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服务器与浪潮服务器的详细比较?
有些技术虽然已经炒了很久,但依然是IBM服务器明年的火红话题:例如虚拟化、节能、刀片、Power。
日前,IBM系统暨科技事业处(STG)总经理黄维德表示,根据IBM的随需应变(on demand)大方向,明年该部门的重点将确立在四项技术:横跨在各个服务器产品线的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由x86服务器领军的System x刀片服务器;突破Unix服务器市场逐渐萎缩困境的System p;以及持续降低耗电量的节能(green)议题。
“这些都是长远的计划,明年会持续下去,只不过作法略有不同,”黄维德说。
他举例道,例如System p在今年推出入门机种,抢进部分中小企业市场,在今年第三季以526%的占有率创下IBM历史新高点后,明年将朝解决方案的方向前进:针对不同产业别的应用,与软件厂商合作,推出套装产品。例如针对银行金融业者推出的风险管理方案。
这个方向与惠普(HP)进来的作为相仿。惠普日前才宣布旗下的Integrity rx2660服务器与SAP和Oracle的ERP软件绑在一起提供给中型企业用户。黄维德表示,System p也会朝类似的方向发展。
“System p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抢竞争对手的市场;而是怎么把饼做大。Unix服务器市场逐渐萎缩已经是个事实,”黄维德说。
IBM对Power一直难以忘情也是理所当然。因为Power芯片由IBM砸下重金一手开发,再加上Power 6芯片方于今年5月发表,IBM将于下周发表搭载Power 6处理器的JS22刀片服务器。
而刀片服务器的发展,根据IBM系统暨科技事业处System x业务经理杨维楷先前所述,将以BladeCenter S主攻中小企业用户市场,突破以往BladeCenter因第一次购买门坎较高,多受大型企业青睐的困境。
至于虚拟化和节能技术的推动,黄维德则未具体说明IBM的作法。不过从IBM近来的动作可嗅出,这间最早从大型主机时代就开始提供虚拟化技术的蓝色巨人,继今年力推System p用户启动虚拟化技术后;IBM接下来将把虚拟化应用延伸到System x这类价位比较低的x86机器。该公司在今年稍早,即与虚拟化软件大厂VMWare合作,将仅有32MB大小的精简版虚拟化软件ESX Server 3i嵌入闪存中销售给企业用户。让Sytem x3850 M2实时成为虚拟机器,用户只要启动后就可以开始使用虚拟化功能。
在硬件毛利低到不能再低的今日,这间服务器霸主不排除明年启动价格战的可能性。
“疯狂的行为背后,如果有个商业逻辑在,就叫做策略,”黄维德说
IBM的服务器产品线非常齐全,从入门级服务器到大型服务器,一应俱有。因为产品非常之多,所以产品系列的分类标准也是多种多样,IBM eServer家族目前总体来说是拥有4条产品线:i系列(iSystem)、p系列(pSystem)、x系列(xSystem)和z系列(zSystem)。这四个系列中基本都包括了从入门级到企业级各种档次的服务器产品,在结构上也基本上全面包括了塔式、机架式、刀片和机柜式。
而在这四条产品线,X系列是IBM基于英特尔的服务器系列。IBM的这个产品线非常丰富,包含了从入门级到企业级的所有级别服务器产品;在服务器结构上,既有传统的塔式,也有新兴起的机架式和刀片式,还有企业级的机柜式。
X系列产品线是与英特尔Xeon处理器一起推出的,而不是功能较弱的P III,并且集成了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和第4到第7层交换能力,所以这类服务器性能一般是比较高的。X系列可以说是市场上的主流,也是企业和个人购买最多的服务器,下面我们通过两款不同服务器来看一下服务器的命名规则。
IBM System x3500 M3 IBM System x3850 X5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两款IBM服务器,一块是IBM System x3500 M3系列服务器,一款是IBM System x3850 X5服务器,分别为塔式和机架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命名规则:
现在IBM服务器都是x3开始的比如x3500 ,x3850
(1):x3说明是在x3架构下的服务器。
(2):倒数第三个数字是代表功能,数字越大,代表功能越强大。也就是说IBM System x3850 X5要比IBM System x3500 M3性能更强。
(3):倒数第二个数字代表形状,0代表塔式,其它数字(5,3,2等)代表机架式。如图IBM System x3500 M3则为塔式服务器,IBM System x3850 X5则为机架式服务器。
(4):最后一个数字0代表是用的英特尔的cpu,5代表用AMD的cpu。可以看出两款服务器都是用的Intel服务器的CPU,只不过CPU的型号有区别。
如,X3500就是X3架构下Intel平台的塔式服务器,还有一点就是后面的M3和X5的区别,就是内存上的区别,后者采用了MAX5技术,使得内存扩展能力更强。
一、永不知足,追求“制胜”
虽然戴尔公司已成为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但戴尔却仍旧像大学时陷入困境的毛头小伙一样,以一股紧迫感和坚定的决心经营着Dell公司。他说:“我依然认为我们是挑战者,我觉得我们仍在发起进攻。”是的,他的确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把这种精神贯彻在Dell公司的每个角落。公司的生产力已接近每位员工创造100万美元营业额的水平。它几乎是惠普公司的两倍,IBM的3倍,但他们仍不知足。
