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机子各部分的作用
我专门给你做了个网页,你去看看,做了6个小时,累死了有图文介绍的
http://edutourcn/pchtml
主板 什么是CPU 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
一、CPU的概念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叫中央处理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运算和逻辑运算,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 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二、CPU主要的性能指标
主频:即CPU内部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一般是兆赫兹(MHz)。这是我们平时无论是使用还是购买计算机都最关心的一个参数,我们通常所说的133、166、450等就是指它。对于同种类的CPU,主频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性能就越高。
外频和倍频数:外频即CPU的外部时钟频率。外频是由电脑主板提供的,CPU的主频与外频的关系是:CPU主频=外频×倍频数。
内 部缓存:采用速度极快的SRAM制作,用于暂时存储CPU运算时的最近的部分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与CPU主频相同,内部缓存的容量一般以KB为单位。当 它全速工作时,其容量越大,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和结果就越容易尽快进入CPU进行运算,CPU工作时与存取速度较慢的外部缓存和内存间交换数据的次数越 少,相对电脑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
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
多 媒体扩展指令集(MMX)技术:MMX是Intel公司为增强Pentium CPU 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为CPU增加了全新的57条MMX指令,这些加了MMX指令的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即使不使用MMX指令的程序,也能获得15%左右的性能提升。
微处理器在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以前却是难以想象的。六十年代计算机大得可充满整个房间,只有很少的人能使 用它们。六十年代中期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路的小型化得以在一块单一的硅片上实现,为微处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可预见的未来,CPU的处理能力将继续保 持高速增长,小型化、集成化永远是发展趋势,同时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也包括专用处理器。
什么是内存 内存最小的物理单元是位,从本质上来讲,位是一个位于某种二值状态(通常是0和1)下的电气单元。
八位组成一个字节,这样组合的可能有256种(2的8次方)。字节是内存可访问的最小单元,每个这样的组合可代表单独的一个数据字符或指令。ascii 码字符集实际上只使用了7位,因此支持128种可能的字符。对于所有的26个英文字母(包括大小写)、数字和特殊字符来说,这个数目完全够用。某些语种的 字符数目比较庞大,因此它们可能会使用“双字节”字符集(例如汉字)。
pc机上所使用的内存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只读内存(rom)和 随即访问内存(ram)。从它们的名字上可以看出,rom数据不能随意更新,但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取。即使是断电,rom也能够保留数据。至于ram则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写,因此ram通常用作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临时存储介质(可称作系统内存)。不幸的是,掉电时ram不能保留数据,如果需 要保存数据,就必须把它们写入到一个长期的存储器中(例如硬盘)。正因为如此,有时也将ram称作“可变存储器”。
ram内存可以进一步 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内存(dram)两大类。由于实现方法上的差异,dram要比sram慢。sram由逻辑晶体管组成,数据采用触发的方 式进行存储。因此改变和读取内存单元格的速度非常快。而dram使用电容存储数据。由于电容会逐渐放电,所以必须周期性的对它重新充电(即:刷新)。由于 在执行读操作时电容也会放电,因此每次读操作之后也必须重新充电。刷新操作需要占用时钟周期,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操作。虽然sram比dram的速度要 快近10倍,但是它的价格也要比dram贵许多—事实上,sram要比dram贵近10倍。
内存的使用
使用rom内存来保存pc上的bios程序非常理想, 后者是一个基本的引导程序。这个引导程序非常小,可以驻留在较小的内存中(小于2mb)。rom内存包括可编程rom(prom)、可擦写可编程rom (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等等。目前bios一般使用eeprom,由于它可以通过加电擦除改写,由此能够对bios进行程 序升级,从而在芯片中置入新的引导程序。这就是所谓的“闪写bios”。
