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 worklist工作原理?,第1张

一、关于Worklist

在RIS与PACS的系统集成中。Wordlist的连接为其主要工作之一。Wordlist成像设备工作列表,它是DICOM协议中众多服务类别中的一个它的功能是实现设备操作台与登记台之间的通讯,完成成像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集成称为BASIC WORKLIST MANAGEMENT SERVICE(简称Worklist)。

二、DICOM标准中与Worklist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配置影像检查设备(Modality)的Worklist首先要阅读该设备的“DICOM 一致性声明(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中关于Worklist的部分,了解设备对Worklist的支持程度。而熟悉以下基本概念则有助于阅读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

1、VR(Value Representation):描述了数据元素的种类(字符串、数字、日期等)以及这些值的格式。在DICOM标准第五部分Data Structures and Encoding的第25页中列出了所有的VR。

2、Data Set(数据集):一个数据集表示了一个DICOM对象,它进一步由Data Element(数据元素)组成。而数据元素包括了tag(唯一的)、值的长度以及值。数据元素中可能包含VR。

3、 数据元素类型:一个数据元素是否在一个数据集中出现,取决于该数据元素的类型。

4、 AE Title:AE Title(Application Entity Title)是配置影像检查设备DICOM服务(Worklist、Storage、Print等)必不可少的参数之一。对于某一台影像检查设备,其各个DICOM服务可以对应不同的AE Title,当然这些DICOM服务也可以对应同一个AE Title。AE Title是一个字符串,但是这个字符串在我们要配置的RIS/PACS系统的网络中必须是唯一的。因此,AE Title是这个网络中某一个(或几个)DICOM服务的唯一标识。

三、DICOM的Worklist实现的功能

fz2841585:从RIS或者其他系统下载病人信息,以免重复登记。

0753zhongwei:Worklist只是一个传输协议,DICOM的Worklist其实就是C-FIND服务,有点类似于Query/Retrieve,SCU在C-FIND命令集后面加上一些查询字段,SCP把查询结果放在C-FIND-RSP后面返回去。

tks1000:在CT或MR等工作站上,如果没有Worklist功能,新检查一个病人的时候,要输入病人全部的基本信息,这样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有了WorkList功能后,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读取病人的基本信息,不用输入,而且不易出错。实质上还是C-FIND,不过需要MPPS等的支持。

chaoran898:DICOM的MWL是一种接口协议,至于怎样查数据,那是coding实现的事情,MWL只负责把找到的数据按DICOM标准传出去。

xiaoyilong19:我做了多台设备的Worklist,深有体会:如果设备厂家不同的话,Worklist服务端程序就要调试一番,才能让返回的数据在对方设备工作站上显示出来,否则就是出现各种情况。乱码还比较简单处理,就是怕对方什么应答都没有。实际上就是,请求,返回请求,和cs服务架构一样。

四、Worklist在Pacs中的作用与的工作原理

   

五、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xuyuansheng:正常的流程是,病人在HIS上注册,经hl7消息传至RIS,RIS上便有了病人的登记信息。做检查时,成像设备通过DICOM Worklist来从RIS上取得需做检查的病人列表,选择后做检查。检查完成后,图像便可以传到PACS中进行存储。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信息仅在HIS端输入一遍,但它流经RIS,Modality以及PACS。可以节省时间,减少错误,规范流程,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共享。理想的情况下,让医生专注于检查及诊断,而缩短的时间,也会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ITK-SNAP,RadiAnt DICOM Viewer,3DMed都可以,在官方商店或第三方软件中就可以下载。

医学影像专用格式:dcm

Dicom,常用于传输和存储超声波、CT、核磁、扫描等医学图像,需要分层保存,所以一般是专用软件打开,PS只是客串了一下兼容。

通用文件格式:pdf

通用文件格式支持图层,蒙版,路径,矢量图形等分层编辑,类似PSD,兼容好。

生活常见输出格式

1、打印机输出格式:eps

印前领域PostScript(打印机的一种程序代码/语言方式)MAC机用得多,更适合用来输出菲林产品。

2、过时代格式:pcx

支持压缩,全彩,RGB,索引等,某一时代的王者,但随着Windows时代的到来,逐渐被jpg/tiff等取代,不过用它来保存线画搞图也是可以的。

3、数码相机专用格式:raw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照片的细节,从而保留了更多调色空间,是专业摄影师的最爱,俗称“数字底片”。

必须先转换dicom文件格式为stl文件格式才可以打印。

你可以尝试使用MIMICS1001软件来做这个工作,之所以说尝试,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做过,但有报道说该软件能完成这个工作。

该软件的截图。来自百度MIMICS1001搜索。

(模拟视频接口)CPS-RA用于连接MRI、CT、PET、NM、CR、DSA、XRF等具有模拟视频接口的放射设备。主要应用于放射科室。

功能:

可以连接1-6台模拟接口放射设备

无损保存图象信息

光盘刻录图象信息(DICOM标准光盘)

登录病人信息

专家系统,词库模板支持

打印图文报告

查询调阅病历报告

科室管理,统计报表

丰富的图象后处理功能,中文标注,测量

提供DICOM接口

支持DICOM打印,重新出胶片

支持其他DICOM设备查询本机图象资料

产品列表:

CT医学工作站(模拟视频接口)

MRI医学工作站(模拟视频接口)

DSA医学工作站(模拟视频接口)

X线医学工作站(模拟视频接口)

… (平板)CPS-RS

用于将医院产生的胶片(最大14×14,大于则需要拼接)通过扫描仪扫描后数字化存储,成为放射科的一个数字胶片室。主要应用于放射科室

功能:

通过平板扫描仪扫描胶片

无损保存图象信息

光盘刻录图象信息(DICOM标准光盘)

登录病人信息

专家系统,词库模板支持

打印图文报告

查询调阅病历报告

科室管理,统计报表

丰富的图象后处理功能,中文标注,测量

提供DICOM接口

支持DICOM打印,重新出胶片

支持其他DICOM设备查询本机图象资料 (专业立式)CPS-RS PRO

用于将医院产生的胶片(最大14×17)通过专业医用胶片扫描仪扫描后数字化存储,成为放射科的一个数字胶片室。主要应用于放射科室

功能:

通过专业医用扫描仪扫描胶片,精度可达12位

或16位(4096或65,536灰阶)

无损保存图象信息

光盘刻录图象信息(DICOM标准光盘)

登录病人信息

专家系统,词库模板支持

打印图文报告

查询调阅病历报告

科室管理,统计报表

丰富的图象后处理功能,中文标注,测量

提供DICOM接口

支持DICOM打印,重新出胶片

支持其他DICOM设备查询本机图象资料

结构层次

(一) 物理层次

从物理层次结构上,PACS可以分为4层:网络用户层、接入层、核

PACS应用层次结构示意图

PACS应用层次结构示意图

心层、资源提供层,自下而上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网络用户层是网络中的众多的终端或工作站;接入层是指与网络用户层中的终端或工作站相连接,为这些终端或工作站进行网络互联的网络设备集合(如二级交换机、集线器等);核心层是指将接入层网络设备汇集起来,形成全网互联的网络设备的集合,如(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资源提供层是指PACS网络中的众多的医疗器械终端,如(CT、US、DR等)。

(二) 应用层次

从应用层次结构上,PACS可以分为3层:MINI-PACS、科室

PACS应用层次结构示意图

PACS应用层次结构示意图

级PACS、全院级PACS,自内而外构成一个"内嵌型"结构。其中:MINI-PACS是指针对小型医疗院所或单一科室规划的系统,MINI-PACS系统也必须包含超声波、内窥镜等图文并茂的专业影像报告系统;科室级PACS是指针对中型医院所提出的科室架构,紧密整合院方已有的HIS/RIS系统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室影像中心;全院级PACS主要是针对大型医院所提出的全院性架构,完全实现全院影像科室数字化读片诊断工作流程、实现全院影像科室电子化管理。

工作流程

现有主流PACS厂商,在研发PACS系统之初,都遵从了以下标准流程。

PACS业务流程图

PACS业务流程图

(一) 检查信息登记输入

前台登记工作站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及检查申请信息,也可通过检索HIS系统(如果存在HIS并与PACS/RIS融合)进行病人信息自动录入,并对病人进行分诊登记、复诊登记、申请单扫描、申请单打印、分诊安排等工作。

(二) WorkList服务

病人信息一经录入,其他工作站可直接从PACS系统主数据库中自动调用,无需重新手动录入;具有WorkList服务的医疗影像设备可直接由服务器提取相关病人基本信息列表,不具备WorkList功能影像设备通过医疗影像设备操作台输入病人信息资料或通过分诊台提取登记信息。

(三) 影像获取

对于标准 DICOM 设备,采集工作站可在检查完成后或检查过程中自动 ( 或手动 ) 将影像转发至PACS主服务器。

(四) 非DICOM转换

对于非DICOM设备,采集工作站可使用MiVideo DICOM网关收到登记信息后,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影像采集,采集的影像自动(或由设备操作技师手动转发)转发至PACS主服务器。

(五) 图像调阅

患者在检查室完成影像检查后,医师可通过阅片室的网络进行影像调阅、浏览及处理,并可进行胶片打印输出后交付患者。

需要调阅影像时PACS系统自动按照后台设定路径从主服务器磁盘阵列或与之连接的前置服务器中调用。

在图像显示界面,医师一般可以进行一些测量长度、角度、面积等图像后处理,在主流PACS中,除了测量功能外,都会提供缩放、移动、镜像、反相、旋转、滤波、锐化、伪彩、播放、窗宽窗位调节等图像后处理功能。

