 1988 创立于中国深圳。 1989 自主开发PBX。 1994 推出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 成立知识产权部。成立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 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 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 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华为战略 1997 推出GSM设备。 与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截至2005年6月,华为共有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 从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 (FhG) 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与这些主要的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作,使华为可以随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1998 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 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9 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成立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在2003年通过CMM5级认证。 2000 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2>>
问题九:目前中国最大的IT公司算是华为和中兴等公司吗?本人软件专业,华为适合吗?华为具体有些什么工作? 华为主要还是个通信公司,IT和终端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啦。纯开发像应用程序和软件开发都有。
如果你是软件工程的,应该知道做程序开发的,还是去TX,新浪、百度等比较对弧啦。
如果这些牛X公司进不去,还是可以考虑华为的。
问题十:华为是一家什么形式的企业 1988 创立于中国深圳。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全球市场排名
华为产品覆盖移动通信(含3G)、数据通信、光网络、固定通信、业务与软件、终端等领域。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华为累计投入60亿元研发费用,6000多名工程师,已经申请3G专利3000多项,其中WCDMA 69件基础专利,占全球WCDMA基础专利的5%,华为的3G产品已经打入全球的一线市场
华为跻身WCDMA全球第一集团,WCDMA产品在荷兰、葡萄牙、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商用,并成为欧洲主流运营商沃达丰的3G战略合作伙伴
CDMA 2000 1x EV-DO产品在包括美国、泰国、墨西哥、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11个国家获得商用。
华为1998年开始TD-SCDMA的研究,并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从事TD-SCDMA商用系统的开发
在2005年上半年,CDMA出货量达到1,000万用户,GSM移动软交换累计出货量达到2,000万用户
NGN出货量全球第一 (Dittberner, 2005Q3)
智能网用户数量全球第一 (Ovum)
光网络 LH+MR DWDM 为全球第一 (Ovum-RHK 2004)
宽带产品 IP DSLAM全球市场排名第一(Infonetics, 2005Q2) ,MSAN出货量全球第一(Infonetics, 1H05)
交换机的出货量连续3年全球第一 (根据Dittberner的统计,占世界出货量的32%)
数据通信 路由器运营商市场全球排名第三 (Gartner 胆005Q2)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研究所,40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止2005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25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华为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28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愿 景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 命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1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飞速发展的阿里云已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更是一骑绝尘,其市场份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九名的总和。
转型2B的关键
数据显示,阿里云在近2年保持营收高速增长,2018年4个季度的营收分别达到4385亿、4698亿、5667亿和6611亿元,全年总营收2136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增长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与阿里云技术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这一次调整释放阿里巴巴继续强化2B业务的信号。
事实上,阿里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
但就现阶段而言,阿里云是阿里的王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 科技 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数字经济正在阿里云上得到快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将颠覆原有IT产业格局。
目前来看,阿里在B端优势明显,业内流行一种观点,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是由C端转向B端。
根据这种观点,阿里显然已经领跑互联网下半场。
国际化的排头兵
马云曾经说过,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但属于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国际战略是阿里发展的重心。
而阿里云是阿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与 娱乐 ,创业业务及其他。
电商是阿里发家的核心业务,在国内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的扩张并不理想。
欧美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日本则有乐天,阿里只能在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寻求机会,然而这些市场体量较小,不足以支撑阿里全球扩张的野心。
阿里的移动支付同样难以在国际上扩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信用卡体系,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支付宝的成功借鉴了PayPal的经验。
而云计算则不同,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呈现出“3A竞争格局”,即以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为首的第一集团垄断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在云服务方面和亚马逊以及微软在同一水平上,强如谷歌和IBM都稍逊阿里一筹。
云计算为阿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打败当地巨头,并非不可能。
题主提到的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都是当下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云,如果非要说谁最厉害,我觉得应该是阿里云。
首先,从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来看,阿里云稳居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并且增长速度最快,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国内,根据IDC的数据,阿里云也占据了476%的市场份额,这体量其他云也望尘莫及。
其次,前阵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阿里云作为中国唯一厂商进入远见者象限,在严苛的评选条件下,我国 科技 企业强势多次进入该榜单,阿里云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其他云,除了在实力上与阿里云相差甚远,一直默默无闻之外还各有“硬伤”。
几家云厂商相比之下,还是阿里云更厉害。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占据行业第一、独立统治第一阵营,紧随其后的是腾讯云、金山云、电信云占据行业第二阵营,再往后份额就是百度云、华为云、以及七牛云、网易云、Ucloud等等这些组成的行业第三阵营。
那么阿里云到底是有哪些优势呢?大家都知道,做云计算最早的是亚马逊,早在2006年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云计算了,而紧随其后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坚博士带领下就开始了云计算业务。
