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RAID 1???
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
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
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
三、用软件方法实现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带的芯片实现磁盘阵列外,我们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软件方式实现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内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软件RAID功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项功能——动态磁盘管理。
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实和分区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1可以任意更改磁盘容量
动态磁盘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可更改磁盘容量大小,而且不会丢失数据,而基本磁盘如果要改变分区容量就会丢失全部数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盘工具软件可以改变分区而不会破坏数据,如PQMagic等)。
2磁盘空间的限制
动态磁盘可被扩展到磁盘中不连续的磁盘空间,还可以创建跨磁盘的卷集,将几个磁盘合为一个大卷集。而基本磁盘的分区必须是同一磁盘上的连续空间,分区的最大容量当然也就是磁盘的容量。
3卷集或分区个数
动态磁盘在一个磁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相对的基本磁盘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分4个区,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时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这里一定要注意,动态磁盘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统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动态磁盘。
因为大部分用户的磁盘都是基本磁盘类型,为了使用软件RAID功能,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动态磁盘: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查看菜单中将其中的一个窗口切换为磁盘列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右键菜单将选择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划分动态卷时会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类型的动态卷。
1简单卷:包含单一磁盘上的磁盘空间,和分区功能一样。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磁盘并且两个磁盘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间时,我们能够选择如下的两种分卷方式)
2跨区卷:跨区卷将来自多个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合并到一个逻辑卷中。
3带区卷:组合多个(2到32个)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到一个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动态磁盘容量一致时,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分区方式)
4镜像卷:单一卷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即我们常说的RAID 1。
当我们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态磁盘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RAID方式——RAID 5,此时在分卷界面中会出现新的分卷形式。
方法步骤:
首先重启Dell服务器,我们会看到Dell的服务器的启动界面,稍等片刻;
当我们看到出现下图这个界面的时候 按一下键盘上的ctrl+R 键(注意下图最后一行的configration utility );
按完后我们进入raid阵列卡的配置界面,由于我们初次没有配置阵列卡 所以阵列卡显示的是空的界面;
我们将光标移到最上面,controller 0上面 这时候按一下键盘上面的F2键 弹出创建阵列盘选项,我们选择creat new VD 回车一下;
我们进入了是VD的界面在这里我们看到我们现在服务器上面有多少个磁盘,以及可以做什么阵列,按TAB键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raid 级别 然后按tab切换到磁盘界面 我们选择我们需要的磁盘(那几块需要组建raid)按空格键选择;
阵列模式和磁盘我们都已经选择好了之后,我们接下来按tab键切换到ok选项 回车 确定磁盘阵列,接着会自动返回主界面;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virtual disk 0选项 我们已经成功创建阵列组合,接着 我们光标移动到virtual disk 0选项上 按一下F2 弹出菜单 。
其他方法:
将服务器接上电源,显示器,键盘,并开机;
按 ctrl + R进入Raid设置;
将光标放置在Raid卡那,按F2,选择“Create New VD”;
按下面的1234分别设置Raid级别,使用磁盘个数,VD名字,最后点OK确定;
将光标放到刚创建的VD上,按F2,选择“fast init"进行初始化;
至此完成了Raid的设置 ,最后按“Ctrl+Alt+Del”重启即可。
做raid1一共有两种方法:
1 使用IBM Server Guide光盘引导安装系统时配置,方法见:http://www-900ibmcom/cn/support/viewdoc/detailDocId=XLIU-7KX6JS
2 进入阵列卡BIOS配置,方法如下:
开机自检过程中出现ctrl+c提示,按ctrl+c进入LSI Logic Config Utility
1、在SAS1064E上回车进入如下菜单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 :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
2、选择RAID Properties,出现3个选项(如果已经配置了RAID,会出现4个选项,请跳到“其他操作说明1”):
create IM V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
Create IME V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
Create IS V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
3、选择create IM Volume,出现如下create new array--SAS1064E的菜单:
光标移动到第一块盘,RAID DISK下方[NO],(配置raid前为No),按空格/减号,弹出一个菜单:
M 保留数据,并迁移到新建的RAID1
D 删除数据,创建一个全新的RAID1
选择M,之后返回上级菜单,RAID DISK状态变为Yes
4、接着光标移动到第二块盘,RAID DISK下方[NO],按空格/减号,使其RAID DISK状态变为Yes
5、按C,创建阵列
6、选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 menu。退出RAID1的配置,同步会自动在后台开始执行。
RAID0的步骤:
如果需要配置RAID0,可在步骤2,选择Create IS Volume,其他步骤同RAID1。
其他操作说明:
1、配置过RAID之后,进入RAID Properties会多出一行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Manage Array(这里可以看到同步进度)
Manage Hot Spare:配置热备盘
Synchronize Array (Y:开始同步,N:放弃同步)
Activate Array :激活阵列
Delete Array :删除阵列
2、主菜单:Adpater Properties--SAS1064E描述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
3、技巧:所有**菜单可选;白色的菜单不可选,如果误选了就会出帮助信息
方法/步骤
重启服务器。在远程控制台中,单击“重启”或“安全重启”。
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注意看着屏幕,当屏幕上出现“Press Ctrl-C to Start LSI Corp Configuration Utility”提示信息时,速度按“Ctrl+C”键。
按了之后,等系统运行会儿,会进入CU主界面
在上面界面,直接选择LSISAS2308,按回车键。进入“Adapter Properties”界面
选择“RAID Properties”,按“Enter”键。进入“Select New Volume Type”界面,然后选择“Create RAID 1E/10 Volume”
(现在一般都是创建RAID10,RAID0是纯粹的加硬盘容量,RAID1镜像,RAID10是RAID1+0的方式)
选择后按“Enter”键。 这里将显示出来你所有安装的硬盘,这里是4个硬盘。
然后按“C”键。进入创建RAID确认界面。
选择“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 menu”,按“Enter”键保存配置。
之后你就可以等等了,因为RAID创建需要几分钟时间(大概1分钟左右),不能进行其他操作,特别断电等操作。创建完成后,返回“Adapter Properties”界面。
然后,系统会进入自检程序,完成后进入CU主界面。如图所示。
在下面最后一行中,有提示 按“Alt+N”,可查看当前RAID卡的信息。
在“Adapter Properties”界面中选择“RAID Properties”并按“Enter”。进入“Select New Volume Type”界面。
选择“View Existing Volume”并按“Enter”。可查看你刚配置好的RAID信息。
1、设备上电开机,按键盘F10稍等片刻进入开机界面
2、按选项进入磁盘阵列设置选项,点击SmartArray
3、用鼠标点击Configure,在接下来的菜单点击Create Array。
4、出现下图选择硬盘的图案,这里可以显示服务器上插入了几块硬盘。通常选择权限,本文两个SSD硬盘做Raid1,所以勾选select all。
5、接下来的单选按钮,选择Raid0或者Raid1选择Raid1,其余都选默认值。一般出厂的默认值会有更高的可靠性。点击Create logical Drive。出现提示,您确定要继续吗?点击YES。
6、在完成之前,系统打印出配置参数,供做最后检查,两块硬盘做raid1冗余备份,实际中的容量为一块硬盘的容量。点击Finish。
7、回到了设置磁盘阵列的主界面,我们可以点击进去,查看:已经建好了一个磁盘阵列,有两块硬盘,Raid1。这个时候创建好了磁盘阵列的设置,还需要重新启动才能真正可以使用。一路点击屏幕右上角的X退出界面。点击ROOT重启。重启后即完成了磁盘阵列的设置,可以开始安装操作系统了。
: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参考资料: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