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腾讯的造芯之路

置身事内:腾讯的造芯之路,第1张

事后想来,芯片验证工程师Lynda觉得进腾讯有点“草率”了。

作为一个在半导体行业工作过多年的资深工程师,Lynda第一次看到腾讯发布芯片岗位需求时,略感到一丝惊讶。2019年1月她带着好奇加入这家互联网大厂,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面试时,主导芯片设计工作的Henry给她打过一剂预防针:“我们是从零开始做芯片。”Lynda试图代入鹅厂一贯的低调来理解这句话,但随即便在第一天上班时被跟同事的对话震到了:

-“我们的仿真工具呢?” -“没有,还在谈。”

-“验证环境怎么说?” -“还……没有。”

-“那……验证流程呢?-“这个……也没有。“

对于一个芯片验证工程师来说,仿真工具、验证环境、验证流程就是必备的生产力工具。Lynda想全程参与芯片研发业务,倒不怕从头开始,只不过没想到连这些必备品都能 “三无”。

当一家互联网公司投身半导体时,工具的欠缺还不是最紧要的。“造芯”不仅是业务的简单延伸,它往往意味着更复杂的产业链、更耗时的人才沉淀、以及更迥异的生态文化和技术理念。

比如芯片研发不像软件开发尚可后期不断改bug,设计问题没被前期验证发现,一旦流片就只能沦为一块“砖头”。而Lynda所担任的验证工程师,就是防止前期努力打水漂的守门员。

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工程师与验证工程师的比例在很多芯片公司会达到1:3。但Lynda入职后环顾四周,发现不仅自己只有一个并肩作战的同事,连验证的代码也一行都没有。

这时候,Lynda才开始明白Henry口中的“从零开始”意味着什么,以及她面临着怎样一场艰难的战役。

01

雄关如铁,出师未捷

在腾讯云副总裁、云架构平台部总经理谢明看来,“从零开始”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曲折故事。

谢明所在的云架构平台部,站在腾讯各类前端应用的身后,是腾讯海量业务数据冲刷的前线,有效支撑了QQ、邮箱、微信、微云、流媒体视频等一个又一个的国民级应用。

2013年,QQ相册已经发展成腾讯最大的一个存储类业务。让用户访问相册的速度更快、体验更顺滑,成了一个很急迫的需求。转化成相应的技术问题,就是能否更快地转码?能否在不损画质的情况下压缩?能否以更低的成本存储?

他们反复地追问。

团队深刻地明白底层技术创新对上层应用的放大价值。软件架构上固然要永远不停歇地进行自我超越,但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只有在硬件上也作出创新,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

问题是:一个做软件出身的团队,怎么去做硬件?

一圈研究之后,他们决定先拿FPGA(可编程阵列逻辑)试水。跟我们平时电脑和手机里的通用芯片相比,FPGA是一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能够实现灵活的“半定制”开发。

FPGA相比起芯片容错率高,但在吞吐率、延迟、功耗和灵活性等维度上都很平衡。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时,FPGA相比GPU具有超低延时的显著优势,很适合用在特定的业务场景。

事实验证了这种判断。2015年,团队集中力量研发的编码FPGA,取得了比CPU编码和软件编码更高的压缩率和更低的延时,也帮助QQ相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存储成本。他们看到了在FPGA方向 探索 和深入的可能性。

2016年前后,由Alpha Go引爆的AI热潮更把FPGA拉入了主流视野。团队通过FPGA对深度学习模型的CNN算法进行加速后,处理性能达到通用CPU的4倍,而单位成本仅为1/3。

FPGA效果虽好,但技术门槛比较高,“如果把FPGA云化,是不是一个能够扩大应用的解决路径?”

带着这样的期待,2017年1月20日,腾讯云推出了国内首款FPGA云服务器,希望以云计算的方式,将FPGA能力推广到更多企业。

从效果上来说,在FPGA云服务器上进行FPGA硬件编程的企业,确实能将性能提升至通用CPU服务器的30倍以上,而只需支付相当于通用CPU约40%的费用。以一家著名的基因检测公司为例,传统用CPU需要检测一周的基因序列,FPGA可以压缩到数小时完成。

然而云化后的FPGA,没能如预期般迅速席卷整个行业。

一方面,FPGA毕竟是一种“半定制”的电路,许多企业还是无法独立胜任FPGA开发,需要更加上层的服务;另一方面,通用芯片成本的迅速下降,也让FPGA的性价比优势逐渐丧失。

云端商业化的受挫泼来一盆冷水,把团队的热情从巅峰一下子打到了谷底,同时也把两个问题赤裸裸地抛到整个团队的眼前:FPGA对业务的价值究竟有多大?FPGA还能继续做吗?

受此打击,团队在2018年也近乎分崩离析,人员开始集中式地离开。腾讯在“造芯”上的第一次 探索 ,画上了一个遗憾的逗号。

02

柳暗花明,“蓬莱”问世

在FPGA云服务器受挫后,腾讯需要重新思考硬件之路要怎么走下去。

在团队几乎解散的2018年,中国芯片行业迎来暖春:中美贸易摩擦给全民普及了芯片的重要性,科创板的设立为半导体企业上市开启大门,而国家资金的进场更是让大江南北一片热火朝天。

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做芯片跟做云计算、数据库、存储系统等一样,需要有具体的业务场景支撑,不能“为了做而做”。在经历过一场不算成功的 探索 后,腾讯要等待下一个真实需求带来的机会。

时间进入2019年。那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元年,内外部业务都提出了对AI芯片的强烈诉求。AI芯片,要不要做?

