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是什么?

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是什么?,第1张

中文名称:电子邮件英文名称:E-mail定义:一种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传送和接收信息的现代化通信方式。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服务与应用(二级学科)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简称E-mail,标志:@,也被大家昵称为“伊妹儿”)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不管发送到哪里,都只需负担电话费和网费即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几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同时,用户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

基本性质

原理

  11、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

电子邮件

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任何一个都可以)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够完成。 12、电子邮件地址的构成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USER”代表用户信箱的帐号,对于同一个邮件接收服务器来说,这个帐号必须是唯一的;第二部分“@”是分隔符;第三部分是用户信箱的邮件接收服务器域名,用以标志其所在的位置。

特点

  这是任何传统的方式也无法相比的。正是由于电子邮件的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使得电子邮件被广泛地应用,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另外,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邮件传递,同一邮件可以一次发送给许多人。最重要的是,电子邮件是整个网间网以至所有其他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向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系统,它的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所以极大地满足了大量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 电子邮件指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单据、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电子邮件综合了电话通信和邮政信件的特点,它传送信息的速度和电话一样快,又能像信件一样使收信者在接收端

电子邮件

收到文字记录。电子邮件系统又称基于计算机的邮件报文系统。它参与了从邮件进入系统到邮件到达目的地为止的全部处理过程。电子邮件不仅可利用电话网络,而且可利用其它任何通信网传送。在利用电话网络时,还可在其非高峰期间传送信息,这对于商业邮件具有特殊价值。由中央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控制的面向有限用户的电子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计算机会议系统。

工作过程

  1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称SMTP)这一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它是Internet下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 2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通信网上设立“电子信箱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系统的硬件是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硬盘作为信箱的存储介质,在硬盘上为用户分一定的存储空间作为用户的“信箱”,每位用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个电子信箱。并确定—个用户名和用户可以自己随意修改的口令。存储空间包含存放所收信件、编辑信件以及信件存档三部分空间,用户使用口令开启自己的信箱,并进行发信、读信、编辑、转发、存档等各种操作。系统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 3电子邮件的通信是在信箱之间进行的。 用户首先开启自己的信箱,然后通过键入命令的方式将需要发送的邮件发到对方的信箱中。邮件在信箱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换,也可以与另—个邮件系统进行传递和交换。收方在取信时,使用特定帐号从信箱提取。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每份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涉及到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式构成客户端,而接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 通常Internet上的个人用户不能直接接收电子邮件,而是通过申请ISP主机的一个电子信箱,由ISP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一旦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到来,ISP主机就将邮件移到用户的电子信箱内,并通知用户有新邮件。因此,当发送一条电子邮件给一另一个客户时,电子邮件首先从用户计算机发送到ISP主机,再到Internet,再到收件人的ISP主机,最后到收件人的个人计算机。 ISP主机起着“邮局”的作用,管理着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每个用户的电子信箱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申请的帐号名。每个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都要占用ISP主机一定容量的硬盘空间,由于这一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用户要定期查收和阅读电子信箱中的邮件,以便腾出空间来接收新的邮件。

地址格式

  此处的domain_name为域名的标识符,也就是邮件必须要交付到的邮件目的地的域名。而somebody则是在该域名上的邮箱地址。后缀一般则代表了该域名的性质,与地区的代码。 域名真正从技术上而言是一个邮件交换机,而不是一个机器名。 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有以下几种: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这几种协议都是由TCP/IP协议族定义的。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主要负责底层的邮件系统如何将邮件从一台机器传至另外一台机器。 POP(Post Office Protocol):目前的版本为POP3,POP3是把邮件从电子邮箱中传输到本地计算机的协议。 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目前的版本为IMAP4,是POP3的一种替代协议,提供了邮件检索和邮件处理的新功能,这样用户可以完全不必下载邮件正文就可以看到邮件的标

电子邮件

题摘要,从邮件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对服务器上的邮件和文件夹目录等进行操作。IMAP协议增强了电子邮件的灵活性,同时也减少了垃圾邮件对本地系统的直接危害,同时相对节省了用户察看电子邮件的时间。除此之外,IMAP协议可以记忆用户在脱机状态下对邮件的操作(例如移动邮件,删除邮件等)在下一次打开网络连接的时候会自动执行。 当前的两种邮件接受协议和一种邮件发送协议都支持安全的服务器连接。在大多数流行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里面都集成了对SSL连接的支持。 除此之外,很多加密技术也应用到电子邮件的发送接受和阅读过程中。他们可以提供128位到2048位不等的加密强度。无论是单向加密还是对称密钥加密也都得到广泛支持。编辑本段起源

  对于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根据资料,现在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1969年10月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1][2]事的一条简短消息(时间应该是1969年10月),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

电子邮件

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

第二种说法

  1971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阿帕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出现了:参加此项目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机,每个人的工作对别人来说都是没有用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借助于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为阿帕网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个可以在不同的电脑网络之间进行拷贝的软件和一个仅用于单机的通信软件进行了功能合并,命名为SNDMSG(即Send Message)。为了测试,他使用这个软件在阿帕网上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电脑上的自己。尽管这封邮件的内容连Tomlinson本人也记不起来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备了十足的历史意义:电子邮件诞生了。Tomlinson选择"@"符号作为用户名与地址的间隔,因为这个符号比较生僻,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当中,而且这个符号的读音也有着"在"的含义。阿帕网的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了这个石破天惊般的创新。他们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现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难以觉察--速度来与同事共享了。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回想起来,都觉得阿帕网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当中,电子邮件功不可没。编辑本段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

  电子邮件服务是由专门的服务器提供的,Gmail, Hotmail,网易邮箱,新浪邮箱等邮箱服务也是建立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上的,但是大型邮件服务商的系统一般是自主开发或是对其他技术二次开发实现的。主要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Postfix/Qmail的邮件系统。 如网易邮箱的MTA 是

电子处理软件

基于Postfix,yahoo的邮箱是基于Qmail系统,。 2 微软的Exchange 邮件系统。 3 IBM Lotus Domino 邮件系统。、 4 Scalix 邮件系统 5 Zimbra 邮件系统 6 MDeamon 邮件系统 其中Exchange 邮件系统由于和Windows 整合,便于管理。是在企业中使用数量最多的邮件系统。 IBM Lotus Domino 则综合功能较强,大型企业使用较多。基于Postfix 的邮件系统则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才能实现,但是性能可以达到非常高,而且安全性很好,同时软件是开源免费的。编辑本段电子邮箱的选择

  在选择电子邮件服务商之前我们要明白使用电子邮件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自己不同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选择。 如果是经常和国外的客户联系,建议使用国外的电子邮箱。比如Gmail, Hotmail, MSN mail,Yahoo mail等。 如果是想当作网络硬盘使用,经常存放一些资料等,那么就应该选择存储量大的邮箱,比如Gmail, Yahoo mail, 网易163 mail,126 mail,yeah mail,TOM mail,21CN mail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自己有计算机,那么最好选择支持POP/SMTP协议的邮箱,可

电子邮件

以通过outlook,foxmail等邮件客户端软件将邮件下载到自己的硬盘上,这样就不用担心邮箱的大小不够用,同时还能避免别人窃取密码以后偷看你的信件。当然前提是不在服务器上保留副本。我建议这么做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如果经常需要收发一些大的附件,Gmail,Yahoo mail, Hotmail, MSN mail,网易163 mail, 126 mail, Yeah mail等都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若是想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新邮件,那么推荐使用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随心邮,当有邮件到达的时候会有手机短信通知。中国联通用户可以选择如意邮箱。 如果只是在国内使用,那么QQ邮箱也是很好的选择,拥有QQ号码的邮箱地址能让你的朋友通过QQ和你发送即时消息。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别名邮箱。另外随着腾讯收购foxmail使得腾讯在电子邮件领域的技术得到很大的加强。所以使用 QQ邮箱应该是很放心的。 另外还可以根据所在区域选择地方性的邮箱,比如北京的朋友们就可以选择千龙网邮箱,广州的朋友们可以选择21CN邮箱。 使用收费邮箱的朋友要注意邮箱的性价比是否值得花钱购买,也要看看自己能否长期支付其费用,目前网易VIP 邮箱、188财富邮都很不错,尤其是提供多种名片设计方案非常的人性化,强烈推荐大家使用。 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宽带服务商提供的邮箱,比如铁通的用户可以选择68CN企业新时速邮箱等。 关于支持发送接受的附件的大小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大。其实一般来说发送一些资料附件都不超过3MB,附件大了以后可以通过WinZIP, WinRAR等软件压缩以后再发送。现在的邮箱基本上都支持4MB以上的附件,知名的邮箱都已提供超过10MB的附件收发空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你的邮箱支持大的附件你的朋友的邮箱是否也支持大的附件呢?如果你能发送大的附件而你的朋友的邮箱不支持接受大的附件那么你的邮箱能支持再大的附件也毫无意义,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还可以根据自己最常用的IM即时通信软件来选择邮箱,经常使用QQ就用QQ邮箱,经常用雅虎通就用雅虎邮箱,经常用MSN就用MSN邮箱或者Hotmail邮箱,当然其他电子邮件地址也可以注册为MSN帐户来使用。喜欢用网易泡泡的就用网易163邮箱。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在桌面操作系统中Windows 操作系统占据了90%的时常份额

