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阵列的问题,第1张

从来不喜欢复制粘贴,不过你这个问题就是给别人粘贴的嘛,我给个现有的资料你:

RAID--磁盘阵列概念详解

概述: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译作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简称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在这一组硬盘中,数据按照不同的算法分别存储于每块硬盘上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RAID级别(RAID LEVEL)。

按照RAID级别划分,常见的有RAID0,RAID1,RAID3,RAID5, RAID10,RAID50还有不常用的RAID2, RAID4,RAID6,RAID7以及硬件厂商自己定义的RAID如惠普Smart Array阵列卡实现的RAID ADG和IBM的RAID 5E。

RAID 0 (定义,优势,弱点,适用范围,使用技巧)

定义:

RAID 0是由一块以上的硬盘组成,每块硬盘被等分成容量相同的条带集,数据也被分割成条带,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块磁盘写入。

优势:读写性能快

如果是四块硬盘做RAID0,系统向逻辑设备发出的I/O指令会被转化为4项操作,其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对应于一块硬盘,通过建立带区集,原先顺序写入的数据被分散到所有的四块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四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了4倍。四块硬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相当于任何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4倍。

弱点:数据安全性差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 RAID 级别不具有容错性能,如果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阵列中的数据都将会受到破坏,无法继续使用。从上面这个例子来说,此时使用RAID 0方式的安全性仅相当于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4(因为本例中RAID 0使用了4块硬盘)。

推荐适用范围:

• 视频处理

• 图像编辑

• 视频点播

使用技巧:

在创建带区集时,合理的选择带区的大小非常重要。如果带区过大,可能一块磁盘上的带区空间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I/O操作,使数据的读写仍然只局限在少数的一、两块硬盘上,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并行操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带区过小,任何I/O指令都可能引发大量的读写操作,占用过多的控制器总线带宽。因此,在创建带区集时,我们应当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慎重的选择带区的大小。

RAID 1 (定义,优势,弱点,适用范围,使用技巧)

定义:

RAID 1又被称为磁盘镜像,由两个以上偶数个硬盘组成,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对写入任何一个磁盘的数据都会被复制镜像盘中,同时系统可以从这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优势:数据安全性高

RAID 1下,任何一块硬盘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只要能够保证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RAID 1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不间断的工作。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

弱点:磁盘利用率较低

显然,磁盘镜像肯定会提高系统成本。因为我们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是所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

适用范围:

• 数据库服务器

• 文件服务器

使用技巧:

通常,我们把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称为在降级模式下运行。虽然这时保存的数据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RAID系统将不再可靠。如果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因此,我们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避免出现新的问题。更换新盘之后,原有好盘中的数据必须被复制到新盘中。这一操作被称为同步镜像。同步镜像一般都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当损害的硬盘的容量很大时更是如此。在同步镜像的进行过程中,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复制数据需要占用一部分的带宽,所以可能会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RAID 3 (定义,优势,弱点,适用范围,使用技巧)

定义:

RAID3至少由三块以上硬盘组成,以其中一块特定的硬盘来存放数据的奇偶校验位(由真实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出),真实数据则分段存储于其余硬盘中。

优势:有冗余,硬盘利用率高

如果数据盘(物理)损坏,只要将坏硬盘换掉,RAID控制系统则会根据校验盘的数据校验位在新盘中重建坏盘上的数据。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 其中N为RAID中硬盘的个数。

弱点:读写性能差

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即使我们只是向一个磁盘写入一个数据块,也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写入操作事实上包含了数据读取(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校验值计算,数据块写入和校验块写入四个过程。读写性能尤其是写性能大大降低。

RAID 3所存在的最大一个不足同时也是导致RAID 3很少被人们采用的原因就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我们已经知道RAID 3会把数据的写入操作分散到多个磁盘上进行,然而不管是向哪一个数据盘写入数据,都需要同时重写校验盘中的相关信息。因此,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执行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来说,校验盘的负载将会很大,无法满足程序的运行速度,从而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鉴于这种原因,RAID 3更加适合应用于那些写入操作较少,读取操作较多的应用环境,例如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

适用范围:

• 流媒体

• 视频点播

• WEB服务器

• FTP服务器

使用技巧:

RAID 3虽然具有容错能力,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RAID系统在降级模式下的运行情况。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此时如果我们是从好盘中读取数据块,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我们更换了损坏的磁盘之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过程包括读取带区,计算丢失的数据块和向新盘写入新的数据块,都是在后台自动进行。因此,如果有硬盘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并且重建活动最好是在RAID系统空闲的时候进行。

RAID 5 (定义,优势,弱点,适用范围,使用技巧)

定义:

RAID5是在RAID 3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同样也是由三块以上的硬盘组成,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特定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

优势:克服RAID3校验盘性能问题,有冗余,硬盘利用率高

如果数据盘(物理)损坏,只要将坏硬盘换掉,RAID控制系统则会根据校验盘的数据校验位在新盘中重建坏盘上的数据。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 其中N为RAID中硬盘的个数。

弱点:读写性能差

当向RAID 5写入数据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即使我们只是向一个磁盘写入一个数据块,也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写入操作事实上包含了数据读取(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校验值计算,数据块写入和校验块写入四个过程。读写性能尤其是写性能大大降低。

适用范围:

• 文件和应用服务器

• 数据库服务器

• WEB,Email服务器

• 局域网服务器

• 使用范围较广

使用技巧:

RAID 5虽然具有容错能力,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RAID系统在降级模式下的运行情况。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此时如果我们是从好盘中读取数据块,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我们更换了损坏的磁盘之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过程包括读取带区,计算丢失的数据块和向新盘写入新的数据块,都是在后台自动进行。因此,如果有硬盘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并且重建活动最好是在RAID系统空闲的时候进行。

RAID 10

RAID10也被称为镜象阵列条带由至少四块硬盘组成,象RAID0一样,数据被分割成条带,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块磁盘写入;象RAID1一样,每个磁盘都有一个镜象磁盘。其目的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RAID 50

RAID50也被称为镜象阵列条带由至少六块硬盘组成,象RAID0一样,数据被分割成条带,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块磁盘写入;象RAID5一样,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其目的在于提高RAID5的读写性能。

RAID 2

RAID2又被称为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是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开发的。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第2的n次幂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用于校验和纠错,例如七个磁盘驱动器的RAID2,第一、二、四个磁盘驱动器是纠错盘,其余的用于存放数据。使用的磁盘驱动器越多,校验盘在其中占的百分比越少。RAID2对大数据量的输入输出有很高的性能,但少量数据的输入输出时性能不好。RAID2很少实际使用。

由于海明码的特点,它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当高,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又比RAID3,4或5要简单。但是利用海明码校验必须要付出数据冗余的代价。

RAID 4

RAID4和RAID3很相似,不同的是RAID4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 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所以RAID3常须访问阵列中所有的硬盘驱动器,而RAID4只须访问有用的硬盘驱动器。这样读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在写数据方面,需将从数据硬盘驱动器和校验硬盘驱动器中恢复出的旧数据与新数据通过异或运算,然后再将更新后的数据和检验位写入硬盘驱动器,所以处理时间较RAID3长。

RAID 6

几乎没有进行商用。它使用一种分配在不同的驱动器上的第二种奇偶方案,扩展了RAID 5。它能承受多个驱动器同时出现故障,但是,性能尤其是写操作却很差,而且,系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控制器。当然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

IBM RAID 5E

RAID 5E是在 RAID 5级别基础上的改进,与RAID 5类似,数据的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硬盘上,但是,在每个硬盘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这部分空间没有进行条带化,最多允许两块物理硬盘出现故障。看起来,RAID 5E和RAID 5加一块热备盘好象差不多,其实由于RAID 5E是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的硬盘上,性能会比RAID5 加一块热备盘要好。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它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逻辑盘保持RAID 5级别。

[服务器术语]

磁盘阵列卡

磁盘阵列(Disk Array)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磁盘阵列卡则是实现这一技术的硬件产品,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通过使用磁盘阵列卡,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磁盘阵列卡使用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IA服务器

通常将采用Intel(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称之为IA(Intel Architecture)架构服务器,又称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由于IA架构的服务器是基于PC的体系结构,所以又把IA架构的服务器称为PC服务器。如联想的万全系列服务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服务器等。

由于该架构服务器采用了开放式体系,以"小、巧、稳"为特点,凭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并且实现了工业标准化技术和得到国内外大量软硬件供应商的支持,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而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和局域网内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务、打印服务、通讯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等主要应用。