戴尔与罗林斯规划了一个绝对称得上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公司的经营收入到2006年达到6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是公司2001年营业额的两倍。当然,公司要想努力跟随时代的潮流向前发展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到目前为止,它的学习方法是卓有成效地,戴尔把目标与员工补助及奖金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戴尔运用方法把“所有权”的概念灌输给员工,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发挥全部的潜力。其中方法之一便是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戴尔并不是仅仅要求员工去学习,它选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即要他们从提出问题的立足点开始学习。(也许是这种方法实在过于严厉,因此实在是太少的人可以适应这种苛刻的环境。很多来自IBM和INTEL的资深高管人员纷纷跳槽)其实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直接经营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内还有一种与这种模式相匹配的 “制胜”(winning culture)文化。这种文化蕴涵着两大核心,其一,对客户必须具有足够的热忱,其二,对业绩要充满自信。这种文化会使员工产生很大的压力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向前。
二、务实与速度
戴尔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在运行着。戴尔常问:“完成这件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来,戴尔拒绝了所有产生官僚体制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戴尔公司规定,销售人员必须装好自己的电脑,这不仅可以让员工们真正感受到没受过电脑教育的顾客在装设系统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销售人员也会对自己所销售产品有更确切的体会。从而可以帮助顾客在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决定要购买哪种产品。
同时戴尔公司充分展示了“速度”这一竞争优势,“事无巨细的参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系统冲突,但可以让上层领导在了解状况的情况下,快速的作出决策,整个公司都不允许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
三、积极的沟通
戴尔公司以一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错误,坦白承认“我们遇到了问题,必须进行修正”。戴尔公司的口头禅之一是:“不要粉饰太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美化”。几乎所有戴尔公司的员工都可以说出公司事业基础的基本概念,这是因为领导层花了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状况,了解正在计划进行的事物,还有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斑竹公司达到目标。戴尔讲话时从不装腔作势,公司员工也是如此,他们可以对任何问题提出质询,甚至责难自己的老板。在这条原则面前人人平等。曾经戴尔在对自己进行年度总结的时候,员工抱怨他过于冷淡,为此戴尔向他们道歉并承诺以后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步伐一致,整齐划一,把“小我”融入“大我”
戴尔认为,要建立或维持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文化,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目标相同,策略一致与公司员工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认为不管公司处在事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把引进优秀人才当成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等员工真正进入戴尔公司以后,无论是新聘员工或是公司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把团队调整到相同的目标,作到步伐一致,整齐划一。同时戴尔在全公司建立同样的奖励系统,努力推动戴尔公司的发展壮大。
戴尔公司采取的是团队运作的方式,让员工之间相互帮助,暂时先抛弃“小我”,因为只有“大河满”才能换来“小河有水”。戴尔公司发现在团队中会有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成员,虽说有些人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而去花时间与精力来协助其他没有跟上进度的同事。但这也可以让戴尔公司的管理团队在个人的范畴内共同合作,追求进步。这种团队运作的方式,可以说是凝聚公司员工的另类方法。他不是要求员工避免相互牵制,也不是要员工产生的良性竞争而A减少勾心斗角,重点在于要员工全心关注彼此的成长。
五、节俭
戴尔公司的节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从不摆庆功宴。戴尔认为庆功会助长自满的情绪,而这在以全速前进的戴尔公司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因为骄兵必败。有人曾经提议在公司的大厅中陈列公司的知名产品,但遭到戴尔的拒绝。他认为这是博物馆的作风,因为只有“博物馆关注的是过去”。当一个团队传来捷报时,他会发大众邮件表示庆贺,给出必要的评述或适当的表扬。戴尔本人的座右铭是“用十亿分之一的时间予以庆贺,随后便开始新的工作。”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戴尔公司对新业务方面。如果戴尔公司认为新开设的合作业务经营业绩不理想,他会迅速终止这一业务,这是戴尔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地方。SUN电子计算机公司前任总裁爱德华·赞德说:“能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创建公司,并不断推动它发展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在某个行业里摸爬滚打15年、20年的人都会变得过于严谨,而他却是个例外。”
