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智能制造趋势,制造业会如何变化?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趋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工厂企业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以缓解昂贵的劳动力成本和应对快速更新的产品需求。而工业40模式的出现,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物联网连接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再到交付和进入客户家中,整个过程都能可视化管理。
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场景,物联网为整个制造过程搭建了桥梁,创造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制造环境。原料供应商知道何时应该发货,制造商知道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每个客户反馈的信息让厂商获得对产品和市场新的认识,物联网解决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之间信息隔断的问题,智能工厂将制造业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未来,物联网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潜在价值可能会达数十万亿美元。据估计,在未来五年内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市场到2020年将接近700亿美元。巨大的应用场景包括 汽车 和运输、采矿、电子、化工、制药、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那么,在新的制造场景将会怎样变化,工厂企业又将如何迎接趋势?
制造业供应链的变革
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如此之快,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无疑是一大难题。客户实时期望不断上升,供应链越来越复杂,通过人力分析或者落后的工具去管理控制制造过程,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而智能工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采集的大量实时数据,再基于云端高算力服务器的分析,以及创造更灵活的生产流程来跟上客户需求的步伐。
智能制造的模式与传统制造完全不同,依托于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工厂可以进行按需生产,从世界各地供应商采购原料,避免了大量库存的风险,并通过社交媒体管理客户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制造,达到更快、更灵活、更高效的产品交付水平。
得益于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为工厂带来了新的能力,虽然升级智能工厂并不是必要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利用优化的供应链,不仅可以减少交货时间和成本,同时基于市场信息的掌握,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缺陷产品数量。
产品质量保持一致性
过去的制造业,当工厂收到车间信息或者从客户调查到数据的时候,产品已经进入了客户群体,也就是损害已经产生了,给用户留下了低质量的印象。而新的制造模式,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允许工厂企业实时收集到传输数据,可以及时洞察到问题所在,并在产品造成严重问题之前进行更改。
未来的产品将放置智能传感器,这些感知零件将能够确保每件产品一致性的质量水平,无论是电子消费品、家用电器还是工业类设备,传感器能够将产品的异常数据汇报给厂家,然后工厂提供更准时的售后服务。还有,工厂可以从数据中分析产品的不足,在下一件产品上进行优化,最终能够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这种方式避免了客户投诉和公司品牌的损害,同时可能为公司节省巨大的成本。过去, 汽车 产品重大问题发生后,大量召回的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导致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下跌,还要负出沉重的金钱代价。
物联网连接制造过程的好处在于,一旦发现问题或者缺陷,可以在错误产生严重后果之前及时进行自我修复。尤其在人工智能突破的今天,可以快速分析出存在的隐患,以近乎实时的速度完成生产质量的管控,并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少的损失。
预测性维护的重要价值
工厂生产线意外停机事件和计划外的维护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每一台设备和机器都不可能保持不出问题,但停机在计划之外发生,不仅让公司蒙受生产损失的打击,同时也拖低了生产效率。在成本越来越贵的今天,这种意外停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去检查维修,并要支付巨额金钱,对于中小企业更是无法承受的。
在工业40的模式里,有一种预测性维护的方法,通过在智能工厂中生产设备上放置各种传感器,从而能够实时自动监测机器磨损的情况。再借用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准确跟踪零件和机器的更换时间。
预测性维护有助于在错误发生之前安排更换设备部件,而且可以安排合理的更换时间,例如在机器闲置的时段,就不会占用生产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产线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工厂整体敏捷性。
如何构建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经有一些优秀的案例,例如全球大型制造商包括通用电气、西门子、霍尼韦尔、三菱电机、罗克韦尔自动化、施耐德电气、通用动力等都在尝试新的制造模式。不过,升级智能工厂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和环境特点,不同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其想要的效果。
通常企业转型有几个目标方向,例如缓解决劳动力成本,降低工厂的整体成本;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将产品的交付时间缩短;增加工厂的灵活性,以便于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等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造完善的升级方案。