E-Mail

[3]。也就是说还有10%的朋友使用的是linux及苹果操作系统。由于firefox浏览器不能很好的支持网页中的很多java脚本程序,所以对于新手来说很难配置浏览器,也就是说通过WEB 访问邮箱可能遇到困难,所以这些朋友一定要选择支持POP/SMTP功能的邮箱,通过Kmail 等客户端软件收发邮件。还有使用linux及苹果Unix操作系统的朋友们不推荐使用MSN mail和Hotmail,除了不支持POP/SMTP以外,因为他们是微软的竞争对手,为防止微软采取不正当方法阻挠邮件收发,所以使用上述操作系统的朋友们最好不要使用Hotmail及MSN mail 在这些操作系统上也没有微软的官方MSN软件,只能使用聊天工具的插件实现MSN的部分功能。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则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UI 其实是 user interface 的缩写,含义是用户界面,维丅基百科上对UI是这么定义的:A user interface is the system by which people (users) interact with a machine The user interfaceincludes hardware (physical) and software (logical) components Generally, the goal of human-machineinteraction engineering is to produce a user interface which makes it easy, efficient, enjoyable to operate a machine in the way which produces the desired result This generally means that the operator needs to provide minimal inpu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output, and also that the machineminimizes undesired outputs to the human 用户界面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它包括硬件(物理层面)和软件(逻辑层面)两方面。一般来说,人机交互工程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让用户操作简单、便捷的界面。所以也就是说,UI 指的不是简单的用户和界面,还包括用户和界面的交互。那么作为 UI 设计师,要做的就不只是设计出美观的界面,还要设计出让用户用起来舒服、操作简单的界面。 网页技术按照传统的分类来说,分为设计和开发两部分,英语中叫做 web design 和 web development,UI 设计师既然叫设计,肯定是属于design 里面的,而设计一般还分为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前端叫做 front-end, 后端叫做 back-end。简单的打个比方,就是前端负责画蓝图、后端负责盖高楼,而UI设计师,就是属于前端设计的。 这两个解释我都觉得拿到现 在已经不是很完整了。作为一个UI设计师,你不能局限在前端设计里,并非你只是设计楼的样子而不盖楼,甚至于怎么盖楼,都是你要全程监控的。试想,你的伟大设计由于一个拙劣的施工队而走了样,变了形,只能怪你监管不力,不用去埋怨施工队。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权利去寻找一只有能力的施工队伍。寻找施工队的任务也是你要了解的,如果你只懂得大放厥辞,挥毫泼墨,丝毫不考虑施工队伍的感受,那你也会变成众矢之的。 比如你设计了一个相当绚丽和牛逼的界面或者人机交互功能,结果因为技术无法实现而破产,那你怪谁,只能说你无知和不考虑现实。

下面看看UI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1制定MRD(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

市场需求文档。获得项目发起部门的认同后,产品进入实施,需要先出MRD,具体来说要有更细致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商业目的,功能/非功能需求分哪几块,功能的优先级等等。实际工作中,这个阶段PD可能的产出物有Mind Manager的思维图,Excel的Feature List等。 2制定PRD(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

产品需求文档。进步一细化,这部分是PM写得最多的内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这里主要指UC(use case)文档。主要内容有,功能使用的具体描述(每个UC一般有用例简述、行为者、前置条件、后置条件、UI描述、流程/子流程/分支流程,等几大 块),Visio做的功能点业务流程,界面的说明,demo等。Demo方面,可能dreamweaver、ps甚至画图板简单画一下,有时候也会有 UI/UE支持,出高保真的demo,开发将来可以直接用的那种。 3用户分析报告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目标用户的使用特征、情感、习惯、心里、需求等,提出用户研究报告和可用性设计建议。这部分工作也可和团队配合完成。时间与项目需求允许的情况下,更可以制定实景用户分析。 4产品架构设计

这里涉及到比较多的界面交互与流程的设计,根据可用性分析结果制定交互方式、操作与跳转流程、结构、布局、信息和其他元素。 以上是UI设计师需要掌握跟进的,从这里开始就真的是你的任务了5产品原型设计

就是将页面模块、元素进行粗放式的排版和布局,深入一些,还会加入一些交互性的元素,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整个系统的流程设计也是UI设计师的,为此你要经常浏览大量的网站,亲身体验,积累经典的,很具亲和力的、友好的系统流程,你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任何一个最 终环节。这才是UI设计师工作量最大,难度最高的部分。比如说,用户注册流程,成功了去哪,失败了去哪,成功了后续有几个流程,每个流程还包含哪些对象等等等等 6界面UI设计

如果很倾向于图形界面设计,这儿是你最喜欢的部分。但一定要结合循环讨论过的分析结果做设计,否则你的作品很难被人信服。色调、风格、界面、窗口、图标、皮肤的表现是本环节的关键。 7界面输出

这方面主要由页面工程师与前端程序员配合,将界面代码化。作为UI设计师,最能符合你的设计的基础作品,当然还是出自你自己的双手,为此你要懂得切图,做静态页,那么SHTML和样式表还有为了实现你那伟大设计的种种特效的JS代码,你能不会么??你可以不去亲自做,但你一定要有一个规范设计,你的施工队必须在你的培训和领导下完全符合规范的去操作,就像架构师一样。 8分析使用者报告,做出完善调整

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包括可用性的循环研究、用户体验回馈、测试回馈。同时,UI人员也应该把一些可行性建议进行完善。很多设计师做了东西不喜欢改,这是一个大忌。 9整个项目的SEO优化设计。

但就目前许多公司而言,拿到UI设计师手里的,就是一份什么说明都没有的VISO图,这给许多UI设计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我只需要做效果图就可以了,对于 其他环节一概不理,导致了在设计产品界面的时候,因为掌握的信息不足,设计出来的界面全凭个人喜好,但是当面对用户的时候,却是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我认为UI设计师在项目初始,就应该加入其中包括了解项目的市场定位,盈利模式,竞争对手等等,而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用户界面,可以给UI设计师一个初步的 图形概念,而通过参与用户调研,用户分析能够获取到用户特征,年龄,需求,喜好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方面的信息,在风格定位,把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 过了解产品架构,知道什么功能应该做,什么功能应该突出,在参与了以上工作的制定后,相信许多UI设计师对自己所要设计的产品,已经是信心十足了吧后期 在通过分析使用者报告,用户反馈等方面信息,做出界面上的调整,这样一来,一个完善的产品就可以面市了,而这个产品,再也不是一个全凭UI设计师个人喜好 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了

那么作为UI设计师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UI设计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分为3个方向。它主要是由UI研究的3个因素决定的,其分别是研究工具,研究人与界面的关系,研究人。 研究界面----图形设计师Graphic UI designer国内目前大部分UI工作者都是从事这个行业。也有人称之为美工,但实际上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术工人,而是软件产品的产品外形设计师。