起初的微机都是朝着廉价低档方向设计,其组件的成本也很低,系统内存也一直使用廉价(因此速度也慢)的dram。在pc出现时,dram的速度足够处理8086/8088
477mhz的总线速度,甚至在较快的80286处理器(总线速度可达12mhz,或80ns)上也是如此。
随着80386的出现,时钟速度可以达到20mhz、25mhz、甚至33mhz时,当时现有的dram就不能满足速度的要求。
为了消除处理器和主存速度之间的不一致,设计人员开始在主板上使用少量的sram内存,它们运行在系统总线速度下,用来保存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尽管 sram的速度要比dram快很多,但是没过多久处理器的速度就再次超过了主板缓存的速度。在80486出现时,其芯片内部已经置入了8k的sram缓 存,因为它运行在cpu速度下,因此被称作第一层(l1)缓存,而主板上的缓存则被称作l2。今天高性能的系统仍在沿用这种“内存层次结构”。
内存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所有的dram的基本内核都相同,因此内 部速度也相同,而等待时间也都相对比较大。在过去几年中,人们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来优化或消除这些局限,然而结果往往是某个方面得到了改善,而另外某个方面 却不如以前。由于sram的成本相对较高,行业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dram仍然是大容量系统内存唯一可行的选择,包括在图形子系统中常常也是如此。 sram内存通常仅用作缓存:外部缓存(位于主板上)或者内部缓存(内置到处理器或dram芯片中很少量的一部分)。
处理器主频的发展速 度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内存设计人员不得不在不显著提高其成本的前提下大力提高dram的速度。如果处理器需要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来执行一条指令,而内存子 系统可以以慢两到三倍的速度运行,那么内存还能够和cpu速度相协调。随着处理器性能越来越优良,已经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甚至多条指令。不幸的 是,虽然处理器目前的速度可以达到500mhz,但是主存的速度却局限于100mhz(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达到133mhz)。这时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速 度就存在失调现象。造成这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主存通常使用dram,这种类型的内存本身就太慢了。
人们提出了许多设计sram和dram的方法并付诸实施。每种方法都希望能够着解决一定情况下的速度问题。然而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内存体系结构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能够做到显著的提高dram的速度而不用显著的提高其成本。
目前的发展方向
处理器的速度仍在飞速的增长。大约在2000年主流处理器的速度将达到1ghz。现在正在使用的内存很快就会显得太慢,当然很快也会出现新的设计方案。 在过去的一些年中,人们提出了许多种设计方案,但是由于营销和公司政策方面的原因,它们或被舍弃,或局限于很小的应用范围。
sram和 dram内存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从单芯片、异步、单排结构发展到多芯片、同步的多排结构,同时还采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例如流水线操作、脉冲模式 访问以及数据预取。此外还专门为图形、通信以及其他应用设计了专用的dram。有一点似乎是确定的——处理器和内存都将渐渐变得越来越廉价,生命周期也会 相对变短许多。最终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局面:不仅l2缓存被嵌入到了芯片中,整个系统ram也被嵌入了进来。到那时由于dram可以运行在,或者接近 于,处理器速度下,因此没有必要再使用sram缓存。内存的升级也就是处理器的升级,然而总价格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什么是硬盘
硬盘相对内存 可以称为外存,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断电后数据不消失,存储时间长等,可以 分为:
台式机硬盘
台式机硬盘就是最为常见的PC机内部使用的存 储设备。随着用户对个人PC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台式机硬盘也在朝着大容量、高速度、低噪音的方向发展,单碟容量逐年提高,主流转速也达到 7200RPM,甚至还有了10000RPM的SATA接口的硬盘。台式机硬盘的厂商主要有希捷、迈拓、西部数据、日立、三星等,市场竞争很激烈。
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硬盘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笔记本的存储设备,笔记本强调的是其便携性和移动性,因此笔记本硬盘必须在体积、稳定性、功耗上达到很高的要求,而且防震性能要好。
