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ubai, Mumbai or Goodbye是什么意思
迪拜危机或非第二波海啸亚洲泡沫模式急需遏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8日 02: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迪拜国企巨头迪拜世界宣布重组并延迟偿还债务,穆迪和标普等评级机构随后大幅拉低相关企业的债券评级,其中有些甚至降至垃圾级;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强烈下跌,与迪拜甚至海湾有所牵扯的股票和债券被大量抛售,债权银行(例如汇丰)和建筑承包商的风险敞口也受到投资者担忧,有人甚至惊呼,迪拜债务危机的蔓延将掀起金融危机的第二波浪潮。
不过,迪拜债券损失的潜在规模还是较小,事实上迪拜的快速衰退峰期已经过去,今年3月份是迪拜遭受最严重打击的时期,众多项目因信贷紧缩而停止,无数花费血汗钱赶到迪拜想挣钱的建筑工人愤恨离去,股市下跌超过七成,整体失业率数字迪拜当局不准公布,吸引贝克汉姆、舒马赫等名流的高端物业跌去75%。迪拜世界的延迟偿还债务只不过是一个“结果”,它象征了迪拜经济的完全衰落。
不过断言迪拜危机引发新的金融风暴也许不够严谨,我们判断,拥有95%阿联酋石油和近5000亿美元的阿布扎比有能力挽救迪拜。而且金融企业在危机之后普遍经历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迪拜危机的蔓延范围其实已经有限,也更容易评估。
但迪拜危机对于企业家、投资者和政府,仍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它对于那些勇于盲目扩张、狂热建设和泡沫追逐者们,将是一个长久的告诫,而它所遗留下的众多烂尾项目,恐怕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内都将难以消化,甚至会留下一些永久性的泡沫纪念碑。
过去二十年,凭借石油和“幻城”概念,迪拜这颗海湾明珠,已成为阿拉伯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一盏罕见的市场明灯,不仅成为中东贸易和金融中心,其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生活水平和文化宗教宽容等各方面的进步,在阿拉伯各国中都极为突出,俨然已跻身世界级大都市,这一成就,在中东这一充满动荡和冲突、在文化和宗教上守旧排外的地区,确属巨大而难能可贵。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同其它海湾国家一样,迪拜在建设市场经济所需的制度基础方面,却进展寥寥;尽管迪拜王室施行了对商人、企业家和投资者十分友好的政策,也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但这一切却没有一个可自我维持的制度加以保障,而只是建立在统治者个人的开明和善意之上,甚至只是策略性友善之上。
制度建设的缺失,一方面激励了商人和投资者的短期行为,让他们热衷于可短期内盈利的生意和项目,而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人民基本上被排除在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之外;尽管迪拜人民享受到了王室所恩赐的高水平福利和繁荣带来的资源租值,但由于没有国内市场制度保障,且生产性资源几乎为王族所垄断,普通国民很少有机会以企业家的角色参与经济发展。类似的,文化、传媒、学术、慈善、社团等通常随市场繁荣而发育丰满的、作为一个公民社会之血肉的那些组织元素,都没有发展起来;这样的社会,虽然拥有了七星级酒店、顶级奢侈品牌和高楼大厦,却依然脆弱。
王室的垄断和支配地位,脱离了市场化分散决策所带来的淘汰和纠错机制,使得经济行为不可避免的倾向于片面乐观和盲目扩张,而整天围绕在王爷们身边的那些追逐短期利益的商人,也乐得鼓动他们的自大和狂热情绪,迪拜泡沫的伏笔,其实在多年前早已埋下;与集体乐观情绪所酿就的美国地产泡沫不同,迪拜泡沫是少数垄断和支配者的狂热加上众星拱月式的鼓动追捧所造就的吃大户式泡沫,是由人傻钱多速来电报所召集的泡沫。现在,先知先觉的投机大鳄获利而走,来自穷国的数十万建筑工人,多半也已卷铺盖回老家,大量外籍人士抛下名车豪宅债务以及道歉信,迅速回国,只留下沮丧的王子们在这里应付着已收起笑脸的众多债主;或许下一次他们会更加谨慎和冷静。
不过,迪拜危机也再次提示亚洲诸国“泡沫危机”,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危机带来的巨大伤害。华尔街过去有句名言“
腾讯云的海外节点不少呢。你看看下面表格中的,这是老魏从腾讯云文档中找到的。
地域 可用区
亚太东南(新加坡)
ap-singapore 新加坡一区(新加坡节点可用于覆盖亚太东南地区)
ap-singapore-1
亚太东北(首尔)
ap-seoul 首尔一区(首尔节点可用于覆盖亚太东北地区)
ap-seoul-1
亚太东北(东京)
ap-tokyo 东京一区(东京节点可用区覆盖亚太东北地区)
ap-tokyo-1
亚太南部(孟买)
ap-mumbai 孟买一区(孟买节点可用于覆盖亚太南部地区)