这些设计师大多是美术院校毕业的,其中大部分是有美术设计教育背景,例如工业外形设计,装潢设计,信息多媒体设计等。研究人与界面的关系---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 designer在图形界面产生之前,长期以来UI设计师就是指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就是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树状结构,软件的结构与操作规范(spec)等。一个软件产品在编码之前需要作的就是交互设计,并且确立交互模型,交互规范。交互设计师一般都是软件工程师背景居多。 研究人----用户测试/研究工程师User experience engineer任何的产品为了保证质量都需要测试,软件的编码需要测试,自然UI设计也需要被测试。这个测试和编码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测试交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图形设 计的美观性。测试方法一般都是采用焦点小组,用目标用户问卷的形式来衡量UI设计的合理性。这个职位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职位,UI设计的好坏只能凭借设 计师的经验或者领导的审美来评判,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性。 用户研究工程师一般是心理学人文学背景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UI设计师就是:软件图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和用户研究工程师。这一职位的真正含义:ui设计师绝不是美工(或者说绝不是仅仅做“美化”工作而已),ui设计师是一个技术岗位而非艺术岗位,如果考察一名ui设计师的能力素质模型,那么他应该同时具备4个维度的能力:

1、 沟通和文档撰写能力:如果说ui是人与机器交互的桥梁和纽带,那么ui设计师就是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时间交互的桥梁和纽带,如果ui设计师不能具 备很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不能撰写出优秀的指导性原则和规范,那么,他将无法体现出自己对于开发人员和客户的双重价值,也无法完成他的本职工作。

2、 过硬的技术能力:你可以不会写java,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清楚java是什么,他能够实现什么。即使你不能写代码,但你起码要懂得如何去“实现”。举个例子,你要做一个grid控件,首先,你应该清楚,到底有哪几种数据格式,以及其存储方式:既可以通过html的mark来获取数据,亦可以通过json对 象或array,又或者是xml甚至于字符串。其次,你要知道在server端实现和在client端实现到底哪个更适合当前的环境。这些都要依靠过硬对 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懂技术的ui设计师,既做不出合理的设计,也不可能和开发人员做到有效的沟通。简言之,ui设计师起码要精通主流的表现层开发技术 (如果是做web表现层,一般需要精通html、css、java script 、xml技术,甚至jsp、java也要达到工作层),对于市面主流的设计 模式,技术路线以及开源框架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可以说,ui设计师在技术素质能力方面,要尽可能的朝着“表现层架构师”的方向去努力。 3、图形设计能力和原型开发:ui设计师一生中从事的最多的工作应该就是图形和 原型设计,那么,首先说说什么是原型设计。原型法是迭代式开发中设计阶段常用的手段,原型设计应该贯穿需求、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三个阶段。开发原型的目 的是,把设计转为用户可以看懂的“界面语言”,同时也对开发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作为开发的一部分)。用户界面原型更显示的价值体现就是,它可以帮助软件设计人员提早发现设计各个阶段的缺陷,在开发前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大幅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和成本。这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有了本质的区别,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司仍然采用的是瀑布式开发方式,并且将ui设计放在开发阶段的后期来进行。这不仅使ui设计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只能做做“美化工作” 亡羊补牢,更使得开发出的产品往往存在致命的设计缺陷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所以,各公司中的“美工”是软件开发方法的落后和不完善早就的,而非“美工”或 ui设计师这个职业本身。我们再来说一下图形设计能力,其实,ui设计师只是个泛称,在ui设计行业内部,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角色:可用性和交互设计师、 视觉企划、用户体验研究人员、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师等。大家通常理解的ui设计师,其实是gui设计师(例如国内的rokey,他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gui 设计师,目前供职于microsoft),gui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视觉定位以及创作。稍后的章节会详细介绍gui设计师的职责以及日常工作。如果ui 设计师不具备过硬的图形创作能力,那么,他根本无法表达他心目中的美,也就无从谈起“交流”了。图形设计能力,是每一名ui设计师最初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最能够衡量一名ui设计师能力水平的部分。

4、人因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这个概念虽然有些大,但却是每一名ui设计师在事业稳固后毕生都要努力去探索的领域、可以说,设计的根本就是“人”,做人本 的界面,自然需要了解人,了解人的行为。例如,你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界面,在同一时间同一个界面上的不同位置显示两条重要的提示信息——因为,人,在同一 时间的关注点只能由一个,这是生理决定的,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再举个例子,为什么windows每次一次版本升级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以前的影子,你可 能会说,这是microsoft的设计风格。不,那不是风格,而是一种习惯,以前是microsoft的习惯,现在,你用了windows,那么,你也有 了这种习惯。apple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孰优孰劣?答丅案是,随你喜欢。是啊,多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喜欢,喜欢是一种习惯,你又如何能笃 定你认为的“正确”的设计恰好是人们所喜欢的呢?这里可以稍带提一下extjs,ext的风格,简言之,就是桌面应用的传统交互风格(wmip),而web的风格是什么?如果要我来说,我更倾向于web是一本翻开的杂志,一片展现设计师才华的热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web的不确定和开放性。以我的经验而言,webui设计,是所有软件ui设计领域中最困难的,也是限制最多的(往往这些限制还存在不确定性),一名优秀的 webui设计师,即使转而做桌面程序ui设计或移动设备界面设计,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因此,作为webui设计师,排斥桌面ui风格是可以理解的,正是源自于他的习惯,他的“喜欢”。 5、具备高层次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修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要掉入自己挖的模式里,创意永不枯竭。 至此,大家应该大概了解了什么是ui设计和ui设计师这两个名字的内在含义。关于“美工”的问题,也应该有了自己的结论,我就不再做解释了。再说一个题外 话:ui设计师在我目前供职的公司的职位体系中是比较高的技术职位,相当于高级软件工程师,需要有3年以上行业经验方能胜任;而资深ui设计师是与软件设 计师平级的,他们共同的上层职位是架构师。这跟某些公司所招收的“美工”是有很大区别的。 给大家点信心,看看国内UI设计师的前景 UI设计在中国的现状 目前在国内UI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即便是洛可可设计也在UI设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客户及用户的需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招聘广告写着:招聘界面美工、界 面美术设计师等等。这表明在国内对UI的理解还停留在美术设计方面,认为UI的工作只是描边画线,缺乏对用户交互的重要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过程 中还存在重技术而不重应用的现象。许多商家认为软件产品的核心是技术,而UI仅仅是次要的辅助,这点在人员的比例与待遇上可以表现出来。 但这不是UI设计真正的价值体现,只是UI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我们以物质产品手机行业为例,手机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不但价格贵的惊人,而且除了通 话以外没有什么其他功能。由于当时的主导是技术,所以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信号、待机时间、寿命等方面,对于产品的造型,使用的合理性很少关心。事过境迁,如 今技术已经完全的达到用户的需求,于是商家为了创造卖点,提高争力,非常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除此之外还频频推出短信,彩屏,和铉,彩信,摄像头等等。这 样一来产品的美观、个性、易用、易学、人性化等等都成了产品的卖点。软件产品与物质产品的发展是相同的。过去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限制,编码设计成为软件开发 的代名词,美观亲和的图形化界面与合理易用的交互方式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软件叫作软件程序,而不是软件产品。 现今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过去的软件程序已经不能适应用户的要求。软件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有强大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战胜强劲的对 手。幸运的是在国内一些高瞻远瞩的民族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UI给软件产品带来的巨大卖点了,例如金山公司的影霸、词霸、毒霸、网标,由于重视UI的开发与 地位,才使得金山产品在同类软件产品中首屈一指。联想软件的UI部门积极开展用户研究与使用性测试,将易用与美观相结合,推出的双模式电脑、幸福系列等成 功UI范例,为联想赢得全球消费 PC第三的称号等等、等等实践证明,各商家要在产品美观和易用设计方面很小投入,将会有很大产出。其投入产出比,要比在功能领先性开发上的投入大得多。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阶段中国在很多领域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赶上并超过他们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软件产品领域不象物质产品那样存在 工艺、材料上的限制,软件产品核心问题就是人。提高软件UI设计师个人能力减小人员上的差距是中国UI发展首要关键的问题。目前国内各院校还没有设立相对健全的UI设计专业,所以提高UI设计师能力关键在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资源环境。国内已经有很多交流设计网站,介绍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多媒体flash等,但是UI设计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仅仅被放在数码设计或者平面网页设计的一个栏目里,这仅有的资源对培养优秀的设计师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信息快捷、资源丰富、设计水平一流、专业权威的UI设计学习与交流的地方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UI 设计师们的需求。

