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20服务器两块500g硬盘怎样做raid0

r320服务器两块500g硬盘怎样做raid0,第1张

先找1个空闲的PCI插槽将该卡插进去并将硬盘用硬盘线和该卡安装连接好,安装完适配卡后,在启动计算机的进程中,你会看到该适配卡已成功安装并被系统辨认。而在系统开机时,其控制器的BIOS会显示硬盘状态的信息,按CTRL+H便可进入结构非常清楚的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设定磁盘阵列:两个硬盘可以选择条带模式(RAID0)和镜像模式(RAID1),有3块硬盘的话只能选逾越扩充或条带模式,而4块就能够选逾越模式、条带模式或条带结合镜像模式(RAID0+1),而选用RAID1的话硬盘必须进行同步化。常见安装故障排除当Rocket100RAID卡被辨认后,板上BIOS开始检测连接装备。请注意屏幕上出现的装备,如果所连接装备全部被正确扫描出,则说明装备已正确连接并被系统辨认,再安装好驱动以后你便可使用RAID功能了。而如果其中有的装备没有被辨认出,你可打开机箱,将所连接装备的电源线是不是插牢,必要时换1个电源插头试1试;所连接装备的数据线是不是正确连接并已插牢,必要时换1根数据线试1试;如果1根数据线上接有两个装备,请确认这两个装备的主从跳线是不是设置冲突(1根数据线上的两个装备必须为1主1从)。BIOS设置须知IDERAID卡是即插即用装备,所以,你没必要改变系统CMOS。系统会自动指出中断及端口的地址。而在CMOS设置中将所有装备处于none或unstalled状态时,便可将IDERAID卡设为启动卡;或将SCSI装备调为启动序列的第1位,也可将RAID卡设为启动卡。

文件服务器的话,主要是存储资料,容量的够大,还有就是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因为资料都集中存储了,一旦丢失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可以看看国产品牌正睿的这款双路四核服务器。标配一颗至强E5506四核处理器,英特尔5500服务器芯片组主板,2G DDR3 REG ECC 1333MHz内存,SATA2 500G服务器硬盘,双千兆网卡,性能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如果以后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觉得性能不够用了,还可以扩展到两颗处理器,达成8颗处理核心,最大支持24GB DDR3 REG ECC高速容错校验内存。

建议你增加到3个500G硬盘,做raid5阵列,这样的话,可用容量是1000G,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即使坏掉一个硬盘,数据也不会丢失,是安全的。同时坏掉两颗硬盘的可能性就太低了。

产品型号:I247739S-E

产品类型:双路四核塔式服务器

处 理 器:Xeon E5506

内 存:2G DDR3 REG ECC

硬 盘:SATA2 500G

机 构:塔式

价 格:¥5999

4块机械硬盘的阵列编组不要变 SSD单独挂一个sata口就好了, 不过个人认为ssd比你的阵列持续读取速度不会快 如果你4块HDD用的raid 0 的话

如果你的4块HDD是万转的服务器硬盘作的raid0,别折腾了, 要比它的速度快, 你的ssd也要作阵列了

120G的SSD给本子装上才对 台机用的SSD也就装个系统, 40G足够

一、分区界面

首先,进入DOS状态(最好是用启动盘进入)

在提示符下键入fidsk回车,进入fdisk界面

画面大意是说磁盘容量已经超过了512M,为了充分发挥磁盘的性能,让一个盘的分区超过2GB,建议选用FAT32文件系统,(可参阅“分区基础”)输入“Y”键后按回车键。进入主界面。

里面的选项不多,但选项下面还有选项,操作时请注意。

图中选项解释:

1、创建DOS分区或逻辑驱动器

2、设置活动分区

3、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

4、显示分区信息

二、删除分区

如果你的硬盘以经分过区,想重新分区,就要首先删除旧分区!(当然,数据就全丢了。)

如果你是新硬盘,就直接到下一节-“创建分区”吧!

选择上图菜单中的第三项(3 delete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进入删除分区操作界面。

图中选项解释:

1、删除主分区

2、删除扩展分区

3、删除扩展分区中逻辑分区

4、删除非DOS分区

删除分区的顺序从下往上,即“非DOS分区”→“逻辑分区”→“扩展分区”→“主分区”。

删除扩展分区中逻辑分区

除非你安装了非Windows的操作系统,否则一般不会产生非DOS分区。所以在此选先选“3”。进入删除逻辑分区界面,键入要删除分区的盘符

输入卷标(如无,直接回车。如果卷标为中文,可以退回到DOS提示符状态,格式化该盘。)

按“Y”确认删除。

用一样的做法,将所有逻辑分区删除。

删除扩展分区

按"ESC"键返回到fdisk主界面菜单,再次选“3”,之后进入删除扩展分区界面(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按“Y”确认删除。

