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惠普服务器有哪些主要的类别?

请问惠普服务器有哪些主要的类别?,第1张

服务器的机箱结构来划分,可以把服务器划分为“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三类。

(1)台式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也称为“塔式服务器”。有的台式服务器采用大小与普通立式计算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个硕大的柜子。低档服务器由于功能较弱,整个服务器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机箱不大,都采用台式机箱结构。这里所介绍的台式不是平时普通计算机中的台式,立式机箱也属于台式机范围,目前这类服务器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2)机架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这种结构的多为功能型服务器。

对于信息服务企业(如ISP/ICP/ISV/IDC)而言,选择服务器时首先要考虑服务器的体积、功耗、发热量等物理参数,因为信息服务企业通常使用大型专用机房统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机房通常设有严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却系统、多重备份的供电系统,其机房的造价相当昂贵。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更多的服务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服务成本,通常选用机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业标准的机架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也有多种规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机架式服务器最节省空间,但性能和可扩展性较差,适合一些业务相对固定的使用领域。4U以上的产品性能较高,可扩展性好,一般支持4个以上的高性能处理器和大量的标准热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厂商通常提供人相应的管理和监控工具,适合大访问量的关键应用,但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

(3)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母板,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当前市场上的刀片式服务器有两大类:一类主要为电信行业设计,接口标准和尺寸规格符合PICMG(PCI Indu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来还将推出符合PICMG 3x 的产品,采用相同标准的不同厂商的刀片和机柜在理论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类为通用计算设计,接口上可能采用了上述标准或厂商标准,但 尺寸规格是厂商自定,注重性能价格比,目前属于这一类的产品居多。刀片式服务器目前最适合群集计算和IxP提供互联网服务。

HP Proliant DL380 G5(433524-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ML115(437288-AA1)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ML110 G5(444809-AA1)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DL580 G5(AK160A)

属于 HP DL5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ML350 G5(AK390A)

属于 HP ML35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58568-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60 G5(457926-AA1)

属于 HP DL36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58567-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ML150 G3(AK118A)

属于 HP ML150 G3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ML150 G5(AL559A)

属于 HP ML15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ML110 G4(440288-AA1)

属于 HP ML110 G4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58563-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58565-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80 G5(AL556A)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580 G5(451993-AA1)

属于 HP DL5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580 G5(438088-AA1)

属于 HP DL5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58562-AA1)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60 G5(457922-AA1)

属于 HP DL36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580 G5(438087-AA1)

属于 HP DL5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ML150 G5(AL557A)

属于 HP ML15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DL380 G5(470064-636)

属于 HP DL3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ML370 G5(AK387A)

属于 HP ML37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塔式

HP ProLiant DL160 G5(445202-AA1)

属于 HP DL16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580 G5(438084-AA1)

属于 HP DL58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HP ProLiant DL360 G5(AL554A)

属于 HP DL360 G5系列

服务器类别:机架式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岗位职责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职责是职务与责任的统一,由授权范围和相应的责任两部分组成。想学习制定岗位职责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

 职责:

 1、配合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满足高可用、高性能等特性;

 2、负责服务器配置管理、基础软件安装以及性能调优、应用部署等工作;

 3、配合解决运维工作中重大故障,性能瓶颈等相关疑难问题;

 4、配合优化运维规范、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任职要求:

 1、两年以上互联网运维经验,了解容量规划、性能优化;

 2、熟悉linux系统,了解tcp/ip以及具有丰富的广域网、局域网网络络知识;

 3、有网站运维经验,熟练使用shell脚本编程语言;

 4、熟悉MySql,Redis,Elasticsearch等;

 5、具有故障排查能力,有很好的技术敏感度;

 6、有自动化运维经验,熟悉Puppet、Saltstack、Ansible以及Fabric的优先;

 7、熟悉如Nagios、Cacti、zabbix、zenoss等监控监控软件并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8、有DBA经验的优先。

 平台架构师负责企业服务类Saas产品的架构设计和落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安全、中间件、网络、DevOps等各类云产品。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平台架构师岗位职责,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2

 工作职责:

 1、负责对公司服务的运维项目提供技术维护服务;

 2、负责网络设备及链路的管理、配置、排错和维护;

 3、负责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配置、排错和维护;

 4、负责服务器Linux/windows系统平台应用服务的部署、配置、优化和监控;

 5、配合开发、集成部门,完成技术支持工作;

 其他任职要求:

 1、工作年限两年或以上;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并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能适应公司安排的节假日值班;

 4、具备HCNP、CCNP认证之一或具有网络方面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同等实力者;

 5、能熟练调试配置主流产商的路由交换及安全产品;

 6、能熟练调试安装主流厂商的塔式及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及相关存储产品;

 7、熟悉windows server及RHEL 6等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并具备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8、有过大型信息系统建设或维护经验者优先。

 岗位职责:

 -负责数据中心现场外包团队管理、梯队建设、问题跟进解决,以及与IDC运营商沟通、协调并能够推动问题解决

 -负责对现场外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现有流程和规范进行优化

 -负责现场外包团队的工单操作的技术指导以及工单分配管理

 -SOP、外包管理框架等文档的编写和发布

 任职资格:

 -本科学历及以上,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能够主动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善于总结,将内容提取归纳成知识点和方法

 -具备良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技术指导能力,如运维操作及设备故障排查能力及指导现场运维能力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表达、以及文档撰写能力

 -对运维工作保持自我驱动的热情,可以做到724响应处理各类应急事件

 -适应高节奏的工作,能够承担一定压力,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3

 Responsibility

 1、解决藏宝阁各种紧急事件,日常问题查证和BUG跟进处理,与产品及技术沟通协调问题处理方案;

 2、利用脚本完善运维处理工具,提交需求优化操作后台,提高运维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3、对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输出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

 4、对相关运营流程、活动流程进行梳理,并对一线客服人员进行培训和规范,提高日常问题及活动问题处理效率及用户满意度并对相关KPI负责。

 Requirements

 1、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和责任心,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

 2、积极主动,敢于接受挑战,性格开朗,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乐于分享;

 3、精通梦幻系列、大话系列等公司主流端手游游戏设置,对游戏有一定敏感性

 4、熟练Python使用,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4、善于人际沟通,熟悉团队各类业务流程;

 5、熟练使用excel、word、PPT,了解internet网络知识。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4

 1在阿里云环境部署业务,维护系统运行;

 2开发运维脚本或工具,来提高运维部署的'效率;

 3维护集成开发,测试环境;

 4管理内部用户权限和资源;

 5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在发生问题是能及时报警并跟进处理。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5

 1、参与设计、审核、优化公司IT系统以及各应用系统的体系架构;

 2、全面负责公司运维项目的系统升级、扩容需求与资源落实,配合开发需求,测试、调整运维平台;

 3、负责网络以及服务器的网络设置、维护和优化、网络的安全监控、系统性能管理和优化、网络性能管理和优化;

 4、建立面向开发部门,业务部门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5、负责IT运维相关流程的规划、设计、推行、实施和持续改进;

 6、负责内部分派下发,对实施结果负责。

 7、负责日常网络及各子系统管理维护。

 8、负责设计并部署相关应用平台,并提出平台的实施、运行报告。

 9、负责配合开发搭建测试平台,协助开发设计、推行、实施和持续改进。

 10、负责相关故障、疑难问题排查处理,编制汇总故障、问题,定期提交汇总报告。

 11、负责网络监控和应急反应,以确保网络系统有724小时的持续运作能力。

 12、负责日常系统维护,及监控,提供IT软硬件方面的服务和支持,保证系统的稳定。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6

  职责:

 1、负责集团客户应用系统底层环境的搭建和运维(包括线下系统及云平台环境);

 2、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维护和优化;

 3、参与客户系统平台升级,负责相关系统环境的搭建和测试;

 4、负责客户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及监控,跟踪处理系统异常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或相关专业),五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精通windows,Linux系统管理和维护;

 3、熟悉Vmware vSphere和ESXi host的配置和管理;