云计算最初的目标是对资源的管理,管理的主要是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三个方面。想象你有一大堆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放在你的机房里面,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东西统一的管理起来,最好能达到当别人向你请求分配资源的时候(例如1核1G内存,10G硬盘,1M带宽的机器),能够达到想什么时候要就能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弹性,俗话说就是灵活性。灵活性分两个方面,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这叫做时间灵活性,想要多少就要多少,这叫做空间灵活性。

物理机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虽然物理设备是越来越牛了:

服务器用的是物理机,例如戴尔,惠普,IBM,联想等物理服务器,随着硬件设备的进步,物理服务器越来越强大了,64核128G内存都算是普通配置。

网络用的是硬件交换机和路由器,例如思科的,华为的,从1GE到10GE,现在有40GE和100GE,带宽越来越牛。

存储方面有的用普通的磁盘,也有了更快的SSD盘。容量从M,到G,连笔记本电脑都能配置到T,更何况磁盘阵列。所以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叫做虚拟化。所谓虚拟化,就是把实的变成虚的。

物理机变为虚拟机:cpu是虚拟的,内存是虚拟的。

物理交换机变为虚拟交换机:网卡是虚拟的,交换机是虚拟的,带宽也是虚拟的。

物理存储变成虚拟存储:多块硬盘虚拟成一个存储池,从中虚拟出多块小硬盘。

虚拟化很好的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

人工运维:虚拟机的创建和删除都可以远程操作,虚拟机被玩坏了,删了再建一个分钟级别的。虚拟网络的配置也可以远程操作,创建网卡,分配带宽都是调用接口就能搞定的。

浪费资源:虚拟化了以后,资源可以分配的很小很小,比如1个cpu,1G内存,1M带宽,1G硬盘,都可以被虚拟出来。

隔离性差:每个虚拟机有独立的cpu, 内存,硬盘,网卡,不同虚拟机的应用互不干扰。

在虚拟化阶段,领跑者是VMware,可以实现基本的计算,网络,存储的虚拟化。

当然这个世界有闭源,就有开源,有Windows就有Linux,有iOS就有Andord,有VMware,就有Xen和KVM。在开源虚拟化方面,Citrix的Xen做的不错,后来Redhat在KVM发力不少。

对于网络虚拟化,有Open vSwitch,可以通过命令创建网桥,网卡,设置VLAN,设置带宽。

对于存储虚拟化,对于本地盘,有LVM,可以将多个硬盘变成一大块盘,然后在里面切出一小块给用户。

但是虚拟化也有缺点,通过虚拟化软件创建虚拟机,需要人工指定放在哪台机器上,硬盘放在哪个存储设备上,网络的VLAN

ID,带宽具体的配置,都需要人工指定。所以单单使用虚拟化的运维工程师往往有一个Excel表格,有多少台机器,每台机器部署了哪些虚拟机。所以,一般虚拟化的集群数目都不是特别的大。

为了解决虚拟化阶段的问题,人们想到的一个方式为池化,也就是说虚拟化已经将资源分的很细了,但是对于如此细粒度的资源靠Excel去管理,成本太高,能不能打成一个大的池,当需要资源的时候,帮助用户自动的选择,而非用户指定。所以这个阶段的关键点:调度器Scheduler。

于是VMware有了自己的vCloud。

于是基于Xen和KVM的私有云平台CloudStack,后来Citrix将其收购后开源。

当这些私有云平台在用户的数据中心里面卖的其贵无比,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有其他的公司开始了另外的选择,这就是AWS和Google,开始了公有云领域的探索。

AWS最初就是基于Xen技术进行虚拟化的,并且最终形成了公有云平台。也许AWS最初只是不想让自己的电商领域的利润全部交给私有云厂商吧,于是自己的云平台首先支撑起了自己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AWS自己严肃的使用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使得公有云平台不是对于资源的配置更加友好,而是对于应用的部署更加友好,最终大放异彩。

公有云的第一名AWS活的很爽,第二名Rackspace就不太爽了,没错,互联网行业嘛,基本上就是一家独大。第二名如何逆袭呢?开源是很好的办法,让整个行业大家一起为这个云平台出力,兄弟们,大家一起上。于是Rackspace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创始了开源云平台OpenStack。OpenStack现在发展的和AWS有点像了,所以从OpenStack的模块组成,可以看到云计算池化的方法。

OpenStack包含哪些组件呢?

计算池化模块Nova:OpenStack的计算虚拟化主要使用KVM,然而到底在那个物理机上开虚拟机呢,这要靠nova-scheduler。

网络池化模块Neutron:OpenStack的网络虚拟化主要使用Openvswitch,然而对于每一个Openvswitch的虚拟网络,虚拟网卡,VLAN,带宽的配置,不需要登录到集群上配置,Neutron可以通过SDN的方式进行配置。

存储池化模块Cinder:OpenStack的存储虚拟化,如果使用本地盘,则基于LVM,使用哪个LVM上分配的盘,也是用过scheduler来的。后来就有了将多台机器的硬盘打成一个池的方式Ceph,则调度的过程,则在Ceph层完成。

有了OpenStack,所有的私有云厂商都疯了,原来VMware在私有云市场实在赚的太多了,眼巴巴的看着,没有对应的平台可以和他抗衡。现在有了现成的框架,再加上自己的硬件设备,你可以想象到的所有的IT厂商的巨头,全部加入到社区里面来,将OpenStack开发为自己的产品,连同硬件设备一起,杀入私有云市场。

网易当然也没有错过这次风口,上线了自己的OpenStack集群,网易云基础服务(网易蜂巢)基于OpenStack自主研发了IaaS服务,在计算虚拟化方面,通过裁剪KVM镜像,优化虚拟机启动流程等改进,实现了虚拟机的秒级别启动。在网络虚拟化方面,通过SDN和Openvswitch技术,实现了虚拟机之间的高性能互访。在存储虚拟化方面,通过优化Ceph存储,实现高性能云盘。

但是网易并没有杀进私有云市场,而是使用OpenStack支撑起了自己的应用,仅仅是资源层面弹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发出对应用部署友好的组件。

随着公有云和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越来越成熟,构造一个成千上万个物理节点的云平台以及不是问题,而且很多云厂商都会采取多个数据中心部署多套云平台,总的规模数量就更加大了,在这个规模下,对于客户感知来说,基本上可以实现想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要多少。

云计算解决了基础资源层的弹性伸缩,却没有解决应用随基础资源层弹性伸缩而带来的批量、快速部署问题。比如在双十一期间,10个节点要变成100个节点,如果使用物理设备,再买90台机器肯定来不及,仅仅有IaaS实现资源的弹性是不够的,再创建90台虚拟机,也是空的,还是需要运维人员一台一台地部署。于是有了PaaS层,PaaS主要用于管理应用层。我总结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你自己的应用应当自动部署,比如Puppet、Chef、Ansible、

Cloud

Foundry,CloudFormation等,可以通过脚本帮你部署;另一部分是你觉得复杂的通用应用不用部署,比如数据库、缓存等可以在云平台上一点即得。

要么就是自动部署,要么就是不用部署,总的来说就是应用层你也少操心,就是PaaS的作用。当然最好还是都不用去部署,一键可得,所以公有云平台将通用的服务都做成了PaaS平台。另一些你自己开发的应用,除了你自己其他人不会知道,所以你可以用工具变成自动部署。

当然这种部署方式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论Puppet、

Chef、Ansible把安装脚本抽象的再好,说到底也是基于脚本的,然而应用所在的环境千差万别。文件路径的差别,文件权限的差别,依赖包的差别,应用环境的差别,Tomcat、

PHP、

Apache等软件版本的差别,JDK、Python等版本的差别,是否安装了一些系统软件,是否占用了哪些端口,都可能造成脚本执行的不成功。所以看起来是一旦脚本写好,就能够快速复制了,但是环境稍有改变,就需要把脚本进行新一轮的修改、测试、联调。例如在数据中心写好的脚本移到AWS上就不一定直接能用,在AWS上联调好了,迁移到Google