扩展分区即被删除。

删除主分区

按"ESC"键返回到fdisk主界面菜单,再次选“3”,之后进入删除主分界面(delete Primary DOS Partition)。按“1”,表示删除第一个主分区。当有多个主分区时,需要分别删除。

输入卷标,按“Y”确认删除。

主分区即被删除。即所有分区都被删除。

按"ESC"键返回到fdisk主界面菜单,准备下一节的创建分区。

三、创建分区

在fdisk主界面菜单中选择“1”后按回车键,进入创建分区界面。

图中选项解释:

1、创建主分区

2、创建扩展分区

3、创建逻辑分区

硬盘分区遵循着“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次序原则,正好和删除分区相反。

一个硬盘可以划分多个主分区,但没必要划分那么多,一个足矣。

主分区之外的硬盘空间就是扩展分区,而逻辑分区是对扩展分区再行划分得到的。(前面第一张图。)[wwwwindsncom]

创建主分区

在创建分区界面中选择“1”后回车确认,Fdisk开始检测硬盘……

检测无误之后,出现选择:你是否希望将整个硬盘空间作为主分区并激活?

主分区一般就是C盘,随着硬盘容量的日益增大,很少有人硬盘只分一个区,所以这里选“N”并按回车。

继续检测硬盘……此时会显示硬盘总空间

检测完毕后,设置主分区的容量,可直接输入分区大小(以MB为单位)或分区所占硬盘容量的百分比(%),回车确认。

主分区C盘即被创建,按ESC键继续操作。

创建扩展分区

在Fdisk主菜单,选择“1”,之后再选2进入创建扩展分区(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界面。同样,首先是硬盘检验中,稍候……

检测完毕后,会显示硬盘况空间大小和剩余空间大小,并要设置扩展分区的容量。

一般我们会将除主分区之外的所有空间划为扩展分区,直接按回车即可。当然,如果你想安装微软之外的操作系统,则可根据需要输入扩展分区的空间大小或百分比。

扩展分区即被创建!

此时,按下ESC键后会直接进入创建逻辑分区界面。

创建逻辑分区

由于已经进入创建逻辑分区过程,硬盘继续被检测。

检测完毕后,会显示扩展分区所占空间大小,并要设置逻辑分区大小。

此时,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想在除C盘之外在分几个盘?)

注:在此输入的百分比,是指所占扩展分区空间大小的百分比。

如这里我们想创建DE两个分区,在此时输入d盘的分区大小(这里是10%),D盘就会被创建,硬盘会再次被检测,以待创建其它的盘。

硬盘检测完毕,会显示剩余空间大小,再次输入E盘的分区大小(这里是90%),E盘即被创建。

此时,所有分区就以创建完毕。

有人此时就会重新启动计算机,枝格式化,装系统了。不行,还需要激活主分区

四、设置活动分区

回到fdisk主界面菜单,选择2(Set active partition),进入设置活动分区界面。

只有主分区才可以被设置为活动分区!

选择数字“1”,即设C盘为活动分区。

C盘就会被激活,此时会看到C标志后会多一个“A”的标志。

OK!搞定,按ESC返回主界面。

五、重启系统

在主界面再按ESC,会有提示。

分区后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样分区才能够生效;重启后必须格式化硬盘的每个分区,这样分区才能够使用。六、格式化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再进入DOS界面,在提示符下键入Format c:,回车!

OK!哈哈!分区完毕!可以装系统了。

品牌型号:联想拯救者Y9000P

系统:Windows 11

500G硬盘的实际容量约为46566GB。硬盘驱动器制造商以1000的幂来宣传他们的数据。1KB=1000字节,1MB=1000千字节,1GB=1000兆字节,以此类推。

正常来讲,硬盘并没有实际容量和虚假容量这一说,只是因为进制算法的不同,导致显示的容量有所区别而已。以500G固态硬盘为例,基于进制算法的不同,在Windows10系统中会显示(约为)46566G,但如果是苹果的Mac系统中,仍然会显示500G。

正常来讲,硬盘的进位算法由硬盘生产厂商决定,硬盘生产厂商会按照1000进位计算硬盘的容量,而一些电脑系统的进位数值是1024,以500G硬盘为例,如果换算成单位B,那么就是。500000000000B,如果再按照“1024”进位进行换算,就约等于46566G,但这只会在Windows10系统中如此显示,实际硬盘空间并没有减少,现实的就是真实的储存空间。

决定硬盘容量大小的是硬盘生产厂商,而决定硬盘显示容量大小的是进制,在电脑行业,系统采用的进制会直接影响硬盘显示的容量数值,也就是所谓的真实容量,但实际上这并不冲突,硬盘上标注的就是真实容量。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r320服务器两块500g硬盘怎样做raid0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