笔记本电脑硬盘和台式机硬盘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目前标准产品的直径仅为25英寸 (还有18英寸甚至更小的),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一般厚度仅有85mm-125mm,重量在一百克左右,堪称小巧玲珑。由于笔记本电脑内 部空间狭小、散热不便,且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记本硬盘本身就设计了比台式机 硬盘更好的防震功能,在遇到震动时能够暂时停止转动保护硬盘。
笔记本硬盘由于受到盘片直径小、功耗限制、防震等制约因素,在性能上相对要落后于台式机硬盘。在桌面系统中,硬盘电机主轴转速7200转称为主 流,万转的硬盘也已推出,而在笔记本中还是以4200转为主,部分新品则使用5400转的硬盘,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硬盘空间狭小,而且采用高速电机必然会带 来更大的功耗和发热量。而在缓存容量方面笔记本硬盘也略微少于台式机硬盘。转速和缓存都低,自然数据传输率方面也就较低了。接口方面笔记本硬盘基本与台式 机发展持平,市场上主流的笔记本硬盘都采用了ATA100的接口标准,富士通公司也已经推出了25英寸的SATA硬盘。
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东芝率先开发生产了一种18英寸规格的硬盘,在一些轻薄笔记本上采用。不过 目前18英寸的产品在零售市场上极为罕见。这种超小型硬盘要通过一个转接口才能用在目前采用25寸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上。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 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实际传输速度达到了5MB/sec左右。盘片转数为3600rpm,缓存容量128KB。当然,这种硬盘目前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存储设备。
笔记本电脑硬盘上往往保存有重要数据,再加上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特性,其安全性能是很重要的指标。现在的硬盘都支持SMART(自动检 测、分析及报告)技术,使用S.M.A.R.T技术,可有效保护你的硬盘。 可预测的硬驱故障是由硬驱性能逐渐恶化引起的。实际上,硬驱故障的60%都是机械性质的,对此类故障,SMART可一显身手。SMART 可以对数据提供有效的廉价保护,有助于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并且预先报警能让你安排及时更换硬盘。
此外现在很多笔记本电脑硬盘还采用了SPS技术,SPS(ShockProtectionSystem)即震动保护系统。使硬盘在受到撞击时, 保持磁头不受震动,磁头和磁头臂停泊在盘片上,冲击能量被硬盘其他部分吸收,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硬盘的抗震性能,使硬盘在运输、使用及安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 地免受震动的损坏。有些产品更是采用了第二代保护系统(SPSII),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由于外界的震动所引起的硬盘损坏。
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硬盘在性能上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台式机硬盘,这是受服务器大数据量、高负荷、高速度等要求所决定的。服务器硬盘一般采用SCSI接口,高端还有采用光纤通道接口的,极少的低端服务器采用台式机上的ATA硬盘,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服务器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硬盘转速很高,7200转、10000转的产品已经相当普及,甚至还有达到15000转的。它还配备了较大的回写式缓存,一般为2MB、4MB、8MB或16MB,甚至还有64MB的产品。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除了采用家用硬 盘具备的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 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为了提高可靠性,服务器多采用了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RAID技术相当于把一份数据复制到其他硬盘上,如果其中一个硬盘损坏了,可以从另一个恢复数据。
3、带宽大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间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SCSI接口硬盘。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视频、动画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建议使用高端SCSI。
硬盘类型的选择
普通家用或小型企业的台式机用户对硬盘性能的需求相对较低,也极少会对存储系统提出高性能的要求,因此一般建议使用ATA、SATA接口硬盘,部分个人音频或视频工作者可以考虑采用SCSI接口。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工作负荷较轻或中等的企业环境,其负荷相当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间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SCSI接口硬盘。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视频、动画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建议使用高端SCSI