 4、熟悉Oracle DB,具备OCP认证者优先;

 5、能独立完成oracle/sql server的备份恢复,了解相关的性能调整和故障诊断;

 6、能适应江浙沪范围内的短途出差。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7

  一、系统运维

 1、负责系统发布,部署,编写集成方案和部署方案

 2、负责系统故障、疑难问题排查处理,记录故障详情、解决过程

 3、负责配合开发搭建测试平台,协助开发设计、推行、实施和持续改进

 4、负责日常系统维护及监控,开发搭建系统日常维护、监控、分析、报警平台系统

 5、负责信息系统在客户现场的安装、培训和维护工作

 负责收集客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原始需求,优化需求,传递给产品经理

  二、网络运维

 1、负责日常服务器、网络,邮箱,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2、负责日常应用软件,公司桌面办公软件的维护

 3、持续改进日常操作以及优化公司网络,跟踪网络互连技术发展,合理运用新技术

 4、负责对服务器的健康状况,业务进行监控,并处理应急情况日常服务器巡检,备案,安全等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8

 职责:

 1、负责虚拟化产品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

 2、负责分布式存储设备安装调试及容量管理;

 3、负责运维文档的记录与管理;

 4、负责公司存储规划和设计,进行技术解决方案的讨论、选型和实施;

 5、负责日常的服务器软硬件、系统与应用平台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状态监控、升级、故障处理及优化等操作;

 6、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岗位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熟悉Linux系统使用、维护及基础服务搭建(例如web/samba/ftp/dns等服务)

 3、熟悉虚拟化产品vmwre、openstack、kvm等使用及维护;

 4、熟悉服务器运行性能、可用性、日志分析方法;

 5、熟悉各类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关配置方法;

 6、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认真,有较强责任心。

 7、持有相关Redhat认证、Vmware等认证优先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9

 职责:

 1、参与项目需求的调研、讨论,提出优化建议;

 2、负责对接项目方开展项目的研发、实施,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3、负责对内开展系统相关的培训工作;

 4、及时响应并处理系统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5、负责公司的桌面运维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1年及以上计算机软件的工作经验或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有承担软件项目经理工作经验者优先,有融资租赁行业经验者优先;

 3、精通j2ee平台(webshpere,weblogic等),了解SSO,精通B/S体系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技术;熟悉主流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熟悉网络结构、服务器、Oracel数据库等技术;熟悉CMM软件开发管理过程,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及开发技能;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有责任心,待人热情有耐心。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0

 职责:

 1、负责私有云PaaS平台平台整体功能规划及系统设计;

 2、负责私有云PaaS平台平台基础中间件及基础数据库服务的规划及系统设计;

 3、负责私有云PaaS平台平台微服务应用相关的服务规划及系统设计;

 4、负责公司已有IT系统私有云PaaS平台平台部署的架构和迁移方案设计,并对应用迁移到私有云PaaS平台上提供技术支持;

 5、指导并带领开发工程师进行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等工作,保障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落地。

 职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云计算相关工作经验2年以上。

 2、具备较强私有云平台开发能力,至少精通Java/Shell编程语言,至少拥有阿里云、私有云PaaS平台的设计开发经验,有完整私有云平台(IaaS+PaaS)产品搭建经验值优先;

 3、精通docker/Kubernetes容器技术,了解cgroup/Namespace技术原理;

 4、熟练OpenShift、Spring Cloud、Dubbo技术,有完整的微服务设计和相关使用规范;

 5、熟悉常用中间件(如Redis、RocketMQ、Kafka、ElasticSearch等)及分布式数据库的原理及集群构建,有实际项目经验者优先;

 6、熟悉分布式架构基本原理,包括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等,在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Linux环境、虚拟化技术、集群部署、分布式任务调度、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相关领域有开发经验者优先;

 7、具有物联网,流媒体等PaaS产品设计开发经验者优先;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1

 职责:

 1、负责业务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线上故障紧急处理;

 2、配合研发人员,负责大数据平台系统环境(正式、开发、测试)搭建,日常变更部署上线;

 3、根据平时工作能够进行总结抽象,完成大数据运维相关工具研发。

 4、分析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形成可实施优化方案并推动落地;

 5、负责公司平台的安全性,提供安全保障724小时运营

 任职要求:

 1、5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悉Hadoop大数据生态圈,包括但不限于HDFS、YARN、Hive、HBase、Spark、kafka、kylin、prosto等,至少掌握Java/Python//Shell中的两种语言。

 3、为团队定位Hadoop群集生态系统故障提供技术支持,负责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包括源代码级的问题定位。

 4、理解Linux系统、运维体系结构,精于容量规划、架构设计、性能优化。

 5、有清晰思维善于总结,有良好的问题定位和排错能力。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2

 职责:

 1、负责库房物资管理,并定期将统计数据发送给负责人审查;

 2、负责终端安全管控及PC终端软硬件的维护;

 3、负责网络维护,解决内网不通或地址冲突等相关问题;

 4、负责服务器运维以及各个系统浏览器登录兼容性的调试;

 5、负责机房日常巡检工作;

 任职资格:

 1、计算机、通信及其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2、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windows以及打印机的安装运维;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能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类IT故障;

 4、具有主观能动性,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并能独立完成岗位职责中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3

 职责:

 1、负责编写自动化相关项目;

 2、负责自动化流程的规划、设计、推行、实施和持续改进;

 3、负责相关故障、疑难问题排查处理,编制汇总故障、问题,定期提交汇总报告;

 4、负责服务器配置、维护、监控、以及优化。

 任职资格:

 1、3年以上的开发经验,熟悉Python开发,熟悉flask/django/tornado等至少一种框架,拥有自动化开发相关经验者优先;

 2、1年以上运维经验,具备linux运维能力,具有mysql/redis/mongodb等数据库运维、开发经验者优先;

 3、具备一定前端开发能力的优先;

 4、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力强、能够克服困难、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意识。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4

 职责:

 1、负责产品&系统技术咨询、故障及投诉的处理;

 2、负责产品推广&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收集;

 3、负责系统bug修复,数据处理,问题定位、分析、反馈;

 4、负责运维及运营报告的整理与分析;

 5、对业务运营或者自动化运维感兴趣;

 任职要求:

 1、国家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计算机专业背景优先考虑;

 2、一年以上Linux系统维护经验,能够熟练编写Shell脚本优先;

 3、熟练使用Oracle或Mysql数据库,能够熟练的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和筛选,擅长SQL调优者优先;

 4、熟悉广电行业业务流程或相关行业业务经验者优先;

 5、具有优秀的客户的沟通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6、具有高度责任心,保密意识和好的应急响应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7、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工作能力;

 8、具有系统集成或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经验者优先。

运维工程师岗位职责15

  职责:

 1、负责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备份等使用案例相关的情境支持,架构建议

 2、负责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备份等相关的资源协调和架构落地实施

 3、负责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备份等相关的配置指导和故障排查

 4、能协调沟通相关服务商,有效及时处理疑难问题

  任职要求:

 1、至少3-5年以上工作经验

 2、熟练或精通以下领域(Windows/Linux Server,Active Directory,Group Policy,Vmware/Hyper-V,Storage,Backup and etc)

 3、有技术支持经验者优先

 4、有相关运维经验者优先(50-100台server以上)

 5、有日志分析能力或脚本编写能力者优先

 6、有1-3年外企或global team工作经验者优先

 7、逻辑思维清晰,能独立排查解决技术问题

 8、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9、能接受短期出差(1周以内)

;

VDI桌面虚拟化的优势在于运算集中在服务器端,因此在以下两种环境中特别合适:1、在极小的广域网带宽环境下,例如低于500Kbs的线路下,可以采用VMware等VDI产品进行部署,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接入,访问自己的桌面环境,实现随时随地办公;2、在新建的全千兆网络环境下,同时业务应用比较简单的环境中,用户部署VDI桌面虚拟化后可以购买100元左右的云终端作为客户机,大大减少客户机的硬件投入,拉平在服务器上的硬件投入,使得总投资更加合理。