首先要构建物联网将传感器、电机、开关和其他各种小工具联网,工业40时代的智能工厂包括生产线、机器人、物联网、远程自动化等内容。此外,还涉及到生产网络和定制生产系统、产品的虚拟规划以及生产和远程维护等。
一手抓紧生产积压订单,一手放开接入新订单。连日来,晋江体育用品行业企业火力全开,全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效率提上来”,一扫疫情带来的行业“倒春寒”。
紧抓生产抓紧生产
北京冬奥会掀起了“运动热”,疫情期间兴起了“家庭健身热”,晋江品牌企业趁“热”打铁,紧抓市场脉搏,加速生产不停歇。
在安踏池店生产园区,由于防控得当,这里早早恢复全员生产;而新员工的不断加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产能。
“紧抓生产、抓紧生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安踏晋江鞋业第二事业部副总监黄伟松表示,当前,消费者需求量较大,及时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抢回市场机会。
这样的场景不是安踏独有。
900多名员工,2000台飞织机,24小时不间断……信泰集团飞织事业部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飞织事业部开机率超过95%,日产量能在60多万双。”信泰集团总裁办主任蔡文榜说。
自动裁床机、自动印线机、电脑针车……贵人鸟智能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全部开机运行,动作娴熟的员工正加快生产进度。“我们已经恢复全线生产,日产量达18000双。”贵人鸟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樊凌云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各生产车间有2300多名员工到岗到位。
晋江东骏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伟宏介绍,当下公司正加班加点赶制之前的订单,其中大多是开春后PUMA、贵人鸟、鸿星尔克等品牌客户的订单。与此同时,东骏鞋材也忙着招兵买马。林伟宏透露,根据生产计划需要,公司正在招聘新员工,进一步让生产提速。
抢抓订单争取新单
连日来,晋江体育产业企业抢抓生产,加速完成前期积累订单的同时,也为后续订单接入腾出了“空间”。
目前,安踏池店产区已经完成第三季度的所有订单,第四季度订单也“无缝衔接”纳入生产计划。
“下一季度订单产品的相关物料已经准备好了,生产也抓紧安排上线。”黄伟松说,在积累订单完成在望时,新订单的接入也就成为可能。为此,该产区积极参与下一季度订单“竞争”,已经争取了不少新订单。
率先实现稳工稳产的信泰集团,一季度营收就实现了同比增长50%。
蔡文榜介绍,当前,信泰有员工4900多人,到岗率100%,“春节后开工至今,新员工在去年基础上增加20%,增加了800多人,以满足我们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
铆足劲赶订单的还有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当前,中乔公司鞋业中心6200多名员工在岗,日产量可达6万双,正在抓紧赶制第三季度货品,准备续接第四季度订单。
整鞋生产企业抢接订单的底气还在于上游供应商的持续供应。
在全面复工复产的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二次EVA中底生产车间、大底生产车间、花园鞋生产车间、智能生产车间……各个车间早已迅速运转。茂泰鞋材人力资源主管王燕告诉记者,公司1700多名员工到岗,早在上个月,5、6月份订单就已安排上线生产。
晋江国际鞋纺城的复市关系着纺织鞋服上下游产业的高效运转。上个月中旬,晋江国际鞋纺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按照“全品类、分批次”思路,安全稳妥有序推动复工复市,复市后的前5天交易额就突破亿元。
提振士气提升信心
从抓紧生产到抢接订单,在不少体育用品行业从业者看来,整体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方面近期透露,近几年,消费者对钓鱼、露营等户外运动的热情程度不断攀升。同时,在刘畊宏等相关室内健身KOL的带动下,瑜伽、健身等体育用品相关需求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市场还是有的,关键看怎么做。”晋江翊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灿辉说,类似刘畊宏这样的现象,背后实际上透露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对体育用品的热切需求。
在智能鞋方案提供商元络(福建)科技有限公司CEO杨鑫杰看来,体育行业的发展仍处于上升期,如何进一步深挖消费者需求,做好细分领域,是众多企业思考的方向,“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也有信心。”
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季度,体育用品龙头企业安踏集团率先交出优秀成绩单:安踏品牌产品零售金额(按零售价值计算)与2021年同期相比取得10%~20%的正增长。
持续在数字化上进行投入,加码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安踏面对疫情“黑天鹅”的有力武器,更展现了安踏对体育用品行业的绝对信心。
在安踏池店园区,升级后的自动化电脑针车,效率比传统的罗拉针车提升400%至500%,极大推动了园区复工复产后产效“双提升”。“这是我们自动化提升的一个缩影。”黄伟松介绍,今年,园区数字化升级还将持续铺开,进一步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这将更大程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
北汽蓝谷(华为自动驾驶)将成为科技股龙头
数字中国龙头股有:
神州数码(000034):中国最大的IT分销商;它以其子公司神州云科为载体,通过“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和本地化研发”的战略路径,创建自己的品牌并生产自己的产品,并为其合作伙伴提供神州数码自己的品牌,云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星网锐捷(002396):福建省云计算设备供应商,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国内领先的品牌,其中教育行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网络终端(瘦客户机)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居行业之首。
光环新网(300383):国内IDC行业领导者已获得云服务业务许可证;在大力发展IDC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它稳步推进光环云产品和服务,通过光环云和AWS两大平台,满足客户的云计算产品组合和支持服务需求。
氢能源车概念潜力股(附名单)
北汽蓝谷的2020年度审计报告的一则“完成定向增发审计工作”的报告将北汽蓝谷未及时披露定向增发进展的神操作推向风口浪尖!