显示器
显示器,指示器:一种以视觉方式显示信息的装置,如荧光屏显示
详情参考http://productzolcomcn/products/param_listphpnaviid=8
显示卡
显示卡又称为显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叫显示卡、显示适配卡(video adapter)或显示适配器卡,是个人电子计算机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显示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 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联接显示器和个人电子计算机主板的重要组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显卡术语
GPU:是相对于CPU的一个概念,由于在现代的计算机中(特别是家用系统,游戏的发烧友)图形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一个专门的图形的核心处 理器。而另一个方面,以nVIDIA公司的GEFORCE256为代表的新一带的图形芯片对CPU的依赖程度已经不是那样的高了,于是有了GPU,也就是 专门的图形处理器的意思。
显示芯片:是显示卡的"心脏",也就相当于CPU在电脑中的作用,它决定了该显卡的档次和大部分性能,同时也 是2D显示卡和3D显示卡的区别依据。2D显示芯片在处理3D图像和特效时主要依赖CPU的处理能力,称为"软加速"。3D显示芯片是将三维图像和特效处 理功能集中在显示芯片内,也即所谓"硬件加速"功能。显示芯片通常是显示卡上最大的芯片(也是引脚最多的)。
显示内存:与主板上的内存功能一样,显存也是用于存放数据的,只不过它存放的是显示芯片处理后的数据。显存越大,显示卡支持的最大分辨率越大,3D 应用时的贴图精度就越高,带3D加速功能的显示卡则要求用更多的显存来存放Z-Buffer数据或材质数据等。显存可以分为同步和非步显存,相比较而言, 同步显存对图形的优化效果比较好,同步显存可分为SDRAM,SGRAM,MDRAM。 SDRAM它与系统总线同步工作,避免了在系统总线对异步DRAM进行操作时同步所需的额外等待时间,可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SGRAM是以SDRAM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SGRAM的效果比SDRAMR的效果要好,它支持写掩码和块写。写掩码能够减少或消除对内存的读-修改-写的操作;块写有利于前景或背 景的填充。SGRAM大大地加快了显存与总线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MDRAM可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有效区段,减少了每个进程在进行显示刷新、视频输出或图形加速时的时间损耗。
非同步显存有RDRAM,EDO DRAM,VRAM,WRAM。
RDRAM主要适用于特别高速的突发性操作,访问频率高达500MHz,而传统内存只能以50MHz或75MHz进行访问。RDRAM的16 Bit带宽可达 16Gbps(EDO的极限带宽是533Mbps),32 Bit带宽更是高达4 Gbps。
EDO DRAM(扩展数据输出DRAM):对DRAM的访问模式进行一些改进,可以缩短内存有效访问的时间。
VRAM(视频RAM),这是专门用于优化图形的双端口存储器(可同时与RAMDAC以及CPU进行数据交换),能有效地防止在访问其他类型的内存时发生的冲突。
WRAM(增强型VRRAM),性能比VRAM提高20%,可加速常用的如:传输和模式填充等视频功能,只有曾氏的ET6000和ET610两款芯片用的是WRAM。
RAMDAC(数-模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来的模拟信号。RAMDAC的转换速率以MHz表示,它决定了 刷新频率的高低(与显示器的"带宽"意义近似)。其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该数值决定了在足够的显存下,显卡最高支持的分辨 率和刷新率。如果要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分辨率,RAMDAC的速率至少是1024×768×85×1344(折算系数)÷ 106≈90MHz 。
BIOS(VGA BIOS):主要用于存放显示芯片与驱动程序之间的控制程序,另外还存有显示卡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及出厂时间等信息。打开计算机时,通过显示BIOS 内的一段控制程序,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屏幕上。早期显示BIOS是固化在ROM中的,不可以修改,而现在的多数显示卡则采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谓的 "快闪BIOS"(Flash-BIOS),可以通过专用的程序进行改写或升级。你可别小看这一功能,很多显示卡就是通过不断推出升级的驱动程序来修改原 程序中的错误、适应新的规范来提升显示卡的性能的。对用户而言,用软件提升性能的做法深得人心。
VGA功能插针:是显卡与外部视频设备交换数据的通道,通常用于扩展显卡的视频功能(例如连接DVD硬解压卡等),一般并不常用。