VDI虚拟桌面基础架构

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简称VDI)是许多机构目前正在评估的全新模式,它是基于早期的RDP协议和瘦客户机逐步演变而来的,也是国外VMware等国外虚拟化厂家长期鼓吹的模式。VDI旨在为智能分布式计算带来出色的响应能力和定制化的用户体验,并通过基于服务器的模式提供管理和安全优势。它能够为整个桌面映像提供集中化的管理,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其固有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其利用硬件仿真及瘦协议,使得视频、Adobe Flash、IP 语音(VoIP)以及其它计算或图形密集型应用不适用于该模式,而且VDI 需要持久的网络连接,因此不适于要求离线移动性的场合。此外,其基于服务器的模式对服务器的配置有极高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让众多的用户重新考虑部署VDI的实际意义及成本。

从实际应用方面来分析,VDI模式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与之相关的虚拟化桌面,如远程托管桌面、远程虚拟应用程序、远程托管专用虚拟桌面、本地虚拟应用程序及本地虚拟操作系统等虚拟化桌面也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另外还有对终端硬件的支持问题、对网络及服务器硬件过度依赖的问题、以及数据安全性问题等。

VOI虚拟桌面基础架构

从广义上讲Desktop并仅是Windows系统的桌面,而是终端客户机的代名词。同理对桌面的交付不仅限于感观可视的软件运行窗口,更可以是整个操作系统的数据流, VOI 即Virtual OS Infrastructure 构架的实现,从桌面应用交付提升到了OS(操作系统)的标准化与即时分发,与传统的VDI 设计不同之处在于终端对本机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再依靠于GPU 虚拟化与CPU 虚拟化技术,而是直接在I/O 层实现对物理存储介质的数据重定向,以达到虚拟化的操作系统完全工作于本机物理硬件之上,从驱动程序、应用程序到各种设备均不存在远程端口映射关系,而是直接的内部址。

VDI虚拟桌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图形化系统运行的显示结果,基于VDI 架构时是将远端的这个显示结果的视频帧压缩后传输到客户端后进行还原显示,这个过程会大量占用服务器的资源与网络带宽,而且在非全屏模式,用户实际面对是两个桌面,一个是自己本机的桌面,一个是远端推送过来的虚拟桌面,虚拟桌面上的运算如果需要调用本机资源与外设,都需要通过本机的底层系统进行转发和映射,降低了效率牺牲了资源可用性。 VOI 则可以让虚拟系统从引导阶段就开始接管计算机硬件平台,直接工作在本机的硬件平台之上,不再需要下层系统的支撑。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为客户机提供一个虚拟的磁盘存储空间,将操作系统放置这个虚拟存储空间里,让客户机从这个设备完成启动。

基于VOI的虚拟终端管理系统采用了虚拟容器概念,将终端客户机的存储介质由物理转为虚拟,从分散转为集中;通过IVDP技术将操作系统内核从客户机硬件驱动依赖中分离出来,实现系统应用的跨平台交付。无论本机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平台与本地系统,都可以由信息中心按需分发、统一部署。

OSV虚拟桌面基础架构

OSV(Operating System Virtualization)智能桌面虚拟化,是基于X86标准计算机系统下实现PC桌面的集中管理、控制、存储、维护的PC桌面虚拟化技术。OSV与VDI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集中管理、分布运算机制,而后者采用的是集中管理、集中计算,显然后者对于服务器的依赖要远远超过前者。OSV不仅实现了计算机的的集中化管理,在保证本身运算速度和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做到了计算环境OS&AP和PC硬件的完全脱离。桌面计算环境可以在OSV控制台随需派发并且用户可以开机自行选择桌面环境。用户桌面数据与应用数据均集中存储于OSV Server 上,实现了用户桌面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派发,与计算机硬件分离。OSV Server 通过同步派发或者异步派发模式将桌面流数据,派发至本地计算机进行计算并显示桌面。这样可以让IT管理更加灵活,IT架构更加安全和可靠。达到了客户端随需选择应用环境(OS&AP On-Demand)的IT管理理想境界,使得客户端具备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安全稳定的计算环境,同时实现了以PC为标准的IT基础架构的完全虚拟化,IT基础架构更加的弹性和灵活,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做到了PC应用的随需应变。 随着桌面虚拟化市场的竞争,一些用户对于各种选择的支持意见和反对意见感到困惑。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桌面虚拟化方法和这些方法可能适应的各种情况。

远程托管的桌面

当人们考虑“终端服务”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想到远程托管的桌面。一台服务器运行一个操作系统的镜像或者应用程序,许多客户机使用连接代理软件登录这台服务器。这个软件是客户机上的软件的一部分。客户机操作仅在显示器上显示这个用户共享的应用程序的镜像,来回传送键盘和鼠标输入的信息。

优点:成本低,对数据和应用程序有高水平的控制。

缺点:性能取决于网络连接质量;显示协议经常不能处理复杂的图形;一些为桌面设计的应用程序在共享的模式下不能在服务器上运行;对于不能本地存储数据的用户、使用大多数外设的用户或者使用优盘携带数据到处走的用户来说缺少灵活性。当断开连接的时候不能工作。

远程虚拟桌面应用程序

这是你在曾经使用过的每一个Web应用程序中得到的东西。与共享的桌面不同,这里需要的唯一的东西是一个网络浏览器和标准的Web协议(HTTP、HTTPS、SSL等等)以便创建保密的连接和传输图像和数据。根据应用程序的设计(考虑Flash下载),最终用户的机器可以处理一些应用程序的逻辑或者图形,或者仅仅点亮显示器和向服务器发送鼠标点击信息。

优点:不需要IT部门控制最终用户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

缺点:不允许IT部门控制最终用户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可能会影响性能。当断开连接的时候不能工作。

远程托管的专用虚拟桌面

增加用户能力以及减少成本和保护IT的Web应用程序或者终端服务的资源。这个服务器不允许很多用户共享同一个应用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一个实例,而是托管仅允许那个用户访问的一个虚拟机中的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和一套应用程序。这个虚拟机能够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与其它专用的虚拟机共享资源或者自己在一台刀片式PC上运行。能够远程托管或者传送。在传送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都可以传送到客户机,根据用户的需求下载部分软件,在客户机上执行这些程序,使用其处理能力但是不使用本地存储。

远程托管:

优点:能够运行在共享模式下不能运行的应用程序;隔离每一个用户的活动以防止资源的限制。

缺点:比贡献的桌面使用更多的带宽,使用更多的服务器上的硬件。性能取决于网络连接的质量和显示协议处理图形的能力。当断开连接的时候不能工作。

传送方式:

优点:经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性能,因为需要图形或者其它操作在本地执行。

缺点:需要更强大的客户机硬件,减少了虚拟桌面成本的好处。在断开连接的时候不能工作。 考虑一些“Java”。从服务器向客户机下载应用程序并且在客户机上运行,使用本地内存和处理能力。但是,这些虚拟应用程序在一个“沙箱”中运行。这个沙箱强制执行一套规则,规定本地机器能够做什么和与什么设备进行连接。

优点:比远程托管有更多的计算资源并且有时候有更好的性能;消耗较少的带宽;能够离线使用。

虚拟机。这个虚拟机能够像一个完全独立的设备那样发挥作用,使自己与虚拟机外部的客户机上的硬件和软件隔离开来。选择2:一个管理程序在这台机器上的BIOS上运行,允许用户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完全没有“主机”操作系统。

优点:一个系统上有多个操作系统;不用担心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能够在智能手机或者掌上电脑等非传统的虚拟机客户机上运行。