自从华为官宣北汽极狐是华为自动驾驶子品牌后,北汽蓝谷股价飙升60%到15元附近。可是接下来的盘整让众多散户心中打鼓。是的,极狐是中国首款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动车,用户体验全面碾压风波不断的特斯拉。于是有人喊出北汽蓝谷市值目标万亿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
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有三件事:1)北汽蓝谷和华为深度合作,北汽的产能被定位为代工工厂。2)北汽蓝谷花了14亿元和华为联合开发了自动驾驶系统,专利属于华为。3)极狐是华为子品牌,目前权益100%属于北汽蓝谷,尽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渠道但华为一定会全力以赴推动极狐的销售。
这次北汽蓝谷以每股693元完成55亿元的定向增发后,很多专业投资人不淡定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华为参与定增的北汽蓝谷目前的信息让人很疑惑:到底是以华为代工厂来定义,还是自动驾驶平台来定义?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定义所对应的估值天差地别!如果眼光局限于蓝谷股价涨涨跌跌的话,就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觉。
我们先从国家大的战略方向来看华为的5G和自动驾驶。中国的5G领先全球我不用多说了,但是5G的规模应用一直没有起来!美国为什么往死里整华为?因为包括5G技术在内,华为的技术已经突破了美国的极限!我相信华为目前储备的和在开发的黑 科技 远超我们这些庶民的认知,但美国人可不含糊!如果再给华为更长的发展机会,美国危矣!而华为和蓝谷联合开发的电动车自动驾驶系统恰恰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AI技术方面形成了对欧美的压倒性优势,而这个优势在5G的配合下令竞争对手全面窒息,毫无反抗之力直至缺氧而亡!所以演成认为在这个领域中美两国出现了国运之争!演成相信中国的国运,也就相信华为,也就相信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成功!
演成相信中国领导层的眼光远远高于我这样的庶民,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推动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应用。而这个全面应用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个标杆样板,更需要一个成功的资本案例!
那么蓝谷成为这个载体和样板就是当然!2022年冬奥会就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商用的最好时机。在这之前在全国六大城市(将来还有雄安新区)的全面试点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们就是要让那些狂妄自大又毫无道德底线的老番们看看,你们拒绝的中国5G技术和华为带给世界什么样的福利!这样的福利将引领 时尚 潮流100年!
我们回到蓝谷。仅仅是个代工平台,蓝谷之前和华为的联合研发的投入产出就不成正比;极狐作为华为的子品牌100%属于蓝谷更不合理!特斯拉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市值?因为它构建了智能驾驶网络的后台数据。这个数据对于用户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对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自动驾驶AI技术的研发简直就是无价之宝,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稀有和宝贵!我相信蓝谷和华为一定都很清楚这个道道。那么接下来双方一定会在北汽极狐这个注册资本金只有200万元的平台上达成一致。在华为的全力推动下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相信代表自动驾驶的极狐的品牌绝对不会低于1000亿元!