但是,他们的节俭却在一定程度上让戴尔公司在创新方面陷入了两难境地,节俭的经营方式使它在产品开发和投资未来技术方面捉襟见肘,尤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更是如此,即便在技术衰退期,IBM公司2002年的研发开支仍高达475亿美元,占公司营业额的59%,而惠普公司的研发开支也有33亿美元,占营业额的58%,而戴尔呢?只有很少的45亿美元,占其营业额的13%。竞争对手表示,这种经营作风妨碍了戴尔向个人计算机以外领域的扩张,尤其是向数码摄像和数据处理能力应用等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扩。
但是不管怎样评价,戴尔又已经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追求完美的努力。迈克尔·戴尔已经大气另公司进入了打印机、网络设备、手提电脑和技术服务领域,并且凭着掌上数码音乐播放器、网上音乐商店以及纯平电视进军竞争极其残酷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戴尔必将凭借其手重直销与库存两大利器,挟着永不知足的企业文化,重现其在个人电脑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杨元庆曾分析海外市场。他说,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在海外企业级市场强,在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市场弱,因此联想目前的海外市场战略将专注中小企业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
然而,尽管联想先后同全美办公用品连锁Office Depot,以及IT零售连锁全球老大BestBuy结盟,力拓美国小企业及个人消费市场,但是,以我个人的观察,这个恰当战略的实施是迟缓的。美国主流零售出口网上和店内均不见联想或IBM的PC,无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特别是签约的BestBuy和Office Depot,网上零售没有联想品牌(包括IBM ThinkPad),并且至少我去过的这两家连锁店也没有其产品。
昨天刚读过一篇美国一小有名气的IT专栏作家的文章,大力推荐联想的Lenovo 3000笔记本。想想看,如果市场上连产品的影子都少见到,专家的评价莫不等于对牛弹琴?眼下PC市场消费者是主推力,个人增长大于商用增长,笔记本增长大于台式机增长。笔记本与台式机销量比是6:4。错失海外个人市场增长时机,错失海外笔记本市场增长时机,不是好事。无论什么原因,你不能说惠普康柏合并一年半之后,百脑汇或者国美还见不到惠普的新机子。在这个空档期间,其它品牌如索尼在美国个人市场特别是笔记本方面收获斐然。
做海外市场推广,联想的品牌战略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在美国市场,一个客观的事实是Lenovo,或者联想,对众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来说的确是鲜为人知的。你必须照顾这个现状去实施品牌过渡,客户第一,不好一厢情愿。合并交易允许继续5年期限使用IBM品牌,这是一个在海外启动Lenovo品牌非常有价值的引子或跳板,因为IBM的名字家喻户晓。
品牌推广需要时间
这里有两方面问题:第一,似乎过早淡化甚至放弃IBM品牌。如果现在上网买IBM ThinkPad笔记本,你几乎搜索不到机子(比如Cnet, Yahoo),找到的也只是过时的产品或者二手货。IBM ThinkPad真的一夜之间消失了吗?没有。不管在合同还是物理意义上IBM ThinkPad仍然健康并活跃于市场,只不过它的名字已经改成Lenovo ThinkPad。如果你搜Lenovo ThinkPad,会得到几十页原原本本与过去没有任何差别的“IBM ThinkPad”最新产品。但是,如果买家不知道呢?商机丢失了。大多数美国人就是不知道。海外市场真的需要时间。
惠普和康柏两个品牌都知名。惠普并购康柏,到现在4年多了惠普仍然还有康柏品牌的产品,比如HP Compaq Presario,HP Compaq 7000系列等。如果联想在品牌过渡时期采用类似Lenovo IBM ThinkPad,可能品牌过渡将更为平滑。对海外用户,这样便于他们识别所熟悉和认同的老品牌,同时也引入Lenovo新品牌的联结和推广。
如果现在你介入网上销售和网上市场推广,你一定会感受关键字的魅力。许多公司的销售和推广结果命系关键字,并挖空心思利用关键字,挑选关键字,甚至买关键字。因为关键字对了路,经营操作的效果和结果都源源不绝。Google不正是买关键字发了大财吗?因此,联想的目的肯定不会去推举IBM这个品牌,但IBM这三个关键字还是讨人喜爱的,大有阶段性利用价值。
与惠普并购不同,联想只能使用IBM品牌5年,因此必想后路。这里引出第二方面讨论,Lenovo-IBM品牌过渡需要有明确的过渡时间表。今年二月,联想全球隆重推出Lenovo品牌。尽管外界反映它比预料的提前,但操作本身无可非议。然而,推广Lenovo品牌同过渡利用IBM本身并不矛盾,它是联想可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在于Lenovo同IBM毕竟是两个不同品牌,需要对外明确宣布在未来5年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过渡时间表,特别还牵涉具体的产品和系列的更名或终止等。你的渠道伙伴需要知道这个时间表,以便进货备货甚至断货。你的企业用户需要知道产品的升级计划,甚至服务和支持的期限。