VGA插座:电脑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VGA插座就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也就是显 卡与显示器相连的输出接口,通常是15针CRT显示器接口。不过有些显示卡加上了用于接液晶显示器LCD的输出接口,用于接电视的视频输出,S端子输出接 口等插座。
总线接口:显示卡需要与主板进行数据交换才能正常工作,所以就必须有与之对应的总线接口。常见的有AGP接口和PCI接口两种。通常所说的AGP是 Intel的标准:主要特征是可以调用主内存作为显存,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过没有真正的显存性能好。AGP技术又分为AGP 4x,AGP 2x和AGP 1x等不同的标准。AGP 4x,2x技术才支持显示卡调用系统主内存作显存;至于AGP 1x嘛,只有采用独立的接口,不占PCI带宽这个好处啦。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加速图形端口:是在1997年的秋季,Intel为应付PC处理3D图形中潜在的数据流瓶颈而提出了AGP解决方案。当时三维图形技术发 展正值方兴未艾之时,快速更新换代的图形处理器开始越来越多地需要多边形和纹理数据来填饱它,然而问题是数据的流量最终受制于PCI总线的上限。那时的 PCI显卡被强迫同系统内其它PCI设备比如SCSI卡、网卡等等一道分享133Mbps的带宽。而AGP总线的出现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它提供一个独 占通道的方式来同系统芯片组打交道,完全脱离了33MHz PCI总线的束缚。
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也即屏幕上的图像每秒种出现的次数,它的单位是赫兹(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闪烁感就越小,稳定 性也就越高,换言之对视力的保护也越好。一般时人的眼睛、不容易察觉75Hz以上刷新频率带来的闪烁感,因此最好能将您显示卡刷新频率调到75Hz以上。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显示卡都能够在最大分辨率下达到75Hz以上的刷新频率(这个性能取决于显示卡上RAMDAC的速度),而且显示器也可能因为带 宽不够而不能完美地达到您的要求。
分辨率:由显卡输出到显示器的可视信号,是由一系列的点构成的。分辨率就是指显示卡所能在显示器上描绘的点的数最,通常以"横向点数×纵向点数"表 示。由于显示器呈长方形,所以一般来说水平点数大于垂直点数。例如"1024×768",就表示在显示器上横向有1024个点,纵向有768个点,这是图 形工作者最注重的性能。
色深:是指在某一分辨率下,每一个像点可以有多少种色彩来描述,它的单位是"bit"(位)。具体地说,8位的色深是将所有颜色分为256(28) 种,那么,每一个像点就可以取这256种颜色中的一种来描述。当然,把所有颜色简单地分为256种实在太少了点,因此,人们就定义了一个"增强色"的概念 来描述色深,它是指16位(216=65536色,即通常所说的"64K色")及16位以上的色深。在此基础上,还定义了真彩24位和32位色等。色深的 位数超高,所能同屏显示的颜色就越多,相应的屏幕上所显示的图像质量就越好,由于色深增加导致了显卡所要处理的数据量剧增,会引起显示速度或是屏幕刷新频 率的降低。
像素填充率:即每秒钟显示芯片/卡能在显示器上画出的点的数量。
多边形生成率:即3D芯片/卡每秒能画出多少骨架(三角形)。由于3D贴图,效果渲染都需要在这些骨架上进行。所以多边形生成率越高,3D芯片/卡 能提供的画面越细腻。不过,这些多边形在由3D卡处理前是必须通过CPU进行计算,然后再传给3D卡的。这样只有几何浮点处理能力够强的CPU才可能及时 完成计算并将这些数据传回给3D卡。要是CPU速度慢一点就会影响到3D画面的速度。换句话说,3D芯片/卡的多边形生成率越高,3D芯片/卡的3D处理 能力就越强,但对CPU的3D计算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新一代的高档3D芯片/卡的性能表现都强烈依赖于CPU的等级。
像素片(Pixel Tapestry Architecture):"像素片"为ATI的新一代图像处理技术,Rage6芯片独特的单管线3纹理像素点渲染技术使"像素片"充分地发挥。"像素 片"贴图,可以更准确地生成光和四周物体的镜像画面;以及制造各种光源产生的动态影子,更好地展现液体,云和雾的真实性quot;像素片"技术可应用于 "3D纹理","环境贴图"和"缓冲优先"("Priority Buffer")等。
Mpix(Megapixels)代表"百万像素":表述显卡性能时,经常都会用到这个词:每秒生成多少百万个像素等等。然而,这种衡量对显卡往往 是不公平的,因为某些类型的像素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渲染,比如经多重纹理贴图的像素。因此,在我们说到Mpix的时候,通常应指单一纹理贴图的像素(这样 能得到最高的数字)。
3DNow!:AMD公司在其最新产品AMD K6-2中采用的一项专利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一组全新的单精度浮点指令,可加速物理和几何运算能力,疏通3D图形处理的瓶颈,使CPU在速度上接近 3D图形加速卡,大幅度提高3D 图形的运算速度和图形质量。目前已有Direct X、OpenGL、Glide等3D API支持3DNow!。
3D API(3D应用程序接口):API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应用程序设计接口。对于编写支持各种硬件设备或操作系统的程序而言,API 是许多程序的大集合。一个3D API能让编程人员所设计的3D软件只要调用其API内的程序,API就会自动和硬件的驱动程序沟通,启动3D芯片内强大的3D图形处理功能,从而大幅度 地提高了3D程序的设计效率。目前几种主流的3D API有DirectX、OpenGL、Glide、Heidi等。
