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哪家好
国外的可以看看IBM DELL HP
IBM的质量好,稳定可靠就是价格贵,土豪有钱人可以考虑,真心不错。不过IBM现在在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正在逐渐向联想转移,IBM自己还是主要玩高端机,大型机、小机等。不得不佩服IBM的策略,和联想这样的本土营销大户合作,抢占市场,不过可想而知给联想的肯定不是最好的技术却是最贵的价格。
DELL主要偏向中低端产品,价格在三家里面算是最便宜的了,其产品线主要是工作站塔式机2U、4U机架式等,DELL的工作站和塔式机质量真心不错。
HP主要偏向中高端产品,在三家里面居中,HP的到刀片服务器不错。
国外产品总体来说质量好,用起来放心,价格偏贵。塔式机推荐DELL,刀片选HP,小型机选IBM,机架式的这几家都可以选,有钱的话选IBM。
国内的可以看看浪潮、曙光、联想、华三(H3C)等等
浪潮和曙光是国产专业做服务器的,质量和服务都还可以,国产的品质和稳定性也还可以,浪潮已经连续18年中国市场第一,政府行业18年第一,浪潮从老总开始都是一心扑在技术上,不怎么管理营销方面的事情,所以浪潮在民用市场没有联想华为等做得好。另外浪潮拥有打破日美垄断的小型机天梭K1,目前在政府金融电信军工等行业已经在逐渐取代IBM的小型机,K迁工程可以完美迁移目前国外小型机上面的应用,棱镜门事件之后,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当今政府在采购方面还是主推国产服务器。浪潮相对曙光来说自主创新的东西要多一些,曙光因为挂着中科院的名头,感觉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指着政府订单躺在功劳簿上等死,前几天爆出来中科院财务问题几十个亿,真是怒其不争啊。国内产品不论品质和性价比还有专业性浪潮应该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浪潮的小型机还出口中东阿拉伯国家支持他们石油开发,辽宁舰上面也有浪潮的产品。所以国产我比较看好浪潮。
联想目前有万全系列和Think Server系列,万全系列不推荐,稳定性不行,Think Server系列品质还可以就是价格偏贵,联想是帮IBM做中国市场的,其很多技术来自IBM,不过只要其能用,价格合适,如果不考虑信息安全的行业可以考虑联想。
华三(H3C)是华为公司的产品,其实是OEM HP的服务器,不过华为的交换机不错,中国就是缺少像华为、浪潮这样的本土企业,不仅掌握核心技术,不山寨还自力更生,联想感觉在卖国。华为虽然起步晚但是产品品质不错,价格公道。可以考虑。
综上所述根据用户自己配置和资金情况选择服务器,国产的推荐浪潮和华为的产品。纯手动,觉得赞同的话就采纳吧,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中国最大的服务器是腾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腾讯位于天津开发区的腾讯数据中心前台,腾讯是中国国内拥有服务器数量最多的公司,在全球布局了24个大区、44个可用区的集成数据中心,拥有超过1300个CDN节点,整体规模属全国最大。
华为的崛起,让科技圈在谈到BAT时,不得不将华为也纳入讨论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的声量甚至要大过BAT,要知道去年华为的营收突破了千亿美元,超过了腾讯和阿里之和。
反观浪潮,似乎也在走着和华为相似的崛起之路,不光在营收这一指标上直追TMDJ这几个小巨头,在利润水平上更是让这几家汗颜。确实,浪潮和华为在主营业务和战略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浪潮和华为都是做硬件起家,继而在主营业务上都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华为最先涉足的是通讯运营商业务,其中包括基站、交换机、路由器及光网络产品,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各产品上的处理芯片,华为逐一完成了上述产品主要芯片的自研。
其中基站使用的是海思ASIC芯片,交换机产品用的是海思ENP系列芯片,路由器则开发了SA、SD和HI三类芯片,其中高端产品使用的海思SD58XX性能大大高竞争对手,光网络产品有自研的OptiXtreme系列oDSP芯片,可以支持单波100G—600G速率可调,单纤容量达40T,为业界最高。
浪潮则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服务器领域,并将服务器作为战略业务。