从目前联想的品牌操作分析,它采取了“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简单一步切换IBM产品品牌。除了用户在产品上还能看到IBM的logo之外,似乎你在联想官方的信息中再看不到IBM的名字,联想不使用Lenovo IBM ThinkPad之类品牌过渡。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在公众范围宣布Lenovo全面取代IBM,原以IBM命名的所有产品,哪些将继续以Lenovo ThinkPad/
ThinkCentre生产出货(Continuance)哪些将更名或终止(Phase-out)相信联想在内部和一定场合对品牌过渡一定有所交待,但对海外公众,联想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和澄清,这样有利于海外市场快速转化品牌衔接,让海外用户尽快拥抱Lenovo。
不打无准备之战,联想自有其自己的神机妙算。最近联想一系列全球商务框架和人事新的布局,特别是专业的联想卓越中心和联想服务,使联想全球拓展机能和资源更加羽翅丰满。阿梅里奥还顺手纠集自己得心应手的旧部,精兵强将,大打出手将为时不远。
惠普并购康柏,两个一般知名和相似的公司,磨合4年。联想收购IBM PC,两个优势不同背景迥然的公司,整合刚18个月,而且整合难度要大得多。联想20不会一帆风顺,将一路艰辛,但联想成为全球高效优胜系统硬件厂家只是时间的问题,Lenovo成为全球PC知名品牌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不信,等着瞧。
联想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联想从成立至今已跨越两个台阶:20世纪90年代前,联想主要是一家贸易型的企业,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个台阶,是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联想在计算机行业已经稳居亚洲第一,在中国市场称雄,未来的空间是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2002年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次大会除却对联想的“技术意义”外,更多应考虑“关联应用技术战略”是一个宏伟的规划,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如果把规划变为现实,联想必须具备跨国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能力超一流,而不能以本土为主要市场区域。2003年4月,联想正式启动新英文标识(由Legend变为Lenovo),继续为国际化做准备。2004年3月26日,联想付出不菲的代价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希望利用奥运会的资源来率先实现品牌影响的国际化。尽管参加TOP计划能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品牌知名度任何时候都不能等同于优异的业绩。联想若希望TOP计划真正有益于其国际化业绩,便必须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产品营销以及消费者教育。联想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未来3-5年,销售额中有25%-30%来自海外。试想一下,联想如何才能利用短短四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这样的“伟业”?所以,以收购降低资源注入、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想的选择。也就有了这次的联想收购IBM。
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
联想于2004年年初进行了大的改组。面向大客户开始应用直销的商业模式,而这正是戴尔赖以成名的法宝。联想还放弃了两年前制定的走多种经营之路的战略方针,集中全力发展核心业务——PC业务。联想集团近3年来实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屡遭挫折,“信息化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虽经多年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在报告弱于预期的业绩后,联想集团宣布重新将重点转回到其核心的电脑业务上。目前,虽然联想已是国内PC的第一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有力影响,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以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其实,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一个目标,是联想的战略目标。从2001年提出这个目标、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4月8日联想启用新的名字、2008年联想赞助奥运,成为奥运的赞助商,直至这次联想收购IBM,这些都是为联想国际化开出的战术措施,都成为这个战略行动的组成部分。这次收购是联想和IBM的一次历史性的强有力的战略结合。联想看好的是IBM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优秀的技术、管理资源。
现代营销告诉我们,企业欲在竞争中确保其生存,并积极地开拓市场,最好的途径乃是寻求某种竞争的新模式,以实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以往所奉行的视竞争者为仇敌、彼此互不相让的竞争原则已成为陈旧的经营观念而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国际战略联盟正是一种兼有竞争与合作功能的新型市场营销组织。