这个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腾讯的管理层有过反对的声音,担心技术人员只是头脑发热,只是为了追逐热点。但同时,管理层也给了足够的灰度,没有明令禁止小团队级别的 探索 。

以小规模、低成本、特定应用场景的方式先行试水,成了大家的共识。

云架构平台部将第一款芯片敲定AI推理方向,取名“蓬莱”,希望这款芯片能像中国古代神话里的海外仙山一样,稳固地立于汹涌波涛之上。

这支硬件突围小分队,也被正式命名为“蓬莱实验室”。

有了FPGA 探索 时积攒的经验,蓬莱实验室对硬件编程语言已经相当熟练,也在标准接口、总线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平台化的设计。然而,两者的研发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做FPGA是搭现成的积木,那么做芯片就是直接从伐木开始来着手来制造积木。FPGA出了问题可以重新编程,而芯片只有一次流片机会,一旦出错,所有的努力便付诸东流。

此外, FPGA的资源是现成固定的,芯片的资源却是由自己定义的。一个字,就是要“抠”:用最小的资源做最大的事。

芯片架构工程师Rick用“装修”改“重建”来形容整个蓬莱项目。一开始,团队以为能把之前FPGA的技术较为简单地转成芯片。做着做着发现,以为终归只是以为——FPGA架构在芯片中能直接复用的并不多,团队只能把原来的架构整个拆掉,重写的代码量高达85%。

像DDR存储器这样的重中之重,芯片厂商通常会有专门的验证人员负责,而刚起步的蓬莱实验室没这个条件,只能靠抢时间把功课补回来。Lynda后来回忆道:“我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2020年1月,蓬莱芯片流片完成,被合作方快递到深圳。新冠疫情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暴发,公司已经开启集体远程办公。

项目负责人Henry戴着手套取到快递,用酒精仔细消毒后,带到空空荡荡的办公楼,大开着窗户和风扇,在一片消毒水味中,他和几个同事一起开始了至关重要的点亮操作。

所谓点亮,就是给芯片上电,首先看有没有短路冒烟,接着就是测试一些基本功能。是芯片还是“砖头”,成败在此一举。

结果,芯片的时钟频率一直没出来。要知道,时钟频率是芯片的“节拍器”,没有时钟频率,芯片的不同模块等于没对好表,就无法协同工作。

是不是这块芯片的问题?实验人员换了一块芯片,依然没有信号输出。

再换一块,还是没有。现场鸦雀无声。

实验人员已经不敢动手了。有人忍不住开玩笑,是不是该回家改简历了。

但除了沮丧,大家心里更多的是疑惑。因为项目虽然人少、资源少,近乎是白手起家,但蓬莱团队从设计人员到验证人员都有信心说:每一步都做好了。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在无比凝重的气氛中,他们继续放板、上电、读取信号……

第四块芯片,亮了。剩下的所有芯片,也都没问题。

真相其实很简单。28纳米工艺的芯片不良率只有3%,但偏偏随机测试的前三片都是坏片,小概率事件就恰好让他们全赶上了。这让他们把“生一胎”的紧张情绪,体验到十足。

在虚惊一场后的拍手相庆中,腾讯第一款芯片,宣告问世。

03

更上一层,“紫霄”凌云

量产后的蓬莱芯片,实战表现也不负众望,助力腾讯推出中国第一台获准进入医院临床应用的智能显微镜,实现自动识别医学图像、统计细胞数目并直接显示在视野上,性能表现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一扫当年FPGA云服务器项目的阴霾,说明在制造造出直面应用、性能卓越的芯片,这条路,腾讯走得通。

终端芯片蓬莱的问世,只是完成了从0到1的任务。团队已经迫不及待向要从1到N,向着大规模云端芯片进军。蓬莱实验室负责人Alex将大芯片申请立项戏称为“A轮融资”。

初试锋芒之后,团队需要向公司说明,为什么需要用更大的投入去做大规模芯片?在短期和长期能否保持领先性?如何与内外部业务结合创造价值?

腾讯这次面临的决策,要容易做得多。

首先是蓬莱实验室的成熟。通过一边行军一边成长,蓬莱实验室完成了一次次蜕变,建立起完整、严谨、规范的芯片研发体系和流程。这已经是一支具备硬核气场的“正规军”。

更重要的是,团队证明了腾讯做芯片的优势和站位。

谢明解释说,从行业来看,做芯片除了要考虑技术和工艺,最大的难点在于对芯片的“定义”。传统芯片厂商的优势在于前者,但芯片做出来之后再去匹配需求,在很多场景下真实性能是损失的。Google、腾讯这类 科技 企业的优势在于自身就是需求方,对需求的理解和洞察最深刻、最透彻。

方向没有问题,技术和工艺也没问题,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TEG(技术工程事业部)总裁卢山给予了全面支持,并通过总办争取到了更多的headcount和资金。

有了公司战略的支持,团队志气满满奔赴更大的战场。蓬莱实验室副总监Austin决定兵分两路,在AI推理和视频编解码上并行推进。

AI小分队继续做蓬莱的20版“紫霄”。这是《封神演义》里鸿钧老祖所居宫殿的名字。在稳固的仙山上牢筑“紫霄”,代表了新的野心:

这次,他们将目标直接定为业界第一。

紫霄所有的架构都围绕着有效算力去做。团队优化片上缓存设计,并摒弃竞品常用的GDDR6内存,采用先进的25D封装技术,把HBM2e内存与AI芯片合封在一起,从而把内存带宽提升了近40%。

技术迭代一日千里。紫霄立项后,业内最高性能表现又被竞品刷新。虽然紫霄的设计性能相比这个最高表现还足够“安全”,但团队还打算继续加码。

经过研究,他们在芯片内部增加了计算机视觉CV加速器以及视频编解码加速器,可创新性地大幅减小AI芯片和x86 CPU之间的交互和等待。

即便因此而增加了两个复杂的自研模块,团队仍然在计划的6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从架构确定到验证以及流片的全部流程。

2021年9月10日,紫霄顺利点亮。

在和视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推荐等应用场景下,这款芯片打破了制约算力发挥的瓶颈点,最终在实际业务场景性能表现达到了业界标品的2倍。

04

独立自研,“沧海”一笑

AI小分队给自己芯片取名“紫霄”,而视频编解码则取名“沧海”,颇有海天相接之意。

不同于蓬莱和紫霄主打AI,沧海是一款视频转码芯片。如果说当年QQ相册的转码问题是蓬莱团队做硬件的最早契机,那视频编解码小分队在这个方向上的继续 探索 ,正是完成了一次对初心的呼应。

不同的是,“沧海”的应用场景已经远超当年的范畴。

当多媒体业务从时代进化到音视频直播时代,天量的4K/8K超高清的数字内容如潮水一般持续冲击着云计算基础设施。每增加一个比特的数据,都会带来相应的转码算力和CDN带宽成本。

这是一道直观而严峻的数学题,而沧海小分队的解题目标也非常清晰,那就是要做一款业界最强的视频转码芯片,把压缩率发挥到极致。

好在,腾讯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场景,以及腾讯云覆盖的众多直播互动头部客户,为沧海的研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分析和验证条件。