2013年发布了中国第一台高端服务器系统天梭K1,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端主机技术的国家。此后,浪潮又成功解决了32颗处理器、256条内存之间高速互联与数据一致性的技术难题,系统掌握了“双翼可扩展多处理器紧耦合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三级目录两级缓存一致性域协议”、“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高可用技术”等产业核心技术。
其次,浪潮和华为一样,现在都在进行全产业布局。
在主营业务获得成功后,华为先后向企业业务(服务器)、云计算、AI、智能终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等方面进行布局,并且在进入的每个领域都有小成。可以说,华为已经逐渐摆脱了仅仅只是一个ICT企业的标签,成长为业务体系多元的综合性科技巨头。
浪潮也是如此,确定服务器作为企业战略根基业务,之后也在云计算、AI、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布局。在浪潮的规划中,到2022年,服务器业务要做到全球第一;全球的“五朵云”中,其中有一朵是浪潮云。
最后,浪潮和华为都经历了从2G、2B市场向2C个人消费型市场转型的经历。
面向个人消费市场,直接拥抱消费者是科技巨头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广阔的个人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历练一家企业的综合能力。华为也正是因为2C业务的成功,才让公众逐渐认识和了解华为。
浪潮以“爱城市网App”入局,通过浪潮在B端和G端积累的势能,通过数据链接向C端延伸。虽然浪潮2C转型还没有太多值得一说的故事,但浪潮已经实实在在迈出了布局C端的步子。
如此看来,“智能相对论”也认为,浪潮与华为确实很像,但并不能说浪潮就是华为的“翻版”,将两家企业进行更加细致的剖析,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同之处。
1、华为的业务布局更广。
这里所说的布局主要指的是华为的个人消费终端、物联网以及芯片方面的布局。浪潮在这些方面也开始涉足,但还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产品,还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2、华为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更足。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给了华为一个展示实力的极佳舞台。即便美国对华为实行技术封锁,华为在供应链上仍有“备胎计划”,主要华为在芯片和系统层面都拥有自研能力。浪潮虽然在主营业务服务器领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在关键的芯片技术上,还是受制于人。
3、在体量和对行业的影响力上,华为的声量更大。
说得直白一点,浪潮在服务器市场虽然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浪潮服务器对于这个市场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华为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通讯、手机等多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成为下一个华为or挑战BAT,浪潮凭什么?
在企业管理学中有一种“沸水效应”,说的是如果水只烧到95度,只要不继续烧下去,热度就没了;但是如果烧到100度以上,水一旦烧开,只要维持小火不断,就能一直保持沸腾,就像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浪潮目前的境地就很像已经到达95度的热水,已经到达了即将沸腾(成为下一个华为/与BAT比肩)的临界点,现在浪潮需要想出办法,如何保持小火不断,让水烧到100度,沸腾不停。如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浪潮要再上一个台阶,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武器?
