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分几种
总体分为这几大类:
VPS服务器:VPS是一台实体主机虚拟成多个小主机,其中的CPU、内存都是共享的,有的时候一台机器上面可能会几十、上百个VPS。一旦这台实体主机挂了,它上面所有VPS也都会跟着遭殃,性能往往得不到保障。
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是数量庞大的服务器阵列,在均衡负载之后诞生很多虚拟主机,集群中每个服务器上都有云主机的一个镜像,除非所有的集群内服务器全部出现问题,云主机才会无法访问。所以无论是数据安全还是性能都有基本的保证。而且在云主机上,IP、CPU、内存这些都是独享隔离开的,不会出现大家抢内存,谁都跑不动的情况。
专用/独立服务器:是一台真实的服务器/主机,这台主机是单独的 只让你自己使用,你可以让服务器更换硬盘 更换内存等操作,不会出现有第二个人占用你的资源
1 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为以下三类:
(1)CISC架构服务器
(2)RISC架构服务器
(3)VLIW架构服务器
2 按应用层次划分为以下四类:
(1)入门级服务器
(2)工作组级服务器
(3)部门级服务器
(4)企业级服务器
3 按服务器按用途划分为两类:
(1)通用型服务器
(2)专用型服务器
4 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1)台式服务器
(2)机架式服务器
(3)机柜式服务器
(4)刀片式服务器
服务器和PC是硬件的概念,他们之间不同之处是:性能,可扩展性,易管理,稳定性等。简单来说,以目前主流的双路四核服务器来说,他可以安装两颗四核处理器,达成8核心,pc就不可以了。他可以支持24G内存,乃至更多,PC也不可以。这两点是扩展性和性能。服务器主板,内存,硬盘,在稳定性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主板,在用料上比pc板好很多,硬盘是企业级的,平均在100万小时无故障,缓存也是16M,转速可以达到15000转(PC机的sata2硬盘只有7200转),服务器的内存是带ecc校验的,在数据出错误的时候不会蓝屏幕。
PC和服务器都是基于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架构,有相同的外部接口如IDE、PCI等。不同之处在于,服务器一般使用SCSI硬盘,支持多CPU,可靠性高,运行服务器用操作系统软件,而PC一般用Windows
95/98这样的PC用操作系统软件。PC机与服务器最大的差异就在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可靠性上。服务器是面向24
x
7运行设计并制造的,也就是7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这正是服务器最大的含金量所在。用PC机当服务器的用户一定都曾经历过突然的宕机、意外的网络中断、不时的丢失存储数据等事件,这都是因为PC机的设计制造从来没有保证过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发生严重故障,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难以预料的。
云服务器是基于规模化的物理服务器集群,每个集群节点被部署在骨干数据中心,可独立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小鸟云服务器配备纯SSD架构打造的高性能存储,提供优质、高效、弹性伸缩的云计算服务。同时可弹性扩展的资源用量,最大程度的节省IT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云服务器的物理架构,由存储服务器集群、计算服务器集群、基础架构管理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组成。其中,存储服务器集群构建虚拟资源池,具备超大容量,为节点内的云虚拟机提供逻辑磁盘存储、非结构数据存储以及整合备份服务;计算服务器集群,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由控制平台按需生成、调配计算资源;管理服务器,采取双机热备的方式,对整个节点的所有计算服务器、共享存储、网络进行管理,同时对外提供管理整个节点的API;网络交换机,负责管理网段、公网交换网段、内部交换网段、存储网段等。
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把服务器分为CISC架构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三种。 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所以,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Cyrix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如果企业的应用都是基于NT平台的应用,那么服务器的选择基本上就定位于IA架构(CISC架构)的服务器。如果企业的应用主要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那么服务器的选择也是基于IA结构的服务器。如果应用必须是基于Solaris的,那么服务器只能选择SUN服务器。如果应用基于AIX(IBM的Unix操作系统)的,那么只能选择IBM Unix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也称为“塔式服务器”。有的台式服务器采用大小与普通立式计算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个硕大的柜子。低档服务器由于功能较弱,整个服务器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机箱不大,都采用台式机箱结构。这里所介绍的台式不是平时普通计算机中的台式,立式机箱也属于台式机范围,这类服务器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优点:塔式服务器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
缺点: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这种结构的多为功能型服务器。
优点: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就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缺点: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 在一些高档企业服务器中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内部设备较多,有的还具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单元或几个服务器都放在一个机柜中,这种服务器就是机柜式服务器。
对于证券、银行、邮电等重要企业,则应采用具有完备的故障自修复能力的系统,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措施,对于关键业务使用的服务器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高可用系统或者是高性能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刀片式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母板,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当前市场上的刀片式服务器有两大类:一类主要为电信行业设计,接口标准和尺寸规格符合PICMG(PCI Indu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来还将推出符合PICMG 3x 的产品,采用相同标准的不同厂商的刀片和机柜在理论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类为通用计算设计,接口上可能采用了上述标准或厂商标准,但 尺寸规格是厂商自定,注重性能价格比,属于这一类的产品居多。刀片式服务器目前最适合群集计算和IxP提供互联网服务。
优点:刀片服务器适用于数码媒体、医学、航天、军事、通讯等多种领域。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
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集群服务器。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