缺点:潜在的资源冲突;客户端管理程序相对不成熟没有证明安全性。

VDI并不是降低IT成本的特效药

如果您采用VDI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那么有可能进入一个误区。很多人忽视了VDI在企业应用中的真实情况,该装的本地操作系统还是得装(这还意味着IT部门要搭理本机和VDI两套系统),实现完善的VDI环境还意味着企业需要在核心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包括面向VDI的高可靠性存储、服务器和新的终端设备,VDI软件授权也是一笔费用,全部下来比传统的IT基础架构的成本只会高不会低。(一个更有价值的IT系统永远不会更便宜),企业实施VDI如果不是为了增值而是降低成本,那么很可能会失望。

存储是VDI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环境,存储系统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内存的消耗是头号问题。在VDI环境,内存也很重要,但是存储资源的消耗成了头号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VDI的存储问题有其特殊性。VDI的存储问题通常与存储性能表现有关,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终端用户的用户体验。

很多VDI存储性能计算器在预测用户工作时的存储性能方面表现不俗,但遗憾的是,Windows在启动和登录方面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率的操作系统。大量Windows系统的同时启动和登录对VDI系统来说将会产生所谓的“启动风暴”或“登录风暴”。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虚拟桌面从启动到加载完成往往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这对于终端用户和CIO的职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这也是为什么部署VDI往往会保留终端上的本地操作系统,而IT部门不得不同时维护本地和VDI虚拟桌面两套系统)企业如果准备部署VDI,一定要确保存储系统的写入吞吐速度能经受“启动风暴”和“登录风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传统存储技术与高IOPS的固态硬盘SSD系统进行整合。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选择模块化的专业VDI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每个模块中都整合了传统硬盘和固态硬盘,同时企业还能分阶段逐步替换传统桌面环境,将项目投资分散到VDI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而不是一次趸付。

留神VDI可能涉及的软件授权陷阱

导致VDI项目搁浅的因素很多,其中软件厂商对VDI应用的软件授权规定往往是其中之一。即使你已经拿到了软件产品的网站使用授权或者并发用户授权,在实施VDI之前也要务必搞清楚软件厂商是否提供了产品的VDI授权。很多软件授权都明文禁止在虚拟环境中使用,或者会要求你另外购买专门的虚拟化授权供VDI环境使用。

VDI软件授权方面需要格外小心的是微软公司的产品。微软有一种“虚拟桌面访问授权”(Virtual Desktop Access,VDA),可以被用来授权非Windows操作系统设备(所谓的BYOD,例如iPad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通过虚拟桌面访问Windows应用。但CIO需要警惕的是:这个授权要求企业为每个移动设备都购买一份,如果企业实施VDI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移动设备应用(例如医院、证券和教育等行业应用),这VDA授权可能会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闲置客户机硬件性能

主流虚拟桌面软件都采用了VDI 架构,受原始设计初衷的影响虚拟桌面系统对客户机的硬件配置几乎没有限制,普通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十多年前的老旧PC 机都可以顺利接入的桌面流畅使用各种超出本机软硬件平台所支持的桌面与应用,各种外部接口的使用(如USB 、串口等)以及内部数据处理(CPU、GPU 等)都采用映射流完成,因此虚拟桌面的使用对本机资源的占用相当少,反之也是一种很多闲置。对于一些企业新近购入的PC 机往往拥有着强大的本机数据与图形运算能力,当某时因为工作需要在这些PC 机上接入虚拟桌面使用有关应用时,会发现自身明明备配了大容量的内存与高性能的CPU及显示卡,但是在使用图形渲染、仿真运算等应用时表现却并不好,而服务器此刻却为你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本机大量的硬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外有些企业的窗口单位的PC 上往往会使用很多的外部设备,如各种型号的打印机、扫码器、身份验证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原本是接驳在本机接口并驱动的,在接入虚拟桌面后并无法保证全部接口都能完成映射且正常的工作,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到业务的开展。

业务瘫痪风险

主流的几款VDI 产品(包括VMware View 在内)需要基本配备为:一台服务器、根据发布需要而准备N台模板机。为了方便管理有些企业会将其全部转移到虚拟服务器上工作,虚拟服务器统一管理与维护都相当方便,特别是虚拟服务器出现宕机等问题后可以快速的迁移。但是承载这些虚拟服务器或虚拟机的物理服务器一旦出现宕机,即使事前物理服务器有热备(或负载均衡)在宕机之后的重新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无法保证间隔期数据的完好。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很多业务将有可能受到影响。在全部采用物理服务器的情况下又会回到采购成本与管理成本的话题上。

1、远程托管桌面

即所谓的终端服务器模式。多台终端使用客户端软件登录到服务器,而用户在终端的显示器上获得服务器端用户的桌面图像,以及来回传送键盘和鼠标的输入信号。多用户之间共享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实例,以及磁盘空间等资源。此种方式优点在于成本低,对数据和应用程序拥有很大的控制程度。缺点则主要有:某些应用程序无法在服务器上以共享的方式运行;显示协议不能处理复杂图形;性能取决于网络连接的质量;对网络性能有依赖,网络连接情况较差或中断则无法正常工作。

远程托管桌面的主要软件产品有:思杰XenDesktop、Wyse ThinOS、微软远程桌面服务。

2、远程虚拟应用程序

你曾经使用过的每个Web应用程序就是一种远程虚拟应用。与共享桌面不同的地方是,它只需要浏览器和标准的Web协议(HTTP、HTTPS和SSL)来创建安全连接、传输图像和数据。最终用户的机器可能处理应用程序的一些逻辑或图形,也可能只打开显示器、向服务器发送鼠标点击,具体取决于应用程序的设计。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IT部门无需控制最终用户的硬件或软件环境,然而这也可以算是缺点,正因为IT部门无法控制用户的硬件或软件环境有时会影响使用性能和效果。当然,离线状态下也无法工作。

此种模式的软件产品主要有:思杰XenApps、微软远程桌面服务、VMware View和VMware ThinApps,云端软件平台,瑞友天翼,极通EWEBS等等。

3、远程托管专用虚拟桌面

与网络应用或终端服务相比,这种模式为最终用户增强了功能。用户在服务器上使用的虚拟桌面并不与其他的用户共享文件目录或应用程序,而是在该用户才能访问的虚拟桌面里面有一套独立的系统。虚拟机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与其他专用的虚拟机共享资源;也可以在刀片PC上独自运行。既可以远程托管,也可以流式传送。

远程托管专用虚拟桌面的模式优点在于能够运行共享模式下无法顺利运行的应用程序;可以把每个用户的活动、存储全部分离开来,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好;缺点在于耗用的资源要比共享桌面的方式多,同时性能仍然取决于网络连接的质量和显示协议处理图形的功能。要是连接中断,无法正常工作。

此种模式的软件产品主要有:思杰XenDesktop、Wyse ThinOS、VMware View、微软企业桌面虚拟化(MED-V),达龙业务安全桌面系统。

流式传送模式:在此模式下,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都可以传送到客户机――根据用户需求,下载部分软件,然后在客户机上执行;使用的是客户机的处理功能,而不是本地存储功能。优点是可以利用本地客户机资源,所以常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性能。缺点则是需要功能更强大的客户机硬件,减弱了虚拟桌面的成本优势。要是连接中断,无法正常工作。

流式传送模式的软件产品主要有:思杰XenDesktop/XenApp/XenProvisioning、Wyse TCX、VMware View Manager/ThinApps/Composer和微软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套件。

4、本地虚拟应用程序

此种模式与JAVA的工作模式类似。应用程序从服务器下载到客户机,然后在客户机上运行,使用本地内存和处理功能。但应用程序在沙箱(sandbox)里面运行,而沙箱为本地机器可以进行什么操作、可连接至什么设备制定了一套规则。优点在于拥有比远程托管应用程序更多的计算资源,有时候性能更好;耗用的带宽比较少;可以在离线状下使用。缺点则是缺乏统一的有效的管控,桌面虚拟化在维护方面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软件产品主要有思杰XenApp、Wyse TCX、VMware ThinApp和微软应用程序虚拟化。

