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安装centos7操作系统的步骤并明确分区的规划?
在CentOS64系统安装进行到选择系统磁盘的分区方法时,选择创建自定义布局,点击下一步。
可以看出目前系统磁盘的总容量为20473MB,选中空闲区,点击创建,选择标准分区,点击创建。
创建以/boot文件为挂载点的分区:这里推荐以/boot文件为挂载点的独立分区,因为/boot文件为系统启动文件比较重要,一般200MB已经足够。选择文件类型、大小,点击确定。
创建以/opt文件为挂载点的分区:选中空闲区,点击创建,选择标准分区,点击创建。演示中只是以/opt文件为例,真实创建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选择文件类型、大小,点击确定。
创建swap分区:选中空闲区,点击创建,选择标准分区,点击创建。文件类型选择swap,大小控制为内存的两倍即可,点击确定。
创建以根目录为挂在点的分区:选中空闲区,点击创建,选择标准分区,点击创建。挂在点选择/,文件类型选择ext4,勾选使用全部可用空间,点击确定。
点击下一步,并依次点击格式化、将修改写入磁盘,即可手动完成磁盘的四分区。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单站点,没有很多内容更新,直接在这个硬盘上装系统搭建网站就行,没必要在分区,因为20G作为系统盘也不是很大了,如果网站比较多或者上传更新内容比较大,建议单独加块硬盘,用新加的硬盘作为数据盘,原来20G的硬盘只做系统盘更好一些。
当然服务器性能还跟cpu,内存,带宽有关,搭建程序或网站都要考虑。
[root@localhost ~]# fdisk -l 查看当前磁盘分配Disk /dev/sda: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25 200781 83 Linux
/dev/sda2 26 793 6168960 83 Linux
/dev/sda3 794 924 1052257+ 83 Linux
/dev/sda4 925 2610 13542795 5 Extended
/dev/sda5 925 1055 1052226 83 Linux
/dev/sda6 1056 1186 1052226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7 1187 2610 11438248+ 83 Linux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652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512 = 8225280 bytesDisk /dev/s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可以看到sdb 没有使用
# fdisk /dev/sdb
#m 菜单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注:这是删除一个分区的动作;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注:l是列出分区类型,以供我们设置相应分区的类型;
m print this menu 注:m 是列出帮助信息;
n add a new partition 注:添加一个分区;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注:p列出分区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注:不保存退出;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注:t 改变分区类型;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注:把分区表写入硬盘并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注:扩展应用,专家功能;
#p 查无分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n 添加
#p 扩展为e;主分区为p
#1 创建第一块分区
#回车 取默认值回车
#+1024M 设置第一块分区为 1G
Partition number (1-4): 1
First cylinder (1-652, default 1):回车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652, default 652): +1024M
#P 查看到 创建了sdb1的分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63 2008124 1004031 83 Linux #w 保存 继续分剩下的 4G空间
# fdisk /dev/sdb #P 查看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125 1004031 83 Linux
可以看到 从磁柱1开始到磁柱125结束下次分区要从126开始#n 添加分区
#p 主分区 primary
#2 创建第二块分区
#回车 看到default为 126 默认值变为从126开始, 直接回车
#回车 使用剩下全部空间,直接回车 #p 查看下 sdb1 1-125 sdb2 126-652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125 1004031 83 Linux
/dev/sdb2 126 652 4233127+ 83 Linux
#w 保存退出格式化 sdb1 与 sdb2
#mkfsext3 /dev/sdb1
#mkfsext3 /dev/sdb2
还要挂载硬盘 用mount命令#mkdir /disk1 创建目录
#mkdir /disk2