比较此次交易前后联想股权结构图,可以说这次交易是收购,也可以说是并购,甚至可以说是合资,但从联想收购IBM PC部后的规划的“三步走”(即第一步,联想将在采购、制造方面进行和IBM的合作;第二阶段,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整合;到第三阶段,进入到对方都没有的领域里去。)看,联想与IBM的合作更像是国际战略联盟。又称跨国战略联盟或战略经营联盟,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
联想借“国际战略联盟”将由内向型国际化转向走外向型国际化之路。
联想打造比较优势进行外向型国际化
实施国际战略联盟,要求企业在同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中,具有独特的经营要素上的优势,不管是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还是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或服务优势,“联想”只要能运用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才能在相互竞争中显示其真实价值,最终达到改变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相对实力并取得对竞争者的明确优势。“联想”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本质上与它的长期规划相一致,即服务于企业自身长期战略目标。
IBM是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IBM的客户,IBM的合作伙伴,多集中在一些比较高端的客户和产品市场上,跟联想现在比较多的中低端消费者客户非常互补。联想在国内是以渠道见长,即联想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客户和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而IBM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PC销售网;联想是全球PC消费的先驱,在销售服务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而IBM在商务领域向来享有高品质的服务;联想有强大的台式电脑设计能力,而IBM在电脑笔记本上拥有出色的成绩。联想利用拥有的领先PC技术,收购IBM的PC部门有利于联想吸引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高端企业用户,而这正是联想近年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联想认为:“收购IBM的PC部门将对于联想的扩张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
联想重塑PC主业,并加速国际化,收购IBM的PC业务是一条捷径,是迅速进入世界顶级PC厂商之列的理想之举。联想有自己非常强的制造能力加上IBM的服务优势,新的联想集团能够一天24小时连轴转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就能够缔造更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联想与IBM合作,明确各自比较优势,新联想发挥品牌、规模、效果三个方面的协同效应和长期优势。联想完全消化IBM全球PC业务的时间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双方的组织架构、职能平台,以及供应链的整合。在这个阶段内,联想希望完成双方业务的共同采购,但市场与销售均都保持各自独立性。这一阶段计划用12到18个月完成。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之后,联想集团开始整合旗下两大品牌的产品、销售队伍、渠道,以及研发。这个阶段尽数涵盖了外界及IBM与联想两大品牌合作伙伴关心的问题。第三阶段:拓展。联想集团要开始以新公司的名义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务。
预计,完全消化IBM全球PC业务要用5年时间完成。与IBM携手攻略世界PC市场,这是联想长期以来国际化运筹的必然结果,为联想集团走向世界提供一个极好机会。
联想外向型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新联想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的磨合。作为一家拥有本土化优势的联想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熟门熟路,但兼并了IBM这样一个规则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门,能否迅速融合成为新公司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但我们相信对于企业本身的文化,从求实进取,诚信创新,实际是差不多的。
联想缺乏国际经验,在世界PC市场的知名度还有所欠缺。
如何维持同IBM客户的良好关系将成为联想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IBM的客户,IBM的合作伙伴,其实对于新联想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联想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IBM原有的客户——IBM品牌还在,但是背后运作的是联想,IBM欧美市场上原有的客户能否信任这样知名度不高的公司呢?