1、BAT也拿不到的数据
搜索、社交、电商、出行……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如何运营这些数据。可是我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被或大或小的互联网巨头“搜刮”出来的数据只占到总数据量的20%,另外还有80%的数据藏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防火墙后。
随着互联网对公众消费数据(流量)挖掘已到极致,现在竞争的焦点开始聚焦到份额更大的隐藏数据之中,以及如何安全可控的将两部分数据融会贯通。
在这方面,浪潮拥有BAT和华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优势。
多年B端、G端经营的经历和经验,浪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根据《桔子财经》的报道,浪潮在企业数据、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质量追溯数据上,已经积累了近60PB的数据量。
同时浪潮的“国企身份”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授权,在一个更为丰厚的数据土壤中,可以让浪潮的产品设计与解决方案更为完善和优化。
可以说数据就是浪潮的最大底气。
2、“与时俱进”的运营模式
很多2B、2G的运营都强调“驻场支持”,即运营方派驻专人到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专属服务,提高项目推进、解决问题的效率。
浪潮的运营模式不是简单的“驻场”,而是在与客户的磨合中逐渐沉淀出的JDM模式:即与客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面向客户具体业务,提供从研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业务链条服务;甚至与客户的合作始于朦胧期,联合研发面向未来的需求,浪潮与客户一起定义未来的应用。
很明显,浪潮的JDM运营模式与客户的距离更近,变通性更高,能够做到与产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与时俱进”。
3、5G和边缘计算带来的机会
客观评述,被浪潮视为战略业务的服务器并不是一个朝阳赛道,根据IDC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2582万台,同比下降51%,销售额为19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即便浪潮在当季实现了17%的增速,浪潮的天花板再高也在想象之内。
那么浪潮的机会在哪呢?
根据Gartner的预测,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的集中式传统数据中心将不存在,IT基础设施会是分布式而且是无处不在。其中到2020年,有50%的大型企业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超过50%的工业物联网分析将在边缘进行。这也意味着,未来边缘将是基础设施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浪潮对此早有布局,除了发布了一系列与AI和边缘计算相关的服务器产品矩阵外,还启动了新的AI生态发展计划——T计划,其中包括软硬件平台创新、框架优化、应用使能、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内容。
浪潮用开放聚合的生态打法来应对5G和边缘计算的挑战。
浪潮上位还有三个问题待解
“智能相对论””如此看来,浪潮距离上位似乎只差临门一脚,然而实际上,浪潮若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是面向C端的产品能力。
华为也是撕开了2C市场的这道口子之后才迎来了企业发展的又一次跨跃,就目前来看,浪潮相比BAT和华为,在产品能力上有不小的差距。
浪潮尚未有像华为的手机、百度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一样拿得出手的硬件产品,在软件产品上,浪潮想用装在“智慧城市”里的“爱城市网”App这个应用作为突破,将沉淀在政务云上的各类政府数据的价值提炼出来,为用户提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的特色的“58同城”。
然而“爱城市网”要想成为像百度搜索、微信、手淘这类杀手级的应用,不光需要解决用户认知、用户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应用里的内容、体验是否能够支撑浪潮野望,也还需要产品自身做出解答。
其次,是数据掘金的风险。
上文提到,浪潮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拥有海量的来自企业和政府的隐藏数据。这些数据是浪潮上位的资本,也是浪潮覆灭的隐患。
这些数据之所以藏在防火墙后,就在于这些数据过于重要。在我们看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泄露更多影响的是个人隐私,而这些隐藏数据的泄露可能关系到一家公司的商业、技术核心,或者关系到国家安全。
这就要求浪潮在面对这些数据时除了保持足够的定力,不为追求过高的商业利益而滥用数据,还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因为任何一次数据安全事故都会对浪潮的商誉或者生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最后,是护城河的深度。
服务器和云计算是浪潮的主赛道,浪潮多年的经营,在这两个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但相较BAT和华为,其护城河的深度还不够。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浪潮服务器目前能够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DELL、华为、联想这些“友商”们和浪潮的差距并不大,更为关键的是,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浪潮,其他厂商也能完成“补位”。