用阿里云副总裁的话说,中国的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云,一种是自主可控飞天云。
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需要底气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飞天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能够将全球数百万台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为这个 社会 提供强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飞天20,具有秒级启动ECI到云端超算集群的全覆盖,对计算和AI能力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全球可达到网络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随时随地实现连接,兼容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飞天20支撑起了阿里云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础设施,针对于亿万个端进行适配,其中阿里云飞天的设计理念是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而计算是心脏,总体来说就是万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是有先天优势的,电子商务公司本来就是云计算的最好试验田。
天猫双十一,阿里云最好的试验田,要知道且不说别的,就只说天猫双十一的峰值,今年就达到了451万笔/秒,这个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个很高的成就。经过十年的双十一历练,阿里云已经获得了最好的锻炼,可以说是一步步实战中积累起来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云顺利走向市场以后,国内基本上除了巨头企业,大部分都是阿里云的客户,这些客户里面包括了饿了么、菜鸟网络、优酷等众多企业,而且现在这些企业还融入到阿里的生态中,可以说战绩辉煌。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目前阿里云在国内依然拥有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不过目前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在后面追赶也很快,份额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只能说目前阿里云依然是国内云计算龙头老大。
这几家云厂商比较来看,阿里云应当是最厉害的,那么我就从这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先来说阿里云吧,阿里云的实践场景是非常丰富的。最初,阿里云的技术应用在了蚂蚁小贷中,后来,阿里云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实践。
有人认为,阿里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是因为其电商的溢出效应。
毕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宝和支付宝所需的大规模调度、消息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撑。尤其是每年双11、双12不断突破记录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云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除了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场景,阿里云还有大量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比如国税总局、海关总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春节期间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云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个社交媒体云混合架构,结合实时数据对预估峰值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减少了1400台服务器的购买,还支撑了用户182亿次阅读量和8亿次红包领取。
反观其它云, 华为作为一家老牌通信企业,主要经营的是通讯设备,最了解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运营商的需求,对于企业的互联网技术需求了解并不多;腾讯则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软件开发的,都没云计算的技术和实践提供更多助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几家云都缺少应对互联网场景技术的经验。
再来看服务的客户,我从华为云的官网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维信息、郑大信息几个案例;腾讯云的客户大多集中在 游戏 和社交产品;金山云的客户数量不够多,也缺乏说服力。
这样比较下来,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所以我说阿里云最厉害。
个人排序:华为云 -->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
从技术积累、市场份额、营收等因素来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属于第一梯队,金山云在第二梯队,阿里云在四者中领先优势明显!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云厂商排名来看,AWS、微软、谷歌、阿里云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亚太地区,前五名分别是AWS、阿里巴巴、微软、谷歌和腾讯。
阿里云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联手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人工智能ET帮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阿里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一。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日晚间,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财报,阿里云连续第 11 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 104% 达到 3599 亿元。2017全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是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
腾讯云2010 年02 月,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包括CDN 等)。
腾讯云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和弹性web引擎等基础云服务;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腾讯整体大数据能力;以及 QQ互联、QQ空间、微云、微社区等云端链接社交体系。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腾讯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腾讯架构调整中,全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这意味着腾讯将全面发力B端市场。
2018年11月14日晚间,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80595亿元(1171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4%。期内盈利为人民币23405亿元(34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报告称,腾讯云财务数据首次被公开,前三季云服务的收入近60亿人民币,第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
华为云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贯彻华为公司“云、管、端”的战略方针,依托于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面向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广大企事业用户提供包括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等基础云服务、超算、内容分发与加速、视频托管与发布、企业IT、云电脑、云会议、 游戏 托管、应用托管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2017年3月起,华为专门成立了Cloud BU,全力构建并提供可信、开放、全球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公有云。
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
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