ap-mumbai-1
孟买二区(孟买节点可用于覆盖亚太南部地区)
ap-mumbai-2
亚太东南(曼谷)
ap-bangkok 曼谷一区 (曼谷节点用户覆盖亚太东南地区)
ap-bangkok-1
北美地区(多伦多)
na-toronto 多伦多一区(多伦多节点可用于覆盖北美地区)
na-toronto-1
美国西部(硅谷)
na-siliconvalley 硅谷一区(硅谷节点可用于覆盖美国西部)
na-siliconvalley-1
硅谷二区(硅谷节点可用于覆盖美国西部)
na-siliconvalley-2
美国东部(弗吉尼亚)
na-ashburn 弗吉尼亚一区 (弗吉尼亚节点用户覆盖美国东部地区)
na-ashburn-1
弗吉尼亚二区 (弗吉尼亚节点用户覆盖美国东部地区)
na-ashburn-2
欧洲地区(法兰克福)
eu-frankfurt 法兰克福一区(法兰克福节点可用于覆盖欧洲地区)
eu-frankfurt-1
欧洲地区(莫斯科)
eu-moscow 莫斯科一区(莫斯科节点可用区覆盖欧洲地区)
eu-moscow-1
更多参阅海外地域文档
这件事在物理上是可以实现的。互联网是由大量的金属、塑料和光纤组成的,其范围遍及全球。想要物理上摧毁互联网,需要穿越海洋和陆地寻找网络的物质基础。
第一步:切断光缆
互联网由成千上万米长的线缆连接。漫长的海底光缆连接各个大陆,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家里的电脑,办公室里的设备,以及服务器,都通过这些线缆与外界连接,切断这些连接,网络就不能穿越大洋通信。互联网就会立刻断裂。
这些海底光缆有时是伪装起来的,或者是部分掩埋的,但有时候也像废弃的冲浪板一样裸露在沙滩上。虽然很多光缆的精确位置和它们的着陆点都是不公开的,但其实总能在一些有名的海岸和热闹的城镇看到。
下图的三个光缆点如果被破坏,后果会非常严重。一个点的破坏只会导致减速和阻碍,但不是完全的瘫痪。但是大洋彼岸的站点就会立即不可连接,很多其他网站也会太慢以至于不能使用。互联网的运转将变得混乱而缓慢。
这几个站点连接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欧,是一些世界最稠密、重要的基础设施点,破坏了这些连接点,全球经济会随之崩塌。
除了上述3个站点还有其它一些最能削弱互联网连接的地点:新加坡/埃及(地中海和红海)/英国西南地区/东京/香港/南佛罗里达州/西西里岛/孟买/金奈,摧毁这些地方的站点,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全球性的整体,每片大陆和小岛都被孤立起来了。
第二步:破坏根服务器
域名输入实际上是对IP字段进行转换的结果,像“Googlecom”的IP地址就是7412522837。但是网站有成千上万,IP地址的难以记忆令这个转换过程不可或缺。
目前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名字分别为“A”至“M”,负责IP地址域名的解析。让这些机器瘫痪,想上网就只能记数字了。
怎样找到并且摧毁这些服务器呢?就像之前的光缆,这些服务器也是公开的秘密。
比如说我们想要摧毁“K”服务器,它由一家名为RIPE NCC的公司运行。去该公司的网站,然后用谷歌地图就能找到服务器的位置。不过想要真的进去就难上加难了,其守卫有多森严可想而知。所有的13台根服务器的所在地点都是可查询的。
第三步:破坏数据中心
第一步切断光缆后,信息再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各地成为了一座座孤岛。再加上破坏了根服务器,网络地址也变成了无法解析的IP地址。摧毁互联网也就剩下了一步:炸毁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都是些很不起眼的建筑,里面装着那些能让我们浏览网站,收发邮件,聊天游戏的服务器。这些建筑通常很高大,因为不是给人设计的,所以大多没有窗户。那些装着机器的屋子通常很暗,并且保持低温使机器正常运转。
纽约市的哈德逊街60号的建筑是全球互联网的重要枢纽:这座建筑的第9层有1394平方米,是当地、全美国以及全球多层光纤电缆的汇聚地。服务器、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在这里连在一起,一系列光学接口、同轴电缆等通过一系列连接板与其它网络连通。像这样的数据中心就是互联网的物理中心,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巨大的以太网交换机。
若是能破坏这一层,整个地区的连接就将断裂,世界范围的互联网连接也会受到影响。不仅仅是某些网站本身被抹掉,有些公司在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也会消失,你上传的所有照片或者歌曲也可能不复存在。
像这样的数据中心全世界有很多,目前中国有9个托管数据中心,北京有2个,上海有4个,成都、浙江、深圳各有一个。
现在剩下的也就是一些局域网了,它们是网络,但不再是互联网。至此,互联网已被成功摧毁,游戏结束。
当然,在现实中,没有人能够同时攻击地球互联网的所有节点,即使是成千上万人的团队来实施这一计划,修复速度也很可能超过破坏的速度。
(答案整理自易百科)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