总结:浪潮确实已经成长为科技圈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要想达到BAT和华为这样的高度,浪潮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其中的关键在于2C转型的速度上。B端、G端数据的挖掘固然重要,但个人消费市场的数据转化链条短,变现速度快,所受制约少,在浪潮没有拿的出手的C端产品之前,就再更多想想如何将千亿营收提高到2000亿营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稳重的爬吧。
收购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
原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将由外商独资的研发机构转变成为中资控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新的公司已经更名为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具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存储器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这次收购使中国企业拥有了国际先进工艺水平同步的存储器芯片设计开发团队,为打造中国自主的存储器产业增加了重要力量。
服务器品牌众多,要说哪家好,众说纷纭,群英建议大家在选购时留意以下几点:
1服务器品牌:出众品牌的服务器,有着硬件上的优质保障,使用起来更加顺畅和满意。
2服务器性能:留意选购的服务器是否为当前最为热门、最新、最高端的型号与配置。
3防御能力:目前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恶劣,网站随时会受到DDOS攻击之类的问题,为更好保障网络的安全性,最好选择有防御功能的服务器,确保网站正常运行。
4配置选择:在选购服务器时,若能提供多种不同配置、性能的服务器,企业有丰富的选择空间,价格又亲民,对于服务商来说也是一大优势。
5售后服务:是否提供724小时服务、免费维修硬件、安装软件等日常维护,这点尤其重要。
找报告,就上发现报告!云计算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IaaS,用户是专业IT人员;第二次浪潮是SaaS,用户是销售、财务、HR等专业人员;第三次浪潮是PaaS,用户是IT开发人员,但低代码让人人都能编程,低代码和PaaS结合,让PaaS为每个人赋能,正在引发云计算第三次浪潮。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市场更广阔,对我们带来的变革更深刻更持久。
“云”——这一虚无缥缈的词让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它到底有什么用?相比传统计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报告酱整理了相关报告,梳理出云计算行业的全部面貌,希望为你呈现一个云计算行业全景图,并清晰了解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新型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相比传统计算,云计算的资源获取方式从“买”变成了“租”。
专业解释是:云计算利用分布式计算和虚拟资源管理等技术,通过网络将分散的ICT资源(包括计算与存储、应用运行平台、软件等)集中起来形成共享的资源池,并以动态按需和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终端(如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等)通过网络获取ICT资源服务。云计算产业由云计算服务业、云计算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支持产业等组成。
①云计算 按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2)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3)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我们可以用自己建房子自己住来类比云计算的三种服务类型。
首先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之前公司要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从哪里来呢?需要自己建机房、服务器、网络以及配套设施。就好比你自己建房子,需要自己买土地,买材料,设计房子结构,建房子。那现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告诉你,你不用自己 建房子 了,我这有现成的,你直接租就好了。
其次是平台即服务PaaS,之前公司在自己建好信息系统之后,还要自己搭建操作系统、配置环境。就好比你盖好房子之后还要你自己装修房子,那现在平台即服务告诉你,你不用自己 装修 房子了,我这能提供装修服务,你直接买就好了。
最后是软件即服务SaaS,之前公司在把操作系统、环境配置好之后还要自己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就好比你房子硬装完成后还要进行 软装 ,配备休闲 娱乐 设施、运动健身设施等等,那现在软件即服务告诉你这些应用设施我这都有现成的,你也可以直接租用的。
分别是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
这张图就很好地帮我们解释了云的概念, 公有云强调弹性和共享 ,小到1核1G的单一云主机,大到数十万核的计算集群,都可以 按需调配 。
私有云属于安全的专用基础设施,更适合有一定规模而且 对安全性要求较高 的企业与传统的On-Premise(本地部署)模式不同, 私有云强调“云化” ,基于一系列的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私有云可以提供类似公有云的“弹性”和“敏捷”体验,同时又能提供更灵活的功能和更可控的安全。对使用者来讲, 起步门槛低,灵活可调整,适用于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型的企业或者创新业务 。