Direct 3D :由微软公司所制定的3D规格界面,与Windows 95 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兼容性好,可绕过图形显示接口(GDI)直接进行支持该API的各种硬件的底层操作,大大提高了游戏的运行速度,而且目前基本上是免费使用 的。受到最多的3D游戏支持,但是因为它要考虑与各方面的兼容性,效率较慢,也有许多3D游戏开发公司与程序设计师颇有怨言。
OpenGL:由专业3D绘图工作站龙头老大--SGI公司所发展的开放式3D规格界面,发展成熟且稳定,已受到几家游戏公司特别支持。程序员可用 这个接口程序来直接访问图形处理的硬件设备,产生高品质的3D效果。它除了提供许多图形运算功能外,也提供了不少图形处理功能。由于OpenGL起步较 早,一直用于高档图形工作站,其3D图形功能很强,超过Direct X许多,可最大限度地发挥3D芯片的巨大潜力。因此微软公司接受许多游戏开发公司和图形软件开发公司的要求在 Window98中同时支持Direct X和OpenGL。
Glide :由Voodoo的制造公司--3DFX所发展出的3D规格界面,由于不考虑兼容性,其工作效率远比OpenGL和Direct 3D高,所以Glide是各3D游戏开发商优先选用的3D API。由于它只能适用于Voodoo身上,使得许多精美的3D游戏在刚推出时,只支持3Dfx公司的VOODOO系列3D加速卡,而其它类型的3D加速 卡则要等待其生产厂商提供该游戏的补丁程序。
DDR2/3/4/5和DDR1一样,每周期传输2次数据,内存只存储数据,不处理数据,也没有DDR1处理2次数据,DDR2处理4次数据的说法。简单总结一下一些颗粒的区别,DDR4/5现在只有显存颗粒(GDDR4/5),没有内存颗粒:
SDR:每周期传1次数据,预读取位数是2bit,单颗芯片位宽4bit;
DDR:每周期传2次数据,预计取位数是2bit,单颗芯片位宽8bit;
DDR2:每周期传2次数据,预读取位数是4bit,单颗芯片位宽16bit;
DDR3:每周期传2次数据,预读取位数8bit,DDR3单颗芯片16bit,GDDR3为32bit;
DDR4:每周期传2次数据,预读取位数8bit,GDDR4单颗芯片32bit;
DDR5:每周期传2次数据,预读取位数8bit,GDDR5单颗芯片32bit,双总线技术(类似于双通道)。
可以看出,几代颗粒的发展思路都是,在保证较低的内核频率的基础上提高等效时钟频率。
内核频率预计取位数=I/O频率;
I/O频率每周期传输次数=等效时钟频率(DDR5采用双总线技术,就在此基础上再2)。
较低的内核频率可以有效控制芯片的功耗和电压,也有利于提高芯片的成品率。
比如GDDR5-3600MHz,内核频率为3600/2/2/8=1125MHz,比DDR2-1000MHz的内核频率还要低。(DDR2-1000MHz的内核频率为125MHz)
至于单颗芯片的位宽提升,则可以减少芯片的使用数量;
内存位宽=单颗位宽颗粒数量;
内存容量=数据深度单颗位宽/8;
比如8颗16X32的GDDR3显存,其容量为512M,位宽为256位。
比如同样是64位的内存位宽,DDR需要使用8颗芯片,而DDR2则可以使用4颗芯片(当然,有内存叠加技术,一根64位的内存条也可以使用8颗或16颗芯片,在保证位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内存容量),有利于降低成本。
电脑的配置,主要看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而笔记本的话就看它的品牌就行了。国外的有HP、apple、松下、东芝等,不过顾客口碑和质量比较硬的是DELL和HP这两个品牌;国产的有:宏基、清华紫光、清华同方、神州、海尔、联想、八亿时空等。
评价标准
1、CPU,这个主要取决于频率和二级缓存,频越高、二级缓存越大,速度越快,未来CPU会有三级缓存、四级缓存等,都影响响应速度。
2、内存,内存的存取速度取决于接口、颗粒数量多少与储存大小(包括内存的接口,如:SDRAM133,DDR233,DDR2-533,DDR3-800),一般来说,内存越大,处理数据能力越强,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还是处理芯片,如:笔记本i965比i945芯片处理能力更强,i945比i910芯片在处理数据的能力又更强些,依此类推。
4、硬盘,硬盘在日常使用中,考虑得少一些,不过也有是有一些影响的,首先,硬盘的转速(分:高速硬盘和低速硬盘,高速硬盘一般用在大型服务器中,如:10000转,15000转;低速硬盘用在一般电脑中,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一般用7200转,笔记本电脑一般用5400转,这主要是考虑功耗和散热原因。
硬盘速度又因接口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说的串口)接口,早前的硬盘多是IDE接口,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接口的要慢些。
硬盘也随着市场的发展,缓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或更大,就像CPU一样,缓存越大,速度会快些。
5、显卡:这项对运行超大程序软件的响应速度有着直接联系,如运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图形软件。显卡除了硬件级别上的区分外,也有“共享显存”技术的存在,和一般自带显存芯片的不同,就是该“共享显存”技术,需要从内存读取显存,以处理相应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称之为:动态显存。这种技术更多用在笔记本电脑中。
6、电源,这个只要功率足够和稳定性好,也就OK啦。
7、显示器:显示器与主板的接口也一样有影响,只是人们一般没有太在乎(请查阅显示设备相关技术资料)。
软件方面