团队先是推出了沧海的核心自研模块——硬件视频编码器“瑶池”,并决定在沧海完成研发之前给瑶池一次大考。

这个大考就是2020年的MSU世界编解码大赛,该大赛由莫斯科国立大学(MSU)主办,十多年来一直是全球视频压缩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吸引了包括英特尔、英伟达、谷歌、华为、阿里和腾讯在内的国内外知名 科技 企业参与。

结果是,瑶池实现1080P@60Hz的视频实时编码,力压群雄获得了SSIM (结构相似性)、PSNR(峰值信噪比)和VMAF(视频多方法评估融合)等各项客观指标评测第一名,以及人眼主观评价第一的好成绩,相比第二名领先了一个身位。

经此硬仗,沧海在技术上得到了充分检阅。

2022年3月5日,Derick和他带领的视频编解码小分队收到流片回来的芯片“沧海”,又正逢深圳因疫情而全面远程办公。

他们申请特批进入空空荡荡的办公楼。这情景,和两年前点亮蓬莱时何其相似。

不曾想到,点亮蓬莱时的一波三折,同样重现。克服了一些调试中的意外,在一片欢呼中,腾讯的第三款芯片、同时也是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芯片沧海成功点亮。

化沧海为一粟。沧海最终实现以更小的数据量、更小的带宽提供相同质量的视频,压缩率相比行业最佳表现还提高了30%以上。

从蓬莱到紫霄再到沧海,从28纳米工艺到12纳米工艺,从8个人发展到100多人,从仿真工具一无所有到“天箭验证平台”正式落成,从努力跟上合作伙伴的节奏到独立做完全SOC。

两只小分队胜利会师。蓬莱团队,完成了一场“芯”路进化。

05

“100G”时代,双木参天

躬身跳进造芯大潮的,不是只有云架构平台部。

在多媒体、AI处理积极求变的同时,底层的云服务器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当软件优化带来的性能提升无法让产品拥有区别于竞品的明显竞争力时,如何让性能突破现有天花板?

2019年,腾讯迎来云计算业务上的里程碑——云服务器规模突破了100万。腾讯云副总裁、腾讯网络平台部总经理邹贤能敏锐地观察到,随着服务器接入带宽不断提升,服务器用于网络处理的CPU资源也越来越多。

能否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服务器网络处理,同时还提供更高的网络性能?腾讯的网络平台部也将目光投向了软硬协同与硬件加速。

面对这样“既要、又要”的挑战,邹贤能决定给服务器做个减法:“把网络数据处理的负担从CPU卸载出来”。

“智能网卡”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所谓智能网卡,一方面像普通网卡一样肩负起服务器的对外网络访问,实现不同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互联。另一方面,它额外带有CPU/FPGA/内存等智能单元,能分担一部分服务器的虚拟化计算任务,实现服务器整体网络和存储性能的加速。

换句话说,网络平台部要做的事,是要在网卡里新装一个服务器。

一开始,团队希望找到一款现成的商用板卡降低工作量。

网卡硬件负责人Hayden牵头开展方案论证和调研,但商用芯片的加速引擎不支持私有协议成为当时直面的第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障碍。一些著名的网卡设备商听了腾讯的要求就摇头:

“现在网卡的功能很简单,你们这个要求太复杂了,很难实现的。”

还有些直白地质疑:“网卡数量这么多,可靠性要求高,你们自己搞得定吗?”

难道智能网卡项目刚起步就要流产?

邹贤能给团队指明了方向:“既然智能网卡是云数据中心追求极致性能与成本的关键部件,如果市面上没有满足腾讯需求的产品,那我们就自己造一个。”

方向明确之后,路线也很快清晰起来:先从基于FPGA自研智能网卡起步,再开展智能网卡芯片研发。

2020年9月,腾讯第一代基于FPGA的自研智能网卡正式上线,命名为“水杉”,寄寓着团队希望产品可以像这种珍稀乔木一样适应性强、快速生长。

疫情期间各种突发需求砸来,初生的水杉没有被挑战压弯。

Hayden回忆道,一个大客户本身采用了UDP音视频协议,在属性上是“不可靠”、允许丢包的,极大地依赖网络吞吐和稳定性,却要求高并发、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效果。

水杉智能网卡迎难而上,通过大幅提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帮助该客户完成了24小时零丢包的极限压力测试,稳定上线运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水杉投入应用后,第二代智能网卡“银杉”的研发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启动,并于2021年10月正式上线。这一代智能网卡的网络端口翻了一番,达到了2100G。

在又一颗参天大树的支撑下,腾讯云对外推出了业界首款自研第六代100G云服务器。它的计算性能提升最大220%、存储性能最大提升100%。单节点接入网络带宽相比上一代最大提升4倍,延时下降50%。

“两棵树”在网络硬件卸载上取得的巨大收益,令团队兴奋不已。

当FPGA路线逐渐逼近性能和功耗的瓶颈,网络平台部决定再一次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腾讯的第四款芯片,也是首款智能网卡芯片应运而生,它也有一个 “仙气十足”的名字——“玄灵”。

06

“玄灵”乍现,芯事未完

按照计划,这款7纳米工艺的芯片将在2022年底流片。

Hayden受命快速组建起了玄灵芯片研发团队,不断挑战多个“mission impossible”。

从性能指标来看,玄灵支持设备数量将提升到10K以上,相对商业芯片提升6倍。同时,它的性能相对商业芯片也可提升4倍,通过将原来运行在主机CPU上的虚拟化、网络/存储IO等功能卸载到芯片,可实现主机CPU的0占用。

这颗短小精悍的芯片,充分诠释了面向未来极致性能的“玄”,与面向各类业务需求灵活加速的“灵”。

目前,玄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智能网卡流片前的验证和测试,打造腾讯云下一代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

蓬莱实验室的AI推理芯片紫霄和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则将量产,与腾讯业务深度融合应用;

还有一些新的芯片项目也在酝酿成长,继续 探索 有需要的技术方向,丰富这一本“山海经”。

腾讯海量业务面临的全新挑战,以及云计算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倒逼”腾讯走上了这条造芯之路。这些从业务需求出发的芯片,必定会深入现实应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我们不是无中生有、拍脑袋要去做芯片。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腾讯的需求足够大,足够我们去做这件事。”卢山说道。

从2010年起,腾讯就开始以云服务的方式对外开放自身的数字技术与连接能力,奔赴这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躬身入局,腾讯看到深度的数实融合正在引领全真互联的技术趋势。

而在腾讯之外,中国的 科技 公司们正在向创新的深水区挺进,突破瓶颈的努力显得愈发重要。无论是数实融合还是上游创新,硬 科技 的海面上一片百舸争流,它们都在 历史 的浪潮奋楫中流。