5、本地虚拟操作系统

目前有两个主要版本。第一个选择:客户机端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上创建一个虚拟机,虚拟机可充当一个完全独立的单元,与虚拟机之外的客户机上的软硬件隔离开来。第二个选择:虚拟机管理程序在机器的BIOS上运行,允许用户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根本没有什么主机操作系统。本地虚拟机的优点显而易见,一个系统上可以有多个操作系统;不用担心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潜在的资源冲突;但缺点也很明显,占用本地资源较大,无法由IT部门集中管控,客户机端的虚拟机管理程序相对不够成熟,其安全性有待验证等等。

主要软件产品有思杰Dazzle/Receiver、WysePocketCloud、TCX、VMware View Client Virtualization /Offline Desktop(测试版)和微软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套件。

企业引进虚拟化几点评估建议

1、使用习惯、感受:企业大量的分散的PC采用集中式运算进行集中式的管理确实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不过我们知道计算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不过是存在的位置不同而已,我们放在终端上还是服务器上都是无法减少的。假设我们每个人桌面的计算资源相当于(cpu双核20 内存2G)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用户体验转移到服务器上,100个用户的并发那就要求服务器提供100X2X2等于400的CPU运算能力和200G的内存才可以满足用户习惯了的体验环境(冗余未计算内)。那么我们计算如果我们的企业有500个用户呢,如果是1000个用户呢。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如此的计算能力的,那么也就从这个单方面就必须牺牲用户的体验了。其二在每个用户都要去服务器端下载它所用的操作系统对带宽压力是巨大的,用户越多这个因素就越明显,所以这个因素也需要企管人员重点考虑。用户的体验没以前好了,会不会对IT人员的工作推进造成影响呢?

2、设备和软件兼容性:我们习惯了即插即用的外设设备,新的系统会不会对日常的工作习惯造成影响呢,如果有了影响是如何避免的呢?我们的IT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效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需要我们企管人员具体考量。

3、成本:企业花费的每一分钱都会具体考虑投入产出比,一个好的管理工具要推广,最起码它能够给企业在一个时间内带来成倍以上的收益才给与考虑的。集中式的虚拟化方案带来的投入成本主要是虚拟化软件授权费用,正版操作系统的授权,正版办公软件的授权,瘦客户机的采购费用,网络设备的换代费用,新的存储设备增加费用,服务器集群的硬件和软件采购费用,甚至有一些网络改造的费用。由于新的技术对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的提高相应的就会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费用,新增管理人员费用。由于设备的成倍增加带来的还有机房改造电力消耗的各种费用。 考虑到各种费用的总和,计算出的单点改造成本,还要考虑到日后虚拟化平台升级费用和兼容性是否能匹配企业内部的系统升级。然后才可以制定一个完整的财务规划来应对整个项目的开支和升级。这个计划就需要整个集团公司所有部门一起参与协调。

4、多媒体和大型程序体验:在一些设计部门和跟设计关联部门,需要大型的设计程序由于显卡虚拟化的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在这个场景中是无法应用的。

5、软硬件架构改变:新的系统和新的应用,我们有做好准备吗来应对管理架构的改变,来应对团队组织的改变吗最后建议我们的企管人员对于集中式计算模式的方案问一句:我们准备好了吗?

好的,假如您觉得您的企业可以承受以上提到的问题,并经过讨论打算上这个项目了,我们祝愿您项目实施成功并提供下面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我们依照着所有最佳策略、做了恰当的分析和设计并打算开始将用户迁移到他们全新的虚拟桌面上。但不要这么快。我们需要确保已经做好的恰当的规划,否则最终我们可能要面临应用出现缺陷、用户感到困惑、或者丢失文件,必须有一个制定好的迁移计划让用户来遵循它。

个性化同步:一个用户的传统桌面可能已经安装了大量的应用程序、升级和补丁。盲目地将这些设置搬到新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有一种可选的方法是,从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干净”环境开始,只迁移有要求的设置( 例如:outlook签名、浏览器收藏夹等) 。通过提前设置可以验证迁移流程并测试设置以确保能够兼容新系统。

数据同步:除了用户的设置之外,任何本地桌面上保存的数据都必须转移到一个可以被虚拟桌面访问的地方,这就是一个网络共享。因为用户可能会将这些数据保存在他们桌面上的任何位置,因此通过分析应该快速决定两个可能点:“我的文件”或者在本地驱动器上的文件夹。当用户准本迁移到虚拟桌面的时候,数据就被转移到网络共享中。一旦迁移完成,用户应该利基从虚拟桌面开始工作。尽管传统桌面通常是可以访问这些位置的,但是这么做往往会导致性能降低、文件访问缓慢以及潜在的保留问题。

终端用户支持:迁移过程对用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提前应该搭建一个恰当的支持结构。支持团队应该考虑到迁移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记录下常见问题并与将要进行迁移的所有用户进行交流。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轻松地定位。但仅仅这些步骤是不够的。在迁移的第一个星期内将会出现大量用户问题。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用户验收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 ,那么提前就会预期到其中一些挑战,并准备一些有价值的FAQ 材料。支持团队需要相关的工具和培训来帮助用户即时地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能够看到用户的端点设备和虚拟桌面的话,他们的效率可能会更高。这为支持团队提供了对用户挑战的完全可见性。

记住一点,迁移计划一定不能是改观。这个过程必须是灵活的,可以应对后续的不可预见的挑战。部署团队必须就这个流程的挑战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后,一旦用户的数据/ 设置迁移了,那么他们就必须也迁移到虚拟桌面,否则物理桌面和虚拟桌面环境可能就会出现数据/ 个性化的冲突。

首先,计算机的硬件大体分三种:

计算,存储,网络和接口

对应出来大体对应的就是:

服务器,存储,网络

虚拟化最多的时候常常指的是针对这三种物理设备的虚拟化

那么如何去理解它呢?

首先谈服务器虚拟化

通常来讲我们部署一台服务器是买一套硬件,装一个系统,跑几个应用,做一段运维

我们可能常常会遇到几个问题:

1cpu内存磁盘带宽利用率低:

一个应用也不是核心应用跑也不占什么资源,但就是有环境要求,非独立占一个主机,平时高负载时cpu内存也就跑个20~30%,但电一直要开着,这样就会造成一种巨大的电能浪费,何况电力成本是数据中心第一大成本。

2物理空间占用量大

既然每个物理机都只跑一两个应用,那么就需要很多实体物理机才能把大量服务撑起来,数据中心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便是塔式转机架,机架转刀片,还是要占用大量物理空间,又是一大成本。

3硬件问题

硬件总有个故障率,一旦发生问题就可能会造成系统停摆,服务终止,这对于SLA要求高的关键性应用是不可接受的,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主要是软件层面的主备机,负载均衡等方式,但依然会带来备机硬件和维护成本的上升和切换的风险;另外当做硬件升级的时候,则又不可避免的不停机停服务。

那么服务器虚拟化是怎么做呢?

简单来讲,服务器虚拟化就是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多插了那么一个中间层,通常叫做hypervisor层,把操作系统和硬件从逻辑依赖关系上分离了,用领导的话叫”解耦合“,操作系统和hypervisor层通信,hypervisor层再和硬件通信,这样解决了以上的三个问题。

那么是如何解决的呢?