1、操作系统:简单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电脑的同等配置,运行原版Windows 98肯定比运行原版Windows XP要快,而原版XP肯定又比运行原版的Windows Vista速度要快,这就说明,同等配置情况下,软件占用的系统资源越大,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还有,英文原版的操作系统运行英文版程序比运行中文版的程序稳定性及速度都有是关系的。
所以,这里特别强调是原版的系统,也就是没有精简过的系统。同理,精简过的Windows XP一般来说,会比原版的XP速度快些,因为精简掉一些不常用的程序,占用的系统资源少了,所以速度有明显提升。
2、软件(包括硬件)都可以适当优化,以适合使用者,如:一般办公文员,配置一般的电脑,装个精简版的XP和精简版的Office 2003就足以应付日常使用了。但如果是图形设计人员,就需要专业的配置,尤其对显卡的要求,所以,升级软件:Microsoft DirectX 90 或以上版本是很有必要的。
哪些能软件查看电脑配置:
1、EVEREST
2、鲁大师+优化大师
3、硬件快捕
4、cpu-z
5、gpu-z
新版本都支持最新的酷睿i5、酷睿i7等新品
详细配置
CPU
主流桌面级CPU厂商主要有INTEL和AMD两家。Intel平台的低端是赛扬和奔腾系列,高端是酷睿2(已成功代替酷睿1)09年作为下一代更先进的CPU I7也上市了,在此不久后32NM6核心I9也可能于2011年上市。
AMD平台的低端是闪龙,高端是速龙,皓龙。最常用的是两者的中低端。INTEL处理器方面,在中高端有e7400,可以搭配频率更高的DDR2内存,这一点是AMD中高端平台中难以实现的。AMD64bitSP2500+虽然超值,但缺少了对内存双通道的支持,这一点让许多玩家感觉不爽。
Intel和AMD市面上的主流配置有两种。一种是Intel配置一种是AMD配置。其主要区别在于cpu的不同,顾名思义Intel配置的cpu是Intel品牌的,AMD配置的cpu是AMD品牌的。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基本相同。价格不同,主要性能倾向有所区别。可根据需要和价位而定。
主板配置
常用的比较好的牌子其实不止intel,华硕(ASUS)、技嘉(GIGABYTE)、精英(ECS)、微星(MSI)、磐正(EPOX)、双敏(UNIKA)、映泰(BIOSTAR)、硕泰克(SOLTEK)、捷波(JETWAY)、钻石(DFI)这些,还有一些二线牌子象斯巴达克这些也比较好。
内存配置
常用内存条有3种型号:一)SDRAM的内存金手指(就是插入主板的金色接触部分)有两个防呆缺口,168针脚。SDRAM的中文含义是“随机动态储存器”。二)DDR的内存金手指只有一个防呆缺口,而且稍微偏向一边,184针脚。DDR中文含义是“双倍速率随机储存器”。三)DDR2的内存金手指也只有一个防呆缺口,但是防呆缺口在中间,240针脚。DDR2SDRAM内存的金手指有240个接触点。
内存条
2009年最新的内存已经升级到DDR3代,DDR3内存向DDR2内存兼容,同样采用了240针脚,DDR3是8bit预取设计,而DDR2为4bit预取,这样DRAM内核的频率只有接口频率的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频率只有100MHz。主流DDR3的工作频率是1333MHz。在面向64位构架的DDR3显然在频率和速度上拥有更多的优势,此外,由于DDR3所采用的根据温度自动自刷新、局部自刷新等其它一些功能,在功耗方面DDR3也要出色得多。一线内存品牌厂家均推出了自己的DDR3内存,如金士顿、宇瞻、威刚、海盗船、金邦等。在价格上,DDR3的内存仅比DDR2高出几十块,在内存的发展道路上,DDR3内存的前途无限。
硬盘配置
硬盘按接口来分:PATA这是早先的硬盘接口,2009年新生产的台式机里基本上看不到了;SATA这是主流的接口也就是平常说的串行接口,市面上的硬盘普遍采用这种接口;SATAII这是SATA接口的升级版,市面上这种硬盘有是也有,就是不多,主要就是缓存和传输速度的提高;SCSI这是一种在服务器中采用的硬盘接口,它的特点是转动速度快可以达到10000转,这样读写速度就可以加快而且还支持热插拔。
显卡配置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两家。
显卡的基本构成
GPU
全称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
笔记本电脑
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
显示卡
显示卡(Display Card)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计算机的图形输出,由显示卡连接显示器,才能够在显示屏幕上看到图象,显示卡有显示芯片、显示内存、RAMDAC等组成,这些组件决定了计算机屏幕上的输出,包括屏幕画面显示的速度、颜色,以及显示分辨率。显示卡从早期的单色显示卡、彩色显示卡、加强型绘图显示卡,一直到VGA(Video Graphic Array)显示绘图数组,都是由IBM主导显示卡的规格。VGA在文字模式下为720400分辨率,在绘图模式下为64048016色,或320200256色,而此256色显示模式即成为后来显示卡的共同标准,因此通称显示卡为VGA。而后来各家显示芯片厂商更致力把VGA的显示能力再提升,而有SVGA(SuperVGA)、XGA(eXtended Graphic Array)等名词出现,显示芯片厂商更把3D功能与VGA整合在一起, 即成为所贯称的3D加速卡,3D绘图显示卡。
像素填充率