在这场大潮中置身事内,腾讯的芯事必然在星辰大海中得到回响。

关于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可以软硬件两个方面来考量,以开放性地思考更多角度的可能性。

从硬件角度,近年来国家提出“东数西算”等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战略,其目标之一便是将云计算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础资源,以底层巩固的方式支撑上层应用的开发。因此,可以想见的未来便是云计算服务器农场将更加密集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从而形成全国负载均衡、算力调节的总格局,超级算力的支持将为各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集中于云端的算力架构,考虑商业场景、带宽影响等相关因素,边缘计算也随着本地化设备芯片算力的提升也愈加走入产业的视野,通过本地承担更多的进程任务,从而分担算力压力,最终实现场景更加完善的封装。

从软件角度,算力的支持如同水,可做海、可做湖、可做池、可做溪,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予以不同的支持。例如,在现有的头显娱乐业中,其无线连接中时常出现的眩晕感,其便是因为VR内容画面传输的迟滞,导致渲染帧率过低,从而与人类大脑的本能系统产生错位情况,而通过更大算力的支持从而保证更加清晰、帧率越高的画面渲染,则可有利于通过内容提升而促进整体VR娱乐业的发展。

在具体的产业实践过程中,现有大量的数字化系统只是对目标场景予以三维高逼真的效果呈现,并一定程度集成所谓的实况数据,但更多只是对现场视频流等信息的简单反馈,而数字化的真正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自由化的平台,让不同的数据能够融合交叉分析,从而提炼价值以辅助决策、快速响应,例如在资产管理系统中,通过对周边地形数据的集成和目标建筑物BIM完整数据的集成,首先能够呈现现场的格局,进而通过现场IOT数据采集以对BIM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等数据提炼,从而便能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的对目标资产的隐患影响,而相关的数据也可以与过往历史积累数据比照,通过人工智能从而形成历史理论预估和实际情况对照的路径,最终为决策提供参考并完善解决方案。

2020年,在线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巨大,一季度,各平台几近停摆,交易规模与交易额均出现大幅度下滑。而随着疫情的稳定,三季度以来,在线旅游行业开始逐渐复苏,以携程、同程艺龙为首的在线旅游平台业绩开始逐渐恢复。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在线旅游行业衍生出多种营销模式,各企业Boss跨界直播,带动行业收入增长,部分平台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持续受疫情影响的国外市场,加码下沉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疫情使得在线旅游行业加速洗牌,国内下沉市场潜力巨大,新玩家持续入局,但短时间内无法攻克老玩家的流量与技术优势。

游客出行恢复8成,疫苗问世或成OTA复苏“强心剂”

2020年上半年,在线旅游市场受到疫情冲击,交易规模大幅下降。易观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1529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12%。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三季度,在线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第三季度在线旅游同比增速由负转正。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纵观携程、同程艺龙、途牛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深耕本地的OTA普遍享受到了中国市场有效控制疫情的红利,纷纷给出了优于二季度的业绩,“环比增长”也成为OTA企业财报内容的关键词。

在此期间,航司与OTA平台纷纷推出自家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刺激旅游业恢复。航司上线“随心飞”等产品,由在线旅游平台分销。飞猪推出任性飞活动,加码机票券补贴、酒店补贴,携程推出海航机票+精品酒店打包产品。

易观分析称,后疫情时代,政策引导、出行意愿、产品营销、服务保障组成了旅游复苏的发展动能。1-2月,疫情大规模爆发,在线旅游用户纷纷取消出游计划,“无损退订”等新规制定,完善旅游用户保障权益;3-5月,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步解冻,各大综合旅游预订厂商纷纷入场直播,刺激用户旅游消费;7月旅游业态迎来跨省游恢复利好。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疫苗的问世将成为旅游业复苏的“强心剂”。马蜂窝高级副总裁于卓在2020地球发现者大会上表示,随着疫苗接种覆盖面逐渐提升,将极大提振旅游行业。”

“旅游+直播”成标配,用户看重产品质量

受疫情影响,今年在线旅游业掀起了一股Boss直播带货风潮,包括携程梁建章、去哪儿网陈刚、同程集团吴志祥在内的OTA平台Boss纷纷走进直播间带货,以此提振旅游市场信心。

今年4月,去哪儿网CEO陈刚首次在快手直播间直播带货,在长达2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观看人数累计达到3835万,互动人次突破150万,并拿下1605万交易额。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则玩起了Cosplay,在直播中Cos“国粹”变脸、藏袍、白衣、苗王装、唐伯虎装等。随后携程直播便成了常态,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携程直播间的客单价达1300元,截至目前,携程直播矩阵GMV累计超过24亿元,观看人数超过17亿人次。

此外,有OTA企业启动了“云游”的模式,同样以“旅游+直播”的模式,达到与用户互动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业的回暖。

疫情期间,飞猪利用淘宝直播策划了“云春游”等系列直播,结合线下实景直播、专业主播讲解、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以博物馆等景点为切入点带给用户一系列云游体验;马蜂窝旅游发起“云旅游”,联合各大旅行达人、目的地、景区及平台商家,通过高频次的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方式,将最具代入感的旅游玩乐体验展示给用户。此外,同程艺龙与快手达成了战略合作,实现疫情期间“OTA+短视频”的大规模合作。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市场表现来看,“旅游+直播”或将成为OTA未来的标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复苏,但用户最看重的还是旅游产品的品质。

业务由海外转向国内,下沉市场潜力凸显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OTA平台业务开始由海外向国内转移。携程预计,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的市场将会延续,短期来看国际业务受疫情影响仍将面临承压。

陈刚表示,国内游确实成为了当前OTA行业复苏的重要引擎。OTA平台纷纷布局国内市场,日前,携程宣布调整战略,提出从内容、产品、供应链和质量四个方向深耕国内旅游市场;而飞猪提出面向广大国内游客试水“种草营销”。

此外,在海外旅游市场停滞的状态下,国内下沉市场已然成为一块“香饽饽”。去哪儿数据显示,目前新客增量已经与去年持平,其中新客里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40%,近一半新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此情况下,OTA企业均看重了下沉市场的增量,在部分放弃国际业务的情况下,纷纷布局下沉市场。

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影响或加速在线旅游平台下沉探索速度,用户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预计约为432亿人,同比增长46%。

