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服务器需要注意什么?
购买云服务器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选取合适的配置: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云服务器配置,包括计算能力、内存、存储空间等;
数据中心位置:选择与目标用户或业务需求相近的数据中心位置,以降低延迟和提高访问速度;
网络带宽和流量限制:了解云服务商对网络带宽和流量的限制,确保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可靠性和安全性:了解云服务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措施,包括数据备份、灾备处理、防火墙等,确保数据和业务安全;
价格和计费方式:比较不同云服务商的价格和计费方式,包括按需付费、包年包月等,选择最符合需求的方式;
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了解云服务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包括响应时间、客户支持渠道等,例如RAKsmart就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云服务器的配置规格影响价格,也直接决定了它的计算能力和特点,是在采购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选云服务器配置,看这三个维度
云服务器的配置规格主要取决于类型、代别、实例大小三个最重要的维度。
维度一:类型
云服务器的“类型”或“系列”,是指具有同一类设计目的或性能特点的云服务器类别。
通常来说,云厂商会提供通用均衡型、计算密集型、内存优化型、图形计算型等常见的云服务器类型。这些类型对应着硬件资源的某种合理配比或针对性强化,方便你在面向不同场景时,选择最合适的那个型号。
vCPU 数和内存大小(按GB计算)的比例,是决定和区分云服务器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用均衡型的比例通常是1:4,如 2核8G,这是一个经典搭配,可用于建站、应用服务等各种常见负载,比如作为官网和企业应用程序的后端服务器等。
如果 vCPU 和内存比是1:2,甚至1:1,那就是计算密集型的范畴,它可以用于进行科学计算、视频编码、代码编译等计算密集型负载。
比例为1:8及以上,就被归入内存优化型,比如8核64G的搭配,它在数据库、缓存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较为常见。
图形计算型是带有GPU能力的虚拟机,一般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随着 AI的火热,这类机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研发和生产环境中。
在主流云计算平台上,常常使用字母缩写来表达云服务器的系列。比如,AWS 的通用型是M系列,阿里云的内存优化型为R系列,Azure的计算优化型为F系列。
维度二:代别
云服务器的“代”(Generation),用来标识这是该系列下第几代的机型。
数据中心硬件和虚拟化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云厂商需要不断地将最新的技术和能力推向市场,所以即便是同一系列的机型,不同的代别之间也会有不小的区别。
同类型云服务器的更新换代,往往会先带来相应硬件CPU的换代提升。由于CPU在不断更新,所以云服务器的单核性能未必相同。有时,虽然两个云服务器的核数一致,但由于底层芯片的架构和频率原因,性能上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新一代的型号,往往对应着全新的特制底层物理服务器和虚拟化设施,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价格比。
维度三:实例大小
云服务器的实例大小(Size),指的是硬件计算资源的规模。
在选定的机器类型和代别下,我们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实例大小,以应对不同的计算负载。在描述实例大小时,业界常常使用medium、large、xlarge 等字眼来进行命名区分,这样的描述基本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包括AWS、阿里云、腾讯云在内的多家主流厂商都在使用。
大致可以这样记忆:标准large对应的是2vCPU的配备,xlarge则代表4个vCPU,而更高配置一般用nxlarge来表达,其中n与xlarge代表的4vCPU 是乘法关系。比如,8xlarge 就说明这是一台84=32vCPU的机器。
如若要更严谨的表述配置,则使用vCPU而非核数(Core)来描述云服务器处理器的数量。因为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的普遍存在,常常一个核心能够虚拟出两个vCPU的算力,但也有些处理器不支持超线程,所以 vCPU是更合适的表达方式,不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解。
在某些场景下,你可能还会看到“metal”或者“bare metal”这样的描述规格的字眼,中文称为“裸金属”。它们就是云服务商尽最大可能将物理裸机以云产品方式暴露出来的实例,主要用于一些追求极致性能,或是需要在非虚拟化环境下运行软件的场景。
云服务器的命名规则
云服务器的型号名称一般由类型、代别、实例大小这几项的缩写组合而成,有时还会带有补充后缀。AWS的命名规则最具代表性(阿里云采用的也是非常类似的格式):
当你理解了云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后,今后看到某个具体型号,便能够很快明白背后的含义,晦涩的字符串立刻变得清晰。
比如,分解r54xlarge这个型号,这首先是一个R类型第5代的内存型机器,它应该有4×4=16个vCPU,内存大小则是16×8=128G(内存型机器的CPU内存比一般为1:8)。
当然,并非所有的云都一定是采用类似 AWS 的命名规则,微软Azure就用了一个略有不同的命名体系,大致可以总结为:
比如“E4v3”,就代表了微软Azure上4核32G的第三代内存型机器。掌握了Azure的格式特征后,你同样能够很快地解读标识的具体含义。
在命名公式中,还有一个称之为“后缀”的可选部分,在许多的型号命名中都能看到它。它一般是作为型号硬件信息的一个重要补充,这种型号与不带此后缀的标准版本相比,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或特点。比如阿里云,表达“网络增强”含义的后缀是“ne”。
如何验证机型配置与期望相匹配?
在Linux环境下,可以使用lscpu命令来了解云服务器的CPU信息,并与机器的具体型号名称进行对照。下图是在一台AWS的m5axlarge机型上运行的结果,可以看到芯片提供商AMD及双核四线程等关键信息,与机型命名的含义相符:
https://wwwwycn/computing/wcloud/allutm_source=wemedia
安全组 是一个ECS的重要安全设置,但对小白用户来说却很难理解其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websoft9在此介绍个人的理解:
阿里云官方解释 :安全组是一种虚拟防火墙,用于设置单台或多台云服务器的网络访问控制,它是重要的网络安全隔离手段,用于在云端划分安全域。每个实例至少属于一个安全组,在创建的时候就需要指定。
注解:简单理解:服务器什么端口(服务)可以被访问,什么端口可以被封锁
例子:服务器80端口是用来提供http服务,如果服务器部署了网站,而没有开放80端口,这个网站肯定访问不了,http: //ip 是打不开的。
这是很常见的问题,用户第一感觉就是购买的服务器有问题或购买的镜像用不了。
远程连接(SSH)Linux 实例和远程桌面连接 Windows 实例可能会失败。
远程 ping 该安全组下的 ECS 实例的公网 IP 和内网 IP 可能会失败。
HTTP 访问该安全组下的 ECS 实例暴漏的 Web 服务可能会失败。
该安全组下 ECS 实例可能无法通过内网访问同地域(或者同 VPC)下的其他安全组下的 ECS 实例。
该安全组下 ECS 实例可能无法通过内网访问同地域下(或者同 VPC)的其他云服务。
该安全组下 ECS 实例可能无法访问 Internet 服务。
当用户购买一个新的服务器的时候,阿里云会提醒选择安全组,对于一部分入门用户来说,第一感觉就是选择一个等级比较高的安全组,这样更为保险。实际上,等级越高,开放的端口越少。甚至连80端口、21端口都被封锁了,导致服务器ping不通、http打不开。这样最常见的访问都无法进行,用户第一感觉就是购买的服务器有问题或购买的镜像用不了。
在Websoft9客服工作中统计发现,96%的用户浏览器http://公网IP 打不开首页,都是因为安全组的设置关闭了80端口所导致。
第一,找到对应的实例,通过安全组配置选项进入设置。
第二,点击“配置规则”,进入安全组规则设置。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