作为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华为云增长势头迅猛;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称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整体业务的底座与基础,;华为还宣布将于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线提供云服务,这也是全球首个在非洲用本地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金山云创立于2012年的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是金山集团旗下云计算企业,于2017年跻身于中国公有云市场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金山云位列中国云计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云已完成D系列7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373亿美元。
四云对比1从市场份额的角度(2017):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
预计2018年,华为云有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2从估值角度:阿里云〉 腾讯云 〉金山云。
(华为不上市,华为云也难以评估)
3论综合技术实力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金山云。(仅个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云
现在是阿里,腾讯,华为
三年后阿里,华为,腾讯
五年后华为,阿里,腾讯
我有使用过腾讯云和阿里云,对于华为云和金山云来说,我并没有使用过,所以我没有办法评判他们谁更加的厉害一些。
目前来说我的主力服务器全部放在阿里云上,腾讯的云服务我现在曾经使用过,但是我后来放弃了。
相对来说,阿里云的服务的话,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种工具也相当的多,在进行服务器维护的各个功能上都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个人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
腾讯云相比阿里云的话会有一些缺失,并且在价格上还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腾讯云的服务器之后,我就放弃使用腾讯云的服务器了。
目前我个人有十几台服务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从稳定性到数据备份以及各个方面来说都让我相当的满意。
所以我个人会推荐大家使用阿里云的云服务。
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说,阿里云是从技术、规模等方面最强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国,阿里云占公有云市场43%的份额,而保包括腾讯云在内的其他公司占比之和加起来才相当于阿里云的份额。在世界,近5年来,阿里云增速高达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亚马逊AWS。
过去10年,阿里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开创中国云时代;二、研发了中国的云操作系统和城市AI平台(飞天:中国电子学会 科技 进步奖,城市大脑: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三、云普惠各行各业数百万客户。
阿里云有以下五大优势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世界新的基础设施。飞天希望解决人类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问题。飞天的革命性在于将云计算的三个方向整合起来: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计算能力。
飞天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图 飞天系统的服务能力飞天20可满足百亿级设备的计算需求,覆盖从物联网场景随时启动的轻计算到超级计算能力。飞天20相比上一代操作系统的升级包括秒级启动ECI、云上超算集群的全场景覆盖、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个方面。
飞天20支撑了阿里云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针对亿万个端进行广泛适配,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计算。计算是心脏,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这是我们对万物智能时代的构想,也是飞天20的设计理念。
飞天20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连接能力显著升级,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联网通信方案。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基于飞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脑升级到20,覆盖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个信号灯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处理数以百亿计信息的实时分析。
阿里云业务目前已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创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财报显示,公司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4698亿元,同比猛增93%。
总结目前阿里云已经在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 汽车 、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 业AI”方案和相关人工智能产品,例如基于CPU、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面向开 发者的机器学习PAI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觉识别等130多款细分产品。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足可以看出阿里云无论从技术、服务能力、规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我看来,国内云服务竞争力来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亚马逊和微软。今天刚好有一篇关于云服务的内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我看来,云服务的核心是在于物联网。
以下是《万物互联将至!BAT激战云端,以此抢夺物联网赛道》部分内容:
互联网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所带来的信息 科技 席卷全球,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承载了世界梦想,被视作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但要发展物联网,贯穿所有智能设备所需要各平台成为产业发展基础,才能使的物联网得以实现。
云计算作为物联网重要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石,在这条赛道上聚集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BAT与华为等重量级玩家,但对于云服务商来说,丰富的云应用是深入市场核心,因这些一线巨头的入场,2019年物联网将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头争夺云服务市场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发展得益于Sigfox、LoRa和NB-IoT为LPWAN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发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间,LPWAN连接复合年增长率为109%,到2023年,仅连接方面支出将会超过45亿美元。
图表来自IoT Analytics
物联网连接规模日益扩大,在这个大连接时代,势必产生海量数据,继而需要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有望创造更多的全新的商业机遇。至此,基于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提供软件和平台相结合的厂商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云平台运营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
在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看来,云服务打通云端边并结合AI能力,助推物联网应用至各行业,同时,各巨头相继进入,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加残酷,在平台层最终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等丰富应用的云平台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亚马逊
作为全球云服务市场领头羊的亚马逊,亚马逊和微软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最具规模的云服务商,丰富的应用促使基于他们的云平台构建的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在医疗方向,借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来促进患者护理的改善。