虽然IA构架服务器始于PC,但经过不断的发展,IA架构服务器已经远远超出了PC的概念,它在如下几个方面不同于PC。

在CPU处理能力方面

由于服务器要将其数据、硬件提供给网络共享,在运行网络应用程序时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要求CPU要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大多数IA架构的服务器采用多CPU对称处理技术,多颗CPU共同进行数据运算,大大地提高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满足学校的教学、多媒体应用方面的需求。而普通电脑PC基本上都配置的是单颗CPU,所以PC在数据处理能力上比起服务器当然要差许多了。如果用PC充当服务器,在日常应用中就会经常发生死机、停滞或启动很慢等现象。

在I/O(输入输出)性能方面

在中小型企业或校园网络应用中,经常有许多的用户同时访问服务器,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要求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性能要强大。服务器上采用了SCSI卡、RAID卡、高速网卡、内存中继器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服务器I/O能力。因为PC是个人电脑,无需提供额外的网络服务,因此在PC上很少使用高性能的I/O技术,和服务器相比其I/O性能自然相差甚远。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

由于服务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因此它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安全性。服务器采用专用的ECC内存、RAID技术、热插拔技术、冗余电源(如下图所示)、冗余风扇等方法使服务器具备容错能力、安全保护能力。

首先,需要服务器有阵列卡(RAID卡)(目前有些低端服务器集成了简易的raid 功能也可),

一般过程是:开机开始时按照提示 ,一般是先BIOS设置 ,然后就是 RAID设置提示,进入RAID设置程序,根据硬盘数量,设置成RAID0(相当于将全部硬盘合并为一个大硬盘,优点是除容量为硬盘之和外,速度由于并行存储比单一硬盘提升好多),RAID 1 (相当于复制备份,两块硬盘储存相同内容,依此类推提高可靠性;RAID 5兼具上面两种优势等等 )

设置完毕后,以后服务器上的硬盘,物理上是按照RAID的设置重新组织了,当然 接下来安装SERVER系统时在分区前也需要按照提示安装厂商提供的RAID驱动程序!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扩展资料: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词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伯克利大学研究目的是反映当时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du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t,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余地)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资料来源::磁盘阵列)

很多的服务器都会做raid。磁盘阵列就是由多块磁盘通过专用的阵列卡组合成一个拥有不同功能的磁盘组。现在很多大型服务器商的云主机一般上都在使用磁盘阵列功能,这能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

RAID由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用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

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扩展资料:

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RAID0偏效率,磁盘利用率100%。

RAID1偏安全,磁盘利用率只有50%。

raid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操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浪费。

raid5也是把多个(最少3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会建立奇偶校验信息,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综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较适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也很多的时候。最少需要4块硬盘(注意:做raid10时要先作RAID1,再把数个RAID1做成RAID0,这样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RAID

IBM服务器、Dell服务器、HP服务器、浪潮服务器、华为服务器。

服务器和普通主机一样,也是由主板、内存、CPU、磁盘、网卡、显卡、电源、主机箱等硬件设备组成。

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

RAID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的简称,RAID分为很多级别,常用级别有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01。

RAID 相关可参考我的另一篇: https://wwwjianshucom/p/4e4c17adaa36

Dell入门级塔式服务器PowerEdge T340,如图-1所示,该服务器的目标应用是文件/打印,协作/共享,邮件/讯息,备份/恢复,视频监控等。

产品配置如下:

Dell高性能塔式服务器PowerEdge T640,如图-2所示。

产品配置如下:

Dell入门级单路机架式服务器PowerEdge R330(1U=4445mm=445cm),如图-3所示。

产品配置如下:

Dell机架式服务器PowerEdge R740(2u=889mm=889cm),如图-4所示。

产品配置如下:

IBM机架式服务器X3250M6(1U),如图-5所示。

产品配置如下:

HPE ProLiant DL380 Gen10 服务器(2U),如图-6所示。

产品配置如下:

英特尔:酷睿八代(i3,i5,i7,i9),酷睿九代(i3,i5,i7,i9),酷睿十代

至强E(标准版),至强W(高功耗版)

奔腾处理器

AMD: 家用版(锐龙、速龙)