对此,OYO酒店首席收益官朱磊曾公开表示,下沉市场正在改变过去旅游消费的被动地位,在消费决策上表现得越来越精明,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门槛。

而下沉市场的优势亦体现在了OTA平台的财报数据中。同程艺龙三季度财报显示,同程艺龙在微信平台上的新增付费用户中约672%来自中国三线或以下城市,较2019年同期的633%有所增加。而在交易层面,2020年第三季度,同程艺龙的酒店间夜量在低线城市同比增长近30%。

新玩家接连入局,老玩家流量与技术优势难攻破

今年以来,各个OTA平台均在深耕内容。“疫情进一步拉大了旅游的信息差,在线下旅游受到重创时,线上内容几乎是弥合疫后信息差的唯一途径。”于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虽然疫情一度让OTA平台停摆,但并没有影响到新玩家的入局。

早在去年,拼多多就暗自试水OTA业务,相继推出了多多火车票、多多机票等业务。近日,拼多多全面上线了旅游出行业务多多旅行。与此同时,百亿补贴专区也上线了旅游类目及产品,主打特惠、低价策略,目前已有春秋旅游、齐乐游与华住等多位商家入驻,覆盖机票、酒店以及跟团游等多项OTA业务。

小红书则推出了“Red City城市计划”,通过“网红打卡”旅游达人的图文分享种草旅游城市网红景点与特色民宿。此外,抖音平台也通过直播与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网红城市,成为一种新模式。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旅游消费人群的意识越来越强,观念越来越开放,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旅游市场依然潜力巨大,新玩家永远不会退场。

然而,易观分析师则分析称,疫情之下,航旅市场发展停滞,行业洗牌,拼多多等新玩家探索开拓旅游交通市场格局。而在线机票预订市场,OTA老玩家凭借流量优势、稳定的后台服务器系统技术、用户保障体系等支撑,在资源、技术、服务端已筑起护城河壁垒,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新玩家依靠流量、价格模式无法轻易突破。

云录制和本地录制的区别如下:

云录制指的是在云平台进行录制的行为,也就是说通过云端进行录制的行为。云录制需要连接相应的云服务器,在连接好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录制操作,录制完成后文件可以保存在云端。

本地录制指的是在本地进行录制的行为,也就是说就在当地进行录制的意思。本地录制之后,所录制的文件会保存在对应的本地文件夹当中。

云录制

云录制节目就是将以往在线下录制改为线上录制、或线下直播改为线上直播等,并将节目在电视台及相关新媒体平台播出。

“云制作”过程中,参与录制节目的嘉宾不像以往聚集在演播厅,而是分散在各自驻在地,通过视频设备实现交流。自疫情以来,许多电视及网络综艺节目无法在演播室录制,影视工作者迅速反应,纷纷采用“云录制”的方式,保证已开播节目的持续播出。

目前尝试采用较多的有“无观众席”录制、远程分会场录制等形式,主要包括云连线新闻直播、云连线新闻采访报道、云综艺云音乐会节目等,追脉溯源,这样的形式其实并非首次出现在疫期,此前已有多次成功的实践。

挂机宝是一项服务器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它采用的是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

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概念是基于共用操作系统内核,这样虚拟服务器就无需额外的虚拟化内核的过程,因而虚拟过程资源损耗就更低,从而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更多的虚拟化服务器。这些VPS服务器以最大化的效率共享硬件、软件许可证以及管理资源。每一个VPS服务器均可独立进行重启。

并拥有自己的root访问权限、用户、IP地址、内存、过程、文件、应用程序、系统函数库以及配置文件,挂机宝技术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平台,Linux版Virtuozzo服务器还支持在虚拟服务器上实现同版本内核的不同Linux发行版。

挂机宝的用途

1、放置挂机

多种类型APP放置挂机。挂机宝正常是不开放80端口的,没办法用作网站建站,挂机宝的价钱很性价比高,实际操作和云服务器相同,手机上和电脑上都能够使用挂机宝,挂机宝正常有XP、win7、win8、win10等系统,用户能够自主更换所需的系统,安装系统只需要几分钟。

2、办公

因为肺炎疫情缘故,网络办公较为盛行,挂机宝可以可以联接公司内部互联网,完成在线办公、公司网络化办公。即使本地电脑的配置很差,也是能够流畅地远程操作挂机宝。

3、游戏

各种各样游戏类型APP放置挂机,特别注意:挂机宝不带有任何的多开以及换ip功能,任何一台挂机宝都是需要ip软件的辅助来完成效益最大化。

编者按疫情时期学校在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云计算在教育领域逐渐渗透,并引爆了云计算市场。云计算究竟有何优势?在教育信息化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在教育领域又有多少的可能性?

本文转自雷锋网,作者李菁瑛;经亿欧编辑,供读者参考。

当今,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云计算便是其中之一。云计算服务从最初的兴起到逐渐落地到各个行业,经过了黄金发展的十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市场之一。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再次引爆了云计算市场。

疫情之下,足不出户,带来了“在线服务”的大爆发,学校在各种云平台上开展在线教学,企业在云平台上开展视频会议,进行线上协同办公,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上办公,其背后都需要稳定的云服务来保障。疫情期间的流量大考,暴露出卡顿、流量超载等问题,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知到云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不足。

疫情终将结束,但疫情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不会止步。对学校和老师来说,过去的云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如今,疫情倒逼每位师生接受了在线教学的体验,教学、授课、练习、作业批改、家校互动……一切都在云端进行。云的理念将不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技术,而真真切切烙印在了师生的心里。

当然,云计算对于教育的渗透将不仅于此,未来云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仍是一幅值得无尽畅想的蓝图。

云计算技术兴起后,因其便捷、灵活的IT资源部署和按需支付的模式,使其成为全球 科技 和通信巨头们争相布局的“香饽饽”,在短短数十年间,便得到了迅猛发展,甚至被誉为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何以被“众星捧月”,它究竟有何魅力?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各地区的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根据用户消耗多少交多少钱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的接入和获取资源。集成在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中,用户可以方便、迅速的获取资源,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是偶尔的通信。

早在2006年,Amazon对全世界宣布了一组云计算服务,推出云计算服务环境EC2(elastic Compute Cloud)以及云存储服务Amazon S3(Simple Storage Service)。Google在 2012 年正式发布 Google Drive,它是一款云存储服务系统。随后,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也都基于云计算平台搭建了各种应用为用户提供云服务。