极狐目前的产能是15万台,按每台40万元算,年营收就是600亿元,按4%的净利润率算就是24亿元净利润。现在大家犹豫的是华为并没有在自己的渠道里面售卖极狐,所以蓝谷的表现犹犹豫豫。头顶华为自动驾驶光环的蓝谷年营收达到600亿元时,估值2400亿元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坚信华为对于极狐三年后的营收预期一定不会低于3000亿元,也就是75万台的产销量。说实话,对于这个数字我认为太低。因为作为国运之争的战场,这个数字太小,不足以影响全局。我在想等华为正式官宣全渠道售卖极狐时,余大嘴会有什么样的惊人言辞!那极狐三年后的估值是1万亿元还是?
如果华为把极狐的后台数据管理全部放在北汽极狐运营的话,那才是超越特斯拉的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以演成这样的庶民来看,万不存一!
我们错过了十年的互联网行情,千万不要再错过电动车智能革命行情,这个行情将贯穿2021年到2023年的超级牛市行情中。北汽蓝谷(或者说华为自动驾驶)是中国硬核 科技 行情的风向标,是100年牛市行情的 科技 股总舵主,也是中国国运雄起的风向标。
因为华为,所以有为!
北京冬奥会有哪些精彩瞬间?
氢燃料电池车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为低碳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氢能在本届冬奥会上的应用,首先是氢燃料电池车。在“冬奥效应”之下,A股部分氢能概念龙头股近期再次受到资本的热捧。
氢能源整车概念股:上汽集团、宇通客车、金龙 汽车 、福田 汽车 、长城 汽车 、中通客车、东风 汽车 、一汽轿车、安凯客车、中国重汽。
整理了与氢能源 汽车 有关燃料电池、电机、配件的潜力股,供大家参考。
1、 大洋电机(股东中山)
1月15日收盘:752,总市值:178亿,流通市值:1299亿,2021年三季度:016
主营业务:生产、销售各类小功率电动机。
关联: 公司在氢燃料电池业务上,目前主要聚焦氢燃料电池模组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可靠性验证和持续降本。公司氢燃料电池模组采用巴拉德电堆,产品成熟度及可靠性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关键核心零部件(BOP),如空压机、水泵、回氢泵、DC/DC等均由公司自主研发。
2 、雄韬股份(广东深圳)
1月15日收盘:1931,总市值:7419亿,流通市值:7054亿,2021年三季度:-001
主营业务: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签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XK06-006-00970),许可生产产品:铅酸蓄电池。
关联: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实施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从膜电极、电堆、发动机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卡位布局。
3、富瑞特装(江苏张家港)
1月15日收盘:864,总市值:4972亿,流通市值:4691亿,2021年三季度:0067
主营业务:专业从事天然气液化和LNG储存、运输及终端应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并提供一站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关联:公司积极抢抓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和市场,致力打造山西“氢都”,助力“煤都”变“氢都”。首批5000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公交车已开始在大同市上线示范运营,大同市3座临时加氢站已列入建设规划,氢能产业各项配套工程正在同步推进,“氢都”建设已迈出第一步。双方签订加氢站合作协议。
4、潍柴动力(山东潍坊)
1月15日收盘:1692,总市值:1477亿,流通市值:852亿,2021年三季度:095
主营业务:柴油机及配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维修,进出口。
关联:公司依托“氢进万家”示范项目加快开发能够满足高速、港口、工业园区等场景示范需求的产品。搭载公司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大功率集装箱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已经投入运行。
5、东旭光电(北京)
1月15日收盘:216,总市值:124亿,流通市值:110亿,2021年三季度:-026
主营业务:电子真空玻璃器件及配套电子元器件等。
关联:认购亿华通的股权,亿华通主要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6、安泰 科技 :(北京)
1月15日收盘:1004,总市值:103亿,流通市值:100亿,2021年三季度:0153
主营业务:新材料与制品以及技术、生产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相关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服务; 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作生产、“三来一补”业务。
关联:公司在氢能领域的主要发展目标为聚焦关键材料和电堆,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燃料电池和氢能生态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前,公司已经参加多地政府的氢能规划,联合承担国家氢燃料电池研发课题,并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加氢站等示范工程建设。
7、长城电工(甘肃兰州)