海外市场渠道问题。IBM是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联想在国内一般是以渠道见长,那么,联想如何在海外构建自己的渠道和供应链?联想收购IBM PC部后,IBM的竞争对手却在觊觎IBM的市场份额,那么联想和IBM如何应对?联想如何兼容IBM原有的渠道
联想的技术形象问题。相信对客户来说,他们更为看重产品的质量控制、特点和功能,因此如果未来的IBM品牌产品和以前一样,消费者仍然会选择它。但联想在国内以产品应用层面的创新见长,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并不是本质上的技术创新,无法从根本上塑造联想的技术形象。IBM的技术领先形象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
业务的整合及如何提高利润增长率问题。联想尽管目前以27%的市场份额垄断着中国的PC市场,但是公司进军服务器和服务领域的愿望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而且,由于戴尔等国际品牌的冲击,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滑。从全球市场看,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联想在全球PC市场只占2%的份额,排在第九位。联想即使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与前两名(戴尔、惠普)也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联想何谈“完全控制亚太甚至全球大半PC市场”?
成本问题。无论是全球PC市场,还是国内PC市场,利润率都在不断萎缩。2006年全球PC用户升级换代的周期将会结束,届时PC厂商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努力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产品价格。联想与IBM合作之初,双方的运营效率仍无法与竞争对手戴尔的直销模式相提并论。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至关重要。
面对全球PC产业即将到来的低迷时期,IBM和惠普都要退出PC市场,联想在这个时候向国际市场扩张,一不小心,就很可能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失守。降低成本是当前PC生存最重要的,大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往往是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而联想反其道而行之,增加成本是必然的。
联想的未来发展
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联想应逐步落实三个方面的变革:其一,专注于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保证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匹配;其二,针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业务模式;其三,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竞争与合作是一种新的辩证关系,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合作有益于充分实现竞争效率,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社会资源。与竞争对手携手建立战略联盟,协力加速扩大市场容量,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在新的层次上出现,向塑造比较优势竞争转变。到今天整合IBM公司全球电脑业务,联想的国际化战略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IBM将与新的联想公司共享品牌、研发、销售体系,强大的品牌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全球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能力帮助全新的联想展翅腾飞国际市场。
当组织全力迈向数据中心环境的重新整合时,综合全面的整合方法是成功关键。这也是IBM推出建立在现实经验基础之上的方法的原因,它采用开放式标准并为技术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所支持。IBMSystems 服务器与IBMSystemStorage™ 存储产品通过交付信息基础架构技术和专业知识,以支持新企业数据中心战略,帮助客户实现高效IT 交付的革命性新模式。IBM技术旨在提供能效和先进的虚拟化能力,帮助最大化IT 投资回报并促进经济高效的新企业数据中心的实现。通过打破IT 资源与商业服务之间的壁垒,客户将在支持能效和成本降低计划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IBM虚拟化和资源池技术对此至关重要。IBM解决方案采用绿色设计,提供可扩展的均衡的基础架构,有助于管理成本、业务增长、复杂性和风险。