公有云和私有云组合起来,一部分业务使用公有云,一部分业务使用私有云,这就是混合云。严格来讲, 混合云不是一种云的形态,而是一种部署模式 ,但企业需要一些技术来实现两朵云的统一管理、监控、调度、数据同步等等。与只使用一种形态的云相比,混合云部署更复杂。
按照产业结构来看,云计算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为第三方IDC企业,以及包括服务器厂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厂商在内的基础设备提供商,同时,IDC厂商也需要向基础设备提供商采购。产业链下游为云生态,包括基础平台和云原生应用等,云计算厂商负责提供IaaS、PaaS和SaaS等服务。
按 服务的类型划分 ,IaaS厂商可以分为服务器供应商、IaaS厂商和专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其中,IaaS厂商又包括了大型IaaS厂商、主流IaaS厂商和运营商。而 专业型云计算服务 提供商细分种类较多,包括了云安全厂商、分发CDN厂商、Docker厂商、云存储厂商、视频云服务厂商以及性能APM厂商。各大IaaS厂商竞争力差距的主要来源于云计算基础服务的创新性、行业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以及服务实施效果,因此, 建立整体云生态,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是提高IaaS厂商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全球及中国云市场整体呈高速增长;2017年美国占全球595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占2150%,亚洲仅占1204%;全球云计算市场SaaS占比约2/3,PaaS市场规模最小;中国云计算市场IaaS占比最大,其次是SaaS,最小是SaaS。
国际云计算发展相对成熟, 公有云是市场的主要构成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行业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artner报告显示,2019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20-2023年平均增速预计为176%。
国际市场上,SaaS服务所占份额最大。国际云服务市场中,IaaS建设已经增长较为缓慢,SaaS层是市场的主导。其中,SaaS层中,ERP、CRM、办公套件、内容服务和通信协作等应用市场占比排位靠前。
IaaS行业具有超强的“马太效应”,资本壁垒和规模经济(服务器利用率提升以及资源的耦合配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6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容量为100亿元,阿里云一家独大,2017年,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是阿里云、腾讯云、 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 合计份额高达68%。
在云计算的渗透过程中,客户首先聚集到了 IaaS 和 SaaS 上,IaaS和SaaS的龙头厂商具备先发优势,所以Salesforce和AWS的市占率在公有云PaaS中是前二。
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PaaS竞争格局, 阿里云以 27%的份额保持压倒性领先 ,Oracle占比 97%,AWS占比 97%,Microsoft占比 68%,IBM占比46%。
PaaS市场TOP5中除阿里云外均为国外厂商,亚马逊、Oracle、IBM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中国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抢夺中国市场。例如, IBM同世纪互联合作将Bluemix PaaS平台落地中国;Oracle与腾讯云战略合作,将企业级云服务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全面覆盖SaaS、PaaS和IaaS三层云服务。
从产商销售比来看,全球SaaS市场,2015年,Salesforce占11%销售比,Microsoft尾随其后,占8%,排第三的为Adobe,占6%;中国SaaS市场,2017年上半年,金蝶占7%,Oracle和微软紧随其后,均为5%。
从服务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来看,全球SaaS里CRM份额最大,占39%,其次是ERP和网络会议/社交软件,占16%和10%。
随着未来IaaS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生态将广泛受益,推荐从 IDC、服务器、交换机以及光模块 等产业挖掘投资机会。
(1)在IDC领域,云计算需求回暖叠加5G商用将带动流量爆发,第三方IDC服务商成长性确定。在未来IDC超大型化和边缘化进程中,掌握一线城市核心IDC资源、同时拥有较强的扩张能力以及产业议价能力的IDC服务商更能持久稳定发展。
(2)在IT基础设备领域,流量增长带动数据计算、存储、传输、安全等需求快速提升,直接驱动云厂商Capex投入增加,IT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作为IaaS的基础与核心,全面开启拐点向上趋势。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通信设备龙头中兴通讯;数据中心交换机及企业级路由器市占率领先的紫光股份;数通及无线业务稳健增长的星网锐捷;中国第一服务器品牌浪潮信息。
(3)在光通信领域,云计算市场与电信市场共振,日益增长的需求持续推动速率的提升,光通信领域400G时代正在开启,产业链即将迎来升级及增量机遇。