1月15日收盘:574,总市值:2536亿,流通市值:2536亿,2021年三季度:-0198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一般交流发电机、大中型交直流电机、伺服主轴电机、高中压开关设备、机床电器、母线槽、电气传动装置、高低压电器元件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关联:氢燃料电池概念主要得益于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8、雪人股份(福建福州)
1月15日收盘:1494,总市值:115亿,流通市值:8374亿,2021年三季度:-004
主营业务:制冰、储冰、送冰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冷水设备、冷冻、冷藏、空调、环保等相关制冷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关联:公司自2016年起确立了积极发展无碳高效氢能源项目及核心设备研发与供应的战略发展模式。公司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控股或者参股,引进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国内第一家上游掌握“水电解制氢 加氢站 氢液化技术”,下游覆盖“燃料电池 空气供给系统 氢循环泵”完整的氢能源产业链布局。
9、华昌化工(江苏张家港)
1月15日收盘:1242,总市值:118亿,流通市值:116亿,2021年三季度:152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基础化工业务,为农业生产、玻璃行业、精细化工行业提供产品。
关联: 公司借助产业链优势,积极向电堆及氢燃料电池领域拓展。华昌化工同日公告,搭载公司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25辆公交大巴近期将投入运营。
10、中材 科技 (江苏南京)
1月15日收盘:3055,总市值:118亿,流通市值:116亿,2021年三季度:1578
主营业务: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与销售,并面向行业提供技术与装备服务。
关联: 公司气瓶产业主体,承接公司气瓶产业战略规划,布局氢能业务发展,在CNG气瓶、三型储氢气瓶等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打造氢气储运基地,布局四型储氢气瓶,支撑气瓶产业战略转型。
11、渝三峡A(重庆)
1月15日收盘:645,总市值:2974亿,流通市值:2974亿,2021年三季度:017
主营业务:油漆涂料
关联:关联:参股公司新疆信汇峡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煤焦油加氢一期项目制氢装置产出的氢气。
12、凯龙股份(湖北武汉)
1月15日收盘:1072,总市值:4184亿,流通市值:3586亿,2021年三季度:008
主营业务:工业炸药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
关联:公司 间接投资格罗夫。格罗夫为氢能源车生产厂商。
13、 川润股份(四川自贡)
1月15日收盘:637,总市值:2792亿,流通市值:2103亿,2021年三季度:012
主营业务:润滑液压设备及其集成系统和余热锅炉、锅炉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关联: 公司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中的润滑、冷却产品及系统集成、液压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风电领域,同市场主流整机制造商合作密切。公司加入“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为副理事长单位。
14、宝丰能源(宁夏银川)
1月15日收盘:1609,总市值:1181亿,流通市值:321亿,2021年三季度:071
主营业务:现代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关联: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绿氢企业, 未来将向制氢储能、氢气储运、加氢站 建设方向综合发展。
15、宝泰隆(黑龙江七台河)
1月15日收盘:500,总市值:8024亿,流通市值:8024亿,2021年三季度:008
主营业务: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加氢(生产阶段)。
关联: 12月28日,与中国石化签订了氢能项目战略合作。
不作推荐或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位中国军人眼泪滑落脸庞的照片感动众多网友。照片中拍摄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是位济南小伙。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担任奥林匹克会旗护旗兵,在升旗行注目礼时,闫振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他说:“我站在奥运会的升旗台,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想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热爱,泪水就夺眶而出了……”这滴眼泪饱含对国家的忠诚、骄傲和自豪。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一墩难求”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后,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备受追捧,一时成为“顶流”。圈粉海内外,卖断货,连设计者的儿子都买不到,摩纳哥亲王请求再要一个。不仅网上发售秒光,线下门店更是排了几百米长队。有人感慨一“墩”难求,有人求问如何实现“冰墩墩”自由。作为奥运史上最成功的吉祥物之一,“冰墩墩”注定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它所表达的大团结理念,也是北京冬奥会留给全人类共同而宝贵的财富。