Cloud上也可能会再出问题。

容器是Container,Container另一个意思是集装箱,其实容器的思想就是要变成软件交付的集装箱。集装箱的特点,一是打包,二是标准。

在没有集装箱的时代,假设将货物从A运到B,中间要经过三个码头、换三次船。每次都要将货物卸下船来,摆的七零八落,然后搬上船重新整齐摆好。因此在没有集装箱的时候,每次换船,船员们都要在岸上待几天才能走。

有了集装箱以后,所有的货物都打包在一起了,并且集装箱的尺寸全部一致,所以每次换船的时候,一个箱子整体搬过去就行了,小时级别就能完成,船员再也不能上岸长时间耽搁了。

这是集装箱“打包”、“标准”两大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部署任何一个应用,也包含很多零零散散的东西,权限,用户,路径,配置,应用环境等!这就像很多零碎地货物,如果不打包,就需要在开发、测试、生产的每个环境上重新查看以保证环境的一致,有时甚至要将这些环境重新搭建一遍,就像每次将货物卸载、重装一样麻烦。中间稍有差池,都可能导致程序的运行失败。

那么容器如何对应用打包呢?还是要学习集装箱,首先要有个封闭的环境,将货物封装起来,让货物之间互不干扰,互相隔离,这样装货卸货才方便。

封闭的环境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一种是看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namespace,也即每个namespace中的应用看到的是不同的IP地址、用户空间、程号等。另一种是用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cgroup,也即明明整台机器有很多的CPU、内存,而一个应用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这两项技术,集装箱的铁盒子我们是焊好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个集装箱标准化,从而在哪艘船上都能运输。这里的标准一个是镜像,一个是容器的运行环境。

所谓的镜像,就是将你焊好集装箱的那个时刻,将集装箱的状态保存下来,就像孙悟空说定,集装箱里面就定在了那一刻,然后将这一刻的状态保存成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格式是标准的,谁看到这些文件,都能还原当时定住的那个时刻。将镜像还原成运行时的过程(就是读取镜像文件,还原那个时刻的过程)就是容器的运行的过程。

有了容器,云计算才真正实现了应用层和资源层的完全弹性。

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云计算逐渐发现自己除了资源层面的管理,还能够进行应用层面的管理,而大数据应用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之一,云计算也可以放入PaaS层管理起来,而大数据也发现自己越来越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而且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于是两者相遇,相识,相知,走在了一起。

说到大数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的分类,我们生活中的数据总体分为两种: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指具有固定格式或有限长度的数据,如数据库,元数据等。

非结构化数据:指不定长或无固定格式的数据,如邮件, word 文档等

当然有的地方还会提到第三种,半结构化数据,如 XML, HTML 等,当根据需要可按结构化数据来处理,也可抽取出纯文本按非结构化数据来处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当我们遇到这么多数据的时候,怎么办呢?分为以下的步骤:

数据的收集:即将散落在互联网世界的数据放到咱们的系统中来。数据收集分两个模式,推和拉,所谓的推,即推送,是在互联网世界里面放很多自己的小弟程序,这些小弟程序收集了数据后,主动发送给咱们的系统。所谓的拉,即爬取,通过运行程序,将互联网世界的数据下载到咱们的系统中。

数据的传输:收到的数据需要通过一个载体进行传输,多采用队列的方式,因为大量的数据同时过来,肯定处理不过来,通过队列,让信息排好队,一部分一部分的处理即可。

数据的存储:好不容易收集到的数据,对于公司来讲是一笔财富,当然不能丢掉,需要找一个很大很大的空间将数据存储下来。

数据的分析:收到的大量的数据,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垃圾数据,或者很多对我们没有用的数据,我们希望对这些数据首先进行清洗。另外我们希望挖掘出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对数据做一定的统计,从而得到一定的知识,比如盛传的啤酒和尿布的关系。

数据的检索和挖掘:分析完毕的数据我们希望能够随时把我们想要的部分找出来,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另外对于搜索的结果,可以根据数据的分析阶段打的标签进行分类和聚类,从而将数据之间的关系展现给用户。

当数据量很少的时候,以上的几个步骤其实都不需要云计算,一台机器就能够解决。然而量大了以后,一台机器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大数据想了一个方式,就是聚合多台机器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看能不能通过多台机器齐心协力,把事情很快的搞定。

对于数据的收集,对于IoT来讲,外面部署这成千上万的检测设备,将大量的温度,适度,监控,电力等等数据统统收集上来,对于互联网网页的搜索引擎来讲,需要将整个互联网所有的网页都下载下来,这显然一台机器做不到,需要多台机器组成网络爬虫系统,每台机器下载一部分,同时工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海量的网页下载完毕。开源的网络爬虫大家可以关注一下Nutch。

对于数据的传输,一个内存里面的队列肯定会被大量的数据挤爆掉,于是就产生了Kafka这样基于硬盘的分布式队列,也即kafka的队列可以多台机器同时传输,随你数据量多大,只要我的队列足够多,管道足够粗,就能够撑得住。

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一个索引文件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量的搜索,所以要分成多台机器一起搜索,如图所示,将索引分成了多个shard也即分片,分不到不同的机器上,进行并行的搜索。

所以说大数据平台,什么叫做大数据,说白了就是一台机器干不完,大家一起干。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很多不大的公司都需要处理相当多的数据,这些小公司没有这么多机器可怎么办呢?

于是大数据人员想起来想要多少要多少,想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要的云平台。空间的灵活性让大数据使用者随时能够创建一大批机器来计算,而时间的灵活性可以保证整个云平台的资源,不同的租户你用完了我用,我用完了他用,大家都不浪费资源。

于是很多人会利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平台部署大数据集群,但是完成集群的部署还是有难度的,云计算的人员想,既然大家都需要,那我就把他集成在我的云计算平台里面,当大家需要一个大数据平台的时候,无论是Nutch,

Kafka,hadoop,ElasticSearch等,我能够马上给你部署出来一套。我们管这个叫做PaaS平台。

大数据平台于是作为PaaS融入了云计算的大家庭。

作为国内最早诞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网易在过去十余年的产品研发、孵化和运维过程中,各个部门对数据有着不同且繁杂的需求。而如何把这些繁杂的需求用统一的手段来解决,网易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同样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并自去年开始通过“网易云”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

“网易猛犸”与“网易有数”两大数据分析平台就是在这个阶段逐渐成型的。

网易猛犸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从各种不同数据源提取数据,同步到内核存储系统,同时对外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现在每天约有130亿条数据进入网易猛犸平台,经过数据建模和清洗,进行数据分析预测。

网易的另一大数据分析平台,网易有数则可以极大简化数据探索,提高数据可视化方面的效率,提供灵活报表制作等,以帮助分析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内容。

有了大数据平台,对于数据的处理和搜索已经没有问题了,搜索引擎着实火了一阵,当很多人觉得搜索引擎能够一下子帮助用户搜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开心的。

但是过了一阵人们就不满足于信息仅仅被搜索出来了。信息的搜索还是一个人需要适应机器的思维的过程,要想搜到想要的信息,有时候需要懂得一些搜索或者分词的技巧。机器还是没有那么懂人。什么时候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懂人呢,我告诉机器我想要什么,机器就会像人一样的体会,并且做出人一样的反馈,多好啊。

这个思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云计算还不十分兴起的时候,人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那怎么做的这件事情呢?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固有的规律在里面,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规律表达出来,告诉机器,机器不就能理解人了吗?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告诉计算机人类的推理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慢慢的能够让机器来证明数学公式了,多么令人欣喜的过程啊。然而,数学公式表达相对严谨的,推理的过程也是相对严谨,所以比较容易总结出严格个规律来。然而一旦涉及到没有办法那么严谨的方面,比如财经领域,比如语言理解领域,就难以总结出严格的规律来了。

看来仅仅告知机器如何推理还不够,还需要告诉机器很多很多的知识,很多知识是有领域的,所以一般人做不来,专家可以,如果我们请财经领域的专家或者语言领域的专家来总结规律,并且将规律相对严格的表达出来,然后告知机器不就可以了么?所以诞生了一大批专家系统。然而专家系统遭遇的瓶颈是,由人来把知识总结出来再教给计算机是相当困难的,即便这个人是专家。