(六) 报告编辑

患者完成影像检查后由专业人员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审,并进行质量分析。完成质量评审控制后的影像,诊断医生可进行影像诊断报告编辑,并根据诊断医师权限,分别进行初诊报告、报告审核工作。在书写报告过程中,可使用诊断常用词语模版,以减少医生键盘输入工作量。诊断报告审核过程中可对修改内容进行修改痕迹保留、可获得临床诊断、详细病史、历史诊断等信息、可将报告存储为典型病例供其它类似诊断使用,供整个科室内学习提高使用。

审核完成的报告通过打印机进行输出后由医师签字后提交,同时诊断报告上传至主服务器存储备份。打印完成后的报告不能再进行修改,但可以只读方式调阅参考。

6架构数据

存储技术架构

PACS有别于HIS、LIS等其它医学信息系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海量数据存储。合理设计PACS的数据存储结构,是成功建设PACS的关键。一个大型的医院拥有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每天影像检查产生的数据量多达4个GB左右(未压缩的原始数据),一年数据总量多约(1200GB)。而随着医院的业务飞速发展和新的影像设备的引进,这一数据量还可能进一步增长。此外,如何提高在线数据随机存取的效率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基于这一原因,现有的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提供商多采用分级存储(HSM)的策略,将PACS存储分成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两级结构。用两种不同性能的存储介质来分别完成高容量和高效率的要求,低速超大容量存储设备(离线存储服务器)用作永久存储;高速存储设备(SAN)用作在线数据存储,确保在线数据的极高效存取。对于2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保存在离线存储设备里,在线存储设备仅保存最近三年的数据。

文件格式

DICOM文件是指按照DICOM标准而存储的医学文件。

DICOM文件由多个数据集组成。数据集表现了现实世界信息对象的相关属性,如病人姓名、性别、身高和体重等。数据集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元素包含进行编 码的信息对象属性的值,并由数据元素标签(Tag)唯一标识。数据元素具有三种结构,其中两种具有类型表示VR(是否出现由传输语法决定),差别在于其长 度的表达方式,另外一种不包括类型表示。类型表示指明了该数据元素中的数据是哪种类型,它是一个长度为2的字符串,例如一个数据元素的VR为FL,表示该数据元素中存储的数据类型为浮点型。所有数据元素都包含标签、值长度和数据值体。

标签是一个16位无符号整数对,按顺序排列包括组号和元素号。数据集中的数据元素应按数据元素标签号的递增顺序组织,且在一个数据集中最多出现一次。

值长度是一个16或32位(取决于显式VR或隐式VR)无符号整数,表明了准确的数据值的长度,按字节数目(为偶数)记录。此长度不包含数据元素标签、VR、值长度字段。

数据值体表明了数据元素的值,其长度为偶数字节,该字段的数据类型是由数据元素的VR所明确定义。数据元素字段由三个公共字段和一个可选字段组成。

数据结构

以现广东市场上的主流SUPER PACS系统为例。

目前SUPER PACS系统数据库共有36个表,按用途分为:公用表、数字胶片室专用表、放射专用表、超声专用表、远程专用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Patient、Study、Series、Image四个主表。

Patient表用于存放病人的基本信息,应用范围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统;Study表用于存放病人的检查信息,应用范围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统;Series表用于图象序列表的生成,应用范围涉及到SUPERPACSR DICOM放射系统;Image表用于保存系统图象记录。

  广州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承建,经过近2年的建设,于2011年11月上线。

率先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连接了包括越秀区、荔湾区、花都区、番禺区和黄埔区在内的5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5家市级直属医疗机构,21家区级医疗机构,85家社区服务中心以及8家公共卫生机构,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影像中心。平台建设了包括健康卡管理系统、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卫生业务管理系统、卫生业务协同系统和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在内的应用系统。

经过万达信息和广州市卫生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成功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卫生部2009年12月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后首个启动建设的特大型城市、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了IHE、HL7 CDA等国际标准在工程层面的全面落地。

其次,建立起了基于HL7标准的市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截至2012年3月份,平台共采集并整合诊疗数据近2亿条,其中基本信息1320多万条(包括公安、流动人员数据),就诊记录700多万条,用药记录4000多万条,费用信息5000多万条。并且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功打通了包括5家市级直属试点医院和5个试点区在内的的卫生网络,实现了区域内医疗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

第三,全市统一发放了市民健康卡,实现了区域医疗的“一卡通”。市民持一张卡可以在联网范围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不仅可以便捷地共享医疗信息,还可以节约发卡成本,有效减少重复发卡的现象。