IBMSystems 的另一项关键能力就是通过快速交付服务提高快速响应能力。IBM服务管理功能可提供交付任何规模的优质服务所需的可见性、控制和自动化,有助于减少风险并提供快速响应业务变化所需的灵活性。最重要的是,IBM可帮助您根据业务目标调整IT 计划,进而推动创新。交易、信息和分析的实时整合可支持将IT 作为一项服务来交付一一以最终用户希望的形式和方式向其提供信息。IBM提供增强响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IBMSystems 还可实现IT 基础架构的虚拟化,允许公司配置IT 资源“云”,实现信息的及时访问和交付。虚拟化也有助于减少管理需求和其它IT 开支。 IBM在今年初推出了IBM大型机服务器系列的最新成员:IBMSystemz10™ 平台。Systemz10具备的新能力显著增强了IBMSystemz™ 在企业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Systemz10旨在扩大Systemz 的应用范围,处理更多工作量并在未来的数据中心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Systemz 的能力全面,有助于企业降低IT 基础架构成本。海量可扩展性和行业领先的虚拟化和管理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大规模整合机会。全新的Systemz10可合并成百上千的分布式服务器至单个高能效的集中式平台,从而有助于改善运营模式。成果包括大幅降低人工、设施、软件许可和能源成本。此外,Systemz 具备的领先的安全和灵活能力有助于解决一些与停机时间和安全漏洞有关的逐步上升的成本问题。
在今天的动态环境中,IT 基础架构非常有必要迅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商业需求,同时保持向公司及其客户提供出色的服务。为达到这些要求,Systemz 拥有旨在提供当今企业所需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水平的杰出能力。Systemz10完美结合了超强扩展性和独特的虚拟化能力,从而使应用程序间共享大量可用的资源,其中包括处理器、内存和渠道。行业领先的虚拟管理工具有助于管理员不断重新分配这些资源,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这样,组织可以帮助确保应用程序获得所需的资源并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企业内协调响应的自由意味着必须拥有灵活且快速响应的IT基础。Systemz 旨在提供支撑新企业数据中心的基础要素。虽然技术旨在实现资源和服务的自动供应和管理,但Systemz 有助于将技术资源使用与业务优先顺序相匹配。此外,Systemz 继承了大型企业数据服务的优良传统与卓越的才能。多工作量设计将应用程序与实时数据集成到一台服务器,提供企业所需的整合资源。通过服务交付的这一整合和自动化,Systemz 提供一个优异的基础,公司可借此变得更有活力、快速响应并以业务目标为驱动。 IBMSystemx™ 与IBMBladeCenter®服务器旨在帮助公司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新经济:改善能源管理;帮助优化绩效;提高可靠性和可管理性,以及交付降低拥有成本的潜能IBMX-Architecture®技术-实现x86系统创新的蓝图-结合IBMResearch 基于40年大型机经验而具备的强大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能效和降低IT 的复杂性和成本。
X-Architecture 可提供快速交付服务所需的基础:灵活配置、更大内存以及行业领先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通过整合和虚拟化Systemx 企业级服务器上的多个物理服务器,公司可以增加硬件的利用率和减少推动业务发展所需的有形资产数目。IBMVirtualization Manager -IBMDirector 中间件的延伸-凭借可管理几乎任何地方的物理及虚拟系统的单一界面,令虚拟服务器管理变得更容易。诸如IBMSystemx iDataPlex™ 的突破性产品引入全新类别的系统,旨在改变大型数据中心获取能源、散热和装置配备的方式。IBM推出此项数据中心转型的新方法旨在降低数据中心50%的能耗,1将计算密度提高10倍,大幅减少数据中心散热所需的空调能耗。2 iDataPlex 专为生态友好的部署而设计,因为体型更小的服务器需要的能源和散热资源更少。BladeCenter 凭借IBM精心研制的技术不仅能提高每瓦特性能,还有助于节约预算、规划和控制能源使用,从而帮助您降低成本。独立技术分析和咨询公司Edison Group 的研究发现,IBMBladeCenter H 的能耗比同等配置的HPBladeSystemc7000低大约10%。据推测,超过224台服务器和每千瓦时94美分,每年可节约的能源成本高达12,000美金。3 此外,IBMBladeCenter E 基座配置的组件的能耗比HP BladeSystemc-Class 的同等配置低30%。 IBMPower Systems 统一了IBMSystemi™ 集成平台和快速增长的UNIX®操作系统平台IBMSystemp™,旨在应对最复杂的计算挑战。通过将这两个平台整合进单个系列,IBM正在全力帮助企业迈向新的企业数据中心模式,同时继续保护其应用程序投资。IBMPower Systems 为UNIX, Linux®和i 应用程序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和灵活性,令您简化和降低运营成本,创建一个共享的IT 基础架构并提高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弹性。该平台旨在通过提升每瓦特性能,支持工作量整合,运用高级工具(如Active Energy Manager),以帮助您提高能效。IBMPowerVM™ 虚拟化技术和热插拔服务器的设计有助于快速交付服务,同时每台Power System服务器内置的弹性和冗余功能有利于提高基础架构的弹性,并确保其能够支持业务目标。