云计算的出现,赋予了IT资源更大的优势,让一切变得“触手可及”。

其弹性扩展、伸缩性强的特点,用户通过服务平台可以对存储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

其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存储的内容无需具象在某台服务器或计算机终端,所有的东西都在“云”上,只要在能联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获取互联网资源;

相对于传统自建机房,云计算技术灵活性强, 由于没有固定的应用以及动态分配的特点,用户无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便可以轻松享受云服务,省去了传统运维工作中繁琐的操作过程, 如管理服务器、部署代码、安装数据库、存储文件、保持负载均衡等,高效的自动化运维大大节省了运维人力和成本资源,让员工专注于主营业务;

而且,云计算系统将各个区域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整合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采用多重安全认证的机制大大提高了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

从最早的私塾教育,到日渐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从言传身授,到远程网课,上千年来,教育技术从无到有,不断渗透、改变着教育的形态。

我们先来复盘下近现代教育技术的演变历程。

1990-1999年为前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学校开始搭建局域网,一部分教学材料和试卷、教材应用平台实现简单的计算机化,也 探索 了广播电视、远程网线等新兴传播技术。

2000-2009年为PC互联网时代,教务系统开始出现一些单点的应用,比如试卷和教材的应用平台。在教学上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投影、MOOC、远程网校等技术形式。

2010年后,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进入升级阶段,2012年,国家颁布“三通两平台”战略,教育信息化开始成为人们口中的热词,更多的教务系统和教学终端进入学校。

2015年-2019年,云计算和软件服务的兴起,使用户从繁重、复杂的计算机资源管理中解放出来,教育局、中小学、高校等机构开始建设教育云平台、搭建智慧校园。与此同时,直播、翻转课堂、云中教室、AI双师等新模式被应用到教学场景中,教务、教学开始共同迈入智能化时代。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看到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开始逐渐深入,那么,2020年作为下一个十年的起点,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技术不仅将继续改变教学的过程,甚至将会重构校园的边界和内涵,无论是课堂还是校园,都将变得更加“智慧化”, 科技 将真正开始“颠覆”教育行业。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同于AI、大数据技术直接作用于教学练考管的各个环节,还有5G技术对于在线直播的流畅度的可观性,在过去的几年里屡见报端,被业界津津乐道。

相比而言,云计算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技术,因其本身的虚拟和抽象属性,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感,更多扮演着“底座”和“托盘”的角色,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但其重要程度无疑是不言而喻的。

打个比方,如果说AI、大数据等技术像是阳光和雨露,让教育的森林更加郁郁葱葱,那么云计算就像是支撑它们脚下的土壤,为教育技术变革提供赖以生存的水分和养分。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模式,以其快速、安全、易扩散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将会给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变革。

云计算应用在教育行业,就诞生了“教育云”, 即依靠互联网将教育资源和系统进行虚拟化,租用云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器并在云平台上部署自己的资源和系统架构。

在“教育云”平台上,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方便分享和下载想要的教育资源,老师也可以将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存储到云平台上,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便可轻松获取。同时,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可以将各个学校或机构的教育资源集合到一起,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教育云平台可以构建一体化、可靠、优质、快速的教育网络环境,通过虚拟桌面云终端的设计方式,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云平台实现有效交流,将老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教与学的全面互动。

除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云计算还可以实现教育基础设施和管理的数字化,把各种系统、终端连接起来,实现集中的平台管理,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分析,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校园。

另外,云平台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安全性。其加密和备灾的功能,可以从物理层、网络层到应用层做到实时自动化监控,保证数据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多可用区部署,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丢失,使学校能够快速搭建稳定的信息架构。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基础作用,纷纷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植力度,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也迎来了春天。

早在2015年开始,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云计算行业发展。

2015年1月,国务院引发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4月,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五个层面的重点行动计划以此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

2018年8月,工信部引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指导和促进企业运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0年,中央密集发声聚焦「新基建」,5G+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

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我国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互联网、零售、金融、医疗、教育等新老行业纷纷推动“上云”。

2019年7月,IDC公布全球公有云服务商 Top10,中国云厂商占据四强席位。

2020年5月8日,IDC 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9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696亿美元。IaaS市场增长609%,PaaS市场增长763%。

据《2019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作为新基建的一环,未来的云计算不再只是人们印象中枯燥乏味的IT技术,而将变成各个行业的“水和电”,云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云办公、云医疗、云教育、云法庭等新型业态喷涌而出,云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万物云化将不再是梦。

相比于云计算在零售、金融、医疗等行业的落地已日渐纯熟, 目前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中小学、高校、教育局的数字化覆盖率还远远不够,教育“云化”拥有广阔的增量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校长也都表示过积极拥抱的态度,这也意味着云在教育领域的无限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黄荣怀教授: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韩骏:

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然之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智能+研究院院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傲英:

数字经济下,“Data is Power”,教育 科技 20时代,要 探索 一条应用、技术、科学研究联动和融合的创新之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依托教育底层基础设施的升级,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准高效连接,从而实现供给端资源的高效个性化配置。

面向教育领域,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等国内云厂商都已推出了教育专属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教育云生态,帮助学校、教育局、教育企业实现数字化。除了巨头入局,一些中小型云服务商和电信服务商也在为教育行业提供定制化的PaSS、SaSS能力。

云+教育正在以强劲的势头重构教育行业,云计算或许将成为改变教育行业的下一个爆点,教育技术又将迎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BLL8fh1VhjHMJWiaqNKFQ

摘要 :疫情阶段,各类企业负责人都在考虑远程办公/协同办公,以保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目前各大企业也都推出了各自的远程办公/协同办公平台,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但据调研,企业更多需求是员工在家能够直接访问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可直接访问办公室电脑完成业务工作的开展,而这一点是目前常见的协同办公平台不太容易实现的。要想实现企业对于直接访问内部业务系统、资源的需求,则需要建立起相对应的网络连接服务,且同时要提供固定的可访问IP地址,用于直接访问。

Abstract : during the epidemic stage, all kinds of enterprise leaders are considering telecommuting / collaborative work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s business At present, major enterprises have also launched their own telecommuting / collaborative office platforms, such as Ali's DingDing, Tencent's WeChat Work, ByteDance’s Fei Shu and so on However, according to research, more demand of enterprises is that employees can directly access the internal business system at home and can directly access the office computer to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work, which is not easy to achieve in the current common collaborative office platfor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voluntary demand for direct access to the internal business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connection serv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a fixed accessible IP address for direct access