整合区域影像诊断资源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入了区域影像的相关应用,丰富和充实了平台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广州市区域影像应用建设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拓展应用,它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标准规范(数据规范、业务整合规范、应用规范、管理规范、安全规范、技术规范等)的建立和实施,逐步整合区域影像诊断资源,消除卫生领域影像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构建区域范围内影像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平台,全面提升了广州区域内的影像诊断水平。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图像存储与通信及相互操作逐渐扩展到整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需要将区域内多个医疗机构的PACS进行互联、并使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影像信息按区域内医疗需求和资源优化原则进行共享交换。通过区域影像应用, 居民可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影像诊断,联网医院可以共享影像信息和报告结果,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概率,降低诊疗费用。

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联网范围内,既存在有多个具有综合或专科医疗优势的大型医院,也有着众多的基层医院。区域内的众多基层医院根据患者需求、医疗管理的需要,往往需要与大型医院进行医疗协同。

由于医疗影像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专业诊断要求高等特殊性,一般都是通过建立多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来满足此类需求。万达信息使用了当前国际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交换的最新技术标准(IHE 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for Image,简称IHE XDS-I)实现了复杂医疗机构之间的区域影像信息共享,即使用一个区域PACS平台系统,同时支撑多个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中心与基层医院进行影像协同诊断。

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

区域PACS平台称为GmdTalk,取Global Medical Talk之意,意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医学交流的愿景。广州市联网范围内医疗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组建了多个“影像虚拟读片中心”,用户可根据不同医院的医疗卫生特长和检查设备资源,将不同的影像信息分发到具有优势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其专家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本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的资源共享。

目前区域内影像协同服务主要有以下两种业务模式:

一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技师进行拍片,影像上传至大型医院,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网上读片并出具报告。

二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拍片并出具初诊报告,提交初步诊断和图像到虚拟影像中心。虚拟影像中心调阅初步诊断及图像,对应的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进行复审,复诊报告回传虚拟影像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调阅复审诊断报告。

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从业人员资源的不足,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所有诊断和报告均由中心完成,降低了相应的风险。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中心端部署了医疗协同控制服务器与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前者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和配置等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医疗业务协同管理、XDS文档注册管理、任务跟踪和日志管理等。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则主要实现对图像的存储和管理,包括了各网格节点的图像存储策略管理、存储状态监控管理、运行状态管理任务消息状态管理等。

前置适配服务器实现与医院内部的各个相关系统的通信接口,实现基于SaaS的RIS功能,实现图像通信协议的转换与缓存管理。影像诊断管理工作站通过借助区域内各成像设备互联互通,通过开放式系统架构,实现区域内图像信息采集、存储、通讯及浏览的统一管理,包括DICOM图像的显示与诊断,图像打印以及各种2D及3D的图像处理功能等。Web浏览组件通过安装基于Web的图像浏览组件,实现以Web方式浏览和处理DICOM图像。医疗协同客户端通过在医疗机构内的配置,实现协同任务的请求、分发、接收、执行以及状态查询等。移动影像处理通过3G或Wi-Fi方式通信,提供各种影像处理的功能。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应用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

首先,实现了医学影像网格存储交换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有的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插入”中间件“协作网格的影像及多媒体数据通信与存储系统”。这样,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及其存储系统就变成一个“虚拟”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而原有的PACS客户端对影像的查询提取就变成对一个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的操作。

其次,实现自动安全监控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通过采用一种PACS自动安全监控技术,监控PACS 单元系统各节点的硬件运行状况、应用软件运行状况、影像路由和提取状况等监控功能。

另外,实现了医学影像远程传输渐显技术在医疗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在网络带宽≤200 Kb/s 的条件下分辨率渐显传输CR(原始尺寸:8MB)影像,影像第一帧到达为2Sec,全分辨率帧到达为9Sec,为解决在有限带宽条件下,实时快速查询/提取/显示高分辨率、大容积医学影像提供了实现途径。

在广州区域影像协同后续的规划中,考虑将目前的架构主要转化为基于云计算的架构。

与目前的方案相比,基于云架构的影像中心还具备以下优势:通过在云数据中心对图像加速引擎的堆叠来集中处理图像,更易于集中管理;由于图像的处理更多在云数据中心进行,交互的数据传输较少,因此对于带宽需求较低;由于图像处理更多在中心进行,浏览端可使用廉价的桌面和移动设备,投资较低;由于云数据中心本身架构的优势,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万达信息依托于云计算的种种优势,进行了基于云架构影像中心的建设和尝试,旨在以较低的投入减少耗材使用,充分提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当然,云架构区域影像应用目前仍然属于前瞻性建设,部分现状的不足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克服和改进。例如:针对超大容量医学影像的性能问题、云端的身份识别的安全问题等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DIcom worklist工作原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