#mount /dev/sdb1 /disk1#mount /dev/sdb2 /disk2编辑/etc/fstab文件,实现启动后自动挂载#vi /etc/fstab添加要挂载的内容到文件末尾,先是要挂载的分区,然后是挂载到的目录,分区格式,其他默认就可以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home /home ext3 defaults 1 2
LABEL=/tmp /tmp ext3 defaults 1 2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LABEL=SWAP-sda6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sdb1 /disk1 ext3 defaults 1 2
/dev/sdb2 /disk2 ext3 defaults 12
U盘安装 下面来简单说下使用U盘安装CentOS系统,这里以centos-62 i386 minimal为例安装。 使用到的材料: 1、centos-62 i386 minimal 2、UltraISO 3、U盘一个 开始安装: 1、打开UltraISO,依次点击“文件”》“打开”,选择“CentOS-62-i386-minimaliso”文件。 2、“启动”》“写入硬盘映像”,在“硬盘驱动器选择u盘”,写入方式默认即可,点击“格式化”格式u盘,最后“写入”即可完成。 3、完成写入后,只保留“images”和“isolinux”两个文件夹,其余的全部删除,然后复制CentOS-62-i386-minimaliso到u盘根目录。 4、重启以u盘启动,选”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回车,语言选择“Chinese(Simplified)”回车,选择键盘模式,默认,然后回车。在下一步“Installation Method”选择“Hard drive”,然后选择u盘所在的分区(不确定的可以一个个尝试)。下面就是常规的系统安装了。
你说的不合理,应该用LVM逻辑卷管理
两块机械硬盘建一个VG,SSD单独一个VG
VG上面建逻辑卷多个LV,再分别建文件系统
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灵活,文件系统开始不用建很大,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对文件系统在线扩展;并且如果以后存储不够,再增加硬盘时,可以直接作为PV扩展当前VG,再扩展LV和文件系统
如果文件系统直接建在分区上,分区无法扩展,受分区限制,文件系统也无法增加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 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Red Hat 7及以上版本的基本服务器分区方案 这种情况同前一个方案的情况相同,不同的是LINUX版本为Red Hat 70及其以上版本。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var 15G 与RedHat6不同,在RedHat7中HTTP服务和FTP服务的目录现在位于 /var/www/和/var/ftp/,因此/var分区有15G之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多用户服务器分区方案 在这种服务器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通过telnet, ssh, rlogin或其方式在远程访问系统。系统中有三个35G的硬盘驱动器,总共有105G的磁盘空间 。系统中用到了RAID 5技术做数据冗余。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磁盘空间。 对RedHat 62及更早的版本,分区如下:
Disk 1: /boot 20M
/ 4G
/var 3GB
/home 2798G Disk 2: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Disk 3: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这样分区的原因:首先,Disk1上的20M /boot分区不属于任何RAID阵列,否则如果你将/boot放至RAID阵列中,以后就不能系统内核升级了。
为了方便管理,在其它两个硬盘中建立了20M的交换分区。这种服务器一般配有1G以上的内存,因此交换分区的大小不成问题。如果增大交换分区,就会减少RAID分区空间,所以20M是足够的。RAID分区的分组如下: · 1-A, 2-A, and 3-A 一起组成一个8G的 RAID 5 驱动器,做为/根目录打开。
· 1-B, 2-B, and 3-B 组成 6GB的 RAID 5 驱动器,做为 /var目录。
· 1-C, 2-C, and 3-C 组成 5596GB RAID 5 驱动器, 做为 /home目录。
这种分配方案总共有5596G的空间分配给所有用户及Apache和FTP服务,在/var下用6G空间用做记录日志、邮件,这么大的空间是足够的。
如果安装Red Hat7或以上版本,应给/var分区更大的空间,因为它同时还存放着WEB和FTP服务的两个目录。
主分区1: 200M /boot
主分区2:全部剩余空间,Linux LVM -> 加入LVM ->创建vg0
然后在vg0里划分:
swap 4G
/ 1G
/usr 8G
/tmp 4G
/home 任意(>=2G,for 多用户)
/opt 任意 (>=2G)
/var 任意(>=2G ,svn的默认位置在/var上)
/u 任意 (自定义文件系统,也可以把svn的库建在这里)
这样就基本差不多了,用lvm的好处是,文件系统的空间随时可以扩展或收缩,因此不需要第一次就把硬盘划分完。
逻辑卷扩展命令: lvextend
ext2/3/4文件系统扩展命令:resize2fs
基本上用上述两个命令就可以搞定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