3中国女足重返亚洲之巅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上演逆转绝杀奇迹!她们在亚洲杯决赛中0-2落后的局面下追回并反超比分最终3-2战胜韩国队时隔16年再夺女足亚洲杯冠军重返亚洲之巅。
4会“飞”的天才少女2022年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第一个登场在全场紧张的等分时刻这个在赛场上自信潇洒乐观的女孩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塑料袋吃起了“韭菜盒子”。
5全网都是“刘畊宏女孩”2月18日,本就是娱乐圈健身达人的刘畊宏放弃带货,开始在直播间带粉丝跳操。整个4月、5月刘畊宏的《本草纲目》毽子操火遍大江南北,掀起一股健身热潮,刘畊宏本人也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涨粉超6000万,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健身主播。
6保洁阿姨化身“大力士”看哭网友为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吉林大学施行校园封闭管理。3月14日,吉大校园内,一张保洁阿姨刘淑贤的一张背影照刷屏让无数网友看得眼睛一酸照片中,62岁的她化身“大力士”从背后单手拖拽起“能装三个自己”的巨大垃圾袋为封校期间的学生公寓清理、运送垃圾,她说:“垃圾满了我就捡,也挺沉,但一拖起来就有力量”。为了应对疫情还有不少像“大力士”保洁阿姨这样的普通人日夜坚守岗位变身成为一个个“超级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疫情中的守护者们,辛苦了!
"盯盯考勤"和"我的全员安全复工智能人事"是两种不同的人事管理软件,两者有以下几点区别:
1 功能不同:盯盯考勤主要用于员工考勤管理,包括考勤打卡、请假管理、加班管理等,而"我的全员安全复工智能人事"则主要用于员工管理,包括员工档案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
2 适用范围不同:盯盯考勤适用于办公室、工厂、酒店等场所,而"我的全员安全复工智能人事"适用于各类企业和组织。
3 技术支持不同:盯盯考勤的技术支持主要是软件问题的解决,而"我的全员安全复工智能人事"则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包括服务咨询、培训、定制化需求等。
综上所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和适用范围。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人事管理软件,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事管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展。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在这里,一名技术工人凭借一台电脑就可以为每个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务;加入了视觉识别模块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不仅可以自动接收物料进行焊接,还能识别气孔、偏焊、焊穿等缺陷……
它的聪明之处体现在哪?配备了哪些智能系统?
“它的聪明体现在‘三智’——让智巧的机器人,按照智慧的调度指令,生产智能的产品。核心在于智能系统的创新应用和智能指挥中枢的建立。”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制造总监侯延锋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智能系统方面,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引进智能化的工装设备,如上下料、分拣、成型、焊接、喷涂、检测、清丝、打磨、拧紧等十余类机器人;二是联合研发多机器人集成协作智能指挥系统;三是自主研发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和App,诸如智能排程、智能派工、制造执行、质量预测、仓储配送、设备互联、6S监控等。
“如果把18号厂房比作一个人的话,生产指挥是大脑,车间三现(现场、现实、现物)是眼睛,产线设备是手脚,物流配送是血液,那么创新应用这些智能系统,我们大脑可以达到半自主决策,眼睛可以做到跟随抓拍,手脚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血液可以做到自主流转。”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制造总监侯延锋说。
智能工厂在疫情期间带来了哪些优势?将迎来哪些变化?
从2月5日开始,18号厂房一直贯彻精准复工、安全复工、科学复工、人文复工主旨,已经实现了100%复工。截止到2月26日,18号厂房的产能恢复就已经达到去年最高生产水平。
通过智能化管理,500余台设备满负荷运作,现在每月可完成600—700台设备的生产。灯塔工厂在8月份已完成达产,现在已进入稳产阶段。
据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制造总监侯延锋介绍,“当前给我们最直观、最明显的有三个变化,即‘高、美、快’。第一是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第二是工作环境越变越美,现场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18号厂房内园林景观与工业制造完美融合,很多朋友参观后形容18号厂房是油墨画一般的智能工厂;第三是生产节拍越来越快,一台泵车在流水线上实现55分钟下线,装配‘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得益于自动化物料运输小车(AGV)精准的台套配送和智能化的生产调度系统。”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