关键词 :疫情,远程办公,协同办公,网络连接

自2019年12月爆发新冠肺炎(COVID-19)以来,尤其是过完春节假期,远程办公需求就大量爆发了。对此,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远程办公/协同办公平台,各大互联网厂商相继下场,以期占领这个突然爆发的并不算新兴的市场。

但是通过笔者对这些协同办公平台的试用结果来看,都不是特别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当前市场上所涌现出的这些远程办公平台,更多倾向于协同文档、视频会议等应用场景,而并未充分考虑远程访问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和办公资源这一场景。

经过多轮的认证分析之后,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对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和办公资源的访问,还需要满足3点要求:(1)具备公共网络访问能力;(2)至少有1个固定IP地址,以绑定相关的业务系统;(3)支持配置虚拟网络连接服务。

笔者建议企业在建设远程异地访问内部业务系统和办公资源综合网络时,充分考虑使用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和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以实现上述3点要求。

而综合考虑,虚拟化SD-WAN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要求,虚拟化SD-WAN服务可在不增加额外的软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企业办公室设备和员工家庭设备之间的快速智慧连接,完成办公综合网络的建设工作。

要想了解虚拟化SD-WAN服务,那就必须要对SD-WAN服务有着一定的了解。

SD-WAN全名即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软件定义广域网),其服务基于高品质的公共网络资,利用SDN/NFV技术重新构建骨干网络,助力企业用户快速实现总部与分支机构互连、数据中心互连和云服务互连。

简单来说,SD-WAN由两部分组成:SDN Router(简称白盒终端)和SDN Controller(SDN控制器),其中SDN Router负责数据流量的转发工作,SDN Controller负责数据流量转发的路径计算。两者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传统网络架构所不具备的转控分离(数据转发平面和路径控制平面)功能,将原本Router或Switch的功能进行分离,在SDN Router仅保留数据流量转发能力,而将路径选择、路由计算能力交给SDN Controller处理。

这样的设计结构,使得SD-WAN服务在网络连接、数据转发方面的效率大幅提高,能够做到及时的路径路由调整,对网络拥塞有着相当的提前预判和管控能力。

SD-WAN服务需要在各连接机构、单位部署SDN Router,所以一般来说SD-WAN更多应用于企业互连。对于疫情阶段个人用户的适用性并不强,为每个员工安装一台SDN Router同时建立IPsec隧道连接的成本过于高昂。

基于此,SD-WAN服务虚拟化的需求大幅提升。如何将SDN Router实现的功能虚拟化在X86或ARM架构的机器上,就成了疫情期间SD-WAN服务商需要考虑的大事情。应对如此局面,多数企业选择将以往部署在服务器端的vCPE安装在员工家用PC机,但这样的方案对员工家用PC机以及个人IT技能素质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1)硬件系统配置要求相对较高;(2)软件系统需要Linux环境,意味着要么将原本的非Linux操作系统重装成Linux系统,要么安装虚拟机;(3)部署过程对员工的IT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懂得IT网络知识,又要懂得Linux操作命令等。

如何将SD-WAN服务能力简单的虚拟化,并且支持在多种操作系统(桌面端:Windows/Linux/MAC OS,移动端:Android/iOS)简单安装即可使用,就成了研究的新方向。

虚拟化SD-WAN服务无需为每个用户部署一台SDN Router,也无需将传统对配置要求有较高要求的vCPE部署在客户机器,只需要简单安装一款软件,即可在客户机上生成一张虚拟网卡,并且通过云端SDN Controller为其分配一个虚拟的私有网络IPv4地址,用以连接对等的其他虚拟SDN Router,完成整个虚拟化SD-WAN服务的建立。

江苏澳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JAST)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虚拟化SD-WAN服务——云域网(JASTVIN)。该服务由SDN Controller(Virtual Segmentation Platform,VSP)和VIN Connect Client两部分组成。

云域网(JASTVIN)是一款基于SDN/NFV技术开发的虚拟化SD-WAN服务,经由云域网(JASTVIN)传输的数据流量不会经过第三方服务器,采取Full-Mesh网络结构,安装有VIN Connect Client的对等实体相互之间点对点(Point-to-Point,P2P)连接。基于企业内部办公网络或个人家庭宽带网络,在部署云域网(JASTVIN)服务时,无需重新布线、无需新增硬件系统,只需要在需要加入到虚拟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安装VIN Connect Client软件,通过VSP的鉴权认证审核之后,VIN Connect Client对等实体即可不受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只有能够连接上公共网络的地方均可以快速建设局域网环境。

云域网(JASTVIN)服务的建设,不依赖于硬件系统,相应的就没有硬件维护成本;支持一个VIN Connect Client实体连接其他多个同一User Domain内的其他VIN Connect Client对等实体;基于云域网(JASTVIN)服务的数据流量传输,不会经过第三方服务器的存储转发,各VIN Connect Client终端之间点对点直连,实现数据安全和传输效率最大化。

传统SD-WAN服务中的SDN Controller,在本文介绍的虚拟SD-WAN服务中称之为VIrtual Segmentation Platform,以下简称VSP。

VSP需要部署在CentOS 72及以上系统,支持一键安装命令。

VSP支持虚拟网络建立、用户管理、证书管理、软件授权、日志推送、系统状态等能力,其中虚拟网络建立是VSP的最核心能力,通过授权邀请使需要建立虚拟SD-WAN服务的终端设备加入到同一个User Domain中,用以建立虚拟SD-WAN服务。

传统SD-WAN服务中的SDN Router,在本文介绍的虚拟SD-WAN服务中称之为VIN Connect Client,VIN指的是Virtual Invisible Network,意为虚拟隐形网络。

VIN Connect Client支持在广阔范围内建立虚拟网络连接,原本物理隔离的多个局域网通过Virtual Tunnel组建成一个逻辑局域网,形成一张大型的虚拟专用网络。

利用VIN Connect Client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其通过Virtual Tunnel来传输数据流量。该Virtual Tunnel的建立采用了IPsec安全加密机制、AES128加密算法,确保各VIN Connect Client对等体在进行通信连接时的数据安全。

通过图3-1可以看出,已经建立了虚拟SD-WAN服务的5台客户机,这其中有处于同一网络环境的客户机,更多的是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客户机(其中GUFENG这台机器为本次测试主机)。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虚拟SD-WAN服务下,这5台客户机均生成了172201100/24这一网段的虚拟私网IPv4地址,即可完成虚拟网络的建设。

一旦建立起虚拟网络连接之后,无论这些客户机出于什么位置、什么公共网络环境下,都可以做到相互连接、相互访问,好比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环境下。