于是人们想到,看来机器是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物种,干脆让机器自己学习好了。机器怎么学习呢?既然机器的统计能力这么强,基于统计学习,一定能从大量的数字中发现一定的规律。

其实在娱乐圈有很好的一个例子,可见一斑

有一位网友统计了知名歌手在大陆发行的 9 张专辑中 117 首歌曲的歌词,同一词语在一首歌出现只算一次,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的前十名如下表所示(词语后面的数字是出现的次数):

如果我们随便写一串数字,然后按照数位依次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中取出一个词,连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例如取圆周率 31415926,对应的词语是:坚强,路,飞,自由,雨,埋,迷惘。稍微连接和润色一下:

坚强的孩子,

依然前行在路上,

张开翅膀飞向自由,

让雨水埋葬他的迷惘。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当然真正基于统计的学习算法比这个简单的统计复杂的多。

然而统计学习比较容易理解简单的相关性,例如一个词和另一个词总是一起出现,两个词应该有关系,而无法表达复杂的相关性,并且统计方法的公式往往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常常做出各种独立性的假设,来降低公式的计算难度,然而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性的事件是相对较少的。

于是人类开始从机器的世界,反思人类的世界是怎么工作的。

人类的脑子里面不是存储着大量的规则,也不是记录着大量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神经元的触发实现的,每个神经元有从其他神经元的输入,当接收到输入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输出来刺激其他的神经元,于是大量的神经元相互反应,最终形成各种输出的结果。例如当人们看到美女瞳孔放大,绝不是大脑根据身材比例进行规则判断,也不是将人生中看过的所有的美女都统计一遍,而是神经元从视网膜触发到大脑再回到瞳孔。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难总结出每个神经元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哪些作用,反正就是起作用了。

于是人们开始用一个数学单元模拟神经元

这个神经元有输入,有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输入根据重要程度不同(权重),影响着输出。

于是将n个神经元通过像一张神经网络一样连接在一起,n这个数字可以很大很大,所有的神经元可以分成很多列,每一列很多个排列起来,每个神经元的对于输入的权重可以都不相同,从而每个神经元的公式也不相同。当人们从这张网络中输入一个东西的时候,希望输出一个对人类来讲正确的结果。例如上面的例子,输入一个写着2的,输出的列表里面第二个数字最大,其实从机器来讲,它既不知道输入的这个写的是2,也不知道输出的这一系列数字的意义,没关系,人知道意义就可以了。正如对于神经元来说,他们既不知道视网膜看到的是美女,也不知道瞳孔放大是为了看的清楚,反正看到美女,瞳孔放大了,就可以了。

对于任何一张神经网络,谁也不敢保证输入是2,输出一定是第二个数字最大,要保证这个结果,需要训练和学习。毕竟看到美女而瞳孔放大也是人类很多年进化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输入大量的,如果结果不是想要的结果,则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呢,就是每个神经元的每个权重都向目标进行微调,由于神经元和权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整张网络产生的结果很难表现出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向着结果微微的进步,最终能够达到目标结果。当然这些调整的策略还是非常有技巧的,需要算法的高手来仔细的调整。正如人类见到美女,瞳孔一开始没有放大到能看清楚,于是美女跟别人跑了,下次学习的结果是瞳孔放大一点点,而不是放大鼻孔。

听起来也没有那么有道理,但是的确能做到,就是这么任性。

神经网络的普遍性定理是这样说的,假设某个人给你某种复杂奇特的函数,f(x):

不管这个函数是什么样的,总会确保有个神经网络能够对任何可能的输入x,其值f(x)(或者某个能够准确的近似)是神经网络的输出。

如果在函数代表着规律,也意味着这个规律无论多么奇妙,多么不能理解,都是能通过大量的神经元,通过大量权重的调整,表示出来的。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于是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们把每个神经元当成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于是神经网络相当于整个经济社会,每个神经元对于社会的输入,都有权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输出,比如工资涨了,菜价也涨了,股票跌了,我应该怎么办,怎么花自己的钱。这里面没有规律么?肯定有,但是具体什么规律呢?却很难说清楚。

基于专家系统的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整个经济规律的表示不希望通过每个经济个体的独立决策表现出来,而是希望通过专家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总结出来。专家永远不可能知道哪个城市的哪个街道缺少一个卖甜豆腐脑的。于是专家说应该产多少钢铁,产多少馒头,往往距离人民生活的真正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就算整个计划书写个几百页,也无法表达隐藏在人民生活中的小规律。

基于统计的宏观调控就靠谱的多了,每年统计局都会统计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通胀率,GDP等等指标,这些指标往往代表着很多的内在规律,虽然不能够精确表达,但是相对靠谱。然而基于统计的规律总结表达相对比较粗糙,比如经济学家看到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总结出长期来看房价是涨还是跌,股票长期来看是涨还是跌,如果经济总体上扬,房价和股票应该都是涨的。但是基于统计数据,无法总结出股票,物价的微小波动规律。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观经济学才是对整个经济规律最最准确的表达,每个人对于从社会中的输入,进行各自的调整,并且调整同样会作为输入反馈到社会中。想象一下股市行情细微的波动曲线,正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各自不断交易的结果,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而每个人根据整个社会的输入进行独立决策,当某些因素经过多次训练,也会形成宏观上的统计性的规律,这也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能看到的。例如每次货币大量发行,最后房价都会上涨,多次训练后,人们也就都学会了。

然而神经网络包含这么多的节点,每个节点包含非常多的参数,整个参数量实在是太大了,需要的计算量实在太大,但是没有关系啊,我们有大数据平台,可以汇聚多台机器的力量一起来计算,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想要的结果。

于是工智能程序作为SaaS平台进入了云计算。

网易将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技术,应用于反垃圾工作中,从网易1997年推出邮箱产品开始,我们的反垃圾技术就在不停的进化升级,并且成功应用到各个亿量级用户的产品线中,包括影音娱乐,游戏,社交,电商等产品线。比如网易新闻、博客相册、云音乐、云阅读、有道、BOBO、考拉、游戏等产品。总的来说,反垃圾技术在网易已经积累了19年的实践经验,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为网易产品保驾护航。现在作为云平台的SaaS服务开放出来。

回顾网易反垃圾技术发展历程,大致上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三个关键阶段,也基本对应着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主要是依赖关键词,黑白名单和各种过滤器技术,来做一些内容的侦测和拦截,这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受限于当时计算能力瓶颈以及算法理论的发展,第一阶段的技术也能勉强满足使用。

第二个阶段时,基于计算机行业里有一些更新的算法,比如说贝叶斯过滤(基于概率论的算法),一些肤色的识别,纹理的识别等等,这些比较优秀成熟的论文出来,我们可以基于这些算法做更好的特征匹配和技术改造,达到更优的反垃圾效果。

最后,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突飞猛进,反垃圾技术进化到第三个阶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阶段。我们会用海量大数据做用户的行为分析,对用户做画像,评估用户是一个垃圾用户还是一个正常用户,增加用户体验更好的人机识别手段,以及对语义文本进行理解。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更准确识别是否是色情,广告以及一些违禁品等等。

Python是一门高级编程语言,也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编程语言,从业机会、就业岗位非常多,薪资待遇也是非常不错的,学习完之后可以选择以下工作岗位:

  1、Linux运维:Python是Linux运维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语言,Python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可以很好地满足Linux运维工程师提升效率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

  2、web网站工程师: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之中,我们离不开网络,自然就离不开web了,我们可以利用Python的框架做网站,还可以做一些比较精美的前端界面。

  3、Python自动化测试:Python在测试中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在自动化测试之中Python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就目前情况来说,我了解的Python是使用最多的自动化测试。

  4、数据分析:Python是数据分析领域中第一语言,最合适的选择,面对大数据的时代,Python可以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5、人工智能:Python也是人工智能领域之中首要的语言,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也是人工智能最合适的选择了。