微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部署物联网,微软以云服务+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服务、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BAT抢夺物联网赛道腾讯云今年战略重大尤为坚定,积极推进云服务战略,不过在这一市场,阿里云深耕行业多年,百度云快速发展,腾讯云在这一场争夺战中还面临诸多考验。
百度
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将在物联网时代再次激战,百度云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应用落地,早在2016年,百度云就提出ABC三位一体战略,现在则正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
百度云ABC+IoT解决方案走在了行业趋势前端,经过多年积极 探索 和发展,百度云ABC已升级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无处不在,数据真正发挥其价值。百度云作为百度AI能力、百度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的对外服务输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业合作伙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级。
在产业应用落地方面,百度云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更易用的解决方案,在15个细分行业的全面布局,生态版图已经覆盖金融、钢铁、家居、 汽车 等领域,大力推进百度云ABC能力在各产业落地。
阿里
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企业,阿里云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9财年上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在全球市场与亚马逊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如今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再次提升,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将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几年在实施的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结合,向全 社会 开放。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依托云+AI+IoT能力先后众多大企业提供服务,希望在5年内要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至此看到了阿里云在各行业应用案例落地,通过云+AI+IoT三驾马车能力赋能全行业变革。
腾讯
就在今年9月30日,腾讯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调整,积极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提升云服务战略,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核心产品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业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4年,腾讯就在积极 探索 并推进万物互联发展,以连接一切搭建生态助力物联网发展,微信向万物互联延伸,凭借庞大用户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属性,伴随平台属性越来越强,承载了腾讯对物联网的憧憬。
与此同时,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这是腾讯云副总裁王龙在首届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态的快速发展,另外,腾讯云将依托腾讯20年丰富的技术和生态资源,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和连接战略,聚焦新趋势、新技术和新应用,全方位助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最后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云计算作为基础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提供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在边缘智能和AI技术加持下,物联网将会以更加快的速度应用至各个垂直行业,赋能产业快速提升应用与服务的技术水平,而巨头们以云平台搭建庞大物联网生态也加速全 社会 数字转型。
中国服务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新兴行业带来大量需求,服务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2015年各地政府相继推进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产业的落地,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电网等行业对利用大数据先进技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高涨。此外,自建大数据平台也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之一,由此带动服务器产品市场的繁荣。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上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中国大数据细分市场规模占比中,硬件层规模最大达47%。若服务器应用规模在大数据硬件层中以25%测算,则2018年,我国服务器在大数据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818亿元。
2014-2018年我国服务器在大数据领域的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云计算催生行业技术变革
除大数据之外,云计算的广泛使用引发了传统服务器产业的技术变革,使得各企业对于提升服务器整合资源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云计算催生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的建设,给服务器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另一方面,随着云在企业的广泛使用,企业目前都在进行私有云的建构,而包括服务器在内的硬件依然占据私有云市场的主要份额。
2018年中国服务器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2012-2018年,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476亿元,2015年时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12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991%。不过2016年全球服务器行业整体出现下滑,行业增速显著下降。截止至2017年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195亿元。2018年服务器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7311亿元。
2012-2018年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产化”热潮涌动,优势企业强势出海
2015年,国产服务器发展迅速,出货量远超国际品牌,巨大的市场推动了国产服务器厂商自主研发。国产服务器厂商,如联想、浪潮、曙光等,纷纷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进行服务器自主技术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2016年,随着这些技术不断成熟,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国产服务器竞争力优势日益凸显。2017年,中国服务器市场中70%以上的市场份额来自中国企业,中国服务器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被改变。
2017年我国服务器市场结构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产服务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国内厂商与服务器巨头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在高端服务器中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内厂商近些年出现国际化的趋势。联想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后,复制其早期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的海外拓展成功经验,将其服务器业务迅速国际化,同时带动更多的国内服务器厂商投身于国际业务布局当中。浪潮、华为等厂商目前随着“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前五名中,国内厂商便占得三席。尽管单个公司体量上而言距惠普、戴尔差距较大,但是就增长率而言,国内厂商遥遥领先,越来越多的国内服务器厂商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攻城拔寨。
随着国产服务器的技术日臻完善,中国服务器厂商全球领先将成为新常态,未来几年国产服务器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将具备越来越高的话语权。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