通过图3-2所示,位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两台主机(GuFeng和胥萧雨)可以实现正常的连通。

跨地区异地组网是云域网(JASTVIN)服务最核心的能力,通过云域网(JASTVIN)虚拟SD-WAN服务在安装有VIN Connect Client的客户机上生成虚拟IPv4地址,从而建立起虚拟专用网络,完成智慧连接、智能组网。

通过云域网(JASTVIN)虚拟SD-WAN服务,可以将广阔地理范围的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办公电脑,员工家用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身临其境的远程异地办公操作。

随着企业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商业和业务运行模式较之于传统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业务云化、移动化、物联网化,传统的企业网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对此,传统企业网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Ø 专线成本过高,运营费用大;

Ø 分支机构网络环境复杂,开通周期长(多为1~3个月);

Ø 自建网络质量难以保证;

Ø 应用无感知,带宽被抢占;

Ø 关键业务、敏感数据体验难以保证,用户体验较差;

Ø 故障定位困难,IT支撑团队技能要求高,维护成本巨大。

对于分支机构、外勤员工数量众多的企业来说,更希望有一套完善的远程异地办公方案。一般来说,异地办公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①方便、快速访问企业内部系统(包括文档共享、OA/ERP/CRM、SVN源码协作平台、共享打印机等);

②支持移动设备的异地办公;

③支持多种方式联网(包括宽带互联网、4G/5G等);

④低成本,高质量的网络链路;

⑤运维简单,支持零基础部署。

根据企业客户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可将VSP管理平台部署于企业指定厂商的云服务器上,按需在员工设备上安装VIN客户端软件,同时需要在OA/ERP/CRP、文件、SVN等服务器上安装VIN客户端。

按照实际需要,将需要互访的系统服务器、员工设备终端加入到相应的User Domain内,即可完成虚拟网络的建设。

在指定的云服务器(系统镜像要求CentOS 72+)上部署VSP Platform,需要进行管理的公有云/私有云服务器和本地终端设备上安装VIN Connect Client。当终端设备或云服务器开机运行后,VIN Connect Client将自动运行,并向VSP Platform发送注册请求,VSP Platform鉴权、认证通过后,所有装有VIN Connect Client的本地或是云上服务器即可实现互相连接,无视复杂的网络环境,实现混合云业务管理。

根据不同的云端业务需求,在VSP Platform创建不同的User Domain,将需要实施管理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添加到该User Domain,即可完成业务隔离的混合云管理方案。

云域网(JASTVIN)虚拟SD-WAN混合云管理方案,在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较之传统混合云解决方案有着巨大高性价比优势。

伴随着云技术与市场的不断壮大,企业用户可以选择采用公有云,并将其私有化的方案解决传统IDC私有云建设的弊端。 云域网(JASTVIN) 虚拟SD-WAN 公有云私有化服务方案 适用于下列技术要求。

①数据安全性要求高:JASTVIN公有云私有化解决方案支持通过设置将公有云只能通过私有IP进行访问,做到业务数据安全隔离;

②便捷运维,降低成本:企业用户要求运维服务快速响应,降低企业在IT运维阶段的支出;

③业务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支持链路备份能力,保证用户在可联网状态下的业务系统访问能力;

④多分支机构企业应用:支持多分支机构的应用,保证系统访问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指定的云服务器(系统镜像要求CentOS 72+)上部署VSP Platform,需要进行管理的公有云服务器和本地终端上安装VIN Connect Client。当终端设备或云服务器开机运行后,VIN Connect Client将自动运行,并向VSP Platform发送注册请求,VSP Platform认证通过后,所有VIN Connect Client对等实体即可完成智能组网。

在公有云服务器控制中心进行“禁止公共网络访问”的安全策略设置,如此公有云服务器只能由安装了VIN Connect Client并经过VSP Platform认证的终端设备,通过VIN Connect Client生成的虚拟私有IPv4地址访问,即可实现公有云私有化。企业用户即可花着公有云服务的钱,既享受着公有云海量的弹性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又享受私有云的高安全性。

把云服务器当做终端设备使用,VIN Connect Client可以很好的兼容云服务器多种操作系统(Windows/Cent OS/Ubuntu)而不区分服务供应商。终端设备通过VIN Connect Client与VSP Platform通信,用户只需要给每台“终端设备”安装VIN Connect Client,并使之与VSP Platform保持连接。当“终端设备”启动时,VIN Connect Client将主动向VSP Platform发起注册请求,握手通信成功后保持与VSP Platform的长连接,可实现云和本地网络的完美融合。

VIN Connect Client支持移动端接入:云网通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本地化部署办公,当客户遇到移动办公的需求时,VIN Connect Client可很好的解决客户的需求。VIN Connect Client部署在客户需要移动办公的终端设备上,保持与VSP Platform的连接,即可实现移动端接入内网或云服务器。

无需变更用户现有网络架构,企业用户可灵活增加或删减设备节点,保证云服务器和本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有效性。不同的业务需求,均可以通过将VIN Connect Client添加进同一个VSP Platform内所创建的不同User Domain实现智慧连接服务。

企业用户可随意增加本地局域网与异地局域网、本地局域网与公有云、公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连接交互服务。云域网(JASTVIN)可很好的解决两两之间的连接交互问题,本地局域网、异地局域网、云服务器都可通过VIN Connect Client接入同一个VSP Platform,客户只需在指定的云服务器(系统镜像要求CentOS 72+)上部署VSP Platform,需要进行管理的公有云或是私有云服务器和本地局域网中安装VIN Connect Client。当终端设备或云端服务器开机运行后,VIN Connect Client将自动运行,并向VSP Platform发送注册请求,VSP Platform鉴权、认证通过后,所有装有VIN Connect Client的本地局域网终端设备或是云端服务器可实现互相连接,无视复杂的网络环境,轻松实现连接交互服务。

江苏澳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为用户提供基于SDN技术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主要提供基于云域网(JASTVIN)虚拟SD-WAN产品的各类企业办公解决方案,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公司致力于中国创新网络连接技术发展,将虚拟化技术与网络相结合,开创了高效且便捷的网络新模式,为各种规模的组织及公司提供世界500强企业才有的网络安全保障。

江苏澳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始终以“客户的需求就是命令”为客户服务使命、以“让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为愿景,助力企业办公更加高效、安全,实现进一步的降本增效。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网站模板库 » 置身事内:腾讯的造芯之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