6、网络爬虫工程师:网络爬虫作为数据采集的利器,在大数据时代作为数据的源头,十分有用武之地。利用Python可以更快的提升对数据抓取的精准程度和速度,是数据分析师的福祉,通过网络爬虫,让BOSS再也不用担心你没有数据。做爬虫工程师的的薪资为20K起,当然,因为大数据,薪资也将一路上扬。

其实国内外现在都有许多不错的协同平台,但大小不一的团队,不同的工作流程,各式各样的需求,都会影响团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我现在做的氢协作的任务板块非常的强大和便捷。任务能帮助企业、部门和个人管理企业的各项事物,可以很直观看到这个项目的实时动态和进度。每一项任务从产生到归档都有清晰的记录,老板能快速高效的决策,员工间也能更好更明确的配合。

任务管理

脑图

是一款易用性很强的软件。快捷的一键展开和关闭节点,快速记录思维,支持快捷键。绘制的思维导图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展示具体的内容。包含了各种直观、省时的功能以协助您减轻繁忙的日程,同时也将让你所做的一切都添加了一份创意。

考勤管理

支持WiFi、外勤、定位、蓝牙、微信摇一摇、电脑六种考勤方式,员工进入公司即可自动识别,告别传统考勤。增加外勤轨迹,出差人员记录一目了然。关联请假、考勤排行等流程,自动生成考勤报表,为企业管理层高效管理提供强大精准的数据保证。

拉客宝

这是一款专门为商家制定的一款拉客软件,客户出现在店铺周边时,平台自动向周边的客户发送信息或联系客户,进行拉客。

其实适合中小团队办公协作和沟通的工具有很多哈,但是不同的工具侧重点不一样,帮助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下面推荐一些工具给大家参考!

1、轻流

旧的团队协作系统太难用,功能更新不及时,导致团队成员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影响业务发展速度?重新开发新产品耗费人力财力,无法及时完成?

推荐轻流,它是一款在线业务流程搭建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创建应用表单进行信息收集、设计流程引擎搭建业务流程管理、添加成员协作进行协同管理和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企业管理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HRM、客户关系管理CRM、项目管理PM、售后管理等等,都可以使用轻流来搭建相应的管理系统。

2、石墨文档

同事之间用WPS或者Word编辑文档, 将自己写好的东西发送给下一个人继续编辑,一旦面对涉及人员较多或修改频繁的情况,就会产生无限麻烦,容易造成混乱。该怎么办?

石墨文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石墨文档是一个可以添加成员,共享文件,同时多人可在线编辑的小工具,石墨的自动保存功能让用户的文件不会出现误删的情况。支撑建立文档和表格以及文件夹,这个中小型企业可以使用,有些文案编辑以及数据管理,可以在上面协作使用。一人编辑后将链接共享给大家,每一位点开链接的成员都可以同时在线编辑,实时保存,方便协作和沟通。

3、有道云笔记

有道云笔记是网易旗下的有道推出的个人与团队的线上资料库。有道云笔记采用了增量式同步技术,即每次只同步修改的内容而不是整个笔记。“三备份存储”技术将用户的数据在三台服务器上进行备份存储,这样即使有1-2台机器发生故障也能有效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技术还便于未来系统存储规模的扩大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4、Slack

Slack 是聊天群组 + 大规模工具集成 + 文件整合 + 统一搜索,是一款堪称邮件杀手的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工具,它的目标是将公司内部所有沟通方式整合到一个地方。有即时通讯功能,可以和团队成员直接沟通。

5、钉钉

钉钉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终端平台,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有强大的通讯、视频会议、考勤、审批、日志等功能。另附丰富的第三方应用(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轻流,就可以在钉钉中使用),可以协助企业完成其他的办公管理工作。

无论大团队还是小团队,在协同办公上面都是有需求的。而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可能需求也会大不一样。光是协作办公软件类型就有:看板类/文档类(笔记类)/IM通讯类/云盘类等等系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推荐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云竹协作

至于为什么推荐,可以一起来看看:

1项目创建和管理(协作协作类)

可其实创建项目,项目下面可建立不同任务(填写名称、描述、起止时间、参与人),分配到不同成员,责任划分,清晰自己的个人项目。

2项目进度管理(任务看板类)

提供数据分析任务看板,所有任务都可查看进度,方便管理协调

3人力资源分析

随时可查看员工的任务比重,合理化的行政管理

4在线交流讨论(IM通讯类)

成员可自由交流讨论,不必几个工具来回切换,随时随地在线沟通

5文件储存共享(文档类)(笔记类)

提供海量云盘存储,成员可进行下载以及共享。对于重要文件,也可设置共享状态(公开/私密/只读),保障文件安全性。PS:文档可在线进行编辑,支持Word/Excel/PPT

6项目动态分析

对于项目的一些动态,也需要进行记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项目一切清晰明了

7客户参与

作为新时代的协作工具,不仅需要的是企业内团队的协作,更需要的是与客户的交流,独有客户协作功能,可授权客户通过客户账号登陆专属页面,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根据项目需要在线提供相关文档及配合。

云竹支持PC/移动端同步,这样外出办公也很方便,而且在现阶段云竹是免费使用(至于为什么不收费,我也不知道),有这种福利使用就行了。

适合中小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工具很多,但不同的产品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针对文件云协作,我来说一下云盒子企业云盘的使用感受。

我用云盒子企业网盘应该有5年了吧,虽然云盒子被定义为企业网盘,但跟我们日常中接触到的网盘不太一样,除了基本文件的存储、共享功能,还有非常广泛的管理、协作功能。例如:

这也只是前台的部分功能,在后台管理,你可以:

功能丰富性

功能丰富常常会给你带来惊喜。例如本来你只想实现员工禁止下载文件,防止文件外泄。但云盒子能提高你对企业文件的安全感,从活动记录中,可以随时查看人员在云盘的文件操作情况,每天都有哪些人访问了哪些文件,或者从文件的角度,在文件日志查看这一份文件在什么时间,被谁做了哪些操作。

产品易用性

有时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某些需求,我们付费购买这类办公软件,但如果产品不易用,不好用,员工不爱用,反而适得其反。云盒子文件列表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也提供虚拟盘(系统K盘),访问共享文件非常便捷,其他功能不经过任何培训也能快速上手,减轻企业IT部门的内部推广负担。

虚拟盘:

服务专业性

云盒子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提供产品功能方案、部署方案、售前售后都让人省心,反馈问题响应及时,通过远程迅速解决。

大概这样,很多协作工具并不分企业的规模,能完美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那就是最好的了。

石墨文档

同事之间用WPS编辑, 将自己写好的东西发送给下一个人继续编辑,一旦面对涉及人员较多或修改频繁的情况,就会产生无限麻烦,容易造成混乱。该怎么办?

石墨文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石墨文档是一个可以添加成员,共享文件,同时多人可在线编辑的小工具,石墨的自动保存功能让用户的文件不会出现误删的情况。支撑建立文档和表格以及文件夹,这个中小型企业可以使用,有些文案编辑以及数据管理,可以在上面协作使用。一人编辑后将链接共享给大家,每一位点开链接的成员都可以同时在线编辑,实时保存,方便协作和沟通。

有道云笔记

有道云笔记是网易旗下的有道推出的个人与团队的线上资料库。有道云笔记采用了增量式同步技术,即每次只同步修改的内容而不是整个笔记。“三备份存储”技术将用户的数据在三台服务器上进行备份存储,这样即使有1-2台机器发生故障也能有效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技术还便于未来系统存储规模的扩大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Slack

Slack 是聊天群组 + 大规模工具集成 + 文件整合 + 统一搜索,是一款堪称邮件杀手的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工具,它的目标是将公司内部所有沟通方式整合到一个地方。有即时通讯功能,可以和团队成员直接沟通。

钉钉

钉钉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有强大的通讯、视频会议、考勤、审批、日志等功能。另附丰富的第三方应用,残缺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功能。考勤功能支持软件+硬件。

MUST

团队合作,沟通是关键,MUST是款专注团队协作,信息同步,交流分享的实用工具。

MUST是一款专注团队协作的移动软件。通过群组的文档、任务、报表、上报等应用,实现团队组织的实名沟通、工作协作、任务追踪、资料归档、工作汇报等功能。此外,内置新闻客户端、考勤签到、快递管理、企业服务号等系统,也能解决企业管理等问题。

轻流

团队成员效率低下,领导为琐事烦扰?旧的系统功能更新不及时,影响业务发展速度?重新开发新产品耗费人力财力,无法及时完成?