基于IBMPower Architecture®研制的IBMPower Systems可支持超过15,000种AIX®、Linux on Power 和IBMi 应用程序的简单操作,具有全新的经济意义。x86Linux 应用程序无需进行任何更改即可运行。此外,您还可以通过让工作量独立于硬件资源,以简化您的IT基础架构管理,从而执行业务驱动的政策,基于时间、成本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提供资源。Active Energy Manager 可提高每瓦特性能,合并浪费能源的利用率不足的服务器和管理能源消耗。PowerVM 系列产品还拥有行业领先的Power Systems 虚拟化能力。这些独特的技术可助您动态重新分配应用程序所需资源,从而提高业务响应能力和运营速度。
为支持快速服务部署、更好地配合不断变化的业务周期和处理突发需求激增,Power Systems Live Partition Mobility 与Live Application Mobility 工具可让您在服务器之间的分区或应用程序间切换,以平衡工作量和性能要求。模块化系统设计可令您在应用程序运行时动态添加基础架构的载量,IBMDirector 提供单一平台管理界面,旨在与AIX 管理版企业服务管理整合,提供物理系统和虚拟系统一致的、端到端管理。Power Systems 还旨在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简化维护性。通过自上而下使用一种虚拟化技术PowerVM,企业可灵活切换分区或应用程序,优化IT 基础架构并支持业务目标。为确保对于设备故障或服务降级的最高水平的保护,PowerSystems 为AIX、i 和Linux 环境专门研制了PowerHA™ 解决方案。PowerHA 解决方案以前称为IBMHACMP™ 和IBMHASM,可监测整个系统并快速自动重新启动备份硬件上的应用程序。 IBMSystemStorage 是IBM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的重要组件,可使革命性的新数据中心模式具备高效的IT 交付能力。IBMSystemStorage 可提供弹性基础架构,从而安全存储信息并减缓企业风险。利用IBM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客户可完全展示其信息的商业价值,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IBM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有助于客户增强其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核心能力:信息可用性、信息保留、信息安全和信息合规性。这四项能力是推动服务交付的关键,但如果令其恶化,则会增加企业风险。IBM的最佳实践有助于客户管理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风险。IBM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产品种类非常全面,包括磁盘、磁带、网络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安全和信息管理。IBM虚拟存储解决方案可简化多厂商环境并提高存储使用率。同时,IBM还可提供可控制IBM和非IBM存储器的整合存储管理控制台。
IBM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服务包括存储和数据服务、服务器服务、安全和隐私服务、业务持续性和弹性服务,以及最终用户服务。IBM的集成解决方案包括融合了磁盘和磁带技术的节能产品,用于:虚拟存储、归档、合规性、数据移动、重复数据删除、自动精简配置、压缩、远程站点复制、虚拟磁带、可延展的NAS、数据仓库和加密。针对IBM、Microsoft®、Oracle 和SAP 研制的集成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关键业务应用数据的可用性、安全性、保存和合规性。IBM采取全面的方式帮助客户选择正确的存储产品与服务组合。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方案可面向IT 简化,开发共享服务和资源,或建设更具动态的IT 环境。客户可选择一项
要加以增强的核心能力,或者自己设计具有所有四项核心能力的方案。IBM提供自我评估工具、免费讲习班和短期咨询评估,帮助客户着手实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改善方案。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