像素填充率的最大值为3D时钟乘以渲染途径的数量。如NVIDIA的GeForce 2 GTS芯片,核心频率为200 MHz,4条渲染管道,每条渲染管道包含2个纹理单元。那么它的填充率就为4x2像素x2亿/秒=16亿像素/秒。这里的像素组成了在显示屏上看到的画面,在800x600分辨率下一共就有800x600=480,000个像素,以此类推1024x768分辨率就有1024x768=786,432个像素。在玩游戏和用一些图形软件常设置分辨率,当分辨率越高时显示芯片就会渲染更多的像素,因此填充率的大小对衡量一块显卡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上面计算了GTS的填充率为16亿像素/秒,再看看MX200。它的标准核心频率为175,渲染管道只有2条,那么它的填充率为2x2 像素x175亿/秒=7亿像素/秒,这是它比GTS的性能相差一半的一个重要原因。
显存
显示内存的简称。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就是暂时储存显示芯片要处
理的数据和处理完毕的数据。图形核心的性能愈强,需要的显存也就越多。以前的显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而市面上基本采用的都是DDR规格的,在某些高端卡上更是采用了性能更为出色的DDRII或DDRIII代内存(DDRIII已不是更为出色的,而是最差的那种了)。
两大接口技术
AGP接口
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一个视频接口技术标准, 是为了解决PCI总线的低带宽而开发的接口技术。它通过把图形卡与系统主内存连接起来,在CPU和图形处理器之间直接开辟了更快的总线。其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2X)、AGP20(AGP4X)、AGP30(AGP8X)。最新的AGP8X其理论带宽为21Gbit/秒。
PCI Express接口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已经在2004年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理论速度达10Gbit以上,如此在的差距,AGP已经被PCIE打击的差不多了,但是就像PCI取代ISA一样,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必须是915以上的北桥才支持PCIE,所以,可以预见PCIE取代AGP还需好长时间。
显示器
市面上有纯屏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随着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下降,已经成为显
显示器
示器的主流种类。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有19寸、21寸、22寸、24寸等。价格不一,性能差别很大。可根据需要和价位而定。
好坏大部分看
1)亮度\对比度 常用500NIT,对比度1000左右
2)可视角IPS屏水平和垂直都可达到178度
3)是否有亮点\坏点\全黑是否有漏光
4)背光均不均匀
5)功耗 单屏功耗包括逻辑板部分和背光部分
电脑配置注意事项
电脑真正开始进入平常百姓家,对于电脑,DIY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初接触电脑的朋友来说,
双核笔记本电脑
组装电脑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其实组装电脑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选择电脑的配置,对于组装电脑的原则,应秉承“适用为好”的原则,因为想追求最好配置,永远也不会追上!下面为大家讲解电脑配置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五点!
第一,关于电源。作为所有主机硬件“耗电”的供电“单位”,电源选配至关重要(不少人对此并不重视):功率小了绝对不行(小马拉大车,后果不言自明);功率大点当是最佳选择(留有余地,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切忌:按照硬件“耗电”之和“严丝合缝”匹配电源,这是靠不住的(一旦某个硬件耗电增加,就会立马“掉闸”)。
第二,关于主板。就攒机而言,低限要求应当支持64位双核CPU,支持主流SATA硬盘,支持内存二代产品。有的主板虽然也是最新产品,但是并不支持“SATA-II”(SATA硬盘有“I”和“II”之分)。如若选配安装了“SATA-II”,那么就不能在这样的主板(南桥芯片)上开启“AHCI模式”,只能运行于“IDE模式”之下。
第三,关于内存。五年前的品牌机,256M和512M内存是主流配置。当时不是不能高配,而是厂家不想配(那时内存价格昂贵,高配就会加大成本影响竞争)。有鉴于此,建议把内存增加到512M x 2或1G x 2(双通道),这样就可流畅运行Windows 7。另外,就普通用户(包括游戏玩家)来说,内存配至4-8G似无必要,尽管内存降到了“白菜价”。
第四,关于显卡。多数品牌台式机配置的是“集成显卡”。尽管最新主板依然延续了显卡“集成”,但显卡性能多数并未得以提升:1、在高分辨率和刷新率情况下会出现“闪屏”;2、对于运行大型3D游戏“难以胜任”;3、不支持Windows Vista / Windows 7的Aero特效。因此,建议在组装或改装电脑主机时配置“独立显卡”;4、但是AMD的780系列主板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板载的HD3200可运行AERO特效和硬件加速(但是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独立显卡)。
第五,关于CPU。抛开五年前主流配置“奔4”不说,组装电脑应当首选64位双核CPU(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要沿袭传统观念选配32位、单核的。至于CPU“外频”与内存频率的“严丝合缝”,那是“攒机玩家”需要捉摸的“精益求精”,就绝大多数用户组装电脑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