光环新网二十年耕耘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数据中心资源,公司在一线城市区域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可信赖的企业级IDC和云服务。公司未来将加快IDC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业务,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服务水平,以专业性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不断拓展北京、上海及周边IDC 项目,投产后将会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有利影响,同时疫情期间,短期需求增加,公司机柜上架率提升,利好公司。
浪潮信息长期专注于国内服务器市场,2019年市场份额已达到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公司的云计算客户占比高,有望受益于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和云资本开支的回升,实现超越行业平均的成长。
浪潮在云计算客户资源、战略定位及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1)客户资源优渥:浪潮2011年便明确了云计算战略,在云计算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携手头部云厂商积极推动开放计算基础架构,更深度绑定BAT等头部客户。这种对行业的判断领先市场,经过接近10年成长,我们估计公司当前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0%,云计算客户占公司的收入比例也在60%。2)战略定位灵活:业务集中于服务器市场的浪潮,在低成本和差异化的两极战略象限中,倾向于采取更中位的战略去积极获取市场份额,灵活应对来自品牌厂商和白牌厂商的竞争;3)成本控制有力:浪潮产品ASP约为6000美元,低于其他头部品牌厂商,公司与Intel之间按照战略协议价格采购CPU,以及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等为公司带来了低价保障。
中科曙光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服务器生产商,具备全国产化产业链布局及国家研发经费支持,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服务器需求提升和产业链国产化趋势,实现超越行业的成长。理由如下:服务器市场有望在云资本开支回暖及技术更新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成长。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服务器作为百行百业的数字经济底座将迎来需求全面回暖。服务器上游核心供应商正在推动CPU从14nm向10nm升级,创造下游产品迭代需求。中科曙光在服务器全产业链布局完整,受益于国产化调整及国家对信创产业链的支持。
新华三作为公司核心资产,传统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全球领先,同时拓展服务器、存储业务补齐IT全产业链。借势5G网络IT化转型切入运营商数通及新网络(SDN/NFV)市场,业务、技术全面对标思科、华为,空间广阔竞争力突出份额有望再提升。凭借独特优势,布局私有云边缘云、小基站、安防等多个千亿赛道,业务边界扩张:利用超融合技术优势剑指私有云边缘云,与Intel合作布局5G小基站,借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大安全等网络后端技术积累引领安防智能化。
科创板上市,主要产品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数据可信流通平台安全屋。中移动是它第四大股东,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2019年有15亿的营收,其中约12亿是公有云收入,是比较纯正的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创始团队对行业风口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在细分领域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同时公司采取与大型公有云厂商差异化的策略,通过“铁三角”团队实现客户粘性与价值。
主营业务包括信息安全以及云计算。云计算主要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云终端、桌面云一体机、超融合一体机、软件定义存储、云计算平台、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多款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2019年云计算营收12亿,占比26%。2020年以来,公司发布了5款爆款新品,分别为信息安全领域的访问控制系统aTrust、SangforAccess;云计算领域的ARM超融合;IT基础架构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平台aBDI、数据库运维平台DMP。
国金证券从“3A”发展看中国云计算产业竞争格局变化
阿里云计算的 社会 经济价值和区域发展评估
IBM云计算行业智慧架构的速度:混合云创造数字业务价值,降低执行风险
并购优塾金山云VS优刻得VS阿里云VS腾讯云:公有云产业链深度梳理
华辰资本云计算研究报告
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云计算专题研究:化繁为简,把握核心云
中信证券全球SaaS云计算产业系列报告:国内软件SaaS产业若干关键问题的回答
光环新网-新时代证券首次覆盖报告:新基建浪潮,加速公司IDC业务扩张
紫光股份-华西证券IT产业核心资产,多千亿赛道创新布局
深信服-华西证券细说深信服爆款新品如何炼成
优刻得-中金“优”质赛道兼“刻”苦,光明未来亦可“得”
浪潮信息-中金疫情环境下凸显高确定性,国产品牌服务器龙头向好发展
中科曙光-中金计算产业链和国产化主要受益者
添加发现报告微信号fxbaogao,发现更多精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