轻流是一款在线业务流程搭建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创建应用表单进行信息收集、设计流程引擎搭建业务流程管理、添加成员协作进行协同管理和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进行使用,可针对企业领域的流程协作,减少重复劳动。

  钉钉

大名远扬,到处都是它的广告,你肯定听过。

 优点:基本免费;功能全面较多,你需要用到的大部分功能它都有,并且还会越来越多

 缺点:上下级管控性太强,已读回执、Ding一下反人类,员工不一定爱用;前身似乎是阿里的来往,本质上就一IM工具,大部分功能第三方接入,如任务这块是Tower团队做的,各个环节之间使用体验存在断裂,并且Tower的任务太简单了点,基本就是个Todo list,没有服务可言,软件使用自己琢磨。

明道

国内做协作这块比较早的,但广告较少,曝光量不高。

 优点:设计理念偏西方,透明扁平那套,如果你的团队能接受这样的,绝对比传统模式效率更高,团队氛围更好;工作流各环节功能完善,该有的都有,产品颜值比较高;工作人员一对一服务,部署培训、网络搭建等等都由他们负责,有时候还带有点管理咨询的意味;

 缺点:免费版本功能受限,需要彼此加好友;缺少视频会议这样的功能,需要借助第三方产品;

今目标

 挺老牌的,但是曝光同样不是很多,总有种low的感觉。

 优点:免费(部分);功能较全;

 缺点:太丑,总有种上个世纪的传统软件的感觉,点开一堆菜单点开一堆菜单的;功能结构比较乱;

  纷享销客

一个不知道在想啥的公司,之前做CRM,后来想做协作,再然后又去做CRM了。

 优点:基本的功能都有吧,CRM功能上述几个软件都需要在它们的平台上用第三方软件;如果你的团队销售有一定规模,用这个算是比较合适吧,不用再买套CRM。

 缺点:功能结构也是比较乱,项目管理偏弱,协作这块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其他的还有:

  泛微OA: 工作流比较强、可以搭建出任何复杂流程,正因为如此,整体操作可能会繁琐一点

  致远OA: 知名离不开用友,和财务集成的资源及优势可想而知,但是对于无缝集成效果不是很强

  i人事: 公司人事管理

  简道云: 可以用它来搭建个性化管理应用如OA、CRM、进销存等

刻度嘟嘟: 专注餐饮运营管理APP,餐饮检查体系、针对性强做的很垂直,不能全行业使用。

每个工具的功能侧重点不同,每个公司的实际使用场景又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先梳理一下现在优先级最高需求。

如果是沟通类的,可以考虑企业级的即时通讯产品。

如何选择企业即时通讯产品?

现在市面上企业级即时通讯产品根据服务端运维方不同分SaaS版和私有部署版。

有度即时通—— 打造企业私有的高效工作交流平台,欢迎政企单位体验使用!

个人觉得对于中小团队来说,在选择工具要秉承的原则是:简单易用,方便新员工学习,平台支持性好、性价比高、安全。

一、邮件——Gmail

二、待办清单——奇妙清单

三、客户沟通——Skype

四、IM——微信

五、CRM——自建

六、协同办公和文件备份共享——一粒云

假如还涉及开发的话:

代码管理——Bitbucket

开发任务分配——JIRA Software

这是一款功能全面、 支持开源 (提供100%源代码)、 私有化部署 (并支持SaaS模式与PaaS模式)、 支持二次开发 的企业在线文档。

产品介绍及推荐理由:

企业文档是“软开企服”推出的一款私有知识管理产品,其用于个人笔记、团队协作、知识沉淀,团队协同与知识沉淀,适合作为个人笔记、办公文档、专栏博客、项目文档、官方文档、企业知识库、内容论坛来使用。

功能介绍:

便捷操作:像书架一样的知识库的目录及大纲功能,让多篇文档结构化,形成一本本像书一样清晰易读的知识库,方便知识创作及沉淀。文章内容编辑时刻上手,无需培训。

完善的权限体系:组织、部门、菜单、角色、等权限体系,更加适合于企业管理

高效协同,支持团队管理,提供所有者、管理者、成员、普通游客等多种角色控制信息分享范围

支持多种文档:富文本、脑图、在线表格、画图等等。。。

企业文档定位与公司级产品, 核心特色 是:

私有化部署 :提供容器化部署方案,支持公有云、私有云的多种模式

代码开源: 目前开源的代码在gitee、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开源,项目名称

扩展性强: 底层采用spring cloud 的基础框架,可以扩展海量并发,并且目前除了知识库,开发团队正在构建私有化的视频会议、邮件管理、任务管理等应用

支持多种模式 :支持多租户(SaaS),也支持单租户(PaaS)模式,后端自主控制

Gitee开源地址:https://giteecom/software-minister/jvs-knowledge-ui

私有化文档的优势:

安全性,2019年微盟删库事件、滴滴私有数据事件、酒店开房信息泄露事件,说明信息安全非常重要,私有数据最好自主可控

成本低,10个用户以内,SaaS在线文档免费,10-20个用户以上文档的价格相差不多,20个用户以上,则私有化部署成本更低

定制化,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把业务在线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则是将各个信息化的价值信息有机的整合起来,那么在系统的扩展性上,私有化部署的扩展性远远高于SaaS产品,例如文档的申请查阅需要流程审批,那么现在的SaaS系统很难支持这种类型的问题。

全开源,无忧企业文档是开源项目,那么在自主可控性上,和业务扩展性上都没有任何限制。

使用地址:http://knowledgebctoolscn/

无忧文档目前版本13,下一个版本更新,会逐渐调整以下功能:

除了上述的功能,我们接下来还将逐步开源 “项目任务管理”、“私有化的视频会议”、“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等等一些企业级应用PaaS产品。

我是“软件部长”,专注分享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实现方案、开发工具、学习资源等内容。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团队协作软件推荐使用可量化的团队协作软件Workless,为企业提供项目管理、任务管理、数据管理的同时,并提供量化协作的能力, 通过积分体现量化的价值,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为企业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Workless为企业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协作模版。功能主要有:

从创建项目、到实行,是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定义。其执行过程可根据项目场景调整阶段状态,实现项目流程自动归纳,项目进度有条不紊。

项目管理应景而创建是Workless进行项目配置的主要解决痛点。项目创建根据场景类型设置任务类型、任务分组规划为项目阶段、配置应用以及功能组件。

基础设置

项目基础设置,项目管理人可以此为基础创建项目模板。二次类似项目创建直接调用已设置的项目模板即可。快速确立项目启动战略

任务设置

任务设置可根据项目创建场景对项目任务进行任务类型、工作流程、任务完成情况标准化设置、依据管理需求是否抄送他人。酌情开启任务量化功能。

任务分组

项目基础设置,项目管理人可以此为基础创建项目模板。二次类似项目创建直接调用已设置的项目模板即可。快速确立项目启动战略

项目应用组件配置任务

任务是项目启动管理的核心功能,有序的任务流分组可以明确的把控项目整体开展事项。按项目流程节点进行战略调整,提高任务可控性。

任务协作 遵循PDCA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Plan—Do—Check—Act。

分别解释如下:

P (plan) 计划

D (Do) 执行

C (Check) 检查

A (Act)处理

数据协作

为企业提供客户、商机、产品、订单、招聘、采购、库存等多种数据表单管理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是否开启某个数据模块。

积分量化

通过积分体现量化协作创造的价值,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为企业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积分可多维体现工作状态,自定义设置积分标准,以企业制定多项积分考核,给予企业可靠的员工积分可供参考。

文档协作

文件管理是线上协作的关键助力,企业网盘为企业提供专属的线上文件储备空间。支持协作的文件共享、上传、下载、更新,让协作共享更便捷。

企业管理后台

后台管理,方便管理角色进行应用管理、组件配置以及任务、项目流设置。可以在每一个层级进行权限的精细控制,保障配置内容的多样自定化。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是什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