服务器版本(皓龙、霄龙)

常见品牌:金士顿、三星

家用普通内存不具有数据校验功能

服务器配置带ECC数据校验功能的内存条

规格:DDR1、DDR2、DDR3、DDR4、DDR5

常见品牌:三星、英特尔、希捷、西部数据

家用磁盘接口:SATA

服务器磁盘接口:SAS

SSD固态硬盘

大小:25寸、35寸

Dell: iDRAC

HP: iLO

IBM: Tivoli/ˈtɪvəli/

1)RAID5

服务器开机后根据提示快速按Ctrl+R组合键即可进入RAID配置界面,如图-7所示。

进入RAID配置界面可以看到所有未配置的磁盘列表,主菜单包含:VD Mgmt、PD Mgmt、Ctrl Mgmt、Properties,如图-8所示。

Ctrl+N进入下一页菜单,Ctrl+P进入上一页菜单,通过F2可以进入配置菜单,如图-9所示。

正式配置RAID之前可以使用Clear Config清空所有配置,然后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的RADID磁盘阵列,如图-10所示。

在RAID Level中选择RAID级别,如RAID5(最少需要三块磁盘),并在右侧Physical Disks中选择使用哪些物理磁盘组合RAID,如图-11所示。

点击OK确定后,可以在主菜单中看到刚刚创建的磁盘阵列,按F2选择Properties可以配置该磁盘阵列的高级属性,如图-12所示。

点击Advanced高级,如图-13所示。

在高级属性中开启磁盘缓存,默认未unchanged,需要设置为enable,并可以设置缓存策略:Write Through直写和Write Back回写,write through模式时数据同时被写入缓存和磁盘,安全,但是写入速度慢,write back模式时数据先写入缓存,再写入磁盘,写入速度快,但数据写入缓存时突发断电会导致数据丢失。配置菜单如图-14所示。

创建完RADID后还需要初始化磁盘,菜单如图-15所示。

2)RAID故障恢复

将损坏的磁盘拔掉,替换一块新的磁盘即可,注意需要将新磁盘插入损坏的磁盘相同接口。磁盘大小、品牌尽可能一致。恢复数据时界面会提示Rebuild,效果如图-16所示。

3)配置Hot Spare磁盘

热备磁盘是提前准备一块备用的磁盘(当前并不使用),当RAID磁盘阵列出现损坏后,系统自动使用该热备磁盘,替代损坏的磁盘,从而不需要人工插拔磁盘即可自动修复。

创建新的RAID磁盘阵列时,不要使用完所有磁盘,留一块磁盘做热备磁盘,点击Advanced高级选项即可配置热备磁盘,如图-17所示。

勾选Configure Hot Spare配置热备磁盘,如图-18所示。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需要的热备磁盘即可完成配置,如图-19所示。

4)其他级别的磁盘阵列

其他级别的磁盘阵列配置方式类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配置如RAID10,RAID6等,但是都需要磁盘阵列卡支持才可以配置。

Dell服务器iDRAC远程管理配置

1)配置端口重定向

iDRAC(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是戴尔服务器集成的远程控制卡。

iDRAC需要授权使用,有授权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服务器IP,远程管理服务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端口重定向将服务器上的显示内容重定向到远程管理端的电脑上(一般是用自己的笔记本远程服务器),这种方式不需要授权。

开启服务器后根据提示快速按F2键进入BIOS界面,如图-20所示。

进入BIOS Settings后,选择Serial Communication菜单,如图-21所示。

将控制台重定向到com2,设置Serial Device=com1,Serial Device=com2,效果如图-22所示。

2)初始化清空iDRAC设置

进入iDRAC Setting界面选择Rest iDRAC configuration to defaults,如图-23所示。

3)配置iDRAC网络

进入iDRAC Setting界面选择network,如图-24所示。

选择网卡并配置IP地址,如图-25和图-26所示,网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配置。

开启IPMI智能平台管理接口(配置后可以通过命令行管理服务器),客户端安装ipmitool软件包,如图-27所示。

4)配置远程管理账户

进入iDRAC Setting界面选择User Configuration,如图-28所示。

配置账户名称root,并设置密码,如图-29所示。

5)远程管理端主机配置,安装ipmitool软件包

常用命令操作列表如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服务器阵列的问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