对于硬件来讲hypervisor层就是它的控制系统,对于hypervisor层来讲,主机操作系统就是个文件而已,这样的话,这个主机操作系统就可以从又控制应用又控制硬件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只管应用接口了

那么

1既然操作系统对于hypervisor层来讲只是个文件,那么一个hypervisor层同时多跑几个操作系统也就没什么所谓了,反正对于硬件只认识hypervisor一个系统而已,从此实现一个物理设备其实可以跑一堆操作系统,那么硬件的有效利用率一下子就可以提升了,通常做完服务器虚拟化可以轻松将硬件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

2既然好几个操作系统都能跑在一台物理设备上,那就可以省掉许多硬件开销了,自然空间利用率就上去了。

3既然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不过是个文件而已,那么把虚拟机放在一个存储或文件服务器上是不是也OK啊,这样如果使用共享存储的话一台物理机宕机了,它自然可以用另一台物理机把它从存储中恢复回来,这种方式从系统层面实现了HA,并不依赖软件;那么它也自然应该可以在物理机之间来回传输罢,如果硬件升级的话,提前将这个虚拟机在线不停服务的迁移到其他物理机上也就OK了,从而实现了系统级Motion。

再谈存储虚拟化

其实存储虚拟化的定义在各个厂家看来并不十分一致,核心需求都是要存储硬件设备和存储逻辑结构解耦。

最常见的解决方向就是,在主机端装个软件或者和存储间加台设备,把企业内各式各样的存储拼成一个大资源池,不论厂家,不论功能,只按高低性能和生命周期分开,统一管理起来。

当然,这样做的大前提就是解决企业内存储各种管理难的问题,通过某种抽象的方式将其对主机来看就是块儿管理空间而已,这样就免去了针对各个厂商各个功能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以一种集中的管理方式对存储进行管理。

厂商主要针对的都是这一块儿谈存储虚拟化,但往往这种推进并不十分理想,原因如下:

1如果通过某种形式将其统一管理,不论品牌和高低性能的话,那么就需要各厂家的设备功能高度规范和统一,所有功能都依照木桶原理向下对齐,这对于比如netApp这种存储功能逻辑非常奇葩但却优秀的厂家来讲是十分不公平的,各存储厂家之间的功能差异化就没什么意义了。

2很多时候,公司更倾向于买某个固定厂家的不同类型产品来实现其存储需求,而相同厂家的产品往往又有着可以实现自身统一管理的平台类软件,没必要非得费劲的支持第三方产品。

3统一存储的概念还没推行多少年,多数公司的存储系统还都处于孤岛状态,想要连起来统一管理缺少必要条件和实现动力。

还有一种说法把存储虚拟化看成分布式存储甚至分布式文件系统,简单说就是干脆不要外接存储,直接主机本地盘存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和其他主机本地盘实现冗余,以此让存储的逻辑和物理彻底分开无关。

从某个角度讲这其实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适用性目前还比较有限,成型的产品也不多,更多的是软件实现。

再谈网络虚拟化

其实一些网络虚拟化技术我们用了很久了,只是当时没叫这个名词而已,但凡网络技术前面+V的基本都可以看做网络虚拟化,比如说vlan和***,vlan技术就是指在交换机上针对接口虚拟出来逻辑的广播域,***技术是指在公共互联网上虚拟出一条私人隧道,其目的要不是分割网络要不就是合并网络,这种使网络设备机构和网络逻辑结构分离解耦的方式即是网络虚拟化,当然也包括什么vrrp和vss之类的。

最近一段时间谈的比较热门网络虚拟化技术都是针对服务器虚拟化的,因为服务器虚拟化造成了设备和系统解耦还来回飘,所以网络层面也必须针对其做相应的优化,比较常见的方案有虚拟网卡和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等,其核心思想都是想要通过层平面的角度去规划管理做完服务器虚拟化后的网络。

还得说说SDN,虽然SDN本身不能称作虚拟化技术,但其实质却真正实现了完全的解耦,即策略与管理和网络设备的解耦,最终能实现一个大脑控制全身,在超大规模虚拟化后的网络面前,这东西才是王道,没有它的情况下即便虚拟化了网络管理也是问题,所以在思考网络虚拟化的时候也一定要把SDN考虑进去。

AMD是一家专注于微处理器设计和生产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内森尼韦尔。AMD为电脑、通信及消费电子市场供应各种集成电路产品,其中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闪存、芯片组以及其他半导体技术。

公司概览 创始人: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 ) 前任董事会主席:鲁毅智(Hector de JRuiz) 现任董事会主席:迪克·梅耶(Dirk Meyer) 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英文缩写,超微半导体 注释:Advanced为先进的,Micro为微小之意,英文直译为先进微半导体,但是AMD公司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导体,所以也可称为超微半导体(这里使用的是官方说法) 。AMD成立于1969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 AMD 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AMD 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其在CPU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Intel。 AMD 在全球各地设有业务机构,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设有制造工厂,并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办事处,拥有超过 16万名员工。 2009 年, AMD 的销售额是54亿美元。 AMD 有超过 70% 的收入都来自于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代号为 AMD。

[编辑本段]业务发展

在 AMD,坚持“客户为本 推动创新”的理念,这是指导 AMD 所有业务运作的核心准则。 AMD与客户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AMD与技术领袖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以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拓展全球市场和推广 AMD 的品牌;我们还与一些以克服艰巨困难并依靠技术获得成功的世界级领先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 2,000 家软硬件开发商、 OEM 厂商和分销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术。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强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75% 以上在使用基于 AMD 皓龙(TM) 处理器的系统运行企业应用,且性能获得大幅提高。

[编辑本段]产品系列

计算产品

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和 IT 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来说, AMD 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o 1981年,AMD 287 FPU ,使用Intel 80287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 80287基本相同。也是迄今为止AMD公司 唯一生产过的FPU产品,十分稀有。 o AMD 8080(1974年)、8085(1976年)、8086(1978年)、8088(1979年)、80186(1982年)、80188、80286微处理器,使用Intel 8080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同名产品基本相同。 o AMD 386(1991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9,有SX和DX之分,分别与Intel 80386SX和DX相兼容的微处理器。AMD 386DX与Intel 386DX同为32位处理器。不同的是AMD 386SX是一个完全的16位处理器,而Intel 386SX是一种准32位处理器----内部总线32位,外部16位。AMD 386DX的性能与Intel 80386DX相差无己,同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AMD也曾研发了386 DE等多种型号基于386核心的嵌入式产品。 o AMD 486DX(1993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4,AMD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代486产品。而后陆续推出了其他486级别的产品,常见的型号有:486DX2,核心代号P24;486DX4,核心代号P24C;486SX2,核心代号P23等。其它衍生型号还有486DE、486DXL2等,比较少见。AMD 486的最高频率为120MHz(DX4-120),这是第一次在频率上超越了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 o AMD 5X86(1995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X5,AMD公司在486市场的利器。486时代的后期,TI(德州仪器)推出了高性价比的TI486DX2-80,很快占领了中低端市场,Intel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列CPU(几乎是与Cyrix 5x86同时推出)。它是486级最高频的产品----334、133MHz,035微米制造工艺,内置16KB一级回写缓存,性能直指Pentium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o AMD K5(1997年)微处理器,1997年发布。因为研发问题,其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Intel的"经典奔腾"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并不十分出色,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比不上Cyrix x86,但比"经典奔腾"略强;浮点预算能力远远比不上"经典奔腾",但稍强于Cyrix 6x86。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产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价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产量很小(惯例吧:)并且没有在中国大陆销售。 o AMD K6(1997年)处理器是与Intel PentiumMMX同档次的产品。是AMD在收购了NexGen,融入当时先进的NexGen 686技术之后的力作。它同样包含了MMX指令集以及比Pentium MMX整整大出一倍的64KB的L1缓存!整体比较而言,K6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只是在性能方面,浮点运算能力依旧低于Pentium MMX。 o K6-2(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曾经是AMD的拳头产品,现在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Intel,AMD K6-2系列微处理器在K6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对"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大加强了计算机的3D处理能力,带给我们真正优秀的3D表现。当你使用专门"3DNow!"优化的软件时就能发现,K6-2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且大多数K6-2并没有锁频,加上025微米制造工艺带给我们的低发热量,能很轻松的超频使用。也就是从K6-2开始,超频不再是Intel的专有名词。同时,K62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传统,同频型号比Intel产品价格要低25%左右,市场销量惊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这个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为"K6-2"。正因为如此,大多数K6 3D为ES(少量正式版,毕竟没有量产:)。K6 3D曾经有一款非标准的250MHz产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并没有出现。K6-2的最低频率为200MHz,最高达到550MHz。 o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3(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它是AMD推出的最后一款支持Super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K6-3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256KB二级缓存(竞争对手Intel的新赛扬是128KB),并以CPU的主频速度运行。而曾经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时就被K6-3自动识别为了L3,这对于高频率的CPU来说无疑很有优势,虽然K6-3的浮点运算依旧差强人意。因为各种原因,K6-3投放市场之后难觅踪迹,价格也并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进的K6-3+出现之后。 oAMD于2001年10月推出了K8架构。尽管K8和K7采用了一样数目的浮点调度程序窗口(scheduling window ),但是整数单元从K7的18个扩充到了24个,此外,AMD将K7中的分支预测单元做了改进。global history counter buffer(用于记录CPU在某段时间内对数据的访问,称之为全历史计数缓冲器)比起Athlon来足足大了4倍,并在分支测错前流水线中可以容纳更多指令数,AMD在整数调度程序上的改进让K8的管线深度比Athlon多出2级。增加两级线管深度的目的在于提升K8的核心频率。在K8中,AMD增加了后备式转换缓冲,这是为了应对Opteron在服务器应用中的超大内存需求。 oAMD于2007下半年推出K10架构。 采用K10架构的 Barcelona为四核并有463亿晶体管。Barcelona是AMD第一款四核处理器,原生架构基于65nm工艺技术。和Intel Kentsfield四核不同的是,Barcelona并不是将两个双核封装在一起,而是真正的单芯片四核心。 ●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引入全新SSE128技术 Barcelona中的一项重要改进是被AMD称为“SSE128”的技术,在K8架构中,处理器可以并行处理两个SSE指令,但是SSE执行单元一般只有64位带宽。对于128位的SSE操作,K8处理器需要将其作为两个64位指令对待。也就是说,当一个128位 SSE指令被取出后,首先需要将其解码为两个micro-ops,因此一个单指令还占用了额外的解码端口,降低了执行效率。 而Barcelona加宽了执行单元从64位到128位,所有128位的SSE操作不再需要进行解码分解为两个64位操作,并且浮点调度器也可以支持这种128位 SSE操作,提高了执行效率。 提高SSE指令执行单元带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新的瓶颈:指令存取带宽。为了将并行处理器过程中解码数量最大化,Barcelona开始支持32字节每时钟周期的指令存取,而先前K8架构只支持16字节。32字节的指令存取带宽不仅对处理器SSE代码有帮助,同时对于整数指令也有效果。 ●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内存控制器再度强化 当年当AMD将内存控制器集成至CPU内部时,我们看到了崭新而强大的K8构架。如今,Barcelona的内存控制器在设计上将又一次极大的改进其内存性能。 Intel Xeon服务器所有使用的FB-DIMM内存一大优势是,可以同时执行读和写命令到AMB,而在标准的DDR2内存中,你只能同时进行一个操作,而且读和写的切换会有非常大的损失。如果是一连串的随机混合执行的话,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如果是先全部读然后再转换到写的话,就可以避免性能的损失。K8内存控制器就采用读取优先于写的策略来提高运行效率,但是Barcelona则更加智能化。 但是读取的数据会被先存放在buffer中,而不采用先直接执行写,但当它的容量达到了极限就会溢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才对读写之间进行切换,同时可以带来带宽和延迟方面效率的提高。K8核心配备的是128-bits宽度的单内存控制器,但是在Barcelona中,AMD把它分割成两个64-bit,每个控制器可以独立的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带来效率上的不小提升,尤其是在四核执行的环境下,每个核心可以独立占有内存访问资源。 Barcelonas中集成的北桥部分(注意不是主板北桥)也被设计成更高的带宽,更深的buffers将允许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同时北桥自身已经可以使用未来的内存技术,比如DDR3。 内存控制器的预取功能是运用相当广泛、十分重要的一项功能。预取可以减少内存延迟对整体性能的负面影响。当NVIDIA发布nForce2主板时,重点介绍的就是nForce2芯片组的128位智能预取功能。Intel在发布Core 2处理器之时也强调了CORE构架每核心拥有三个预取单元。 K8构架中每个核心设计有2个预取器,一个是指令预取器,另一个是数据预取器。K8L构架的Barcelona保持了2个的数量,但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一个明显的改进是数据预取器直接将数据寄存入L1缓存中,相比K8构架中寄存入L2缓存的做法,新的数据预取器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内存性能及CPU整体性能将得益于此。 ● Barcelona新特性解析:创新——三级缓存 受工艺技术方面的影响,AMD处理器的缓存容量一直都要落后于Intel,AMD自己也清楚自己无法在宝贵的die上加入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大容量的缓存,但是勇于创新的AMD却找到了更好的办法——集成内存控制器。 处理器整合内存控制器可以说是一项杰作,拥有整合内存控制器的K8构架仅依靠512KB的L2缓存就能够击败当时的对手Pentium 4。直到现在的Athlon 64 X2也依然保持着Intel 2002年就已过时的512KB L2缓存。 现在Core 2已经拥有了4MB的L2缓存,看来Intel和AMD之间的缓存差距还将保持,因为Barcelona的L2缓存依然是512KB。相比之下,Intel四核的Kentsfield芯片拥有8MB的L2缓存,而2007年末上市的新型Penryn芯片将拥有12MB的L2缓存。 Barcelona的缓存体系和K8构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的四颗核心各拥有64KB的L1缓存和512KB的L2缓存。从简化芯片设计的角度来看,四核心共享巨大的L2缓存对K8L构架而言并不合适,所以AMD引入了L3缓存,得益于65nm工艺,Barcelona在一颗晶圆上集成四颗核心外,还集成了一块2MB容量的L3缓存。也就是说L3缓存与4颗内核同样原生于一块晶圆,其容量为最小2M起跳。同L2缓存一样,L3缓存也是独立的,L1缓存的数据和L3缓存的数据将不会重复。 Barcelona的缓存工作原理是:L2缓存是作为L1缓存的备用空间。L1缓存储存着CPU当前最需要的数据,而当空间不足时,一些不是最重要的数据就转移到L2缓存中。而当未来再次需要时,则从L2缓存中再次转移到L1缓存中。新加入的L3缓存延续了L2缓存的角色,四颗核心的L2缓存将溢出的数据暂时寄存在L3缓存中。 L1缓存和L2缓存依然分别是2路和16路,L3缓存则是32路。快速的32路L3缓存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多任务并行,而且对单任务的执行也有着较大积极作用。尤其在3D运用方面,2MB的L3缓存将对性能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AMD全新45nm的Shanghai架构 2008年11月13日,AMD公司宣布其代号为“上海”的新一代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已经广泛上市。“上海”性能最高提升达35%,而空载时的功耗可显著降低35%。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采用创新的设计,能够带来更高的虚拟化性能和每瓦性价比,帮助数据中心提高效率,降低复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IT管理者的需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 AMD公司负责计算解决方案业务的高级副总裁Randy Allen表示:“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是在正确的时间诞生的一款正确的产品。堪称完美的提前推出,使之成为x86服务器性能的新王者。通过与OEM厂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AMD的创新技术在满足企业用户目前最基本需求的同时,还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自4年前AMD推出世界首款x86双核处理器以来,这一增强的新一代皓龙处理器带来了AMD产品性能和每瓦性价比的最大提升。” 领先的性能满足当今最迫切的商务需求 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诸如网络服务、数据库应用等的企业工作负载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在当前的IT支出环境下,还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迅速增长的新计算技术如云计算和虚拟化等,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60%的同比增长率3,这些技术在迅速应用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个均衡的系统解决方案。最新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进一步增强了AMD独有的直连架构优势,能够为包括云计算和虚拟化在内的日渐扩大的异构计算环境提供具有出色稳定性和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卓越的虚拟化性能 具有改进的AMD直连架构和AMD虚拟化技术(AMD-V(TM)),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成为已有的基于AMD技术的虚拟化平台的不二选择,目前全球的OEM厂商已基于上一代AMD四核皓龙处理器推出了9款专门为虚拟化应用而设计的服务器。新一代处理器可提供更快的虚拟机转换时间,并优化快速虚拟化索引技术(RVI)的特性,从而提高虚拟机的效率,AMD的AMD-V(TM)还可以减少软件虚拟化的开销。 无与伦比的性价比 与历代的AMD皓龙处理器相比,新一代四核皓龙处理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和每瓦性能比显著增强,包括: o 以与上代四核皓龙处理器相同的功耗设计,大幅提高CPU时钟频率。这得益于处理器设计增强、AMD业界领先的45nm沉浸式光刻技术和超强的处理器设计与验证能力。 o L3缓存容量提高200%,达到6MB,增强虚拟化、数据库和Java等内存密集型应用的性能。 o 支持DDR2-800内存,与现有AMD皓龙处理器相比内存带宽实现了大幅提高,并且比竞品使用的Fully-Buffered DIMM具有更高的能效。 o 即将推出的超传输总线(TM)30 (HyperTransport(TM) 30)技术将进一步增强AMD革命性的直连架构,计划于2009年2季度将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带宽提高到176GB/s。 无可匹敌的节能特性 AMD皓龙处理器业已带来了业界领先的X86服务器处理器每瓦性价比,与之相比,新一代45nm四核AMD皓龙处理器在空载状态的能耗可以大幅降低35%,而性能可提高达35%。“上海”采用了众多的新型节能技术:AMD智能预取技术,可允许处理器核心在空载时进入“暂停”状态,而不会对应用性能和缓存中的数据有任何影响,从而显著降低能耗;AMD CoolCore(TM) 技术能够关闭处理器中非工作区域以进一步节省能耗。 在平台配置相似的情况下,基于75瓦AMD 四核皓龙处理器的平台,与基于50瓦处理器的竞争平台相比,具有高达30%的每瓦性能比优势。相似平台配置下,基于AMD 四核皓龙处理器2380的平台,空载状态的功耗为138瓦;与之对比,基于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平台在相同状态下的功耗则为179瓦。基于AMD 四核皓龙2380型号处理器的平台,在SPECpower_ssj(TM)2008基准测试中取得761ssj_ops/每瓦的总成绩 (308,089 ssj_ops @ 100% 的目标负载),而英特尔四核平台为总成绩为561ssj_ops/每瓦 (267,804 ssj_ops @ 100%的目标负载) 4 前所未有的平台稳定性 作为唯一用相同的架构提供2路到8路服务器处理器的x86微处理器制造商,AMD新一代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在插槽和散热设计与上代四核和双核AMD皓龙处理器兼容,延续了AMD的领先地位。这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平台管理的复杂性和费用,增强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时间和生产力。新的45nm处理器适用于现有的Socket 1207插槽架构,未来代号为“Istanbul”的AMD 下一代皓龙处理器也计划使用相同插槽。 全球OEM 厂商支持 作为业内最易于管理和一致的x86服务器平台,由于采用AMD皓龙处理器,至少是部分原因,全球OEM和系统开发商能够迅速完成验证流程,并预计从本月起开始交付基于增强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下一代系统。本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基于增强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系统的供应量有望迅速增长。 惠普工业标准服务器业务部营销副总裁Paul Gottsegen 表示:“通过采用基于新 ‘上海’处理器的 HP ProLiant服务器,客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能效和性能更上层楼。在与AMD公司过去的4年合作中,我们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了基于AMD皓龙处理器的平台,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初期反馈结果表明‘上海’将成为赢者。” Sun公司系统业务部执行副总裁John Fowler 表示:“ Sun的创新系统设计和Solaris与增强型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相结合,将为虚拟化应用和系统整合带来具有难以置信的强大性能、可扩展性和高能效特性的x64平台。在数据中心增长过程中,基于AMD增强型四核皓龙处理器的Sun服务器能够处理最复杂的数据群并灵活扩展。而由于历代平台之间的连续性,客户有信心确保新系统与已部署的AMD皓龙系统实现无缝兼容。” 戴尔商用产品部高级副总裁Brad Anderson表示:“戴尔和AMD公司共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全系列产品,以简化IT环境管理并降低管理成本。我们的PowerEdge服务器专门设计以充分利用AMD芯片中集成的虚拟化特性。这种紧密协作效果显著,2路和4路机架和刀片式PowerEdge服务器已经取得了破纪录的虚拟化性能。” IBM刀片式服务器副总裁Alex Yost表示:“自2003年以来,IBM就利用AMD皓龙处理器的性能和直连架构满足企业用户计算密集型的需求,并为其带来更多选择。IBM正在AMD新处理器高能效和虚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 o 采用直连架构的 AMD 皓龙(Opteron)(TM) 处理器可以提供领先的多技术。 使IT管理员能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32位与64位应用软件,前提是该服务器使用的是64位操作系统。 o AMD 速龙(Athlon64),又叫阿斯龙(TM) 64 处理器可以为企业的台式电脑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资保护,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数字媒体效果――包括音乐、视频、照片和 DVD 等。 o AMD 双核速龙(TM) 64(AthlonX2 64 )处理器可以提供更AMD双核速龙64处理器架构高的多任务性能,帮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包括业务应用和视频、照片编辑,内容创建和音频制作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那些即将上市的新型媒体中心的最佳选择。 o AMD 炫龙(TM) 64(Turion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利用移动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动办公能力,以及领先的 64 位计算技术。 o AMD 闪龙(TM)(Sempron64) 处理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出色的性价比,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o AMD 羿龙(TM)(phenom)处理器 全新架构的4核处理器,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为现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标明)。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AMD近期也推出了3核羿龙产品! 对于消费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产品。 o AMD 雷鸟(TM) (Thunderbird)处理器 o AMD 钻龙(TM) (Duron)处理器可以说是雷鸟的精简便宜版,架构和雷鸟处理器一样,其差别除了时脉较低之外,就是内建的L2 Cache,只有64K 。

嵌入式解决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Geode(TM)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TM)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TM)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自1969年推出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9300开始,创新推动着AMD不断向前。2003年,AMD首开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无缝移植32位,拥有强大的64位计算优势的AMD64技术;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AMD率先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推出64位计算。2005年,AMD再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基于直联架构的双核心处理器。 进入2007年,AMD的创新劲头更加势不可挡。3月,首款AMD 690系列芯片组出炉;第二季度,AMD全线采用65纳米制造工艺;6月,AMD通过ATI Radeon HD 2000系列图形显示芯片,进一步确立了整合开放平台技术的领先优势。同年,AMD推出业界首款真四核产品--四核皓龙处理器"巴塞罗那",并发布真四核台式羿龙处理器和Spider(蜘蛛)全新高端平台,再次引领真四核计算的新纪元。 2008年,AMD先后推出数十款处理器产品和平台解决方案,稳立行业创新浪尖。6月,AMD发布全新移动平台PUMA,通过AMD移动处理器, AMD 780G高端芯片组 和ATI Radeon 图形显示芯片的结合,以完美的三维和高清性能表现,打造了极致视觉体验。7月,AMD同曙光再次联手,推出了基于AMD四核皓龙处理器的中国首款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并跻身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前十。而羿龙三核/四核台式处理器的推出更是赢得了零售市场和OEM合作伙伴的广泛欢迎。同年年末,AMD更是推出了业界领先的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上海",引领整个行业走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 AMD 多年来一直致力投资开发未来一代的先进技术。2009年伊始,在台式机方面,AMD便推出了下一代45nm四核处理器Phenom II处理器与高端"Dragon"3A平台;在移动平台方面,AMD推出了超便携平台Yukon,还计划推出Congo, 此外将陆续推出下一代主流移动平台"Tigris",六核服务器处理器""Istanbul"和第一个AMD服务器平台"Fiorano";而在图形显示方面,AMD也将向DirectX 11迁移。 目前 AMD 已着手开发未来 5 至 10 年都可适用的高性能技术。在全新的Fusion品牌理念的指导下,AMD将通过展现芯片级融合概念的创新技术,加强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向全球用户提供无与伦比的体验和差异化服务,从而使整个行业呈现全新面貌。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请问惠普服务器有哪些主要的类别?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